【走向高考】2022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第33讲“顺乎世界之潮流”_第1页
【走向高考】2022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第33讲“顺乎世界之潮流”_第2页
【走向高考】2022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第33讲“顺乎世界之潮流”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第33讲一、选择题1.(2022·广东湛江月考)上海师范高校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见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开端。材料中“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明显是指“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这种现象发生在鸦片战斗之后,而以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为最早开端,也是中国近代思想觉醒的最早表现,所以答案选B项;A项明末清初时期民族危机尚未发生;C、D两项均晚于B项。2.(2022·杭州一模)在查禁鸦片时期,林则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为此,林则徐实行的行动主要是()A.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西方书报B.撰写《海国图志》和《华事夷言》等著作C.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D.提出“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的变革主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同学解读材料猎取信息的力量。林则徐对联的意思是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当官必需坚决杜绝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直立世间。据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3.(2022·潍坊期末)郭蒿焘说:“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这表明他()A.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B.批判洋务派与日本在学习西方问题上都没有触及根本C.主见整饬纲常伦理,学习西方技术D.认为既要学习西方技术,又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答案]D[解析]中国的洋务运动只学西方的器物。(即是材料中标注的“专注造船、制器、练兵”),是作者观念中的“末业”,作者观点中的本业是指“政教”,是西洋的政教,不是中国的纲常伦理,所以排解A、C两项。B项的说法不正确,作者在批判洋务派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表明白他不仅要学西方技术又要学西方政治制度的观点,所以排解B项。4.(2022·潍坊一模)“西人以商为战,……彼既以商来,我亦当以商往,……我之商一日不兴,由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材料主见()A.兴办洋务 B.实业救国C.实行“商战” D.学习西方[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早期维新思想。依据材料“彼既以商来,我亦当以商往……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可知C项符合题意。5.(2022·上海虹口期末)有学者认为:“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方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深刻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B.全面剖析了洋务运动的历史缘由C.精确     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D.客观评价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材料中“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方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说明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对洋务运动的否定,故D项说法错误;洋务运动的历史缘由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经济因素,也有思想因素,而材料反映不够全面,故B项说法与之不符;“中体西用”的思想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探求强国御侮之道,维护清王朝统治,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说法错误。6.(2022·西城模拟)中国近代有人认为:“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推断此人的政治派别是()A.保皇派B.维新派C.革命派D.洋务派[答案]B[解析]“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体现了君主立宪的思想,由此分析应选B项。革命派主见推翻君主专制;洋务派主见“中体西用”;保皇派主见不进行转变。7.(2022·湖北重点中学联考)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制造了“适者生存”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以此来捍卫进化论。近代中国学问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了进化论。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A.否定了上帝的权威B.转变了部分学问分子的世界观C.直接导致了中英两国政治改革D.开头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答案]B[解析]A项是生物进化论的影响,而非社会达尔文主义和严复的进化论的影响;C项的错误在于“直接”;D项的错误在于“开头”,故选B项。8.(2022·新课标Ⅰ,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与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大事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学问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冲突不行调和[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举人反对“废八股取士之制”,这表明改制缺乏社会基础,故选B项。废八股断送的是传统士人的政治前途,A项不正确;康梁二人主见改革不是保守,C项不正确;维新思想在维护传统儒学的名义下传播,D项不正确。9.(2022·荆州质检)1891年和1898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分别刊出,康有为“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惟取能合用其说者,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材料说明康有为两部著作的特点是()A.借用传统文化,以达经世之目的B.留意考据考证,以恢复儒学权威C.借今古文之争,以重塑孔子形象D.留意材料取舍,以西学论证中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维新思想特点以及同学解读材料猎取信息的力量。依据材料“惟取能合用其说者,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信息可以推断出A项正确。10.(2022·赣州期末)“孙中山国际基金会”章程明确规定基金会活动的目标是建立慈善机构,挂念世界上贫困受灾民众,鼓舞青年就学,成立中山奖赏金、中山高校,兴建老人院、孤儿院、游民收容所等,照看贫困地区的同胞。这说明()A.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B.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民主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C.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D.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答案]D[解析]题干中“挂念世界上贫困受灾民众,鼓舞青年就学,成立中山奖赏金、中山高校,兴建老人院、孤儿院、游民收容所等,照看贫困地区的同胞”这一系列信息传达的是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内容,而B项“民主主义”并不是三民主义的内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1.(2021·福建四地六校联考)世界文明的进展是各种文明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不同文明的相遇必定涉及到对外部世界的生疏和理解。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斗,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生疏也随之发生变化。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所著《农政全书》包含了一部分西方新学问,还同汤若望合作修订历法。林则徐虎门销烟,编写《四洲志》,购置西方大炮加强防务。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摘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公平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赞誉俄国革命为“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和世界的新潮流”,并且预言20世纪的文明将以俄国革命为契机而发生巨变。——摘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1)依据材料一,归纳徐光启、林则徐对外部世界生疏或态度的不同。(2)概括指出材料二体现的三种基本主见。归纳这一时期中国在学习世界文明方面的突出特点。(3)依据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关系的生疏。[答案](1)徐光启:与西方传教士交往,生疏到中国科技落后,开头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学问。林则徐:学习西方“长技”,开眼看世界,反对侵略,主见公平交往,探究救国救民道路。(2)主见: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社会主义。特点:侧重社会政治思想学说;学习外来文化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先进中国人探究救国道路);不同的政治派别接受不同的思想主见。(多种学说交织、交替;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等)(任答2点即可)(3)生疏:世界先进文明促进中华文明的进展;吸取世界文明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任答2点即可)[解析](1)问,徐光启和林则徐都是生疏到中国的落后,主见学习西方的科技,但是林则徐学习西方的目的更多的是探究救国之路。(2)问,材料二中,康有为主见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见民主共和,建立共和国;李大钊则是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主见建立社会主义。这一时期学习西方的重点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和思想,学习西方和救亡图存紧密结合。学习的重点渐渐的由西方转移到俄国。(3)问,此题是开放性的时期,回答言之有理即可。12.(2022·天水)中西文明在沟通中相互借鉴,不断进展,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进展和历史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宋代时期的科学文化传播到欧洲(“中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此,《全球通史》中写道,中国文明在文化领域到了宋朝达到顶峰,尤其是科学技术取得了至今才得到充分理解的非凡的进展。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也说:“我们应当留意到这些创造的力气、功效和结果,由于这些大创造转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材料二从16世纪后期,特殊是中国近代前期,西方科学文化不断涌入中国(“西学东渐”),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为此,中国社会不同阶级做出了自己的反应。材料三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张之洞《劝学篇》材料四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轮、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困难牵强地跟着走),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宋元时期科学文化“中学西传”的具体表现。(2)近代前期,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据材料二、三、四指出洋务派与早期维新派的“体”“用”观有何不同?依据材料概括近代前期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历程。[答案](1)具体表现:13世纪~14世纪初,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传入欧洲。(2)洋务派认为,中国传统的思想理论是“体”,西方技术是“用”;早期维新派认为,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是“体”,各种技术设备是“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