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二地理教案_第1页
2024年高二地理教案_第2页
2024年高二地理教案_第3页
2024年高二地理教案_第4页
2024年高二地理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二地理教案

高二地理教案1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分析:

资源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总

量丰富,种类齐全的国家之一。但是由于气候、地质、地貌、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使得

我国资源空间分布很不平衡。不论是地表资源还是地下资源,在区域分布上都存在着相对富集和

相对贫乏的现象。比如我国的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能源矿物南少北多,西多东少;水能

资源集中在西部和西南的部分省区金属矿产资源基本上分布在西部高原到东部丘陵的过渡地带。

这种资源的整体性分布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技术先进却普遍面临着资源短缺、能源匮乏的困境;西部广大地区资源丰富,却因资金短缺、基

础设施和技术落后而得不到大规模的合理开发,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为了尽快改变这

种局面,更好地利用我国现有的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定了若干跨区域资源

调配方案,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晋煤外运等。

本课标的制定完全符合我国的国情,也是我国今后区域发展的主导方向。因此,应通过两步

来实现这一课标:首先通过对西气东输这一案例进行剖析、研究,使学生认识到资源的跨区域调

配对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其次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

归纳、总结,使学生从"个"推知"类",掌握普遍的规律性原理,能宏观分析我国其他的资源

跨区域调配方案。

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当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相

互依赖程度空前紧密。本章内容即从区域之间的联系入手,着重研究了跨区域之间的资源调配以

及区域之间应该如何协调发展两个问题,从现象入手,溯因释果。本节内容首先从资源区域分布

的不均衡性和一般不具有流动性以及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

不匹配两个方面,说明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然后以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为案例,

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油气开发的战略重点转移等方面剖析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然后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阐述了西气东输的'积极影响和应注

意的问题。

区域资源调配的原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本节的重难点,要提醒学生学习时应特别注意。

本节内容主要沿着区际联系的产生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一主线展开教学时要在抓住这一内容

的同时结合身边的实际以及时事热点分析相关问题。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概况,如起点、终点、经过的主要省区。

2、能通过读教材中附图,分析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

3、能理解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

4、了解其他三大跨区域调配工程的线路及对区域发展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利用开发现状的分析,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学生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

3、通过活动设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资源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及其不均衡性,看到我国为协调资源分配、促进区域发展所做

出的不懈努力,养成节约能源资源的好习惯。

西气东输的原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西气东输的原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读图分析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1、从国家层面的意义

①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

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②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沿途省区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

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

2、从具体意义分析

⑴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在西部地区,气田勘探开发投资的全部、管道投资的3/4者解中西

部地区。西气东输工程的大量投资,将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粉尘等污染物质,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大为减少。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长期高度依

赖煤炭,例如,上海市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从西部地区输送来的天然气,可以

部分替代煤炭。

高二地理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归纳旅游景观的观赏的一般方法。

2、结合实例,举例说明不同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提高审美素质。

教学重点:

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审美素质。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频学靛

设置意图

导入新课

以摄影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旅游线路上的主要景点位置和云贵高原景观图。

借助摄影师的慧眼,学习如何观赏旅游景观。

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案例分析

问题1:如何观赏万峰林?

一组万峰林景观图。

观赏旅游景观的方法:

一、了解旅游景观特点

二、精选观赏点位

三、把握观赏时机

四、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

五、提高审美素质

1、审美感受力

2、审美理解力

3、审美创造力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学习观赏旅游景观的一般方法。

方法应用

问题2:如何观赏元阳梯田?

一组元阳梯田景观图°

应用所学观赏方法,欣赏元阳梯田。

观赏人文旅游景观时,应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提高审美素质。

应用观赏方法,体会观赏人文景观,应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渗透人地协调观。

案例分析

问题3:如何选择马岭河峡谷、九龙瀑布群、普者黑湿地公园、罗平花海的观赏点位?

峡谷、瀑布、湿地、花海景观图。

观赏不同旅游景观,要精选观赏点位。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认识精选观赏点位对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的重要性。

巩固落实

观赏点位连连看

学以致用,落实重点。

案例分析

问题4:你能说出需要把握观赏时机的旅游景观吗?

长江三峡夔门、浙江杭州"钱塘观潮"、杭州西湖的“断桥残雪"、海市蜃楼、佛光景观图。

观赏旅游景观,要把握观赏时机。

结合实例,认识把握观赏时机,获得最佳观赏效果,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案例分析

浙江杭州“西湖十景"示意图。

问题5:“苏堤春晓”是如何创作的?

审美创造力。

以"苏堤春晓”为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审美创造力。

案例分析

资料:清乾隆十六年御定燕京八景为: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

雪、玉泉的突、卢沟晓月、居庸叠翠。

以“卢沟晓月"为例,说明旅游景观"卢沟晓月”从古至今的变化,体会旅游景观是不断传

承并随时代发展的。

选取贴近生活的实例,从旅游景观的变化的‘视角,感知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性。

课堂总结

文津阁景观图。

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如果没有发现美的眼睛,走遍世界,累的只是自己的脚,心却丝毫没有愉悦。"希望通过

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在旅游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提高自己的地理实践

力,获得高品质的审美享受。

总结、归纳、应用旅游景观的观赏的一般方法,再次落实重点知识,明确地理实践力的重要

性。

高二地理教案3

本节内容属于初中的地理知识本节课属于复习课教材中的内容因为属于初中的地理知识,

在初中阶段只是识记简单的内容,但是面对高考,区域地理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表面知识的识

记,而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掌握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重在引导学生得出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以便于更好的学习之后的区域地理知识。本节课主要包括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的分析,由于时间

的关系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对于自然特征的因果分析让学生触清楚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日本是第一个分区地理东亚的重要国家,地位非常重要,无论是相关的内容还是学习的方法

都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地理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四个核心素养:人地关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区域地理的复习要重在体现这些素养的培养通过对于日本这个区域的认知问题设计层次深入,

帮助学生梳理关系时对学生进行综合思维的培养,通过讨论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由于与初中地理学习相隔的时间过长,再有文科普班的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程度高低有别,

对于相关知识的分析需要有侧重,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别,问题设计多元,层次多样。

1、能够掌握归纳区域特征的方法,能运用核心'特征分析区域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2、能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日本的气候特点和成因。

3、通过本节的学习,学会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对日本自然特征学习,分析

日本资源状况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提高资源保护意识。

1、重点:日本位置特征的分析、描述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

2、难点:日本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及其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先引导学生分析出掌握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

在哪里:位置(经纬度、海陆、半球、相对位置等)

有什么:自然特征一气候、地形、河流、植被、资源等

人文特征一农业、工业、人口、交通、城市等

为什么:解释上述特点的形成和分布原因

如何做: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读图明确日本的位置和范围

高二区域地理一日本(一)教学设计高二区域地理一日本(一)教学设计

可以结合图总结位置特征,需要对学生强调海陆位置特征的描述方法,重在描述一岛国。

高二地理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

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

益、沿海和内地两大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

过填表,培养学生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

红壤改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

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进行美育

教育。

教学重点

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1998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

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的分布图(复合片),

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上海市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中国地理区域图。

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

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一南方地区。

第二节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南方地区地形图。

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明南方地区的范围,在地图上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

丘陵、云贵高原;长江、珠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

南方地区位于秦岭一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东海,南濒南海。它包括长江中下游、

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

请说出南方地区有哪些民族?

南方地区民族众多,以汉族为主。有3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

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二、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鱼米之乡。

南方地区为什么成为“鱼米之乡"?

南方地区地形图。

南方地区河湖众多盛产淡水鱼等水产品所以成为“鱼乡"该地区位于秦岭一淮河以南,

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适于水

稻等农作物的生长,便成为"米乡"。因此,南方地区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本区除水稻外,还有哪些农作物?一年几熟?

本区热量充足,一年可两熟至三熟。除水稻外,小麦、油菜、棉花、甘薯的产量也很大。

1、温暖湿润的气候

2、河湖众多,淡水鱼产丰富

3、农作物以水稻、油菜等为主

南方地区有哪些经济作物?有哪些经济林木和水果?

亚热带、热带的经济作物和林果。

看完录像后,同学回答,教师板书。

三、亚热带、热带的经济作物和林果

1、经济作物:甘蔗、天然橡胶等

2、水果: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椰子等

3、经济林木:茶、油茶、油桐、漆、竹、杉、樟等

在这些丰富的经济作物和林果基础上,可发展什么工业?(制糖、制茶、丝绸、食品、建筑

材料等工业)

四、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南方地区地形图

紫色盆地指四川盆地。它位于四川省东部。盆地四周被山岭和高原环绕,盆地内部低山丘陵

起伏,只有西部的成都平原地势较为平坦,有"天府之国"之称。

(1)四川盆地为什么被称为"紫色盆地"?

(2)四川盆地为什么物产富饶?

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

四川盆地温暖多雨,周围山地的细沙和泥土被流水冲积到盆地底部,它们所含的铁、铝等矿

物经过氧化,变成紫红色,久而久之,形成了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所以四川盆地又被称为“紫

色盆地”。

紫红色的岩石经风化而成的土壤,称为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比较肥沃。所以

四川盆地物产富饶,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菜、甘蔗、柑橘的重要产区。

1、紫色盆地

(1)紫色盆地的形成

(2)肥沃的紫色土

红壤。

这是红壤,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

2、红壤丘陵

红壤有什么特性?如何进行改良和利用?

学生回答后。

红壤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而成的,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

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改良。改良的途径有: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等。

这种酸性土壤中适宜生长茶树、油茶、杉木、马尾松等。当地人民因地制宜,在红壤丘陵区

发展了这些经济林木,并用以保持水土。

(1)红壤的性质和改良

(2)红壤的利用

南方地区除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南方丘陵的‘红壤外,在平原地区,由于长期种植水稻,发

育成为含有机质丰富、肥沃的水稻土,多呈青灰色。

3、平原地区肥沃的水稻土

五、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长江1998年洪灾。

结合所看录像,回答:为什么要在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完善。

长江每年的输沙量虽然只有黄河的1/3,但长期以来,由于滥伐森林,陡坡开荒,使长江

中上游地区植被大量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湖泊严重淤积,夏季常受洪水威胁。1998年长

江特大洪水就是一次惨重的教训。为避免长江变成"第二条黄河",防止长江中上游水土继续流

失,减少洪涝灾害,改善生态环境,营造防护林已势在必行。

1、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目的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包括哪些省?

学生回答后。

江中、下游的分界是江西的湖口。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范围指湖口以上的青海、四川、云南、

贵州、甘肃、陕西、重氏湖北、湖南、江西等10省市145个重点县,预计30年内造林3亿

亩,为保护长江建设起一道宏伟的绿色屏障。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有何效益?

阅读课本第66页"读T卖"。

到20xx年第一期工程结束时,长江中上游森林覆盖率将由20%提高到40%左右,每年土

壤侵蚀量可以减少40%以上。各种林木产品的经济收入,每年可新增力哟50亿元。生态效益

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范围和效益

高二地理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地图三要素;熟练应用等高线地形图;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地将三种不同形式比例尺实现互换并比较大小;能够在不同类型的

地图上辨别方向;熟练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并学会应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比例尺的应用;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难点:

比例尺的缩放;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过程:

一、地图三要素

1、方向无方向标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方向标一根据方向标确定方向(作方向标垂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经纬网一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图例和注记

表示该事物的符号是图例,旁边的数字或者文字为注记,带学生看地图册上的图例识别:铁

路,湖泊,沼泽,沙漠,长城,城市等

3、比例尺

(1)定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值(比例尺没有单位)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3)表示方法:文字式一1厘米表示200千米

数字式——1/20000000

线段式一用一段1厘米的线段表示200千米

(4)比例尺与图幅面积之间的关系:

a、图幅面积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b、实际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

(5)比例尺缩放

a、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后比例尺为:原比例尺的n倍;

b、将原比例尺放大(放大了)n倍后比例尺为:原比例尺的(n+1)倍;

c、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后比例尺为:原比例尺的1/n;

d、将原比例尺缩小(缩小了1/n)后比例尺为:原比例尺的(l-1/n);

e、比例尺放大到原来的n倍,图幅面积为原来的n2倍;

比例尺缩小到原来的1/n,图幅面积为原来的l/n2.

二、等高线地形图

1、基本特征:等高线上海拔相同

同一幅图中等高距相同

等高线为闭合曲线

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但陡崖处重合;

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越陡;

等高线图中的示坡线总是指向低处;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1)四周低中间高一山峰

(2)四周高中间低~盆地/洼地

(3)山谷一等高线向高处弯;

(4)山脊一等高线向低处弯;

(5)鞍部一两个山顶之间

(6)陡崖一等高线重合并带有示坡线;

3、海拔与相对高度

(1)海拔一以青岛黄海海平面作为基准,某个地点高出该海面的高度;

(2)相对高度——两个地点海拔之差;

(3)陡崖相对高度计算:(n—l)*d&H)

——在不同历史时期,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何差异?

(1)航海技术落后阶段:障碍、疆界、海域不被重视。

(2)航海技术发达阶段:交通通道、人口与城市向沿海集中,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渐超过内

陆原有经济中心地区。目前,世界上人口200万以上的城市有一半分布在沿海地带。西欧、日

本、美国东海岸和西海岸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区域。

(3)海洋开发技术进步阶段:海洋资源开发的领域大为扩展,海洋权益成为各国政府关注

的焦点。解决海洋权益纷争的法律依据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解读图1-2—10上海港的集装箱码头)

(集装箱:货物运输中专供周转使用的大型金属容器。使用集装箱,可直接在发货人的仓库

装货,并运送到收货人的仓库卸货,中途换车船时不必从箱中取出换装,减少货物搬运次数,节

省了时间,节省了包装材料和费用.有利于实现杂件货物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运输,是交通运输专

业化的表现。)

(解读图1—2—12海底石油和镒结核的分布)

(石油: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以西北太平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几内亚湾、东北大西

洋沿岸。镒结核:分布于深海底部大洋中,以太平洋的镒结核蕴藏量最丰富,占了全球总量的一

半以上。)

(解读阅读材料:领海和大陆架)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领海:每一个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的宽度,直至按照本公约

规定的从基线量起不超过12海里(1海里=1、852千米)的界限为止。领海海域是沿海各国领

土的一部分。大陆架:沿海国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

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大陆架的自然资源包括“海床和底土的矿物和其他非生物资源,

以及属于定居种的生物,即在可捕捞阶段在海床上或者海床上不能移动或者其躯体须与海床或者

底土保持接触才能移动的生物。中国在1958年9月4日关于领海的声明中宣布领海宽度为12

海里。中国的大陆架最宽处达400海里。东海2/3的海底是中国陆地向海洋延伸的大陆架。)

[补充: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二百海里。沿海国在专属经济

区内的权利、管辖权和义务:1、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有:(a)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

海床上覆水域和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资源(不论为生物或^生物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以及

关于在该区内从事经济性开发和勘探,如利用海水、海流和风力生产能源等其他活动的主权权利;

(b)本公约有关条款规定的对下列事项的管辖权:⑴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2)

海洋科学研究;⑶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

板书:2、岛屿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岛屿对人类的价值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岛屿本身具有的自然资源、港口、旅游景

观资源、周围海域的归属权等)

—在不同历史阶段,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何差异呢?

(1)工业化前:经济发展水平低;岛上居民、文化、技术传入;旅游地。

(2)工业化后:利用港口发展经济(如日本、英国);利用海洋旅游景观资源发展旅游业;

获取专属经济区权益。

例如:"冲之鸟"是太平洋上的一处珊瑚礁,地处我国台湾省东南部"冲之鸟",从前在涨

潮时可有5块岩石露出水面,但由于海水长年冲蚀,现在在涨潮时只有北露岩和东露岩两块岩

石勉强露在海面之上。

"冲之鸟岛"高约1米,由直径仅为数米的两块岩石组成,日本政府担心该"岛"被海浪

侵蚀,特意在两块岩石上浇铸水泥,以保证可按日方一贯主张,以此岛为中心划定半径为200

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海域。日本政府为了防止“冲之鸟”的消失,从1988年开始花费近500亿

日元以铁制设施及水泥等防护工事将"冲之鸟"加固加高,并设置了气象观测装置造成"岛"

被使用的景象但是目前无人驻守。日本如此煞费苦心地保持“冲之鸟”的存在,并坚持其为“岛

屿”的用意非常明显。因为,如果“冲之鸟"是岩礁,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的

规定,岩礁不具备主张专属经济区的条件(那么日本在资源开发与海洋调查的主权范围仅限于其

周围的40平方公里);如果"冲之鸟”是岛屿的话,那么以此为圆心的方圆200海里内(约

4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全部专属经济区面积的10%,比日本陆地面积还要大)都将成为日

本的专属经济区。

案例研究:地理环境与种植业、畜牧业的分化

—本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现象)?(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人类生产活动方式的差异)

—三个地区分别为何种生产方式?三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什么特点?什么原因导致三

地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

高二地理教案12

城市垃圾的数量越来越多,形成了垃圾围城的现状,如何减少城市的垃圾数量,将其影响减

少到最少是当前必须思考的问题,本节课主要讲授城市垃圾的危害、防治、综合利用。

1、知道城市环境问题的构成和危害,能提出一些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措施和城市垃圾综合

利用的方式。

2、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城市垃圾问题,与其他同学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城市垃圾

问题和综合利用的对策。

3、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增强学生维护身边环境的责任感。

城市垃圾的危害、防治、综合利用。

城市垃圾的综合利用。

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

一课时

新课导入:(教材的情景及问题)

[鲫]

1、如目前南京日产垃圾3500吨。

2、据统计,散布在北京城郊的、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的各种新旧垃圾填埋场已达4000

余座,它们在北京四周形成"垃圾包围城市”的阵势。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阿苏卫卫生填埋场是北

京市第一座、也是最大的垃圾填埋场,占地60公顷,总填埋面积40余公顷,日处理垃圾2000

吨,占北京垃圾处理量的1/6。

一、城市垃圾的构成和危害

1、城市垃圾的构成。

[教师导]城市垃圾主要是指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抛弃的各种废弃物,它的成分和数量都因

时、因地而异。

[学生研究活动]

(1)、分析我国某城市某居民区垃圾成分和数量的因时变化(配合照片)

传统的生活时期现在

城市垃圾成分

城市垃圾数量

(2)、分析城市垃圾成分因地的变化

城市某居民区城市的某学校

城市垃圾成分

2、城市垃圾的危害。

[师生共同完成研究]

占用土地——因城市垃圾是固体废弃物,没有处理前要占用一定的空间,淤塞河湖水道、

污染水质——堆放不合理,如投入河流,就会淤塞河湖水道,垃圾中物质溶解进水里,会污染

水质,使水变质,变黑,变臭,富营养化,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环境。

污染大气一城市垃圾燃烧时,特别是化学物质的燃烧,会释放出有毒的'物质,从而污染

了空气。

[资料]2005年,建设"法治政府"、依法管理城市,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最急迫的课题。

值此岁末年关,本报对发生在我们身边、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法律盲点、疑点、难点问题作

一系列报道,以供城市管理者、立法机关、法律人士和广大民众检视和探讨。

植物都变异了,月季花长得比牡丹花还要大;很多人莫名其妙就患了癌症,比例还在不断扩

大------"我不知道这是否跟垃圾场有关,但发生在现实中的事令人恐惧"。这是南京一位环

保人士从江宁两处垃圾填埋场探访回来的感受。"原始的填埋方式,正在日益危害这座城市的环

境",这位人士表示,"不能光顾着喊可持续性发展的口号,垃圾问题一天得不到解决,我们的

城市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会陷入灾难之中。"

二、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

[师生共同研究](以本学校和本地的城市垃圾为研究调查对象)

[教师导]我们对城市垃圾进行史理,最大的目的就是消除城市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达到

无害化,减量化;其次,在处理的时候,使垃圾尽可能地被利用,创造财富,即达到资源化。

目的:处理城市垃圾达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1、学校每天都产生很多垃圾,如何处理的?是否合理?

2、你所生活的居民小区的生活垃圾又是如何处理的?是否合理?

3、为更合理地、科学地处理城市垃圾,以达到目的,你还能提出哪些有效措施?

过程:

[总结]城市垃圾的处理的程序:

一部分直接回收利用,如废旧报纸、塑料、玻璃瓶、废金属

垃圾分类收集

剩余垃圾填埋、焚烧、或其它综合利用方式

[教师讲解]

1、城市垃圾填埋一

评价:简便、经济,但占蝴大。

3、科学的建设:必须进行严格的防渗漏处理,要科学设置通畅的H汽管网系统

2、城市垃圾焚烧一消减固体量最大

4、城市垃圾堆肥——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垃圾,将垃圾变成无害的优质的有机月吃斗。

三、城市垃圾的综合利用

即使城市垃圾资源化,同时也实现了减量化、无害化

(一)、常见的综合利用方式

(二)新颖的综合利用方式

1、城市垃圾发电

2、生产新能源——沼气

3、生产复合有机I巴

4、生产新型建筑材料

[资料1]我国利用垃圾沼气发电市场前景广阔

伴随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进步,我国垃圾沼气发电市场前景日益看好。目前,南京、上海、北

京、深圳、北海等大中城市正在或准备建立垃圾沼气发电厂。而在此之前,1998年10月,我

国在杭州天子岭填埋场建成首家垃圾沼气发电厂。1999年6月,广州大田山沼气发电厂投入运

行,日发电量2.3万千瓦时,日处理垃圾3000吨。

利用垃圾沼气发电的技术路线是:垃圾填埋一发酵一产生沼气一燃烧一发电一产生电能。

这项技术的应用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一些外国也看好我国这

项技术,去年,我国援建的突尼斯沼气发电站正式交付使用。近几年,伴随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我国城市垃圾量年均以6.5%的速度迅速增长,为利用垃圾产生沼气发电提供了有利条件。

[知识窗]

[全课总结]

污染危害

综合利用

城市垃圾

污染的防治

[课后活动](见教材)

四、

一城市垃圾的构成和危害

1、城市垃圾的构成

2、城市垃圾的危害

占用土地

淤塞河湖水道、污染水质

污染大气

二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

1、目的:学校每天都产生很多垃圾,如何处理的?是否合理?

2、过程:

一部分直接回收利用,如废旧报纸、塑料、玻璃瓶、废金属

垃圾分类收集

剩余垃圾填埋、焚烧、或其它综合利用方式

三城市垃圾的综合利用

(一)、常见的综合利用方式

(二)新颖的综合利用方式

1、城市垃圾发电

2、生产新能源一沼气

3、生产复合有棚巴

4、生产新型建筑材料

1、有关"一次性用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初衷是为了方便和卫生B、会减少城市垃圾排放量

C、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D、有利于节约能源

2、下列城市垃圾中属于危险垃圾的是()

A、菜皮、剩饭菜B、废塑料、废橡胶

C、废木料、废旧管道D、废旧电池、废旧日光灯管

3、消减固体量最大的垃圾处理方法是()

A、填埋B、焚烧C、堆肥D、生产沼气

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数量和种类的变化是()

A、数量增加,品种减少B、数量增加,品种增加

C、数量减少,品种增多D、数量减少,品种减少

5、以保护环境和垃圾资源化为目的,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属于同一类的是()

A、果皮、烂菜叶B、旧报纸、易拉罐

C、玻璃瓶、塑料袋D、废铜烂铁、旧服装

通过学习本节课,让学生知道城市环境问题的构成和危害,从生活中发现城市垃圾问题,与

其他同学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和综合利用的对策,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

题的兴趣和动机,增强学生维护身边环境的责任感

高二地理教案13

课标要求:

1、区别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举例说出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了解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公海等概念;

2、归纳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举例说明建设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4、树立人类共同拥有一个海洋的意识,为今后开发海洋,保护海洋,促进人类与海洋的共

生与协调发展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1、区别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2、理解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海洋国土",它不仅仅包括一国的内水和领海,它是一国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

区(EEZ)、大陆架等所有管辖海域的形象总称,是一个集合概念。

1、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世界性的‘海洋开发利用热潮,使得国与国之间的海洋矛盾和冲突

日益增多。国际社会经20多年努力,于1994年通过并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解决矛

盾与冲突提供了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行为准则。该"公约"规定:沿海国家在享有12海里领海

权外,其管辖范围可夕梃至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享有勘探、开发、利甩保护、

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我国的专属经济区面积有300万平方千米。

2、我国的海洋国情

(1)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

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岛屿6000多个,岛岸线超过14000千米,中国的领海面积

37万平方公里,可主张管辖的海域面为300万平方公里。

(2)我国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海水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海洋生态破坏加剧

(3)存在海洋划界等问题:

①中国的专属经济区中有1/3是周边国家也声称拥有“主权"的水域。

②我国海上相邻或相向的八个国家,都与我国有海洋争端。

③与我国相邻或相向国家片面划定涉及我国管辖的海域范围共约150万平方公里之多。

④就目前而言,存在“重复水域"、大陆架和岛礁争议的重区域是在东海和南海。

3、关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性:

①主权意识:海洋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内水及领海主权、海域管辖主权和

主权权利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②资源意识: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基地,对于解决我国经济

发展中所面临的资源、能源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③促进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意义:现代海洋资源的开发,属知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高新

技术产业,开发海洋资源讲课带动和促进我国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发展。

[经典例题4]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图表示多数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

()

A、领海范围为a+b=200海里

B、专属经济区范围为a+b=200海里

C、领海范围为a=12海里

D、专属经济区范围为b=200海里

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领海权其管辖海域范围可外延至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

由此可推断正确选项为B、。

B、C

高二地理教案14

1、在熟练绘制《中国地形图》的基础上,学会经纬网定位中国地形单元的方法;

2、学会提取试题中给出的地理信息进行正确的空间定位,再以此为基础,分析、推理其他

特征;

3、使学生掌握联系知识,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入手分析我国区域地理要素分布情

况的方法。

1、准确定位地形单元的范围和位置。

2、根据地形单元的区域特征,结合具体区域分析相应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1课时

一、导入:

近几年来,浙江省文综高考的第37题属于中国地理,面对26分,区域定位是攻克这个堡

垒的先锋队,定位准确了,特征清晰了,就可以稳操胜券。这是高考考查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也是今后更加注重考查的方向。那么如何做到中国地理空间的准确定位呢?

二、方法:

1、是什么:先要确定对象,是自然还是人文,其中自然地理要素分布应从我国地形、气候、

水文、植被和土壤等方面入手,人文地理要素分布应从我国工业、农业、城市、商业、交通等方

面入手。

2、在哪儿:即定位,通过经纬网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和范围,事先要求学生熟练绘制《中

国地形图》;

3、有什么:即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分析;

4、为什么:即成因分析和联系比较。

5、怎么办:即措施和发展方向。

三、例题分析:

深秋季节,一旅游者从图中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

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A、从①到②

B、从②到④

C、从③到⑤

D、从⑤到⑥

问:L划出关键词

2、答案是什么?为什么?

3、请在自绘的《中国地形图上》画出相应的地形单元,并说明理由。

总结:以上可以通过准确定位来确定是秦岭还是淮河,特别是它们的位置和范围。本题是通

过准确定位即可得出结论。

例2、(26分)图12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你认为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

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付■么?(12分)

问:1、图12在哪儿

2、在自绘的《中国地形图上》画出相应的地形单元,并说明理由。

3、该地形单元的区域特征是什么?

总结:该区域实际上是由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组成,如果没有找到区分两者的界线,就会

将内蒙古高原或黄土高原的.特征混答,干扰答案,影响得分。以上主要是准确定位后,划清相

邻两个单元的界线,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不少同学因为没有区分这两个地形单元,导致巨

大的偏差。

例3、下图中甲省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基地之一。根据下面图、表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下列问题。

(1)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并指出在此气候条件下中药材资源

的突出特征。

(2)简述A地发展中药材加工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问:1、该图在哪儿

2、在自绘的《中国地形图上》画出相应的地形单元,并说明理由。

3、地理位置包含哪些?

4、该省的东部是什么地形,西部是什么地形单元;

5、指出相应的气候特征。

6、清说出第二问的解题思路。

四、总结答题思路:略

五、归纳区域定位的方法:略

六、板书设计:略

七、作业布置:

再次熟练绘制《中国地形图》

高二地理教案15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进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问

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

2、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道程、城市化分布等相关案例的剖析,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

提却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讨论"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

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

度。

2、在分组辩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

度。

1、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2、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结合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导入新课]

对比深圳改革开放三十年前后的图片才是请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是深圳发展如此之快?深圳

发展成功的经验给我们什么启示?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一下今天的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