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复习中考真题重组卷03
专题03走向近代
(范围:部编版九上第5单元;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第I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22·福建·中考真题)17-18世纪,中国的瓷器、漆器和丝绸等产品为了输出欧洲,专门按照欧洲
风格制造;欧洲的建筑、园林等装饰造型竞相采用中国题材和模仿中国风格,也融入了欧洲固有的形式。
这反映了()
A.中西文明交流融会B.中国打开欧洲市场
C.中国建筑技术发达D.中华文明的先进性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7-18世纪,中国输往欧洲的手工业产品按照欧洲风格制造,欧洲的建筑、园
林等装饰造型竞相采用中国题材和模仿中国风格,这反映了中西文明交流融会,A项正确;材料还反映
了欧洲吸取中国文化风格,“中国打开欧洲市场”的说法不全面,排除B项;欧洲建筑只是采用中国题材
和模仿中国风格,并不能说中国建筑技术发达,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西文化交流互鉴,并不是说
中华文明具有先进性,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2·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下面图示是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引发的变化。在空格处应填写的内
容是()
A.手工业生产合作社B.手工工场C.现代工厂D.手工业作坊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从13世纪开始,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
第1页共16页.
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工人常
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
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农业出现了租地
农场,手工业出现了手工工场,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
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3.(2019·四川·中考真题)16世纪的英国流传一首歌谣: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排列
呈长行。列作捡细毛,不敢辞劳苦,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士。染工八十人。齐将颜色陈,二十扦制匠,
将呢折成匹。歌谣透露的信息是()
A.英国棉纺织业的兴起B.庄园生活的惬意C.机器工厂的景象D.工场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详解】据“16世纪”“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排列成长行。……列坐检细毛,不敢辞
劳苦。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土。……染工八十人,齐将颜色陈。二十扦制匠,将呢折成匹。……”并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这首歌谣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16世纪英国手工工场内部劳动分工细致,大家分工
合作,共同生产,而且可以看到英国的呢绒手工工场规模的巨大,这反映了当时英国工场经济蓬勃发展,
D符合题意;棉纺织业的兴起是在16世纪之前,A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庄园,B排除;16世纪工厂还
没有诞生,C排除。故选择D。
4.(2020·云南昆明·中考真题)近代欧洲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14世纪中期以后,
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农民通过各种途径扩大耕地面积,同时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为自己耕种,由此开始
形成的小规模的资本主义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是()
A.庄园经济B.手工作坊C.手工工场D.租地农场
【答案】D
【详解】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
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
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
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依据题干关键信息“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农民通过各种途径扩大耕地面积,同时
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为自己耕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始形成的小规模的资本主义农业生产和经营
方式是租地农场,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5.(2020·江苏淮安·中考真题)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出现
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这一现象主要表现在
A.庄园经济和现代工厂制的形成B.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产生
C.种植园经济和工业革命的扩展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第2页共16页.
【答案】B
【详解】考查点: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关键信息“欧洲社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
义化,出现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可知与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
欧洲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劳动分工、简
单协作,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出现,是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标志。14世纪中叶以后,领主出
租直领地达到一个高潮,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
场;因此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面貌的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出现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的是租地农场、
手工工场。选项B符合题意;工业革命后,现代工厂制的形成,A排除;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工业革
命的前提,C排除;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行,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措施,D排除。故选B。
6.(2020·湖北孝感·中考真题)《全球通史》记载:“西欧到14世纪,城市成为贸易中心,……佛罗伦
萨市区有手工工场300家,年生产呢绒十万匹;1343年佛罗伦萨市中有九万余人,从事呢绒生产约三万
人,占全城居民的三分之一。”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的西欧()
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开始了文艺复兴
C.完成了新航路开辟D.垄断了东西方贸易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在14世纪末,最早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城市出现了手工工场。
16世纪,手工工场迅速发展,在西欧各国流行,英国成为手工工场最兴盛的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西欧到14世纪,城市成为贸易中心,……佛罗伦萨市区有手工工场300家,年生产呢绒十万匹;1343
年佛罗伦萨市中有九万余人,从事呢绒生产约三万人,占全城居民的三分之一。”可知,材料说明这一时
期的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选项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艺复兴运动,故排除B项;16世纪
完成了新航路开辟,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奥斯曼土耳其垄断了东西方贸易,故排除D项。故选A。
7.(2022·山东枣庄·中考真题)他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长篇诗作(神曲)抨击了教会的贪婪腐化,
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他”是()
A.但丁B.彼特拉克C.达.芬奇D.莎士比亚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他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长篇诗作(神曲)抨击了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
层的情感与理想。”可知“他”是但丁。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个不符,抨
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被称为文艺复兴的先驱,A项正确;彼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排除B项;C
项是画家,代表作是《蒙娜丽莎》、《最好的晚餐》,排除;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是《罗密欧与朱丽叶》
等,排除D项。故选A项。
8.(2022·贵州毕节·中考真题)文艺复兴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是
第3页共16页.
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这里的“创新”是指()
A.恢复古希腊的公民大会B.开辟了欧美之间的新航路
C.颁行罗马《十二铜表法》D.建立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
【答案】D
【详解】文艺复兴采取了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
承更有创新。这里“创新”主要是指资产阶级文化兴起。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16世
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
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这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D项正确;ABC项的描述都与文艺复兴无关,排除。故选D项。
9.(2022·江苏镇江·中考真题)14世纪,佛罗伦萨的市民强烈地感到独立个人的价值,感到自由、平等
的可贵,感到占有财富的愉快。这段材料能够体现文艺复兴所提倡的()
A.重商主义B.人文主义C.理性主义D.封建主义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强烈地感到独立个人的价值,感到自由、平等的可贵,感到占有财富的愉快”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的控制,要求建立一
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因此,在14世纪中叶的意大利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核
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B项正
确;重商主义与文艺复兴无关,排除A项;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排除C项;文艺复兴反映资产
阶级的诉求,不是封建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
10.(2022·四川雅安·中考真题)他的剧作展示了16世纪至17世纪初英国广阔的社会景观,表现了社
会各个阶层的世态,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他是
A.但丁B.薄伽丘C.彼特拉克D.莎士比亚
【答案】D
【详解】据材料“他的剧作展示了16世纪至17世纪初英国广阔的社会景观,表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世态,
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并结合所学可知,16、17世纪的英国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其人文主义代表
是莎士比亚,D项正确;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排除A项;薄伽丘是意大利时期文艺复兴
的代表,排除B项;彼特拉克是意大利时期文艺复兴的代表,排除C项。故选D项。
11.(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题)图是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拉斐尔的作品《椅中的圣母》。画中圣
母的原型出自一位罗马少妇。拉斐尔在一次宴会上看到她正温柔地注视着心爱的小宝贝,便立即拾起一
块木炭,将这个动人的情景速写下来,随后就创作了这一“神来之作”。该作品()
第4页共16页.
A.宣扬了神权神性,弥漫着宗教神秘色彩B.体现了女性之美,饱含着人文主义精神
C.充满了生活气息,洋溢着享乐主义情绪D.塑造了母亲形象,彰显着女权主义思想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画中圣母的原型出自一位罗马少妇。拉斐尔在一次宴会上看到她正温柔地注视着心爱
的小宝贝”结合所学可知拉斐尔的《椅中的圣母》虽然是宗教题材,没有宣扬神权,而表达的是世俗的母
子亲情,是慈母浓浓的温柔,强烈的表达了女性之美,饱含了人文主义思想,B项正确,排除A项;画
作没有体现享乐主义和女权主义思想,排除CD项。故选B项。
12.(2022·湖北湖北·中考真题)书签中的句子写于文艺复兴时期。该诗体现的思想潮流与下列哪一句
最接近()
“大多数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A.人们只要想做,没有什么做不到
B.来世的得救高于现世生活
C.忠实的报答是上天堂,邪恶的惩罚是下地狱
D.顺从上帝的意志,就可以升入天堂,获得永恒的幸福
【答案】A
【详解】文艺复兴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提出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它强调以人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
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故题干“大多数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主张肯
定了人自身的努力与价值。“人们只要想做,没有什么做不到”也体现了肯定了人自身的努力与价值,A
项正确;BCD项都与宗教相关,没有体现肯定了人自身的努力与价值,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排
除BCD项。故选A项。
13.(2022·重庆·中考真题)下边两幅作品分别出自重庆大足宝顶山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其相同
之处是
第5页共16页.
养鸡女《蒙娜丽莎》
A.体现妇女地位提高B.展示精湛雕刻技艺
C.源于本土宗教题材D.反映人们现实生活
【答案】D
【详解】养鸡女体现出农村现实生活,《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作品,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
求。D项正确;两幅图并不能够体现出妇女地位的提高,排除A项;《蒙娜丽莎》不是雕刻画,排除B
项;中国的本土宗教是道教,养鸡女体现的不是道教,排除C项。故选D项。
14.(2022·山东烟台·中考真题)15世纪的欧洲开始了大航海时代,“在这一过程中,欧洲人使各大陆相
互间发生了直接交往,从而在世界历史上结束了欧亚大陆阶段,开始了其全球性的阶段。”这表明“大航
海时代”()
A.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商道B.人们逐渐相信地圆学说
C.欧洲大西洋沿岸成为经济中心D.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答案】D
【详解】新航路开辟促使社会相互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真正联为一个整体,D项正确;材料不
是说明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商道,排除A项;相信地圆学说属于开辟新航路的条件,排除B项;欧
洲大西洋沿岸成为经济中心不符合材料中“从而在世界历史上结束了欧亚大陆阶段,开始了其全球性的阶
段”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15.(2022·江苏常州·中考真题)16世纪上半叶,欧洲人看待世界的方式被探险家的发现改变了。这些
探险家在证实世界广阔无垠的同时,也()
A.开始了殖民掠夺B.推翻了等级制度C.传播了民主思想D.终结了君主专制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后,也开始了殖民掠夺之路,给亚非拉人民带来巨大灾难,A项正
确;法国大革命后,推翻了等级制度,排除B项;CD两项均与题意无关,排除CD两项。故选A项。
第6页共16页.
16.(2022·湖南娄底·中考真题)“没有地理大发现,就没有工业革命,也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
A.马可•波罗来华B.新航路开辟C.文艺复兴运动D.启蒙运动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理大发现也就是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
过渡,推动了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扩大,提供了英国工业革命所需的一些条件,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奠定了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B项正确;马可•波罗来华是在元朝时期,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D项。故选B项。
17.(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尽管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约90-168年)的著作《地理学革命》对
世界的描绘很不准确,如北美大陆还不存在,非洲和南极紧紧相连等。但在15世纪这部著作在西欧被关
注并广泛流传。这是因为西欧人热衷于()
A.复兴古典文化B.探索新的商路C.发展文化教育D.反对教会愚昧
【答案】B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初,古希腊天文、地理学家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一书被翻译成拉
丁文,地圆学说逐渐流行起来,这为西欧人的远航提供了依据,他们断定,从欧洲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
方,这是因为西欧人热衷于探索前往东方的新商路,B项正确;复兴古典文化最早发生在14世纪的意大
利,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为15世纪西欧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一些依据,
与发展文化教育和反对教会愚昧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D项。故选B项。
18.(2022·贵州六盘水·中考真题)下图是画家德拉克洛瓦创作的一幅描绘西班牙王室授封哥伦布为将
军的场景式油画。哥伦布受封的主要原因是()
A.成功绕过好望角B.“发现”了美洲C.到达印度西海岸D.完成了环球航行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492年8月,受西班牙王室资助,哥伦布率领由87名船员和3艘船组成的船
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横渡大西洋,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来,他们又“发现”
了古巴和海地,即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因此哥伦布受封的主要原因是“发现”了美洲,B项正确;成功绕
过好望角的是迪亚士,排除A项;到达印度西海岸的是达·伽马,排除C项;完成了环球航行的是麦哲
第7页共16页.
伦,排除D项。故选B项。
19.(2022·湖南湘西·中考真题)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日益连为一个整体。如图是新航路的开辟示意
图,请问图中d航线的船队是()
A.达•伽马船队B.哥伦布船队C.麦哲伦船队D.迪亚士船队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从
西班牙出发,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船队于1522年返回欧洲。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
一次创举,麦哲伦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
正确。C项正确;达•伽马开辟了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印度的航线,对应图中c航线,排除A项;哥伦布
发现了美洲,对应图中a航线,排除B项;迪亚士从葡萄牙出发向东航行绕过非洲大陆发现了好望角,
对应图中b航线,排除D项。故选C项。
20.(2022·云南·中考真题)图中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罪恶的三角贸易B.亚历山大东征灭亡了波斯帝国
C.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D.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开始的,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
第8页共16页.
匹、朗姆酒等到非洲,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到美洲,在美洲换成糖、烟草
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回欧洲。在欧洲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美洲西印度
群岛之间,航线大致构成三角形状,史称三角贸易。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亚历山大东征灭亡了波斯
帝国,排除B项;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的航线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地中海成为罗
马帝国的“内湖”,排除D项。故选A项。
21.(2019·河南·中考真题)据统计,从16世纪初开始的150年间,西班牙在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
和180吨黄金;15—19世纪的近400年间,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人口。这主要反映了()
A.三角贸易的互利性B.原始积累的重要性C.商品贸易的普遍性D.殖民活动的残暴性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西班牙就从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黑奴贸易使非洲损失了近
亿的人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殖民活动的原始性和残酷性。殖民者通过残酷的手段获得了大
量财富,但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D项正确;三角贸易对于非洲带来的只有灾难,没有利益,
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原始积累的重要性、商品贸易的普遍性,排除BC项。故选D项。
22.(2021·湖南永州·中考真题)读“1570年前后墨西哥和秘鲁地区人口变动”图,推知该地区人口锐减
的主要原因是
A.大批土著居民被卖为奴隶B.黑奴贸易使非洲人口大量减少
C.殖民屠杀以及传染病致死D.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570年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列强的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此时欧洲殖民者在
南美洲的殖民屠杀和传染病传播导致墨西哥和秘鲁地区的人口锐减,故选C;当地的土著居民是大量被
屠杀和染病致死,排除A;墨西哥和秘鲁地区是美洲地区,和非洲无关,排除B;1570年工业革命尚未
开展,排除D。
23.(2020·天津·中考真题)击败“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的是
()
A.葡萄牙B.英国C.西班牙D.法国
第9页共16页.
【答案】B
【详解】1588年,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
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在世界各大洲建立了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
B。
24.(2019·青海·中考真题)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强国开始向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扩张给殖民地
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通过海外殖民可以
①解决技术难题②积累原始资本③提供工业原料④开拓海外市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
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便开始
了早期的殖民掠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海外殖民这一进程客观上有助于殖民国家
的资本原始积累,提供工业原料,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所以②③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而解决
技术难题与史实不符,排除。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5.(2022·贵州六盘水·中考真题)15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西方殖民者一手制造了非洲历史上骇人听
闻的大灾难,这就是被马克思称之为“贩卖人类血肉”的()
A.罪恶的黑人奴隶贸易B.残酷的种族灭绝
C.“吃人”的圈地运动D.悲惨的西进运动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为了满足美洲对劳动力的需求,从非洲贩卖了
大量的黑人奴隶到美洲,一手制造了非洲历史上骇人听闻的大灾难,A项正确;马克思称之为“贩卖人类
血肉”的是奴隶贸易,BC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A项。
第II卷(非选择题,50分)
二、综合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3分;共50分)
26.(2021·安徽·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中世纪早期农奴制度促进了西欧主要农业组织形式——采邑的发展。采邑是大型庄园,包括土地、
草场等,以及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由于地区性国家建立了越来越有效的政治组织,地方上的封君和封
臣管理着政治和军事事务,这一体系一般被历史学家称为封建制度。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通史》
第10页共16页.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4分)
材料二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
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
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
——据[美]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13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变革”的变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革产生的影响。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西欧中世纪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性的认识?(2分)
【答案】(1)庄园制度或农奴制度。封君封臣制度。
(2)表现:工商业兴起;城市生活产生;市民阶级形成并提出政治要求。影响: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
环境和社会结构,冲击封建统治,促进资本主义兴起;推动欧洲由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等
(3)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历史在传承中发展等。
【详解】(1)根据“中世纪早期农奴制度促进了西欧主要农业组织形式——采邑的发展”得出庄园制度;
根据“由于地区性国家建立了越来越有效的政治组织,地方上的封君和封臣管理着政治和军事事务,这一
体系一般被历史学家称为封建制度”得出封君封臣制度。
(2)表现:根据“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
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得出工
商业兴起;城市生活产生;市民阶级形成并提出政治要求。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改变了欧洲的
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冲击封建统治,促进资本主义兴起;推动欧洲由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等。
(3)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历史在传承中发展等。
27.(2022·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思想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这个词很适合表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主张的多元性以及彼此之间的不同、分歧和冲突。如儒、
道对立早就为大家所熟知,墨家从一开始就是儒家的对立物,至于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对于各家都有尖
锐的批评……但在彼此的冲突和批评中,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种分化趋
势和统一趋势并存的局面在战国后期表现得越加明显。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在15、16世纪,西欧发生了两场重要的文化运动,一场是南方拉丁文化圈的文艺复兴运动,另
一场是北方日耳曼文化圈的宗教改革运动……从时代精神的角度来看,它们虽然客观上导致了西欧社会
的一系列变化,但并没有开创出西方现代文化赖以生长的理性精神……。对于西方文化来说,正是经过
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洗礼,一个全新意义上的西方现代文化才得以产生。
第11页共16页.
——摘编自赵林《西欧启蒙思想的发展历程》
材料三: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
和文明形态……16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而不要迷
信权威。17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奥秘……
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这些内容都被用于揭
露法国文化和制度的非理性。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很适合的“这个词”是什么?据材料一归纳该局面所呈现的特征。(5分)
(2)材料二认为,15、16世纪西欧的文化运动存在什么不足?这些不足后来被哪场“思想运动”所弥补?(2
分)
(3)材料三认为“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试据材料三概括该认识的依据。(4分)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事件所产生的共同影响。(2分)
【答案】(1)“百家争鸣”。特征:学术流派多;思想主张多元化,且存在分歧和冲突;分化趋势和统一趋
势并存。
(2)缺乏理性精神;启蒙运动。
(3)材料三认为后蒙运动的出现受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有识之士的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国儒家
思想的影响。
(4)推动了思想的解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转型;丰富了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遗产。
【解析】(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多元性以及彼此之间的不同、分歧和冲突、这种分化趋势和统一趋势
并存的局面在战国后期表现得越加明显”可知,这就是“百家争鸣”,它体现的特征是,学术流派多,思想
主张多元化,且存在分歧和冲突,分化趋势和统一趋势并存。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从时代精神的角度来看,它们虽然客观上导致了西欧社会的一系列变化,但并
没有开创出西方现代文化赖以生长的理性精神”可知,它们缺乏理性精神;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对于西方
文化来说,正是经过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洗礼,一个全新意义上的西方现代文化才得以产生”可知,
这些不足后来被启蒙运动所弥补。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
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奥秘、对中国由明智的
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可知,这体现的原因有,材料三认为启蒙运动的出现的原因有,新航路开辟
的影响,有识之士的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
(4)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这些事件所产生的共同影响是,推动了思想的解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转
第12页共16页.
型,丰富了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遗产。
28.(2022·湖南株洲·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三大航海家航海活动比较表
达伽马绕过好望角,
项目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到达美洲
到达印度
时间1405—1433年1492—1504年1497—1498年
次数7次4次1次
船数大号宝船62艘(共百余艘)17艘4艘(一说3艘)
船只大号宝船长44.4丈,宽18丈(淮尺),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米,分别有120吨、100
大小折合公制长151.8米,宽61.6米其他二舰50吨、40吨吨和50吨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
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进程。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
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
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
——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下)
材料四下面是对哥伦布开辟到达美洲新航路的不同看法
印第安人: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他是一个恶魔。
欧洲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他是一个功臣。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13页共16页.
请回答
(1)新航路开辟又被称为“地理大发现”,请在材料一的图2中找出当时新“发现“的地点(至少两个)。根
据图1和图2,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在航线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特点。(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4分)
(4)材料四中印第安人和欧洲人的看法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评价历史事件的正确原则应该是什么?
(4分)
【答案】(1)美洲大陆、好望角、菲律宾;都开辟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航线大多
紧挨海岸线。
(2)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航程远,到达国家和地区多。
(3)开启人类文明一体化;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推动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发生变化;
开始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
(4)他们站在各自的立场上看问题;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
【详解】(1)新航路开辟又被称为“地理大发现”,材料一的图2中当时新“发现“的地点有美洲大陆、好
望角、菲律宾。根据图1和图2,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在航线上都开辟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
亚非海上交通线;航线大多紧挨海岸线。
(2)根据材料二“三大航海家航海活动比较表”可知,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航
程远,到达国家和地区多。
(3)据材料三“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
人类文明一体化进程。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
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
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可知,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是开启人类文明一体化;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
围;推动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发生变化;开始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
(4)结合材料四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他们看法矛盾的原因是他们站在各自的立场上看问题,哥
伦布发现美洲给印第安人带来巨大灾难,但同时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世界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开始成为
个整体,在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其进步意义是主要的。评价历史事件的正确原则应该是辩证
地评价历史事件。
29.(2019·贵州·中考真题)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如何快速掌握ACCESS试题及答案
- 个人车位出售合同协议书
- C语言学习技巧分享试题及答案2025年
- 平台代销合同协议书范本
- 城市菜园出租合同协议书
- 货运协议书合同范本
- C语言编程中的安全漏洞分析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二级JAVA开发环境考题与答案
- 长期买卖合同协议书
- JAVA与Web开发的关联性探讨试题及答案
- 养老护理员职业道德及行为规范
- 2024版痤疮专业知识课件
-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DB31∕792-2020 硅单晶及其硅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数据标注技术
- 【MOOC】市场营销学-西南财经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心血管护理专科建设
- 安徽省合肥一中、六中、八中2025届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数学试卷含解析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 文化传播学课程设计
- 锚梁锚固系统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