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_第1页
第2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_第2页
第2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_第3页
第2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_第4页
第2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原因、起止时间、目的、基本任务及意义?

答:原因:新中国建立以后,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许多工业产品的人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起止时间:1953年——1957年。

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列举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建设成就?

答:(1).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建成投产

(2).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3).沈阳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

(4).沈阳机床厂建成投产

(5).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6).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7).鹰夏、宝成铁路建成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影响?

答:时间:1954年9月

地点:北京

内容:制定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1页共6页.

确立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选举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影响:形成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5课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的起止时间、原因、内容、改造方式?

答:时间:1953-1956年底

原因:①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前提)

②分散经营使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必要性)

内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方式: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在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个政策实施的意义?

答:政策:赎买政策

意义: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大改造的实质及意义?

答: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意义:(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2)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答:时间:1956年地点:北京

第2页共6页.

内容: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

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探索社会主道路的良好开端

1958年总路线的内容?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以及它带给我们的启示?

答: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

律。

启示: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列举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正确探索与失误?

答:正确探索:中共八大、全面调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失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

列举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成就、意义出现的模范人物以及他们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答:成就:(1)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两大钢铁基地:武汉、包头三大油田:大庆、胜利、

大港建成,到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2)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3)交通运输:兰新、兰青、包兰铁路。

(4)科技: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5)国防技术:1964年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

意义: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

质基础

列举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的模范人物以及他们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答:模范人物: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铁人——王进喜

第3页共6页.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时代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的时代精神。

“文化大革命”的起止时间、发生的原因、重要的历史事件、结束的标志?

答:起止时间:1966年——1976年

原因: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事件:抗争:“二月抗争”、“四五运动”

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结束标志: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文化大革命”时期最大的冤案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最大冤案: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残酷迫害

影响: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启示:①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必须坚定不移的把工作中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②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阶级斗争要作科学的分析。

③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④必须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单元重难点

1.比较《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名称《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

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次全体会议

时间1949年9月1954年9月

地位起临时宪法的作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第4页共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是人民民主主义国家,

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

内容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国人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

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的职权

中国近现代史上改变我国社会性质的事件,简要地说明每次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1)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社会由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

代,此时,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是进入了新民

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3)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基本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

度在我国正式确立。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若让你来概括,你觉得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流行词会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国、人大、政协、三大改造

探索时期大跃进、放卫星、原子弹、集体化、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

文革时期红卫兵、走资派、上山下乡、知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是怎样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

答:(1)经过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社会经济也得到了基本恢复。

(2)一五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

化迈进。

(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的社

会主义性质。

第5页共6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