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 13-107-2015 福建省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控制规程_第1页
DBJT 13-107-2015 福建省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控制规程_第2页
DBJT 13-107-2015 福建省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控制规程_第3页
DBJT 13-107-2015 福建省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控制规程_第4页
DBJT 13-107-2015 福建省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控制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福建省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控制规程2015-02-09发布2015-04-01实施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福建省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Specificationforco实施日期:2015年04月01日各设区市建设局(建委),平潭综合实验区交通与建设局,各有关单位:由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福建省华荣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编制的《福建省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控制规程》,经DBJ/T13-107-2015,自2015年4月1日起实施。原《福建省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控制规程》DBJ13-107-2008同时废止。在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和意见请函告省厅建筑节能与科技处。该标准由省厅负责管理。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5年2月9日常见质量问题控制规程》备案的函建标标备[2015]65号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你厅《关于报送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福建省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控制规程>备案的函》(闽建科函[2015]65号),收该标准的备案号,将刊登在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和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2015年4月13日本规程。本规程共分13章,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地基与基础工程;5.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工程;6.地面与楼面工程;7.建筑装饰装修工程;8.建筑屋面工程;9.建筑防水工程;10.建筑给水、排水工程;11.建筑电气工程;12.通风与空调工程;13.建筑节能工程。处(地址:福州市北大路242号,邮政编码:350001),和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地址:福州市北环中路148号,邮编: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吴平春潘丽芳卢健温骏荣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刘忠群蔡森林李镇华侯星萍 1 2 34地基与基础工程 44.1常见质量问题 44.2灌注桩沉渣超厚的质量问题控制 44.3预制桩断裂、损坏的质量问题控制 64.4基坑支护影响周边环境的质量问题控制 85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工程 5.2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板厚超差及结构保护层偏差的质量问题控制 5.3钢筋混凝土现浇楼(屋)面板裂缝的质量问题控制 5.4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质量问题控制 5.5填充墙体裂缝的质量问题控制 206地面与楼面工程 246.1常见质量问题 24 12 257建筑装饰装修工程 7.1常见质量问题 287.2抹灰空鼓、饰面层开裂的质量问题控制 7.3外墙饰面砖和板脱落、变色的质量问题控制 307.4板材吊顶裂缝、下垂的质量问题控制 7.5板材墙体开裂的质量问题控制 8.1常见质量问题 348.3屋面板(块)状保温层隆起、开裂的质量问题控 9建筑防渗漏工程 9.1常见质量问题 9.2地下结构渗漏的质量问题控制 9.3楼地面渗漏的质量问题控制 9.4屋面渗漏的质量问题控制 9.5墙面渗漏的质量问题控制 449.6门窗渗漏的质量问题控制 10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10.1常见质量问题 4910.2给水、排水管道渗漏的质量问题控制 4910.3室内排水系统水封缺陷的质量问题控制 310.4卫生器具安装缺陷的质量问题控制 10.5水泵、水箱设备安装缺陷的质量问题控制5411建筑电气工程 11.1常见质量问题 5611.3电气线路敷设缺陷的质量问题控制 11.4电气照明器具安装缺陷的质量问题控制 6011.5通电运行试验缺陷的质量问题控制 12通风与空调工程 12.1常见质量问题 12.2风管、部件的制作及安装缺陷的质量问题控制 6312.3通风与空调设备安装缺陷的质量问题控制 6512.4空调水系统管道与设备安装缺陷的质量问题控制 13建筑节能工程 13.1常见质量问题 13.2保温外墙开裂、渗水的质量问题控制 13.3外门窗热工性能不足的质量问题控制 7013.4屋面节能保温不达标的质量问题控制 71本规程用词说明 本规程引用标准名录 74 1 1 2 34Thefoundation 4 44.2Thequalityproblemofthep 44.3Thequalityproblemoftheprecastpilefracture,damage 64.4Thequalityproblemofthefoundationpinfluencesurroundingenvironment 85Reinforcedconcretestructureand 5.2Cast-in-placer qualityproblemofthecrackcontrol 5.4Thequalityproblemofthemassconcretecrack 5.5Thequalityproblemofthefillerwa 20 6.2Thequalityproblemoftheindoorand 6.3Cementmothequalityproblemoftheemptydrumcontrol 2 287.2Renderingthequtheroleofsurfacecrack 28 7.4Controlpanelceilingcra 7.5Thequalityproblemoftheplankwallcrackcontrol 8Theroofengineering 34 ofthecrackcontrol 359Buildingwaterproofengineering 37 9.2Thequalityproblemoftheleakageofunderground 379.3Thequalityproblemofthe9.4Thequalityproblemoftheroofleakagecontrol 9.5Thequalityproblemofthewallleakagecontrol 449.6ThequalityproblemofthedoorsandWindowsle 46 10.2Thequalityproblem 49 5210.4Thequalityproblemofthesanitary 3installationdefectscontrol 54 installationdefectsofqualitycontrol 5611.3Thequalityproblemoftheelectricalwiri 11.5Thequality 12Ventilationan 6312.2Theproductionand 63 65f 6813.2Thequalityproblemoftheexteriorwallin 68othequalityproblemofthefthermalperformancecontrol 13.4Roofinsulationenergy-savingcontrolofsubstandard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 Listofquotedstandards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11.0.1为加强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管理,控制工程常见质量问题的产生,提高我省建筑工程质量水平,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福建省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的控制。1.0.3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控制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和福建省有关标准的规定。22.0.1建筑工程buildingengineering2.0.2建筑工程质量qualityofbuildingengineering2.0.3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populardefectofqualityof2.0.4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控制controlthepopulardefectofqualityofbuildingengineering2.0.6进场验收siteacceptance33.0.1建设单位在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的控制过程中应采3.0.2设计单位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中,应针对工程常见质3.0.3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编制包括建筑工3.0.4监理单位在编制《监理规划》时,应针对工程常见质3.0.5建筑工程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半成品均应进行进场验3.0.6操作工人应进行岗前培训,特殊工种的人员必须持证3.0.7所有工序应对操作工人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待工人清3.0.8关键工序和部位应先做样板,在质量、工艺、程序符41应选择中、低压缩性土层作为持力层;浸泡水时会严2对于坡地、岸边的桩基,不得将桩支承于边坡潜在的3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应设计桩端后注浆工艺;当桩身4合理选择沉桩工艺,地下水位较高时,不宜选择干作5桩基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试打桩,以确定持力层和终51施工前对建(构)筑物、道路、管线及周边环境进行2超长、超大的灌注桩或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时,该桩基3标高控制点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施工中按相关4施工前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及桩基设计文件要求,合理5灌注桩终孔时,应符合设计图所要求的标高或岩样要6泥浆护壁成孔时,宜采用孔口护筒,护筒内径应大于钻头(锤头)直径100mm~200mm,上部宜对称开设2个溢浆孔,7冲(钻)孔灌注桩采用泥浆护壁,若地层不能满足造8冲(钻)孔灌注桩宜采用正循环钻孔,反循环清孔工69在软土层中钻孔时,应根据泥浆补给情况控制钻进速11冲(钻)孔灌注桩最终孔底沉渣厚度应符合下列数值:4.3预制桩断裂、损坏的质量问题控制7工流程分类堆放,严禁混堆;2预制桩宜单层堆放,需叠层堆放时,最下层宜按图4.3.2所示的两支点位置放在垫木上,垫木支承点应在同一水平图4.3.2两支点堆放法示意图3预制桩应在强度达到要求时方可运输、吊装;在吊装过程中应平稳,装卸时轻起轻放,严禁抛掷、碰撞、滚落,宜采用两点法或两头钩吊法,吊索与桩身水平夹角不得小于45°,不宜采用桩机拖拉取桩;4施工时应用经纬仪对桩身进行双向垂直度控制,多节桩应保持桩身在同一垂直线上;桩节间连接应可靠,当采用焊接法连接时,宜采用二氧化碳保护焊,且冷却时间不少于5min;若采用电弧焊,焊接完成后应冷却10min方可再送桩;5采用锤击法沉桩时,宜采用重锤轻击;送桩器与桩头间应设置松木等衬垫材料;根据桩质量状况以及锤重控制总锤击数,一般不宜超过2000击;6合理安排打桩顺序,当场地较大时,可分区块多台桩机同时施打;当场地较小时,应采用单台桩机由中心向外围逐层7合理控制每天打入桩的数量,每1000m²场地中每天打8入桩的数量宜控制在8~10根;当地层较软或地面隆起量较大时,还要适当减少;8当地层中存在有孤石或旧建筑物的基础时,应采取相应措施消除障碍;9挖土时应对预制桩采取适宜的保护措施,桩两侧的土方高低差不应大于1m,挖掘机不得碰撞桩身。4.4.1基坑支护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基坑深度、周边环境、基坑的重要性、主体结构状况、施工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基坑支护形式;2支护结构设计应考虑其结构水平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的影响,根据周边环境的重要性、对变形的适应能力确定支护结构的水平变形限值;1)基坑支护排桩围护桩顶部(深层)水平位移设计计算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级基坑:20mm(40mm)和0.2%(0.3%)的基坑深度的较小值;二级基坑:30mm(50mm)和0.3%(0.4%)的基坑深度的较小值。2)基坑支护采用放坡、土钉墙、喷锚支护、水泥土墙及其组合型支护水平位移设计计算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二级基坑:50mm和0.6%的基坑深度的较小值。93基坑位于软土区域,基坑支护采用围护桩水平内支撑时,每层地下室宜设置一道水平内支撑;4软土区域开挖深度超过5m,且周边环境变形较为敏感时,不宜采用悬臂式结构、土钉墙、喷锚支护、水泥搅拌桩等变形较大的支护形式;5基坑支护应考虑附加荷载的影响,基坑周边5m范围内应能承受20kpa的荷载;6基坑位于江、河、湖、海边缘等水源丰富的地域时,基坑支护应对抗渗透稳定性和坑底突涌稳定性进行计算并控制;可采用深井降水、井点降水、设置止水帷幕等方法予以控制;当周边环境对沉降变形较敏感时,应有地下水回灌措施;7支护结构设计中应有施工过程的工况图或说明,并包含各工况的技术要求;8根据监测结果,对支护结构进行必要的动态设计;9超深基坑应根据场地、周边道路情况以及土方量等因素设计垂直运输通道,通道结构可与支护结构分开设置;10支护结构设计应由岩土、结构、施工等专业专家论证;当有重大变更时,应组织专家重新论证。4.4.2基坑支护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根据支护结构设计、降排水的要求及有关规范、规程,确定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专项方案;超过一定规模的深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必须经过专家认证;2基坑支护必须严格遵守设计要求,采取先撑后挖法;待支护结构的构件强度达到要求并形成稳定体系后方可开挖土3土方开挖前应做好降、排水措施,确保基坑中无明水4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挖掘机、运输车不得碾压内5软土地层按分层、分段、对称、均衡、适时的原则开挖,分层高度不宜超过1m;6喷锚支护的基坑开挖应按设计要求自上而下分段分层进行,上层土钉注浆体及喷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及下层土钉施工;7锚索注浆体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时,方可进行张8基坑支护施工应有应急预案措施,发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启动预案,查明原因和采取措施,在保证基坑安全后方可继续施工;9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浇捣混凝土垫层及地下结构工程的施工,严禁基坑长时间暴露;10基坑支护过程中,应对支护结构、地下水、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监测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岩土工程监测单位承担;监测结果及时报送相关组织,基坑施工应根据监测结果作相应的控制、调整;11基坑支护过程中,应对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进行巡视监测,巡视监测由施工总承包单位和支护结构专业施工单位承担,巡视监测发现异常时,应由专业监测单位来复核。5.1常见质量问题2钢筋混凝土现浇楼(屋)面板裂缝;5.2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板厚超差及结构保护层偏差的质量问题控制3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楼板厚度按跨度的1/45~1/50采5.2.2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板厚度控制施工应符合下列要1标高的竖向传递,可从首层的标高控制网竖向量取,2用精密水准仪把楼层标高的原始点引到每根柱子的钢6板跨中设置混凝土厚度的控制点;混凝土虚铺厚度可7混凝土振捣密实后用刮杠操平,并用厚度测试仪量取在4mm/2m(标尺)内。环境类别 5.2.4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护层控制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梁、板、柱、墙、基础的钢筋保护层控制宜优先选用塑料垫卡作支垫,当采用砂浆垫块时,强度应不低于M15,面积不小于40mm×40mm。不应使用碎石及短钢筋头作梁、板、基础等钢筋保护层的垫块;2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面层钢筋应采用支架支撑。当板厚时,支架应用Φ12钢筋制作;当厚度≥300m当采用Φ8分布筋时,不大于800mm;当板面受力钢筋和分布筋的直径均不小于10mm时,纵横两个方向的间距均不宜大于3柱、墙钢筋可采用塑料垫卡或挂丝砂浆块控制保护层厚度,垫块间距不宜大于500mm×500mm;当墙体钢筋直径≤10mm时,两排钢筋网片间应设置支撑筋,支撑筋直径≥φ14,间距≤500mm,呈梅花状布置;4梁纵向受力钢筋采用双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不小于25mm的短钢筋,面层的二排筋应用铁丝悬挂在一排筋上。梁、柱节点的箍筋应根据其位置按先后顺序套入并绑扎5当梁高h≥800mm时,宜采用先支底模,后绑扎钢筋,最后封侧面模板的施工工艺;6振捣混凝土时,振动棒不应长时间触及钢筋骨架。5.3钢筋混凝土现浇楼(屋)面板裂缝的质量问题控制超过一定尺寸时可设结构伸缩缝,其间距可按表5.3.1确定:表5.3.1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结构类别室内或土中用HRB335级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当采用3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4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若平面有凹口5现浇楼板设计厚度不宜小于90mm,单向板宜≥L/35(L7房屋阳角处和跨度≥3.9m的楼(屋)面板,应设置双的楼板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钢筋直径均不宜小于Φ8;屋8屋面结构应有保温隔热设计,屋面保温隔热层传热系9楼板结构层内不宜预埋水管。当预埋其它管线时,应布置,线管的直径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增设φ10设计应注明板块的使用活荷载和二次装修荷载的限5.3.2钢筋混凝土现浇楼(屋)面板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选用外加剂时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及水泥用量的30%,粉煤灰等级应不低于Ⅱ级;1)不能大于混凝土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并不能2)对钢筋混凝土楼板,不应大于板厚的1/2,且不能3拌制混凝土的砂含泥量不应超过3%,石子含泥量不应4现场自拌混凝土时,其施工配合比应根据砂石的含水5应编制模板施工方案,模板和支撑的选用必须经过计6高大模板应编制专项方案,并经外部专家论证,施工7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8现浇板中的管线必须布置在两层钢筋网片之中,交叉9钢筋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浇筑楼板、屋面板混凝土13混凝土浇筑完12h后及时覆盖和保湿养护使混凝土处5.4.1大体积混凝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的厚度、平面尺寸、建筑物的功能2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石子应连续级配良好,含泥量不大于1%,针片状颗粒不大于15%;砂子的细度模数大于2.6(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减3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宜选择较低温条件下进行,当5混凝土应振捣密实,每一振点的振动时间以混凝土表6大体积混凝土板面采用二次收光法。混凝土振捣密实土初凝前再用铁滚筒碾压数遍,再用木抹子压实进行第二次收7混凝土表面宜采用蓄热保温措施,根据温度计算结果选择塑料薄膜和草袋的层数。当蓄热保温措施无法保证内外温差小于25℃时,应采用混凝土内部降温措施。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d,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差不大于20℃;8大体积混凝土板浇捣完毕后,在12h内要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进行测温监控,测温结果及时报送相关组织,只有在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25℃时,才能撤除10拆模后,地下结构应及时回填土,地上结构应尽早装饰,避免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5.5.1填充墙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进行地基变形计算,采用天然和复合地基的建筑工程平均沉降计算值不大于150mm;2墙体所使用的砌块应根据部位选择相应的强度等级;3地坪以下潮湿部位及每层砌块墙体的第一、二皮应采用实心砌块砌筑;厨房、厕所等有明水的墙体根部应预先浇筑4阳台栏杆、屋面女儿墙不宜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5砌块墙体的长度大于5m时,应加设构造柱;当墙高超6砌体与混凝土结构构件之间的拉结钢筋应沿钢筋混凝土墙或柱全高每隔3皮砌块或不超过600mm设置,拉结钢筋为2φ6,长度不小于700mm,且应符合抗震设计要求。1砌筑砂浆的拌制、使用及强度应符合相应规范及设计2加气混凝土砌块、粉煤灰小型空心砌块、混凝土小型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粉煤灰小型空心砌块、混凝土4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不应与其5砌筑内外墙时砌块应采用满铺满挤砌法砌筑,铺浆长长度的1/2,不得小于砌块长度的1/3;6砌体灰缝应厚度一致,砂浆饱满。竖向灰缝宜用灌缝工艺,插捣密实,竖向灰缝饱满度不应低于80%,不得出现瞎缝。砌块校正后即进行,并采用先灌缝,后勾缝,勾缝深度距墙表7填充墙砌体留置的拉结筋应与主体结构有可靠连接,留置位置应与砌体灰缝相符合,不得弯折使用,拉结筋末端应做90°弯钩;8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在常温条件下的日砌筑高度应控制在1.6m以内;9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7d后,再将其补砌挤紧,其倾斜度宜为60°,并用砌体同级砂浆填满挤实;10砌块与门窗联结采用后塞口时,将预制好埋有木砖或离洞口上下端不大于300mm;安装门框时在边框预先钻出钉孔,然后用钉子将木框与预埋木砖钉牢;采用先立口时,在砌块和门框外侧均涂抹粘结砂浆5mm厚挤压密实,同时校正门窗的垂直度、平整度和位置,然后再采用可靠方式与砌块固定;11斜屋面卧梁下口的砌体应砌成踏步形,踏步与梁的间隙应用细石混凝土灌实;12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的抹灰层,应采用设置加强网等防止开裂的措施,加强网与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小于250mm,并位于抹灰层中部。墙面抹灰在墙体砌筑28d后方可进行,外墙抹灰面层应设分格缝。顶层粉刷砂浆中宜掺入抗裂纤维;13顶层框架填充墙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空心砌块等材料时,墙面应采取满铺加强网,抗裂砂浆等必要的防裂措施,加强网位于抹灰层中部;14设计规定的洞口、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在砌筑时预留或预埋;必须开洞、开槽时,应采用专用机具钻洞、切槽,避免捶击、打凿;管线埋设回填采用适当的材料嵌填密实牢固,并在抹灰层内设置加强网。1明确回填土的土质要求并根据不同的土质确定基土的3对于底层设有设备房的地面,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架空4室外地面回填砂土厚度大于1000mm或地面下有未固结1严禁用淤泥、腐植土、冻土、耕植土、膨胀土和含有2地面基土回填应分层夯实,分层厚度及含水率应符合3回填土应按规范的要求分层取样做密实度实验,压实系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设计要求时,压实系数不应小于4散水坡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缝隙用柔性材料嵌填;5地下室地面水泥砂浆面层宜掺加金刚砂等防滑、耐磨、抗裂材料。6.3水泥砂浆、水泥混凝土地面起砂、空鼓的质量问题控制6.3.1楼地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面层为水泥砂浆时,水泥砂浆的体积比应为1:2(水泥:砂),水泥砂浆面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强度等级不应小于2混凝土面层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地下室面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宜为C30~C35,厚度不应小于100mm。6.3.2楼地面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楼地面使用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水泥宜为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PO32.5;2)砂应采用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3)混凝土面层采用的粗骨料的最大颗粒粒径不应大于面层厚度的2/3,细石混凝土面层采用的粒骨料径不应大于4)水泥砂浆应采用机械集中搅拌,严禁在铺设现场手3基层清洗时检查楼地面是否有裂缝、渗漏,裂缝、渗4基层表面均匀涂刷水泥素浆或水泥胶浆作界面剂,并5厨房、卫生间、阳台等高低差部位宜设置冲筋线,确6水泥砂浆应按计量拌合均匀,施工时应随铺随拍实;7严格控制水灰比,用于面层的水泥砂浆稠度不大于35mm,用于铺设地面的混凝土坍落度不大于50mm;8水泥砂浆面层内埋设管线,结构板面标高偏差大等出铺贴;11地面面层施工24h后应进行养护,连续养护时间不应小于7d,并加强对成品保护;当环境温度低于5℃或高于25℃时,宜采用覆盖砂或采用其他材料进行养护;12水泥砂浆铺设完成未终凝前,可采用铺盖塑料薄膜防13地面面层施工7d内应进行分仓弹线切割,分仓间距按开间或不大于6m。分仓缝宽度不小于5mm,深度与砂浆面层厚度相同,宜用切割机具切割整齐、平直;14保持室内通风,防止室内外温差过大,变形开裂。3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表面的抹灰层和抹灰层厚度大于3.外墙脚手孔及洞眼应用细石混凝土分层塞实;基层应涂刷界面剂或满铺钢丝网片等措施来增强基层的粘结1)内墙普通抹灰不大于20mm;2)内墙高级抹灰不大于25mm;3)外墙抹灰不大于25mm;4)外墙勒脚及突出墙面部分不大于30mm。1)用1:2水泥砂浆做暗护角,护角高不小于2m,两侧宽1基层应牢固,无空鼓、开裂、渗水等质量问题,若有2楼层间应设置水平分格缝,涂料基层超过6m时设置竖3腻子分层施工,每层厚度不宜大于5mm,腻子层间、腻4刷涂料前腻子应干燥,含水率符合规范及使用说明要5涂料施工可采用刷涂、滚涂、喷涂等方式,施工应连1外墙保温层上不宜粘贴饰面砖,否则应按有关规定试2选择吸水率小、强度高、不易变形的饰面砖;3干挂石材的预埋件应设置在梁、柱上,当没有条件采用预埋件连接时,应采用其他可靠的连接措施,并通过试验确4外墙饰面块材采用湿贴法时,可采用植钉挂贴的方法7.3.2外墙饰面砖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饰面砖粘贴前应对整个外墙面进行预排和调整;2饰面砖粘贴前,对基层质量进行检查、修补,基层无空鼓、裂缝,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后方可进行铺贴;3饰面砖铺贴宜选择专用胶粘剂或粘结砂浆,粘结砂浆应饱满,缝隙内的粘结砂浆及时清除干净;4饰面砖嵌缝材料宜选用嵌缝剂或1:1~1.5水泥砂浆,嵌缝表面光滑、密实,宽窄深浅一致,不得出现砂眼和裂缝;5饰面砖表面选用专用清洁剂清洗,不得采用高浓度草6饰面砖采用清洁剂清洗后,用自来水冲洗残留液;7外墙饰面砖按规定进行粘结强度检测;8干挂石材的后置预埋件必须做现场拉拔强度试验,符合要求后才能安装石材;9干挂石材上墙前,检查每块材料的整体性,有暗缝、隐伤等缺陷的石材不得使用;实后,再灌1:3干硬性水泥砂浆,分层浇灌,振捣密实,分层7.4板材吊顶裂缝、下垂的质量问题控制锈处理;3安装饰面板前应完成吊顶内管道和设备的调试及验7.5板材墙体开裂的质量问题控制1板材墙体的主、次龙骨应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2主龙骨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牢固;钢材质杆件应进行3板材可用自攻螺钉或钢钉固定在主、次龙骨上;板材5板材墙体上的开关、管线等配件应按设计要求安装就6板材间、板材与四周结构间的缝隙应进行防裂处理,2屋面板(块)状保温层隆起、开裂。8.2找平层积水、空鼓、起砂、开裂的质量问题控制1找平层水泥砂浆配合比宜采用1:2(水泥:砂)体积2伸出屋面的立管、排烟(气)道安装位置正确,周边6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女儿墙、变形缝、烟道等)的8找平层施工12h后进行覆盖或保温养护,养护时间不8.3屋面板(块)状保温层隆起、开裂的质量问题控制1屋面采用挤塑聚苯板或加气混凝土作为保温层时应有2上人屋面采用倒置式防水时,保温层上应设计不少于1挤塑聚苯板、岩棉板等保温板的压缩强度应满足规范2板(块)状保温材料宜储存于室内,若置于室外,应有防雨淋、暴晒措施,并确保外形完整;3屋面设有保温层时,应采用有效排湿、排汽措施。排气通道可利用找平层的分格缝;排气道应纵横贯通,并与大气连通的排气管相通;排气道的间距宜为3m~6m,宽度在20mm左右,不超过36m²应设置一个排气孔;4基层应平整、干燥和干净;5板(块)状保温材料应紧靠在基层表面上,并铺平垫稳、贴严、粘牢,胶粘剂应与保温材料相容;6倒置式防水屋面的坡度宜在1%~3%之间,天沟、檐沟坡度宜在2%~3%之间;7倒置式防水屋面保温层的保护层不上人屋面可采用水泥砂浆抹面,上人屋面应采用配筋细石混凝土找面;8保温层施工宜避开雨季,或在施工期间采取防雨措施。保温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施工找平层或保护层。1地下结构的防水设防标准及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符合漏措施;3地下水位较高时,地下室底板应具有足够的抵抗水浮5地下室外墙板配筋宜小而密,网片钢筋间距不大于水平断面较大变化处,宜增设抗裂钢筋;6地下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自防水混凝土设计时,应采取预防混凝土收缩的措施;7结构设计时,根据平面形状、荷载、地质变化等,合理设置后浇带和变形缝;8设计图中,应绘制加强带、后浇带、变形缝和施工缝9大底盘地下室塔楼与纯地下室顶板交界处应有防止刚度不同约束变形引起的裂缝渗漏措施;10井点降水应明确降水停止时间及要求,并有封井作法11地下结构外墙不应与围护结构面直接接触连成一体,根据围护结构渗水状况预留一定空间。9.2.2地下结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抗浮桩、抗浮锚杆与地下结构的连接应可靠,其锚固筋直径、长度满足设计要求;2地下结构的混凝土垫层中可预留一定数量的排水盲沟通至地下结构外围的集水井中;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考虑防渗要求,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不应少于320kg,水灰胶比不得大于0.50,应掺入减水剂保证混凝土坍落度,可掺入适量的膨胀剂和掺合料;4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的低碳钢丝不应接触模板。穿过混凝土结构模板固定的螺栓应加焊止水环。拆模后,将留下的凹槽封堵密实,并在迎水面涂刷防水涂5浇捣混凝土前,基坑中不得有积水或渗出水,杂物应清6地下室底板、外剪力墙的后浇带混凝土应一次连续浇筑完毕,同时应有防止产生冷缝的应急措施;墙体不宜留垂直施工缝。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不小于300止水条嵌缝的,止水条应有缓胀性能,使用时应防止先期受水7地下室底板为大体积混凝土时,应符合本规程第5.4.28大面积混凝土板宜采用塑料薄膜或土工布作保湿养护;竖向构件宜采用养护剂喷涂封闭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9有降水设计的基坑按设计要求连续降水;施工过程中停止降水时,应保持地下水位低于防水混凝土结构500mm以上;10后浇带留置位置、封浇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11底板后浇带部位垫层宜采用降低200mm预留垃圾槽作法。后浇带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并凿到密实混凝土,宜采用膨胀混凝土浇筑,并振捣密实;12地下结构设有柔性防水层时,结构找平层表面应洁净、干燥;卷材宜采用满贴法施工,施工完成后应采取砌砖墙或贴9.3楼地面渗漏的质量问题控制2厨房、卫生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板周边除门洞外,应3主管道穿过楼面处,宜设置金属套管。金属套管外设3厨房、卫生间排气(烟)道周边应做50mm高,20mm宽水泥砂浆台度挡水。在成品排气(烟)道安装前应先进行背后4厨房、卫生间、阳台地面砖铺设前,应在该区域四周5外廊式楼地面应预留地漏,地面坡度1%,坡向地漏;8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施工完毕后,应进行24h蓄水试9.4屋面渗漏的质量问题控制9.4.1屋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多层和高层建筑应采用有组织排水;屋面排水系统设3屋面封闭式保温层中宜设置排汽系统,排汽道间距不大于4m,宽度30mm~40mm,纵横贯通,在交叉处设置排汽孔;1)细石混凝土防水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应配置φ2)细石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胶凝材料总含量不得少于320kg/m³,水灰比不应大于0.50;当掺有外加剂时,3)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与屋面结构层间宜设置隔离层;1)基层处理剂的选择应与卷材的材性相容,喷涂基层3)根据建筑物的屋面坡度、使用环境选择防水卷材的4)屋面防水层施工时,应先做好节点、附加层和屋面排沟、檐沟卷材时、宜顺天沟、檐沟方向,减少卷材的搭接;5)铺贴卷材采用搭接法。上下层及相邻两幅卷材的搭接缝应错开,各种卷材搭接宽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6)防水层收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4涂膜防水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防水涂膜应分遍涂布,待先涂布的涂料干燥成膜后,方可涂布后一遍涂料,且前后两遍涂料的涂布方向相互垂直;2)涂膜防水层的收头,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或用密封3)需铺设胎体增强材料时,当屋面坡底小于15%,可平行屋脊铺设;当屋面坡度大于15%,垂直于屋脊铺设,并由屋面较低处向上进行。胎体增强材料长边搭接宽度不得小于50mm,短边搭接宽度不得小于70mm。采用二层胎体增强材料时,上下层不得垂直铺设,搭接缝应错开,其间距不应小于幅宽的1/3;4)涂膜防水层在未做保护层前,不得在防水层上进行其他施工作业或直接堆放物品。5屋面细部构造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突出屋面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宜在屋面混凝土浇捣时,同时浇筑不低于300mm高的导向梁(墙);2)结构转弯处、防水材料搭接处、收口处均施工防水3)防水材料施工至女儿墙的压顶下,收口固定牢靠;4)檐口下做滴水线(槽)或形成鹰嘴状,滴水线(槽)的高度(深度)为10mm;5)天沟排水坡度不小于3%,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2)在防水层上放置设施时,设施下部的防水层应做卷3)需要经常维护的设施周围、屋面出入口至设施之间9.5墙面渗漏的质量问题控制3外墙抹灰砂浆宜采用聚合物砂浆或掺用聚丙烯纤维砂5填充墙体的裂缝控制措施应符合本规程第5.5.1条的6外墙窗台设钢筋混凝土压顶梁,压顶梁应嵌入窗台两1)混凝土拌制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严禁使用海砂;石子含泥量不大于1%;2)混凝土胶凝材料总量不宜小于320kg/m³,其中水泥用3)施工缝应清理干净并毛化处理,先铺设一层水泥浆再4)模板的对拉螺栓应设置止水圈;当外墙有预留孔洞时5)外墙混凝土浇水养护14d以上。1)填充墙体的裂缝控制措施应符合本规程第5.5.2条的2)外墙砌体材料不应采用大孔径的空心砖;砌体砂浆采用水泥砂浆或专用砌体砂浆,砂浆中使用的砂应为中、粗砂,含泥量低于3%,确保外墙灰缝饱满;3)砌筑时的临时间断处、施工缝应留成斜槎;4)填充墙砌筑至顶部时预留约三分之二砖长的空隙,待墙体砌完7d用斜方法塞紧;5)门窗洞口砌体边缘距门窗框边预留20mm~25mm空隙;6)凸出外墙的悬挑板嵌入墙体处做混凝土坎台,高度不3墙面粉刷、贴面砖施工:1)外墙面的脚手架固定件穿墙孔洞用细石混凝土分层封2)抹灰前基层表面的尘土、污垢、油渍等应清除干净,并洒水润湿。抹灰层与基层及抹灰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不空3)外墙抹灰可在楼层混凝土梁或圈梁位置设置分格缝,分格缝应密实、光滑,无砂眼;4)抹灰砂浆宜采用聚合物砂浆或掺纤维的抗裂砂浆;5)抹灰层洒水养护不少于7d;6)外墙饰面砖应采用拉缝粘贴,缝隙采用二次勾缝,勾缝前把缝隙清理干净,采用专用勾缝剂和专用工具填压密实;7)外墙饰面完工后应进行淋水试验,检验其抗渗漏性能。9.6.1门窗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外门窗应经具有设计资质的单位深化设计,并经原设计单位审核确认,设计中应明确外门窗抗风压、气密性和水密2组合门窗拼樘料必须进行抗风压、变形验算。拼樘料应左右或上下贯通,并直接锚入洞口墙体上。拼樘料与门窗框之间的拼接应为插接,插接深度不小于10mm。拼樘料与门窗框应3外门窗宜采用居中安装,靠外墙面齐平安装时应有可靠的固定和防渗漏措施;4铝合金门窗型材壁厚应符合设计要求,窗的型材壁厚不得小于1.4mm,门的型材壁厚不得小于2mm;5塑钢门窗型材必须选用与其相匹配的热镀锌增强型钢;型钢壁厚应满足规范要求;6选用五金配件的型号、规格和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有关规定,并与门窗相匹配。平开门窗扇的铰链或撑杆等选用不锈钢或铜等防锈金属材料;7门窗下框室内侧设置10mm以上高度的挡水翼缘;8空心门窗框设置排水孔。9.6.2门窗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门窗安装前,应对门窗洞口尺寸进行检验,外框与墙体间的缝隙宽度根据饰面材料确定。预留洞口符合门窗尺寸和饰面材料模数要求,门窗过梁隔置长度、尺2窗台宜采用现浇混凝土,并振捣密实,两端各伸进砌体4门窗安装采用镀锌钢片连接固定,镀锌钢片厚度不小于1.5mm,固定点从距离门窗角180mm处开始设置,中间间距不5门窗框应固定于墙体上的预制块上,不得直接固定在轻6铝合金门窗框边与墙体缝隙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填嵌材料并堵塞密实,同时清除临时固定木塞等垫块。塑钢门窗宜采用发泡剂填塞,发泡剂应连续施打,一次成型,充填饱满,溢出7门窗框外侧预留5mm宽打胶槽口,打胶面应清理干净,待干燥后方可施打,并选用中性硅硐密封胶,四周宜采用贴胶8门窗框拼接件、连接固定点采用硅硐密封胶封闭处理;9门窗排水孔应畅通,位置和数量符合设计要求;10门窗框安装前应有防外力损坏和腐蚀的包装,在装玻璃前方可拆除;11外门窗施工完后,应对门窗及四周墙体进行喷淋试验;12施工外墙饰面材料前,应对外墙门窗周边的封曰进行专项隐蔽验收。10.2给水、排水管道渗漏的质量问题控制2室内给水干管与室外供水总管联接处应有伸缩及剪切1)管材、管件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规2)管材、管件应采用同厂同品牌的配套产品,严禁采3)给水管道必须采用与管材相适应的管件;生活给水2给排水管道穿越伸缩缝、沉降缝时应设置变形补偿装3给排水管道穿越墙壁和楼板宜设置金属或塑料套管,4给水管道系统施工时,应复核冷、热水管道的压力等5室内给水系统管道宜采用明敷方式,不得在混凝土结1)排水支管连接至排水横干管上时,连接点距立管底3)塑料排水管必须按设计要求装设伸缩节;如无设计1)管道采用螺纹连接时,管节的切口端面应平整,偏2)管道采用法兰连接时,法兰应与管道保持同心,两3)管道采用热熔连接时,管材与管件的连接端面必须4)铸铁管道采用柔性接口时,管材断面应平整光滑,5)管道采用沟槽连接时,沟槽的深度与宽度的尺寸应8埋地金属管道的防腐措施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管9压力管道的水压强度试验的试验压力应符合以下规1)无规共聚聚丙烯复合管(PP-R):冷水管水压试验压水压试验压力应为管道系统工作压力的2.0倍,且不得小于2)钢管作为消防给水管时:当系统设计工作压力等于2带水封的地漏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严禁采用钟罩(扣碗)式地漏;2排水管道横管特别是污水排水横管的坡度设置应严格3仅设伸顶通气管时,最低排水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处距4当排水立管在中间层竖向拐弯时,排水支管与排水立2)排水支管与横管连接点至立管底部水平距离不得小3)排水竖支管与立管拐弯处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5当地漏水封高度不足50mm时应设置管道水封但禁止一6卫生器具应在排水口以下设存水弯,存水弯的水封深1卫生器具的材质和技术要求,均应符合现行的有关产3洗脸盆、挂式小便器的存水弯应采用铜镀铬带水封标准配套产品;存水弯下水管与排水管道间间隙采用防霉硅胶密封,装饰罩应紧贴地面;4蹲式大便器冲洗阀应采取防污隔断措施;5卫生器具交工前应做满水和通水试验,各连接件应不10.5.1水泵、水箱设备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水泵的隔振装的型号、规格应明确;2消防泵的阀门应采用能明显显示其开启或关闭状态的3水箱当利用城镇给水管网压力直接进水时,应设置自动水位控制阀,控制阀直径应与进水管管径相同,当采用直接作用式浮球阀时不宜少于两个,且进水管标高应一致。10.5.2水泵、水箱设备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水泵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1)当多台水泵并联共用吸水总管时,干管与支管应采用同顶对准的异径三通与水泵连接;2)离心式水泵吸水管应采用偏心异径管与水泵吸水口同3)水泵吸水管和出水管的管道应设置弹性吊、托架,水泵出水管转弯处应设置弹性托架;4)吸水管、出水管上的压力表应设置缓冲装置(表弯)5)水泵外壳应可靠接地;6)卧式离心水泵的减振措施是在混凝土基座或型钢基座下设置橡胶减振垫(器)或弹簧减振器,立式离心水泵的减点(即管内底)高出溢流管内顶面距离等于进水管管径,但最1应按照不同的防雷建筑类别要求对建筑物显著突出表2高层建筑中应明确防侧击雷做法,当采用专设引下线3金属幕墙钢构件或铝合金构件的防雷装置应有其节点4利用屋面输送物体的的金属管做接闪带时,其壁厚不5屋面防雷接闪器保护不到的电气设备、用可导电管道1当设计无要求时,防雷及接地装置中所使用的钢材应2金属门窗防侧击雷的接地联结材料厚度和连接方式应3防雷、接地网(带)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坐标位置和数5防雷测试点应采用镀锌扁钢钻孔并配φ12螺栓螺母、6突出屋面的金属构件或管道(含透气管)均应按设计缩器或有法兰联接(少于5根螺栓连接的)处应做跨接;7金属幕墙不同材质之间的角码和铝合金立柱之间应采8等电位联结线及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宜采用铜质材料;采用镀锌扁钢时,应为热浸镀锌扁钢等电位联结用的螺栓、垫圈、螺母等均应为热镀锌制品;BVR-4mm²铜芯导线与本保护区内的等电位联结箱(板)用连接可靠;卫生间内的电气设备电源插座PE线应用不小于PE线截面的铜芯导线穿管引至等电位联结板可靠连接;10发电机组中性线(N线)应与接地干线直接连接,螺栓防松零件应齐全,且有标识。11.3.1电气线路敷设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敷设在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内的电线导管的最大外径不宜大于板厚的1/3。2三根及以上绝缘电线穿于同一根导管时,其总截面积(包括外护层)不应超过导管内截面积的40%。两根绝缘电线穿于同一根导管时,导管内径不应小于两根电线外径之和的3在电缆托盘上可以无间距敷设电缆,电缆在托盘内横断面的填充率:电力电缆不应大于40%;控制电缆不应大于50%。11.3.2电气线路敷设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电气线路敷设所用材料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气导管用焊接钢管的壁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2)KBG、JDG钢导管的管材及连接配件应适配,且均应为热浸镀锌产品,并应采用同一生产厂家配套产品;3)·电缆桥架板材的厚度应符合现行协会标准《钢制电缆桥架工程设计规范》CECS31中规定的最小允许厚度。2绝缘导管在砌体上剔槽埋设时,应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M10的水泥砂浆抹面保护,保护层厚度大于15mm;3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和引入或引出的金属电缆导管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且符合下列规定:1)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全长应不少于两处与(PE)或接零(PEN)干线相连接;2)非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跨接铜芯接地线,接地线最小允许截面积不下于4mm²;3)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不跨接接地线,但连接板两端不少于两个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的连接固定螺栓。4电缆桥架内的电缆应在首端、末端、分支处、转弯及5电缆桥架在穿过防火墙、防护楼板时,应采用防火封堵措施;在电气竖井内时,采用防火隔板、防火堵料做好密封6电线、电缆敷设完成后应进行绝缘电阻测试,其绝缘电11.4电气照明器具安装缺陷的质量问题控制1对于不同材质的导体搭接,电气设计应明确搭接处的2室内照明应优先采用高光效光源和高效灯具。在有防1)单相两孔插座面对插座的右孔或上孔与相线连接,2)单相3孔、3相四孔及3相五孔插座的接地(PE)线接3)同一路电源插座间的接地保护线(PE)不得串联连3配电箱(框、盘)内应分别设置中性(N)和保护(PE)盘)内回路功能标识(含N、PE线)应准确齐全;2)接线应牢固且不得损伤线芯,导线的线径大于端子3)多股铜芯线与器具连接应使用端子或端部拧紧搪锡6照明开关应切断相线,采用螺口灯头时相线应接在螺7花灯吊钩圆钢直径不应小于灯具挂销直径,且不应小载试验;8当灯具距地面高度小于2.4m时,灯具的可接近裸露导体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并应有9室外、室内高温且潮湿场所的母线与母线、母线与电11.5通电运行试验缺陷的质量问题控制2三相照明线路各相负荷的分配宜保持平衡,最大相与2电动机应进行空载或加载通电试验,并应记录电流、3在设计计算负荷运行情况下应对大容量(大于等于4投入使用前对必须热继电器的整定电流进行调整以保5当双电源到位后应对双电源箱进行断电切换模拟试6在通电试运行中,应测试并记录照明系统的照度和功7在建筑物照明通电试运行时应开启全部照明负荷,检2对输送空气温度高于80℃的风管,设计时应明确防护1风管的材料品种、规格、性能与厚度等应符合设计图圆形风管(不包括螺旋风管)直径大于等于800mm且2)矩形风管弯管制作,一般应采用曲率半径为一个平3)无机玻璃钢风管的加固,应为本体材料或防腐性能2)金属法兰连接风管的风管与法兰采用铆接连接时,3)酚醛复合风管板材拼接宜采用专用的连接构件;风管1)防火阀和排烟阀(口)必须符合有关消防产品标准护套管之间,应用不燃且对人体无危害的柔性材料封堵;2)当水平悬吊的主、干风管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防止摆动的固定点,每个系统不应少于1个;3)连接法兰的螺栓应均匀拧紧,其螺母宜在同一侧;风管接口的连接应严密、牢固,风管法兰的垫片材质厚度不应小4)防火阀直径或长边尺寸大于等于630mm时,应设独立5)防排烟系统风管之间的密封垫料应采用不燃材料且厚度不应小于3mm;风机与风管连接处软接头应采用不燃且对人体6)风管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严密性试验。在加工工艺得到保证的前提下,低压风管系统可采用漏光法检测。12.3.1通风与空调设备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明确设备基础与隔振的安装要求;2通风空调系统应设置自动控制与监测系统,并应根据产品制造商提供的产品说明书进行设计;3控制器宜安装在被控系统或设备附近,当采用集中监控系统时,应设置控制室;当就地控制系统环节及仪表较多时,12.3.2通风与空调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用于空调用的保温材料应有制造厂的质量合格证书或3通风机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必须装设防护罩(网)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4组合式空调机组及柜式空调机组与供回水管的连接应5消声器安装的位置、方向应正确;消声器、消声弯管6风机盘管机组安装前宜进行单机三速试运转及水压检1)铜管切割必须使用专用割刀,铜管弯曲应使用弯管3)多联机空调系统制冷剂管道的气密性试验应采用干燥12.4空调水系统管道与设备安装缺陷的质量问题控制12.4.1空调水系统管道与设备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5℃,空调冷水供回水温差不应小于5℃,宜适当增大供回水温差;2多台冷水机组和冷水泵之间通过共用集管连接时,每台冷水机组进水或出水管道上应设置与对应的冷水机组和水泵连锁开关的电动两通阀。12.4.2空调水系统管道与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管道与设备的连接,应在设备安装完毕后进行,与水泵、制冷机组的接管必须为柔性接口;2冷热水及冷却水系统应在系统冲洗、排污合格后,在循环运行2小时以上,且水质正常后才能与制冷机组、空调设备3冷热水管道与支吊架之间,应有承压强度能满足管道重量的不燃、难燃硬质绝热材料或经防腐处理的木衬垫;4冷凝水管坡度应防止倒坡,并作好充水试验,以不渗于1.0MPa时,为1.5倍工作压力,但最低不小于0.6MPa;当工作7冷热源机房内制冷系统管道的外表面,应做好色标、8冷却塔地脚螺栓与预埋件的连接或固定应牢固,各连接部件应采用热镀锌或不锈钢螺栓,其紧固力应一致、均匀;9水泵正常连续试运行的时间,不应少于2小时。温技术;2外墙外保温工程的密封与防水必须有构造设计图和节1保温材料进场时应提供产品合格证书、使用说明书和2材料的品种、规格、包装和外观应进行检查验收,必4施工时,材料的含水率应符合要求,且不得大于其自1自保温砌块的龄期不得少于28d,砌块含水率应小于2应采用专用砂浆砌筑墙体,砌体的水平灰缝饱满度不应低于90%,竖向灰缝饱满度不应低于80%;3第一皮砌块砌筑前应用聚合物砂浆抹灰墙体基面,每4砌筑至顶部时应预留1/2~2/3砖厚的空隙,待砌体砌筑完7d后再进行60°~75°角的斜砌;5外墙砌筑不宜留置竖向施工缝;砌体与柱、墙交接处7砌体与墙、柱、天棚交接处,管线开槽处应设置加强8抹灰砂浆每层厚度不应超过8mm,楼层间设置分格缝,1内保温采用保温浆料施工时,浆料拌制配合比应严格2保温浆料应分层施工。保温层与基层之间及各层之间2保温板材与基层及各层之间的粘结应牢固,保温板材3保温板材采用粘贴法时,涂胶粘剂面积不得少于板材4保温板材采用植钉挂贴法时,挂钉间距不应大于5保温材料采用现场喷涂时,应采用分层喷涂法,每层6凸出外墙面的各类管线及设备的安装必须采用预埋件7外墙保温板材之间缝隙以及保温板与其他材料交接处13.3外门窗热工性能不足的质量问题控制2当采用的是金属框时,宜考虑隔断热桥的措施;3宜选用有保温、隔热性能较好的玻璃。13.3.2外门窗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门窗热工性能、气密性、水密性、抗风压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提供相关的检测报告;2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堵塞弹性闭孔材料,表面采用密封胶密封;填充料应填嵌饱满,密封胶表面光滑、顺直,3玻璃密封条与玻璃及玻璃槽口的接缝平整,不得卷边、4门窗扇框与玻璃接触部位应满打耐候密封胶;5门窗扇装完后应进行调试,保证门窗扇与框之间运行或开启平稳,密封严密。13.4.1屋面节能保温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屋面防水层、找平层、保护层的厚度、做法、细部构造设计应符合《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的有关规定;2屋面节能工程所选用的保温隔热材料,其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燃烧性能应符合要求;3上人屋面的保温层面上应设计不少于40mm厚的细石混凝土刚性防水保护层;4封闭式保温层应设置排汽道和排汽孔,排汽道宜纵横连通,间距不大于6m。13.4.2屋面节能保温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屋面节能保温隔热材料,进场时应对其各种性能进行见证取样复验,符合要求后投入使用;2伸出屋面的管道边、女儿墙边应提前处理,保温层施工完后不宜再开凿洞口;3找平层、防水层、保温层各道工序施工应待前一道工序完成并干燥、清理干净后方可开始;保温层施工完成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雨淋和冲水;4松散保温材料应分层铺摊、压实,保证表面平整,坡5浆料保温材料、泡沫混凝土应按配合比准确计量,搅拌均匀,振捣密实;6块状保温材料应粘贴牢固,拼缝紧密,与面上保护层之间铺设隔离层;7现场喷涂保温材料施工时应分层喷涂,每层厚度不大于15mm,喷涂连续不留施工缝;8金属板保温夹芯屋面应铺装牢固,接口严密,胶缝顺9所有保温工程施工完成前应有可靠的防踩踏,防潮湿,防火灾等安全措施。本规程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2条文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T50300《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福建省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J/T13-83福建省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控制规程条文说明13-107-2015,经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5年2月9日以闽建科[2015]13号文批准、发布,并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年4月13日以建标标备[2015]65号文批准备案。本规程是在《福建省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控制规程》DBJ13-107-2008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上一版的主编单位是中建七局第三建筑有限公司、福建省九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是吴平春、柯国生、张党生、陈秋、薛伟、刘筝徽、郭常胜、陈雨仁、邱伯荣、郑瑾、王耀、黄晓红、齐敬、陈文福、林志勇、陈霞。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增加了风险工程设计和施工环节的专家论证要求;关键工序要推行样板引路的要求;渗漏、裂缝、给排水、电气、节能等影响使用功能的条款修改;更新引用的标准目录等。本规程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以现行国家标准作为基本依据,总结各方面的经验,就建筑工程中影响安全、使用功能和外观质量的问题,从设计、施工等方面提出控制方法,使修订后的规程针对性更强,更加合理,也便于实施。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福建省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控制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应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程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程规定的参考。 83 4.2灌注桩沉渣超厚的质量问题控制 4.3预制桩断裂、损坏的质量问题控制 4.4基坑支护影响周边环境的质量问题控制 5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工程 885.2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板厚超差及结构保护层偏差的质量问题控制 5.3钢筋混凝土现浇楼(屋)面板裂缝的质量问题控制 5.4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质量问题控制 91 7建筑装饰装修工程 7.2抹灰空鼓、饰面层开裂的质量问题控制 7.3外墙饰面砖和板脱落、变色的质量问题控制 7.4板材吊顶裂缝、下垂的质量问题控制 988建筑屋面工程 8.3屋面板(块)状保温层隆起、开裂的质量问题控制 9建筑防水工程 9.2地下结构渗漏的质量问题控制 9.3楼地面渗漏的质量问题控制 9.4屋面渗漏的质量问题控制 9.5墙面渗漏的质量问题控制 9.6门窗渗漏的质量问题控制 10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10.2给水、排水管道渗漏的质量问题控制 10.3室内排水系统水封缺陷的质量问题控制 10.4卫生器具安装缺陷的质量问题控制 10.5水泵、水箱设备安装缺陷的质量问题控制 11建筑电气工程 11.3电气线中敷设缺陷的质量问题控制 11.4电气照明器具安装缺陷的质量问题控制 11.5通电运行试验缺陷的质量问题控制 12通风与空调工程 12.2风管、部件的制作及安装缺陷的质量问题控制 12.3通风与空调设备安装缺陷的质量问题控制 12.4空调水系统管道与设备安装缺陷的质量问题控制 13建筑节能工程 13.2保温外墙开裂、渗水的质量问题控制 13.3外门窗热工性能不足的质量问题控制 13.4屋面节能保温不达标的质量问题控制 1.0.1加强对建筑工程的过程管理,减少常见质量问题的产生,提高我省建筑工程质量水平,是制定本规程的指导思想和目的。随着基建规模的不断扩大,质量问题成为投诉热点,因此有必要制定规程以使各方主体行为规范,减少问题的产生。本规程主要针对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影响安全和使用功能及外观质量缺陷,从设计、施工等方面提出控制要求和方1.0.2明确了本规程的适用范围是福建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福建省的地质、气候、原材料等有其特殊性,因此克服质量问题的方法也应有独特性。1.0.3本规程是国家规范、行业标准的有益补充,因此强调除执行本规程外,还应执行国家、行业的相关规范、规定。2.0.1~2.0.6给出的6个术语,是本标准各章节中所引用的、国家和本省现行标准、规范中未曾出现过的术语,主要是从本标准的角度赋予其涵义。3.0.1明确建设单位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主体。建设单位3.0.2设计是很重要的环节,设计应有相应的措施才能控制3.0.3强调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包含常见质量问3.0.5建筑材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而检验程序、3.0.8样板引路制度是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预防质量常4.2灌注桩沉渣超厚的质量问题控制4.2.1设计控制要求:1很多土层浸泡水时会软化,大大降低承载力,因此不能作为灌注桩的持力层;3许多研究表明,桩端后注浆工艺能提高疏松土层中的桩端承载力;桩侧注浆对提高桩在较软弱土层中的侧摩阻力也5试打桩能定量地确定该桩型在某种土层中的承载力,为设计提供直观的依据,对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的作用。4.2.2施工控制要求:1不同的地基基础,施工时对周边环境影响程度不同,周边环境也会影响成桩质量,因此有必要在施工前进行现场调查和勘察,确保桩基施工的顺利;2超长、超大的灌注桩锤的承载力较大,施工也复杂,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后果很严重,因此把它列入风险工程的范畴,有必要组织专家对施工方法进行论证;4机具设备和操作人员的质量直接影响桩基工程质量,因此提出要求是必然的;5灌注桩终孔时,取岩样、测桩底标高是保证基桩质量8冲(钻)孔时采用正循环工艺有利于保证桩侧壁的稳4.3预制桩断裂、损坏的质量问题控制1软土地基中,土体对桩的侧向约束较弱,过大的长细1预制桩的侧向刚度一般较弱,场地不平整易导致桩身2按图示设置支点,桩身的正、负弯矩相近,能最充分3预制桩在运输、吊装过程中由于方法有误,常导致桩4多节桩不处于同一直线时,会使桩身产生侧向附加应5过多的锤击数会对桩造成被动破坏,因此要控制总锤6场地较小时,打桩采用从中心往外围的顺序,能减少8旧建筑物的基础或孤石最易使预制桩产生侧向偏移而9软土地层中挖土时对预制桩的保护是很有必要的,桩1基坑支护形式的选择对周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