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版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版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30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有两个茄子品种,一个为抗病红色果肉(RRVV),一个为易染病黄色果肉(rrvv)[抗病(R)对易染病(r)为显性,红果肉(V)对黄果肉(v)为显性]。若希望培育出5株真实遗传的抗病黄色果肉(RRvv)茄子品种,则至少需要有多少株可供选择()A.10B.20C.40E.160E.1602、图1所示为某高等动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图2是该动物的一个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D段含有核DNA分子12个B.图2细胞对应时期为图1的AB段C.FG段可发生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DE段和GH段的变化都是细胞一分为二的结果3、下列关于达尔文的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或局限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B.对遗传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C.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种群水平D.解释了生物适应性及多样性的形成4、基因瞬时表达技术是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技术利用瞬时表达载体将外源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但不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使目的基因在短时间内获得高水平表达或者沉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表达过程中有A与U配对B.基因瞬时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中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合成C.基因瞬时表达技术中外源基因较难稳定遗传D.基因表达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参与5、据下图回答问题:如果环境剧变或某种植物病害爆发,生存几率最大的植物是()

A.栽培小麦B.栽培玉米C.野生小麦D.野生玉米6、中国科学家揭示了植物到动物的功能性基因转移的现象。在植物和昆虫的进化过程中,植物产生有毒酚糖充当“矛”来防御昆虫侵害,但其过量表达对植物自身不利,植物通过PMaT1基因产物来降解多余酚糖。烟粉虱直接“盗用”植物PMaT1基因变成自身基因,获得对抗植物的“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上述基因转移的现象体现了共同进化B.基因突变直接为烟粉虱种群进化出“盾”提供原材料C.“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让烟粉虱产生了定向进化D.阻断烟粉虱“盗用”PMaT1基因可作为一种防控烟粉虱的思路7、研究证实,位于小鼠X染色体上的MECP2基因突变会使小鼠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丧失运动控制能力。科学家进一步实验发现,患病小鼠神经系统中控制躯体运动的基因结构是正常的,但检测不到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当科学家给患病小鼠注人MECP2基因的表达产物后,小鼠恢复了正常活动能力。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小鼠的MECP2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只在生殖器官中表达B.雄性小鼠只有一条X染色体,表达MECP2基因的机会更多C.患病小鼠运动异常是MECP2基因突变使神经系统发育不良D.通过导入能正常表达的MECP2基因的方法也可治疗患病小鼠8、下列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酵母和菜花均可作为提取DNA的材料B.DNA既溶于2mol/LNaCl溶液也溶于蒸馏水C.向鸡血细胞液中加蒸馏水搅拌,可见玻棒上有白色絮状物D.DNA溶液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加热,冷却后变蓝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9、在观察果蝇(2N=8)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时,发现一个处在分裂的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该细胞正处于分裂前期,则可能正在发生基因重组B.若该细胞正处于分裂后期,其染色体数和DNA数相同C.若该细胞此时没有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可能不含X染色体D.若该细胞此时出现不均等分裂,则该细胞中可能有4条X染色体10、图甲、乙为某生物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示意图,图丙为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图丁为细胞分裂的几个时期中染色体与核DNA分子的相对含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乙细胞所处的时期分别对应图丙的①和③,对应图丁的b和cB.图乙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C.精原细胞、造血干细胞的分裂过程均可以用图丙表示D.图丁中a时期对应图丙的②,b时期对应图丙①③的某一段11、外胚层发育不良(ED)为单基因遗传病,下图为某ED患者家系的系谱图,部分个体的相关基因的测序结果如下表所示(不考虑突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个体测序结果Ⅰ1GCCGCAAⅡ3GCCACAA.Ⅲ1GCCGCAAGCCACAA

A.ED遗传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Ⅱ2与Ⅲ1均为致病基因携带者C.通过基因诊断,可确定Ⅲ2是否患ED遗传病D.Ⅲ2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212、下列有关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联会不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只发生在减数分裂Ⅱ的后期B.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数目相等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D.受精过程使卵细胞变得十分活跃13、某两性花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A控制紫色,a无控制色素合成的功能。基因B控制红色,b控制蓝色。基因1不影响上述2对基因的功能,但i纯合的个体为白色花。所有基因型的植株都能正常生长和繁殖,基因型为A_B_I_和A_bbI_的个体分别表现紫红色花和靛蓝色花。现有该植物的3个不同纯种品系甲、乙、丙,它们的花色分别为靛蓝色、白色和红色。不考虑突变,根据表中杂交结果,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杂交组合F1表型F2表型及比例甲×乙紫红色紫红色∶靛蓝色∶白色=9∶3∶4乙×丙紫红色紫红色∶红色∶白色=9∶3∶4A.让只含隐性基因的植株与F2测交,可确定F2中各植株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型B.让表中所有F2的紫红色植株都自交一代,白花植株在全体子代中的比例为1/6C.若某植株自交子代中白花植株占比为1/4,则该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最多有9种D.若甲与丙杂交所得F1自交,则F2表型比例为9紫红色∶3靛蓝色∶3红色∶1蓝色14、科技人员可通过荧光标记技术显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图中的字母为根据荧光显示在甲、乙两条染色体上标注的部分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和a彼此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后期B.基因a与b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甲、乙为一对含姐妹染色单体的同源染色体D.甲、乙相同位置四个荧光点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相同15、下列关于病毒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病毒的基因都是有一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病毒侵染细胞时,只有病毒的遗传物质进入宿主细胞内C.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中含有病毒癌基因及与致癌有关的核酸序列16、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而基因表达与表现型发生可遗传变异的现象。其原因之一是碱基甲基化影响基因表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DNA分子中C甲基化且占30%,则单链中A占比不超过40%B.由于碱基甲基化而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C.碱基甲基化可能会影响RNA聚合酶的识别D.碱基甲基化不会改变基因储存的遗传信息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7、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_____。在生物的_____中,控制_____的遗传因子_____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___,分别进入_____中,随_____遗传给后代。18、孟德尔第二定律也叫做____,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_____和_____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_____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_____的遗传因子自由结合。19、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________水平,人们逐渐认识到______________的本质。关于适应以及物种的形成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_____为基本单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___________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20、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材料:______。(是一种专门_____在大肠杆菌体内的_____)21、物种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__________并且产生_____________的一群生物。22、遗传病的检测与预防最主要的手段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3题,共12分)23、人类的大多数疾病与基因有关,也与生活方式和环境有关。______A.正确B.错误24、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______A.正确B.错误25、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随性染色体传递()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非选择题(共4题,共24分)26、某二倍体生物性别由XY染色体决定;同时受一对等基因(A;a)影响。当A基因不存在时,Y染色体会与X染色体结合成X—Y复合染色体(如图),只有含独立Y染色体的才表现为雄性,无论有无性染色体的配子都能正常完成受精,且后代正常存活。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

(1)若Aa存在于常染色体上;aaX—Y的个体将表现为_____________性,该个体产生的配子为__________。

(2)—对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杂合雌雄性个体杂交;产生子一代中雌性:雄性=_____________。

(3)若要探究Aa基因的位置;可选择a基因纯合的雌性个体与A基因纯合显性雄性个体进行杂交,并根据子一代性别表现及比例判断:

a.若子一代雌:雄=_____________;则证明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若子一代雌:雄=_____________,则证明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7、回忆教材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肌细胞内的肌实体是由大量变形的_____________组成;它与肌细胞的收缩特点相适应。

(2)性状分离是指_____________的现象。

(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4)在基因工程中;两种来源不同的DNA用_____________后,末端可以相互黏合,但是,这种黏合只能使互补的碱基连接起来,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构成的DNA骨架上的缺口,需要靠_____________来“缝合”。

(5)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叫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统称为“靶(Target)”,那么,甲状腺激素的“靶”是_____________,促甲状腺激素的“靶”是_____________。28、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血浆中的胆固醇大部分与低密度脂蛋白(LDL)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而被细胞摄入以供体内所需。如图表示LDL携带胆固醇通过受体介导途径进入细胞的转运过程,请分析并回答:

(1)如图所示;LDL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识别并结合,形成受体-LDL复合物通过途径①________作用,形成网格蛋白包被的囊泡,转运至内体,内体是膜包裹的囊泡结构。由于内体内部酸性较强,LDL与其受体分离,受体通过途径②回到质膜被重新利用,此过程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有关。LDL则通过途径③被转运到________中,被其中的水解酶降解,胆固醇被释放并逸入细胞质基质中,供新膜合成之用。

(2)当LDL受体出现缺陷时;会导致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升高,引发高胆固醇血症(FH)。近年科研人员研制了一种可用于治疗FH的核苷酸类药物M,可以抑制肝细胞合成载脂蛋白B,而载脂蛋白B是合成LDL的必需成分。其主要作用机理为:药物M可与载脂蛋白B的mRNA依据_______________原则相结合,形成双链RNA,阻止载脂蛋白B的mRNA与__________结合,抑制其表达,从而降低患者体内LDL-C含量。

(3)为评估药物M的药效;科研人员选取FH患者若干,将其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注射适量生理盐水及不同剂量的药物M,连续用药5周后,检测每组患者体内的相关指标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见下表:

。注射物质。

(1次/周)

适量生理盐水。

药物M(毫克/周)

30

100

200

300

200

300

LDL-C含量相对值。

(注射后/注射前)

99.1%

94.9%

91.7%

77.8%

51.0%

转氨酶活性。

+

+

+

+

++++

(注:转氨酶活性是肝功能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一定程度上其活性大小与肝细胞受损程度成正相关)

注射生理盐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根据表中数据,选择药物M的用量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身材矮小。研究发现患者体内与骨骼发育有关的蛋白质中,一个甘氨酸被丝氨酸替换(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1)过程①称为_________;完成此过程所需要的酶是_________。

(2)过程②中;碱基对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_________,③的碱基序列为_________。

(3)一个该病的患者(其父身高正常)和一个身高正常的人结婚,生出身高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为诊断胎儿是否正常,可用_________的方法进行产前诊断,如发现胎儿携带致病基因,建议及时终止妊娠。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2题,共4分)30、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如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

(1).第一期时,甲箱全部果蝇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____________。

(2).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物种的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两箱分养造成_________,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___________不同,导致____________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

(4).下表是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的显性基因频率统计的数据:。世代甲箱乙箱果蝇数AT1E果蝇数AT2EE第一代20100%064%20100%065%第四代35089%15%64.8%28597%8%65.5%第七代50067%52%65.2%42096%66%65.8%第十代56061%89%65%43095%93%65%

甲、乙两箱果蝇的基因库较大的是____________,基因频率基本稳定的基因是____________,第十代时,甲箱中果蝇该等位基因杂合子出现的频率是____________%。31、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普通小麦的形成包括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中,杂种一是高度不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已知普通小麦是杂种二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__条染色体。一般来说,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若要用人工方法使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其原理是能够____________;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的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3)人们还利用X射线和γ射线照射小麦的种子进行诱变育种,使小麦种子发生____________;得到小麦新品种。

(4)现有甲、乙两个普通小麦品种(纯合体),甲的表型是抗病易倒伏,乙的表型是易感病抗倒伏。若要以甲、乙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获得抗病抗倒伏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由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答。

【详解】

依题意,RRVV与rrvv杂交,子一代为RrVv,子一代自交得到的子二代中RRvv占1/16,所以培育出5株真实遗传的RRvv茄子品种,则中要有5÷1/16=80(株);D正确。

故选D。2、B【分析】【分析】

有丝分裂;减Ⅰ分裂、减Ⅱ分裂不同分裂时期细胞的特点:

。分裂时期。

有丝分裂。

减Ⅰ分裂。

减Ⅱ分裂.

前期。

有同源染色体;无联会,不形成四分体,有染色单体,染色体随机分布。

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有染色单体,四分体随机分布。

无同源染色体;无联会,不形成四分体,有染色单体,染色体随机分布。

中期。

有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染色体在赤道板上排成一行。

有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染色体在赤道板处排成两行。

无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染色体在赤道板上排成一行。

后期。

有同源染色体(看一极);无染色单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

有同源染色体(二极间);有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

无同源染色体;无染色单体,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

末期。

有同源染色体(看一极);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均分两极,在每极随机分布。

有同源染色体(二极间);有染色单体,染色体均分两极,在每极随机分布。

无同源染色体;无染色单体,染色体均分两极,在每极随机分布。

【详解】

A;图2细胞无同源染色体;为减Ⅱ后期图,由此可知该动物体细胞正常染色体数目为6条,图1纵坐标是同源染色体对数,A~F表示的是有丝分裂,CD是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核DNA数=染色体数=12(个),A正确;B、图2细胞无同源染色体,为减Ⅱ后期图,对应时期为图1的HI段,B错误;

C;FG段表示减Ⅰ;可发生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正确;

D;DE段和GH段的变化都是细胞一分为二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点睛】

结合有丝分裂、减Ⅰ分裂、减Ⅱ分裂不同分裂时期细胞的特点及物质变化分析题图和选项是关键。3、C【分析】【分析】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

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A正确;

B;自然选择学说不能科学的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B正确;

C;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C错误;

D;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D正确。

故选C。4、D【分析】【分析】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而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

A;转录和翻译过程中有A与U配对;A正确;

B;基因瞬时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中会合成RNA;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合成,B正确;

C;该技术利用瞬时表达载体将外源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但不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因此基因瞬时表达技术中外源基因较难稳定遗传,C正确;

D;基因表达过程中不需要DNA聚合酶;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5、C【分析】【分析】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有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分析题图:图中野生小麦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其次是野生玉米,然后是栽培小麦,最后是栽培玉米。

【详解】

柱形图显示:野生小麦的遗传多样性最大;说明野生小麦的个体差异最大,适应环境的范围最广,所以当环境剧变或某种植物病害暴发时,野生小麦生存机率最大,C正确。

故选C。

【点睛】6、B【分析】【分析】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详解】

A;烟粉虱直接“盗用”植物PMaT1基因变成自身基因;获得对抗植物的“盾”,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属于共同进化,A正确;

B;烟粉虱直接“盗用”植物PMaT1基因变成自身基因;属于基因重组,不是基因突变,B错误;

C;“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让烟粉虱向对抗植物的“盾”方向定向进化;C正确;

D;烟粉虱直接“盗用”植物PMaT1基因获得对抗植物的“盾”;阻断烟粉虱“盗用”PMaT1基因可作为一种防控烟粉虱的思路,D正确。

故选B。7、D【分析】【分析】

1、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原因

外因:①物理因素。②化学因素。③生物因素。

内因:DNA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

3、特点:①普遍性;②随机性、不定向性;③突变率很低;④多数有害;

4、基因突变对后代的影响

①若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

②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遗传,但有些植物可通过无性繁殖遗传。

【详解】

A、小鼠的MECP2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属于伴性遗传,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基因不一定在生殖器官中表达,A错误;

B、根据题中信息,无从判断不同性别MECP2基因的表达机会高低,B错误;

C、MECP2基因突变使小鼠控制躯体运动的基因无法正常表达从而患病,而不是神经发育不良导致的,C错误;

D、导入可正常表达的MECP2基因也能使小鼠相应细胞得到其表达产物,从而使小鼠恢复运动能力,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特点、原因及意义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和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8、C【分析】【分析】

【详解】

A;酵母菌和菜花含有DNA;可作为提取DNA的材料,A正确;

B;DNA溶于2mol/L的NaCl溶液;也可溶于蒸馏水,B正确;

C;向鸡血细胞液中加蒸馏水搅拌;鸡血细胞吸水涨破,获得鸡血细胞液,DNA溶于蒸馏水,观察不到白色絮状物,C错误;

D;DNA与二苯胺沸水浴加热呈蓝色;D正确。

故选C。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9、A:C【分析】【分析】

处在分裂的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体;有可能是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粒没有分裂,即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减数分裂Ⅰ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也有可能是染色体减半后的着丝粒分裂后,即减数分裂Ⅱ的后期、末期。

【详解】

A;若该细胞正处于分裂前期;则可能是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分裂Ⅰ的前期,减数分裂Ⅰ的前期正在发生基因重组,A正确;

B;若该细胞正处于分裂后期;则可能是减数分裂Ⅰ的后期或减数分裂Ⅱ的后期,减数分裂Ⅰ的后期其染色体数和DNA数不相同,B错误;

C;若该细胞此时没有染色单体;则是减数分裂Ⅱ的后期或末期,如果该果蝇为雄性,则该细胞可能只含X染色体或Y染色体,C正确;

D;若该细胞此时出现不均等分裂;则该细胞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Ⅰ的后期、末期或次级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Ⅱ的后期、末期,只有2条X染色体,D错误。

故选AC。10、A:C【分析】【分析】

分析甲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分析乙图: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析丙图:图丙为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数量变化,①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和中期;②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③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④没有同源染色体,可以是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极体、卵细胞或精细胞。分析丁图:a组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组染色体:DNA=1: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c组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

A;结合分析可知;图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对应图丙的①,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中乙无同源染色体,不能对应图丙的③,对应丙的④,A错误;

B;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其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B正确;

C;精原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所以可以用图丙表示,但造血干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所以不能用图丙表示,C错误;

D、a组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可对应图丙的②;b组染色体:DNA=1: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可对应图丙①的某一段,有可以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可对应图丙③的某一段,D正确。

故选AC。11、B:C【分析】【分析】

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其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详解】

A、Ⅰ1和Ⅰ2正常但是Ⅱ3患病,说明是隐性遗传病,据测序结果可知Ⅰ1正常,只有一种测序结果,说明没有致病基因,则该病只能由Ⅰ2遗传给Ⅱ3;说明是伴X隐性遗传病,A错误;

B、据A分析,Ⅰ2将致病基因遗传给Ⅱ3,说明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Ⅰ2为携带者,据测序结果可知,有两种结果,说明是杂合子,则Ⅲ1为携带者;B正确;

C、通过基因诊断,可确定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可确定Ⅲ2是否患ED遗传病;C正确;

D、由于Ⅲ1为携带者,则Ⅱ1正常、Ⅱ3为携带者,则Ⅲ2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4;D错误。

故选BC。12、A:C【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

A;联会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

B;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减数分裂都形成4个子细胞;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细胞,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B正确;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半,C错误;

D;受精过程使卵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变得十分活跃;D正确。

故选AC。13、B:C:D【分析】【分析】

题意分析,基因型为A_B_I_和A_bbI_的个体分别表现紫红色花和靛蓝色花,基因型为aaB_I_表现为红色,_____ii表现为白色。杂交组合一中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红色∶靛蓝色∶白色=9∶3∶4,为9∶3∶3∶1的变式,说明相关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同理根据乙、丙杂交结果,也说明相关的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根据F2中性状表现确定亲本甲、乙和丙的基因型依次为AAbbII;AABBii;aaBBII。

【详解】

A、当植株是白花时候,其基因型为____ii,与只含隐性基因的植株与F2测交仍然是白花;无法鉴别它的具体的基因型,A错误;

B、甲×乙杂交组合中F2的紫红色植株基因型为AABbIi:AABBIi:AABbII:AABBII=4:2:2:1。乙×丙杂交组合中F2的紫红色植株基因型为AaBBIi:AABBIi:AaBBII:AABBII=4:2:2:1。其中II:Ii=1:2所以白花植株在全体子代中的比例为2/3×1/4=1/6;B正确;

C;若某植株自交子代中白花植株占比为1/4;则亲本为(____Ii),则该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最多有9种(3×3),C正确;

D、甲与丙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BbII,其自交的子一代的表现型比为紫红色(A_B_II):靛蓝色花(A_bbII):红色(aaB_II):蓝色(aabbII])=9:3:3:1;D正确。

故选BCD。14、A:C【分析】【分析】

基因;DNA和染色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多个基因。甲和乙为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甲和乙均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

A;A和a位于同源染色体上;A和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A正确;

B;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A与基因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遗传时不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复制后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基因一般是相同的,所以据荧光点分布判断,甲、乙为一对含姐妹染色单体的同源染色体,C正确;

D;甲、乙两条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四个荧光点为一对等位基因的四个荧光点;等位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一般不相同,D错误。

故选AC。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以及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等知识,要求考生明确同源染色体等概念,学生应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各选项。15、C:D【分析】【分析】

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2;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

3;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根据核酸的种类可以将病毒分为两类:DNA病毒和RNA病毒。

【详解】

AC;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病毒的基因是RNA片段,如烟草花叶病毒,A错误、C正确;

B;有些病毒侵染细胞时;会有部分蛋白质,甚至整个病毒颗粒均进入细胞,如HIV的逆转录酶就会进入细胞内起作用,B错误;

D;能导致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中包括病毒致癌因子;一些病毒可含有病毒癌基因及与致癌有关的核酸序列,D正确。

故选CD。16、A:C:D【分析】【分析】

表观遗传学的主要特点:

1;可遗传的;即这类改变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能在细胞或个体世代间遗传。

2;可逆性的基因表达调节;也有较少的学者描述为基因活性或功能调节。

3;没有DNA序列的改变或不能用DNA序列变化来解释。

【详解】

A;若DNA分子中C甲基化;比例为30%,双链DNA中A=T,C=G,则一条链中A的最大比例不超过40%,A正确;

B;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而基因表达与表现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碱基甲基化影响基因表达属于表观遗传原因之一,该过程不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

C;基因表达时;需要RNA聚合酶识别DNA序列并启动转录,碱基甲基化可能会影响RNA聚合酶的识别,C正确;

D;遗传信息储存在基因的碱基序列中;碱基甲基化没有改变碱基序列,D正确。

故选ACD。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7、略

【解析】①.分离定律②.体细胞③.同一性状④.成对⑤.分离⑥.不同的配子⑦.配子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自由组合定律分离组合同一性状的成对不同性状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基因遗传和变异种群自然选择学说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T2噬菌体寄生病毒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相互交配可育后代22、略

【分析】【详解】

遗传病的检测与预防最主要的手段是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解析】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四、判断题(共3题,共12分)23、A【分析】【详解】

人类大多数疾病与基因有关;也与生活方式和环境有关,性状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故正确。24、A【分析】【分析】

【详解】

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使染色体数目恢复成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故正确。25、A【分析】略五、非选择题(共4题,共24分)26、略

【分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雄性的基因和染色体组成为A_XY,雌性的基因和染色体组成为aaXY;aaXX、A_XX。

(1)aaX—Y的个体由于没有A基因或独立的Y染色体而表现为雌性;其X-Y是连在一起的,因此减数分裂产生a;aX-Y两种配子。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一对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杂合雌雄性个体的基因和染色体组成为AaXX;AaXY,后代中只有AaXY表现为雄性,比例为3/4×1/2=3/8,其余都表现为雌性,因此子一代中雌性:雄性=5:3。

(3)若要探究Aa基因的位置;可选择a基因纯合的雌性个体与A基因纯合的雄性个体杂交:

a.若子一代雌:雄=1:1;则证明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若子一代全为雌性;则证明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判断雌雄性个体可能的染色体和基因组成,明确只有AaXY的个体表现为雄性,其余都是雌性,结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分析答题。【解析】雌aX—Y、a5:31:1全为雌性(或1:0)27、略

【分析】本题考查教材中基本概念;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1)肌细胞内的肌实体是由大量变形的线粒体组成;它与肌细胞的收缩需要大量能量的特点相适应。

(2)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告诉我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4)在基因工程中;两种来源不同的DNA用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末端可以相互黏合,但是,这种黏合只能使互补的碱基连接起来,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构成的DNA骨架上的缺口,需要靠DNA连接酶来“缝合”。

(5)甲状腺激素几乎能作用于全身的细胞,所以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全身细胞,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甲状腺。【解析】线粒体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同种限制酶切割DNA连接酶全身细胞甲状腺28、略

【分析】【分析】

结合题意分析图解:细胞外的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形成LDL-C;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识别并结合,形成受体-LDL复合物;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形成网格蛋白包被的囊泡,并转运至内体;在内体中,LDL-C与其受体分离,受体随囊泡膜通过途径②运到质膜,与质膜融合,受体重新分布在质膜上被利用;而分离后的LDL-C进入溶酶体内被水解酶水解,释放出游离的胆固醇被细胞利用。

【详解】

(1)结合前面对图解的分析可知;LDL-C与LDL受体识别并结合后通过途径①的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并转运至内体;在内体LDL与受体分离,分离后的受体通过途径②随囊泡膜运到质膜,利用生物膜的流动性特点,与质膜融合,受体则留在质膜上;分离后的LDL则通过途径③被转运到含水解酶的溶酶体中被降解,游离的胆固醇被释放入细胞质基质中。

(2)结合题意分析;核苷酸类药物M抑制肝细胞合成载脂蛋白B的主要作用机理是:核苷酸类药物M可与载脂蛋白B的m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而结合,形成双链RNA,阻止载脂蛋白B的mRNA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表达,从而降低患者体内LDL-C含量。

(3)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题中实验目的是评估药物M对FH患者的疗效,所以需要设置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和实验组(注射等量的含不同剂量的药物M)。通过对表格中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药物M的用量在200毫克/周时,检测得到的转氨酶活性与对照组相同,即肝脏没有受到损害,但用量在300毫克/周时,检测得到的转氨酶活性明显比对照组高,说明肝脏已经受到损害;所以在选择药物的用量时,一方面考虑到疗效达到最大化,另一方面要考虑对肝脏尽可能不损害,所以药物M的用量选择在200mg/周。

【点睛】

本题主要在于会结合所学知识,看图回答相关问题,其中关键在于要读懂图中质膜内陷吞进LDL-受体(胞吞)、膜融合(膜的流动性)、进入有水解酶的细胞结构(溶酶体)内。【解析】胞吞流动性溶酶体碱基互补配对核糖体作为对照组用量:200毫克/周(200mg每周一次),理由:降低LDL-C含量效果明显,同时肝脏不受损伤29、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基因突变;基因的表达以及遗传病监测和预防的措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图形可知:①表示转录、②表示基因突变、③表示密码子AGU;转录是DNA形成RNA的过程,翻译为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模板为mRNA;为诊断胎儿是否正常,可用羊膜腔穿刺(或绒毛细胞检查、基因诊断)的方法进行产前诊断。据此答题。

(1)图中过程①表示遗传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