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上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1~3节测试卷(解析版)_第1页
浙教版九上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1~3节测试卷(解析版)_第2页
浙教版九上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1~3节测试卷(解析版)_第3页
浙教版九上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1~3节测试卷(解析版)_第4页
浙教版九上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1~3节测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九上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1~3节测试卷总分:100分姓名:班级: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现在开发的智能公路可以利用路面上的光伏发电板给行驶的车辆充电。该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换是.......(▲)A.电能→机械能→光能B.光能→机械能→电能 C.光能→电能→机械能D.机械能→电能→光能【答案】C【解析】太阳能电池板,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分析】本题考查太阳能的利用,以及能量的转化是基础题。【详解】太阳能板,在光照时发电,即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供给电动机,转化为机械能,调节百叶窗的开合;故该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换是光能→电能→机械能。故选:C2.下列关于能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挂在墙上的弹弓具有弹性势能B.太阳的光具有光能C.正在行驶的火车具有动能D.挂在屋顶的电灯具有重力势能【答案】A【解析】根据对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光能的定义的理解,可逐一做出判断。【分析】判定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要利用该形式机械能的特征去判定:具有动能的特征是运动;重力势能的特征是举高;弹性势能的特征是发生弹性形变。【详解】A、挂在墙上的弹弓,由于其高出了水平地面,所以它具有重力势能;而弹弓此时未发生弹性形变,所以它不具有弹性势能,故A错误;B、太阳能够发光,太阳的光具有光能,故B正确;C、正在行驶的火车,有一定速度,所以具有动能,故C正确;D、挂在屋顶的电灯具有一定的高度,所以具有重力势能,故D正确;故选:A3.如图所描述的情景中,没有发生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A.滑滑梯B.荡秋千C.跳水比赛D.空中大翻转【答案】A【解析】动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速度,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高度,据此可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做出判断。【分析】本题主要通过生活中的几个实例,考查了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明确动能与势能的影响因素,即可顺利解答。【详解】A、滑滑梯时,人的高度降低,速度变大,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没有发生动能转化为势能,故A符合题意;荡秋千时,在从低处向高处运动时,人与秋千的速度减小,高度增加,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B不合题意;在跳水比赛中,人向上弹起的过程中,高度增大,速度减小,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C不合题意;在单杠上翻转时,若人由下向上运动,人的速度减小,高度增加,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D不合题意。故选:A4.如图所示的几种情况中,人对物体始终没有做功的是......(▲)ABCD静止的小车在拉力的作用下向前运动B.搬而未起C.从地面提起小桶在路上匀速前进D.将杠铃向上举起并停留了3秒【答案】B【解析】本题要抓住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分析】本题考查物体做功的条件,应明确做功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注意有力有距离,力对物体不一定做功,物体必须在力的作用下通过了距离,力对物体才做功。【详解】A、人给静止0汽车个拉力,汽车在力0作用下移动p距离,人对汽车做功,不符合题意;B、小孩对石头有力0作用,但是石头没有在力0方向上产生距离,故小孩一直不会做功,符合题意;C、从地面提起小桶时,人给水桶一个向上0力,水桶向上有移动距离,人对水桶做功,但提着水桶在水平面匀速前进,人给水桶仍是一个向上0力,水桶向上没有移动距离,人对水桶没有做功,不符合题意;D、双手举起杠铃,人给杠铃一个向上0力,杠铃向上移动p距离,人对杠铃做功,不符合题意;故选:B5.春游时两个体重相同的学生分别沿缓坡和陡坡爬上同一座山,结果同时到达山顶,则两个学生爬山过程中所做的功和功率的大小关系是.......(▲)A.爬缓坡的做功和功率都较小B.爬缓坡的功率较小,但做功相等C.两人做的功、功率都相等D.爬缓坡的做功较小,功率相等【答案】C【解析】爬山就是克服自身的重力做功,同时到达山顶说明两者所用的时间相等,两个学生的体重相同,根据W=Gh判断两者所做的功之间的关系,根据P=比较两者功率之间的关系。【分析】本题考查了做功公式和功率公式的应用,关键根据题意得出两者爬上所用的时间相等。【详解】由题意可知:两个学生的体重相同、爬山所用的时间相同,根据W=Gh可知,两者做的功相等,根据P=可知,两者做功的功率相等。故选:C6.如图所示,小明在玩蹦蹦杆。在小明将蹦蹦杆中的弹簧向下压缩的过程中,小明的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变化情况是......(▲)A.重力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增大B.重力势能增大,弹性势能增大C.重力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减小D.重力势能增大,弹性势能减小【答案】A【解析】(1)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的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2)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发生弹性形变的大小,发生弹性形变的难易程度。弹性形变越大,发生弹性形变越难,弹性势能越大。【分析】(1)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2)能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变化。【详解】(1)在小明将蹦蹦杆中的弹簧向下压缩的过程中,发生弹性形变的难易程度不变,弹簧的形变越来越大,弹簧的弹性势能越来越大。(2)在小明将蹦蹦杆中的弹簧向下压缩的过程中,小明的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故选:A7.在无风的环境中雨滴的降落可简化为两个过程,先加速竖直降落,后匀速竖直降落。雨滴(忽略质量变化)在......(▲)A.加速降落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B.加速降落过程中机械能逐渐增大C.匀速降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都转化成内能D.匀速降落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答案】C【解析】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快,动能就越大;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雨滴在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分析】本题考查了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以及机械能因素的应用,分析好雨滴的运动状态是关键。【详解】A、加速降落过程中,雨滴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共同作用,故A错误;加速降落过程中,由于空气阻力存在,克服空气的阻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逐渐减小,故B错误;CD、匀速降落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雨滴克服空气的阻力做功,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都转化成内能,故C正确,D错误;故选:C8.下列事例中,由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A.风吹动风车转动B.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C.拧紧的发条带动钟表指针转动D.秋千从高处向低处摆动【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风吹动风车转动,是将风能转化为风车的动能,不符合题意;B、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是将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不符合题意.C、拧紧的发条带动钟表指针转动,是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不符合题意;D、秋千从高处向低处摆动的过程中,秋千的高度逐渐减小,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其速度逐渐增大,动能逐渐增大,是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符合题意;故选:D9.如图所示,A、B两球质量相等,A球用不可伸长的轻绳系于0点,B球用轻弹簧系于0´点,0与0´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将A、B球拉到与悬点等高处,细绳和轻弹簧均处于水平位置,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将两球分别由静止开始释放,当两球第一次达到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两球仍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则两球各自第一次到达悬点正下方时(不计空气阻力)(▲)A.A球的速度较大B.B球的动能较大C.两球的动能相等D.两球的机械能相等【答案】A【解析】【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抓住重力势能减小量相等进行分析。【详解】ABC.两个小球质量相同,且开始时处于同一高度,因此它们具有的重力势能相等,也就是机械能相等。当A球摆动到最低点时,不计空气阻力,它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即动能等于原来的重力势能;当B球到达最低点时,小球的重力势能会转化为小球的动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即小球的动能小于它原来的重力势能,因此A球的动能大,速度较大,故A正确,BC错误;D.小球A的机械能无损耗,而小球B的机械能部分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因此两球到达最低点时的机械能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A10.跳远运动员运动的几个阶段如图所示,则运动员.....(▲)A.助跑阶段动能不变B.起跳时动能为零C.经过最高点时动能最大D.经过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大【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检的知识点有:(1)动能大小跟质量、速度有关。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属大,动能越大;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2)重力势能大小跟质量、被举得高度有关。被举得高度一定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质量一定时,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3)弹性热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和发生弹性形变程度有关。(4)机械能=动能+势能。(5)物体上升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下降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A、助跑阶段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不变,重力势能不变;没有弹性形变;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所以机械能变大,选项错误;B、起跳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重力势能不变,所以机械能是最大的,选项错误;C、运动员起跳后在空中运动时,速度先减小再增大,在最高点时,运动员速度最小,动能最小,选项错误;D、运动员起跳后在空中运动时,速度先减小再增大,在最高点时,运动员速度最小,高度最高,故运动员的重力势能最大,选项正确;故选:D11.如图所示,物体在相同力F的作用下,分别在光滑水平面、粗糙水平面和粗糙斜面上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s,力F做的功分别为W1、W2、W3,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W1>W2>W3B.W1=W2=W3C.W1>W2=W3D.W2>W1>W3【答案】B【解析】已知拉力和移动距离可求做的功。【分析】本题考查功的计算和大小的比较。【详解】拉力相同,移动距离相同,所以力F做的功W1=W2=W3=FS。故选:B12.如图所示,0Q是水平地面,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从0匀速直线运动到Q,OP段拉力F1为300N,F1做的功为W1,功率为P1;PQ段拉力F2为200N,F2做的功为W2,功率为P2。则.......(▲)A.W1>W2B.W1<W2C.P1>P2D.P1<P2【答案】C【解析】(1)根据W=Fs分别计算F1和F2所做的功,然后比较即可;(2)根据P==Fυ分析比较F1和F2所做的功的功率的大小。【分析】此题考查功和功率的大小比较,难度不大,关键是熟练运用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详解】AB.由图知,OP段的路程s1=4m,PQ段的路程S2=6m,OP段拉力F1做的功为:W1=F1s1=300N×4m=1200J,PQ段拉力F2做的功为:W2=F2s2=200N×6m=1200J,比较可知,W1=W2,故AB错误;CD.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从0匀速直线运动到Q,所以,物体在OP段和PQ段速度相同,又因为F1>F2,所以根据P==Fυ,可知,P1>P2,故C正确,D错误。故选:C13.一个小石块由紧贴地面的弹簧装置竖直弹射出后,若不计空气阻力,小石块的重力势能随高度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小石块的动能或机械能随高度变化的图像是......(▲)ABCD【答案】D【解析】(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3)机械能=动能+势能。物体没有发生弹性形变时,不考虑弹性势能。【分析】(1)掌握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根据图象能确定动能和势能的大小。(2)根据“机械能=动能+势能”计算机械能的大小。【详解】由题意和图象可知,当小石块到达最高处(h=4m)时,其速度为0、动能为0,此时的重力势能为2J,因机械能等于动能与势能的总和,所以此时小石块的机械能为2J;因不计空气阻力,所以小石块上升过程中的机械能是守恒的(始终为2J),故D正确。石块在上升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减小,其动能逐渐减小,故BC错误;不计空气阻力,当小石块到达最高处时,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此时的重力势能为2J,则开始时石块的动能为2J,故A错误;故选:D14.为了迎接体育中考,很多男生加强了了引体向上的训练,如果想粗略测量某位同学引体向上运动的功率时,下列物理量不需要测量的是.......(▲)A.该同学的质量B.单杠的高度C.每次身体上升的高度D.做引体向上的时间【答案】B【解析】(1)功的计算公式为:W=Gh,G=mg;(2)功率计算公式为:P=;(3)综合以上信息,可分析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分析】明确实验目的,熟练掌握功和功率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详解】(1)功的计算公式为:W=Gh,G=mg;故要得出功的多少,需要测量:质量m、高度h;(2)功率计算公式为:P=;故要得出功率的大小,需要测量时间t;综合以上信息,可分析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为:质量m、高度h、时间t。故不需要测量的是单杠的高度。故选:B15.两次水平拉动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两次物体运动的路程(s)-时间(t)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A.两次物体运动的速度:υ1<υ2B.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F1>F2C.0∽6s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1>W2D.0∽6s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P1<P2【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详解】A、由图像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第一次通过的路程大于第二次通过的路程,所以υ1>υ2;故A错误;B、同一物体,则重力相等,对水平面的压力相等;同一水平面上,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故两次拉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相等;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F1=F2=f;故B错误;C、由图像可知,0∽6s物体第一次通过的路程大于第二次通过的路程,又知两次拉力相等,根据W=Fs可知,0∽6s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1>W2;故C正确;D、0∽6s,时间相同,且W1>W2;根据P=可知,0∽6s两次拉力对物功的功率:P1>P2;故D错误。故选:C16.甲、乙两辆汽车的功率相等,都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在相等的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5,则......(▲)A.甲、乙两车做功之比为4:5B.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5:4C.甲、乙两车受到阻力之比为5:4D.甲、乙两车的牵引力之比为1:1【答案】C【解析】已知功率相等,在相等的时间内,做功之比可以用W=Pt进行比较;再根据W=FS变形,就可以求出牵引力之比。【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功的公式、功率的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要求功、牵引力的大小之比,要求细心,防止因颠倒而出错。【详解】(1)甲、乙两车功率相同,根据W=Pt则在相等的时间内做的功相等,即W甲:W乙=1:1,故A错误;(2)两车运动时间之比t甲:t乙=1: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S甲:S乙=4:5,由υ=,可知速度之比等于路程之比,即:υ甲:υ乙=S甲:S乙=4:5,故B错误;(3)做功之比W甲:W乙=1: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S甲:S乙=4:5,根据F=则两车所受的牵引力之比为F甲:F乙=5:4故D错误;(4)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所受阻力等于牵引力,即:f甲:f乙=F:F乙=5:4,故C正确。故选:C17.运动员甲比乙高,如果甲和乙举起相同质量的杠铃所用的时间相等,如图所示,则(▲)A.甲做功较多,功率较大B.甲做功较多,功率较小C.甲做功较多,甲、乙功率相等D.甲、乙做功相等,乙的功率较大【答案】A【解析】甲和乙都把杠铃从地面举过头顶,给杠铃向上的力相同,甲比乙举得高,甲比乙做功多。甲乙做功时用的时间相同,根据P=比较功率大小。【分析】掌握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利用控制变量法比较做功多少和功率大小。【详解】甲乙举起杠铃时,给杠铃向上的力相同,甲比乙举杠铃举得高,根据W=FS得,甲比乙做功多。甲乙举杠铃时,用时相同,根据P=得,在时间相同时,做功越多,功率越大。故选:A18.小明同学以一定速度将弹性球扔向地面,弹性球经地面和墙壁两次反弹,重新在同一高度用手接住,碰撞时小球能量损失不计,1处和2处是在同一高度。如果1处小球的动能大于2处,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处的机械能一定大于2处B.1处的动能一定大于4处C.3处的动能一定大于4处D.接到小球时的速度一定小于扔出时的速度【答案】C【解析】动能的大小与速度和质量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机械能为动能和势能的和。【分析】本题考查了了机械能守恒、机械能大小的比较,明确本题中机械能不守恒是解题的关键。【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1处和2处是在同一高度,重力势能是相同的,如果1处小球的动能大于2处,则1处的机械能大于2处的机械能;故A正确;小球在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机械能变小,1处的机械能大于4处的机械能;1处的高度小于4处的高度,1处的重力势能小于4处的重力势能;则1处的动能大于4处的动能,故B正确;C、小球在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变小,3处的机械能小于4处的机械能,由于3处的重力势能小于4处的重力势能,所以无法判定3处的动能和4处动能的大小,故C错误;接到小球时和扔出时的高度相同,重力势能相同,由于机械能减小,所以动能是减小的,由于质量不变,则接到小球时的速度一定小于扔出时的速度,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19.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物体均在大小相同的力F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设力F所做的功分别为W甲、W乙和W丙,则(▲)A.W甲>W乙>W丙B.W乙>W甲>W丙C.W丙>W乙>W甲D.W甲=W乙=W丙【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略20.用同一水平力F拉一个物体先后沿光滑水平面和粗糙水平面运动,两次物体运动的距离都为s,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t1<t2)。若物体沿光滑水平面运动时,拉力做的功为W1,功率为P1;物体沿粗糙水平面运动时,拉力做的功为W2,功率为P2,那么.......(▲)A.W1=W2,P1>P2B.W1>W2,P1=P2C.W1<W2,P1>P2D.W1=W2,P1<P2【答案】A【解析】在物体运动过程中,知道拉力相同,移动的距离相同,根据W=Fs比较拉力做功的大小关系;又知道运动时间的大小关系,根据功率公式P=分析拉力做功功率的大小关系。【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功的公式、功率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比较做功大小时,紧紧抓住“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相等”,不要受接触面情况的影响。【详解】由题知,用同一水平力F拉物体,物体运动的距离s相同,∵W=Fs,∴拉力做的功:W1=W2;又∵P=,运动时间:t1<t2,∴拉力做功功率:P1>P2故选:A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21.请分析以下两个有关能量形式的问题。(1)“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尽头时,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说明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它的▲有关。(2)如图所示,旋转图中的吸管后,将可乐罐平放在桌面上,罐就会运动起来,这是因为罐中的橡皮筋积蓄了▲能。【答案】(1)速度;(2)弹性势【解析】(1)强弩的动能很大,而不能穿透薄薄的丝绸时说明没有能量了,这就应从速度的变化上分析动能大小的变化。(2)旋转图中的吸管后,得到弹性势能,从弹性势能和动能的转化上分析,可乐罐动能的来历。【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如何利用影响动能、弹性势能的因素判断其大小的变化,属于基础知识,要理解记住。【详解】(1)“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强弩在运动到最后时没有穿透薄薄的丝绸的能量,就是因为飞行时速度几乎为零引起的,这说明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它的速度有关;(2)旋转后的吸管,因物体形状的改变,具有了弹性势能,将可乐罐放在桌面上,吸管的弹性势能就转化成可乐罐的动能,使可乐罐就会运动起来,这表明罐中的橡皮筋积蓄了弹性势能。故答案为:(1)速度;(2)弹性势能22.如图所示,小球从左端最高点A摆至最低点B的过程中,▲能转化为▲能。在转化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小球的机械能总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答案】重力势;动;不变【解析】根据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因素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因素: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高度和质量有关。【详解】小球由最高点摆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速度变大,高度下降,故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减小,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机械能总量不变。故答案为:重力势;动;不变23.甲站在0.5米/秒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上,乙站在0.7米/秒匀速下行的自动扶梯上。甲、乙两人质量相等,甲上行过程中动能▲(填“增加”“不变”或“减少”)。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该时刻甲的重力势能▲(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同)乙的重力势能,甲的机械能▲乙的机械能。【答案】不变;等于;小于【解析】【分析】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详解】将题目中提到的物理情景与对应的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的定义决定因素联系起来即可解决此题。甲在上行过程中,甲的质量和速度都不变,动能的大小由质量和速度决定,两者都不变,所以甲的动能不变。在图示位置中,甲乙两人的高度相同,质量相等,根据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由质量和举高的高度这两个因素来决定可知,所以两人的重力势能相同。由题意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两人质量相等,结合动能的决定因素可知,甲的动能小于乙的动能.根据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结合两人的势能相等,甲的动能小于乙的动能,所以可以判断,甲的机械能小于乙的机械能。故答案为:不变;等于;小于24.健腹轮是一种健身器材,使用时可将膝盖跪在垫上,双手紧握健腹轮手柄,向前推动健腹轮至身体水平于地面,然后回收归位,反复操作,如图所示。(1)如图甲所示,体重为500牛的人身体从状态1到状态2的过程中,身体重心平均下降30厘米,重力所做的功为▲焦。(2)在身体从状态1到状态2的过程中,轮内的弹性钢圈因形变而绕紧,在从状态2恢复到状态1时,绕紧的钢圈会自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让人体自动回弹。图乙是两种弹性钢圈使用过程中弹性势能的变化图,结合图中信息进行分析,在健腹轮中安装▲(填“A”或“B”)型钢圈将使产品具有更强的自动回弹功能。【答案】(1)150;(2)4【解析】(1)根据W=Gh求出重力所做的功;(2)由图乙比较AB的弹性势能的变化图即可得出结论。【分析】本题考查了功的计算,这是一道结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要学会分析题目所给的图形,从图形上找到解题的信息。【详解】(1)体重为500牛的人身体从状态1到状态2的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W=Gh=500N×0.3m=150J;(2)弹性势能的变化图可知,A型钢圈弹性形变大,所以在健腹轮中安装A型钢圈将使产品具有更强的自动回弹功能。故答案为:(1)150;(2)425.一个重200牛的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匀速前进了25米,拉力撤走后,物体由于惯性又前进了10米,若拉力做的功为500焦,则拉力的大小为▲牛,物体的重力做的功为▲焦。【答案】20;0【解析】【分析】【详解】略26.如图所示,在整修寺庙过程中,甲和尚将一块重400N的石头提到2m高的庙墙上,乙和尚把重110N的瓦片提到6m高的房檐上。请帮助老和尚根据功的知识比较甲、乙两个和尚的贡献大小:▲和尚的贡献大(填“甲”或“乙”),判断的依据是▲。【答案】甲;甲做的功比乙多【解析】利用功的公式W=Gh分别计算两个和尚做功大小,判断谁的贡献大。【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功的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知道通过做功多少比较贡献大小是本题的关键。【详解】甲和尚做功:W甲=G甲h甲=400N×2m=800J,乙和尚做功:W乙=G乙h乙=110N×6m=660J,∵W甲>W乙,∴甲和尚贡献大故答案为:甲;甲做的功比乙的多27.刘利背着质量为25kg的实验器材从实验楼的一楼上到三楼,又沿着走廊水平走了5m到达实验室。每层楼高3m,刘利对实验器材做功为▲J。若在搬运实验器材的整个过程中刘利总共做功4500J,则刘利自身体重为▲kg。(g=10N/kg)【答案】1500;50【解析】【分析】熟练运用功的计算公式和变形公式,明确做功的必要条件,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详解】(1)由题意可知实验器材的重力为:G=mg=25kg×10N/kg=250N,一层楼高3m,一楼到三楼是两层楼高,则在上升阶段实验器材上升的距离为:h=3m×2=6m,因为刘利对实验器材的力竖直向上,所以在上升阶段刘利对实验器材做功,沿走廊水平前进时没有对实验器材做功,即刘利对实验器材做功:W=Fs=Gh=250N×6m=1500J;(2)由题知刘利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W´=W总-W=4500J-1500J=3000J,又知道只有在上升阶段刘利才克服自身重力做功,故由W=Fs=Gh得刘利的重力为:G刘利==500N;则刘利自身体重:m==50kg。故答案为:1500;50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1分)28.刘敏同学在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找来质量分别为50克、100克、200克的三个小钢球,刻度尺和装满松软细沙子的木箱,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先将木箱中的细沙抹平,再让小钢球从距地面h处由静止释放,小钢球砸进细沙并陷入其中,测出小钢球在细沙中下陷的深度d,并记录释放前小钢球的高度h,下表是他五次实验的数据。实验序号小钢球质量m/克下落初始高度h/厘米下陷深度d/厘米150601.62501002.03501202.441001004.152001008.3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他根据▲来判断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2)分析表中序号为1、2、3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这三次实验中,他使小钢球的▲保持不变。(3)分析表中序号为2、4、5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这三次实验中,他使小钢球的▲保持不变。【答案】(1)钢球陷入细砂深度;(2)同一物体,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质量;(3)同一高度,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下落初始高度【解析】(1)本题是把钢球的重力势能转化成陷进沙坑的深度来比较各钢球重力势能的大小的,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2)(3)综合实验结论,总结出与重力势能相关的因素,注意控制变量思想的运用。【分析】此题中我们必须要熟知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有关;转换法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一种将不易观察和测量的量,转换成容易观察和测量的量,来进行研究的方法。【详解】(1)下落过程中,钢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钢球的重力势能越大,说明能对细砂做功就越多,钢球陷入细砂越深;(2)1、2、3三次实验数据中,钢球的质量相同,钢球释放前的高度越高,陷入细砂的深度越大,得出的结论是:同一物体,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在这三次实验中,他使小钢球的质量保持不变。(3)2、4、5三次实验数据中,钢球释放前的高度相同,钢球的质量越大,陷入细砂的深度越大,得出的结论是:同一高度,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在这三次实验中,他使小钢球的下落初始高度保持不变。故答案为:(1)钢球陷入细砂深度;(2)同一物体,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质量;(3)同一高度,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下落初始高度29.在做“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时,小明想:小球从相同高度滚下,若小球材质和斜面倾角不同,到达水平位置时的速度会相同吗?(1)图甲是用挡板控制大小不同的两个小球在斜面上起始位置的两种方案,小明实验时选择A方案而不能选择B方案的原因是▲。AB甲(2)小明选择大钢球、小钢球、木球以及可调整倾角的斜面进行实验。分别让球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释放,利用测速仪测出球到达水平位置时的速度如表所示。斜面倾角速度(米/秒)球的类别10°20°30°40°50°60°大钢球2.672.672.672.752.882.97小钢球2.672.672.672.752.882.97木球2.672.672.672.672.742.89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要使球到达水平位置时的速度与球是钢质或木质无关,则斜面倾角不可能是▲。A.15°B.25°C.35°D.45°(3)小明利用图乙装置做“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时,通过观察球撞击相同塑料软片的数目来比较球的动能大小(图中未画出固定塑料软片的装置)。老师指出此装置不适合体积不同的两个球做实验,原因是▲。【答案】(1)B方案中两球从起始位置到水平位置的高度差不同;(2)D;(3)塑料软片对不同体积的小球的阻力不同【解析】(1)从A、B两图中挡板的放置方式对体积大小不同的小球高度影响进行分析;根据表中斜面倾角和小球达到水平位置时的速度进行分析;(3)体积大小不同的小球从塑料软片下面通过时受到的阻力不同,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分析】解决此类问题要会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是中考探究实验考查的重点,设计实验时,要考虑到实验的影响因素。【详解】(1)图A中挡板水平放置,两小球从起始位置到水平位置的高度差相同,图B中挡板与斜面垂直放置,两小球从起始位置到水平位置的高度差不同,为了控制大小不同的两个小球在斜面上从起始位置到水平位置的高度差相同,实验时选择A方案而不能选择B方案;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斜面倾角为10°、20°、30°时,大钢球、小钢球、木球达到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斜面倾角为40°、50°、60°时,大钢球、小钢球、木球达到水平面时的速度不同,所以要使球到达水平位置时的速度与球是钢质或木质无关,则斜面倾角不可能是40°以上,故D符合题意;体积大的小球从塑料软片下面通过时受到的阻力大,即体积大小不同的小球从塑料软片下面通过时受到的阻力不同,无法“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故答案为:(1)B方案中两球从起始位置到水平位置的高度差不同;(2)D;(3)塑料软片对不同体积的小球的阻力不同。30.将两辆相同的小车分别放在两个相同的管道中,然后让速度相等的风和水流分别通过这两个管道2秒钟,小车分别被推动一段距离,实验记录如下表:流体风水流小车被推动距离/cm0.268由实验记录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相同的面积上,小车从两种不同的能源上获得的能量多少▲(填“相同”或“不同”)。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从某种能源中所能得到的能量叫做能流密度,这是评价能源优劣的重要指标一,由实验可知,水能的能流密度比风能的能流密度▲(填“大”或“小”)。(2)若水的流速为υ,密度是ρ,质量为m的水在流动时具有的能量(动能)为mυ2,请你推出水能的能流密度A的表达式:A=▲。【答案】(1)不同;大;(2)ρυ3【解析】(1)物体具有能量的多少不能够直接观察出来,可以通过它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反映出来,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转换法.此题就是通过小车被推动距离的远近反映出速度相等的风和水流具有能量的多少,进而分析出水能的能流密度比风能的能流密度大。(2)从题目中获取信息,水的流速为υ,密度是ρ,质量为m的水在流动时具有的能量(动能)为mυ2,所以根据所拥有的动能除以面积和时间化简即可得出。【分析】此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考查了路程、体积计算以及流体密度的关系,较好的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1)让速度相等的风和水流分别通过这两个管道2秒钟,则小车被风推出的距离是0.2cm,被水流推出的距离是68cm,故在相同的时间内,相同的面积上,小车从水流上获得的能量多,从风上获得的能量少。(2)根据题意所提供的信息,水的流速为υ,密度是ρ,质量为m的水在流动时具有的能量(动能)为mυ2,所以水能的能流密度等于A=,其中m=ρV、(其中V为水流的体积)、V=sL(s为横截面积、L为水流流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