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之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_第1页
2025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之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_第2页
2025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之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_第3页
2025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之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_第4页
2025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之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之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4•昌平区二模)某小组对CoCl2的性质进行探究,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物质溶液中颜色粉红色蓝色无色资料:操作将a中得到的蓝色溶液均分为3份,分别倒入试管b1、b2、b3中现象a中现象:加入浓盐酸后,溶液由粉红色变为蓝色b中现象:溶液变为粉红色b2中现象b3中现象A.试管a中存在平衡: B.由b1中现象可推测稳定性: C.b2中现象可能为产生白色沉淀 D.推测b3中现象为溶液变为粉红色,因为加入水使各组分离子浓度变化,平衡移动2.(2024•西城区校级三模)探究草酸(H2C2O4)性质,进行如下实验。实验装置试剂a现象①Ca(OH)2溶液(含酚酞)溶液褪色,产生白色沉淀②足量NaHCO3溶液产生气泡③酸性KMnO4溶液紫色溶液褪色④C2H5OH和浓硫酸加热后产生有香味物质已知:室温下,H2C2O4的Ka1=5.6×10﹣2,Ka2=1.5×10﹣4H2CO3的Ka1=4.5×10﹣7,Ka2=4.7×10﹣11由上述实验所得草酸性质所对应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H2C2O4有酸性,Ca(OH)2+H2C2O4═CaC2O4↓+2H2O B.酸性:H2C2O4>H2CO3,NaHCO3+H2C2O4═NaHC2O4+CO2↑+H2O C.H2C2O4有还原性,2+5H2C2O4+6H+═2Mn2++10CO2↑+8H2O D.H2C2O4可发生酯化反应,HOOCCOOH+2C2H5OHC2H5OOCCOOC2H5+2H2O3.(2024•开福区校级模拟)实验小组探究溶液酸碱性对含锰化合物和Na2S2O3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资料:Ⅰ.呈绿色,MnO2为棕黑色沉淀,Mn2+几乎无色。Ⅱ.在强碱性溶液中能稳定存在,在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易转化为和MnO2。Ⅲ.的还原产物与溶液酸碱性有关,通常酸性条件下被还原为Mn2+,中性条件下被还原为MnO2,碱性条件下被还原为。Ⅳ.BaS2O3为微溶物。实验序号试剂现象i.先加试剂aii.再加试剂b20滴0.002mol•L﹣1KMnO4溶液Ⅰa:10滴3mol•L﹣1H2SO4溶液b:20滴0.002mol•L﹣1Na2S2O3溶液溶液紫色变浅至接近无色,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乳白色浑浊Ⅱa:10滴蒸馏水b:20滴0.002mol•L﹣1Na2S2O3溶液产生棕黑色沉淀Ⅲa:x滴6mol•L﹣1NaOH溶液b:20滴0.002mol•L﹣1Na2S2O3溶液溶液变为绿色,无沉淀生成;静置5min,绿色变浅,有棕黑色沉淀生成已知:实验Ⅰ、Ⅱ、Ⅲ中均被氧化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Ⅰ中出现乳白色浑浊发生反应:S2+2H+═SO2↑+S↓+H2O B.实验Ⅱ所得溶液中的检验: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BaCl2,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 C.x=10 D.实验Ⅲ产生棕黑色沉淀可能原因是碱性减弱后不稳定生成MnO2棕黑色沉淀4.(2024•海淀区二模)某小组为探究CuSO4与KI之间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现象①产生土黄色沉淀,溶液为棕黄色②变为白色悬浊液,最后得到无色澄清溶液①产生土黄色沉淀,溶液为蓝绿色②开始变为浅蓝色悬浊液,逐渐变为黄绿色悬浊液,然后变为黄色溶液,最后得到无色溶液已知:2S2(无色)+I2=2I﹣+S4(无色);CuI为白色沉淀,可吸附I2;CuI2在溶液中不存在;[Cu(S2O3)2]3﹣呈无色,呈黄色。下列结论或推断不合理的是()A.CuSO4与KI能发生反应:2Cu2++4I﹣=2CuI↓+I2 B.CuI与Na2S2O3反应的速率快于I2与Na2S2O3反应的速率 C.黄绿色悬浊液变为黄色溶液时,有、生成 D.Cu(Ⅱ)与生成配合物反应的限度小于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限度5.(2024•湖北模拟)向碘水、淀粉的混合液中加入AgNO3溶液,蓝色褪去。为探究褪色原因,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①中Ag+氧化了I2 B.①后溶液pH可能明显变小 C.③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AgNO3溶液 D.④可发生I﹣+HIO+H+=I2+H2O6.(2024•丰台区一模)某兴趣小组探究高锰酸钾和氨水的反应,实验如下:序号试剂实验现象①2mLKMnO4溶液+1mL10mol•L﹣1氨水+0.5mL蒸馏水溶液完全褪色所需时间:③<②<①。实验均产生棕褐色固体(经检验为MnO2),都伴有少量气泡产生(经检验为N2)。②2mLKMnO4溶液+1mL10mol•L﹣1氨水+0.5mL1mol•L﹣1稀硫酸③2mLKMnO4溶液+1mL10mol•L﹣1氨水+0.5mL1mol•L﹣1Na2SO4溶液④2mLKMnO4溶液+1mL5mol•L﹣1(NH4)2SO4溶液+0.5mL蒸馏水无明显变化注:实验中c(KMnO4)=0.01mol•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①中发生了反应2+2NH3═2MnO2+N2↑+2OH﹣+2H2O B.溶液完全褪色所需时间②<①的主要原因:c(H+)增大,的氧化性增强 C.对比实验③④可得出,还原性:NH3> D.在实验④的试剂中,逐滴加入浓NaOH溶液,可观察到溶液褪色7.(2024•承德三模)某学生探究0.25mol•L﹣1Al2(SO4)3溶液与0.5mol•L﹣1Na2CO3溶液的反应,实验如下。实验1实验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1中,白色沉淀a是Al(OH)3 B.实验2中,白色沉淀b的化学成分一定是Al2(OH)2(CO3)2 C.检验白色沉淀a、b是否洗涤干净,均可在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滴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D.实验1、2中,白色沉淀成分不同的原因可能与两种盐混合后溶液的pH有关8.(2024•湖南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氢氧化镁固体在氯化铵中溶解的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实验序号试剂X实验现象实验一0.1mol/LNHNH4Cl溶液,5.0mL白色浊液逐渐变澄清实验二0.01mol/LNH4Cl溶液,5.0mL白色浊液变化不明显实验三0.1mol/LCH3COONH4溶液,5.0mL白色浊液逐渐变澄清实验四0.01mol/LCH3COONH4溶液,5.0mL白色浊液变化不明显实验五0.01mol/L蒸馏水,5.0mL白色浊液变化不明显已知:①Ksp[Mg(OH)2]=5.6×10﹣12;②常温下,CH3COOH的电离常数Ka=1.8×10﹣5,NH3•H2O的电离常数Kb=1.8×10﹣5。关于以上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只通过实验一和二,氢氧化镁溶解可能是铵根或者氢离子作用的结果 B.若加入试剂X为0.1mol/LHCl溶液5mL,实验现象为白色浊液逐渐变澄清,与实验一形成对照,可以说明Mg(OH)2被H+溶解 C.实验三和四中加入CH3COONH4可以排除H+的干扰,因为CH3COONH4溶液显中性 D.通过以上四个实验证明,Mg(OH)2溶解的原因是和形成了更难电离的NH3•H2O9.(2024•鲤城区模拟)某小组分别进行如下3组实验研究CuSO4与KSCN的反应,实验记录如下:序号实验试剂现象①1滴1mol•L﹣1KSCN溶液溶液迅速变绿,未见白色沉淀生成;静置2小时后底部有少量白色沉淀②先加入5滴0.125mol•L﹣1Fe2(SO4)3溶液,再加入1滴1mol•L﹣1KSCN溶液溶液变红,未见白色沉淀生成③先加入5滴0.25mol•L﹣1FeSO4溶液,再加入1滴1mol•L﹣1KSCN溶液溶液变红,同时迅速生成白色沉淀,振荡后红色消失已知:水溶液中,CuSCN为白色沉淀,[Cu(SCN)4]2﹣呈黄色。(SCN)2被称为“拟卤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原因是:Cu2++[Cu(SCN)4]2﹣═2CuSCN↓+(SCN)2 B.由①可推知:①中生成配合物反应的反应速率大于氧化还原反应的 C.由②③可推知,结合SCN﹣的能力:Fe3+>Cu+>Cu2+ D.由①③可推知:Fe2+促进了Cu2+转化为CuSCN10.(2024•和平区二模)某小组探究Cu与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实验结果如下:装置实验试剂a现象与结果Ⅰ﹣10h后,液体变为浅蓝色,将铜片取出、干燥,铜表面附着蓝色固体,成分是Cu(OH)2Ⅱ8mL5mol/L氨水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变为深蓝色,将铜片取出、干燥,铜表面附着蓝色固体,成分是Cu(OH)2Ⅲ8mL5mol/L氨水和lgNH4Cl固体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变为深蓝色,将铜片取出、干燥,铜片依然保持光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I中生成Cu(OH)2的反应是Cu+H2O2═Cu(OH)2 B.由实验可知,增大c(OH﹣),H2O2的氧化性增强 C.增大c(NH4+)有利于[Cu(NH3)4]2+的生成 D.[Cu(NH3)4]2+可能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11.(2024•锦州模拟)为了探究NaClO溶液的性质,某化学研究小组设计并完成了4组实验。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实验装置序号试剂X实验现象①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②CH3COOH溶液光照管壁有无色气泡产生③FeSO4酸性溶液和KSCN溶液溶液变红④NaHSO3溶液无明显现象A.实验①:ClO﹣与Al3+的水解相互促进 B.实验②:无色气体为CO2 C.实验③:氧化性Fe3+>ClO﹣ D.实验④:电离常数12.(2024•兰州模拟)某小组同学探究SO2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配制70%硫酸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 B.装置B的作用是监控SO2流速,其中试剂可以用饱和NaHSO4溶液 C.反应开始时C中出现砖红色沉淀,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反应后向C的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酸化后,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反应中SO2作还原剂13.(2024•海淀区校级模拟)向碘水、淀粉的混合液中加入AgNO3溶液,蓝色褪去。为探究褪色原因,实验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过程①中蓝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Ag+氧化了I2 B.过程①后溶液pH可能明显变小 C.过程③中加入NaCl溶液的目的是除去Ag+ D.过程④说明过程①生成含的粒子14.(2024•西城区校级模拟)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Zn与溶液中Fe3+发生反应的原理。实验试剂现象Ⅰ2mL0.1mol•L﹣1FeCl3溶液、过量锌粉黄色溶液很快变浅,接着有无色气泡产生,固体中未检出铁单质Ⅱ2mL1mol•L﹣1FeCl3溶液(pH≈0.70)、过量锌粉很快有大量气体产生,出现红褐色浑浊,30min左右产生红褐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产生少量铁单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Ⅰ说明Fe3+被还原为Fe2+ B.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实验Ⅰ得到的溶液中含有Fe2+ C.实验Ⅱ发生了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D.实验说明Fe3+、H+与Zn的反应与离子浓度有关15.(2024•潍坊模拟)探究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中有不正确的是()实验方案现象结论A在过硫化钠(Na2S2)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淡黄色沉淀和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发生歧化反应:Na2S2+2HCl=2NaCl+H2S↑+S↓B已知[Fe(SO2)6]3+呈红棕色,将SO2气体通入FeCl3溶液中溶液先变为红棕色,过一段时间又变成浅绿色。Fe3+与SO2络合反应速率比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快,但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更大。C燃着的镁条插入盛有SO2的集气瓶中。冷却后,往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CuSO4溶液。剧烈燃烧,集气瓶口有淡黄色固体附着,集气瓶底有白色固体生成。试管中没有产生黑色沉淀镁能在SO2中燃烧:2Mg+SO22MgO+SD探究电石与水的反应将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电石与水反应生成了乙炔A.A B.B C.C D.D16.(2024•海淀区校级模拟)某实验小组探究过量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提出猜想:HCHO+Cu(OH)2Cu+CO↑+2H2O已知:ⅰ.CO+2Ag(NH3)2OH═2Ag↓+(NH4)2CO3+2NH3ⅱ.Cu2O+H2SO4═Cu+CuSO4+H2O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及内容实验现象步骤1反应结束后,A中生成红色固体,C无明显变化步骤2将A中混合物过滤,洗涤所得固体,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振荡无明显现象步骤3取步骤2中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配制银氨溶液时,应向稀AgNO3溶液中加入稀氨水,至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 B.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除去挥发的甲酸,防止干扰CO的检验 C.步骤3目的是检验反应后溶液中是否存在 D.该实验中,过量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可能发生的反应为:HCHO+Cu(OH)2+NaOHCu+HCOONa+2H2O17.(2023•鼓楼区校级一模)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NH4Al(SO4)2溶液的性质(假设实验前后溶液体积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实验1:用pH试纸测定0.1mol⋅L﹣1NH4Al(SO4)2溶液的pH,测得pH约为6实验2:向0.1mol⋅L﹣1NH4Al(SO4)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B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实验3:向0.1mol⋅L﹣1NH4Al(SO4)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NH3至沉淀完全实验4:向0.1mol⋅L﹣1NH4Al(SO4)2溶液中加入Na2CO3产生沉淀和气体A.0.1mol⋅L﹣1NH4Al(SO4)2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约为10﹣8mol⋅L﹣1 B.实验2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H4++Al3++SO42﹣+Ba2++4OH﹣═BaSO4↓+Al(OH)3↓+NH3⋅H2O C.实验3得到的溶液中有c(NH4+)>c(SO42﹣)>c(H+)>c(OH﹣) D.实验4过滤后所得清液中一定存在:c2(Al3+)=18.(2023•西城区校级三模)为探究H2与金属盐溶液能否反应,完成如下实验:实验1向CuSO4溶液中通入H2,溶液仍为蓝色且无固体析出。实验2以多孔石墨电极电解Na2SO4溶液。电解开始时石墨电极表面几乎没有气泡,一段时间后逐渐产生气泡。电解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迅速取出阴极多孔石墨电极。实验3将实验2中阴极电极插入CuSO4溶液,10s左右电极表面析出红色固体。将电极取出后清洗后再插入AgNO3溶液,表面变为灰白色固体,该固体溶于硝酸。实验4将实验2中阴极电极插入AgNO3溶液,立即析出白色固体,速度快于实验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实验1可知,该条件下H2无法还原Cu2+ B.实验2中开始时几乎没有气体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多孔石墨电极吸附生成的气体 C.对比实验1和实验3可以推测吸附在石墨中的H2的反应活性强于气体中的H2 D.实验4中AgNO3溶液中析出金属单质速率更快的原因是Ag+的氧化性更强19.(2023•沙坪坝区校级模拟)某小组探究Cu与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实验结果如表:实验试剂a现象与结果Ⅰ﹣10h后,液体变为浅蓝色,将铜片取出、干燥,铜表面附着蓝色固体Ⅱ8mL5mol/L氨水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变为深蓝色,将铜片取出、铜表面附着蓝色固体Ⅲ8mL5mol/L氨水和1gNH4Cl固体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变为深蓝色,且颜色比Ⅱ深,将铜片取出、干燥,铜片依然保持光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已知Ⅰ为空白组,则此时试剂a为8mL蒸馏水 B.对比Ⅰ和Ⅱ可知,增大溶液中c(OH﹣)可以增强H2O2的氧化性 C.增大c()有利于[Cu(NH3)4]2+的生成 D.[Cu(NH3)4]2+可能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20.(2023•西城区二模)探究Cu与Fe(NO3)3溶液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实验①:向10mL0.2mol/LFe(NO3)3溶液(pH≈1)中加入0.1gCu粉,振荡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K3[Fe(CN)6]溶液,有蓝色沉淀产生。6h后,溶液由棕黄色变为蓝绿色。实验过程中未见有气泡产生,溶液的pH几乎不变。实验②:在密闭容器中向10mL0.6mol/LHNO3溶液中加入0.1gCu粉,10h后溶液变为淡蓝色。实验③:在密闭容器中向10mL0.6mol/LHNO3溶液中分别加入0.1gCu粉和0.1gFeSO4固体,0.5h溶液变黄,3h溶液变为黄绿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①中发生了反应:Cu+2Fe3+═Cu2++2Fe2+ B.推测实验②的离子方程式是:3Cu+2+8H+═3Cu2++2NO↑+4H2O C.对比实验①和②,①中溶解Cu的主要是(H+) D.对比实验②和③,HNO3与Fe2+反应的速率大于HNO3与Cu反应的速率

2025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之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4•昌平区二模)某小组对CoCl2的性质进行探究,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物质溶液中颜色粉红色蓝色无色资料:操作将a中得到的蓝色溶液均分为3份,分别倒入试管b1、b2、b3中现象a中现象:加入浓盐酸后,溶液由粉红色变为蓝色b中现象:溶液变为粉红色b2中现象b3中现象A.试管a中存在平衡: B.由b1中现象可推测稳定性: C.b2中现象可能为产生白色沉淀 D.推测b3中现象为溶液变为粉红色,因为加入水使各组分离子浓度变化,平衡移动【答案】B【分析】A.为粉红色,为蓝色,试管a中溶液呈粉红色,说明主要存在离子,加入浓盐酸后,Cl﹣浓度增大,溶液呈蓝色,说明转化为,即试管a中存在平衡:,Cl﹣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B.加入少量ZnCl2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粉红色,说明Zn2+与Cl﹣结合成更稳定的无色的,[CoCl4]2﹣浓度降低;C.试管a中加入了过量浓盐酸,溶液中存在Cl﹣;D.蓝色溶液中加水,使平衡体系中、Cl﹣、浓度均降低,由于Q>K,平衡逆向移动。【解答】解:A.试管a中溶液呈粉红色,为粉红色,为蓝色,说明主要存在离子,加入浓盐酸后,Cl﹣浓度增大,溶液呈蓝色,说明转化为,即试管a中存在平衡:,Cl﹣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浓度增大,使溶液变蓝,故A正确;B.加入少量ZnCl2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粉红色,说明Zn2+与Cl﹣结合成更稳定的无色的,[CoCl4]2﹣浓度降低,则由此说明稳定性:,故B错误;C.氯化银为白色沉淀,试管a中加入了过量浓盐酸,溶液中存在Cl﹣,加入硝酸银溶液,会生成白色沉淀,故C正确;D.蓝色溶液中加水,使平衡体系中、Cl﹣、浓度均降低,由于Q>K,平衡逆向移动,推测b3中现象为溶液变为粉红色,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2.(2024•西城区校级三模)探究草酸(H2C2O4)性质,进行如下实验。实验装置试剂a现象①Ca(OH)2溶液(含酚酞)溶液褪色,产生白色沉淀②足量NaHCO3溶液产生气泡③酸性KMnO4溶液紫色溶液褪色④C2H5OH和浓硫酸加热后产生有香味物质已知:室温下,H2C2O4的Ka1=5.6×10﹣2,Ka2=1.5×10﹣4H2CO3的Ka1=4.5×10﹣7,Ka2=4.7×10﹣11由上述实验所得草酸性质所对应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H2C2O4有酸性,Ca(OH)2+H2C2O4═CaC2O4↓+2H2O B.酸性:H2C2O4>H2CO3,NaHCO3+H2C2O4═NaHC2O4+CO2↑+H2O C.H2C2O4有还原性,2+5H2C2O4+6H+═2Mn2++10CO2↑+8H2O D.H2C2O4可发生酯化反应,HOOCCOOH+2C2H5OHC2H5OOCCOOC2H5+2H2O【答案】B【分析】A.酸可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使酚酞溶液褪色;B.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大小判断酸的酸性强弱,结合强酸制弱酸规律分析判断;C.草酸为弱酸,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生成CO2,结合电子守恒、电荷守恒书写离子方程式;D.草酸含有—COOH,可与醇发生酯化反应。【解答】解:A.H2C2O4是二元弱酸,能与Ca(OH)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CaC2O4沉淀和水,酚酞溶液褪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OH﹣+H2C2O4═CaC2O4↓+2H2O,故A正确;B.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大小判断酸的酸性强弱:H2C2O4>HC2>H2CO3,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生成Na2C2O4、C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H2C2O4═Na2C2O4+2CO2↑+2H2O,故B错误;C.H2C2O4有还原性,KMnO4具有强氧化性,二者反应生成Mn2+、CO2和H2O,离子方程式为2+5H2C2O4+6H+═2Mn2++10CO2↑+8H2O,故C正确;D.H2C2O4是二元酸,含有2个—COOH,可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二酸二乙酯,有香味,反应为HOOCCOOH+2C2H5OHC2H5OOCCOOC2H5+2H2O,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草酸为弱酸,题目难度不大。3.(2024•开福区校级模拟)实验小组探究溶液酸碱性对含锰化合物和Na2S2O3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资料:Ⅰ.呈绿色,MnO2为棕黑色沉淀,Mn2+几乎无色。Ⅱ.在强碱性溶液中能稳定存在,在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易转化为和MnO2。Ⅲ.的还原产物与溶液酸碱性有关,通常酸性条件下被还原为Mn2+,中性条件下被还原为MnO2,碱性条件下被还原为。Ⅳ.BaS2O3为微溶物。实验序号试剂现象i.先加试剂aii.再加试剂b20滴0.002mol•L﹣1KMnO4溶液Ⅰa:10滴3mol•L﹣1H2SO4溶液b:20滴0.002mol•L﹣1Na2S2O3溶液溶液紫色变浅至接近无色,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乳白色浑浊Ⅱa:10滴蒸馏水b:20滴0.002mol•L﹣1Na2S2O3溶液产生棕黑色沉淀Ⅲa:x滴6mol•L﹣1NaOH溶液b:20滴0.002mol•L﹣1Na2S2O3溶液溶液变为绿色,无沉淀生成;静置5min,绿色变浅,有棕黑色沉淀生成已知:实验Ⅰ、Ⅱ、Ⅲ中均被氧化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Ⅰ中出现乳白色浑浊发生反应:S2+2H+═SO2↑+S↓+H2O B.实验Ⅱ所得溶液中的检验: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BaCl2,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 C.x=10 D.实验Ⅲ产生棕黑色沉淀可能原因是碱性减弱后不稳定生成MnO2棕黑色沉淀【答案】B【分析】A.实验Ⅰ中出现乳白色浑浊发生的反应为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硫、硫和水;B.由题意可知,硫代硫酸钡为微溶物,会干扰硫酸根离子的检验;C.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溶液酸碱性对含锰化合物和硫代硫酸钠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D.实验Ⅲ产生棕黑色沉淀可能是溶液中锰酸根离子与硫代硫酸根离子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锰棕黑色沉淀所致,也可能是锰酸根离子在溶液中不稳定,分解生成二氧化锰棕黑色沉淀所致。【解答】解:A.实验Ⅰ中出现乳白色浑浊发生的反应为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硫、硫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2H+=SO2↑+S↓+H2O,故A正确;B.由题意可知,硫代硫酸钡为微溶物,会干扰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所以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操作为取少量溶液少许,加入足量稀盐酸使溶液呈酸性,再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故B错误;C.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溶液酸碱性对含锰化合物和硫代硫酸钠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由探究实验变量唯一化原则可知,实验时溶液的总体积应保持不变,则a=30﹣20=10,故C正确;D.实验Ⅲ产生棕黑色沉淀可能是溶液中锰酸根离子与硫代硫酸根离子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锰棕黑色沉淀所致,也可能是锰酸根离子在溶液中不稳定,分解生成二氧化锰棕黑色沉淀所致,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和物质性质的检验,侧重考查学生无机实验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4.(2024•海淀区二模)某小组为探究CuSO4与KI之间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现象①产生土黄色沉淀,溶液为棕黄色②变为白色悬浊液,最后得到无色澄清溶液①产生土黄色沉淀,溶液为蓝绿色②开始变为浅蓝色悬浊液,逐渐变为黄绿色悬浊液,然后变为黄色溶液,最后得到无色溶液已知:2S2(无色)+I2=2I﹣+S4(无色);CuI为白色沉淀,可吸附I2;CuI2在溶液中不存在;[Cu(S2O3)2]3﹣呈无色,呈黄色。下列结论或推断不合理的是()A.CuSO4与KI能发生反应:2Cu2++4I﹣=2CuI↓+I2 B.CuI与Na2S2O3反应的速率快于I2与Na2S2O3反应的速率 C.黄绿色悬浊液变为黄色溶液时,有、生成 D.Cu(Ⅱ)与生成配合物反应的限度小于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限度【答案】B【分析】A.CuI为白色沉淀,可吸附I2,CuI2在溶液中不存在;B.已知,,结合第一实验,逐滴加入Na2S2O3溶液的实验现象,应该是附着在CuI表面的I2先反应;C.第二个实验中①产生土黄色沉淀,溶液为蓝绿色,发生反应2Cu2++4I﹣=2CuI↓+I2,Cu2+剩余,②逐滴加入Na2S2O3溶液时,开始变为浅蓝色悬浊液,逐渐变为黄绿色悬浊液,此时生成了,然后变为黄色溶液,说明有生成;D.第二个实验中,溶液最后变为无色溶液,故最后溶液中主要为。【解答】解:A.CuI2在溶液中不存在,CuI为白色沉淀可吸附I2,故CuSO4与KI能发生反应:2Cu2++4I﹣=2CuI↓+I2,故A正确;B.结合第一实验,逐滴加入Na2S2O3溶液的实验现象及可知,附着在CuI表面的I2先反应,故CuI与Na2S2O3反应的速率慢于I2与Na2S2O3反应的速率,故B错误;C.第二个实验中①产生土黄色沉淀,溶液为蓝绿色,发生反应2Cu2++4I﹣=2CuI↓+I2,Cu2+剩余,②逐滴加入Na2S2O3溶液时,开始变为浅蓝色悬浊液,逐渐变为黄绿色悬浊液,此时生成了,然后变为黄色溶液,说明有生成,黄绿色悬浊液变为黄色溶液时,有、生成,故C正确;D.第二个实验中,溶液最后变为无色溶液,故最后溶液中主要为,故Cu(Ⅱ)与生成配合物反应的限度小于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限度,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侧重考查学生无机实验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5.(2024•湖北模拟)向碘水、淀粉的混合液中加入AgNO3溶液,蓝色褪去。为探究褪色原因,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①中Ag+氧化了I2 B.①后溶液pH可能明显变小 C.③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AgNO3溶液 D.④可发生I﹣+HIO+H+=I2+H2O【答案】A【分析】在碘水中存在如下平衡:I2+H2O⇌HI+HIO,过程①中I﹣与Ag+反应生成AgI沉淀,促进I2与水的反应不断正向进行,过程①后,溶液的主要成分为HIO、HNO3及未反应的AgNO3,所以pH明显变小;过滤,所得滤液1中含有HIO和HNO3,还有未反应完的AgNO3,加入NaCl溶液,Ag+与Cl﹣生成AgCl沉淀,往滤液2中加入KI溶液,发生I﹣、HIO、H+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发生反应4H++4I﹣+O2=2H2O+2I2,生成I2,使溶液再次变蓝色。【解答】解:A.①中I﹣与Ag+反应生成AgI沉淀,促进I2与水的反应不断正向进行,故A错误;B.过程①后,溶液的主要成分为HIO、HNO3及未反应的AgNO3,所以pH明显变小,故B正确;C.滤液1中含有HIO和HNO3,还有未反应完的AgNO3,加入NaCl溶液,Ag+与Cl﹣生成AgCl沉淀,故C正确;D.加入KI溶液,发生I﹣、HIO、H+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发生反应4H++4I﹣+O2=2H2O+2I2,生成I2,使溶液再次变蓝色,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侧重考查学生无机实验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6.(2024•丰台区一模)某兴趣小组探究高锰酸钾和氨水的反应,实验如下:序号试剂实验现象①2mLKMnO4溶液+1mL10mol•L﹣1氨水+0.5mL蒸馏水溶液完全褪色所需时间:③<②<①。实验均产生棕褐色固体(经检验为MnO2),都伴有少量气泡产生(经检验为N2)。②2mLKMnO4溶液+1mL10mol•L﹣1氨水+0.5mL1mol•L﹣1稀硫酸③2mLKMnO4溶液+1mL10mol•L﹣1氨水+0.5mL1mol•L﹣1Na2SO4溶液④2mLKMnO4溶液+1mL5mol•L﹣1(NH4)2SO4溶液+0.5mL蒸馏水无明显变化注:实验中c(KMnO4)=0.01mol•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①中发生了反应2+2NH3═2MnO2+N2↑+2OH﹣+2H2O B.溶液完全褪色所需时间②<①的主要原因:c(H+)增大,的氧化性增强 C.对比实验③④可得出,还原性:NH3> D.在实验④的试剂中,逐滴加入浓NaOH溶液,可观察到溶液褪色【答案】B【分析】A.根据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化合价升降守恒,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知,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不是c(H+);C.实验③中,NH3被氧化为N2,实验④中,未被氧化;D.实验④中,未被氧化,逐滴加入浓NaOH溶液,会促进的水解,增大了一水合氨的浓度。【解答】解:A.根据题意可知,实验①中产生的棕褐色固体为MnO2,都伴有少量气泡产生,经检验为N2,根据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化合价升降守恒,可得反应为:2+2NH3═2MnO2+N2↑+2OH﹣+2H2O,故A正确;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知,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不是c(H+),故B错误;C.实验③中,NH3被氧化为N2,实验④中,未被氧化,对比实验③④可得出,还原性:NH3>,故C正确;D.实验④中,未被氧化,逐滴加入浓NaOH溶液,会促进的水解,增大了一水合氨的浓度,进一步发生类似③中的反应,因此溶液褪色,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侧重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同时考查方程式的书写等,属于高考高频考点,难度中等。7.(2024•承德三模)某学生探究0.25mol•L﹣1Al2(SO4)3溶液与0.5mol•L﹣1Na2CO3溶液的反应,实验如下。实验1实验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1中,白色沉淀a是Al(OH)3 B.实验2中,白色沉淀b的化学成分一定是Al2(OH)2(CO3)2 C.检验白色沉淀a、b是否洗涤干净,均可在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滴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D.实验1、2中,白色沉淀成分不同的原因可能与两种盐混合后溶液的pH有关【答案】B【分析】实验1在过量的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过滤、洗涤,得到的沉淀a加入稀硫酸,沉淀溶解,没有气泡,可说明沉淀a含有Al(OH)3,实验2在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铝溶液,过滤、洗涤,得到沉淀b,加入稀硫酸,沉淀溶解,并有少量气泡,沉淀b中含有Al(OH)3,并含有碳酸盐,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由现象可知,实验1发生完全双水解反应:2Al3++3+3H2O=2Al(OH)3↓+3CO2↑,由以上分析可知实验1中,白色沉淀a是Al(OH)3,故A正确;B.由现象可知,实验2双水解反应产生的Al(OH)3沉淀和过量的Na2CO3又发生了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b中含有,加稀硫酸,沉淀溶解,有少量气泡产生,但白色沉淀b的化学成分不一定是Al2(OH)2(CO3)2,故B错误;C.检验白色沉淀a、b是否洗涤干净,即可检验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有无,故均可在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滴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故C正确;D.实验1中过量的Al2(SO4)3溶液显酸性,实验2中过量的Na2CO3溶液显碱性,生成沉淀时溶液的pH不同,生成的沉淀也不同,可说明实验1、2中,白色沉淀成分不同的原因与两种盐混合后溶液的pH有关,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现象的分析,题目难度中等。8.(2024•湖南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氢氧化镁固体在氯化铵中溶解的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实验序号试剂X实验现象实验一0.1mol/LNHNH4Cl溶液,5.0mL白色浊液逐渐变澄清实验二0.01mol/LNH4Cl溶液,5.0mL白色浊液变化不明显实验三0.1mol/LCH3COONH4溶液,5.0mL白色浊液逐渐变澄清实验四0.01mol/LCH3COONH4溶液,5.0mL白色浊液变化不明显实验五0.01mol/L蒸馏水,5.0mL白色浊液变化不明显已知:①Ksp[Mg(OH)2]=5.6×10﹣12;②常温下,CH3COOH的电离常数Ka=1.8×10﹣5,NH3•H2O的电离常数Kb=1.8×10﹣5。关于以上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只通过实验一和二,氢氧化镁溶解可能是铵根或者氢离子作用的结果 B.若加入试剂X为0.1mol/LHCl溶液5mL,实验现象为白色浊液逐渐变澄清,与实验一形成对照,可以说明Mg(OH)2被H+溶解 C.实验三和四中加入CH3COONH4可以排除H+的干扰,因为CH3COONH4溶液显中性 D.通过以上四个实验证明,Mg(OH)2溶解的原因是和形成了更难电离的NH3•H2O【答案】B【分析】A.只参照实验一和实验二,NH4Cl浓度大时,Mg(OH)2溶解,可能是因为高浓度铵根离子,也可能是因为铵根离子浓度增大后,水解产生的H+浓度增大;B.欲证明Mg(OH)2是被氢离子溶解,应该加入和0.1mol/L的氯化铵等氢离子浓度的盐酸;C.由于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醋酸铵显中性;D.实验证明导致Mg(OH)2溶解的是(无H+时也能溶解),即可说明NH3•H2O更难电离。【解答】解:A.只参照实验一和实验二,NH4Cl浓度大时,Mg(OH)2溶解,可能是因为高浓度铵根离子,也可能是因为铵根离子浓度增大后,水解产生的H+浓度增大,故A正确;B.欲证明Mg(OH)2是被氢离子溶解,应该加入和0.1mol/L的氯化铵等氢离子浓度的盐酸(H+是铵根离子水解产生的),故B错误;C.由于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醋酸铵显中性,可以排除H+的干扰,故C正确;D.实验证明导致Mg(OH)2溶解的是(无H+时也能溶解),即可说明NH3•H2O更难电离,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的判断,主要是物质性质的理解应用和实验基本操作,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9.(2024•鲤城区模拟)某小组分别进行如下3组实验研究CuSO4与KSCN的反应,实验记录如下:序号实验试剂现象①1滴1mol•L﹣1KSCN溶液溶液迅速变绿,未见白色沉淀生成;静置2小时后底部有少量白色沉淀②先加入5滴0.125mol•L﹣1Fe2(SO4)3溶液,再加入1滴1mol•L﹣1KSCN溶液溶液变红,未见白色沉淀生成③先加入5滴0.25mol•L﹣1FeSO4溶液,再加入1滴1mol•L﹣1KSCN溶液溶液变红,同时迅速生成白色沉淀,振荡后红色消失已知:水溶液中,CuSCN为白色沉淀,[Cu(SCN)4]2﹣呈黄色。(SCN)2被称为“拟卤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原因是:Cu2++[Cu(SCN)4]2﹣═2CuSCN↓+(SCN)2 B.由①可推知:①中生成配合物反应的反应速率大于氧化还原反应的 C.由②③可推知,结合SCN﹣的能力:Fe3+>Cu+>Cu2+ D.由①③可推知:Fe2+促进了Cu2+转化为CuSCN【答案】C【分析】A.CuSO4溶液中滴加1滴1mol•L﹣1KSCN溶液,生成[Cu(SCN)4]2﹣呈黄色,黄色离子和铜离子形成的蓝色混合溶液呈绿色,静置2小时后底部有少量白色沉淀为CuSCN;B.结合①中的现象可知,铜离子先与SCN﹣离子结合形成配合物,所以溶液呈绿色,静置后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SCN为白色沉淀;C.实验①②的反应现象分析可知,离子结合SCN﹣离子的能力;D.①③可推知,先加入5滴0.25mol•L﹣1FeSO4溶液,再加入1滴1mol•L﹣1KSCN溶液,溶液变红,同时迅速生成白色沉淀,振荡后红色消失,Fe2+促进了Cu2+转化为CuSCN。【解答】解:A.CuSO4溶液中滴加1滴1mol•L﹣1KSCN溶液,生成[Cu(SCN)4]2﹣呈黄色,黄色离子和铜离子形成的蓝色混合溶液呈绿色,静置2小时后底部有少量白色沉淀,说明发生了反应Cu2++[Cu(SCN)4]2﹣═2CuSCN↓+(SCN)2,故A正确;B.结合①中的现象可知,铜离子先与SCN﹣离子结合形成配合物,所以溶液呈绿色,静置后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SCN为白色沉淀,①中生成配合物反应的反应速率大于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故B正确;C.实验①②可知,结合SCN﹣离子的能力,Cu+>Fe3+>Cu2+,故C错误;D.①③的实验现象可推知,先加入5滴0.25mol•L﹣1FeSO4溶液,再加入1滴1mol•L﹣1KSCN溶液,溶液变红,同时迅速生成白色沉淀,振荡后红色消失,Fe2+促进了Cu2+转化为CuSCN,得到白色沉淀,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过程的分析判断,注意知识的理解应用,题目难度中等。10.(2024•和平区二模)某小组探究Cu与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实验结果如下:装置实验试剂a现象与结果Ⅰ﹣10h后,液体变为浅蓝色,将铜片取出、干燥,铜表面附着蓝色固体,成分是Cu(OH)2Ⅱ8mL5mol/L氨水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变为深蓝色,将铜片取出、干燥,铜表面附着蓝色固体,成分是Cu(OH)2Ⅲ8mL5mol/L氨水和lgNH4Cl固体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变为深蓝色,将铜片取出、干燥,铜片依然保持光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I中生成Cu(OH)2的反应是Cu+H2O2═Cu(OH)2 B.由实验可知,增大c(OH﹣),H2O2的氧化性增强 C.增大c(NH4+)有利于[Cu(NH3)4]2+的生成 D.[Cu(NH3)4]2+可能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答案】B【分析】A.Ⅰ中蓝色固体为Cu(OH)2;B.Ⅲ中加入氨水后还加入了NH4Cl固体,抑制了一水合氨的电离,则pH:Ⅲ<Ⅱ,则c(OH﹣):Ⅲ<Ⅱ;C.由离子方程式Cu2++4NH3⇌[Cu(NH3)4]2+可知增大c(NH4+)有利于[Cu(NH3)4]2+的生成;D.Ⅱ中加入氨水,生成[Cu(NH3)4]2+,立即产生大量气泡。【解答】解:A.Ⅰ中蓝色固体为Cu(OH)2,则化学方程式为Cu+H2O2═Cu(OH)2,故A正确;B.Ⅲ中加入氨水后还加入了NH4Cl固体,抑制了一水合氨的电离,则pH:Ⅲ<Ⅱ,则c(OH﹣):Ⅲ<Ⅱ,但是现象中并没有减慢气泡速率,因此不能证明增大c(OH﹣),H2O2的氧化性增强,故B错误;C.由离子方程式Cu2++4NH3⇌[Cu(NH3)4]2+可知增大c(NH4+)有利于[Cu(NH3)4]2+的生成,故C正确;D.Ⅱ中加入氨水,生成[Cu(NH3)4]2+,立即产生大量气泡,说明[Cu(NH3)4]2+可能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11.(2024•锦州模拟)为了探究NaClO溶液的性质,某化学研究小组设计并完成了4组实验。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实验装置序号试剂X实验现象①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②CH3COOH溶液光照管壁有无色气泡产生③FeSO4酸性溶液和KSCN溶液溶液变红④NaHSO3溶液无明显现象A.实验①:ClO﹣与Al3+的水解相互促进 B.实验②:无色气体为CO2 C.实验③:氧化性Fe3+>ClO﹣ D.实验④:电离常数【答案】A【分析】A.实验①:NaClO溶液与AlCl3溶液混合,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B.实验②:无色气体为O2,醋酸酸性强于次氯酸,NaClO溶液与CH3COOH溶液反应生成次氯酸、C.实验③:ClO﹣具有氧化性,Fe2+具有还原性,Fe2+被ClO﹣氧化为Fe3+;D.实验④:ClO﹣具有氧化性,具有还原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O﹣生成Cl﹣,生成。【解答】解:A.实验①:NaClO溶液与AlCl3溶液混合,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生成Al(OH)3和HClO,Al3++3ClO﹣+3H2O=Al(OH)3↓+3HClO,有白色沉淀产生,故A正确;B.实验②:无色气体为O2,醋酸酸性强于次氯酸,NaClO溶液与CH3COOH溶液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光照分解成O2,故B错误;C.实验③:ClO﹣具有氧化性,Fe2+具有还原性,Fe2+被ClO﹣氧化为Fe3+,Fe3+遇KSCN溶液变红,所以氧化性ClO﹣>Fe3+,故C错误;D.实验④:ClO﹣具有氧化性,具有还原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O﹣生成Cl﹣,生成,不能比较亚硫酸和次氯酸的电离常数,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以NaClO的性质为载体,考查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水解原理及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等理论,综合性考查,题目难度中等。12.(2024•兰州模拟)某小组同学探究SO2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配制70%硫酸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 B.装置B的作用是监控SO2流速,其中试剂可以用饱和NaHSO4溶液 C.反应开始时C中出现砖红色沉淀,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反应后向C的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酸化后,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反应中SO2作还原剂【答案】B【分析】A.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不需要使用容量瓶;B.SO2在水中具有一定的溶解度,在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中,溶解度较小,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可以抑制SO2的溶解;C.SO2是还原剂,硫酸铜是氧化剂,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可得SO2与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反应后向C的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酸化后,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即有BaSO4生成,说明SO2被氧化为。【解答】解:A.70%硫酸溶液属于质量分数,配制该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不需要使用容量瓶,故A正确;B.SO2在水中具有一定的溶解度,在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中,溶解度较小,装置B的作用是监控SO2流速,其中试剂可以用饱和NaHSO3溶液,故B错误;C.根据题意可知,装置C中,SO2与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Cu2O、水,SO2是还原剂,硫酸铜是氧化剂,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可得SO2与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即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C正确;D.反应后向C的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酸化后,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即有BaSO4生成,证明反应中SO2作还原剂,SO2被氧化为,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侧重考查SO2的性质,同时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应用,属于高考高频考点,难度中等。13.(2024•海淀区校级模拟)向碘水、淀粉的混合液中加入AgNO3溶液,蓝色褪去。为探究褪色原因,实验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过程①中蓝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Ag+氧化了I2 B.过程①后溶液pH可能明显变小 C.过程③中加入NaCl溶液的目的是除去Ag+ D.过程④说明过程①生成含的粒子【答案】D【分析】淀粉遇碘变蓝,在碘水中存在平衡H2O+I2⇌HI+HIO,加入硝酸银溶液,蓝色褪去,且产生黄色沉淀,过滤,得到黄色沉淀为AgI,滤液1含有HIO、HNO3、剩余的AgNO3,向滤液中加入NaCl溶液,剩余的AgNO3和NaCl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gCl,过滤得到滤液2,滤液2中含有HIO、HNO3、剩余的NaCl、NaNO3,滤液2加入KI溶液,立即变蓝,说明生成I2,溶液中的HIO、HNO3及空气中的氧气都能氧化KI生成I2。【解答】解:A.过程①中蓝色褪去的原因是Ag+氧化了I2,也可能为Ag+与I﹣的反应促进I2与水的反应,故A正确;B.在碘水中存在平衡H2O+I2⇌HI+HIO,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AgI,平衡正向移动,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pH减小,故B正确;C.过程③中加入氯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将未反应的硝酸银转化为氯化银沉淀,除去溶液中的银离子,故C正确;D.过程④中,酸性条件下HIO、O2、HNO3都能氧化KI生成I2,所以不能说明过程④说明过程①生成含的粒子,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性质实验方案设计,侧重考查现象的分析、判断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明确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及可能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4.(2024•西城区校级模拟)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Zn与溶液中Fe3+发生反应的原理。实验试剂现象Ⅰ2mL0.1mol•L﹣1FeCl3溶液、过量锌粉黄色溶液很快变浅,接着有无色气泡产生,固体中未检出铁单质Ⅱ2mL1mol•L﹣1FeCl3溶液(pH≈0.70)、过量锌粉很快有大量气体产生,出现红褐色浑浊,30min左右产生红褐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产生少量铁单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Ⅰ说明Fe3+被还原为Fe2+ B.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实验Ⅰ得到的溶液中含有Fe2+ C.实验Ⅱ发生了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D.实验说明Fe3+、H+与Zn的反应与离子浓度有关【答案】B【分析】A.实验Ⅰ黄色溶液很快变浅,固体中未检出铁单质,说明Fe3+被还原为Fe2+,黄色溶液很快变浅;B.Fe2+和Cl﹣均具有还原性,均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很快有大量气体产生,是氯化铁溶液水解产生的盐酸与锌粉反应产生氯化锌和氢气,反应为置换反应;出现红褐色浑浊,是氯化铁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属于复分解反应;产生少量铁单质,是锌置换出铁,属于置换反应;D.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实验开始时Fe3+浓度较大,先与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氯化亚铁,当Fe3+浓度较低,H+浓度较大时,H+与锌反应生成锌盐和氢气。【解答】解:A.实验Ⅰ黄色溶液很快变浅,固体中未检出铁单质,说明Fe3+被还原为Fe2+,黄色溶液很快变浅,故A正确;B.由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氧化性,Fe2+和Cl﹣均具有还原性,均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实验Ⅰ得到的溶液中含有Fe2+,故B错误;C.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很快有大量气体产生,是氯化铁溶液水解产生的盐酸与锌粉反应产生氯化锌和氢气,反应为置换反应;出现红褐色浑浊,是氯化铁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属于复分解反应;产生少量铁单质,是锌置换出铁,属于置换反应,故C正确;D.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实验开始时Fe3+浓度较大,先与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氯化亚铁,当Fe3+浓度较低,H+浓度较大时,H+与锌反应生成锌盐和氢气,故实验说明Fe3+、H+与Zn的反应与离子浓度有关,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离子和物质性质的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离子检验的方法是解答该题的关键。15.(2024•潍坊模拟)探究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中有不正确的是()实验方案现象结论A在过硫化钠(Na2S2)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淡黄色沉淀和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发生歧化反应:Na2S2+2HCl=2NaCl+H2S↑+S↓B已知[Fe(SO2)6]3+呈红棕色,将SO2气体通入FeCl3溶液中溶液先变为红棕色,过一段时间又变成浅绿色。Fe3+与SO2络合反应速率比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快,但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更大。C燃着的镁条插入盛有SO2的集气瓶中。冷却后,往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CuSO4溶液。剧烈燃烧,集气瓶口有淡黄色固体附着,集气瓶底有白色固体生成。试管中没有产生黑色沉淀镁能在SO2中燃烧:2Mg+SO22MgO+SD探究电石与水的反应将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电石与水反应生成了乙炔A.A B.B C.C D.D【答案】D【分析】A.Na2S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自身氧化还原生成硫单质和硫化氢气体;B.铁离子会和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溶液先变为红棕色,过一段时间又变成浅绿色说明Fe3+与SO2络合生成红棕色;C.剧烈燃烧,集气瓶口有淡黄色固体附着,说明生成硫单质;集气瓶底有白色固体生成,试管中没有产生黑色沉淀,说明没有生成硫化铜沉淀;D.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也会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解答】解:A.Na2S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自身氧化还原生成硫单质和硫化氢气体,会产生淡黄色沉淀和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故A正确;B.铁离子会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溶液先变为红棕色,过一段时间又变成浅绿色,Fe3+与SO2络合生成红棕色,则Fe3+与SO2络合反应速率的反应速率比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的速率快,最终显浅绿色说明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更大,故B正确;C.剧烈燃烧,集气瓶口有淡黄色固体附着,说明生成硫单质;集气瓶底有白色固体生成,试管中没有产生黑色沉淀,说明没有生成硫化铜沉淀,而是生成白色氧化镁固体,故C正确;D.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也会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说明生成了乙炔,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侧重学生无机实验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16.(2024•海淀区校级模拟)某实验小组探究过量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提出猜想:HCHO+Cu(OH)2Cu+CO↑+2H2O已知:ⅰ.CO+2Ag(NH3)2OH═2Ag↓+(NH4)2CO3+2NH3ⅱ.Cu2O+H2SO4═Cu+CuSO4+H2O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及内容实验现象步骤1反应结束后,A中生成红色固体,C无明显变化步骤2将A中混合物过滤,洗涤所得固体,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振荡无明显现象步骤3取步骤2中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配制银氨溶液时,应向稀AgNO3溶液中加入稀氨水,至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 B.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除去挥发的甲酸,防止干扰CO的检验 C.步骤3目的是检验反应后溶液中是否存在 D.该实验中,过量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可能发生的反应为:HCHO+Cu(OH)2+NaOHCu+HCOONa+2H2O【答案】B【分析】A.把氨水滴入硝酸银溶液,边振荡边逐滴加入至白色沉淀恰好溶解为止;B.甲醛易溶于水,甲醛能和银氨试剂反应,用银氨溶液检测CO,需除掉甲醛,防止干扰CO的检验;C.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D.过量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甲酸钠、铜和水。【解答】解:A.往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银离子和氨水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银沉淀和铵根离子,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g++NH3•H2O═AgOH↓+;继续滴入氨水白色沉淀溶解,氢氧化银和氨水反应生成银氨溶液和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gOH+2NH3•H2O═[Ag(NH3)2]OH+2H2O,制得银氨溶液,所以配制银氨溶液所需的试剂是硝酸银溶液和稀氨水,故A正确;B.用银氨溶液检测CO,反应为CO+2Ag(NH3)2OH═2Ag↓+(NH4)2CO3+2NH3.甲醛含有醛基,也能和银氨溶液反应,甲醛易溶于水,为排除甲醛的干扰,装置B中水的作用是除去挥发的甲醛,防止干扰CO的检验,故B错误;C.取A中反应后溶液加入到足量稀盐酸中,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存在,故C正确;D.过量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可能发生反应生成铜、甲酸钠、水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HCHO+Cu(OH)2+NaOHCu+HCOONa+2H2O+H2↑,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甲醛性质的分析应用,反应产物的检验方法设计,题干信息的分析应用,掌握物质性质和反应现象的理解应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7.(2023•鼓楼区校级一模)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NH4Al(SO4)2溶液的性质(假设实验前后溶液体积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实验1:用pH试纸测定0.1mol⋅L﹣1NH4Al(SO4)2溶液的pH,测得pH约为6实验2:向0.1mol⋅L﹣1NH4Al(SO4)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B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实验3:向0.1mol⋅L﹣1NH4Al(SO4)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NH3至沉淀完全实验4:向0.1mol⋅L﹣1NH4Al(SO4)2溶液中加入Na2CO3产生沉淀和气体A.0.1mol⋅L﹣1NH4Al(SO4)2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约为10﹣8mol⋅L﹣1 B.实验2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H4++Al3++SO42﹣+Ba2++4OH﹣═BaSO4↓+Al(OH)3↓+NH3⋅H2O C.实验3得到的溶液中有c(NH4+)>c(SO42﹣)>c(H+)>c(OH﹣) D.实验4过滤后所得清液中一定存在:c2(Al3+)=【答案】C【分析】A.NH4Al(SO4)2溶液中铝离子和铵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显酸性;B.向0.1mol⋅L﹣1NH4Al(SO4)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Ba(OH)2溶液,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之间会发生反应,氢氧根离子和铝离子之间可以发生反应;C.NH4Al(SO4)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NH3,得到的溶液存在物料守恒,据此判断;D.向0.1mol⋅L﹣1NH4Al(SO4)2溶液中加入Na2CO3发生双水解产生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解答】解:A.NH4Al(SO4)2溶液中铝离子和铵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显酸性,c(H+)>c(OH﹣),室温下pH约为6,水电离出的c(H+)约为10﹣6mol⋅L﹣1,故A错误;B.向0.1mol⋅L﹣1NH4Al(SO4)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Ba(OH)2溶液,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之间会发生反应,氢氧根离子和铝离子之间可以发生反应,验2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Al3++3SO42﹣+3Ba2++6OH﹣═3BaSO4↓+2Al(OH)3↓,故B错误;C.向0.1mol⋅L﹣1NH4Al(SO4)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NH3至沉淀完全,溶液中的溶质可以为(NH4)2SO4,硫酸铵溶液中存在:c(NH4+)>c(SO42﹣)>c(H+)>c(OH﹣),故C正确;D.向0.1mol⋅L﹣1NH4Al(SO4)2溶液中加入Na2CO3发生双水解产生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实验4过滤后所得清液中不存在:c2(Al3+)=,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实验的相关内容以及实验现象分析,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以及是解答关键,侧重学生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高频考点的掌握,题目难度中等。18.(2023•西城区校级三模)为探究H2与金属盐溶液能否反应,完成如下实验:实验1向CuSO4溶液中通入H2,溶液仍为蓝色且无固体析出。实验2以多孔石墨电极电解Na2SO4溶液。电解开始时石墨电极表面几乎没有气泡,一段时间后逐渐产生气泡。电解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迅速取出阴极多孔石墨电极。实验3将实验2中阴极电极插入CuSO4溶液,10s左右电极表面析出红色固体。将电极取出后清洗后再插入AgNO3溶液,表面变为灰白色固体,该固体溶于硝酸。实验4将实验2中阴极电极插入AgNO3溶液,立即析出白色固体,速度快于实验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实验1可知,该条件下H2无法还原Cu2+ B.实验2中开始时几乎没有气体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多孔石墨电极吸附生成的气体 C.对比实验1和实验3可以推测吸附在石墨中的H2的反应活性强于气体中的H2 D.实验4中AgNO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