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二6千人糕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1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二6千人糕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2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二6千人糕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3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二6千人糕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4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二6千人糕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7千人糕文本分析“千人糕”事实上就是米糕,文中为了强调米糕的制作材料、生产过程须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完成,就称之为“千人糕”。课文共11个自然段,主要通过爸爸和孩子之间的三组对话来绽开叙述。第1~5自然段是第一组对话,爸爸告知孩子什么是“千人糕”;第6~9自然段是其次组对话,爸爸和孩子探讨“千人糕”制作的劳动过程;第10.11自然段是第三组对话,爸爸的总结性发言揭示了课文的主旨。课文语言朴实,平中见奇,表达比较有特色。一是题目“糕”前冠以“千人”,使其变得富有悬念,易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二是以人物对话为主绽开叙述,爸爸谆谆教导,孩子心照不宣,爸爸关爱孩子,孩子深受教化,很有情趣。本课教学要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学习生字新词,在读中了解“千人糕”的生产过程,在读中获得思想的熏陶和感染。教学目标1.相识“糕、特”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会写“能、桌”等9个字,会写“或许、桌子”等13个词语,积累由“糕、粉”等生字拓展的词语。2.试着默读课文,能借助图画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教学重点1.正确读写生字。2.能借助图画说出米糕的生产过程,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课时支配2课时1.相识“糕、特”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会写“能、桌”等9个字,会写“或许、桌子”等13个词语,积累由“糕、粉”等生字拓展的词语。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正确读写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来源:z#z~step&.c%om*]1.(课件展示几种糕点图)引导学生说出图中糕点的名称,板书“糕”字并认读。2.老师谈话,引入课题。你们知道吗?这些糕其实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作“千人糕”。(把课题补充完整)3.学生齐读课题,提出质疑。预设:为什么这些糕点又叫“千人糕”呢?千人糕是一千个人做出来的吗?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相识的字查一查生字表或字典,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2)正确朗读课文,不漏字,不添字,读通句子;再圈出本课生字,同桌间互读互听互纠。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检查读文识字的效果。米别好过米甘甜就售动该(1)学生接力读带生字的词语,师生共同正音。“粉、算”是前鼻音,“应、糖”是后鼻音;“蔗、汁”是翘舌音,“菜、算”是平舌音;“嘛”读轻声。(2)相识多音字“的”。de好的这就是平常吃过的(de)米糕嘛!的dí的确这糕的(dí)确应当叫“千人糕”啊!(3)全班沟通识记字形的方法。①联系生活实际或借助图片来识记——糕、蔗、汁、糖。课件示出米糕、甘蔗、果汁、糖果图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是自己见过或尝过的,说说它的样子、味道等,帮助学生加深相识。②熟字加偏旁识记。艹——菜钅——销米——粉氵——汁采+——踩肖+氵——消分+亻——份十+亻——什彡——彩木——梢艹——芬口——叶③利用形声字特点识记。熬上边的“敖”表音,下边的“灬”表义。“灬”是由“火”演化而成的,把蔬菜等加水放在文火上久煮为“熬”。糕左边的“米”表义,右边的“羔”表音。“米”表示米制食品,“糕”的本义是米、面、豆粉类制成的糕饼食品。④结合课文,联系详细的语境识记、理解。“特殊”一词在文中两次出现,可以联系句子学习,用换词法比较异同;“的确”一词,结合课文,让学生明白其在文中是特别确定的意思,也可以说一说与“的确”意思相近的词语。⑤偏旁归类识记。米——糕糖粉艹——蔗菜劳⑥组词识记。A.(课件出示课后习题第3题的词语)读一读,记一记。蛋糕雪糕糕点面粉粉丝粉笔甘蔗蔗糖蔗农劳动勤劳疲惫B.同桌相互用生字组词,也可以说一句话。示例:每年过年,爷爷都会亲自熬糖,做米糕。爷爷做的米糕特殊好吃。三、明确要点,指导书写[www%.zzs*te#p.c@om~]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再指名读并口头组词。2.(课件出示生字的动漫笔顺)引导学生视察生字结构、笔顺和笔画,和同桌沟通须要留意的地方。3.老师指导书写,学生书空练习。

第三笔是竖,不能写成撇;右边部分的“匕”要先写撇,再写竖弯钩,层叠的两个“匕”上小下大。上窄下宽。第一笔是竖,其次笔是短横,第一笔竖与中间部分相连没有间隙;“木”占下格,撇、捺伸展。“口”的末笔横在横中线下面;右边“未”其次横要比第一横长,不能写成“末”。留意下面“头”的三点位置及大小的不同,横压横中线。里面三短横距离均等,不与横折相连,第四横写得略长,最终一笔是点,不能写成捺,与撇分列竖中线两侧。居于田字格中心,左竖从左上向右下略微倾斜,右竖从右上向左下略微倾斜,形成一种开合呼应关系。书写时尽量向中间靠拢,避开结构松散。其次笔横从横中线起笔,略微向上斜;“甘”的左竖短于右竖。“艹”的横要写得稍长一点儿;下面“采”的横要紧靠横中线,末两笔撇、捺左右伸展。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得宽一点儿,支撑起整个字的间架。4.学生描红、临摹。老师巡察,刚好订正学生的错误,学生再练写。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先默读课文,再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想:课文中的“千人糕”指的是什么?“千人糕”是怎么来的?课文内容可以分为哪三个部分?2.找几名同学生接读全文,其他学生听后点评。方法指导:可以从字音是否读正确,句子是否读通顺,语速是否过快或过慢,语气、语调是否到位,声音是否洪亮、清楚等方面来评价,可以先确定优点,再提出建议。3.引导学生视察课文插图,看看图中都有谁,他们都做了些什么,再分小组结合插图说一说米糕的生产过程。4.分角色朗读课文。五、课堂回顾,作业设计1.老师适当回顾课文内容,点评学生的表现。小结:今日这节课,我们从爸爸和孩子的对话中相识了千人糕,知道了一块小小的米糕的来之不易,——它须要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共同劳动才能完成。它原委是怎样一步一步完成的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去学习。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同桌沟通,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会了本课生字,熟读了本篇课文。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发觉大家都能结合之前学过的学问,有技巧地学习新学问。在与同学的合作沟通中,大家都能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习爱好特别深厚,老师为你们点赞!2.布置课后作业。(1)回家后跟家里的大人合作读一读课文,然后说一说米糕的制作过程。(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1.理解课文内容,能借助图画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2.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了解“千人糕”的来历,懂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大闯关。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不少生字新词,还读了课文,同学们课后复习了吗?学过的学问要刚好巩固才能驾驭得坚固哦!现在我就来考考大家,我们闯闯关,看大家对上节课学习的学问驾驭得怎么样。(1)第一关:(课件出示课后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2)其次关:听写词语。可能桌子气味口味买菜工具文具甘心甘甜甜味劳动劳作(3)第三关: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你对千人糕的了解。2.老师谈话,导入新课。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学习第1~5自然段,感受孩子的新奇。(1)学生默读第1~5自然段,说说自己从中读懂了什么。生1:我从孩子的问话、想法中感受到了孩子的新奇。生2:我从孩子“笑了”以及孩子的话“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感受到了孩子的不以为然。(2)老师小结:孩子刚起先听到爸爸说千人糕时,感到特别新奇;后来看到千人糕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时,变得不以为然了。你们能把孩子心情的这种改变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3)分角色朗读。①师生对读:老师读爸爸的话,学生读孩子的话,然后互换角色读。②男女生对读、分组对读、同桌对读。③老师着重指导:“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新奇地问。孩子连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您给我买过。”第一句是孩子第一次听爸爸提起千人糕时产生的疑问,说明孩子对千人糕很感爱好。可让学生反复朗读此句,老师通过反馈评价引导学生读,让学生知道有疑问,想弄明白就是“新奇”,读出新奇的语气。其次句,孩子尝了爸爸说的千人糕后觉得并没有特殊之处,“嘛”后是感叹号,语气要上扬一点儿,读出孩子不以为然的语气。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确定特殊大,或许比桌子还大吧?莫非它的味道很特殊吗?这两句话中都有“特殊”这个词,但是意思不同。第一句中是“特别、特别”的意思,其次句中是“别出心裁”的意思。这两个句子是孩子听爸爸说明什么是千人糕和看到米糕后心里进一步产生的疑问,第一句朗读时语气相对平和,其次句朗读时语气要相对剧烈一些,两句中的“特殊”要比较着读。过渡:一块一般的米糕要很多很多的人才能做成,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米糕的制作过程吧。2.学习第6~9自然段,感受制作米糕的不易。(1)学生默读第6~9自然段,沟通读懂了什么。(2)依据学生的沟通状况,补充米和糖在生产、加工方面的信息,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千人”在课文中的特殊意思。①了解生产米所需的劳动。A.从标点符号引入:在第8自然段中,有个省略号,想想爸爸还有哪些话没有全部说出来。B.出示“种植水稻”的图文资料,了解“耕地、播种、育苗、移栽、浇灌、施肥、防虫、收割”等劳动过程。C.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一边想象一边说说农夫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辛勤劳动的情景。D.提问:种稻子所须要的种子、农具、肥料、农药等,它们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不是又须要很多人的劳动?E.提问:了解了米的生产过程,你想说些什么?过渡:光是做千人糕的大米就须要多数人的劳动才能获得。做千人糕还得熬糖,那糖又是怎样熬成的呢?②了解熬糖所需的劳动。A.学生自由读第9自然段,了解熬糖所需的材料和过程。B.引导学生视察图片,说说熬糖所需的材料及制糖过程,体会熬糖的不易。C.学生沟通:甘蔗、甜菜是怎么来的?甘蔗汁、甜菜汁又是怎么来的?(3)小结:米和糖是制作米糕的主要原材料,从它们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师生从制作工序、参加人员、辛苦程度等方面进行小结。(4)品读句子。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须要很多人的劳动。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米糕做好后还须要很多劳动?(“就算、还得、又”。)②比照插图,联系生活场景,说一说米糕包装、送货、销售的情景。③指导朗读:重读“就算”“还得”“又”,突出劳动的繁杂、艰辛,参加人员众多。(5)指导朗读第6~9自然段,读好爸爸说的话。指导:爸爸从始至终,为解开孩子的怀疑娓娓道来,耐性十足,朗读时,要稳重、安静。(6)说说米糕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同桌相互练说,再指名说)预设:要经过的劳动:种稻子,将稻子加工成大米,大米要磨成米粉;种甘蔗、甜菜,榨甘蔗汁、甜菜汁,把甘蔗汁、甜菜汁熬成糖;蒸米糕,包装、送货、销售等。3.学习第10.11自然段,理解“千人糕”的寓意。(1)学生自由读第10.11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千人糕”的理解。(“千人”指的是很多很多的人,一块米糕须要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完成,所以叫它“千人糕”。)(2)文中的孩子明白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3)假如你是文中的孩子,现在吃着米糕,还会觉得它平常吗?你会想到什么?(4)最终一个自然段应当读出怎样的语气?(读出孩子茅塞顿开后心服口服的语气。)(5)齐读课文最终一个自然段。4.联系生活,体会其他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过渡:不仅是米糕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全部的物品、食品都须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你们能举个例子说一说吗?(1)课件出示种棉花、摘棉花、纺纱、织布、服装加工、销售的图片。(2)借助图片,议一议,一件一般的衣服要经过哪些人的劳动才能做成?(3)指名说,说的时候可以用上“先”“然后”“还要”等词语,做到语句通顺连贯。其余学生仔细听,别人说完后可以适当补充。(4)小结:回家后,可以和大人一起说说制作衣服的劳动过程。我们要知道,这些劳动成果的背后,是很多人的辛苦付出,珍惜这些劳动成果就是敬重这些了不得的劳动者的表现。三、作业设计,巩固提升1.自由选择一种物品,了解它的劳动过程,并搜集相应的图片,组织一次关于珍爱劳动成果的活动。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1.以“读”为主线,贯穿始终。首先,我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让学生通过默读,整体感知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