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讲义20242025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讲义20242025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讲义20242025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讲义20242025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讲义20242025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快乐学堂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学员编号:年级:初二课时数:3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科学学科教师:授课类型T(知识点梳理:水和水的溶液)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一、同步知识梳理1、水循环①降水②蒸发③蒸腾④水气输送⑤降水⑥蒸发⑦地表径流⑧地下径流。2、水电解a、判断气体方法①管内空的体积大则为氢气(如图管B)②“负氢”:电源负极相连的管产生的是氢气b、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V(氢气):V(氧气)=2:1c、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d、检验气体方法①氧气:使带火星木条复燃②氢气:将气体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3、浮力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浮力计算:a、称重法:F浮=GF(物体浸没时弹簧秤示数)b、F浮=G排液=ρ液gV排c、根据物体浮沉条件。(3)物体浮沉条件:a、漂浮:F浮=G物(V排<V物)ρ物<ρ液;b、悬浮:F浮=G物(V排=V物)ρ物=ρ液;c、上浮:F浮>G物(最终会漂浮)ρ物<ρ液;d、下沉:F浮<G物(最终会沉底)ρ物>ρ液;(4)密度计工作原理:始终漂浮(受到的浮力永远不变,等于密度计本身的重力)。刻度值:上小下大,上疏下密(5)轮船从海里开到河里,吃水量增大。(6)潜水艇靠改变自身重力来上浮或者下沉,在潜水艇为露出水面之前,它所受到的浮力不变。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1)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可以是固体(碘酒)、液体(酒精的水溶液)或气体(汽水),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丙酮、汽油等。溶液一定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2)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血液、泥浆水等),不稳定。(3)乳浊液:液体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牛奶、肥皂水),不稳定。5、物质在水中的溶解(1)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力不能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判断方法:a、溶液底部有未溶解的溶质b、加入少量溶质,发现溶质不溶解c、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a、加溶剂b、升高温度(熟石灰降低温度)。(3)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a、加溶质b、蒸发溶剂c、降低温度(熟石灰升高温度)。(4)溶解度(一定温度、100g水、饱和溶液、单位:g)的影响因素:a、内因:溶质和溶剂的种类b、外因:温度(气体还包括气压)。(5)溶解等级:小于0.01g(难溶)、0.01g—1g(微溶)、1g—10g(可溶)、大于10g(易溶)。(6)溶解曲线:a、曲线上的点:在相应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b、交点:在某温度下,某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等于。c、曲线:某种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减小)。(7)质量分数(用小数或者百分数表示)=m溶质/m溶液=m溶质/(m溶质+m溶剂)。(8)用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a、计算b、称量c、溶解。(9)稀释溶液计算的关键点: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6、物质的分离(1)结晶方法:a、蒸发溶剂(食盐):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溶质、溶剂质量都减小)b、冷却热饱和溶液(硫酸铜):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溶质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2)其他分离方法:沉淀、过滤、蒸馏(3)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7、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1)水资源特点:我国(a、总量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量是世界水平的1/4,b、不均匀:时间上,冬季缺乏、夏天丰富;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世界(赤道附近和距海近的区域丰富、干旱的沙漠地区缺乏)。水资源保护: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水污染来源:工业、农业、生活。【单位】1、长度:m、cm(1m=100cm)2、面积:m2、cm2(1cm2=104m2)3、密度:1g/cm3=103kg/m34、体积:m3、cm3、L、mL(1cm3=106m3、1cm3=1mL、1L=103m3)5、力(包括压力、重力等任何力):牛(N)6、质量:g、kg、吨(1g=103kg、1吨=1000千克)7、溶解度:克8、压强:帕(Pa)【公式】1、密度:ρ=m/V2、压强:P=F/S3、浮力:a、F浮=GF(物体浸没时弹簧秤示数)b、F浮=G排液=ρ液gV排c、根据物体浮沉条件4、质量分数=m溶质/m溶液二、课堂达标检测1、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是()A.河水B.江水C.海水D.湖水2、生物体内含水量最高的是()A.人体B.水母C.黄瓜D.水稻3、关于电解水实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A.证明水中有氢氧两种气体B.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C.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D.证明水中含有氢、氧两种物质4、下列关于水的性质描述正确的()A.水的沸点为100℃B.水通电后,发生了汽化现象C.0℃时水的密度最大D.液态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5、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循环是()A.海上内循环B.海陆间循环C.陆上内循环D.大洋循环6、在做“测盐水的密度”的实验中,有下列步骤()(1)用托盘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2)将盐水倒一部分到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体积,(3)用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4)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值。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A.(1)(2)(3)(4)B.(4)(1)(2)(3)C.(2)(1)(3)(4)D.(3)(1)(2)(4)7、在测不规则固体密度时,应先测的量是()A.量筒内水的体积B.固体放入量筒后的水的体积C.固体质量D.随意测哪个8、如图三条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分别采用升高温度、蒸发溶剂、增加溶质的方法,均可使它变为饱和溶液的是:()A、a溶液B、b、c溶液C、c溶液D、a、b溶液9、右图是一个电解水的装置,它们体积之比为A∶B=2∶1,其中A中产生是气,B中产生是气,证明B中气体的方法是。该实验证明水是由和组成的。该实验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水电解的反应可以这样表示:。10、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填空:(1)图中各数字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③④⑤⑥⑦(2)图中(填序号)环节使陆地上水得到不断的补充。11、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液体的压强p与深度h的关系图。由图可知,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ρ甲ρ乙(填<、>或=)12、坐沙发要比坐板凳舒服,这主要是因为沙发容易发生形变,增大了人与沙发间的,在不变的情况下了压强(填“增大”、“减小”)13、双脚陷入泥潭时,用力拔起一只脚,另一只脚将,这是因为14、热带沙漠中的仙人掌为了,叶片长成叶刺状,为了,根系特别发达,来适应沙漠缺水的环境。15、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列表中:实验次数物体质量(克)体积(厘米3)质量/体积(克/厘米3)1铝块154202.72铝块2108402.73松木1108216()4松木210200.5(1)将上表()处填完(2)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一种物质,它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3)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4)比较1、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是。16、如右图所示,为质量——体积图象,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⑴甲物质的密度ρ甲=克/厘米3;⑵甲物质的密度是乙物质密度的倍;⑶当体积为2厘米3时,m甲=克,m乙=克;⑷当质量都为1.8克时,甲、乙两种物质的体积分别为V甲=厘米3,V乙=厘米3。17、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温度/℃溶解度/gA温度/℃溶解度/gACBMBQMB8060402001020304050(2)3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从大到小顺序为。(3)M点的意义是。(4)Q点在40℃时,若表示A溶液,则是状态,若表示B溶液,则是状态,若表示C溶液,则是状态。(5)当温度变化时,溶解度变化最明显的是物质,溶解度变化不大的是物质。(6)如果A中混有少量的C,可以采取方法提纯A。(7)A、B、C三种物质的溶解性都属于溶物质。(8)若将B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方法。(9)现有50℃的A、C两份饱和溶液,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溶液仍是饱和的,采取的方法是。(10)若想从C的溶液中得到C晶体,最好采用结晶方法。18、一个体积是40厘米3的铁球,质量是158克,请你通过计算判断这个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