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行业工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回收方案_第1页
环保行业工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回收方案_第2页
环保行业工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回收方案_第3页
环保行业工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回收方案_第4页
环保行业工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回收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保行业工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回收方案TOC\o"1-2"\h\u18499第1章引言 4226711.1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回收背景 447551.2研究目的与意义 4186871.3研究方法与内容 418625第2章工业废弃物分类与特性 4120622.1废弃物分类 479452.2废弃物特性 5108622.3废弃物来源及排放情况 527197第3章工业废弃物处理技术 5272733.1物理处理技术 6147033.1.1筛选技术 6288133.1.2重力分离技术 6261663.1.3磁分离技术 6248013.1.4电分离技术 661103.2化学处理技术 641223.2.1氧化还原法 6228433.2.2中和法 630823.2.3沉淀法 676753.2.4吸附法 6108113.3生物处理技术 7152783.3.1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7121423.3.2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7153193.3.3植物修复技术 7327173.3.4微生物固化技术 722472第4章资源回收技术 715224.1金属回收技术 7133324.1.1火法冶炼技术 7120254.1.2湿法冶金技术 7247974.1.3物理分离技术 831144.2有机物回收技术 834024.2.1生物降解技术 8284244.2.2蒸馏萃取技术 840654.2.3吸附技术 8150484.3无机物回收技术 8129684.3.1混凝沉淀技术 8159924.3.2膜分离技术 8269244.3.3离子交换技术 817755第5章风险评估与污染控制 920155.1风险评估 9141595.1.1环境风险识别 939625.1.2风险评估方法 9125985.1.3风险防控策略 9297555.2污染控制技术 9321755.2.1物理污染控制技术 9184865.2.2化学污染控制技术 9227015.2.3生物污染控制技术 9105155.2.4高级氧化技术 9319155.3污染防治措施 953685.3.1废弃物分类与预处理 10119125.3.2工艺优化与设备升级 10100845.3.3自动化与智能化控制 10259455.3.4末端治理与排放达标 1016125.3.5环保设施运行与维护 10219375.3.6应急预案与处理 1018617第6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1092566.1固废预处理技术 10111896.1.1分类技术 10248806.1.2破碎技术 10203026.1.3压实技术 10165006.1.4固化技术 11176496.2固废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11205696.2.1填埋技术 11167566.2.2焚烧技术 11231286.2.3堆肥技术 1162716.2.4资源回收技术 1169806.3固废处理设施与运营管理 1151756.3.1设施建设 11150446.3.2运营管理 114959第7章废水处理与资源化 12254707.1废水预处理技术 12269437.1.1物理预处理 12107037.1.2化学预处理 1256577.1.3生物预处理 1274227.2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12255887.2.1常规废水处理技术 12325907.2.2高级氧化技术 1248647.2.3膜分离技术 12172437.2.4资源回收技术 12230147.3废水处理设施与运营管理 1386137.3.1废水处理设施设计 13250167.3.2设施建设与调试 13284767.3.3运营管理 13251957.3.4安全与环保措施 1326333第8章废气处理与资源化 13276388.1废气预处理技术 13245918.1.1除尘技术 1324428.1.2除湿技术 1330638.1.3冷却和浓缩技术 1460238.2废气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14199668.2.1化学反应法 14107758.2.2生物法 14139528.2.3物理吸附法 1445008.3废气处理设施与运营管理 1461748.3.1设施设计 14130888.3.2设施建设 14134148.3.3运营管理 1524356第9章工业园区废弃物集中处理与资源回收 1589389.1园区废弃物管理体系 15236889.1.1管理体系构建 15281709.1.2分类与标识 15222429.1.3企业内部管理 15314739.1.4监管与执法 1538269.2集中处理设施规划与设计 15160229.2.1设施布局 15266579.2.2处理技术选择 1540439.2.3设施建设与运行 157369.2.4污染防治措施 1698739.3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 16212779.3.1回收技术与方法 1669939.3.2回收产品市场分析 16233249.3.3综合利用途径 1632499.3.4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 1613955第10章政策法规与市场分析 16231810.1我国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回收政策法规 161596010.1.1政策法规概述 1624010.1.2政策法规内容分析 16568410.1.3政策法规对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回收产业的影响 162916810.2国际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回收经验借鉴 161332910.2.1发达国家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回收政策分析 171379310.2.2发达国家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回收技术分析 171619810.2.3对我国的启示 176710.3市场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 17928510.3.1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171159610.3.2市场竞争格局 172044810.3.3发展趋势预测 171563610.3.4市场机遇与挑战 17第1章引言1.1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回收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废弃物产生量逐年增加。工业废弃物具有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等特点,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还导致资源的大量浪费。环保行业在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回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加强工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回收的研究,对缓解我国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针对我国工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回收的现状,分析现有处理技术的优缺点,探讨提高废弃物处理效率与资源回收率的途径。研究成果将为我国环保行业提供以下几方面的参考:(1)为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2)为企业提供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回收的技术指导;(3)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推动循环经济体系建设;(4)提高社会对工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回收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1.3研究方法与内容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现场考察、案例分析等方法,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以下内容进行深入研究:(1)工业废弃物分类及特点,分析各类废弃物的处理与回收方法;(2)工业废弃物处理技术现状,评估现有技术的处理效果及经济性;(3)工业废弃物资源回收技术进展,探讨提高资源回收率的途径;(4)国内外工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回收政策、法规及标准体系;(5)基于实证分析的工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回收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通过以上研究,为我国工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回收提供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推动环保行业的发展。第2章工业废弃物分类与特性2.1废弃物分类工业废弃物根据其性质、成分及产生来源,可进行以下分类:(1)无机废弃物:主要包括金属废弃物、非金属矿物废弃物、炉渣、粉煤灰等。(2)有机废弃物:包括废塑料、废橡胶、废纤维、废木材、废皮革等。(3)危险废弃物:指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感染性等特性的废弃物,如废酸、废碱、废溶剂、废矿物油、医疗废弃物等。(4)污泥与废水处理残留物:包括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工业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等。2.2废弃物特性工业废弃物的特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物理特性:包括废弃物的大小、形状、颜色、密度、溶解性等。(2)化学特性:包括废弃物的pH值、氧化还原性、稳定性、毒性等。(3)生物特性:指有机废弃物的生物降解功能,以及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4)环境危害特性:指废弃物对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介质可能造成的污染及影响。2.3废弃物来源及排放情况(1)无机废弃物来源:金属废弃物主要来源于金属冶炼、加工行业;非金属矿物废弃物来源于采矿、建筑材料等行业;炉渣、粉煤灰来源于火力发电等行业。(2)有机废弃物来源:废塑料、废橡胶、废纤维等来源于石油化工、塑料加工、橡胶制品等行业。(3)危险废弃物来源:主要包括化学原料生产、制药、农药、油漆、染料等行业。(4)污泥与废水处理残留物来源:城市污水处理厂、各类工业企业的废水处理过程。各类工业废弃物的排放情况与行业规模、生产技术、废弃物处理设施等因素密切相关。总体而言,我国工业废弃物排放量较大,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加强工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对环保事业具有重要意义。第3章工业废弃物处理技术3.1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是工业废弃物处理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筛选、重力分离、磁分离、电分离等方法。通过对废弃物进行物理性质的改变和分离,实现废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3.1.1筛选技术筛选技术是根据废弃物粒度大小进行分离的方法。通过振动筛、旋转筛等设备,将废弃物分为不同粒度级别,便于后续处理和资源回收。3.1.2重力分离技术重力分离技术利用废弃物中各组分的密度差异,在重力作用下实现分离。常见的设备有沉降池、离心机等。3.1.3磁分离技术磁分离技术利用磁性材料的磁性,将废弃物中的磁性物质与非磁性物质分离。该技术主要用于去除金属杂质,实现金属资源的回收。3.1.4电分离技术电分离技术通过施加电场,使带电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发生迁移,从而实现废弃物的分离。该方法适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重金属离子等。3.2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废弃物中的有害成分转化为无害或易于处理的物质,从而实现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回收。3.2.1氧化还原法氧化还原法利用氧化剂和还原剂,对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实现无害化处理。例如,湿式氧化、催化氧化等方法。3.2.2中和法中和法通过酸碱中和反应,调整废弃物的pH值,使其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该方法适用于处理酸性或碱性废水。3.2.3沉淀法沉淀法利用化学反应,使废弃物中的重金属离子与沉淀剂反应不溶性沉淀物,从而实现重金属离子的去除。3.2.4吸附法吸附法利用吸附剂的吸附作用,去除废弃物中的有害成分。常见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等。3.3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的代谢作用,对废弃物进行处理和资源回收的方法。3.3.1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好氧生物处理技术通过提供充足的氧气,使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对废弃物进行分解、转化,实现无害化处理。3.3.2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在不提供氧气的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对废弃物进行分解,产生甲烷等可燃气体,实现资源回收。3.3.3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利用植物对环境污染物的吸收、转化和积累作用,实现土壤和地下水的净化。3.3.4微生物固化技术微生物固化技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固态物质,降低环境污染风险。第4章资源回收技术4.1金属回收技术金属回收是工业废弃物处理中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浪费,还可以降低环境污染。本节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金属回收技术。4.1.1火法冶炼技术火法冶炼技术是利用高温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的一种方法。该技术适用于处理含金属氧化物较高的废弃物,如冶炼渣、炉渣等。火法冶炼技术具有较高的回收率,但能耗较高,需注意尾气处理。4.1.2湿法冶金技术湿法冶金技术是利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与还原剂反应,实现金属回收的一种方法。该技术具有回收率高、能耗低、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处理含金属离子较高的废弃物,如电镀废水、矿物废水等。4.1.3物理分离技术物理分离技术是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磁性、电性等)进行分离和回收的方法。常见的物理分离技术有磁选、电选、重力分选等。这些技术适用于处理金属含量较低、金属颗粒较大的废弃物。4.2有机物回收技术有机物回收是工业废弃物处理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有机物回收技术。4.2.1生物降解技术生物降解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将有机废弃物分解为无害物质的一种方法。该技术适用于处理含有生物质、有机酸、脂肪酸等有机物的废弃物,如食品加工废水、养殖废水等。4.2.2蒸馏萃取技术蒸馏萃取技术是利用有机物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的原理,实现有机物回收的方法。该技术适用于处理含有有机溶剂、油脂等有机物的废弃物。4.2.3吸附技术吸附技术是利用吸附剂对有机物的吸附作用,实现有机物回收的方法。常见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胶等。该技术适用于处理含有有机污染物、染料等有机物的废弃物。4.3无机物回收技术无机物回收技术主要针对工业废弃物中的非金属无机物,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无机物回收技术。4.3.1混凝沉淀技术混凝沉淀技术是利用混凝剂使无机物形成絮状沉淀,从而实现分离和回收的方法。该技术适用于处理含有悬浮物、胶体等无机物的废弃物。4.3.2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利用半透膜对无机物进行分离和回收的方法。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回收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适用于处理含有无机盐、重金属离子等无机物的废弃物。4.3.3离子交换技术离子交换技术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无机离子进行吸附和交换,实现无机物回收的方法。该技术适用于处理含有重金属离子、放射性元素等无机物的废弃物。通过以上资源回收技术的介绍,可以看出,针对不同类型的工业废弃物,采用合适的回收技术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第5章风险评估与污染控制5.1风险评估5.1.1环境风险识别本节主要对工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回收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进行识别,包括但不限于废弃物性质、处理工艺、设备运行、人为操作等因素。5.1.2风险评估方法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回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具体包括:危害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和风险表征。5.1.3风险防控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和风险接受等。5.2污染控制技术5.2.1物理污染控制技术介绍物理污染控制技术,如筛分、重力分离、磁分离等,用于去除废弃物中的固体颗粒、重金属等污染物。5.2.2化学污染控制技术阐述化学污染控制技术,如中和、氧化还原、沉淀等,用于处理废弃物中的有害化学物质。5.2.3生物污染控制技术介绍生物污染控制技术,如生物降解、生物吸附、生物转化等,用于降解有机污染物和去除氮、磷等营养物质。5.2.4高级氧化技术探讨高级氧化技术(AOPs),如光催化、电催化、超声等,在工业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及其优势。5.3污染防治措施5.3.1废弃物分类与预处理根据废弃物的性质和危害程度,进行分类预处理,降低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的风险。5.3.2工艺优化与设备升级优化废弃物处理工艺,提高资源回收率;同时升级设备,减少污染物排放。5.3.3自动化与智能化控制利用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实现废弃物处理过程的实时监控和优化控制,降低人为操作失误。5.3.4末端治理与排放达标对处理后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进行末端治理,保证其满足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防止环境污染。5.3.5环保设施运行与维护加强对环保设施的运行与维护,保证其稳定运行,降低污染物排放。5.3.6应急预案与处理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对突发环境污染的应对能力;同时对进行处理,减轻环境影响。第6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6.1固废预处理技术固体废弃物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分类、破碎、压实和固化等步骤。这些技术的应用旨在减少固废体积,降低处理成本,提高资源化利用率。6.1.1分类技术分类技术通过对固体废弃物进行筛选、分拣等操作,实现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的分类。分类技术的关键在于提高分类准确性和效率。6.1.2破碎技术破碎技术是将大块固体废弃物破碎成小块,便于运输、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破碎设备包括颚式破碎机、圆锥破碎机、锤式破碎机等。6.1.3压实技术压实技术是通过机械压力,将松散的固体废弃物压缩成密实的块状,降低废弃物体积,便于存储和运输。常用设备有压砖机、压土机等。6.1.4固化技术固化技术是将有害废弃物与固化剂混合,形成稳定的固化体,降低对环境的危害。固化剂包括水泥、石灰、聚合物等。6.2固废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固废处理与资源化技术主要包括填埋、焚烧、堆肥、资源回收等,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固废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6.2.1填埋技术填埋技术是将固体废弃物掩埋在地下,通过微生物分解、化学降解等过程,实现废弃物的无害化。填埋场的设计和运营需严格遵循环保要求。6.2.2焚烧技术焚烧技术是将固体废弃物在高温下燃烧,转化为灰渣、烟气和热能。焚烧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排放物,保证环保标准。6.2.3堆肥技术堆肥技术是将有机废弃物(如厨余垃圾、农业废弃物等)进行好氧发酵,转化为有机肥料。堆肥过程中需注意温度、湿度等条件的控制。6.2.4资源回收技术资源回收技术包括金属回收、塑料回收、废纸回收等,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将废弃物中的有价值成分提取出来,实现资源化利用。6.3固废处理设施与运营管理固废处理设施与运营管理是保证固废处理与资源化效果的关键环节。以下为相关内容介绍。6.3.1设施建设固废处理设施建设应遵循环保、节能、安全的原则,合理选择处理工艺和设备。建设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场址,充分考虑地理位置、环境容量等因素;(2)设计合理的工艺流程,保证处理效果;(3)选用高效、节能的设备,降低运营成本;(4)强化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6.3.2运营管理固废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完善的操作规程,保证设施安全、稳定运行;(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环保意识;(3)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保证处理效果;(4)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定期监测设施运行状况,及时处理问题;(5)加强与企业、公众的沟通与协作,促进固废处理与资源化的可持续发展。第7章废水处理与资源化7.1废水预处理技术7.1.1物理预处理物理预处理主要包括格栅、筛分、沉淀等工艺,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沉淀物等大颗粒物质,为后续处理减轻负担。7.1.2化学预处理化学预处理主要包括中和、氧化还原、混凝等工艺,通过调整废水的pH值、氧化还原电位以及去除部分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为后续处理创造有利条件。7.1.3生物预处理生物预处理主要包括好氧、厌氧及兼性生物处理工艺,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7.2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7.2.1常规废水处理技术常规废水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化学沉淀法等,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7.2.2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包括臭氧氧化、芬顿氧化、光催化氧化等,具有氧化能力强、无二次污染等优点,适用于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7.2.3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等,通过膜孔径的选择性分离,实现废水中污染物与水的分离,回收水资源。7.2.4资源回收技术资源回收技术主要包括盐分回收、有机物提取、金属回收等,通过对废水中有用成分的提取,实现资源的再利用。7.3废水处理设施与运营管理7.3.1废水处理设施设计废水处理设施设计应根据废水性质、处理目标、场地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处理工艺、设备规格及布局,保证处理效果和运行稳定性。7.3.2设施建设与调试设施建设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保证施工质量。调试过程应保证设备正常运行,调整工艺参数,达到设计要求。7.3.3运营管理运营管理包括日常运行监控、设备维护、药剂管理、污泥处理等方面,保证废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达到环保要求。7.3.4安全与环保措施加强安全与环保管理,制定应急预案,防止发生,保证废水处理过程不对环境造成影响。同时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安全意识。第8章废气处理与资源化8.1废气预处理技术废气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除尘、除湿、冷却和浓缩等步骤,旨在降低废气中污染物浓度,为后续处理与资源化提供稳定且合格的气体。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预处理技术:8.1.1除尘技术旋风除尘:利用旋转气流使尘粒与气体分离,适用于颗粒物较大且含尘量高的废气处理。布袋除尘:通过过滤材料捕捉尘粒,具有高效、低阻、易清灰等特点,适用于细小颗粒物的去除。电除尘:利用高压直流电场使尘粒带电并在电极上沉积,适用于高浓度、小颗粒物的去除。8.1.2除湿技术冷却除湿:通过冷却使废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低湿度。吸附除湿:利用吸附剂对水蒸气的吸附作用,降低废气中的水分含量。8.1.3冷却和浓缩技术冷却塔:通过水冷却或空气冷却,降低废气温度,为后续处理创造条件。浓缩技术:采用膜分离、吸收等方法,对废气中的有价值物质进行浓缩,提高资源回收效率。8.2废气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废气处理与资源化技术主要包括化学反应法、生物法、物理吸附法等,这些技术可以实现对废气的净化和有价值物质的回收。8.2.1化学反应法氧化还原法:通过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使废气中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无害物质。吸收法:利用吸收剂与废气中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固态或液态,便于后续处理。8.2.2生物法生物滤池: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生物滴滤池:在生物滤池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填料的比表面积,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8.2.3物理吸附法活性炭吸附:利用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吸附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恶臭物质等。分子筛吸附:采用特定孔径的分子筛,对废气中的特定物质进行吸附。8.3废气处理设施与运营管理废气处理设施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是保证废气处理效果的关键环节。8.3.1设施设计根据废气类型、成分和排放标准,选择合适的预处理和资源化技术。合理布局设备,保证废气处理流程的顺畅,降低运行成本。8.3.2设施建设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设备安装,保证设备质量和施工安全。选用高效、节能、环保的设备,降低运行费用。8.3.3运营管理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预防故障发生。对废气处理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调整运行参数,提高处理效果。做好废气处理设施的环保验收和排放监测,保证排放达标。第9章工业园区废弃物集中处理与资源回收9.1园区废弃物管理体系9.1.1管理体系构建针对工业园区废弃物处理,需建立一套完善的废弃物管理体系。该体系应涵盖废弃物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及监管等环节,形成全过程管理。9.1.2分类与标识对园区内企业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明确各类废弃物的性质、危害程度及处理方法。同时制定统一的废弃物标识制度,便于监管与追溯。9.1.3企业内部管理强化企业内部废弃物管理,要求企业建立废弃物产生、储存、运输及处理的相关制度,保证废弃物合规处理。9.1.4监管与执法加强对园区废弃物处理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保证废弃物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9.2集中处理设施规划与设计9.2.1设施布局根据园区废弃物产生量、种类及处理要求,合理规划集中处理设施的布局,保证处理能力与园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