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材料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应用推广方案TOC\o"1-2"\h\u269第1章引言 321461.1绿色农业发展背景 3101341.2新材料在绿色农业中的应用意义 417236第2章新材料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概述 4310322.1新材料种类及其特点 473302.2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发展现状 44612.3新材料在绿色农业种植中的应用优势 518437第3章绿色农业种植基地建设 5103443.1基地选址与规划 5290723.1.1选址原则 532833.1.2选址流程 6301543.1.3规划设计 6281193.2基础设施建设 68373.2.1土地整理 6181493.2.2水利设施 6149053.2.3道路建设 620043.2.4设施农业 6168143.3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 681483.3.1农业废弃物处理 6182283.3.2水资源保护 673733.3.3生态修复 6177353.3.4生物多样性保护 6273183.3.5农药、化肥使用管理 63525第四章新材料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 7232144.1土壤检测与诊断 7166774.1.1土壤样品的采集 761084.1.2土壤检测指标 7246534.1.3土壤诊断 782984.2新材料土壤调理剂应用 7220744.2.1新材料土壤调理剂的种类 7192054.2.2新材料土壤调理剂的应用方法 7327344.3土壤生物活性提升 8260704.3.1新材料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8112214.3.2新材料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886574.3.3新材料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86373第5章新材料在节水灌溉中的应用 8219505.1节水灌溉技术概述 8290325.1.1节水灌溉技术分类 8159935.1.2节水灌溉技术原理 9294525.1.3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现状 9200195.2新材料节水灌溉设备 9116625.2.1新材料喷灌设备 9273245.2.2新材料滴灌设备 10226225.3灌溉制度优化 10151385.3.1灌溉制度设计 10323325.3.2灌溉参数调整 10263975.3.3灌溉管理 1030636第6章新材料在肥料施用中的应用 10325556.1新型肥料研发 10119276.1.1纳米材料在肥料中的应用 10149236.1.2生物有机肥料研发 11179686.1.3肥料添加剂研究 11242396.2肥料精准施用技术 11176876.2.1土壤养分检测技术 1153456.2.2变量施肥技术 1193296.2.3智能施肥设备研发 1184916.3肥料利用率提升 11287156.3.1肥料增效技术研究 1175036.3.2肥料施用方式优化 11190466.3.3肥料与水分管理相结合 11237496.3.4肥料与其他农业技术集成 1229485第7章新材料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12143607.1病虫害监测技术 12160947.1.1遥感技术监测 1282297.1.2基因检测技术 12309677.2新材料生物农药研发 1282557.2.1微生物源生物农药 12240967.2.2植物源生物农药 12282947.2.3生物信息素农药 12285827.3物理防治方法应用 12255957.3.1防虫网技术 12132627.3.2诱杀技术 12169097.3.3超声波防治技术 13208947.3.4辐射防治技术 1365787.3.5电磁波防治技术 1311279第8章新材料在农产品储运中的应用 1321378.1新材料保鲜技术 13327188.1.1纳米材料在农产品保鲜中的应用 13248698.1.2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农产品保鲜中的应用 13245568.2储运设备与设施改进 13198038.2.1新型储运设备的设计与应用 1344058.2.2新材料在储运设施中的应用 1312578.3信息化管理与应用 142518.3.1农产品储运信息管理系统 1421528.3.2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储运中的应用 14152688.3.3大数据在农产品储运中的应用 1420502第9章新材料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培训与推广 14102999.1技术培训体系构建 14162689.1.1培训目标与内容 14147909.1.2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14277159.1.3培训方式与手段 1431369.1.4培训评估与反馈 14299869.2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摸索 15210879.2.1政产学研用相结合 15234739.2.2建立示范基地 15252329.2.3创新技术推广方式 1550259.2.4强化技术服务与支持 15258099.3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 15255429.3.1制定优惠政策 15287489.3.2加强产业协同 15193859.3.3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1579089.3.4加强宣传与普及 1531677第10章新材料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展望 15360310.1技术发展趋势 15630310.1.1生物降解材料在农业中的应用 161632610.1.2功能性纳米材料在农业中的应用 16502110.1.3智能化材料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16899510.2市场前景分析 162422910.2.1政策支持 16315310.2.2市场需求 161827910.2.3技术创新 162348910.3产业政策与发展建议 162254110.3.1加强政策支持 162266910.3.2建立健全标准体系 162114010.3.3促进产学研合作 17790010.3.4加强人才培养 171743910.3.5拓展市场渠道 17第1章引言1.1绿色农业发展背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我国农业面临着资源约束、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多重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我国提出了绿色农业的发展战略。绿色农业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产品质量,旨在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国家在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给予了绿色农业大力支持,为绿色农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1.2新材料在绿色农业中的应用意义新材料具有优异的功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将其应用于绿色农业具有重要意义。新材料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例如,高功能的农业薄膜可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促进作物生长;纳米材料在农业中的应用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环境污染。新材料有助于改善农产品品质。通过研究开发新型生物材料,可以提升农产品的营养价值、口感和外观品质,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新材料在绿色农业中的应用还能促进农业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以生物可降解材料为例,其应用于农膜、农药包装等领域,有助于减少农业废弃物和塑料污染,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同时新型农业材料的研究开发还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业与新材料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新材料在绿色农业中的应用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产品品质,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第2章新材料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概述2.1新材料种类及其特点新材料是指近年来发展起来,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功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在绿色农业种植领域,常用的新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生物降解材料:如聚乳酸(PLA)、聚羟基烷酸(PHA)等,具有可降解、环保、无污染等特点,可替代传统塑料制品,减少农业面源污染。(2)纳米材料:如纳米二氧化钛(TiO2)、纳米氧化锌(ZnO)等,具有独特的光催化功能、抗菌功能和生物活性,可用于制备环保型农药、化肥和生物刺激剂。(3)有机硅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理惰性、耐候性和生物降解性,可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抗病增产剂等。(4)多功能复合材料:如多功能生物肥料、多功能生物农药等,将不同功能的材料进行复合,实现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协同作用。2.2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发展现状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强调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和生态环境质量。目前我国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化肥、农药减量使用:通过精准施肥、病虫害生物防治等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2)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病虫害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3)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稻渔共作、秸秆还田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4)设施农业:利用现代农业设施,如智能温室、无土栽培等,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依赖。2.3新材料在绿色农业种植中的应用优势新材料在绿色农业种植中的应用具有以下优势:(1)提高农产品品质:新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可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农产品品质。(2)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新材料可替代传统塑料制品,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新材料可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4)增强作物抗逆性:新材料具有调节作物生长、增强抗病抗逆能力的作用,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5)降低生产成本:新材料的应用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新材料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提高农产品品质、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我国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第3章绿色农业种植基地建设3.1基地选址与规划3.1.1选址原则在选择绿色农业种植基地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基地需位于生态环境良好、污染源少、资源禀赋优越的地区;应充分考虑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等因素;还需兼顾地区农业发展规划,与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3.1.2选址流程基地选址应进行以下流程:资料收集与分析、现场踏勘、初步筛选、专家论证、确定选址。3.1.3规划设计基地规划应包括以下内容:功能区划分、种植结构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措施等。同时要保证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3.2基础设施建设3.2.1土地整理对基地内的土地进行平整、改良,提高土壤肥力,为绿色农业种植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3.2.2水利设施建设完善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水源保护等,保证基地内作物的生长需求。3.2.3道路建设合理规划基地内道路,提高交通便利性,便于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3.2.4设施农业根据实际需求,建设温室、大棚等设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3.3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3.3.1农业废弃物处理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3.3.2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3.3生态修复对基地内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3.3.4生物多样性保护合理规划作物种植结构,保护基地内的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3.3.5农药、化肥使用管理规范农药、化肥的使用,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残留,保障农产品安全。第四章新材料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4.1土壤检测与诊断土壤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作物生长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了合理利用新材料对土壤进行改良,首先需对土壤进行全面的检测与诊断。本节主要介绍土壤检测与诊断的方法及流程。4.1.1土壤样品的采集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检测与诊断的第一步,应遵循以下原则:(1)采样点布设要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研究区域土壤的整体状况;(2)采样深度应根据研究目的和作物根系分布情况确定;(3)采样方法要规范,避免样品污染和损失。4.1.2土壤检测指标土壤检测指标主要包括:土壤质地、pH值、有机质、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数量等。这些指标能够全面反映土壤的质量状况。4.1.3土壤诊断根据土壤检测指标,分析土壤存在的问题,如土壤酸碱度不适、有机质含量低、养分失衡、重金属污染等,为后续新材料土壤调理剂的应用提供依据。4.2新材料土壤调理剂应用针对土壤存在的问题,采用新材料土壤调理剂进行改良,提高土壤质量,促进作物生长。4.2.1新材料土壤调理剂的种类新材料土壤调理剂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有机物料调理剂:如生物质炭、腐殖酸等;(2)矿物源调理剂:如沸石、膨润土等;(3)微生物调理剂:如根瘤菌、解磷菌等;(4)化学调理剂:如土壤pH调节剂、土壤结构改良剂等。4.2.2新材料土壤调理剂的应用方法根据土壤诊断结果,选择合适的新材料土壤调理剂,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应用:(1)直接施用:将调理剂均匀撒施于土壤表面,通过耕作混入土壤;(2)混合施用:将调理剂与化肥、有机肥等混合后施用;(3)注射施用:采用土壤注射设备,将调理剂直接注入土壤中。4.3土壤生物活性提升土壤生物活性对土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新材料的应用,可提高土壤生物活性,促进作物生长。4.3.1新材料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新材料土壤调理剂可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提高微生物活性,从而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和植物吸收。4.3.2新材料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新材料土壤调理剂可提高土壤酶活性,加速有机质的分解,促进养分转化,提高土壤肥力。4.3.3新材料对土壤动物的影响新材料土壤调理剂可改善土壤结构,为土壤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增加土壤动物数量和多样性,提高土壤生物活性。通过以上措施,新材料在土壤改良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为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提供了有力支持。第5章新材料在节水灌溉中的应用5.1节水灌溉技术概述节水灌溉技术是指采用一系列科学、高效的灌溉方法和管理措施,降低农业用水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保证作物生长所需水分的同时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技术。我国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节主要介绍节水灌溉技术的分类、原理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5.1.1节水灌溉技术分类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喷灌技术:利用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在作物表面,模拟自然降水,提高灌溉水利用率。(2)滴灌技术:通过管道系统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实现局部灌溉,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盐渍化。(3)微灌技术:介于喷灌和滴灌之间,以微小水流对作物进行灌溉,适用于设施农业和精细农业。(4)涌泉灌溉技术:利用地下水源,通过水泵将水输送到地面,形成涌泉状水流,实现灌溉。(5)波涌灌溉技术:利用波涌装置,使水在土壤表面形成波浪状水流,提高灌溉均匀度。5.1.2节水灌溉技术原理节水灌溉技术的核心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减少水分蒸发:通过减小灌溉面积、降低灌溉强度和延长灌溉时间,降低水分蒸发损失。(2)提高土壤储水能力:采用合理的灌溉制度,使土壤具有较高的储水能力,减少水分流失。(3)改善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合理调配灌溉水源,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4)降低能耗:采用高效节能的灌溉设备,降低灌溉过程中的能源消耗。5.1.3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现状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农业领域。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2亿亩,占全国灌溉面积的60%以上。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存在灌溉设备落后、灌溉制度不完善等问题。5.2新材料节水灌溉设备新材料在节水灌溉设备中的应用,旨在提高设备功能、降低能耗和延长使用寿命。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新材料节水灌溉设备。5.2.1新材料喷灌设备(1)PE管材:聚乙烯(PE)管材具有耐腐蚀、抗老化、抗紫外线、抗冲击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喷灌系统中。(2)纳米材料涂层:纳米材料涂层具有优良的耐磨损、抗腐蚀功能,可用于提高喷头、喷嘴等易损件的耐磨性。(3)复合材料喷头:采用复合材料制作的喷头,具有轻质、高强度、耐磨损等优点,提高喷灌设备的使用寿命。5.2.2新材料滴灌设备(1)新型滴灌带:采用新型材料制作的滴灌带,具有更好的柔韧性、抗拉强度和抗老化功能。(2)纳米材料滴头:纳米材料滴头具有较好的自洁功能,防止滴头堵塞,提高滴灌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多功能滴灌设备:集施肥、喷药等功能于一体,实现多功能一体化,提高灌溉效率。5.3灌溉制度优化灌溉制度优化是提高节水灌溉效果的关键环节。以下从灌溉制度设计、灌溉参数调整和灌溉管理等方面,探讨如何优化灌溉制度。5.3.1灌溉制度设计(1)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需水量,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2)考虑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适宜的灌溉方式。(3)结合当地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灌溉规划。5.3.2灌溉参数调整(1)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土壤水分状况,调整灌溉频率和灌溉量。(2)采用先进的灌溉设备,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灌溉。(3)引入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水分和养分的精准调控。5.3.3灌溉管理(1)建立健全灌溉管理制度,提高灌溉管理水平。(2)加强灌溉设施维护,保证灌溉设备正常运行。(3)开展灌溉技术培训,提高农民节水灌溉意识和技术水平。通过以上措施,有望实现节水灌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我国绿色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6章新材料在肥料施用中的应用6.1新型肥料研发6.1.1纳米材料在肥料中的应用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纳米肥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本研究围绕纳米材料在肥料中的应用,开展了一系列新型肥料的研发工作。6.1.2生物有机肥料研发生物有机肥料是绿色农业种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结合新材料技术,研发具有缓释、高效、环保特点的生物有机肥料,旨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6.1.3肥料添加剂研究针对传统肥料存在的不足,本研究通过引入新型材料,研发具有改善肥料功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损失等作用的肥料添加剂。6.2肥料精准施用技术6.2.1土壤养分检测技术为实现肥料精准施用,本研究采用了高精度土壤养分检测技术,实时监测土壤养分状况,为施肥提供科学依据。6.2.2变量施肥技术基于土壤养分检测结果,采用变量施肥技术,实现对农田的精细化施肥。该技术可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调整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施肥位置,提高肥料利用率。6.2.3智能施肥设备研发为提高施肥效率,本研究团队研发了智能施肥设备。该设备可实现自动施肥、精准施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施肥效果。6.3肥料利用率提升6.3.1肥料增效技术研究通过研究肥料增效技术,如包膜、缓释等,延长肥料在土壤中的有效期,减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6.3.2肥料施用方式优化优化肥料施用方式,如深施、穴施等,使肥料更接近作物根系,提高肥料利用率。6.3.3肥料与水分管理相结合将肥料施用与水分管理相结合,通过合理调控土壤水分,促进肥料溶解和作物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6.3.4肥料与其他农业技术集成将肥料施用与其他农业技术(如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相结合,实现肥料的高效利用,促进绿色农业发展。第7章新材料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7.1病虫害监测技术7.1.1遥感技术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对作物病虫害进行监测,通过分析不同波段的光谱反射率数据,实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发展及分布情况。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提高监测精度,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7.1.2基因检测技术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对病虫害进行早期诊断,发觉病虫害的基因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基因检测技术还可用于评估防治效果,为优化防治策略提供依据。7.2新材料生物农药研发7.2.1微生物源生物农药利用微生物资源,研发新型生物农药。筛选具有杀虫、杀菌活性的微生物菌株,通过发酵工艺生产生物农药,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减轻环境污染。7.2.2植物源生物农药以植物为原料,提取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研发新型生物农药。植物源生物农药具有环保、低毒、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7.2.3生物信息素农药基于病虫害的性信息素研发生物信息素农药,通过干扰病虫害的交配行为,降低病虫害种群密度。生物信息素农药具有专一性强、环保、不杀伤天敌等优点。7.3物理防治方法应用7.3.1防虫网技术在农田周围设置防虫网,阻止病虫害的入侵和传播。防虫网具有良好的通风、透光功能,对作物生长影响较小,同时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7.3.2诱杀技术利用病虫害对特定光源、色彩、气味的趋向性,设置诱杀装置,诱杀害虫。诱杀技术具有环保、高效、不杀伤天敌等优点,适用于规模化绿色农业种植。7.3.3超声波防治技术利用超声波对病虫害产生生理和生物学影响,从而达到防治目的。超声波防治技术具有无污染、无残留、不损伤作物等优点,适用于设施农业和露地作物。7.3.4辐射防治技术利用辐射技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如利用γ射线、紫外线等辐射处理种子,提高作物抗病虫害能力。辐射防治技术具有环保、安全、高效等特点。7.3.5电磁波防治技术通过电磁波辐射,破坏病虫害的生理功能,达到防治目的。电磁波防治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无污染、不损伤作物等优点,适用于多种作物病虫害防治。第8章新材料在农产品储运中的应用8.1新材料保鲜技术8.1.1纳米材料在农产品保鲜中的应用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将其应用于农产品保鲜领域,可显著提高产品的保鲜效果。本研究主要探讨纳米银、纳米氧化锌等纳米材料在农产品储运过程中的应用,通过控制微生物生长、调节气体交换等途径,延长农产品货架期。8.1.2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农产品保鲜中的应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具有环保、可再利用等优点,将其应用于农产品保鲜,可降低传统塑料等非降解材料对环境的影响。本节将介绍生物可降解聚乳酸、淀粉基塑料等材料在农产品包装中的应用,以及这些材料对农产品储运过程中品质保持的影响。8.2储运设备与设施改进8.2.1新型储运设备的设计与应用针对农产品储运过程中的特点,设计新型储运设备,提高农产品在储运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节将介绍新型冷藏设备、通风设备、湿度控制系统等在农产品储运中的应用,以及这些设备对降低农产品损耗、提高产品质量的作用。8.2.2新材料在储运设施中的应用利用新型材料改善储运设施,提高设施的保温功能、耐腐蚀功能等,为农产品提供更优质的储运环境。本节将探讨聚氨酯、聚苯乙烯等新型材料在储运设施中的应用,以及这些材料对提高农产品储运效果的影响。8.3信息化管理与应用8.3.1农产品储运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农产品储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农产品储运过程的实时监控、数据分析和预警功能。本节将介绍农产品储运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功能及其在提高农产品储运效率、降低损耗方面的作用。8.3.2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储运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将传感器、网络、数据处理等技术相结合,实现对农产品储运过程的智能监控和管理。本节将探讨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储运中的应用,如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关键指标的实时监测,以及远程调控等功能的实现。8.3.3大数据在农产品储运中的应用通过收集和分析农产品储运过程中的大量数据,挖掘潜在的价值信息,为优化农产品储运方案提供依据。本节将介绍大数据技术在农产品储运中的应用,如储运路径优化、库存管理等,以提高农产品储运效率。第9章新材料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培训与推广9.1技术培训体系构建9.1.1培训目标与内容围绕新材料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确立培训目标,以提升农业从业者技术素养为核心,制定全面系统的培训内容。包括新材料特性、种植技术要领、绿色防控、肥水管理等方面。9.1.2培训师资队伍建设选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专家、教授、技术人员担任培训讲师,构建一支专业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培训师资队伍。9.1.3培训方式与手段结合线上线下资源,采用理论教学、现场演示、实操训练等多种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平台、移动APP等,提高培训效果。9.1.4培训评估与反馈建立完善的培训评估体系,对培训效果进行实时跟踪与评估,及时收集农业从业者的反馈意见,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9.2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摸索9.2.1政产学研用相结合推动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及农业从业者之间的紧密合作,构建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推广模式。9.2.2建立示范基地在关键区域建立新材料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示范基地,以实际效果展示推动技术传播。9.2.3创新技术推广方式通过组织现场观摩、技术培训、线上线下交流等形式,提高农业从业者对新材料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9.2.4强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青山家庭团聚协议书
- 鞋子购销合同协议书
- 餐厅拆除合同协议书
- 驾校分校合伙协议书
- 荷兰牧场转让协议书
- 防沙治沙治理协议书
- 车祸死亡赔偿协议书
- 高考报考志愿协议书
- 车辆安全管理协议书
- 雇主担保砍价协议书
- 教育部《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知识专题讲座
- 安全生产合规性审核
- 有限空间监理实施细则
- 把信送给加西亚 (完整版)
- 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第二次形成性考核-国开(SC)-参考资料
- 《中医诊断学》-辨证
- 2024信息安全意识培训课件完整版含内容
- 《炎症与冠心病》课件
- 2024国家电网公司(第二批)招聘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版宠物寄养服务合同3篇
- GB/T 18601-2024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