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穴位_第1页
临床常用穴位_第2页
临床常用穴位_第3页
临床常用穴位_第4页
临床常用穴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常用穴位演讲人:日期:目录穴位基本概念与分类头颈部常用穴位介绍胸背部常用穴位介绍腰腹部常用穴位介绍下肢部常用穴位介绍上肢部常用穴位及功能主治穴位刺激方法与注意事项01穴位基本概念与分类穴位定义穴位是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是中医治疗的重要部位,刺激穴位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流通。穴位作用穴位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病养生的作用,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达到治疗疾病、预防保健的效果。穴位定义及作用根据穴位所在的经络进行分类,如肺经穴位、胃经穴位等。经络分类根据穴位的主要功效进行分类,如补虚穴位、祛湿穴位等。功效分类根据穴位所在的部位进行分类,如头面部穴位、胸腹部穴位等。部位分类穴位分类方法010203根据人体解剖标志,如骨骼、肌肉、肌腱等来定位穴位。解剖标志定位法以患者的手指为标准,按照规定的比例来测量和定位穴位。手指同身寸法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出的简便取穴方法,如两耳尖连线中点取百会穴等。简便取穴法寻找和定位穴位技巧02头颈部常用穴位介绍督脉。归属经络“三阳五会”、“百脉之会,百病所主”。别名01020304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位置头痛、眩晕、高血压、失眠等。主治病症百会穴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位置风池穴足少阳胆经。归属经络壮阳益气、疏风解表、清脑明目、通络止痛。功效头痛、眩晕、颈椎病、感冒、中风等。主治病症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疏风清热、通络止痛、醒脑明目。头痛、偏头痛、眼疾、面瘫、牙痛等。太阳穴是“经外奇穴”,也是武术拳谱中的“死穴”之一,打击太阳穴可使人短暂晕倒或致命。太阳穴位置功效主治病症特别注意位置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功效疏散风热、通鼻窍、宣肺理气。主治病症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嗅觉减退、口歪等。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指腹轻轻按揉迎香穴,每次1-3分钟,可缓解鼻塞等症状。迎香穴03胸背部常用穴位介绍膻中穴位置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主治病症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等。操作方法可针灸、可按摩,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刺激过强。配伍穴位可与其他穴位如内关、足三里等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肺俞穴位置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功效具有调肺气、止咳喘、散风解表等作用。主治病症咳嗽、气喘、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操作方法可针灸、可拔罐,注意避免刺伤肺脏。具有宁心安神、宽胸理气等作用。功效心悸、失眠、心绞痛、神经衰弱等心系疾病。主治病症01020304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位置可针灸、可拔罐,注意避免过度刺激。操作方法心俞穴肝俞穴位置位于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02040301主治病症黄疸、肝炎、胆囊炎、肋间神经痛等肝胆疾病。功效具有疏肝解郁、明目止痛等作用。操作方法可针灸、可拔罐,注意避免过度刺激。04腰腹部常用穴位介绍第二、三腰椎棘突间。属督脉。虚损腰痛、遗尿、泄泻、遗精及男性生殖系统疾病。配肾俞穴、太溪穴治遗精、阳痿;配大肠俞穴、膀胱俞穴治泄泻、尿频。命门穴穴位位置所属经络主治疾病配伍应用穴位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肾俞穴01所属经络足太阳膀胱经。02主治疾病腰痛、肾脏疾病、生殖系统疾病、耳鸣、耳聋等。03配伍应用配委中穴、太溪穴主治腰痛;配中极穴、膀胱俞穴主治尿频、尿急。04穴位位置属奇经八脉之任脉。所属经络主治疾病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配内关穴、足三里穴治胃痛、呕吐;配上脘穴、脾俞穴治消化不良、腹胀。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也有很好的疗效。中脘穴配伍应用关元穴穴位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所属经络任脉。主治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遗尿、尿频、遗精、阳痿等,以及虚劳、腰痛、腹泻等。配伍应用配气海穴、三阴交穴治遗精、阳痿;配中极穴、膀胱俞穴治尿频、尿急。05下肢部常用穴位介绍足三里穴穴位归属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置描述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解剖结构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主治病症胃肠病证,下肢痿痹,以及其他多种疾病。穴位归属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之一,为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位置描述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功效作用调补肝、脾、肾三经气血,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妇科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配伍应用常与其他穴位配伍使用,如与足三里、气海等穴合用,有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的功效。三阴交穴太溪穴是人体穴位之一,是足少阴原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具有滋阴补肾、清热利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肾虚、肾炎、膀胱炎等疾病。可用指腹或刮痧板轻轻按摩或刮拭,以感到酸胀为宜。太溪穴穴位归属位置描述功效作用操作方法穴位归属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主治病症主治肾系病证,如大便难、小便不利、奔豚气等,也可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等。操作方法可用指腹轻轻按揉或搓擦,也可用艾灸等方法刺激。位置描述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涌泉穴0102030406上肢部常用穴位及功能主治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曲池穴01主治病症咽喉肿痛、牙痛、目赤痛、肘臂痛、上肢不遂、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等。02功效清热解表、舒筋活络、调和气血。03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曲池穴,每次1-3分钟,每日可多次。04合谷穴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主治病症头痛、发热、目赤肿痛、咽喉肿痛、流鼻血、口眼歪斜、面肿、偏瘫、手指麻木等。功效解表清热、通络止痛、行气活血。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掐按合谷穴,每次1-3分钟,每日可多次。内关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定位心痛、心悸、胸闷、胁痛、胃痛、呕吐、失眠、癫痫等。用拇指指腹按压内关穴,每次1-3分钟,每日可多次。主治病症宁心安神、宽胸理气、和胃止痛。功效01020403按摩方法定位主治病症功效按摩方法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胁痛、上肢痹痛、手指麻木等。清热解表、通络止痛、聪耳开窍。用拇指指腹按压外关穴,每次1-3分钟,每日可多次。外关穴07穴位刺激方法与注意事项针刺法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找准穴位针刺前需准确找到穴位位置,以确保针刺的准确性和效果。消毒处理针刺前需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防止感染。针刺深度根据病情和穴位特点,掌握适宜的针刺深度,避免过深或过浅。针刺角度根据穴位所在位置和病情需要,选择适宜的针刺角度。选用质量优良的艾条或艾炷,以确保艾灸效果。艾灸器材艾灸法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根据病情和穴位特点,掌握适宜的艾灸时间,避免过长或过短。艾灸时间艾灸时要控制温度,避免烫伤或过度刺激。艾灸温度艾灸后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同时保持艾灸部位的清洁。艾灸后护理按摩手法根据不同穴位和病情,选择适宜的按摩手法,如揉、按、推等。按摩力度按摩时力度要适中,过轻或过重都会影响效果。按摩频率根据病情和穴位特点,掌握适宜的按摩频率,避免过度刺激。按摩后反应注意观察按摩后的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