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频考点88季风季风的概述大陆和海洋在一年里增温和冷却程度的不同,就会引起季风。冬季大陆冷却快,温度比海洋上低,使大陆上的气压比海洋上的高,空气由大陆流向海洋;夏季大陆增热快,温度比海洋高,使海洋上的气压比大陆上的高,空气从海洋流向大陆。因此,随着冬夏季节的交替,盛行风向发生方向相反的变换。海陆之间气温差越大,气压差也就越大,季风则越强盛。世界上许多地方都有季风现象,但以亚洲南部和东部的季风现象最为显著。由于东亚和南亚(及东南亚)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这些地方季风的形成和特点都有很大的不同:东亚季风主要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南亚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共同作用引起的。02东亚的季风东亚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洲大陆)的东端,面临着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太平洋)。由于海洋热容量大,夏季升温比大陆慢,冬季降温比大陆慢,而大陆热容量小,夏季升温迅速,冬季降温也迅速。这种情况下,冬季大陆上的温度比海洋低,使得大陆底层大气温度比海洋底层大气低,密度大,气压值高。因此,在冬季,亚洲内陆寒冷,亚欧大陆中心(在蒙古及俄罗斯西伯利亚一带)盘踞着一个强大高气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气压数值平均高达1040百帕(标准大气压为1010百帕)。高压区中心的空气辐合下沉,积聚形成一个规模很大的干燥寒冷气团。这时候,亚洲东面的太平洋高压减弱退缩,南面的印度洋气压较低。这样的气压形势,使得蒙古高压的冷气团不断南下,成为强劲的冬季风。中国的东部和南部广大地区(即东部季风区),正好处在大陆与海洋高低气压中心之间的过渡地带,为冬夏季风运行所必经之地。冬季盛吹偏北风,夏季盛吹偏南风,年年年如此,很有规律。所以,中国也是世界著名的季风国03南亚的季风印度和中南半岛及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沿岸各国,由于夏季亚洲大陆强烈增温,又为低气压经常活动的区域,而在印度洋上是高气压,海陆之间气压差特别大,受印度大陆上的热低压吸引,形成海洋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并与当地的西南季风合并使得夏季风增强,其风速比东北季风强两倍以上。冬季,亚洲大陆强烈冷却,常为高气压盘踞,印度洋上为低气压。因此,从大陆上吹来了东北季风。亚洲南部的东北季风与东北信风一致,并使之加强。但是,南亚季风的冬季风不如夏季风强。(注意,南亚季风以印度最为典型,故以下内容以印度为例)1、2月份是南亚一带的凉季,通常在东北风的控制下(印度北部平原因受北面青藏高原阻挡,冬季风绕路,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东北风)。由于远离冬季风源地,南亚的“冬季”从来都没有寒潮大风。凉季过后的4、5月份是热季。此时,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东北季风基本已经退出印度半岛,西南季风的势力很弱。整个半岛的降水很少,而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强烈,是个酷热干燥的季节。从6月份开始,随着从海上吹来的西南季风逐渐增强,印度雨季开始。西南季风带来大量海洋水汽,半岛上空对流旺盛,阴云密布,大雨夹杂着强烈的雷电而倾注下来,连续三个月阴雨不断。9月中旬以后,随着气压带风带南移,夏季风开始撤退。【拓展提升】夕张蜜瓜是日本北海道夕张市的名片,是全球昂贵、知名的水果之一,每公斤蜜瓜的平均市场价折合人民币上千元。2014年我国某地引种夕张蜜瓜获得成功。下图示意夕张市的地理位置及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据图可推断,夕张市()A.附近的河流大多数注入鄂霍次克海 B.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而降雪丰富C.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处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生长边界2.我国引种夕张蜜瓜成功的地区最有可能在()A.浙江 B.云南 C.新疆 D.黑龙江【答案】1.B2.D【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夕张市北侧有山脊,附近的河流主要注入日本海和太平洋,A错。位于山地西北方向,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在西侧受到地形抬升,降雪量大,B对。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C错。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D错。故选B。2.夕张蜜瓜分布地区纬度较高,降水较多,而浙江、云南地区纬度低,为亚热带地区,不适宜夕张蜜瓜的种植,新疆地处内陆,降水少,不适宜种植夕张蜜瓜,而黑龙江纬度高,降水多,适宜夕张蜜瓜种植,D正确。故选D。游荡型河道横断面宽浅,床面上满布的沙洲将水流分成许多汉道,主河道位置经常移动且幅度大,汛期尤为显著。下图是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径流深(径流总量与流域面积之比)和含沙量随流域干燥指标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推测游荡频度最高值区域在()A.I B.II C.Ⅲ D.都不是4.下列关于游荡型河道说法错误的是()A.含沙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小 B.水流含沙量大,河床堆积抬高C.洪水暴涨暴落,流量变幅大 D.两岸土质疏松,易于冲刷展宽【答案】3.C4.A【分析】3.材料中说,游荡型河道横断面宽而浅,河床上布满沙洲将水流分成许多汊道,主河道位置经常移动且幅度大,汛期尤为显著,据此可以判断,径流最浅、含沙量最大的区域,沙洲最多,水流分成的汊道最多,也是游荡频度出现最高值的区域,这个区域就是图中的Ⅲ,故C项正确,ACD错误。所以选C。4.游荡型河道,含沙量大,流量的季节变化大,A错误,符合题意;水流含沙量大,河床堆积抬高,B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图文资料,洪水暴涨暴落,流量的变化幅度大,C正确,不符合题意;两岸土质疏松,易于冲刷展宽,D正确,不符合题意。所以选A。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图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该圩田区适宜围垦的自然条件主要有()①属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②为湖滩地,坡缓、水浅③濒临巢湖,灌溉便利④沉积物厚且颗粒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图示河流三河镇以下河段的形成过程是()①人们开挖河道,垒筑河堤②枯水期,湖滩出露③水流冲刷,出现自然水道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答案】5.D6.B【分析】5.注意“适宜围垦”,圩田濒临巢湖,属湖滩地,坡缓、水浅,便于排水从而发展种植业,沉积物厚且颗粒细,土壤深厚肥沃,有利于发展种植,②④正确。属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易发生洪涝灾害,不利于围垦,①错。濒临巢湖且巢湖多年平均水位高于圩田区,易导致洪涝灾害,区域气候湿润,农业种植对灌溉的要求不是很高,且灌溉也主要依赖河流灌溉,③错。故选D。6.巢湖多年平均水位高,当区域处于枯水期时,巢湖处于低水位,湖滩出露,受水流冲刷的影响,出现自然水道,人们在自然水道的基础上开挖河道,垒筑河堤,使得三河镇以下河段逐渐形成。其顺序是②③①,故选B。下图为我国沿海三个地区的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CI)统计图,AQCI数值越大空气质量越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三个区域城市空气质量指数的时空分布特点是()A.秋高春低,冬降夏升,北高南低 B.冬高夏低,春降秋升,北高南低C.夏高冬低,秋降春升,南高北低 D.春高秋低,夏降冬升,南高北低8.形成这种时空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冬季风强劲,污染物易扩散 B.北方冬季燃煤取暖,大气中的污染物增加C.夏季气温高,污染物不易扩散 D.南方有色金属工业发达,矿物能源消耗大【答案】7.B8.B【分析】7.根据统计图,津京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地区的空气质量指数最低的月份都出现在夏季,最高的月份都出现在冬季,春季不断下降,秋季不断升高,整体上呈冬高夏低,春降秋升的特征。同时,津京冀>长三角>珠三角,因此呈现北高南低的特征。B项正确,A、C、D项错误。8.根据上题可知,三个区域城市空气质量指数的分布特征为,冬高夏低,春降秋升,北高南低。空气质量指数越高,污染越严重,也就是说,三个区域的空气污染特征为:冬高夏低,春降秋升,北高南低。北方冬季风强劲,应该利于污染物扩散,空气污染低,但是实际上北方空气污染高,A项错误。北方气温低,冬季取暖需求大,燃煤取暖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导致大气中的污染物增加,B项正确。夏季气温高,降水多,利于污染物的沉降,C项错误;矿物能源消耗大会导致大气污染物增加,而南方空气质量指数低,污染校,D项错误。某生态研究小组基于G1S数据,采用空间统计分析研究了2001~2017年蒙古国东部野火的季节变化,得出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9.与秋季相比,蒙古东部春季过火面积更大,主要是因为春季()①地表可燃物积累多②气温回升快③东南季风势力强④植物枝叶密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冬季该地几乎无野火发生,主要得益于()A.降水稀少 B.河流结冰 C.植被凋零 D.地表积雪【答案】9.A10.D【分析】9.根据材料“与秋季相比,蒙古东部春季过火面积更大”说明春季比秋季更有利于野火的燃烧。蒙古东部为大陆性气候,地表可燃物积累从秋季植物枯萎开始,经过冬季,到春季植被复苏之前达到积累量最大值,所以①对;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蒸发旺盛,地表干燥,②对;东南季风主要影响东亚东部沿海,蒙古东部位于大陆性气候区,东南季风难以到达,且东南季风为海风,往往带来丰沛降水,不利于野火的发生,③错;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的生长水分是主导要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地表干燥,植被恢复生长缓慢,所以④错,答案选择A。10.根据图片资料,可以看出冬季该地几乎无野火发生。蒙古冬季降水稀少,说明气候干燥,有利于野火发生,不符合题目要求,A错;蒙古国位于内陆,河流较少且河流面积小,对野火影响小,所以B错;植被凋零有利于野火发生,不符合题意,C错;地表积雪会覆盖地表可燃物,同时增加土壤湿度,不利于野火发生,D对。答案选择D。2019年8月,一对澳大利亚夫妇在斐济以东海面航行时,无意中发现了由富含气泡状结构的岩石组成的漂浮物群——“浮石筏”。目前这艘“浮石筏”正慢慢向西漂向斐济,一年后可能到达澳大利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组成“浮石筏”的岩石按成因分,属于()A.变质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喷出岩12.促使“浮石筏”漂向澳大利亚的洋流是()A.东澳大利亚寒流 B.赤道逆流 C.西风漂流 D.南赤道暖流13.形成上述洋流的主要动力是()A.东南信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信风 D.东北季风【答案】11.D12.D13.A【分析】11.由材料可知,“浮石筏”由富含气泡状结构的岩石组成,因此判断组成“浮石筏”的岩石按成因分属于喷岀岩,D正确。变质岩、侵入岩、沉积岩岩石质地较为紧密,不会出现气泡,A、B、C错误。故选D。12.依据所学知识,位于澳大利亚东部的是东澳大利亚暖流,不是寒流,且东澳大利亚暖流自北向南流动,而“浮石筏”是自东向西漂流,东澳大利亚暖流不会使“浮石筏”漂向澳大利亚,A错误。赤道逆流自西向东,流向美洲,不会使“浮石筏”漂向澳大利亚,B错误。西风漂流自西向东,流向美洲,且主要影响40°S海域,不会使“浮石筏”漂向澳大利亚,C错误。南赤道暖流自东向西,从低纬流向澳大利亚东海岸流动,会促使“浮石筏”漂向澳大利亚,D正确。故选D。13.根据上题结论可知,影响“浮石筏”漂向澳大利亚的洋流是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是在东南信风的吹拂下形成的,A正确,B、C、D错误。故选A。读7月某地地理资料示意图,其中右侧阴影部分为海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下列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①该地区位于北半球②该地区位于南半球③图中河流流向东南方向④图中河流流向西北方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该地区所属气候类型(或自然带)和季节最有可能是()A.温带季风气候夏季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夏季C.热带草原冬季 D.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冬季【答案】14.C15.D【分析】14.从风向可知风向沿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左偏,为南半球,故①错②对;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从河流位置可以看出河流最终注入海洋,因此河流的流向是由西北流向东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故③对④错。所以选C。15.由上题分析,该地区为南半球,7月为冬季,A项、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平均气温应低于0℃,且南半球缺乏温带季风气候,故不符合题意;B项、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是地中海气候区的典型植被,该气候类型分布在大陆西岸而不是东岸,不符合题意;C项、热带草原气候最冷月均温应在15℃以上,故不符合题意;D项、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冬季均温在0℃以上且分布在大陆东岸,故符合题意。所以选D。南非平均人口密度为42.4人/km2,并且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人口重心便逐渐向西北方向移动。如图为南非人口分布示意图和约翰内斯堡的气候要素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16.推断南非人口分布特点是()A.分布分散,人口密度差异小 B.主要分布于地势低平地区C.呈现多核心集聚特点 D.近水源地呈带状分布17.约翰内斯堡降水集中于11月至第二年1月份,原因是()A.西风带影响,热带大西洋气团控制 B.沿岸暖流流经,增湿明显C.气流受热上升,热带气旋活动强 D.陆地低压中心,东南风增强18.开普敦霜冻天数约为0,而约翰内斯堡霜冻天数较多,原因有()A.海拔较高 B.冬季风强烈 C.夏季太阳辐射弱 D.寒流影响大【答案】16.C17.D18.A【分析】16.由图可知,南非人口分布具有显著的“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呈现出以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大都市区和港口城市为中心的“多核心”集聚的分布特征,C正确;据图分析得出人口高密度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大都市区和沿海港口城市,低密度集聚区主要集中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差异大,A错误;没有明显沿地势低平地区、近水源地呈带状分布的特点,BD错误;故选C。17.由约翰内斯堡的气候要素变化图可知,该地降水集中于11月至第二年1月份,此时处于南半球夏半年,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地受东南信风影响,且夏半年由于陆地增温快,形成低压中心,有利于加强东南风的势力,从海上带来丰沛的水汽,形成降水,D正确;该地不受西风带影响,A错误;沿岸暖流常年存在,不仅影响11月至第二年1月份,B错误;热带气旋一般生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C错误;故选D。18.霜冻天数的多少与冬季气温相关,约翰内斯堡纬度较低,冬季风并不强烈,B错误;由图可知,霜冻主要发生在冬半年,与夏季太阳辐射弱无关,C错误;约翰内斯堡不受寒流影响,D错误;开普敦霜冻天数约为0,而约翰内斯堡霜冻天数较多,可能与约翰内斯堡海拔较高,冬季气温较低,低温期较长有关,A正确;故选A。黄土高原位于东亚夏季风降雨影响的西北边缘区。某科研小组在左图中和平镇发掘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黄土剖面(如右图),研究发现表土下黄土层与古土壤层相间发育。其中黄土以粉沙为主,主要来自风力沉积,而古土壤腐殖质含量较黄土高。科研人员借助黄土剖面能推测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借此重建当地古气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黄土高原处于()A.半干旱与半湿润气候的交界 B.夏季风与冬季风影响的边界C.河流冬季有无结冰期的边界 D.西北文化与江南文化的交界20.从东南向西北,黄士高原的黄土()A.有机质的含量增多 B.颗粒逐渐由细变粗C.古土壤的厚度增大 D.含水率逐渐增多21.据材料,下列推断最合理的是()A.在古土壤的发育时期,蒙古高压持续强盛 B.在黄土高原形成过程中,气候不断暖湿化C.植被覆盖率高,拦截沙尘更易形成黄土层 D.古土壤层形成时期,该区域流水作用显著【答案】19.A20.B21.D【分析】19.根据所学和由图中年降水量数据可知,黄土高原大致位于800毫米降水量线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之间,位于半干旱半湿润过渡区,A正确;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以东为季风区,以西为非季风区,B错误;河流冬季有无结冰期的边界是秦岭——淮河,C错误;江南,是为江苏苏州、无锡、常州三府,浙江嘉兴、湖州、杭州、绍兴和宁波三府,也可以统称环太湖和环杭州湾地区。江南文化是吴文化和越文化共同融汇形成的双核心结构,西北地区,是指今天地处中国西北部的陕、甘、宁、青、新等五个省区。“西北文化”也就是指这五个地区的文化圈,可见,二者的交界不是黄土高原,D错误。故选A。20.黄土高原降水量大致东南多西北少,故从东南向西北,植被覆盖率下降,黄土有机质含量减少,A错;黄土来自风力沉积,从西北向东南搬运过程中具有分选性,其粒度从东南到西北应逐渐由细变粗,B正确;古土壤发育的强度与降水、植被呈正相关,故从东南向西北减弱,厚度变小,C错误;黄土高原降水量大致东南多西北少,黄土的含水率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减少,D错。故选B。21.据材料,在古土壤的发育时期,土壤腐殖质含量较高,说明侵蚀作用弱,风力弱,蒙古高压势力较弱,A错误;由黄土剖面知道黄土层与古土壤层相间发育,说明在黄土高原形成过程中,气候冷暖干湿交替出现,B错;植被覆盖率高时,气候表现更趋暖湿,不利于黄土层的形成,C错;古土壤层形成时期,该区域降水相对较为丰富,故其流水作用显著,D正确。故选D。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秋冬季节出现在美国加州南部山谷中的季风“圣安娜风”,来自内陆荒漠地带,极度干燥,易于引发山火,当地人称作“魔鬼之风”。2017年10月16日,加州遭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特大森林火灾:过火面积将近22万2千英亩、约合近900平方公里,17处山火燃烧点,这场大火彻底夷平了相当于一座纽约市大小的土地。(注:纽约市的土地面积为789平方公里)。(1)分析“圣塔安娜风”的形成过程。(2)说明图示地区北部沿海低地受“圣塔安娜风”影响较小的主要自然原因。(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圣塔安娜风”引发的火灾导致当地损失严重的原因。【答案】(1)冬半年,加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主播续约合同范本
- 公路单车出租合同范本
- 与政府物业合同范本
- 分公司人员合同范本
- 第1单元第5课 《歌声嘹亮-子程序设计和机器人发音》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清华大学版(2012)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册
- 个人运输公司合同范本
- 加盟针织合同范本
- 制作平台合同范本
- 出租婚纱租赁合同范本
- 出售移动混凝土合同范本
-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英语单词表 汉译英(含音标)
- 侯马北车辆段2023年运用机考复习题-曲沃作业场
- 手术室停电和突然停电应急预案PPT演示课件
-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油漆)
- 抗震支吊架安装检验批
- 桥梁各部位加固及桥梁维修技术总结
- 丝绸之路简介
- GB/T 40336-2021无损检测泄漏检测气体参考漏孔的校准
- 马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PPT-第十一章 政府预算
- FZ/T 01085-2009热熔粘合衬剥离强力试验方法
- 人工智能发展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