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练-中国古代史综合训练(解析版)(新高考专用)_第1页
第11练-中国古代史综合训练(解析版)(新高考专用)_第2页
第11练-中国古代史综合训练(解析版)(新高考专用)_第3页
第11练-中国古代史综合训练(解析版)(新高考专用)_第4页
第11练-中国古代史综合训练(解析版)(新高考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练中国古代史综合训练1.(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下表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一现象年限1年以下1~2年2~5年5~10年10~15年15~20年20年以上阁臣数(人)3037422512154占比(%)18.6322.9826.0915.537.456.832.49A.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 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的膨胀C.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 D.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朝内阁中的官员担任阁臣的年限都比较短,阁臣的频繁更换就导致国家政策的稳定性受到影响,故A项正确;表格内容仅体现了明朝内阁阁臣的任职年限,不能体现明朝官僚机构的膨胀和官吏队伍的年轻化,排除B、D项;阁臣的任职年限并不能说明内阁辅助作用的大小,排除C项。2.(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猛安谋克原是女真族的氏族部落组织,随着军事扩张,金统治者将夺取的大量田地分给他们耕种。不久以后,谋克自己不再耕种田地,而是役使汉人种地,他们成为地主。上述现象A.加强了金的统治力量 B.增强了女真族的军事力量C.加深了女真族的封建化 D.促使女真贵族生活的堕落【答案】C【解析】根据“谋克自己不再耕种田地,而是役使汉人种地,他们成为地主”可得出,在与汉族不断接触与融合的过程中,金朝统治者也逐步演变成为类似汉族的地主阶级,这进一步加深了女真族的封建化,故C项正确;这一现象与统治力量和军事力量的加强无关,排除A、B两项;材料与女真贵族生活的堕落没有直接关联,排除D项。3.(2022·全国专题练)魏晋南北朝时,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这反映了当时A.儒学思想主导地位动摇 B.不同思想文化之间交流碰撞C.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 D.玄学思想逐渐成为统治思想【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可分析出这一时期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相互交流,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儒学思想主导地位动摇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排除C项;玄学思想没有成为统治思想,排除D项。4.(2022·全国专题练)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C.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D.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商人已意识到祖先有灵,会关照子孙,因此托祖先转达对“帝”的请求,体现了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D项正确;题干反映出商人敬祖畏神,但不能得出祖先地位高于神,排除A项;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题干材料反映了商人敬祖畏神,但没有体现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排除C项。5.(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对这两大“政治”,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指分封制,“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指郡县制,分封制是以血缘为基础的贵族政治,郡县制重视才能和政绩,属于官僚政治,B项正确;分封制容易导致地方割据,不利于中央集权,排除A项;郡县制不是血缘为纽带,排除C项;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不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排除D项。6.(2020·全国高考真题)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 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 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代官府所需物资由最初让官营手工业的工匠生产,到明朝中后期直接向匠户征银,(到市场购买),这种现象持续增多,反映出官营手工业地位遭到削弱,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用工方式”的变化,排除B项;政府用征收银两代替匠户生产产品,纳银代役为民营手工业发展提供了时间、劳动力和市场等条件,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反映出明代民营手工业发展逐渐超过了官营手工业,排除C项。7.(2020·浙江高考真题)史载,康熙帝北巡,行至华北平原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地带,发现一片水草丰美、林木葱郁、动物繁多的地方,出于“肄武”与“定边”的考虑,令人“往相度地势,酌设围场”,划定了140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作为围场猎苑。结合史实判断该“围场”具备了下列项中哪些功能(

)。①避暑②练兵③围猎④处理民族事务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围场是北巡时设置,在地理纬度上偏北,气候温凉,适宜避暑。根据“出于‘肄武’与‘定边’的考虑”可知,围场有练兵的功能。根据“划定了140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作为围场猎苑”可知,围场具备围猎功能。围场地点位于华北平原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地带,此处是少数民族和汉族接壤地区,因此可以处理民族事务。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故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8.(2020·山东高考真题)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王安石通过招募饥民兴修水利的方式进行赈灾,一方面救济了灾民,另一方面也兴修了水利,同时通过兴修水利也能恢复和促进农业发展,一定程度上减少灾害再次出现的可能,有利于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的生计问题,故选C项;招募灾民兴修水利并不一定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因为水利工程的修建,还有可能暂时增加政府的负担,排除A项;招募灾民兴修水利和稳定灾区社会秩序之间没有必要联系,此举不一定有利于稳定灾区社会秩序,排除B项;王安石的措施属于救灾措施,并没有建立和形成政府抗灾救荒体系,排除D项。9.(2021·湖南高考真题)据研究,唐代白居易诗中所记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所记地方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当时A.地方势力膨胀 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C.中央财政紧张 D.地方官吏贪腐比较隐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代白居易诗中所载地方官吏的薪俸比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情况和唐代中期后,地方节度使掌握财政权有关,即地方势力膨胀,故A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故B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官员薪俸的降低,故C项和材料无关;高出部分是合法收入,不能说明地方官吏贪腐,故D错误。10.(2021·湖南高考真题)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平定“诸吕之乱”后,商议新帝人选,经再三讨论,认为代王刘恒在高祖刘邦在世诸子中,“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决定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这一做法A.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得到执行 B.旨在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C.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 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初的“诸吕”属于外戚,所以大臣在迎立刘恒为帝时的标准是刘恒本人的仁孝以及太后薄氏的谨良,所以这一做法是为了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故选B;刘恒是刘邦的第四子,不是嫡长子,排除A;仁孝只是选帝的标准之一,这一做法也不是为了确立选帝的标准,排除C;材料未涉及相权与皇权的矛盾,排除D。11.(2021·河南信阳)明成祖时期,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全书近2.3万卷,分装为1.1万余册,辑录了上古到明初的书籍8000多种。清乾隆后期,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合计近8万卷,3.6万册。这表明A.朝廷旨在彰显以文治国方针 B.文化发展源于大一统政治体制C.明清时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D.国家力量推动大型典籍的整理【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明清政府利用政府力量广泛征求古籍、组织学者编修大型典籍,大型典籍的整理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故正确答案为D;材料能够反映政府重视文治,但不是政府整理典籍的主要意图,故A错误;大一统的政治体制有利于大型典籍的整理和文化的发展,但不能表述为“源于”,故B错误;这是政府的行为,无法体现选项C。12.(2021·广东广雅中学期末考试)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强调的是中国的三大科技发明对欧洲社会转型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中国的影响,排除B项;中国的四大发明与推动欧洲工业革命无关,排除C项;D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13.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大一统”的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可知,在中国人心中分裂是不正常的,一个统一的国家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这与“大一统”的民族心理相关,C项正确;唐后期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并未消除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排除A项;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但“消除了”一词过于绝对,排除B项;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和国家统一并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14.(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A.政治制度更为公平 B.从人治到法治C.国家管理制度化 D.产生了近代朴素的民主意识【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体现的是国家管理制度化,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故C项正确;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不能体现更为公平,排除A项;古代主要以人治为主,排除B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专制社会,并没有民主意识,排除D项。15.(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如表为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至太初年间(公元前104年一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分封的部分侯国(据《史记·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编制),据此可知侯国名获封侯身份安成、宜春、句容、句陵长沙定王子丹杨、盱台、湖孰、秩阳、睢陵、龙丘、张梁江都易王子剧、壤、平望、临原、葛魁、益都、平酌剧魁、寿梁、平度、宜成、临朐淄川懿王子广望、将梁、蕲馆、薪处、陆城中山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