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V回看行为的法律属性分析》3700字_第1页
《IPTV回看行为的法律属性分析》3700字_第2页
《IPTV回看行为的法律属性分析》3700字_第3页
《IPTV回看行为的法律属性分析》3700字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PTV回看行为的法律属性分析目录TOC\o"1-2"\h\u29605IPTV回看行为的法律属性分析 17697(一)IPTV“回看”不应适用广播权 1182411.

广播权定义 1181212、广播权的调整范畴 214742(二)IPTV“回看”应适用信息网络传播权 394571.

信息网络传播权定义 340472.

信息网络传播权与广播权的异同 381503.

“回看行为属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理论评析 4近年来,回看功能的法律属性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广泛讨论,由于回看行为以有线或无线方式公开传播作品,属于著作权法第10条第11款和第12款的规制范围之内,因此争议焦点主要集中于广播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之间,笔者将对两种观点分别展开探讨。(一)IPTV“回看”不应适用广播权1.

广播权定义广播权《著作权法》第10条11款:广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公开传播或者转播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但不包括本款第十二项规定的权利,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公开传播或者转播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由于传统的广播行为在技术上均具有单向性的特征,信号从广播组织单方流向用户处,因而广播权通常被认定为非交互式网络传播,区分于信息网络传播权郭雪军:《IPTV限时回看服务的法律定性及其纠纷解决路径《著作权法》第10条11款:广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公开传播或者转播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但不包括本款第十二项规定的权利郭雪军:《IPTV限时回看服务的法律定性及其纠纷解决路径》,《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3期,第49页《伯尔尼公约》第十一条之二第1款规定:文学和艺术作品的作者享有下述专有权:1.许可以无线电广播其作品或以任何其他无线播送符号、声音或图像方法向公众发表其作品;2.许可由原广播机构以外的另一机构通过有线广播或无线广播向公众发表作品;3.许可通过扩音器或其他任何传送符号、声音或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送广播作品。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与法学研究中,广播权通常被认定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广播权为不具有交互式的传播与转播权利,广播信号单方面传播至信号接收者处,传播方式体现为“点对面”的模式,即传播行为针对的对象为公众,不具有特定性。而用户在观看节目时是被动的,其不具有自主选择观看节目的时间地点的权利,也不能自由地重复观看作品。第二,广播权对作品的使用为一次性使用。广播信号不会在传播介质中储存,其播放过程是不可逆的,而基于这种特征,观众只有一次观看直播或转播作品的机会。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出时间表决定观众观看节目的时间,一旦错过时间就会错过播放的作品,这也同样意味着广播难以成为公众依赖的作品获得途径刘银良:《刘银良:《信息网络传播权及其与广播权的界限》,《法学研究》2017年第6期,第105页2、广播权的调整范畴广播权传统的调整范畴仅为广播组织的行为,然而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广播出现,网络广播组织将广播组织正在播出的节目信号同步通过网络传递给公众,其本质广播信号于网络上的延伸,不具有交互属性,因此也被视为广播权的调整范围之内张伟君:《广播权与表演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关系辨析》,《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20张伟君:《广播权与表演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关系辨析》,《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20年第2期,第105页而与之类似,IPTV的“回看”功能也同样具有广播信号再现的特征。广电部门通过电信架构的IPTV专门传输通道,将卫视的频道信号不加删改的存储一定时间(通常时间为3日-7日),局域网内的信号接收者因而能够在此期间进行回看。在“乐视网信息技术公司诉广州珠江数码集团公司案”中,也正是基于这种客观的信号存储基础,法院将回看认定为方便公众观看而设置的电视传播延伸王迁:《IPTV限时回看服务性质研究》,《中国版权》

2015年第1期,第11页,其性质依然为广播权。该观点不乏合理性。与点播等IPTV的其他功能相比,回看与广播节目的联系更加紧密。首先,回看的时间限于信号存储期间内,而且回看内容仅可以在电视台的栏目列表中进行选择,似乎与“自由选择观看时间与地点”的模式相差甚远。同时,IPTV的专用网络为电信部门利用互联网架设的专网,与具有绝对公开性的互联网大不相同,IPTV用户是所使用的终端是私人的,并且其访问专网和节目的权限也是通过个人与平台方的协议确定,回看的各类作品并不能够被公众任意接触和获取杭州互联网法院(2018)浙0192民初4603王迁:《IPTV限时回看服务性质研究》,《中国版权》

2015年第1期,第11页杭州互联网法院(2018)浙0192民初4603号民事判决书张伟君:《广播权与表演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关系辨析》,《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20年第2期,第105页但IPTV回看功能的以上特征并不足以认定其属于广播权的范畴内。首先,根据《著作权法》中的规定,“向公众提供”并不要求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够接收到信号,而是限定为家庭、单位或其他固定组织之外的不特定多数人,因而关于“公网”的争议在这里并不应构成否定回看功能属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理由;同时,公民“在其选定的时间和地点”接收节目,也不当然等于公民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到电视节目信号,这种选定的自由应仅限于具有一定自主选择的机会,而不是在观看时间和内容上具有绝对的自由,无法排除回看功能的属性属于信息网络传播权,因此也不足以证明回看属于广播权范畴内。此外,回看行为具有交互性并为用户提供了重复观看的机会,这一点有悖于广播权的性质特征,因而“回看”不应适用广播权。(二)IPTV“回看”应适用信息网络传播权1.

信息网络传播权定义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使公众可以在其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著作权法第10条12款。该定义引进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以下简称WCT)第八条后半段的“向公众提供权”。目前,这种权利主要应用于互联网环境下,所以我国将其称为“信息网络传播权”。因此,著作权法第10条12款互联网面向全体公众,上传至互联网的信息和作品(我国著作权法和WCT都没有对作品的具体含义作出限定)可以被不特定的用户浏览,获取和使用,因而作品一经上传即成为“向公众提供权”的客体。同时,互联网具有交互性,用户上传信息,获取信息的时间均不固定,且拥有主动选择作品的权利和自由,2.

信息网络传播权与广播权的异同“交互式”网络广播进入大众视野后,广播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所处的地带似乎格外模糊。同样作为播放节目的模式,不可否认,信息网络传播权与广播权确实有一定的相似性。首先,目前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运用电讯手段的作品远程传播只包含广播和信息网络传播两种。广播和信息网络传播均具有丰富的节目内容,广泛的受众,传播的内容均为固定于一定媒介的表演,录音录像制品或其他作品。同时,广播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均属于排他性专有权,由广播组织向公众提供信号或作品刘银良刘银良:《信息网络传播权及其与广播权的界限》,《法学研究》2017年第6期,第105页但同样,信息网络传播权也明显区别于广播权。第一,信息网络传播权与广播权相比,具有更加广泛的受众和丰富的内容,对市场影响更大。例如广播通常不会影响相同作品音像制品的销售量,而信息网络传播与音像制品同样具有可重复观看的特点,势必会影响到市场;第二,信号在介质中的储存时间不同。广播信号不会在播放介质中停留,而信息网络传播信号则会在传播介质中停留一段时间,这就为用户与广播组织的互动创造了技术基础;第三,两者的使用方式不同。广播组织的信号传播是单向不可逆的,作品播出后观众就无法根据本人的意愿选择再次观看该作品,而信息网络传播使公众具有持续性获得作品的机会,并具备选择作品播放时间地点的自由。作品是否能持续性为公众所获得是用户是否可以在选定时间进行观看的基础,也是区分广播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关键要素张伟君:《广播权与表演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关系辨析》,《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20年第2期,第106张伟君:《广播权与表演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关系辨析》,《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20年第2期,第106页3.

“回看行为属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理论评析基于广播权的特点和其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区别,笔者认为,IPTV回看功能应适用信息网络传播权。首先,根据著作权法第十条第十二款许婉霓:《IPTV回看模式的著作权相关问题研究》,清华大学法学院2016年硕士毕业论文,第10页的规定,从回看行为的特点而言,回看行为具有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属性。首先,回看服务所以有线或无线方式提供作品,符合《著作权法》关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定义;其次,提供服务的行为具有社会公开性,当然这并不等同于一切社会公众都会获得作品,从目前各国的司法实践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而言,公开绝不等于面向全体社会公众,通常而言,只要作品可以为不特定多数人所获得,即构成公开;再次,回看功能强调的交互性,更多是强调“按需播放”的特点,因而重点应该是用户的选择性而不是限制的时间,使用回看功能的用户可以具有自由选择观看时间和内容的自由,因此属于信息网络传播权规制的范围之内吴磊:《IPTV“回看”模式的著作权侵权认定》,《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第44页。许婉霓:《IPTV回看模式的著作权相关问题研究》,清华大学法学院2016年硕士毕业论文,第10页吴磊:《IPTV“回看”模式的著作权侵权认定》,《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第44页

王迁:《IPTV限时回看服务性质研究》,《中国版权》

2015年第1期,第13页同时,未经许可的回看行为能够对“交互式传播”许可市场带来负面影响,有损于著作权人在“信息网络传播权”控制下的利益。举例而言,网络视频平台赚取收益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购买作品的网络独播权,获得授权后平台就能为用户提供独家视频,受众即包含错过电视台播出的群体。一旦电视具有回看功能,则使用网络视频平台的用户将被分流,网络视频平台的市场必然受到影响。因此若回看未经授权,则必然会侵犯他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