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高中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一目录核心知识整合01重要概念解释02考点命题探究03课堂目录PART01重要概念解释改土归流: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始于明代中后期。是指将原来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废除,改为中央政府派任流官。清代雍正时大力推行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改土归流,废除了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许多土司,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改成和全国一致的州县制度。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中央对西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统治。华夏认同:华夏一词,本义是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后来作为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先人为区别四夷即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的自称,又称中华。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华夏族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秦汉时期,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初步形成。重要概念解释民族认同:指构成本民族的成员(个体)对本民族(整体)的起源、历史、语言、宗教、习俗的接纳、认可、赞成和支持,并由此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民族依附感、归属感和忠诚感。国家认同:指公民对国家(历史文化、民族语言、领土主权、整体经济利益、民族精神与信仰)的认可、接纳、服从、忠诚。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统一的整体。在现代社会,每个个体一定属于某个民族,同时也一定属于某个国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应该共存于个体的观念和意识中,有机地统一在一起,而不是非此即彼。重要概念解释多元一体:
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特征。在中华文明形成的整个过程中,各主要文化区整体上呈现出百花齐放、多元并进的局面,随着各地区之间交流日益密切,中原地区开始呈现出汇聚周围地区先进文化因素并率先发展的趋势。逐渐形成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多元一体化格局。中原地区:中原,又称华夏、中土、中州。中原广义上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当与外族对应时,中原又泛指中国。
华夷之辩:或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于辨别华夏与蛮夷。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而周边则较落后。东周末年,诸侯称霸,孔子着春秋大义,提出尊王攘夷,发扬文化之大义。中国历史上“华夷之辨”的衡量标准大致有三个标准:血缘衡量标准,地缘衡量标准,衣饰、礼仪等文化衡量标准。重要概念解释PART02核心知识整合版图沿革——宏观把握多民族国家概况教学目的:1、掌握历代王朝的疆域版图的变化情况,宏观把握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程;知道如何辩证看待中国历史上的分分合合;2、提升学生从图文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3、关注学生对历史的认同,认识到中华文明是各族同胞共同努力的成果,树立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的价值理念。核心知识整合夏朝大概位于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洛河流域。夏朝的疆域大概其北到达山西省南部,其西到达了黄河、潼关一带,其东到开封一带,其南大概到达伏牛山一带。从夏朝开始,中国对地方的管辖就实行了分封制,夏朝分封的诸侯有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等。其越国祖先也是夏朝分封,可能早期分封于今天的淮河上游一带,后来因为周公东征而南迁到了江浙一带。版图沿革——宏观把握多民族国家概况夏朝版图核心知识整合版图沿革——宏观把握多民族国家概况商朝版图商朝起源于东夷地区,其疆域比夏朝更大。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商朝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华北地区,主要包括山东省、京津冀地区、山西省、河南省、江苏和安徽的北部,其西到黄河、潼关,其南到淮河一带,其北到达燕山一带,其东到山东半岛。商朝实行了分封制,其王畿地区位于河北、河南、山东交界地区,首都为殷(安阳),在西周初期被分为了郑、卫、宋等国。核心知识整合版图沿革——宏观把握多民族国家概况西周版图周人主要活动在渭河流域,是西戎北狄中的一支,后来依靠农业而兴起。在公刘期间初步建立了国家制度,在古公亶父时期进一步发展。季历时期,周国强盛起来,曾被商朝册封为“牧师”,称为西部的霸主,发展到了文王时期,正式称王,和商朝对立。周武王时期,灭商朝,将疆域扩张到了东方。周公东征,继续讲疆域扩展到了东海、黄淮一带。后来周昭王、周穆王、周宣王等不断对南方的楚国、徐国用兵,使得周朝的疆域达到了顶峰。其疆域北到燕山一带,东到大海,西到渭河上游,南到江汉淮地区。西周也同样实行分封制,主要的封国有鲁、齐、燕、晋、宋、卫、郑等。核心知识整合版图沿革——宏观把握多民族国家概况春秋后期版图春秋时期,周王朝衰落,西戎、北狄,南蛮(楚国)等入侵中原各国。为了自保,中原的齐、晋等大国开始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来维持华夏秩序,逐渐演化为了争霸战争。在各国争霸之中,楚国、吴越和越国相继被纳入到了华夏体系,并且大规模吸收中原各国的文化。在春秋初期,楚国还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到了春秋后期,这些国家都已经基本融入了华夏文明了。而晋国不断向北吞噬北狄的土地,齐国不断兼并东夷小国,秦国不断驱逐西戎,这些都为推动了民族的新融合。核心知识整合版图沿革——宏观把握多民族国家概况战国中期版图战国时代,各国向四周的扩张进一步加剧。秦国进一步吞并了西戎义渠地区,并且兼并了巴蜀两个古老的国家;赵国灭中山,占领林胡、楼烦之地,基本吞并了北狄,将疆域推广到河套地区;而燕国则向辽东开辟土地;楚国则灭越国,将长江中游和下游地区占据。各国之间不断的兼并扩张,使得过去的北狄、西戎、南蛮、东夷甚至吴越、巴蜀等民族开始和华夏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民族融合,为汉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核心知识整合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最终消灭了六国,建立了秦朝。此后,秦国又北伐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南征百越之地,最终在瓯越(东越)建立了闽中郡(福建)、在南越建立了南海郡(广东),在西瓯建立了桂林郡(广西),在骆越建立了象郡(越南北)。秦始皇的统一和扩张,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并且首次将福建、广东、广西、越南纳入了版图。版图沿革——宏观把握多民族国家概况秦朝版图核心知识整合版图沿革——宏观把握多民族国家概况西汉版图秦汉之际,由于中原战乱不断,南越、瓯越等地又失去了控制。西汉初期的疆域相当于秦朝统一之初的疆域,大约为200多万平方公里。到了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战役,收复了河套地区,后来设置了朔方刺史部;发动河西之战,夺取了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又灭瓯越(东越),将其纳入了会稽郡管辖;灭南越国,设置为9个郡,其管辖范围包括海南岛;此后又经营西南夷地区,在夜郎设置牂牁郡,在云南设置了益州郡,在贵州北部设置犍为郡等,首次将云贵高原纳入版图;汉武帝还灭卫满朝鲜,首次将朝鲜纳入到了中国版图;汉武帝经营西域各国,在西域驻扎军队,控制着天山南北,到了公元前60年,汉朝正式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此时,汉朝的面积已经接近600万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核心知识整合版图沿革——宏观把握多民族国家概况东汉版图西汉末年,由于王莽改革引发了混乱,全国出现了农民战争。到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了东汉,不过直到公元36年才统一了两汉之交的割据势力,基本完成了统一。到了汉明帝时期,再一次击败了匈奴,并在西域地区设立了西域都护府。东汉的疆域和西汉基本相同,只是在少数地区有变化:如在西南夷地区,哀牢国被纳入了版图,设置了永昌郡;在西域地区,乌孙国脱离了控制;在东北地区,高句丽建国,汉朝在朝鲜半岛的势力逐渐退出。核心知识整合版图沿革——宏观把握多民族国家概况三国版图西汉在内地设立了十三州刺史,到了东汉,刺史成为了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称“州牧”,这为后来的大分裂埋下了隐患。公元189年,黄巾之乱爆发,东汉名存实亡,中国进入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分裂时代。在经过地方势力的兼并重组后,在前220年形成了魏蜀吴三国。再这个时期,吴国和蜀国不断加强对南方地区的开发,而魏国则减少了对西域和辽东的控制,并且基本丧失了对陕北地区的控制。魏国将辽东的人口大量内迁,从而给高句丽的强大提供了条件。核心知识整合版图沿革——宏观把握民族国家概况
西晋版图
东晋版图
核心知识整合
版图沿革——宏观把握多民族国家概况
两晋版图249年,司马氏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把持了魏国政权;263年,司马氏又灭蜀国,两年后正式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280年,司马氏灭吴国。就这样,三国被司马家族所灭,建立了短暂统一的西晋王朝。然而西晋却采取分封的政策,最终引发了“八王之乱”,导致西晋的统治备受打击。从东汉到西晋时期,匈奴、鲜卑等大量少数民族定居在了中原地区,由于西晋的残酷统治,最终激发了少数民族发动的“永嘉之乱”,西晋灭亡。西晋灭亡后,其残余势力在东南建立了东晋。这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战乱不断,称为“十六国”。东晋曾经试图多次北伐统一中原,最终都因为内斗而失败;而北方的苻坚建立的“前秦”也一度统一北方,并试图南征东晋,但在淝水之战中失败,北方再次陷入了战乱。不过在东晋的疆域也通过不断北伐得到了一定的扩张,后来将巴蜀、江淮一带纳入了版图。核心知识整合南北朝初期版图南北朝后期版图版图沿革——宏观把握多民族国家概况420年,刘裕取代了东晋的统治,建立了宋朝,开始了南朝的统治,此后南朝又经历了齐、梁,陈三个时代。这个时代的主题都是南北对比,人们将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偏安东南王朝总称为“六朝”。在北方,386年,鲜卑族的拓跋氏建立了北魏,最终到439年统一了北方,开始了“北朝”。北魏中期在国内实行了全面的汉化改革,使得鲜卑等少数民族融入汉族,这为后来的隋朝统一奠定了基础。534年,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被高氏家族控制,西部被宇文家族控制,最终形成了北齐和北周。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疆域总是不断在缩小,到了陈朝末期,巴蜀地区,江淮一带都已经归属北朝控制。从三国到南北朝,由于内部不统一,导致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不断削弱,西域,辽东等地失去了控制,突厥、高句丽、吐谷浑等走向强大,威胁着中原。在南方地区,交州和云贵地区的地方势力逐渐形成,使得后来的隋唐两宋都不得不采取羁縻政策来治理。
版图沿革——宏观把握多民族国家概况
南北朝版图核心知识整合版图沿革——宏观把握多民族国家概况隋朝版图581年,杨坚取代了北周的统治,建立了隋朝。589年,杨坚命令杨广灭陈朝,宣告中国再次统一。到了杨广上台后,不断穷兵黩武,开疆扩土,他一度消灭吐谷浑,设立了西海、河源等郡,首次将青海地区纳入了中央王朝的版图,又在西域东部设立了敦煌、且末两郡;灭林邑,实现了对越南中部地区的控制。但是杨广在东征高句丽的三次战争都宣告失败,也引发了国内的大暴动,最终隋朝在618年灭亡。隋朝虽只立国38年,但其结束了自西晋末以来持续270余年的分裂局面,且创设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使秦汉确立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向君主集权迈进,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发展核心知识整合版图沿革——宏观把握多民族国家概况唐朝版图高宗时武则天,玄宗时核心知识整合版图沿革——宏观把握多民族国家概况唐朝版图•后期核心知识整合
版图沿革——宏观把握多民族国家概况
唐朝建立后,在623年统一全国,开始开疆拓土之路。在唐朝前期,先后消灭了东突厥、高句丽、薛延陀、高句丽等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将蒙古高原,西域、和朝鲜半岛北部纳入了管辖范围。唐朝在内地设立了十个道(后改为十五道),在边疆地区设立了6大都护府,进行了军事控制,分别是安东都护府,控制辽东、辽西和朝鲜;安南都护府,控制岭南(包括越南北部)、云贵;安西都护府,控制天山以南地区;北庭都护府,控制天山以北地区;安北都护府(燕然都护府、瀚海都护府),管辖阴山以北的蒙古高原;单于都护府(云中都护府)管辖内蒙古高原一带。不过唐朝全盛的疆域面积仅仅维持了20年左右,到了武则天时期,中亚的西突厥和蒙古高原的东突厥又复国,中亚和蒙古高原都失去了控制。唐玄宗时期,唐朝的版图最西到达帕米尔一带,曾经和阿拉伯帝国在怛罗斯发生了战争。安史之乱后,唐朝进入了后期。唐朝后期,其内部藩镇割据不断,而唐朝的在西域、辽东、辽西的势力也退回了内地,以至于吐蕃占据了西域,契丹族在辽河流域强大起来。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唐朝周边开始出现了一些比较强大的汉化政权,如南诏国、渤海国唐朝版图核心知识整合版图沿革——宏观把握多民族国家概况五代十国版图唐末,发生了著名的黄巢起义,唐朝名存实亡。此后唐朝瓦解,在内地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政权超过10个,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时期,契丹族强大起来,占据了东北地区,并且割占燕云十六州,使得中原北方无险可守。在南方,吴朝从南汉政权中分裂而出,这是越南走向独立的开始。在西北,党项族占据着陕甘宁地区,是后来西夏国的源头。西南地区的大理国取代了南诏国。核心知识整合版图沿革——宏观把握多民族国家概况北宋•辽•西夏对峙图
南宋•金•西夏对峙图核心知识整合
版图沿革——宏观把握多民族国家概况
两宋时期到了北宋时期,也只是统一了五代十国的范围,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在南方,对黎朝的战争失败,越南从一个地方割据政权演变为了相对独立的藩属国;在西南,宣布和大理国永久和平。宋朝一代唯有在和西夏的战争中取得了较多的胜利。北宋后期,经过王安石变法后,其军队战斗力一度加强,占据了青海北部和甘肃一带,建立了陇右都护府。但是很快北宋就灭亡了。1127年,南宋建立,偏安于东南。其疆域大概位于秦岭淮河以南,而且基本稳定。从唐高宗之后,汉族建立了的政权所控制的范围不断缩小,随着少数民族王朝的成熟,汉族已经基本丧失了开疆拓土的能力。如今新兴建立的辽、金等政权都十分严密,其政权组织形式是过去的匈奴、突厥等无法比拟的。而辽和金等又兼有游牧和农耕两大特征,其优势也是单纯的游牧民族和单纯的农耕民族难以抗衡的。从此之后,中国疆域的扩张的重任就基本交给了少数民族的手中。在南宋末期,存在于东亚大陆的政权主要有南宋、金国、高丽、西夏、大理、西辽和吐蕃各部等。这些政权除了吐蕃之外都带有十分强烈的汉化色彩。在唐朝开始,中国周边的少数民族就不断开始吸收中原文化,并开始仿照中原建立了成熟的国家制度。这标志着汉文化进一步得到了周边少数民族的认同,因此新兴的少数民族政权就已经脱离了过去松散的组织形式,变得更加严密而强大。如唐朝建立了渤海国、南诏国、新罗,北宋时期的辽国、西夏国、大理国和高丽、越南黎朝等;南宋时期的西辽、金国等。由于对汉文化的认同,因而他们也开始认同了“中国”这个概念。强大的辽、金都宣称自己就是中国。这一种文化观念的认同,为新的大一统创造了新基础。核心知识整合版图沿革——宏观把握多民族国家概况元朝版图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建立了蒙古汗国。随后蒙古通过三次远征,建立了横跨亚欧地区的蒙古帝国。在东亚,蒙古消灭了西辽、西夏、金国、大理,征服了高丽、吐蕃。不过由于蒙古实行了分封制,使得这个帝国很快就分崩离析了。1260年,忽必烈宣布继承蒙古大汗,因此引发了汗位之争。最终忽必烈虽然获得了胜利,但是其他的四大汗国却失去了控制,这也宣告蒙古汗国正式瓦解。1271年,忽必烈在北京正式宣布继位为中国的皇帝,建立了元朝。1276年,元朝灭南宋,正式完成了新的大一统。此时的元朝已经继承了蒙古汗国对西夏,金国,吐蕃,大理,高丽等地的管辖控制,并且首次将青藏高原纳入了中国的版图范围。元朝在全国推行了行省制度,这个制度一直使用到现在。核心知识整合版图沿革——宏观把握多民族国家概况明朝全盛版图元朝灭亡后,明朝继承元朝在汉地地区的控制,而蒙古人则退回北方大漠。明朝建立后,其农耕民族对游牧民族地区的控制的局限性再一次暴露了出来,明朝不仅始终无法控制其长城以北的蒙古高原地区,还对青藏地区也失去的控制,只是名义上进行了一些册封。在黑龙江流域,仅仅在永乐时期通过设置奴儿干都司控制了20多年。在明朝全盛时期,其疆域北到奴儿干北海(鄂霍茨克海),南到越南中部,西到甘肃嘉峪关一带。不过这个疆域仅仅维持了20年。永乐皇帝之后,随着奴儿干都司和交趾布政司的撤销,明朝的疆域就基本退缩在内地,疆域面积大约400万平方公里。明朝时期,青藏高原同样是吐蕃各部控制,在1642年被和硕特蒙古统一,建立了和硕特汗国。而蒙古高原分裂为三部分,分别是漠西卫拉特蒙古(瓦剌)、漠南蒙古(内蒙古)和漠北喀尔喀蒙古(外蒙古)。在东北,女真族逐渐走向统一,到了1616年建立了“后金”。随后,清朝崛起了。皇太极时期,东征朝鲜,西征漠南蒙古,北征野人女真(黑龙江),南征辽西,为了清朝入关做好了准备。核心知识整合版图沿革——宏观把握多民族国家概况清朝全盛时版图1644年,清朝入关,到1661年基本统一了内地,后来建立了汉地十八省。1683年,清朝又统一了台湾岛,这是第一次将台湾纳入中央王朝的版图。清朝统一了内地后,开始和准噶尔争夺外围生存空间。康熙先击败了俄罗斯的殖民势力,于1689年和俄罗斯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规定了中俄东部边界。随后开始三次亲征噶尔丹,最终将喀尔喀蒙古纳入了清朝的版图,后来清朝在此设立了乌里雅苏台将军。后来准噶尔汗国又灭和硕特汗国,康熙命令军队进入青藏高原,驱逐了准噶尔,将青海和西藏纳入了版图,后来清朝在此设立拉萨办事大臣和西宁办事大臣,并且驻扎军队。1757年,乾隆又直接消灭准噶尔汗国,时隔1000年重新将西域纳入中国的版图,因此称为“新疆”,在此设立伊犁将军管辖。此时,清朝的疆域北接西伯利亚,东北到外兴安岭;西北到达葱岭(帕米尔)和巴尔喀什湖,西南到达喜马拉雅山,南包括南海等,面积1300多万平方公里,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核心知识整合统一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的分期统一时期1.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时期2.两汉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3.西晋再次尝试统一4.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时期5.元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时期分裂时期1.春秋战国时期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3.五代、辽宋夏金时期认识:1、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是各族同胞共同努力的结果;2、统一一直是中国历史的主旋律,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3、看似分裂,实则不断融合,孕育新的统一。版图沿革——宏观把握多民族国家概况设计意图:1、通过版图沿革,宏观把握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概况,强化学生的时空观。2、关注学生从文字与图片材料中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通过对中国版图沿革变化的描述,强化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提升史料实证的素养。核心知识整合全面认识封建时代的国家分裂与统一
一、
我国历史上的三次大分裂
1.春秋战国时期的割据混战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六朝)
3.五代、辽宋夏金蒙古民族政权并立时期
二、国家分裂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①封建经济的分散性是造成分裂的根本原因。
②由于政治黑暗腐败,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及阶级矛盾激化。
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地方割据势力的恶性膨胀。
④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⑤民族融合不够稳固,社会经济不够发达,社会不够进步等
2.影响:①国家分裂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迟滞,人民生活贫困等。
②国家分裂过程中,历史也在客观发展,分裂之中孕育着统一,因而长期分裂后建立起来的统一王朝,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然大大加强。3.评价封建国家的分裂与统一
①中国是在国家分裂与统一的交替发展中最终走上统一的。每次分与合的交替都使国家统一的基础更加牢固,因此从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纵观中国古代历史,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③辩证看待:一方面要看到国家分裂给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也要看到国家分裂过程中历史的客观发展
设计意图:以全面看待古代中国的分裂与统一,巩固基础知识,培育学生的唯物史观。核心知识整合朝代统一多民族国家概况多民族国家发展主要史实先秦前2070~前221民族融合的第一个高潮,奠基时代分封制:容易造成国家分裂,但传播先进的中原文化,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文化认同;宗法制:既是政治文化,又是伦理文化,凝集族群,利于国家统一;春秋战国:政治上:争霸战争,促进民族交流;大国兼并小国,国家趋向统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是民族交流重要体现;“商鞅变法”奠定秦统一之基础。经济上:铁犁牛耕,生产力发展,奠定统一的物质基础;思想上:“天下观”、“华夷观”及法家思想,初步形成民族国家统一意识;百家争鸣,思想融合推动民族融合秦汉前221~220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时期秦:政治上:兼并六国,统一中国;征服百越;开灵渠,收西南夷,北击匈奴,修长城;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垂直管理;监御史加强对地方监督;《秦律》通行全国;修驰道,完善交通。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思想上:焚书坑儒;统一文字西汉:政治上:推恩令;刺史制;察举制;“昭君出塞”与少数民族和亲;三征匈奴;设置西域都护府。经济上:重农抑商,盐铁官营,(五铢钱)改革币制,经济大一统;开通丝路,加强与西域联系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大一统,(儒学成为主流思想,是维护国家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东汉:政治上:“州”成为行政单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但州长权力上升,有地方分裂隐患;
经济上:田庄经济易成地方豪强,威胁中央史实定位——构建知识体系核心知识整合朝代统一多民族国家概况多民族国家发展主要史实魏晋南北朝220~581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时期,民族融合第二个高潮三国:1、蜀国诸葛亮运用“攻心”的方法,使少数民族心悦诚服,改善了民族关系。2、魏国曹丕于公元221年(黄初二年)派遣军队在河西一带大破羌胡联军,曹魏的势力得以进入河西之地,接着又遣使复通西域,恢复了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控制权。3、吴国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航海到台湾(时称夷洲),这是中国的政治势力第一次达到台湾。晋:实现短暂的统一;分封诸王,引发“八王之乱”;民族压迫,“五胡乱华”;门阀政治,威胁中央南北朝:政治上:战乱繁多,朝代更迭;各民族在斗争中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经济上:人口南迁,推动江南开发,为隋唐繁荣奠基。思想上:各族交融,丰富了汉族主体文化;大一统体系崩溃,思想控制下降,异常活跃,三教并流,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特征凸显。隋唐581~907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发展时期隋朝:结束分裂,实现统一;“三省”初构,影响深远;创制科举,强化中央;开凿运河,沟通南北。唐朝: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强化国家机器;道、州、县三级制;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册封少数民族首领;设置安西都护与北庭都护;唐蕃会盟;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节度使制度引发安史之乱及藩镇割据;军事上行府兵制后推募兵制;少数民族政权汉化;玄奘、鉴真及遣唐使,中外友好交流;经济上:曲辕犁、筒车等农业工具问世,夯实统一多民族国家基础思想上:唐诗繁荣,体现民族交流(友好与冲突并存);三教合一;步辇图,彰显唐蕃兄弟情义史实定位——构建知识体系核心知识整合朝代统一多民族国家概况多民族国家发展主要史实宋元960~1368民族融合的新高潮五代:国家分裂,民族政权之间战乱繁多两宋时期:局部统一政治上:“崇文抑武”、“杯酒释兵权”,文官政治;完善科举,扩大统治基础;转运使与通判等加强中央集权,但过分削弱地方;“庆历新政”及“王安石变法”,试图调和内部矛盾;辽、宋、金、夏之间多有冲突,订立盟约(澶渊之盟、绍兴和议等),民族融合加速;少数民族政权进一步汉化。经济上: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互市(榷场);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形成多民族国家经济新格局;土地兼并,农民起义较多,不利于国家统一思想上:“理学”形成,注重民族气节、以天下为己任;“中国”这一概念得到各族广泛认同,辽金亦以“中国”自称;文化繁荣,形成东亚文化圈元朝:实现统一,第一个少数民族全国性政权,民族融合鼎盛时期政治上:行省制,强化对地方及边疆管理;西藏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受辖于宣政院;驿站制度;设澎湖巡检司辖琉球(台湾);回族形成;云贵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四等人制”,不利于国家统一经济上: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进一步融合;思想上:理学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对外方面:元大都是国际性大都市,彰显大国气度与文化自信;泉州是世界第一大港史实定位——构建知识体系朝代统一多民族国家概况多民族国家发展主要史实明清1368~191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明朝:最后一个汉族封建政权政治上:废行省,设三司,立督抚;废丞相,强皇权;特务机构,强化全国监察;五军都督府边疆治理:修长城;改土归流;用灵童转世,强化对西藏的管理;民族关系:册封俺答汗为顺义王;设置茶马司;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朝贡贸易;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海禁政策;清朝:奠定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政治上:军机处;密储制度(有一定的“选贤”思想);密折制,提高行政效率;边疆治理:1727年设驻藏大臣;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平三藩;设置台湾府民族关系:怀柔笼络,顺治帝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乾隆帝妥善安置重返祖国的土尔扈特部,彰显中华民族强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对外政策:闭关锁国,隐藏危机。思想上:文字狱,八股取士,强化思想控制,不利长远发展;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史实定位——构建知识体系设计意图:1、强化时空观,以微观视角透视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并试图总结规律;2、回归基础,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体系;
3、突出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强化唯物史观
思考: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探讨历代各民族之间以哪些方式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交融,并举例说明。(1)移民或民族迁徙:如汉朝向北方大量移民;魏晋时期“五胡”的内迁。(2)民族战争:如秦汉与匈奴之间的战争;宋朝与辽、西夏、金之间的战争;隋唐与突厥之间的战争,明清与蒙古之间的战争(3)友好交往:宋朝的榷市,明朝在边境与蒙古、女真开展贸易,与西藏的贡赐、茶马贸易(4)政治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5)和亲与联姻:如西汉与匈奴和亲,文成、金诚公主先后入藏,清朝前期的满蒙联姻。(6)会盟与和议:如唐朝与吐蕃的“长庆会盟”,北宋与辽朝的“澶渊之盟”。(7)进行册封:如明朝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清朝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8)羁縻政策(主要指设置机构):西汉设立西域都护管理新疆,唐朝设一系列都护府,明朝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核心知识整合史实定位——构建知识体系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完善内部制度建设构建坚实的经济基础和谐民族关系打击内部分裂与割据势力坚决打击外来侵略形成多元一体的文化认同注重边疆治理与边防建设中央体制地方治理法制建设监察体系选官制度和亲、会盟、册封、互市移民实边、修固长城,注重新疆、西藏与台湾等边疆管理改善交通兵役制度统一文字、兴办教育、尊重各民族习俗外交政策农牧互补、改善生产环境、提高农耕技术、保障财税收入因地制宜、改土归流赋役制度平定“七国之乱”,镇压大小和卓、准噶尔叛乱抗倭、打击荷兰与沙俄侵略者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思想方面政治方面设计意图:通过对历代王朝史实梳理,微观透视,带领学生发现其内在规律,全面提升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培育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并引导学生,对文字材料进行整理,形成历史认识。认识:良好的经济是基础,优越的政治制度是保障,多元一体的文化认同是核心!核心知识整合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完善内部制度建设构建坚实的经济基础和谐民族关系打击内部分裂与割据势力坚决打击外来侵略形成多元一体的文化认同注重边疆治理与边防建设课堂探讨:新中国成立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重大措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一国两制”、反腐倡廉设立少数民族自治区、培育少数民族干部、各民族平等三线建设、“三藏公路”、东北工业基地青藏铁路、“兴边富民行动”“一化三改造”、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脱贫攻坚战”、“一带一路”“科教兴国”与“文化强国”战略,构建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打击“港独”“藏独”“台独”势力抗美援朝,越南战争,珍宝岛战役,越南自卫反击战,中印自卫反击战等等《反分裂国家法》、“两弹一星”与科技强军等等设计意图:通过前面发现的历史规律和认识,以课堂探讨的形式,加深对当代中国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的认识。突出时代热词,培养历史意识。核心知识整合结合两段材料阐述中华民族从个体-群体-第一次全面觉醒的相关历史事件?探索国家的出路主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个体觉醒群体觉醒第一次全面觉醒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洋务、新政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自强求富”、试图解决国弱民贫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一场由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彻底地反帝反封建运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全面觉醒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思考3:面对列强的残暴行径和亡国灭种的危机,试阐述中华民族在“自觉为我”来挽救民族危机的过程中由个体-群体-全面觉醒的相关历史人物或事件?核心知识整合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