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预案TOC\o"1-2"\h\u26670第一章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总则 4106791.1编制目的与依据 467291.1.1编制目的 4221411.1.2编制依据 4122441.1.3及有关部门 448421.1.4企事业单位 444851.1.5社会组织 4323971.1.6个人 470691.1.7责任法定原则 5317161.1.8过错责任原则 5186481.1.9权责一致原则 571821.1.10公开透明原则 5107291.1.11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原则 52263第二章地震灾害预防与准备 5137601.1.12地震预警体系建设 5267151.1.13地震监测 585011.1.14应急预案的制定 6201201.1.15应急预案的落实 683931.1.16宣传内容 6134701.1.17宣传形式 6198591.1.18宣传对象 627207第三章地震灾害应急响应 6283231.1.19应急响应级别划分 7242141.1.20应急响应启动 7128871.1.21应急指挥体系 7154101.1.22应急指挥职责 7326311.1.23紧急救援 86641.1.24物资调配 81044第四章地震灾害救援与安置 9189351.1.25救援力量的调度 962671.1.26救援力量的指挥 937961.1.27受灾群众安置 9324551.1.28受灾群众救助 930491.1.29临时设施建设 1030131.1.30临时设施管理 107130第五章地震灾害应急恢复 10277291.1.31重建目标 10106771.1.32重建规划 1047011.1.33重建实施 10118691.1.34重建资金保障 11284591.1.35重建物资保障 11272061.1.36重建进度监管 1132211.1.37重建质量监管 1117974第六章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程序 11259411.1.38责任追究启动条件 11232691.1.39责任追究启动程序 1273251.1.40调查组组成 12242351.1.41调查内容 12306071.1.42调查程序 12290931.1.43责任追究决定机构 12203061.1.44责任追究决定程序 12173941.1.45责任追究执行 1210444第七章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措施 13120301.1.46追究原则 13182631.1.47追究范围 13250731.1.48追究方式 13312041.1.49追究程序 136961.1.50追究原则 1477831.1.51追究范围 14287441.1.52追究程序 14300891.1.53申诉 14307301.1.54复核 1428905第八章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监督 1480811.1.55监督机构 15144601.1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监督机构主要包括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地震工作管理部门、监察机关以及审计部门。 15279081.2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对地震灾害应急工作的全面监督,保证责任追究工作的落实。 15183731.3地震工作管理部门负责对地震灾害应急工作中的专业性问题进行监督,保证地震灾害应急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5112381.4监察机关负责对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监督。 15189441.5审计部门负责对地震灾害应急资金、物资的分配和使用进行监督。 15228261.5.1监督职责 15216232.1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职责: 15308842.2地震工作管理部门职责: 15226722.3监察机关职责: 15264662.4审计部门职责: 15131542.4.1监督方式 1565111.1定期监督: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地震工作管理部门、监察机关和审计部门应定期对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工作进行监督。 16119811.2不定期监督:在地震灾害应急工作中,如发觉重大问题,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地震工作管理部门、监察机关和审计部门可随时进行监督。 16263841.3专项监督:针对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工作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地震工作管理部门、监察机关和审计部门可开展专项监督。 16103421.3.1监督程序 16277672.1监督启动: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地震工作管理部门、监察机关和审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启动监督程序。 16298822.2监督实施:监督部门按照监督计划,对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工作进行实地检查、调查和审计。 16226552.3监督报告:监督部门在监督结束后,应向同级和上级监督部门提交监督报告,报告中应包括监督情况、发觉问题及整改建议。 1624842.4整改落实:被监督单位应根据监督报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告监督部门。 16107452.4.1对存在问题的处理 1643951.1对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地震工作管理部门、监察机关和审计部门应根据问题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处理: 1662751.1.1对整改结果的处理 16196812.1对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地震工作管理部门、监察机关和审计部门应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处理: 163336第九章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宣传教育与培训 17162512.1.1宣传教育内容 17285082.1.2宣传教育方法 17271942.1.3培训对象 17311172.1.4培训要求 17116462.1.5培训方式 1717582.1.6效果评估 182648第十章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预案的修订与更新 18172932.1.7修订的时机 18137501.1预案实施周期结束后,应对预案进行全面的评估与修订。 1830231.2遇到以下情况时,应立即启动预案修订程序: 18127881.2.1修订条件 18316582.1预案修订应具备以下条件: 1825062.1.1修订程序 18324011.1组织专家对预案进行评估,提出修订意见和建议; 18245721.2按照评估结果,制定修订方案,明确修订内容、范围和时间节点; 18258371.3开展修订工作,保证修订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19248831.4对修订后的预案进行论证,征求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 19304641.5完善修订后的预案,形成预案修订报告。 19209651.5.1修订要求 19306582.1修订过程中,要保证预案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19572.2修订内容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要求; 19244782.3修订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及变化情况; 19251562.4修订后的预案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保证在实际应对地震灾害过程中能够有效指导应急工作。 1957002.4.1预案发布 19110381.1更新后的预案应报请有关部门审批; 19276301.2审批通过后,预案正式发布,并通知相关单位、部门及人员; 19137201.3发布预案时,应明确预案的实施范围、责任主体和实施时间。 19219471.3.1预案实施 19229372.1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应认真组织预案的学习和培训; 19199972.2按照预案要求,建立健全应急组织体系,合理配置应急资源; 19106022.3加强预案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的地震灾害应急意识; 193552.4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实际应用效果,不断完善和调整预案; 19160062.5在实际应对地震灾害过程中,严格按照预案执行,保证应急工作的有序、高效进行。 19第一章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总则1.1编制目的与依据1.1.1编制目的为保证地震灾害应急工作的有效开展,明确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制度,规范责任追究程序,提高应急工作效率,本预案旨在明确地震灾害应急过程中各责任主体的职责,强化责任意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1.2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文件,结合我国地震灾害应急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第二节应追究责任的主体范围1.1.3及有关部门各级及有关部门应承担地震灾害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指挥、监督等职责,对地震灾害应急工作进行全面领导。1.1.4企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积极参与地震灾害应急工作,保证职工生命财产安全。1.1.5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协助开展地震灾害应急工作,积极参与救援、安置、恢复等环节。1.1.6个人个人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积极参与地震灾害应急工作,服从及有关部门的指挥,履行社会责任。第三节追究责任的原则1.1.7责任法定原则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应遵循法律法规规定,明确责任主体,保证责任追究的合法性。1.1.8过错责任原则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应针对责任主体的过错行为,依据过错程度和影响,合理确定责任追究的方式和程度。1.1.9权责一致原则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应遵循权责一致原则,保证责任主体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承担相应的责任。1.1.10公开透明原则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应遵循公开透明原则,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提高责任追究的公信力。1.1.11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原则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应充分发挥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作用,激发责任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地震灾害应急工作的整体效能。第二章地震灾害预防与准备第一节地震预警与监测1.1.12地震预警体系建设地震预警体系建设是预防地震灾害的重要环节。各级部门应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快地震预警系统建设,提高地震预警能力。具体措施如下:(1)完善地震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能力。(2)加强地震预警技术研发,提升预警速度和准确性。(3)建立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保证预警信息迅速、准确传达到各级和广大民众。1.1.13地震监测(1)地震监测部门应加强对地震活动的监测,实时掌握地震发展趋势。(2)地震监测设施应保持正常运行,保证数据准确、及时。(3)各级部门应密切关注地震监测数据,及时采取预防措施。第二节应急预案的制定与落实1.1.14应急预案的制定(1)各级部门应依据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地震应急预案。(2)地震应急预案应包括地震预警、应急响应、救援与恢复等内容,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应对措施。(3)地震应急预案应定期进行修订,保证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1.1.15应急预案的落实(1)各级部门应加强应急预案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民众的地震应急意识。(2)开展地震应急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实际效果,提高应急响应能力。(3)建立地震应急预案实施情况的监测和评估机制,保证应急预案的有效性。第三节防震减灾宣传教育1.1.16宣传内容(1)宣传地震科普知识,提高民众的地震防范意识。(2)介绍地震预警和监测技术,使民众了解地震预警的重要性。(3)宣传地震应急预案,使民众明确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1.1.17宣传形式(1)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防震减灾知识。(2)组织开展地震科普讲座、展览等活动,增强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3)结合学校、社区等基层单位,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提高民众的地震应急能力。1.1.18宣传对象(1)面向全体民众,特别是地震高风险区域的居民。(2)面向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社会组织,强化其在地震灾害预防与准备中的责任意识。(3)面向学校师生,加强地震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第三章地震灾害应急响应第一节应急响应级别与启动1.1.19应急响应级别划分(1)根据地震灾害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地震灾害应急响应分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四个级别。(2)Ⅰ级响应:发生特别重大地震灾害,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3)Ⅱ级响应:发生重大地震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较大影响。(4)Ⅲ级响应:发生较大地震灾害,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一定影响。(5)Ⅳ级响应:发生一般地震灾害,造成一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较小影响。1.1.20应急响应启动(1)地震发生后,各级相关部门和单位应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2)Ⅰ级响应由国务院启动,Ⅱ级响应由省级启动,Ⅲ级响应由市级启动,Ⅳ级响应由县级启动。(3)启动应急响应后,各级相关部门和单位应迅速组织力量,开展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工作。第二节应急指挥体系与职责1.1.21应急指挥体系(1)地震灾害应急指挥体系由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市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县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2)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工作。(3)省级、市级、县级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1.1.22应急指挥职责(1)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职责:(1)制定全国地震灾害应急响应方案和政策措施。(2)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工作。(3)指导、协调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工作。(4)决定启动和终止应急响应。(2)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职责:(1)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地震灾害应急响应方案和政策措施。(2)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工作。(3)指导、协调市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工作。(4)决定启动和终止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响应。(3)市级抗震救灾指挥部职责:(1)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地震灾害应急响应方案和政策措施。(2)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工作。(3)指导、协调县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工作。(4)决定启动和终止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响应。(4)县级抗震救灾指挥部职责:(1)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地震灾害应急响应方案和政策措施。(2)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工作。(3)指导、协调乡镇(街道)抗震救灾指挥部工作。(4)决定启动和终止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响应。第三节紧急救援与物资调配1.1.23紧急救援(1)紧急救援主要包括搜救被困人员、救治伤员、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维护社会秩序等工作。(2)各级相关部门和单位应迅速组织救援队伍,全力开展紧急救援工作。(3)救援队伍应按照专业、有序、高效的原则,迅速抵达灾区,全力搜救被困人员,救治伤员。1.1.24物资调配(1)物资调配主要包括生活物资、医疗救护物资、救援设备等。(2)各级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根据灾区需求,及时调拨、采购、运输和分发救援物资。(3)物资调配应遵循合理、高效、公平的原则,保证救援物资及时、准确地送达灾区。(4)各级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加强物资调配的协调和监督,保证物资安全、合规使用。第四章地震灾害救援与安置第一节救援力量的调度与指挥1.1.25救援力量的调度(1)启动救援:地震发生后,各级应立即启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力量开展救援工作。(2)救援力量组成:救援力量主要包括国家级救援队伍、地方救援队伍、社会救援力量及志愿者等。(3)救援力量调度原则:根据地震灾害的严重程度、受灾范围和需求,合理调度救援力量,保证救援工作有序、高效进行。1.1.26救援力量的指挥(1)指挥体系:建立地震灾害救援指挥体系,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指挥机构。(2)指挥职责:各级指挥机构负责制定救援计划、组织协调各方力量、监督救援工作实施等。(3)指挥手段:采用现代化通信手段,保证指挥信息畅通无阻。第二节受灾群众安置与救助1.1.27受灾群众安置(1)临时安置点设置:根据受灾群众需求,合理规划临时安置点,提供基本生活设施。(2)安置点管理:加强临时安置点的管理,保证受灾群众生活有序、安全。(3)受灾群众生活救助:为受灾群众提供衣、食、住、医等基本生活保障。1.1.28受灾群众救助(1)心理援助:开展心理援助,帮助受灾群众度过心理创伤。(2)就业援助:为受灾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协助其恢复生产生活。(3)教育援助:保证受灾群众子女的教育权益,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条件。第三节临时设施建设与管理1.1.29临时设施建设(1)临时住房建设:为受灾群众提供临时住房,保证其基本居住条件。(2)临时设施配套:建设临时供水、供电、卫生等设施,满足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3)临时设施建设标准:根据受灾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临时设施建设标准,保证质量和安全。1.1.30临时设施管理(1)设施维护:加强临时设施维护,保证设施正常运行。(2)环境卫生管理:加强临时设施环境卫生管理,预防疾病传播。(3)安全管理:加强临时设施安全管理,保证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第五章地震灾害应急恢复第一节重建规划与实施1.1.31重建目标地震灾害应急恢复重建工作应遵循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保证受灾地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提升受灾群众的生活质量。1.1.32重建规划(1)制定重建规划。各级应根据受灾情况,组织相关部门编制地震灾害应急恢复重建规划,明确重建目标、任务、重点、布局和政策措施。(2)重建规划编制要求。重建规划应充分考虑地质环境、生态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保证重建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1.1.33重建实施(1)建立重建项目库。各级应建立重建项目库,明确项目名称、建设内容、投资规模、建设周期等。(2)重建项目审批。重建项目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履行审批程序。(3)重建项目实施。各级应加强重建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管,保证项目进度、质量和安全。第二节重建资金与物资保障1.1.34重建资金保障(1)资金来源。重建资金主要包括投入、社会捐赠、金融机构贷款等。(2)资金分配。重建资金应根据受灾程度、重建任务和项目需求进行合理分配。(3)资金监管。各级应加强对重建资金的监管,保证资金使用合规、高效。1.1.35重建物资保障(1)物资采购。各级应根据重建需求,做好物资采购工作,保证重建物资的质量和供应。(2)物资调拨。各级应加强物资调拨工作,保证重建物资及时到位。(3)物资监管。各级应加强对重建物资的监管,防止物资浪费和损失。第三节重建进度与质量监管1.1.36重建进度监管(1)建立重建进度报告制度。各级应定期报告重建进度,保证重建工作按时完成。(2)加强重建进度督查。各级应加强对重建进度的督查,对进度滞后的项目进行通报批评,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快进度。1.1.37重建质量监管(1)强化重建质量标准。各级应制定重建质量标准,保证重建项目的质量。(2)加强质量监督。各级应加强对重建项目的质量监督,对质量不合格的项目进行整改或重新建设。(3)质量责任追究。对因重建质量原因导致的,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第六章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程序第一节责任追究的启动1.1.38责任追究启动条件当地震灾害发生后,各级人民及有关部门、单位在地震应急工作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启动责任追究程序:(1)未按照规定履行地震应急职责,导致应急响应不力、处置不当;(2)违反地震应急预案,不执行应急指令,导致严重后果;(3)虚报、瞒报、迟报地震灾害信息,造成决策失误;(4)其他依法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1.1.39责任追究启动程序(1)各级人民及有关部门、单位接到地震灾害报告后,应立即启动责任追究程序;(2)责任追究启动前,应征求上级人民及有关部门的意见;(3)启动责任追究程序后,成立责任追究调查组。第二节调查与取证1.1.40调查组组成责任追究调查组由有关部门负责人、专业人员、法律顾问等组成,负责对地震灾害应急工作中的责任追究事项进行调查。1.1.41调查内容(1)调查地震灾害应急工作中的具体责任事项;(2)查明责任人在应急工作中的行为、决策和处置情况;(3)收集与责任追究相关的证据材料。1.1.42调查程序(1)调查组应按照调查内容,制定调查方案,明确调查任务、方法、步骤和期限;(2)调查组应采取实地调查、查阅资料、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开展调查;(3)调查组应在调查期限内完成调查任务,并向责任追究决定机构提交调查报告。第三节责任追究的决定与执行1.1.43责任追究决定机构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决定机构为各级人民及有关部门。1.1.44责任追究决定程序(1)责任追究决定机构应依据调查报告,对责任人的责任进行认定;(2)责任追究决定机构应在认定责任后,根据情节轻重,依法作出处理决定;(3)责任追究决定机构应将处理决定通知相关责任人,并告知其申诉权利。1.1.45责任追究执行(1)责任追究决定生效后,责任追究执行机构应按照处理决定,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2)责任追究执行机构应将处理结果报告责任追究决定机构;(3)责任追究执行过程中,如发觉新的证据,责任追究决定机构应重新作出处理决定。第七章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措施第一节行政责任追究1.1.46追究原则地震灾害应急工作中,对违反规定、不履行职责、玩忽职守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依法严格追究行政责任。1.1.47追究范围(1)未按照规定制定、修订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的;(2)未按照规定组织地震灾害应急演练的;(3)未按照规定开展地震灾害应急宣传教育工作的;(4)未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地震灾害信息的;(5)未按照规定采取地震灾害应急措施的;(6)在地震灾害应急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7)其他违反地震灾害应急工作规定的行为。1.1.48追究方式(1)警告;(2)记过;(3)记大过;(4)降级;(5)撤职;(6)开除。1.1.49追究程序(1)对涉嫌违法行为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由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进行调查;(2)调查结束后,应当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处理意见;(3)处理意见报有权决定的行政机关审批;(4)有权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在收到处理意见之日起15日内作出决定;(5)对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第二节刑事责任追究1.1.50追究原则对在地震灾害应急工作中,因故意或者过失导致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1.51追究范围(1)故意隐瞒地震灾害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2)故意延误地震灾害应急措施,造成严重后果的;(3)故意破坏、毁坏地震灾害应急设施,造成严重后果的;(4)其他构成犯罪的行为。1.1.52追究程序(1)对涉嫌犯罪的行为,由有权处理的司法机关进行调查;(2)调查结束后,应当依法提起公诉;(3)法院依法审理,作出判决;(4)对判决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上诉或者申请再审。第三节申诉与复核1.1.53申诉对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诉。1.1.54复核(1)申诉人应当在收到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提出申诉;(2)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诉书之日起15日内进行复核;(3)复核结束后,应当书面告知申诉人复核结果;(4)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第八章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监督第一节监督机构与职责1.1.55监督机构1.1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监督机构主要包括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地震工作管理部门、监察机关以及审计部门。1.2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对地震灾害应急工作的全面监督,保证责任追究工作的落实。1.3地震工作管理部门负责对地震灾害应急工作中的专业性问题进行监督,保证地震灾害应急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1.4监察机关负责对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监督。1.5审计部门负责对地震灾害应急资金、物资的分配和使用进行监督。1.5.1监督职责2.1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职责:(1)制定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监督制度;(2)对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3)对地震灾害应急工作中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整改措施。2.2地震工作管理部门职责:(1)对地震灾害应急工作中的专业性问题进行监督;(2)对地震灾害应急工作中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检查;(3)对地震灾害应急工作中的信息发布进行审核。2.3监察机关职责:(1)对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查处;(2)对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3)对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工作中的重要情况及时报告上级监察机关。2.4审计部门职责:(1)对地震灾害应急资金、物资的分配和使用进行审计;(2)对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工作中的财务问题进行监督;(3)对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第二节监督方式与程序2.4.1监督方式1.1定期监督: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地震工作管理部门、监察机关和审计部门应定期对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工作进行监督。1.2不定期监督:在地震灾害应急工作中,如发觉重大问题,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地震工作管理部门、监察机关和审计部门可随时进行监督。1.3专项监督:针对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工作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地震工作管理部门、监察机关和审计部门可开展专项监督。1.3.1监督程序2.1监督启动: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地震工作管理部门、监察机关和审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启动监督程序。2.2监督实施:监督部门按照监督计划,对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工作进行实地检查、调查和审计。2.3监督报告:监督部门在监督结束后,应向同级和上级监督部门提交监督报告,报告中应包括监督情况、发觉问题及整改建议。2.4整改落实:被监督单位应根据监督报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告监督部门。第三节监督结果的处理2.4.1对存在问题的处理1.1对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地震工作管理部门、监察机关和审计部门应根据问题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处理:(1)对一般性问题,进行书面提醒、通报批评或责令改正;(2)对较严重问题,进行约谈、通报批评,并责成相关部门进行整改;(3)对严重问题,移交监察机关依法查处,并建议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1.1.1对整改结果的处理2.1对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地震工作管理部门、监察机关和审计部门应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处理:(1)对整改措施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并责成相关部门重新整改;(2)对整改仍不到位的,建议有关部门暂停该单位的相关工作,直至问题得到妥善解决;(3)对涉及违法违纪行为的,移交监察机关依法查处。第九章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宣传教育与培训第一节宣传教育内容与方法2.1.1宣传教育内容(1)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2)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的程序、标准和具体要求。(4)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的案例分析。(5)地震灾害预防、避险、救援及自救互救知识。2.1.2宣传教育方法(1)制作宣传册、海报、横幅等宣传材料,进行广泛发放和展示。(2)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专题报道,扩大宣传范围。(3)举办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主题讲座、论坛等活动,邀请专家进行讲解。(4)开展地震灾害应急责任追究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度。第二节培训对象与要求2.1.3培训对象(1)地震灾害应急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2)地震灾害救援队伍成员。(3)地震灾害防范重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业洗车工2024年服务协议样本版B版
- 夏至节气文化探讨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虚拟现实(VR)应用开发框架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健康养生产品全国代理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工程车辆柴油补给服务协议4篇
- 个人借款企业合作合同书样本版B版
- 《XX创意广告欣赏》课件
- 专业足球教练2024聘任协议精简文本版A版
- 2025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场地租赁协议书4篇
- 2024育儿嫂安全保障合同范本:育儿嫂职责与权益3篇
- MOOC 电工学(电气工程学概论)-天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19级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三年制人才培养方案
- 室内装饰装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洗浴中心活动方案
- 送电线路工程施工流程及组织措施
-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培训课件
- 韩国文化特征课件
- 抖音认证承诺函
- 清洁剂知识培训课件
- 新技术知识及军事应用教案
- 高等数学(第二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