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考试生物化学、病生理学、免疫学_第1页
三基考试生物化学、病生理学、免疫学_第2页
三基考试生物化学、病生理学、免疫学_第3页
三基考试生物化学、病生理学、免疫学_第4页
三基考试生物化学、病生理学、免疫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能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结合的lg是2.CD8分子B.与靶细胞上的黏附分子结合C.直接与肽抗原结合E.以上选项都不对答案解析:CD8分子通过IgSF样功能区和MHC-I类分子的a3功能区结合。3.中毒性肾小管坏死的特点是A.以上均不是B.局限在远曲小管,基底膜完整C.局限在集合管,呈片段状D.局限在近曲小管,基底膜完整E.散在于全部肾小管,基底膜破坏答案解析:中毒性肾小管坏死的特点是局限在近曲小管,基底膜完整。4.严重贫血性缺氧时A.皮肤黏膜呈苍白色B.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C.皮肤黏膜呈潮红色D.皮肤黏膜呈咖啡色E.皮肤黏膜发绀 A答案解析:严重贫血性缺氧时皮肤黏膜呈苍白色。5.严重烧伤可发生A.神经源性休克B.过敏性休克C.心源性休克D.低血容量性休克E.感染性休克答案解析:低血容量性休克是体内或血管内大量丢失血液、血浆或体液,引起有效血容量急剧减少所致的血压降低和微循环障碍。严重烧伤可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6.介导IV型超敏反应的免疫细胞是C.肥大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中性粒细胞答案解析:IV型超敏反应是由致敏T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24~72小时后放生的,形成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因其发生缓慢,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本型超敏反应中起作用的是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无抗体及补体参与。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有关。7.血清含量最高的是在五类免疫球蛋白中,IgD的绞链区较长,易被蛋白酶水解,故其半衰期较短,仅3天。lgD分为两型:血清IgD的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膜结合型lgD(ml-gD)是BCR的重要组成成分,mlgD,被称为初始B细胞(naiveBcell),活化的B细胞或记忆B细胞的mlgD逐渐消失。8.下列不是心力衰竭时肺循环充血表现的是A.心源性哮喘B.肺水肿C.端坐呼吸D.颈静脉怒张E.劳力性呼吸困难——D答案解析:D提示体循环瘀血。A,B,C,E提示肺循环充血。9.组织相容性抗原指的是A.同种异型抗原B.隐蔽的自身抗原C.有核细胞表面抗原D.嗜异性抗原E.同种移植抗原 答案解析:组织相容抗原又称同种移植抗原。10.机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最常见的器官是答案解析:机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最常见的器官是心。11.造成限制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B.呼吸中枢抑制C.肺泡面积减少D.气道阻力增高E.肺泡壁厚度增加答案解析:造成限制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呼吸中枢抑制。12.机体内透细胞液是指A.脑脊液B.以上都是C.关节囊液D.汗液E.消化液 答案解析:机体内透细胞液是指由上皮细胞分泌的、分布在一些密闭的腔隙中的液体,是组织间液极少的一部分,包括消化液,脑脊液,关节囊液,汗液等。A.中枢淋巴器官C.免疫活性细胞E.外周淋巴器官 答案解析:免疫系统包括中枢淋巴器官、周围淋巴器官及免疫活性细胞。B.肝脏破坏血小板C.肝素产生增加D.凝血因子产生减少E.毛细血管内压力增加的因素。慢性肝功能不全伴有脾功能亢进时,可使血小板减少,均能影响凝血过程。A.肝功能衰竭所致的昏迷B.肝功能衰竭并发脑水肿C.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神经综合征D.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错乱性疾病A.水肿E.高渗性脱水答案解析:代谢性酸中毒时过度通气可产生高渗性脱水。B.M细胞D.T细胞淋巴细胞识别;选NK细胞者不清楚NK细胞作为非特异杀伤细胞,主要杀伤病毒及肿瘤,但亦无提呈抗原作用;选M细胞者不清楚M细胞作为一种特化的抗原运输细胞,可转运未降解的抗原至黏膜下结缔组织,被位于该处的巨噬细胞摄取,M细胞不能处理提呈抗原。选T细胞者不清楚T细胞不能处理提呈抗原,而是识别经APC处理后的抗原。只有巨噬细胞能处理加工提呈抗原。18.羟苯乙醇胺的化学结构与上述哪种物质相似A.去甲肾上腺素B.多巴胺C.5-羟色胺D.组胺E.肾上腺素答案解析:羟苯乙醇胺的化学结构与多巴胺相似。19.DNA变性的原因是A.互补碱基之间氢键断裂B.多核苷酸链解聚C.3',5'磷酸二酯键的断裂D.二硫键的断裂E.碱基甲基化修饰答案解析:DNA变性是指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互补的碱基对间的氢键断裂。20.急性胰腺炎引起DIC主要是通过A.大量组织因子入血C.其他促凝物质入血D.红细胞大量破坏E.血小板聚集、释放答案解析:急性胰腺炎引起DIC主要是通过其他促凝物质入血(大量胰蛋白酶进入循环使凝血酶原被直接激活生成凝血酶)。21.造成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A.胸廓顺应性降低B.呼吸肌活动障碍C.弥散障碍D.气道阻力增加E.肺顺应性降低 答案解析:造成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气道阻力增加。22.杀伤性CD8+T细胞识别的抗原A.MHC-Ⅱ类抗原B.MHC-I、Ⅱ类抗原 原提呈细胞表面并提成给CD8+T细胞。C.免疫印迹法答案解析:ELISA(夹心法)灵敏性强,特异性高,是可溶性抗原的定量测定方法。B.心脏作功增加E.冠脉血流量增加 性肥大。离心性心肌肥大的主要发生机制是舒张期室壁张力增高。C.下肢水肿D.颈静脉怒张E.胃肠道淤血C.外周阻力降低D.微循环前阻力血管扩张E.微循环前阻力血管收缩答案解析:微循环缺血缺氧期微循环前阻力血管收缩。 答案解析:IgM为机体感染后最早产生的特异性抗体。28.严重肝疾病引起发热的原因是A.淋巴因子B.内生致热原C.抗原抗体复合物D.内毒素E.本胆烷醇酮 答案解析:严重肝疾病引起发热的原因是本胆烷醇酮。其为睾酮的分解代谢产物。80%在肝脏内酶解,前列腺也参与部分转变。其代谢物由尿中排泄。29.T细胞的TCR识别MHC分子的部位是A.以上均不是B.胞质区C.肽结合区D.胞膜外区E.跨膜区答案解析:肽结合区决定MHC分子与抗原肽结合的选择性,T细胞的TCR识别MHC分子的部位。30.胃肠功能衰竭时有A.出现黄疸B.消化道出血C.血肌酐升高D.出现发绀E.突发性低血压 答案解析:胃肠功能衰竭时常有有消化道出血。因胃肠功能衰竭时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胃肠黏膜血管收缩,致胃肠黏膜缺血、缺氧、坏死,临床表现为急性胃黏膜病变、应激性溃疡、出血、穿孔等。31.人的IgM分子主要特征是A.血清含量高B.能通过胎盘C.电泳时比IgG移向阳极快E.成人接受抗原刺激后最先出现的抗体答案解析:成人接受抗原刺激后lgM最先产生B.结缔组织病C.胆囊炎E.类风湿关节炎—D答案解析:重症肌无力是由自身抗体(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分子被认为是B.异种抗原C.移植抗原D.异嗜性抗原E.同种异型抗原答案解析:HLA分子存在于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移植器官时,使机体发生免疫排斥。34.辅助性CD4+T细胞识别的抗原A.MHC-Ⅱ类抗原答案解析:MHC-Ⅱ类抗原能识别并提呈外源性抗原肽给CD4+T细胞。HCO3-26mmo1/L,Na+142mmol/L,Cl-96mmol/L,该患者酸碱平衡紊乱属于A.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答案解析:本病例pH,HCO3-均在正常范围内,似无明显的酸失衡,但AG+-(Cl-+HCO3-)=142mmol/L-(96mmol/L+26mmol/L)=20mmol/L,比正常12.0mmol/L高8mmol/L,提示有A.严重感染B.严重的低钾血症C.前列腺肥大D.急性肾小球炎E.高胆红素血症答案解析:严重感染时,可由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以及内毒素等作用,使儿茶酚胺释放增加、肾血流量减少、肾血管收缩等,导致肾前性急性肾功能不全。严重低钾血症、急性低钾血症、急性肾小球肾炎、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肾性急性肾功能不全。37.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大分子物质必定免疫原性强B.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C.聚合状态的蛋白质免疫原性较非聚合状态蛋白质强E.直链结构的蛋白质免疫原性较环状结构蛋白质强答案解析:免疫原性强弱取决于抗原决定簇种类和数量,大分子物质若无一定化学组成和结构,其免疫原性也不强。38.与绵羊红细胞特异性结合,形成玫瑰花环状结构的免疫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C.单核巨噬细胞E.肥大细胞答案解析:人成熟T细胞表面表达绵羊红细胞受体,可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形成花结样细胞,临床称为红细胞玫瑰花结形成试验。39.关于免疫球蛋白正确的是A.不能作为抗原,只有保护作用B.是抗原和球蛋白的产物C.都是抗体E.有抗体作用,也可作为抗原答案解析:免疫球蛋白是蛋白质,有自己的抗原决定簇,具有抗原性;在抗原刺激机体时,产生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的作用。C.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D.T细胞和巨噬细胞E.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B.细胞溶解及杀菌D.中性粒细胞的趋化E.对免疫复合物的调理能促进抗体生成。—E1个标准大气压,PCO25.32kPa(40mmHg)、Hb完全氧合,用酸和碱将1L血液pH调至7.40所需加入的酸或碱量就是BE或BD,表示全血或者血浆中碱储备增加或减少的情况。BE指43.急性肾小管坏死性急性肾衰竭少尿期下列哪一项变化是错误的B.高钠血症D.高镁血症E.水中毒镁血症。 45.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水肿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C.淋巴循环障碍D.肾小球滤过率降低E.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答案解析: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水肿主要是因为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滤过率呈不同程度下降,但肾血浆流量仍可正常,因而滤过分数常减少。与肾小球功能受累相较,肾小管功能相对良好,肾浓缩功能多能保持。46.可传递抑制信号的是答案解析: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KIR)捏一种主要表达在NK、T细胞上的抑制性信号传递分子。正常情况下,KIR的存在可能是NK、T细胞不攻击自身组织的重要因素。KIR分子传递的抑制性信号可能是活化T细胞的负调节因素。47.血氧容量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正常,静脉血氧分压与血氧含量高于正常见于A.呼吸衰竭B.氰化物中毒D.失血性休克E.心力衰竭 答案解析:氰化物可经由口服、吸入及皮肤黏膜被吸收到体内。氰化物由于可以抑制多种酶,被吸收后和细胞中线粒体上细胞色素氧化酶三价铁离子产生络合物,抑制细胞氧化磷酸化作用,阻断能量ATP的生成,并使得细胞缺氧窒息。故氰化物中毒时血氧容量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正常,静脉血氧分压与血氧含量高于正常。48.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是 —B答案解析:C5a可激活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加重炎症反应,诱导类似过敏性休克的反应,称过敏毒素。49.输液反应引起发热的原因是A.淋巴因子B.抗原抗体复合物C.本胆烷醇酮D.内毒素E.内生致热原—D答案解析:输液反应引起发热的原因是内毒素。50.ELISA中最常用的固相载体是A.聚苯乙烯B.尼龙膜C.聚氯乙烯D.三聚氧胺E.以上选项均是 答案解析:ELISA试验中常用固相载体是聚苯乙烯微量板。51.导致DIC患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A.抗凝血酶物质增加B.凝血物质被大量消耗C.血管通透性增高D.肝脏合成凝血因子障碍E.凝血因子XQ被激活答案解析:在DIC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血液进入低凝状态,容易引起出血。52.机体急性失血量为全身血量多少时可通过代偿而不出现症状 ——E答案解析:机体急性失血量为全身血量多少时可通过代偿而不出现症状<10%。53.在调节酸碱失衡中肾的缓冲调节作用E.缓冲能力最强答案解析:在调节酸碱失衡中肾的缓冲调节作用缓冲能力最持久。A.散射免疫比浊法—DC.病毒D.以上都是E.螺旋体答案解析:能作为发热激活物的病原微生物是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等。A.低蛋白血症B.低糖血症C.以上都有D.低钠血症答案解析:肝功能障碍时代谢障碍表现为低糖血症,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A.影响大脑皮质的兴奋传导过程C.使脑干网状结构不能正常活动E.干扰大脑能量代谢物实验结果表明,肝性脑病的发生与严重肝脏疾病时的物质代谢障碍和肝脏解毒障碍有关。按照氨中毒学说提供的资料,血氨升高能干扰脑组织的能量代谢,脑内能量生成缺少是精神神经紊乱的基础。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氨可与α一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和谷氨酰胺,使脑组织内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α—酮戊二酸减少,三羧酸循环减慢,能量生成减少。氨还能抑制氧化脱羧过程,使丙酮酸和α一酮戊二酸不能顺利脱羟,也58.关于等张性缺氧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动脉血氧分压可正常B.血氧容量降低C.血氧含量正常D.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E.A-V血氧含量差低于正常答案解析:等张性缺氧时血氧容量降低,动脉血氧分压可正常,A-V血氧含量差低于正常,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等。59.在体温上升期动脉血压A.轻度下降B.轻度上升C.无变化D.明显上升E.明显下降——B答案解析:在体温上升期动脉血压轻度上升。60.对于一个青霉素诱导的溶血性贫血的病人以下哪一种药物可以诱导类似的情况发生A.磺胺B.阿司匹林C.氨基糖苷类D.奎尼丁E.头孢菌素 答案解析:考查要点:溶血性贫血。常见错误:奎尼丁、磺胺。只有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之间有显著的交叉反应,所以只有头孢菌61.水的生理功能有A.调节体液B.水是生化反应的场所C.水是良好的溶剂D.水具有润滑作用E.以上均正确答案解析:水的生理功能有良好的溶剂,调节体液,生化反应的场所,具有润滑作用等。62.内源性肝性脑病的主要原因是A.急性轻型肝炎B.急性重型肝炎C.晚期血吸虫病D.门脉性肝硬化答案解析:内源性肝性脑病的主要原因是急性重型肝炎。63.最能反映组织中毒性缺氧的指标是A.动脉血氧含量降低B.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C.血氧容量降低D.动脉血氧分压降低E.静脉血氧含量上升答案解析:最能反映组织中毒性缺氧的指标是静脉血氧含量上升。64.寄生虫感染时滴度明显升高的是在五类免疫球蛋白中,IgD的绞链区较长,易被蛋白酶水解,故其半衰期较短,仅3天。IgD分为两型:血清IgD的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膜结合型IgD(ml-gD)是BCR的重要组成成分,为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未成熟B细胞仅表达mlgM,成熟B细胞同时表达mlgM和mlgD,被称为初始B细胞(naiveBcell),活化的B细胞或记忆B细胞的mlgD逐渐消失。65.下列属于心力衰竭时肺循环瘀血表现的是B.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C.颈静脉怒张D.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E.肝肿大、压痛答案解析:夜间阵发生呼吸困难是肺循环淤血的表现。66.有lgEFc受体的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E.肥大细胞答案解析: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具有高亲和力的IgEFc受体。67.B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是E.MHC-Ⅱ类分子B.丙种球蛋白C.转移因子 ——AE.氰化物中毒70.属于I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B.系统性红斑狼疮C.血清病D.血清过敏性休克E.新生儿溶血症答案解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I型超敏反应的理解及记忆。常见错误是选血清病,认为血清病属型超敏反应,是lgE引起的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导致的疾病,对血清病与血清过敏性休克混淆。血清过敏性休克是致敏机体再次注射血清后导致肥大细胞上IgE受体桥联,肥大细胞脱颗粒、生物学活性介质(如组胺、白三烯等)作用于血管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压下降导致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属Ⅲ型超敏反应,是一次大剂量注射抗毒素血清后1~2周发生,由于患者体内抗血清抗体已经产生而异种血清尚未完全排除,二者结合形成中等大小可溶性循环免疫复合物所致71.肝功能障碍时容易出血的原因是A.凝血因子产生减少B.肝素产生增多C.血小板减少D.毛细血管壁受损害E.纤溶酶产生增多答案解析:肝功能障碍时容易出血的原因是凝血因子产生减少。72.HIV感染最常用的筛查方法是D.自身红细胞凝集E.免疫印迹 答案解析:ELISA法为HPV感染最常用的方法。73.热型时根据下列哪一项来决定的A.热度高低B.体温曲线的形状C.升降速度D.波动幅度E.持续时间答案解析:热型时根据下列哪一项来决定的体温曲线的形状。74.某些神经元退行性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是A.细胞凋亡不足与过度并存B.细胞凋亡过度C.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D.细胞凋亡不足E.以上都不是 答案解析:某些神经元退行性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是细胞凋亡过度。75.IⅡ型超敏反应又称A.抗体刺激型超敏反应B.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E.细胞毒型超敏反应——E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和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炎性反应。般在接受相应抗原刺激后24~72小时后发生,故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A.MHC-Ⅱ类抗原B.MHC-I类抗原 答案解析:约9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携带HLA-B27抗原。A.10%葡萄糖液C.50%葡萄糖液答案解析:临床上对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低钠血症一般首先应用等渗氯化钠液。A.休克C.高热E.急性肾衰竭答案解析:代谢性酸中毒原因有高热,休克,长期不进食,急性肾衰竭等。A.妊娠分娩D.以上都是E.过多过快输液 答案解析:心力衰竭的诱因是感染,心律失常,妊娠分娩,过多过快输液。80.严重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患者出现精神错乱和谵妄时,下列治疗措施错误的是A.使用中枢镇静剂C.防治原发病D.改善肺的通气功能E.应用呼吸中枢兴奋剂答案解析:严重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患者出现精神错乱和谵妄与血中PaCO2过高及脑脊液pH过低有关,治疗措施包括防治原发病、改善通气、应用呼吸兴奋剂及THAM,但不能使用中枢镇静剂,因为中枢镇静剂可抑制呼吸中枢,使病情恶化。81.休克时儿茶酚胺增加微循环障碍,使组织灌流量减少的作用机制是A.仅对血管α受体作用B.对α、β受体都不起作用C.仅对腹腔血管起作用D.对α、β受体均起作用E.仅对血管β受体作用答案解析:儿茶酚胺对α受体作用引起的血管强烈收缩,在休克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儿茶酚胺特别是肾上腺素对β受体所起的效应也不应忽视,β受体效应表现为微循环动静吻合支大量开放,结果是血液不经过毛细血管,直接由微动脉进入微静脉,从而使毛细血管的血液灌流量减少,组织缺氧进一步加重,外周阻力进一步降低,这种机制不仅在低阻力型休克发生发展中起作用,在其他类型休克中也有一定意义。82.下列哪种成分是C3转化酶E.以上都不对—D答案解析:C3bBb为C3转化酶。83.呼吸衰竭通常是指A.呼吸系统病变造成机体缺氧B.外呼吸功能障碍的结果C.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D.空气中氧含量过低的结果E.内呼吸功能障碍的结果E.中性粒细胞 答案解析: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是可辅助T、B淋巴细胞应答的功能亚群,因此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起辅助作用。85.属于隐蔽抗原的是A.精子B.HLA抗原C.EB病毒D.抗原抗体复合物E.溶血性链球菌 答案解析:精子存在于睾丸,睾丸是免疫系统相对隔离的状态,正常情况下未致敏的淋巴细胞不能进入,精子属于隐蔽抗原。B.淋巴组织增生C.淋巴细胞增多E.胸腺细胞肥大答案解析:应激过程最突出的表现是肾上腺皮质增大。87.体液免疫的效应包括A.以上均是B.调理作用C.中和作用答案解析:体液免疫具有中和作用,调理作用,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作及ADCC作用。D.肺动脉栓塞E.室间隔缺损 负荷增加。C.雌激素D.血管升压素与葡萄苷酸和硫酸结合物的形式由胆汁及尿排泄,占日消耗总量的15%~20%。二是经脱碘酶降解为其他碘氨酸,如T2是T3,rT3的主要代谢产物。90.患者术后禁食3天,仅从静脉输入大量的5%葡萄糖液维持机体需要,此患者最容易发生B.高血钠C.高血钾答案解析:术后禁食患者,没有钾摄入而肾仍排钾,加上输入大量葡萄糖,在合成糖原时,细胞外钾进入细胞内,故患者易发生低血钾。B.胸腔积液C.阻塞性肺病E.过量使用麻醉药、镇静药 缺氧和(或)呼吸性酸中毒者。最常见的原因是过量使用麻醉药、镇静药。A.心肌耗氧量增多C.心收缩力减弱E.血管收缩 答案解析:应激时会有心率加快,心律失常,血管收缩,心肌耗氧量增多等心血管变化。A.出现黄疸B.出现发绀E.突发性低血压—D答案解析:肾衰竭时有血肌酐升高,少尿,无尿,尿毒症严重可致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94.DIC时引起休克的机制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A.心肌损伤使心肌收缩力降低B.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答案解析:与DIC时引起休克的机制有关的有微循环阻塞循环通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心D.静止的T细胞——C认为MHC-Ⅱ分子可存在T细胞上,属记忆混淆。MHC-Ⅱ分子存在于抗原递呈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上,而B细胞既是抗体生成细胞也是抗原递呈细胞。答案解析: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时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97.DNA的解链温度指的是A.A250nm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B.A280nm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 ——A答案解析:DNA的变性从开始解链到完全解链,是在一个相当窄的温度范围内完成的,在这一范围内,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时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答案解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补体的组成及两条主要的激活途径的认识。常见错误是选Clq或CIr,认为不论哪条途径都应有Cl的成分参加,所以没仔细审题便选了一个补体成分;选C2和C4者较少,认为两条途径任何成分都可以参加;本道题不容易错选C2和C4,而容 但主要是lgG起作用。再次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是lgG类抗体,具有高亲和力。101.除B细胞和T细胞外,与抗体发生有关的细胞是B.巨噬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中性粒细胞E.肥大细胞答案解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的理解。TD-Ag进入机体后,首先要被M中等抗原提呈细胞处理后,T细胞才可识别,故选项巨噬细胞正确。其余选项均不参与体液免疫应答。102.肝性脑病的神经精神症状有A.以上都有B.睡眠障碍和行为失常C.精神错乱D.轻微性格和行为改变答案解析:肝性脑病的神经精神症状有轻微性格和行为改变,睡眠障碍和行为失常,精神错乱,昏迷等。103.应激时哪一种蛋白是减少的A.运铁蛋白B.C反应蛋白C.血清淀粉样蛋白D.铜蓝蛋白E.纤维连接蛋白答案解析:应激时运铁蛋白是减少的。104.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A.尸体解剖B.动物实验C.病史分析D.病例讨论E.疾病调查—B答案解析: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动物实验。105.下列哪种疾病与HLA-B27抗原显著相关A.强直性脊柱炎B.类风湿关节炎C.系统性红斑狼疮D.结缔组织病E.重症肌无力 答案解析: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与HLA-B27有明显相关性。106.中枢免疫器官主要包括A.胸腺和淋巴结B.骨髓和胸腺C.脾和胸腺D.脾和肝E.淋巴结和脾答案解析:中枢淋巴器官由骨髓和胸腺构成。107.下列哪项属于人工主动免疫A.注射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恶性肿瘤B.静脉注射LAK细胞治疗肿瘤C.注射两种球蛋白预防麻疹D.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E.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学生对人血主动免疫的掌握情况。常见错误是选注射两种球蛋白预防麻疹.认为用人工的方法预防疾病就应该属于人工主动免疫,但注射的是球蛋白应该属于人血被动免疫。人工主动免疫是给机体注射抗原性生物制剂,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增强抗病能力。108.严重肿瘤引起发热的原因是A.内毒素B.淋巴因子C.内生致热原D.抗原抗体复合物E.本胆烷醇酮 答案解析:严重肿瘤引起发热的原因是内生致热原。109.可以杀伤肿瘤细胞无需MHC限制性的是B.NK细胞D.中性粒细胞答案解析: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以MHC非限制性方式杀伤肿瘤细胞。110.严重组织损伤引起DIC的主要机制是B.凝血因子Ⅲ大量入血C.消除活化的凝血因子功能受损D.大量红细胞和血小板受损E.继发于创伤性休克 —B答案解析:严重组织损伤引起DIC的主要机制是凝血因子Ⅲ大量入血。111.在调节酸碱失衡中骨骼的缓冲调节作用A.缓冲能力较强B.缓冲能力最弱C.缓冲作用发挥最快D.缓冲能力最持久E.缓冲能力最强答案解析:在调节酸碱失衡中骨骼的缓冲调节作用缓冲能力最弱。A.机体对自身组织成分产生自身抗体和自身免疫效应淋巴细胞B.对机体有害的免疫应答C.机体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导致组织损伤并引起临床症状D.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不应答E.以上选项都不对—A答案解析:在正常情况下,动物的免疫系统只对自身以外的异物抗原发生反应,但由于某些原因对自身构成成分引起免疫反应时,则称为自身免疫。113.应激时影响机体情绪反应的主要结构基础是A.大脑边缘系统B.大脑皮质E.下丘脑答案解析:应激时影响机体情绪反应的主要结构基础是大脑边缘系统。114.清除自身损伤衰老细胞属于A.免疫防御作用过高B.生理性免疫防御C.生理性免疫自稳D.免疫自稳功能失调E.免疫监视功能失调答案解析: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①免疫防御功能:免疫系统抵御病原体侵害,清除外来抗原异物;病理情况下导致不利的结果:过敏反应(作用过高)与免疫缺陷病;②免疫稳定功能:机体识别和清除体内衰老、损伤和死亡细胞,以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与稳定;病理情况下导致不利的结果:自身免疫疾病;③免疫监视疫监视功能失调而非免疫监视功能失调。 答案解析:在呼吸衰竭时,可由于缺氧与高碳酸血症反射性地通过交感神经使肾血管收缩,116.用Ⅲ型肺炎球菌多糖免疫裸鼠(或胸腺切除)会出现答案解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体液免疫应答的理解。多糖属TI-Ag,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细胞辅助,所以胸腺切除后,TI-Ag仍可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且产生的抗体为118.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DNA双螺旋中碱基对位于外侧B.维持双螺旋稳定的主要因素是氢键和碱基堆积力D.腺嘌呤的摩尔数等于胸腺工作嘧啶的摩尔数E.同种生物体不同组织中的DNA碱基组成极为相似答案解析:DNA双螺旋是一反向平行的双链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骨架位于双链的外侧,119.与类风湿因子针对的自身抗原有关的Ig是 答案解析:类风湿因子为一种自身抗体,属于IgG。B.血液凝固性升高D.先高凝后转为低凝—D答案解析:HLA抗原是最重要的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供、受者间HLA差别是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E.气胸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是阻塞性肺病。答案解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调理作用的理解。常见错误是选lgG,认为与抗原结合的IgGFc124.IV型超敏反应又称E.速发型超敏反应体,忽略了SlgA是局部黏膜抗感染的主要抗体,IgA在生后4~6个月左右产生,因此3~6 A.脾、胸腺和淋巴结B.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C.脾、骨髓和胸腺D.脾、黏膜和胸腺E.脾和淋巴结 ——B答案解析: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为T、B细胞发挥免疫应答的场所。C.败血症 答案解析:多系统器官衰竭的病因有大手术,严重创伤,休克,败血症等。C.缓冲能力最持久D.缓冲能力最强答案解析:在调节酸碱失衡中血浆的缓冲系统缓冲作用发挥最快。130.心功能不全时,在血容量增加的代偿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答案解析:肾脏通过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和增加肾小管对水钠的重吸收来增加血容量。131.与MHC-Ⅱ类分子结合的是 答案解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MHC限制性的具体表面的记忆。常见错误是选CD8,认为MHC-Ⅱ类分子对应的CD分子是CD8。正确应为MHC-Ⅱ类分子对应的是CD4分子。B.微循环后阻力血管扩张D.微循环前阻力血管扩张E.微循环前阻力血管收缩133.宫内死胎引起DIC主要是通过A.其他促凝物质入血D.大量组织因子入血E.激活凝血因子XII答案解析:宫内死胎引起DIC主要是通过大量组织因子入血。A.先50%的葡萄糖液后0.9%氯化钠液B.先5%的葡萄糖液后0.9%氯化钠液C.先0.9%氯化钠液后5%的葡萄糖液E.0.9%氯化钠液 答案解析:高渗性脱水患者的处理原则是先5%的葡萄糖液后0.9%氯化钠液。 答案解析: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是一类能引起肿瘤组织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分为TNF-α和TNF-β两种,前者主要由脂多糖/卡介苗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亦称恶病质素;后者主要由抗有丝分裂原激活的T细胞产生,又称淋巴毒素。TNF-α/β为同源三聚体分子,主要生物学作用如下:①对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有生长瘤作用;③增强T、B细胞对抗原和有丝分裂原的增生反应,促进MHC-I类分子表达,增D.心肌细胞数目增加E.肌节的串联性增生答案解析:心脏向心性肥大的本质是肌节的并联性增生。137.C5a具有的生物学活性是A.促CT酯酶形成B.调理作用C.趋化作用D.参与膜攻击单位的形成E.促C3转化酶形成 138.具有激活补体作用的蛋白是A.运铁蛋白B.铜蓝蛋白C.C-反应蛋白D.血清淀粉样蛋白E.纤维连接蛋白答案解析:具有激活补体作用的蛋白是C-反应蛋白。B.维生素AC.二甲基亚砜D.别嘌醇E.超氧化物歧化酶 ——A答案解析:清除H2O2的是过氧化氢酶。140.与类风湿因子有关的lg是—B答案解析:类风湿因子是变性lgG刺激机体产生的一种自身抗体,有lgMlgGlgAlgDlgE,可与变性IgGFc段结合。141.用木瓜蛋白酶将IgG分子水解为A.2个Fab片段和数个小片段Fc'B.以上均不对D.(Fab')2和数个小片段Fc'E.2个Fab片段和Fc片段答案解析:木瓜蛋白酶作用于lgG绞链区两条重链间二硫键的近N端,将其裂解为2个Fab片段和Fc片段。142.下列哪一项不是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A.呼吸肌麻痹B.通风不良C.气道阻塞D.肺泡弥散障碍E.呼吸中枢麻痹答案解析: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有呼吸中枢麻痹,呼吸肌麻痹,气道阻塞,通风不良。143.测定抗体生成细胞数可用B.淋巴细胞转化试验C.溶血空斑试验D.细胞毒试验E.E花环试验 答案解析:溶血空斑试验是体外检测B淋巴细胞抗体形成功能的一种方法,参与的抗体主要是IgM,每个空斑表示一个抗体生称细胞,空斑数即为抗体生成细胞数。144.可作为SLE特异性标志的自身抗体是C.抗dsDNA抗体和抗SmD.抗dsDNA抗体和ANAE.抗ssDNA抗体和ANA答案解析: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较高。145.与糖异生无关的酶是A.果糖双磷酸酶-1B.醛缩酶C.丙酮酸激酶D.磷酸己糖异构酶E.烯醇化酶答案解析:糖异生的关键酶有四个,即丙酮酸A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果糖二磷酸酶、葡萄糖6-磷酸酶。 147.抗原分子诱导宿主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称为A.以上均不对B.宿主反应性C.抗原刺激性E.免疫反应性答案解析:抗原刺激机体使之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称免疫原性。——E因,应该是感染和肿瘤发生率增高。149.间接抗球蛋白试验检测何类抗体—C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目的是检查红细胞表面的不完全抗体。150.免疫原性是指A.抗原分子不能诱导免疫应答的特性B.抗原分子能诱导免疫应答的特性C.抗原分子能与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D.抗原分子不能与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E.抗原分子能诱导免疫应答的特性,抗原分子能与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 ——B答案解析: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免疫应答的特性称免疫原性。151.补体活化经典途径开始于A.C4的活化B.C5的活化C.C3的活化D.C2的活化E.C1的活化152.肿瘤的发生机制之一是A.细胞凋亡过度B.细胞凋亡不足C.细胞凋亡不足与过度并存D.以上都不是E.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答案解析:肿瘤的发生机制之一是细胞凋亡不足。153.急性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最主要的代偿方式是A.细胞外液缓冲B.细胞内缓冲C.呼吸代偿D.骨骼代偿E.肾代偿答案解析:急性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最主要的代偿方式是呼吸代偿。154.属于I型超敏反应的是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B.初次注入大量抗毒素的马血清引起的血清病C.血清性过敏性休克D.接触性皮炎E.支气管肺炎答案解析:血清性过敏性休克属于1型超敏反应,常发生再次注射相同来源的抗体或血清制品。初次注入大量抗毒素引起的血清病属于Ⅲ型;自身免疫性溶血属于Ⅱ型;接触性皮炎属于IV型;支气管肺炎不是超敏反应。155.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是A.过氧化氢酶B.二甲基亚砜C.别嘌醇D.维生素AE.超氧化物歧化酶 答案解析: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是别嘌醇。156.下列哪种免疫球蛋白在特应性的过敏症患者血清中浓度可升高 ——C答案解析:IgE可以引起1型超敏反应,故其在过敏患者血清中浓度高。157.Rh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属于哪一种超敏反应A.IV型超敏反应B.I型超敏反应C.以上选项都不对D.Ⅱ型超敏反应E.Ⅲ型超敏反应答案解析:Rh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及母子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是抗体直接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结合,最终导致靶细胞溶解,属于Ⅱ型超敏反应。158.向心性心肌肥大的主要发生机制是A.冠脉血流量增加B.舒张期室壁张力增高C.收缩期室壁张力增高D.心脏作功增加E.心肌收缩力增强答案解析:向心性心肌肥大心脏病变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大,由于血压升高,外周阻力增加,左心室因压力性负荷增加而发生代偿性肥大,由于左心室代偿能力很强,所以在相当长时间内,心脏不断肥大进行代偿,左心室壁增厚,乳头肌和肉柱增粗变圆,但心腔不扩张,称向心性肥大。主要发生机制是收缩期室壁张力增高。 答案解析:休克早期最易受损的器官是肾。160.有关细胞凋亡正确的描述是A.以上均不对B.细胞凋亡的主要执行者是凋亡蛋白酶C.细胞凋亡后溶酶体破裂,形成炎症反应D.由严重损伤因素所致的细胞死亡E.是细胞主动的程序性死亡 答案解析:细胞凋亡是细胞主动的程序性死亡。161.下列哪项不是死疫苗的特点B.接种剂量较大C.免疫效果较好D一般需接种2~3次E.副作用较大好。死疫苗是毒性较强的死微生物,副作用较大,易保存、免疫次数多为2~3次,且接种A.正常个体中不可能检出自身抗体B.正常人到老年期,自身抗体的检出率明显降低C.以上选项均不对D.检出自身抗体即意味着发生了自身免疫病A.脾和淋巴结中的巨噬细胞D.脾和淋巴结中的B细胞E.浆细胞答案解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理解。常见错误是选脾和淋巴结中的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主要做为抗原提呈细胞。164.1型超敏反应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成分被动转移A.生物活性介质B.特异性IgE形成细胞C.致敏淋巴细胞D.特异性转移因子E.患者的血清—E答案解析:本题旨在考核1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常见错误为选特异性转移因子,是由于认为1型超敏反应可以被动转移,应该是通过特异性转移因子转移的,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I型超敏反应是lgE参与的速发型超敏反应,没有致敏淋巴细胞参与;反应性可通过血清被动转移,即将致敏动物血清注入正常动物体内,经一定潜伏期,动物即进入致敏状态,此时进入决定性注射,就可以发生过敏反应。165.急性肾衰竭发生的主要机制是A.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B.肾小管阻塞C.肾细胞肿胀E.原尿回漏人间质答案解析:急性肾衰竭发生的主要机制是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166.下列不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B.血清病C.类风湿关节炎D.系统性红斑狼疮E.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答案解析:Ⅲ型超敏反应是免疫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沉积在血管壁、皮肤等处,引起介质释放引发组织损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自身反应性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引起血小板寿命缩短而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症,不应属于Ⅲ型超敏反应。167.I型超敏反应又称A.抗体刺激型超敏反应B.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C.速发型超敏反应D.迟发型超敏反应E.细胞毒型超敏反应答案解析:IV型超敏反应:是由于致敏T细胞与相应致敏抗原作用而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和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炎性反应。此型超敏反应发生慢,一般在接受相应抗原刺激后24~72小时后发生,故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 169.补体受体存在于下列哪种细胞表面B.中性粒细胞C.以上均存在—C答案解析:补体受体广泛存在于组织细胞表面,而非上述免疫各细胞。A.MHC-I、Ⅱ类抗原答案解析:MHC-I、Ⅱ类抗原在B淋巴细胞表面均表达。171.关于氧化应激引起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氧自由基可引起细胞膜结构破坏,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Na+内流增加,诱导细胞凋亡B.氧化应激可激活核转录因子,加速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引起细胞凋亡C.氧自由基可引起NAD快速耗竭,ATP大量消耗引发细胞凋亡答案解析:氧化应激引起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有氧自由基引起的DNA损伤可激活P53基因引起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可激活Ca2+/Mg2+依赖的核酸内切酶,引起细胞凋亡,氧自由基可引起NAD快速耗竭,ATP大量消耗引发细胞凋,氧化应激可激活核转录因子,加速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引起细胞凋亡等。172.下列哪种疫苗为活疫苗A.流脑疫苗B.麻疹疫苗C.霍乱疫苗D.百日咳疫苗E.伤寒疫苗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学生对活疫苗的掌握情况。常见错误是选流脑疫苗,对流脑疫苗不了解。伤寒疫苗、百日咳疫苗、流脑疫苗、霍乱疫苗都非活疫苗,麻疹疫苗则是活疫苗。173.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中下列哪一项不存在A.低血钙B.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减少D.高血磷E.1,25-(OH)2D3合成减少答案解析: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有高血磷,低血钙,酸中毒,1,25-(OH)2D3合成减少。174.临床中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最常采用的方法为A.玻片凝集法B.反向间接凝集抑制反应C.试管凝集法D.间接凝集反应E.间接凝集抑制反应答案解析:临床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常采用试管凝集法。175.休克时最常出现的酸碱失衡是A.呼吸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混合性酸中毒D.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E.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答案解析:休克时,有氧氧化减弱、无氧酵解增强、乳酸生成显著增多,这些都是引起酸中毒的主要原因,由于乳酸根属负离子系(AG)的一部分,故休克时常出现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176.CD2的配体是答案解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CD2分子的了解。常见错误是选LFA-2,属记忆不清。CD2A.人体组织蛋白产氨B.蛋白质食物在肠道内分解产氨C.肾小球上皮细胞产生氨D.血内尿素进入肠腔分解产氨E.肌肉活动产氨—D答案解析:胃肠道含氨物质分解是血氨的主要来源。正常人体内,24小时肠道产氨量约为4g,其中90%为血液尿素弥散入肠腔经细菌尿素酶分解后产生的氨。由细菌分解肠道食物白分解代谢、肌肉活动也能产生氨,但都不是血氨的主要来源。B.自身抗原D.半抗原以Ahl→Ab2→Ab3→Ab4…的形式进行下去,从而形成免疫网络,调节免疫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免疫原,又称完全抗原,即通常所称的抗原。半抗原(hapten)是指仅具备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简单小分子抗原,如某些多糖、类脂和药179.I型超敏反应不具有的特点A.免疫病理作用以细胞破坏为主D.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E.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均参与I型超敏反应只引起生理功能紊乱,不引起严重组织损伤。C.中性粒细胞 —A181.外源性肝性脑病的主要原因是A.急性胆囊炎B.暴发性肝炎C.门脉性肝硬化D.原发性肝癌E.急性药物中毒答案解析:外源性肝性脑病的主要原因是门脉性肝硬化。182.关于IV型超敏反应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B.能通过血清被动转移C.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D.补体参与炎症的发生E.抗原注入后4小时达到反应高峰—C答案解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IV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的掌握情况。常见错误是选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认为IV型超敏反应是以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则是比较重要的炎性细胞。IV型超敏反应是T淋巴细胞活化后产生细胞因子,促使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即单个核细胞主要是单核巨噬细胞活化清除抗原的同时引起炎症。83.不能用于检测ANA的物质是A.小鼠肝细胞B.大鼠肝细胞C.猴肝细胞D.外周白细胞E.外周红细胞答案解析:外周血红细胞无细胞核,无抗核抗体(ANA)。184.血清半衰期最长的是 ——A在五类免疫球蛋白中,IgD的绞链区较长,易被蛋白酶水解,故其半衰期较短,仅3天。IgD分为两型:血清IgD的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膜结合型lgD(ml-gD)是BCR的重要组成成分,为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未成熟B细胞仅表达mlgM,成熟B细胞同时表达mlgM和mlgD,被称为初始B细胞(naiveBcell),活化的B细胞或记忆B细胞的mlgD逐渐消失。B.稳定区C.F(ab')2+pFc'段E.可变区 答案解析:胃蛋白酶水解水解的片段为两个大片段F(ab')2和一些小片段pFc'段。186.有关补体正确的是A.参与免疫病理作用B.有炎症介质作用但无溶菌作用C.C1在血清中含量最高D.是一组具有酶活性的脂类物质E.具有溶菌作用但无炎症介质作用答案解析:补体活化可以介导免疫病理反应。187.分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层液的比重是 ——A答案解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层液的比重是1.077。188.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IⅢ型变态反应性疾病A.肾小球肾炎B.血清病C.结节性多动脉炎D.急性移植物排斥反应 答案解析:急性移植物排斥反应一般发生在移植后数天至两周左右,细胞免疫应答发挥主要189.超抗原引起的自身免疫病的机制是A.隐蔽抗原的释放B.多克隆激活自身反应性T、B淋巴细胞C.隐蔽抗原的释放、自身抗原的改变D.交叉抗原的存在E.自身抗原的改变答案解析:超抗原能激活大量的T、B细胞,T细胞对超抗原的识别不受MHC限制可选择性结合、活化具有同一vβ簇的多克隆T细胞,故其作用亦无严格的抗原特异性,从而引起自身免疫。190.Th1细胞被认为可分泌A.以上均正确 191.IL-2R主要存在于B.活化的T细胞表面C.肥大细胞表面D.中性粒细胞表面E.内皮细胞表面 ——B答案解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IL-2R的认识。IL-2R主要以膜结合形式存在于活化的T细胞表面,(其他细胞也有)此外,还存在着分泌游离的形式。其他几个备选答案中的细胞膜上192.决定免疫应答发生及强弱的基因位于A.MHC-Ⅱ类基因区C.lg的H链V基因区答案解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MHC各类基因位点包含的基因的记忆。常见错误是选lg的错误的。正确答案是免疫应答基因位于MHC-Ⅱ类基因区。E.心肌肥大194.抗原提呈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特征性表面标志。CD79a/CD79b通过非共价键与mlg相连,组成BCR复合物,具有信号转导功能,提供B细胞活化所需的第一信号;②CD19是由54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单链跨膜分子,属lgSF成员,分布于除浆细胞外的不同发育阶段的B细胞表面,是鉴定B细胞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B细胞活化的辅助受体,能加强跨膜信号转导,促进B细C.水中毒 ——BB.组织液缓冲E.细胞内缓冲——E答案解析: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方式是细胞内缓冲。A.成熟红细胞B.巨噬细胞D.B淋巴细胞 —E重链又称α链,是人第6号染色体HLA-1类基因编码的产物,为多态性糖蛋白,胞外部分包括α1、α2和α3三个功能区;轻链为非多态性β2:微球蛋白,是人第15号染色体相应基因编码的产物;②分布:HLA-1类抗原广泛分布(表达)于体内各种有核细胞及血小板和网抗原亦198.与急性胰腺炎时诱发DIC的机制有关的是A.大量组织凝血酶入血D.大量胰淀粉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答案解析:急性胰腺炎时,大量胰蛋白酶入血,除了激活因子XI外,还可激活答案解析:Rh阴性母亲再次妊娠,体内的抗上的RhD抗原结合,红细胞被溶解破坏,发生新生儿溶血。答案解析:肺功能衰竭会导致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时不能进行正常呼吸,发生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肺功能衰竭时有出现发绀。201.具有特异性作用的分泌型免疫分子是A.黏附分子C.细胞因子D.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E.抗体 ——E答案解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特异性同时为分泌型免疫分子的掌握程度。只注意细胞因子的分泌型而忽略其是非特异性免疫分子;选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只注意到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具有特异性而忽略其非分泌型,因其是存在于细胞膜表面的非分泌成分。正确答案是抗体,抗体是对刺激其产生的抗原有特异性的且是主要存在于血清中的分泌型免疫分子。202.关于免疫重建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胚胎肝或骨髓干细胞移植B.应用左旋咪唑等化学制剂C.应用免疫刺激剂D.应用卡介苗等微生物制剂E.输入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学生对免疫重建的理解和记忆。常见错误是选输入同种异体淋巴细胞,认为给机体输入淋巴细胞就获得了免疫功能。该方法只能属免疫增强疗法,而不属于免疫重建,免疫重建指通过移植造血干细胞或淋巴干细胞治疗免疫缺陷。除正确答案外则均不可以做免疫重建措施,胚胎肝或骨髓十细胞移植可以作为免疫重建的措施。203.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学说中较为全面的是A.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B.综合学说C.氨中毒学说D.y-氨基丁酸学说E.假性神经递质学说答案解析: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学说中较为全面的是综合学说。204.左心衰竭病人在临床上最突出的表现是A.呼吸困难C.肝脾大D.反复咯血E.咳泡沫痰答案解析:左心衰竭病人在临床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呼吸困难。还可有乏力、疲倦、头昏、心慌、少尿等症状。205.ARI初期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B.毛细血管内凝血C.肾小管原尿反流D.肾小管阻塞E.肾缺血答案解析:目前多数学者肯定肾缺血是ARI初期的主要发病机制。其他各项虽然均属ARI发病机制,但均为肾缺血后逐渐产生的病理变化,不是ARI初期的发病机制。206.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时,为了准确测定靶物质浓度,必须使A.充分稀释待测样品B.有足够强度的发射光C.检测抗体过量D.检测抗原过量 —C答案解析:免疫比浊法的原理是在一定量的抗体(一般抗体过量)中分别加入递增量的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在促凝剂作用下,形成微粒,出现浊度。A.CD3抗体荧光计数B.溶血空斑形成试验C.巨噬细胞或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D.Smlg荧光抗体染色试验E.E玫瑰花环试验答案解析:溶血空斑试验参与的抗体主要是IgM,每个空斑表示一个抗体生成细胞,可以体外检测B淋巴细胞抗体形成功能的一种方法。208.休克时产生心肌抑制因子的主要部位是答案解析:休克时胰是产生心肌抑制因子的主要部位。休克时胰腺血液灌流,氧气减少所引起的缺血、缺氧的中毒,使胰腺外分泌细胞的溶酶体破裂释放出组织蛋白酶,此酶分泌溶解组织蛋白生成的肽类物质。E.均可与MHC-1类分子结合子可与MHC-II类分子结合;CD8分子可与MHC-I类分子结合。B.细胞内低于细胞外答案解析:体液中各部分之间渗透压关系是细胞内外液基本相等。B.前列腺素E.激肽—CA.免疫自稳功能失调C.生理性免疫防御D.免疫防御作用过高E.免疫监视功能失调原异物;病理情况下导致不利的结果:过敏反应(作用过高)与免疫缺陷病;②免疫稳定功疫监视功能失调而非免疫监视功能失调。213.细胞毒性T细胞的主要功能是B.特异性溶解靶细胞C.辅助B细胞分化成抗体产生细胞D.促进杀伤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等答案解析:细胞毒性T细胞可分泌穿孔素导致靶细胞溶解。214.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时体液丢失的特点是A.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均明显丢失B.细胞内液丢失,细胞外液无丢失C.血浆丢失,但组织间液无丢失D.腹泻导致失钾过多E.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答案解析:半衰期lgE<lgD<lgA<lgM<lgG。C.急性肾小球肾炎E.肾血栓形成A.脑组织缺血缺氧C.血液苯乙胺和羟乙胺增加E.破坏血脑屏障引起休克,发生组织缺血缺氧及脑、肾、肺等功能障碍,也可参与肝性脑病的发病过程。A.对抗乙酰胆碱C.抑制糖酵解 被神经细胞摄取、贮存和释放,而干扰其正常功能,219.一个先天性B细胞缺陷的患者不出现哪一种情况B.血循环中缺乏携带表面免疫球蛋白的淋巴细胞C.淋巴结中缺乏生发中心D.脾中缺乏浆细胞E.淋巴结副皮质区中细胞数减少的“携带表而免疫球蛋白的淋巴细胞”即指B细胞;选“脾中缺乏浆细胞”或“扁桃体萎缩”者不清楚脾和扁桃体都属外周免疫器官,都分布有一定量的成熟的淋巴细胞,先天性B细胞缺陷的患者脾和扁桃体中肯定缺乏浆细胞。淋巴结副皮质区主要为T细胞定居部分。220.在人B淋巴细胞膜上的最具特征的受体有A.膜表面免疫球蛋白分子D.丝裂原受体答案解析:膜表面免疫球蛋白分子为B淋巴细胞膜上最具特征的受体。B.半抗原C.自身抗原D.共同抗原E.同种异型抗原以Ahl→Ab2→Ab3→Ab4…的形式进行下去,从而形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免疫原,又称完全抗原,即通常所称的抗原。半抗原(hapten)是指仅具备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简单小分子抗原,如某些多糖、类脂和药222.能够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特异性结合的CD分子是 答案解析:AIDS病毒能特异性结合人体CD4淋巴细胞,侵犯人体免疫系统。A.不是在接触抗原后产生B.有免疫调节作用C.不是由T细胞产生的D.由所有的T细胞亚类产生E.与IFN-a一样作用于相同的受体而且是由T1型细胞产生,所以“由所有的T细胞亚类产生”错。IFN-α和IFN-y作用于不B.左旋咪唑C.灵芝多糖D.卡介苗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学生对免疫增强剂种类的记忆。常见错误为选IL-2,是对免疫增强剂掌而CD4单克隆抗体不属于免疫增强剂。A.有晨僵现象B.多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E.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答案解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类风湿因子阳性,类风湿因子是变性IgG刺激机体产生的一种自身抗体,有226.ELISA技术中,最常用来检测抗原的方法是A.捕获法B.间接法、捕获法C.双抗体夹心法D.竞争法E.间接法——C答案解析:ELISA技术按检测目的分为间接法,夹心法和竞争法。最常用的检测抗原方法是双抗体夹心法。227.下列不属于心力衰竭病因的是A.心肌代谢障碍B.心脏前负荷过重C.弥漫性心肌病D.体力负荷过重E.心脏后负荷过重 ——D答案解析:心力衰竭病因的是体力负荷过重。228.蛋白质在等电点时的特征是A.溶解度升高B.在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C.不易沉淀D.分子带的电荷较多E.分子静电荷是零答案解析:蛋白质的等电点是指在某一pH溶液中,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成为兼性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相等,静电荷为零。229.浆细胞的特征是A.有吞噬功能B.是产生抗体的细胞,由B细胞分化而来C.由B细胞分化而来D.由T细胞分化而来E.与肥大细胞有共同特征答案解析: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称效应B细胞,可产生抗体,参加体液免疫。230.ABO血型抗原属于B.半抗原D.自身抗原以Ahl→Ab2→Ab3→Ab4…的形式进行下去,从而形成免疫网络,调节免疫应答。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免疫原,又称完全抗原,即通常所称的抗原。半抗原(ha指仅具备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简单小分子抗原,如某些多糖、类脂和药B.低钠血症E.高钠血症 答案解析:高渗性脱水时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高于正常232.MHC分子参与下列哪种细胞的分化过程A.前T淋巴细胞分化为成熟T淋巴细胞B.淋巴干细胞分化为原B淋巴细胞C.淋巴干细胞分化为原T淋巴细胞D.成熟T细胞分化为记忆T淋巴细胞E.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淋巴干细胞答案解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MHC分子功能的理解记忆。MHC分子参与T细胞的分化。正确应为MHC参与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过程,即前T细胞分化为成熟T淋巴。淋巴干细胞分化为原T淋巴细胞、成熟T细胞分化为记忆T淋巴细胞均不在胸腺内分化。A.呼吸肌麻痹E.通风不良 答案解析:因为CO2弥散能力很强(比氧气约大20倍),肺泡气体弥散障碍一般不会导致CO2潴留,只有通气障碍及通风不良造成PaCO2>6.OkPa(45m234.重度休克引起DIC主要是通过A.血小板聚集、释放B.红细胞大量破坏C.大量组织因子入血D.其他促凝物质入血答案解析:重度休克引起DIC主要是通过激活凝血因子XI。235.血清学试验的前带现象是指A.凝集明显B.抗体过量C.溶血明显D.抗原过量E.沉淀物显著答案解析:前带现象一种抗原-抗体反应的现象。以定量抗原检测抗体,若抗体过剩,可使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反而减少,而不出现凝集。236.产生ADH分泌异常增多症的原因是A.脑炎症B.脑外伤C.肺癌D.以上都是E.脑肿瘤答案解析:产生ADH分泌异常增多症的原因有肺癌,脑肿瘤,脑炎症,脑外伤等。237.换气功能障碍的血气变化是 答案解析:换气功能障碍的血气变化是PaO2下降。238.应激时糖皮质激素持续分泌增加会产生的不利影响是A.抑制甲状腺轴B.抑制免疫炎症反应C.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D.以上都对E.胰岛素抵抗答案解析:糖皮质激素持续增加会明显抑制免疫炎症反应;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抑制甲状腺轴、性腺轴;影响物质代谢等。A.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C.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答案解析:因为PaCO:不可能过高和过低同时存在,即肺通气不可能过度和不足同时并存,所以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不可能同时存在。240.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属于A.I型超敏反应B.Ⅲ型超敏反应C.IV型超敏反应D.以上选项均对E.Ⅱ型超敏反应答案解析:Ⅲ型超敏反应是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与补体结合及介质释放引发的组织损伤。241.大面积烧伤病人会出现A.等渗性脱水B.高钠血症C.低渗性脱水D.低钠血症E.高渗性脱水答案解析:等渗性脱水时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而血清钠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也维持正常。故大面积烧伤病人会出现等渗性脱水。B.I型超敏反应C.IV型超敏反应D.Ⅲ型超敏反应E.ⅡI型超敏反应 答案解析:结核菌素试验可测定机体是否对结核杆菌具有细胞免疫力,是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在24~72小时可达反应高峰,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243.抗原不会使机体产生A.细胞因子B.淋巴因子C.补体 ——C答案解析:抗原可激活机体中的补体,而不能使之产生补体。244.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代偿的主要方式是A.肾脏代偿B.细胞外液缓冲C.呼吸代偿D.细胞内液缓冲E.骨骼代偿答案解析:由于呼吸性酸中毒的发病原因是呼吸障碍,所以系统往往不能发挥代偿作用。血浆的非碳酸氢盐缓冲系统对增高的碳酸有缓冲作用,并使HCO3-略有增加,但增加很有限,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及细胞内缓冲也很有限,主要的代偿措施为肾脏代偿。但肾脏代谢较慢,需要3-5天后才发挥最大代偿效应,所以在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肾脏代偿是主要的代偿方245.完全抗原A.只有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B.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C.不能激发细胞免疫应答D.只有免疫原性,无免疫反应性E.既无免疫原性,又无免疫反应性答案解析:抗原是指一种能刺激人或动物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这些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抗原的基本能力是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具备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两种能力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如病原体、异种动物血清等。只具有反应原性而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如青霉素、磺胺等。246.变态反应引起发热的原因是A.内生致热原B.淋巴因子C.内毒素D.本胆烷醇酮E.抗原抗体复合物 E答案解析:变态反应引起发热的原因是抗原抗体复合物。A.连续决定簇D.内源性抗原 答案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BCR识别抗原特点的理解。常见错误为选线性决定簇,可能是将B细胞的构象决定簇当成T细胞的线性决定簇。BCR识别抗原不需双识别,无MHC限制A.淋巴细胞转化试验C.溶血空斑试验D.细胞毒试验 —A方法;溶血空斑试验是体外检测B细胞功能的试验;E花环试验是检测T细胞数量的试验。249.对多种类型免疫细胞具有抑制作用的是 答案解析:Ts为抑制性T细胞,对多种类型免疫细胞有抑制作用。A.自身lgG分子B.自身变性lgG分子变性lgGFc段结合。251.IⅢ型超敏反应又称A.速发型超敏反应B.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C.细胞毒型超敏反应D.迟发型超敏反应E.抗体刺激型超敏反应答案解析:IV型超敏反应:是由于致敏T细胞与相应致敏抗原作用而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和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炎性反应。此型超敏反应发生慢,一般在接受相应抗原刺激后24~72小时后发生,故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252.血液中pH主要取决于血浆中A.以上都不是 答案解析:血液中pH主要取决于血浆中缓冲物质(NaCO3/H2CO3,蛋白质钠盐/蛋白等)以及正常的肺、肾功能。253.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是A.可变区D.稳定区—A答案解析:可变区具有抗原结合位点可以与抗原结合。254.急性期蛋白不来自下列哪一种细胞A.成纤维细胞B.巨噬细胞C.肥大细胞D.肝细胞E.内皮细胞 答案解析:急性期蛋白来自下列哪一种细胞肝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255.低动力休克A.外周阻力增高B.微循环后阻力血管扩张C.外周阻力降低D.微循环前阻力血管扩张E.微循环前阻力血管收缩答案解析:低动力休克外周阻力增高。256.骨髓移植的主要作用是A.治疗排斥反应B.抑制实体肿瘤的生长C.治疗病毒感染D.治疗自身免疫病E.重建造血和免疫系统答案解析:骨髓为造血系统,且是中枢免疫器官,骨髓移植可重建患者造血和免疫系统。257.肾小管性酸中毒时出现A.碱中毒时酸性尿B.酸中毒时酸性尿C.碱中毒时碱性尿D.酸碱正常时酸性尿E.酸中毒时碱性尿答案解析:肾小管性酸中毒时出现酸中毒时碱性尿。因远端肾小管泌H+能力障碍,尿NH4+及可滴定酸排出减少,尿PH值不能降至6.0以下,尿钾、钠、钙排出增多,患者常有烦渴、多尿、及失水等症状。258.抗原抗体复合物吸引在一起依靠A.分子间吸引力B.流体静力吸引力C.电荷吸引力D.分子间吸引力、流体静力吸引力、电荷吸引力E.分子间吸引力、电荷吸引力——E答案解析:抗原抗体复合物吸引在一起依靠分子间吸引力,电荷吸引力。259.肝功能衰竭时有A.突发性低血压B.消化道出血C.血肌酐升高D.出现发绀E.出现黄疸 答案解析:肝功能衰竭是肝细胞受到广泛、严重损害,机体代谢功能发生严重紊乱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常见症状有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260.病毒持续感染属于A.免疫监视功能失调B.免疫防御作用过高C.免疫自稳功能失调D.生理性免疫防御E.生理性免疫自稳原异物;病理情况下导致不利的结果:过敏反应(作用过高)与免疫缺陷病;②免疫稳定功A.超氧化物歧化酶C.维生素AD.二甲基亚砜——D答案解析:清除OH2的是二甲基亚砜。B.心力衰竭C.CO中毒E.严重贫血—D静脉血流入动脉血而导致。故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狭窄时可发生低张性缺氧。A.促进T细胞表达特异性抗原受体B.降解抗原为小分子肽段,使MHC分子与抗原肽结合D.使MHC分子与抗原肽结合E.为T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答案解析:抗原提呈细胞只是处理提呈抗原,激活T细胞,并不能促进其表达特异性抗原受264.EB病毒受体是等。①CD79a/CD79b属IgSF成员,表达于除浆细胞外各分化阶段的B细胞表面,为B细胞特征性表面标志。CD79a/CD79b通过非共价键与mlg相连,组成BCR复合物,具有信号转分子,属IgSF成员,分布于除浆细胞外的不同发育阶段的B细胞表面,是鉴定B细胞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B细胞活化的辅助受体,能加强跨膜信号转导,促进B细A.血液pHD.红细胞内2,3-DPG的含量E.血液CO2分压266.对于极微量(ng水平)抗原的检测,首先可考虑使用E.放射免疫测定 答案解析:ELISA法的敏感度高,可达到ng-pg/ml水平。267.下列哪一种不属于内生致热原—B269.最容易诱导免疫耐受的细胞是A.巨噬细胞D.单核细胞 —E答案解析:考查要点:T细胞耐受的诱导。常见错误:选B细胞。这是混淆了诱导T、B细胞形成免疫耐受的条件。通常T细胞耐受易于诱导,所需Ag量低;而诱导B细胞耐受,需要较大剂量的Ag。270.下列诸因素中,哪项是引起DIC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A.凝血酶减少B.血小板减少C.继发性纤溶亢进D.纤维蛋白减少E.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答案解析:继发性纤溶亢进是引起DIC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271.再灌注时氧自由基主要由下列哪一种细胞产生A.巨噬细胞B.血管内皮细胞C.中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E.单核细胞答案解析:再灌注时氧自由基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272.利用氧障碍性缺氧见于C.严重贫血D.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狭窄E.氰化物中毒 E答案解析:利用氧障碍性缺氧见于氰化物中毒。273.一氧化碳中毒造成缺氧的主要原因是A.CO使红细胞内2,3-DPG减少B.02与脱氧Hb结合速度变慢C.CO抑制呼吸中枢D.HbO2解离速度减慢答案解析:一氧化碳中毒时,血中HbCO大量形成,其不能携带02是造成缺氧的主要原因。因此,CO使红细胞内2,3-DPG减少,使氧离曲线左移,HbCO:解离速度减慢,亦加重组织缺氧,但不是主要原因。274.补体活化旁路途径开始于A.C2的活化B.C4的活化C.C1的活化D.C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