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直肠肛管疾病
一、直肠、肛管的解剖生理概要
2.肛管长约3厘米,末端为肛门。(1)齿状线(2)肛柱(3)肛乳头(4)肛瓣(5)肛隐窝(肛窦)3.肛管、直肠的肌肉(1)内括约肌(2)外括约肌(3)提肛肌(4)肛管直肠环
切断肛管直肠环会引起大便失禁。4.直肠肛管周围间隙:(1)肛门周围间隙:位于坐骨肛管横隔与皮肤之间,左右在肛管后方相通。(2)坐骨肛管间隙:左右各一,位于坐骨结节与肛管之间,肛提肌之下。(3)骨盆直肠间隙:左右各一,上为腹膜,下为肛提肌。(4)直肠后间隙:在直肠与骶骨之间,提肛肌以上。(二)血循、淋巴、神经及生理1.肛管、直肠的动、静脉(1)直肠上动脉(2)直肠下动脉(3)肛管动脉(4)骶正中动脉(5)肛直肠静脉
2.淋巴回流:
以齿线为界分上、下两组。上组在齿线以上有三个引流方向。(1)向上沿直肠上动脉到肠系膜下动脉旁淋巴结。这是直肠最主要的淋巴引流途径。(2)向两侧经直肠下动脉旁淋巴结引流到盆腔侧壁的髂内淋巴结。(3)向下穿过肛提肌至坐骨肛管间隙,沿肛管动脉\阴部内动脉旁淋巴结到髂内淋巴结.下组在齿线以下有两个引流方向。(1)向下外经会阴及大腿内侧皮下注入腹股沟淋巴结,然后到髂外淋巴结。(2)向周围穿过坐骨直肠间隙沿闭孔动脉旁引流到髂内淋巴结。上下组淋巴网有吻合支,彼此相通,因此,直肠癌有时可转移到腹股沟淋巴结。3.神经支配:(1)齿线以上由植物神经支配,对牵拉与胀敏感。主要来自盆神经丛。(2)齿线以下由躯体神经支配,对痛敏感。4.直肠肛管的生理:(1)直肠粘膜能分泌粘液及吸收少量水分和盐。(2)直肠壁有排便感受器,并能分辨出是气体还是粪便。齿线在临床上的意义:
(1)齿线以上是粘膜;齿线以下是皮肤。
(2)齿线以上主要属直肠上动脉分支区;齿线以下主要属直肠下动脉分支区。
(3)齿线以上的静脉丛是直肠上静脉丛,曲张则形成内痔,回流至门静脉;齿线以下则形成外痔,回流至下腔静脉。
(4)齿线以上的淋巴液主要回流至腹主动脉周围或髂内淋巴结;齿线以下淋巴液主要回流至腹股沟淋巴结。
(5)齿线以上的直肠粘膜受植物神经支配,无痛感;齿线以下的肛管皮肤受体躯神经(阴部内神经)支配,痛感明显。二、直肠、肛管的主要检查方法1.体位:(1)左侧卧位(2)膝胸卧位(3)膀胱截石位(4)蹲位2.视诊3.直肠指检:是一项简便而重要的检查,对及早发现直肠病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4.内镜检查:肛门、直肠镜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5.影像学检查:钡剂灌肠或气、钡双重造影、腔内B超、CT、记录:体位、时钟定位、内容三、肛裂(一)定义:肛裂是指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后,经久不愈,形成的慢性溃疡。肛裂85%位于后正中线上,少数位于前正中线上。(二)病因及病理1.解剖因素:(1)肛门后方的肛尾韧带坚硬,弹性小。(2)直肠会阴曲弯曲至肛门,承受的压力大。2.外伤:大便干燥或排便过猛,损伤肛管皮肤。3.感染:齿线附近的炎症,如肛隐窝炎,使肛周组织失去弹性。(三)临床表现1.疼痛:主要症状为排便时和便后肛门的剧痛。这是因为排便时粪便对肛管的扩张和刺激引起;便后由于肛门括约肌痉挛所至。2.便秘:因便时疼痛,怕解大便,大便在肠腔内停留的时间长,水分吸收→便秘,形成恶性循环。3.出血:血多在大便表面或手纸上,或便时滴血。(四)诊断1.有以上临床表现就考虑有肛裂的可能。2.局部检查发现肛管后正中部位有皮肤全层裂开或有肛裂“三联症”就可确诊。
肛裂三联症:前哨痔、肛裂、肛乳头肥大(1)早期(急性)肛裂:溃疡边缘柔软、底浅、色红、易出血。(2)慢性肛裂:灰白色、有纤维组织增生,可见前哨痔。(五)肛裂的预防1.定时大便,保持大便通畅。2.注意肛门清洁,排便时勿用力过猛。四、直肠肛管周围脓肿(一)定义:在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二)病因和病理(1)多来自感染的肛腺。肛腺形成脓肿后可向上下蔓延或穿过肠壁、肛管括约肌而至直肠肛管间隙。(2)少数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可继发于外伤、炎性病变或注射药物,感染直接发生在间隙并形成脓肿。(3)经淋巴引流扩散至间隙引起。(三)临床表现和诊断1.肛门周围脓肿:以肛旁皮下多见,多位于肛门两侧的皮下。局部炎症的四大特点明显,炎症可穿过筋膜扩散到坐骨直肠窝。2.坐骨肛管脓肿:位于肛管与坐骨结节之间,提肛肌之下。局部有深压痛,直肠指检可触及疼痛性肿块或波动。3.骨盆直肠窝脓肿:位于肛提肌以上,直肠两侧,腹膜以下。局部症状不明显,有的直肠有坠胀感或排尿困难。全身症状出现较早。局部有深压痛,直肠指检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4.直肠后脓肿:骶尾部酸痛,直肠坠账感,全身症状重。检查:尾骨与肛门之间深压痛,直肠后壁触痛或波动感。五、肛瘘(一)定义:肛管和直肠下端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瘘管称肛瘘。(二)病因多数是肛旁脓肿的后遗症。大多数是非特异性感染所致,少数属特异性感染,如TB、Crohn病等。(三)肛瘘的分类肛瘘的分类方法很多,临床上常简单地将肛瘘分为低位和高位两种。1.低位肛瘘:瘘管在外括约肌深部以下。最常见约占70%。(1)低位单纯性肛瘘(2)低位复杂性肛瘘2.高位肛瘘:瘘管在外括约肌深部以上(1)高位单纯性肛瘘(2)高位复杂性肛瘘(四)临床表现及诊断1.有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病史。2.伤口经久不愈:(1)有反复从外口排粪水、排脓、排气史。(2)当外口闭合时,局部可出现红肿疼痛或发热。当脓排出后,症状好转。3.检查(1)视诊:外口稍凹陷或呈乳头状,有的可见几个外口,“TB”性肛瘘外口不整齐,灰白。(2)触诊:瘘管呈条索状,可直可弯曲,高位肛瘘不易扪到。(3)直肠指检:内口稍硬且凹陷。(4)探针可探及内口。(5)在直肠内置入白盐水纱布,然后从外口注入美兰找内口。(6)瘘管碘油造影,可判断瘘管的位置及内口。六、痔(一)定义:痔是直肠粘膜下或肛管皮肤下的痔静脉丛淤血、扩张和屈曲形成的柔软静脉团。A:肛垫下移学说。B:静脉曲张学说。(二)病因
其原因并不完全了解,据临床情况,痔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
1.解剖因素:(1)直肠上静脉无静脉瓣,痔静脉壁薄弱。(2)直肠上静脉丛位于松弛的直肠粘膜下层,缺乏支持。(3)直肠肌肉收缩影响静脉回流。(4)炎症使静脉纤维化、失去弹性。(5)静脉内压力增高:干硬粪块压迫等2.腹内压增高:任何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多能使静脉回流受到影响,而致直肠上静脉丛充血、扩张。(三)痔的分类: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种。1.内痔:内痔是直肠上痔静脉丛扩张而成,位于齿线以上。常在直肠下端。常见于左侧(3点)、右前(7点)、右后(11点)。2.外痔:位于齿状线以下,为直肠下静脉丛扩大、曲张所致。3.混合痔:痔块位于齿状线上、下,由于直肠上下静脉丛扩大、曲张所致。它们相互吻合影响。环状痔:有时痔的分布很广泛,围绕肛管一周,临床上称为环状痔。(四)痔的分期:临床上一般分为四期。第一期:排便时带血,痔块不脱出肛门外,仅肛镜检查可见。第二期:排便时痔块脱出肛门外,便后可自行回复。第三期:排便时痔块脱出肛门外,便后不能自行回复,而需用手托回。第四期:痔块长期在肛门外,痔脱出不能还纳。由此而见,混合痔是不断加重后的常见后果,并逐渐成为全部脱出肛门外的“环状痔”。
(五)临床表现与诊断1.便血:无痛性、间隙性、便后出血是其特点,是内痔或混合痔的早期症状。2.痔块脱出:第二、三、四期痔可脱出肛门外。3.疼痛:单纯性内痔无疼痛。但以下情况可出现疼痛:当痔因粘膜受损感染或血栓形成时;内痔与混合痔脱出嵌顿,出现水肿、感染坏死时;这时患者排便、坐、走、咳嗽等均能使疼痛加重。4.瘙痒:内痔晚期,痔块脱出及括约肌松弛,常有粘液分泌物流出而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引起瘙痒,甚至皮肤湿疹。诊断则根据上述临床表现与肛门视诊、指检、肛镜检查即可确定诊断。(六)鉴别诊断:1.直肠息肉:低位带蒂直肠息肉脱出肛外,误诊为痔脱出。可用指检、肛镜检查鉴别。2.直肠癌:指检、肛镜、直肠镜检查可发现较大的不光滑实质性肿块,或有溃疡形成,指套带血或粘液。3.直肠脱垂:(1)直肠粘膜脱垂:表面光滑、质软、呈放射状,长2~3cm。(2)完全性直肠脱垂:为直肠壁全层脱出,脱出长,呈宝塔状,长7~10cm。七、直肠脱垂(一)定义:直肠脱垂又称脱肛。是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外脱垂翻出肛门外。(二)病因:常见幼儿、老年人或生育过多的妇女。正常情况下,腹内压对肛门直肠产生一定的压力。而提肛肌、括约肌、部分盆筋膜及腹膜产生一定的提托力来对抗腹内压。当腹内压增加或对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就可能产生脱肛。有以下三种因素:1.解剖因素:(1)骶尾骨弯曲度小,直肠呈垂直位。(2)腹膜反折过低肠襻压迫肠壁。2.支持直肠的组织软弱:
先天性发育不良、营养不良致肛提肌软弱,经产妇致骨盆肌肉松弛,肛门括约肌松弛。3.长期腹内压增高:咳嗽、便秘、前列腺肥大。多见于小儿、老人及妇女。(三)分类1.不完全脱垂:又称直肠粘膜脱垂。粘膜与肌层逐渐分离,脱出肛门。一般长2~3cm。粘膜皱襞呈放射状(内痔、环状痔呈花瓣状)。2.完全脱垂:为直肠壁的全层脱出(呈宝塔状或牛粪状)。(四)临床表现及诊断:
大便时病人感觉有肿物从肛门脱出,初期可自行还纳,后需手托回。日久后任何腹压增高的情况下都可使直肠脱出。脱出后因受到刺激可发生充血、糜烂或嵌顿。病人可产生下坠感、便意或尿频。检查:嘱病人下蹲,作大便样动作,即可见脱垂的直肠。(1)不完全性脱垂:圆形、色红、表面糜烂、放射状。(2)完全性脱垂:呈腊肠样或球形,前壁稍长,有环形皱襞,扪之较厚。八、直肠息肉(一)定义:凡直肠粘膜上有任何可见的突起,无论其大小、形状及组织类型如何,均称为息肉。直肠息肉的病理性质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性增生的结果。(二)病理类型:1.腺瘤性息肉: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2.增生性息肉。3.炎性息肉。4.其它:错构瘤;肥大性赘生物。(三)临床表现及诊断:
主要为便血,但量不多,色红,覆盖在大便表面,有时有少量粘液,息肉蒂长可脱出肛门外。儿童便血,大便次数正常,应考虑到息肉。有息肉病的病人,可出现腹泻、血液粘液便、消瘦、低蛋白血症及贫血等。检查:直肠指诊可扪及圆形、质地中等的息肉。肠镜可检查,活组织检查可确诊。诊断:除了发病史外,肛、直肠的检查极为重要。九、直肠癌
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以41~50岁年龄组发病最高。直肠癌位置低,60%~80%容易被直肠指诊发现。(一)病因: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与以下因素有关:1.膳食习惯与致癌物质:长期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等有关。2.直肠慢性炎症:慢性肠炎、溃疡性肠炎、血吸虫病肉芽肿等。3.癌前期病变:腺瘤恶变,尤其是绒毛状腺瘤。4.遗传因素:抑癌基因突变和遗传不稳定性(二)病理与分型:1.大体分型:(1)肿块型(菜花型)(2)浸润型(3)溃疡型2.组织学分型:(1)腺癌(2)粘液腺癌(3)未分化癌(4)其他下一张(1)肿块型(菜花型):肿瘤向肠腔内生长,易发生溃烂出血、继发感染和坏死。此型癌肿向周围浸润性小,生长缓慢,转移较晚。好发于右半结肠,特别是盲肠。返回(2)浸润型:癌肿质地硬,生长方式是沿肠壁浸润,容易引起肠腔狭窄和肠梗阻,出现转移较早,多发于左半结肠,特别是乙状结肠和直、乙交界肠段。返回(3)溃疡型:其特点是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周围浸润,早期即可有溃疡,边缘隆起,底部深陷,易发生出血、感染和穿透。是结肠癌最常见类型。返回2.组织学分型:(1)腺癌:占75%~85%,癌细胞排列成腺管或腺泡状。(2)粘液腺癌:占10%~20%,由分泌粘液的细胞组成。癌细胞位于大片粘液中似小岛状。愈后较腺癌差。(3)未分化癌:易侵入小血管和淋巴管,癌细胞较小,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愈后最坏。(4)其他:如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等,均少见。返回(五)临床表现:
直肠癌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到癌肿发展为溃疡或感染时才出现症状。直肠癌的临床症状如下:4.内镜检查:肛门镜、直肠镜、纤维结肠镜等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踝泵运动护理宣教
- 中医儿童保健专科建设专家共识解读
-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3~2024学年高三数学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含答案
- 吉林省长春兴华高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教学剧目排演》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盐城市郭猛实验学校2025届初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试题含解析
- 辽宁商贸职业学院《风景园林艺术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游钓渔业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县2025届八校联考中考模拟数学试卷含解析
- 山东省郯城县美澳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物理试题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 Scratch电子学会等级考试四级模拟题
- 2024年中考数学模拟考试试卷-带答案(北师大版)
- 含油污水处理操作规程
- 2024年全球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研究
- FZ/T 07026-2022纺熔非织造布企业综合能耗计算办法及基本定额
- 基于STM32的停车场智能管理系统
- 起重机械安全风险管控清单(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
- 波纹管工艺流程图
- DB21-T 2869-2017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 2025年日历表带农历【阴历】完美打印版
-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详细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