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湘师大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湘师大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湘师大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湘师大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湘师大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湘师大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

B.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C.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D.某些金属能在氧气中燃烧。

2、下列物质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后,将密闭容器冷却到室温,可以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并且不会混入其他气体的是()A.木炭B.硫粉C.蜡烛D.红磷3、据报道,美国宇航局的专家发明了“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使月球土壤发生化学反应制取氧气,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rm{(}rm{)}A.氧元素B.氧气C.水D.氯酸钾4、已知下列四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氧化汞rm{录脫脠脠}汞rm{+}氧气B.锌rm{+}硫酸铜rm{隆煤}硫酸锌rm{+}铜。

C.氢气rm{+}氯气rm{碌茫脠录}氯化氢D.大理石rm{+}稀盐酸rm{隆煤}氯化钙rm{+}二氧化碳rm{+}水5、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

B.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D.向蔬菜大棚中补充二氧化碳有利于蔬菜生长。

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6、在实验室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要随意丢弃,可拿回家继续做实验B.实验完毕,要及时洗净器皿,整理好实验用品,擦净桌面,清理水槽C.不说明用量,固体用1-2gE.打碎的玻璃仪器,要用一只专门的废物箱盛装,集满一箱后,送到废品收购站E.打碎的玻璃仪器,要用一只专门的废物箱盛装,集满一箱后,送到废品收购站7、如图所示,能够准确的检验出装罝气密性的是()A.B.C.D.8、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rm{2Mg+{O}_{2}overset{碌茫脠录}{=}2MgO}B.rm{2{H}_{2}Ooverset{脥篓碌莽}{=}2{H}_{2}隆眉+{O}_{2}隆眉}C.rm{C{H}_{4}+2{O}_{2}overset{碌茫脠录}{=}C{O}_{2}+2{H}_{2}O}D.rm{3{H}_{2}+F{e}_{2}{O}_{3}overset{overset{娄陇}{_}}{_}3{H}_{2}O+2Fe}9、初三课本有一幅彩图,其内容是一只漂亮的金丝雀和水中的金鱼生活“在一起”,制作这个鸟笼的高分子薄膜必须具备的性质是()A.绝热B.透气C.导电D.隔水10、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

B.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示意图中的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

11、根据氯元素化合价不同,有关物质按照一定的规律可排列为:①NaCl②Cl2③HClO④R⑤Cl2O7;则R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A.KClO3

B.Ca(C1O)2

C.HClO4

D.HClO2

12、下列表示水分子的图示为()

A.

B.

C.

D.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制取纯净、干燥的CO2气体的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标明仪器的名称①是____.

(2)指出图中装置的错误____.

(3)B中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掉CO2中混有少量HCl气体,C中浓H2SO4的作用是____.14、从①质子数②中子数③最外层电子数④原子核;四个选项中选择填空(填序号).

(1)原子的核电荷数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______.

(2)原子序数主要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______.

(3)原子的质量主要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______.

(4)原子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______.

(5)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______.15、下表是rm{NaCl}rm{KNO_{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rm{/隆忙}rm{40}rm{60}rm{80}rm{60}rm{80}溶解度rm{NaCl}rm{35.7}rm{36.6}rm{37.3}rm{38.4}rm{38.4}rm{KNO_{3}}rm{13.3}rm{31.6}rm{110}rm{169}rm{110}rm{169}

rm{(1)}若要比较rm{KNO_{3}}与rm{NaCl}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水的质量和______.

rm{(2)20隆忙}时,各取rm{NaCl}rm{KNO_{3}}固体rm{3.5g}分别加入rm{10g}水中;充分溶解后达到饱和状态的是______溶液.

rm{(3)}若将上表数据在坐标系中绘制成rm{NaCl}和rm{KNO_{3}}的溶解度曲线,两条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温度范围是______rm{(}填序号rm{)}.

A.rm{0隆忙隆芦20隆忙B.20隆忙隆芦40隆忙C.40隆忙隆芦60隆忙D.60隆忙隆芦80隆忙}16、请根据以下有关木炭的叙述回答问题,将标号填写在空白处:​

rm{(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rm{(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rm{(3)}属于化学反应现象的是______,属于用途的是_______________。17、“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rm{.}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rm{.}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rm{.}白居易rm{-隆露}卖炭翁rm{隆路}诗中的“伐”属于______变化,“炭”指的是______rm{(}具体物质名称rm{)}碳在真空环境中高温条件下可以将氧化镁中的镁还原出来,并产生二氧化碳,请写出发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______.18、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常常表现为发光、______、______等。评卷人得分四、探究题(共3题,共24分)19、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rm{.}如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示意图rm{.}对该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

rm{(1)}图rm{垄脹}中仪器rm{a}的名称是______.

rm{(2)}图rm{垄脹}木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

rm{(3)}图rm{垄脷}中熄灭酒精灯的操作是______.

rm{(4)}图rm{垄脺}在整个实验设计中的意图是______.20、实验设计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活动与探究一】用对比实验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查阅资料:蓝色石蕊试纸遇酸变红。

。实验一实验二rm{(1)}实验一中振荡rm{3}个矿泉水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rm{A>B>C}其中变浑浊的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对比rm{A}瓶与______rm{(}填“rm{B}”或“rm{C}”rm{)}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rm{CO_{2}}能与rm{NaOH}发生反应.

rm{(2)}实验二观察到rm{C}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结论是______rm{(}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m{)}.

【活动与探究二】探究燃烧条件:若rm{B}处盛放木炭.

Ⅰrm{.}先在rm{A}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在rm{B}处加热,rm{B}rm{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Ⅱrm{.}待rm{B}处冷却至室温,在rm{A}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rm{B}rm{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Ⅲrm{.}在rm{A}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rm{B}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rm{C}处变浑浊.

rm{(3)}Ⅰ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Ⅱ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活动与探究三】定量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四rm{(4)}实验四中,反应的原理为______rm{(}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m{)}

装置一比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______;

根据如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如表: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rm{30mL}rm{20mL}rm{12mL}______定量实验操作中易产生误差,如果反应前气球中存在气体rm{(}其量小于注射器内的空气rm{)}而实验后冷却至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读数,导致实验测得结果______rm{(}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rm{)}.21、如图所示,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rm{A}rm{B}rm{C}三处各滴上一滴无色酚酞,再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rm{(1)}用仪器rm{X}吸取浓氨水,滴在棉花上,rm{X}的名称是____。rm{(2)}实验中,可以观察到rm{A}rm{B}rm{C}三处的酚酞试液由________顺序先后变成____色,该实验说明分子的性质是________,还说明,酚酞和浓氨水两种试剂中,____具有挥发性。rm{(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rm{(4)}张华同学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棉花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4题,共12分)22、用恰当的化学符号表示:rm{(1)}二氧化碳:________,rm{(2)}镁离子______,rm{(3)2}个氢原子______,rm{(4)}氧化镁中氧的化合价________,rm{(5)}铁丝在空气中燃烧产物的化学式________。2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rm{(1)}若该粒子为一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则rm{x=}______,rm{y=}______.rm{(2)}若该粒子为rm{R^{2+}}则rm{x=}______,rm{y=}______.rm{(3)}若该粒子为rm{Mn-}则rm{x=}______,rm{y=}______.24、小佳是个乐天派,看到还剩一个罐头瓶没炸坏,他琢磨琢磨,准备再做一个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于是准备向老师要点儿红磷,老师开玩笑说,答对两个问题我才奖励你rm{隆陋隆陋}请你帮他回答吧rm{(1)}为什么不能用你家的蜡烛完成这个实验?rm{(2)}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5、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rm{(1)}净水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

rm{(2)}如图是过滤常用的装置;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漏斗;玻璃棒等,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rm{(3)}霓虹灯发出五颜六色的光的原因是______.

rm{(4)}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集气瓶内放入了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评卷人得分六、计算题(共3题,共30分)26、在农业科研上;常用10%~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需要30kg16%的氯化钠溶液.

(1)若用氯化钠固体和10%的氯化钠溶液来配制上述溶液;需要氯化钠溶液和氯化钠固体的质量各多少?

(2)若现有25%的氯化钠溶液30kg和水30kg;试通过计算说明需要氯化钠溶液和水的质量各多少?

27、化学中有多种“守恒”,请用连线的方式找出对应的关系.28、针对市场上一些不法商販使用有毒的SO2气体对某些食品进行漂白,某科技兴趣小组以小麦幼叶为实验对象,研究SO2对植物的危害。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硫酸溶液与固态的亚硫酸钠反应可产生SO2气体;设计实验如图所示:

(1)Na2SO3中S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价。

(2)该小组若想制取0.64克二氧化硫,至少需要亚硫酸钠多少克?化学方程式为:Na2SO4+H2SO4=Na2SO4+SO2↑+H2O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C【分析】

A;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故说法正确;

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室利用这一性质检验氧气;说法正确;

C;氧气不易溶于水;鱼类也就依赖溶解在水中不多的氧气而生存,说法不正确;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可观察到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固体;说法正确;

故选C

【解析】【答案】根据对氧气的认识;判断关于氧气说法中不正确的说法.

A;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B;氧气可以助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氧气不易溶于水;

D;铁在氧气中可以剧烈燃烧.

2、D【分析】【解答】解:

A;木炭和氧气燃烧生成气体二氧化碳;增加了气体杂质,故此选项错误;

B;硫和氧气燃烧生成气体二氧化硫;增加了气体杂质,故此选项错误;

C;蜡烛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增加了气体杂质;故此选项错误.

D;磷和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为固体,不会增加气体杂质,故此选项正确;

答案:D.

【分析】本题涉及混合物的分离的实验设计,使用化学方法分离混合时选用的化学试剂应只与混合物中杂质反应,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可以增加质量,不能减少质量;不得引入新杂质,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3、A【分析】解:rm{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要制氧气原料中必须含有氧元素,故A正确;

B;制氧气可能用物理方法;也可能用化学方法,如用化学方法的话,原料中不一定含氧气,故B错误;

C;水中含有氧元素;可用来制氧气,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均有可能,不一定非是水,故C错误;

D;氯酸钾中含有氧元素;能用来制氧气,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均有可能,不一定非是氯酸钾,故D错误;

故选:rm{A}.

根据氧气的组成和质量守恒定律判断;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从元素及元素守恒的角度来分析解答.【解析】rm{A}4、C【分析】略【解析】rm{C}5、C【分析】

A;一氧化碳有毒;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且一旦结合就难以分离,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所以正确.

B;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所以正确.

C;一氧化碳有还原性;而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有弱的氧化性,所以错误.

D;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可做大棚中的气体肥料,所以正确.

故选C.

【解析】【答案】A;根据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判断.

C;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判断.

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6、BE【分析】解:A;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要随意丢弃;不可带出实验室,应放入制定的容器,故A错误;

B;实验完毕;要及时洗净器皿,整理好实验用品,擦净桌面,清理水槽,故B正确;

C;不说明用量;固体取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故C错误;

D;对所有的药品;不可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一闻气味,不可品尝一下药品的味道,故D错误;

E;打碎的玻璃仪器;要用一只专门的废物箱盛装,集满一箱后,送到废品收购站,故E正确.

故选BE.

根据实验室中注意事项;药品的取用规则、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等知识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原则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能力.【解析】【答案】BE7、BD【分析】解: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左边的导管与大气相通,故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A不符合题意;

B;该选项用的是空气热胀冷缩法;原理为:用手掌紧握试管壁,若烧杯内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下端口上升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B符合题意;

C;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导管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当用针筒向试管内打气时试管内都有气泡产生,故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C不符合题意;

D;该选项用的是压气法;原理为:用针筒向广口瓶内打气时广口瓶中气体压强增大,长颈漏斗的管中被压入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分析即可.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一般用到的方法有:1、空气热胀冷缩法2、注水法3、抽气或压气法;

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是常考的实验题,也是难点,由于气体发生器结构有很多种,因此检验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异,这需要同学们在做这类题时多总结,多思考,等同学们见的这类题目多了,自然做起来就很轻松.【解析】【答案】BD8、CD【分析】

【分析】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化反应、化合反应的特征rm{(}“多变一”rm{)}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A.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不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rm{B}选项不符合题意;选项不符合题意;C.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rm{B}选项符合题意;D.该反应中氢气得到氧化铁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Drm{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D。

rm{C}【解析】rm{CD}9、BD【分析】解:A;根据题目材料给出的信息;不能确定它是否有绝热性,故A错误;

B;根据高分子薄膜材料可制鸟笼子;分析可知它有透气性,故B正确;

C;根据题目材料给出的信息;不能确定它是否有导电性,故C错误;

D;根据高分子薄膜材料可做鱼缸;分析它有隔水性,故D正确。

故选:BD。

根据高分子薄膜材料可做鱼缸;分析它有隔水性,根据高分子薄膜材料可制鸟笼子,分析可知它有透气性.

材料问题与能源、信息、环境等问题并称世界四大首要问题,特别是关于材料的分类、应用及对环境的影响,还有新材料的开发、特点、发展前景等,都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解析】BD10、AB【分析】

A;由反应的微观变化过程示意图看出;该变化前后都含三种原子、原子个数均为9个原子,因此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故A正确;

B;由反应的微观变化过程示意图;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没有变化,但却可看出原子结合方式发生改变,可判断是原子的重新组合的结果;故B正确.

C;由图示可知;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分子和一种单质分子,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分子,不属于分解反应;故C不正确;

D;由图示可知;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分子和一种单质分子,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分子,故D不正确;

故选AB.

【解析】【答案】由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看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分子和一种单质分子,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变化,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

11、AD【分析】

已知Na为+1价、H为+1价、O为-2价,设①NaCl③HClO⑤Cl2O7中Cl元素化合价分别为x1、x3、x5;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为零,可得:

(+1)+x1=0,解得x1=-1;

(+1)+x3+(-2)=0,解得x3=+1;

2x5+(-2)×7=0,解得x5=+7;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②Cl2中Cl元素化合价为0.

因此可得出:物质是按Cl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进行排列的;则④R中Cl元素化合价应在+1和+7之间.

A、设KClO3中Cl元素化合价a;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为零,可得(+1)+a+(-2)×3=0,解得a=+5,Cl元素化合价在+1和+7之间,故A正确;

B、设Ca(ClO)2中Cl元素化合价b,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为零,可得(+2)+b×2+(-2)×2=0,解得b=+1;Cl元素化合价不在+1和+7之间,故B不正确;

C、设HClO4中Cl元素化合价c;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为零,可得(+1)+c+(-2)×4=0,解得c=+7,Cl元素化合价不在+1和+7之间,故C不正确;

D、设HClO2中Cl元素化合价d;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为零,可得(+1)+d+(-2)×2=0,解得d=+3,Cl元素化合价在+1和+7之间,故D正确.

故选AD.

【解析】【答案】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和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计算出①②③⑤四种物质中Cl元素的化合价,并找出物质排列与Cl元素化合价的关系;依据这一关系,确定所给选项的四种物质中Cl元素化合价符合这一规律的物质.

12、BD【分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观察微观粒子的模型,B和D都符合,故选BD.

【解析】【答案】根据水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据此解答.

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3、略

【分析】

(1)是基本的实验仪器长颈漏斗;关键字不要出现错误;

(2)D装置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为了尽量排出集气瓶内的空气而收集到比较纯的二氧化碳,要把导气管深入到集气瓶的底部,因此D装置错误;

(3)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可以干燥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2)D装置中导气管没伸到集气瓶的底部;(3)干燥CO2

【解析】【答案】本题涉及到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首先根据探究的目的明确各步装置的作用,A是发生装置,用来制取二氧化碳,B和C都是净化装置,B用来除氯化氢气体,C用来除水蒸气,D是收集装置.除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要用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避免把二氧化碳也除掉.收集二氧化碳时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部,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把空气排出,收集到比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14、略

【分析】解:(1)核电荷数是指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而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核电荷数;

(2)原子序数与质子数相等;故决定原子序数的是质子数;

(3)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原子核;

(4)原子的种类主要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质子数;

(5)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故答案为:(1)①;(2)①;(3)④;(4)①;(5)③.

根据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及原子的构成粒子;并知道它们对原子及元素的性质的关系来解答.

熟练掌握原子中各微粒之间的关系,即: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解析】①;①;④;①;③15、(1)温度(2)KNO3(3)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解答本题关键是要对溶解度知识的具体应用,对学生深入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有一定的帮助。【解答】rm{(1)}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温度,因此要比较rm{KNO_{3}}与rm{NaCl}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水的质量和温度;故填:温度;

rm{(2)20隆忙}时rm{NaCl}rm{KNO_{3}}固体的溶解度分别为rm{36.0g}rm{31.6g}则该温度下,rm{10g}水中分别溶解rm{3.6g}氯化钠或rm{3.16g}硝酸钾就能达到饱和状态。rm{20隆忙}时,各取rm{NaCl}rm{KNO_{3}}固体rm{3.5g}分别加入rm{10g}水中,充分溶解后达到饱和状态的是硝酸钾溶液;故填:rm{KNO_{3}}

rm{(3)}由表中的硝酸钾和氯化钠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可知:若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时所对应的温度范围在rm{20隆忙隆芦40隆忙}故填:rm{B}【解析】rm{(1)}温度温度rm{(1)}rm{(2)KNO_{3}}rm{(2)KNO_{3}}16、(1)①②(2)④⑥(3)⑦⑧③⑤【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用途以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化学性质,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物理性质;变化和性质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变化是一种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本身具有的客观事实,性质常用“能”“容易”等表示。【解答】可以从物质的两种变化与两种性质的概念方面进行分析,rm{垄脵}木炭是黑色固体,属于物理性质;rm{垄脷}木炭能燃烧,属于化学性质;rm{垄脹}用木炭取暖属于物质的用途;rm{垄脺}将木炭研碎属于物理变化;rm{垄脻}木炭制成黑火药属于物质的用途;rm{垄脼}取一块木炭点燃属于化学变化;rm{垄脽}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反应的现象;rm{垄脿}发出白光属于反应的现象。故答案为:rm{(1)垄脵}rm{垄脷}rm{(2)垄脺}rm{垄脼}rm{(3)垄脽垄脿}rm{垄脹垄脻}【解析】rm{(1)垄脵}rm{垄脷}rm{(2)垄脺}rm{垄脼}rm{(3)垄脽垄脿}rm{垄脹垄脻}17、略

【分析】解:rm{隆露}卖炭翁rm{隆路}诗中的“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木柴隔绝空气加强热的生成了木炭;这里的“炭”指的是木炭,碳在真空环境中高温条件下可以将氧化镁中的镁还原出来,并产生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rm{C+2MgOdfrac{underline{;{赂脽脦脗};}}{;}2Mg+CO_{2}隆眉}在单质碳中元素的化合价为rm{C+2MgOdfrac{

underline{;{赂脽脦脗};}}{;}2Mg+CO_{2}隆眉}价,在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rm{0}价,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由rm{+4}价变为rm{0}价.

故答为:物理;木炭;rm{C+2MgOdfrac{underline{;{赂脽脦脗};}}{;}2Mg+CO_{2}隆眉}由rm{+4}价变为rm{C+2MgOdfrac{

underline{;{赂脽脦脗};}}{;}2Mg+CO_{2}隆眉}价.

根据“伐”的特征分析变化的类型;木柴隔绝空气加强热的生成了木炭;根据碳还原氧化镁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合价原则分析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本题通过一首古诗词考查了一些化学知识,难度不大,了解诗词的含义是正确解题的前提;解答时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rm{0}【解析】物理;木炭;rm{C+2MgOdfrac{underline{;{赂脽脦脗};}}{;}2Mg+CO_{2}隆眉}由rm{C+2MgOdfrac{

underline{;{赂脽脦脗};}}{;}2Mg+CO_{2}隆眉}价变为rm{0}价rm{+4}18、有无新物质产生吸热放热【分析】解:物理变化是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常常表现为发光;吸热、放热等。

故答案为:有无新物质产生;吸热;放热。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学会正确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掌握本质区别才是区分的关健。【解析】有无新物质产生吸热放热四、探究题(共3题,共24分)19、(1)集气瓶(2)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3)灯帽盖灭(4)检验木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分析】【分析】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回答;根据木炭燃烧现象分析;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分析回答;根据实验的操作分析实验的目的;本题通过木炭的燃烧考查了常用仪器的使用、影响燃烧的因素、二氧化碳的检验等知识,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据此分析解答即可。【解答】rm{(1)}由图示可知,图rm{垄脹}中仪器rm{a}的名称是集气瓶,故答案:集气瓶;rm{(2)}把点燃的木炭伸入氧气集气瓶中;观察到剧烈燃烧,发出白光,释放热量,故答案: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rm{(3)}图rm{垄脷}中熄灭酒精灯的操作是:在酒精灯火焰的上方盖上灯帽;故答案:灯帽盖灭;

rm{(4)}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在图rm{垄脺}中整个实验设计中的意图是:检查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故答案:检验木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解析】rm{(1)}集气瓶rm{(2)}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rm{(3)}灯帽盖灭rm{(4)}检验木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20、CO2+Ca(OH)2═CaCO3↓+H2O;C;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CO2+H2O═H2CO3;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2Cu+O22CuO;装置一中氧气反应的更充分;16%;偏小【分析】解:rm{(1)}用对比实验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一中振荡rm{3}个矿泉水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rm{A>B>C}其中变浑浊的瓶内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对比rm{A}瓶与rm{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rm{CO_{2}}能与rm{NaOH}发生反应;故答案为:rm{Ca(OH)_{2}+CO_{2}=CaCO_{3}隆媒+H_{2}O}rm{C}

rm{(2)}实验二观察到rm{C}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干燥的石蕊试纸无变化,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故答案为:干燥的石蕊试纸无变化,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rm{CO_{2}+H_{2}O=H_{2}CO_{3}}

rm{(3)}Ⅰ与Ⅲ对比;通入的气体不同,温度相同,所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氧气;Ⅱ与Ⅲ对比,通入的气体相同,温度不同,所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故答案为: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rm{(4)}实验五中,反应的原理为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装置一比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装置一中氧气反应的更充分;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rm{=dfrac{8mL}{50mL}隆脰16%}定量实验操作中易产生误差,如果反应前气球中存在气体rm{=dfrac

{8mL}{50mL}隆脰16%}其量小于注射器内的空气rm{(}而实验后冷却至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读数,导致实验测得结果偏小,因为冷却以后,注射器推进的少了;故答案为:rm{2Cu+O_{2}dfrac{underline{;;triangle;;}}{;}2CuO}装置一中氧气反应的更充分;rm{)}偏小.

答案:

rm{2Cu+O_{2}dfrac{

underline{;;triangle;;}}{;}2CuO}rm{16%}

rm{(1)Ca(OH)_{2}+CO_{2}=CaCO_{3}隆媒+H_{2}O}干燥的石蕊试纸无变化,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rm{C}

rm{(2)}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rm{(4)2Cu+O_{2}dfrac{underline{;;triangle;;}}{;}2CuO}装置一中氧气反应的更充分;rm{CO_{2}+H_{2}O=H_{2}CO_{3}}偏小.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rm{(3)}用对比实验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一中振荡rm{(4)2Cu+O_{2}dfrac{

underline{;;triangle;;}}{;}2CuO}个矿泉水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rm{16%}其中变浑浊的瓶内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对比rm{.}瓶与rm{3}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rm{A>B>C}能与rm{A}发生反应;

实验二观察到rm{C}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干燥的石蕊试纸无变化;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实验三是探究燃烧的条件解答;

实验四中,反应的原理为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装置一比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装置一中氧气反应的更充分;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rm{=dfrac{8mL}{50mL}隆脰16%}定量实验操作中易产生误差,如果反应前气球中存在气体rm{CO_{2}}其量小于注射器内的空气rm{NaOH}而实验后冷却至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读数,导致实验测得结果偏小,因为冷却以后,注射器推进的少了进行分析;

本考点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空气组成的测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等,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二氧化碳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自然界中实现了碳循环rm{C}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理解应用rm{=dfrac

{8mL}{50mL}隆脰16%}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题和实验题中.rm{(}【解析】rm{CO_{2}+Ca(OH)_{2}篓TCaCO_{3}隆媒+H_{2}O}rm{C}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rm{CO_{2}+H_{2}O篓TH_{2}CO_{3}}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rm{2Cu+O_{2}dfrac{underline{;;triangle;;}}{;}2CuO}装置一中氧气反应的更充分;rm{2Cu+O_{2}dfrac{

underline{;;triangle;;}}{;}2CuO}偏小rm{16%}21、(1)胶头滴管

(2)CBA红在不断运动浓氨水

(3)起衬托作用,便于观察滤纸条的颜色变化

(4)浓氨水滴在滤纸上,酚酞溶液滴在棉花上【分析】【分析】rm{(1)}根据在实验室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常用胶头滴管进行分析;

rm{(2)}根据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进行分析;

rm{(3)}根据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起衬托作用,使现象更明显进行分析;

rm{(4)}根据氨气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显碱性,所以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进行分析。【解答】rm{(1)}在实验室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常用胶头滴管;

rm{(2)}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rm{A}rm{B}rm{C}三处各滴上一滴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棉花上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可以观察到rm{A}rm{B}rm{C}三处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先后顺序为:rm{CBA}该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滴加了浓氨水的脱脂棉没有变红色而是试管内滴加了酚酞试液的滤纸条变红色,还说明酚酞和浓氨水两种试剂中,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rm{(3)}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的作用是便于观察颜色的变化;

rm{(4)}做实验时;如果试管内没有变化,而试管口塞的棉花却变成红色,则可能是把酚酞溶液滴到了棉花上,而浓氨水滴到了滤纸条上。

故答案为:rm{(1)}胶头滴管;

rm{(2)CBA}红;在不断的运动;浓氨水;

rm{(3)}起衬托作用;便于观察滤纸条的颜色变化;

rm{(4)}酚酞溶液滴到了棉花上,而浓氨水滴到了滤纸条上。【解析】rm{(1)}胶头滴管rm{(2)CBA}红在不断运动浓氨水rm{(3)}起衬托作用,便于观察滤纸条的颜色变化rm{(4)}浓氨水滴在滤纸上,酚酞溶液滴在棉花上五、简答题(共4题,共12分)22、(1)CO2(2)Mg2+(3)2H(4)(5)Fe3O4【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解答】rm{(1)}rm{(1)}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符号为故填:rm{CO_{2}}rm{CO_{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rm{(2)}个电荷时,rm{(2)}要省略,镁离子带rm{1}个单位的正电荷;故填:rm{1};rm{2}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rm{Mg^{2+}}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rm{(3)}故填:rm{(3)}rm{2}rm{2H}rm{2H}可表示为rm{overset{;;;;;;-2}{MgO}}故填:rm{overset{;;;;;;-2}{MgO}}rm{(4)}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式为rm{(4)}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镁中氧的化合价rm{overset{;;;;;;-2}{MgO}

}故填:rm{overset{;;;;;;-2}{MgO}

}rm{(5)}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式为rm{(5)}rm{Fe}rm{3}【解析】rm{(1)CO_{2}}rm{(1)CO_{2}}rm{(2)Mg^{2+}}rm{(4)overset{;;;;;;-2}{MgO}}rm{(3)2H}rm{(4)overset{;;;;;;-2}{MgO}

}23、rm{(1)18}rm{8}

rm{(2)20}rm{8}

rm{(3)17}rm{8}【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粒子结构示意图的知识,完成此题,明确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会判断阴离子、阳离子或原子是解答本题关键。【解答】rm{(1)}该粒子为一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则最外层电子数为rm{8}且质子数rm{=}核外电子数,故rm{x=2+8+8=18}故填:rm{18}rm{8}rm{(2)}该粒子为rm{R^{2+}}则是由rm{R}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的,rm{y}是rm{8}故rm{x=2+8+8+2=20}故填:rm{20}rm{8}rm{(3)}该粒子为rm{M^{-}}则是由rm{M}原子得到rm{1}个电子形成的,rm{y}是rm{8}故rm{x=2+8+8-1=17}故填:rm{17}rm{8}【解析】rm{(1)18}rm{8}rm{(2)20}rm{8}rm{(3)17}rm{8}24、(1)蜡烛燃烧生成物中有气体

(2)【分析】【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消耗空气中氧气,产生气体,导致压强几乎不变分析;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解答即可。【解答】rm{(1)}由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消耗空气中氧气,产生气体,导致压强几乎不变,不能用蜡烛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故答案:蜡烛燃烧生成物中有气体;rm{(2)}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4P+5{O}_{2}overset{碌茫脠录}{=}2{P}_{2}{O}_{5}}故答案:rm{4P+5{O}_{2}overset{碌茫脠录}{=}2{P}_{2}{O}_{5}}rm{4P+5{O}_{2}

overset{碌茫脠录}{=}2{P}_{2}{O}_{5}}【解析】rm{(1)}蜡烛燃烧生成物中有气体蜡烛燃烧生成物中有气体rm{(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