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科版选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79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参加了同盟国集团,战争开始后又参加到协约国方面作战的国家是A.德国B.英国C.意大利D.法国2、有学者认为: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之间的一场核赌博。苏联虽退却了,但随之大力扩充核力量,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与美国的核均势。美国取得了遏制战略和威胁战略的胜利,却也基于这次胜利而误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解决世界上各种问题,进而卷入了越南战争。该学者强调古巴导弹危机A.加剧了美国与苏联间的大国对抗B.导致了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的转移C.显示了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的优势D.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3、图5为历史上某次战争的形势图。该图所示战局的时间是。
A.1812年B.1914年C.1918年D.1941年4、1919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致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备忘录中曾说:“我想象不到将来有比这更能引起战争的原因了:已明确证实自己素以世界上最充沛、最强大的民族之一的德意志民族,居然被一群小国所包围,这些国家中的多数从来就没能为自己建立过稳定的政府,而每个国家中又都存在着大批吵着要与他们的祖国统一的德意志人。”劳合乔治讲这段话的意图是A.联合美国提防德国的再度崛起B.否定美国有关民族自决的提议C.反对过分削弱德国D.警告美国不要插手欧洲事务5、1957年10月,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有评论认为美国在空间技术领域的竞争中又败给了苏联。人们将美国现行教育制度视为这一切的“罪魁祸首”。1958年,美国颁布《国防教育法》,要求最大限度地发展男女青年的智慧和技术,并拨专款给各州中小学配备科学实验设备。材料表明A.冷战推动教育改革B.国会是美国的权力中心C.苏联科技领先美国D.美苏积极开展军备竞赛6、1877年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共和派总理辞职,并任命保王党人组阁,此举遭到众议院的抵制。他又下令解散众议院重新选举,结果共和派仍占上风,他只好同意共和派人组阁。1878年初共和派又在参议院选举中获胜,他被迫辞职。这表明A.法国最终确立共和制B.保王党人已经完全失败C.共和派人实际占据了优势D.法国政局始终动荡不安7、当今世界人类面临许多共同问题,其中被称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的是A.腐败蔓延B.恐怖主义C.政变频繁D.民族矛盾8、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曾在天津、北京开设了两个证券市场,还在几个大城市开办公私合营的投资公司,准备发行债券上市。这些举措主要是基于当时A.尽快完成资本积累的需求B.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社会主义改造的加速实施D.经济成分复杂的客观现实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10分)9、(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早在1915年;德国就通过丹麦向俄国作和谈试探。接着,又通过俄国皇宫的一女侍官向沙皇接连递信。1916年7月起,德俄双方在瑞典首都频繁进行非官方的外交和谈。德国试图与俄国单独媾和,以分化协约国集团,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只是因俄国受制于英法俄三国协约,以及国内主战派的激烈反对,德俄单独媾和未获成功。1916年下半年,随着各交战国的政治;经济危机的加剧和阶级、民族矛盾的激化,人民和平呼声日高,统治集团中的主和派也积极活动。德国抢先提出和谈,以缓和国内外矛盾。
12月12日;德国政府以自己及其同盟国的名义向协约国发出照会,建议和谈。但没有提出具体条件,只是泛谈“和平与和解”。贝特曼踌躇满志地以为协约国的答复“将不会是拒绝”。然而他对形势的估计又错了。在协约国阵营中,主和派的力量尚不足以左右政府的政策。法国的白里安政府视德国的和谈为“陷阱”,英国刚上台的劳合·乔治则是带着一个争取全面胜利的方案执掌政权的,俄国不敢单独行动。12月30日,协约国集团以“赎罪;赔款和保证”的前提条件回答了德国的和谈建议。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期间德国要求与协约国和谈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期间德国要求和谈愿望最终破灭的原因。10、(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根据1947年2月至1949年1月在美军辖区做的民意调查;62%的被访者首先希望有一个能保证经济发展和高收入的政府,而不是自·由选举权;新闻自由和经济自由。在1947年6月,更有高达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准备放弃基本自由权利,以换取经济保证。
——摘编自梅瑞特《被占领德国的公共意见》
材料二战后西部德国人对20世纪德国的看法。
——劳施:《联邦德国的政治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后德国民众的价值取向,并分析其成因。
(2)德国民众对20世纪不同时期在认同感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阿拉伯人国家巴勒斯坦和犹太人国家以色列。为了遏制与消灭以色列,从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开始,埃及组织阿拉伯国家开展了长达30多年的五次中东战争。其间,苏联向埃及为首的阿拉伯国家提供了军事等援助。每次战后,埃及损失都是最惨重的。后来,埃及意识到,只要有美国支持以色列,战争就成为死局,于是主动倒向美国。美国在1980年代,出于控制苏伊士运河的需要,答应向埃及提供多达几十亿美元的援助。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伊拉克和伊朗两大强国交战8年。此后又爆发了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阿拉伯世界互相残杀,美国不断搅局。从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之后,就再也没有爆发新的中东战争。1991年,中东和平会议在“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基础上举行。
——摘编自(日)田上四郎《中东战争全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2年以后没有爆发新一轮中东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东战争问题给世人哪些启示。1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年份
英国
法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指数
1913
96910944
100
28302403
100
5299517
100
1914
105207580
108.5
16696945
58.9
4951471
93.4
1917
51989185
53.6
——
——
2309160
43.6
1918
49890293
51.5
——
——
1568853
29.6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作用下开始发挥作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运动和民族经济的有利影响。13、(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其实从他(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和平原则开始;就没有得到国际舆论的支持,其理想主义的实施事实上就不具备一个较牢固的政治环境。首先,他希望通过十和平原则实现其充当国际警察的威望,而事实上该原则的提出是英法两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接受的。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英法两国不得不借威尔逊的声望和“中立”的地位,发表一个空洞的声明以抵消布尔什维克的影响。其次,威尔逊在十和平原则中第大唱“公开外交”,本来就令英法大为恼怒。再次,战后英美矛盾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矛盾。美国希望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将世界纳入自己精心设计的国际联盟体制,而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希望巩固其殖民帝国。最后,威尔逊在国内犯了两个严重错误一是他发出呼吁求全国在中期国会议员选举中选出一个民主党国会来,用来表示对他的对外政策的坚决支持:二是在讨论和平条件时,把参议院和共和党撇在一边,在任命参加巴黎和会的美国代表团人选时,没有征求参议院和共和党的意见。事实上,其“理想主义”在美国国内也没有赢得真正的呼声,正因为如此,之后也成为威尔逊在山东问题上让步的导火索,因为他的政策自始至终都没有获得国会的支持,甚至面对其国内斗争还形成了一个反威尔逊的联盟。
——摘自冯辉《美国在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上有关山东问题的态度研究述评》(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威尔逊“十四点和平原则”的本质及其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威尔逊“十四点和平原则”的失败中得到的认识。评卷人得分三、论述题(共2题,共4分)14、阅读如下图示。
史料展示了经济全球化历程的两种发展状况,结合所学,任选一种发展状况进行论证。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历史上重要的条约或会议。
。时间。
会议或条约。
简介。
1648年。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结束了欧洲三十年战争;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1919年。
《凡尔赛和约》
共15部分;包括440个条款和一项议定书,第一部分为国际联盟盟约。条约围绕战后处置德国问题,协调了列强在欧洲;近东和非洲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
1945年4月。
《联合国宪章》
共分19章111条。宪章规定;联合国及其成员国应遵循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在国际关系中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以及联合国不得干涉各国内政等原则。
1968年7月。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截至2002年4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共有187个。
2019年5月。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主题;共商文明发展;合作大计,达成广泛共识并发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2019北京共识》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材料列举了人类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会议和条约,其中蕴含着全球治理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2题,共14分)1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展,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毕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1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我想;如果您真的关心世界人民的幸福的话,那么您就会正确地理解我的意思:人人都需要和平,无论是还没有丧失理智的资本家,还是不仅能够珍惜自己个人的生命而且更能珍惜人民生命的共产党人,都是如此,我们共产党人从问世之日起,一般来说是反对国家间的任何战争和捍卫和平事业的,我们始终把战争视为灾难,而不是把它当成儿戏,当成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更不是把它当做目的本身。我们的目的是明确的,而达到目的的手段就是劳动。战争是我们的敌人,对各国人民来说是灾难。
如果您真的关心和平和本国人民的幸福;那么这也只能算是您作为总统应尽的义务,而我作为部长会议生席也应对自己的人民表示关怀。此外,维护全球和平应是我们其同美心的事业,如果在现代条件下爆发战争,那么这就不仅仅是美苏之间的战争,因为美;苏之间其实并不互相谋求什么,但战争将是全球性的,残酷的、毁灭性的。
——1962年10月26日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摘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致信肯尼迪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对现代条件下的战争所持的态度及其积极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C【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一战前,意大利、德国和奥匈帝国形成了三国同盟集团。一战期间,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参加了协约国一方作战。故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2、A【分析】该学者强调的是古巴导弹危机后美苏各自的反应,苏联大力发展核力量与美国竞争,美国更多地干预他国或地区的事务,卷入越南战争泥潭中,美苏对抗加剧,A项正确;冷战期间,美国战略的重心一直在欧洲,排除B项;C项符合史实,但与本题主旨不符,可排除;揭开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的是“铁幕演说”,排除D项。故答案为A项。3、C【分析】【详解】
该图上奥匈帝国告诉了我们时间在一战期间,选项BC符合,但图中阴影部分原属俄国范围,现为德国占领,依据所学知识,十月革命胜利时,苏维埃俄国迫切需要退出战争赢得和平,1918年3月,苏俄政府在布列斯特与德国签订和约,规定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和爱沙尼亚的一部分属德军占领,答案选C。4、C【分析】【详解】
据材料“我想象不到将来有比这更能引起战争的原因了最强大的民族之一的德意志民族,居然被一群小国所包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一战后英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认为过分削弱德国会引发新的战争,故C正确;当时英国并未联合美国提防德国,故A排除;材料与民族自决无关,故B排除;材料主旨不是反映英国警告美国不要插手欧洲事务,而是反对过分削弱德国,故D排除。5、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冷战背景下,美苏两国各方面竞争激烈,已延伸到教育领域,A项正确;美国权力中心是总统,排除B项;仅仅依据苏联在火箭和空间技术领域一度领先美国,无法得出苏联科技领先美国的总体结论,排除C项;材料信息并未涉及军备竞赛,排除D项。故选A项。6、C【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第三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法国确立了共和制;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第三共和国宪法,政局才告稳定;共和党占据了优势在参议院获胜,并不代表其他党派的完全失败。故C项正确;排除ABD。7、B【分析】【详解】
当今世界恐怖主义有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说明危害已相当严重,成为世界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8、D【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发展。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经济,经济成分复杂多样,为了顺应这一经济基础,所以开设证券市场以及发行债券。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我国成立之初主要是恢复和发展经济,并不是积累资本;B选项错误,计划经济体制与开设证券市场以及发行债券相冲突;C选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二、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10分)9、略
【分析】本题考查一战期间德国要求与协约国和谈的历史背景和要求和谈的愿望最终破灭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一战期间德国要求与协约国和谈的历史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1916年7月起,德俄双方在瑞典首都频繁进行非官方的外交和谈”“德国试图与俄国单独媾和,以分化协约国集团,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1916年下半年,随着各交战国的政治;经济危机的加剧和阶级、民族矛盾的激化,人民和平呼声日高”等信息分析得出。
(2)一战期间德国要求和谈愿望最终破灭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在协约国阵营中,主和派的力量尚不足以左右政府的政策”“法国的白里安政府视德国的和谈为‘陷阱’,英国刚上台的劳合·乔治则是带着一个争取全面胜利的方案执掌政权的,俄国不敢单独行动”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点睛:本大题基本上属于概括类材料解析题。此类试题在解答时要根据材料,对材料内容划分层次,逐层分析,特别是一些关键词,把握每一层次的要点。然后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哪些是题目要求回答的,再根据所问来回答。【解析】(1)背景: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德俄进行了非官方的外交和谈;参战国国内反战运动高涨。
(2)原因:协约国中主和派力量的不足;三国协约的制约;协约国力量优势日益凸显;协约国提出的和谈条件超出了德国预设。10、略
【分析】【详解】
第(1)问;“价值取向”,根据材料一信息“62%的被访者首先希望有一个能保证经济发展和高收入的政府,而不是自由选举权;新闻自由和经济自由”概括得出:民生观念。“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战争的影响、战后经济状况、被分区占领等角度分析。
第(2)问,“原因”,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角度分析德意志帝国时期,从经济危机影响角度分析1930至1932年间的情况,从大规模的军事采购和订货、扩大垄断组织的角度分析1933至1938年间的情况,从二战的影响角度分析1945至1948年间和1949至1951年间的情况。【解析】(1)价值取向:民生(经济发展)。原因:战争的创伤;战后经济凋敝;民生状况不容乐观;德国被分区占领,民众无法自主决定国家政治。
(2)一战前,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德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满意度达到45%;1930至1932年间,德国难以出台应对经济危机的有效措施。民众不太满意;1933至1938年间,通过大规模的军事采购和订货、扩大垄断组织,希特勒法西斯政府引领德国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人民满意度较高;二战后,在战争废墟上,德国经济处境艰难,直到马歇尔计划的出台才有所改观,民众对1945至1948年间和1949至1951年间的德国政府非常不满。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从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之后;就再也没有爆发新的中东战争”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两极格局下美苏国家利益的博弈;战争对阿拉伯国家造成的破坏性影响、阿拉伯国家缺少发动对以色列战争的组织者、阿拉伯国家内部矛盾与互相残杀、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作答。
(2)关于启示;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大国利益博弈影响地区稳定;制定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对待国际社会的历史遗留问题应当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国家利益之间既充满斗争和也需要妥协等方面思考作答。
【点睛】【解析】(1)原因:两极格局下美苏国家利益的博弈;战争对阿拉伯国家造成的破坏性影响;阿拉伯国家缺少发动对以色列战争的组织者;阿拉伯国家内部矛盾与互相残杀;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2)启示:大国利益博弈影响地区稳定;制定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对待国际社会的历史遗留问题应当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国家利益之间既充满斗争,也需要妥协。12、略
【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
第(1)问;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将材料数据纵向对比,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依据材料出处,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缩减,原因在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即可。
第(2)问;材料二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指出了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第二部分分析了一战对印度的影响。英国殖民地的身份是印度卷入战争的原因。回答第二小问,要注意审题,要求回答“直接后果”,根据材料第二部分概括即可。一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考虑,限于分值,简要回答即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短暂春天;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解析】(1)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欧洲各国忙于一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减少了对外国商品的依赖;提倡国货运动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
(2)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印度成为英国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应基地;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被骤然打断并引起很大混乱。
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或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新高潮);使民族工业(或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第(1)小问的第一问;根据材料“通过十和平原则实现其充当国际警察的威望”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质是美国企图领导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第二问,材料“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英法两国不得不借威尔逊的声望和“中立”的地位,发表一个空洞的声明以抵消布尔什维克的影响”可得出为抵消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克的影响,英法不得已接受原则的提出;“‘公开外交’,本来就令英法大为恼怒”可知“公开外交”恼怒英法;“战后英美矛盾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矛盾”得出英美矛盾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矛盾;“因为他的政策自始至终都没有获得国会的支持”可得出威尔逊的个人错误使得政策没有获得国内的支持,特别是国会的支持等方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2)小问,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影响一个国家外交的因素角度分析回答。【解析】(1)本质:美国企图领导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原因:①为抵消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克的影响;英法不得已接受原则的提出。②“公开外交”恼怒英法。③英美矛盾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矛盾。④威尔逊的个人错误使得政策没有获得国内的支持,特别是国会的支持。⑤美国的政治军事实力不足以与英法抗衡。(每点,写到给。其它其如孤立主义的外交传统的影响;美国公众舆论的影响、共和派的挑战等合理答案亦可得分。)
(2)认识:①国家利益、国家实力、社会制度和传统政策是影响外交的重要因素。②外交政策的制定要立足国情,顺应世界形势。③一战后世界的政治格局仍以欧洲为中心。三、论述题(共2题,共4分)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材料中“经济全球化历程的三次浪潮和挫折”体现出经济全球化的两种发展状况分别是经济全球化的三次高潮和经济全球化的三次挫折。首先,提出观点是经济全球化的三次高潮。然后论证,根据材料中“第一次浪潮发生在16世纪”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是推动第一次经济全球化高潮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中“第二波浪潮发生在1815—1913年期间”,而这一时间段刚好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因而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成为全球化发展的强大动力,经济全球化出现第二次高潮。材料中提到“第三波浪潮出现在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初期”,而这一时间段则正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因而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第三波全球化浪潮。最后得出结论: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冷战”对峙等影响经济全球化,使之出现波动。【解析】观点: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三次挫折。
论证:17—18世纪;殖民战争频繁,从三次英荷战争到英法战争,国际贸易受挫,全球化一度陷入停顿。1914—1945年,爆发两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各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全球化陷入低潮。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美苏争霸,两极格局对峙,全球化受阻。
结论:近代以来,世界战争、经济危机和冷战对峙使全球化不断受挫。15、略
【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主旨可以得出论点构建公平公正、合理有序的政治秩序是有效治理地区性、全球性问题的关键。论证过程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从正反两面进行。论证: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构建了相对平等、合理的国际政治体系,结束了欧洲三十年战争;1919年《凡尔赛和约》实质上帝国主义重新瓜分德国的殖民地,更改了国际关系格局。这一体系直接损害中国主权,而且列强间的利益冲突以及战胜国与战败国的尖锐矛盾尖锐,因此不是一个平等、合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