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_第1页
中班科学教案_第2页
中班科学教案_第3页
中班科学教案_第4页
中班科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班科学教案中班科学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萌发关心爱护动物的情感。2、能在背景中观察到具有保护色的事物。3、初步理解保护色的作用。二、活动准备1、让幼儿对动物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了解2、绿地上有红黄绿色的小虫若干,印有生活背景颜色和无色小动物的操作纸。“动物保护色”课件。三、活动过程1、集体游戏,初步感知保护色游戏“小鸡捉虫”帮助幼儿理解保护色的作用。出示不同颜色的`小虫,放在青草丛中,请幼儿作小鸡捉虫。“为什么绿色的小虫没捉到”小结: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近,用来隐蔽自己不被害人敌人发现。这就是动物的保护色。2、观看课件,巩固理解保护色观看课件“动物的保护色”让幼儿真实地看一看大自然中的动物是怎样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进一步理解保护色的作用。启发幼儿讲述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保护色?集体游戏,再次巩固保护色。游戏:我会隐身。师做老虎,小朋友演小动物,当老虎来时,小动物们要根据自己衣服的颜色,寻找合适的背景环境躲藏起来,躲避老虎的追击。游戏:救救小动物。幼儿根据背景颜色,选择合适的颜色为动物们设计保护色。3、经验拓展,理解保护色提出问题:生活中,人们也很聪明会使用保护色,你知道是怎样利用的呢?播放一些图片帮助幼儿理解人类保护色。活动延伸:亲子观察活动:了解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如何利用保护色。中班科学教案篇2活动目标1、引起幼儿对落体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2、初步尝试记录。活动准备1、羽毛、塑料积木、纸条、树叶、自制降落伞若干。2、记录表。活动过程一、引起幼儿兴趣让幼儿观察各种材料。二、摆弄落体进行感性探索1、请幼儿选择一样物体玩一玩观察这个物体落下来的情景。2、进行讨论请个别幼儿描述自己所玩的物体落下来的样子,并用动作表示。三、落体的方法记录1、请一位幼儿选择一样物体,先观察它落下来的样子,再尝试用画画的’方法记录。2、让幼儿自己玩玩、试试其余物体,观察不同物体下落时的有趣观象,并尝试用画画的方法记录。3、逐一出示记录表,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记录的样子是怎样的。四、集体交流。延伸活动:玩一些落体游戏,如“托气球游戏”“吹鸡毛游戏”等,启发幼儿观察落体运动现象,并想办法吹起下落的鸡毛,托起下落的气球。中班科学教案篇3一、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自己探索五官的热情和兴趣。2、学习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认识自己的五官。3、引导幼儿了解自己五官的用途。二、活动准备1、能看、听、尝的物品。如鲜花,各种甜、酸、咸食品。2、手鼓一类的乐器。三、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教师:”小朋友们,老师啊,最喜欢看你们可爱的脸了。那就请小朋友们相互看一看,说说我们的小脸上有什么?它们长在小脸的什么地方?”(重点引导幼儿讲述小脸上有眼睛、鼻子等五官,联系巩固上节课所学习的《五官歌》)(二)展开部分1、教师:”桌子上有许多东西你可以自己找一个东西,用你的小耳朵去听一听,小眼睛去看一看,小鼻子去闻一闻,小嘴巴去尝一尝,看看它们有什么秘密。”2、幼儿分组,自主选择物品。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探索事物的.奥秘,并相互说一说自己的发现。3、教师请个别的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以及发现的经过,并总结五官的用途。(三)结束部分教师和幼儿一起念着《五官歌》结束活动。四、活动延伸与拓展让幼儿以后注意观察,人们都想了哪些办法来保护自己的五官。附:《五官歌》小小鼻子本领大,长在脸的最中央。鼻子上面是眼睛,鼻子下面是嘴巴。耳朵耳朵最听话,长在我的头两旁。中班科学教案篇4活动目标:1、在幼儿对固定搭配有了充分经验后,引导幼儿去发现探究颜色深浅与量的多少有关。2、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3、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操作实验探究颜色深浅与两色间的多少有关:黄多蓝少变出的颜色浅;蓝多黄少变出的颜色深。难点:调配出深绿与浅绿。活动准备:1、一棵大树(前一变色活动中,幼儿用黄色与蓝色混色涂出的树叶,张贴在树枝上);两棵供幼儿涂色用的大树。2、每组操作材料:玩具针筒、透明杯每人两份;黄、蓝颜料水及标签若干份;抹布。活动过程一、发现现象,质疑猜测。1、教师出示张贴的大树,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绿叶有深有浅。2、教师提出疑问:你们都是用黄色与蓝色变出来的,怎么绿叶会有的深有的浅,你们猜猜可能会是什么原因呢?3、幼儿猜测。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测在表格上做记录。二、通过实验,得出结论。1、获得实验方法。(1)了解实验材料(2)幼儿猜实验的方法(3)教师边引边演(4)归纳实验步骤2、亲身操作实验。3、呈现实验结果。4、比较归纳,得出结论。三、给大树妈妈装扮春装和夏装。鼓励幼儿用调配出来的深绿去装扮夏装,浅绿色去装扮春装。设计意图激活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颜色的固定搭配有深浅现象。教师提出疑问,引发幼儿猜测其中的原因。以表格来帮助幼儿梳理思路,即呈现实验的目标。从材料出发,鼓励幼儿猜想实验可以怎么做?一方面可以发散的思维能力,培养幼儿敢想;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树立科学的精神:敢想、敢尝试。运用观察、比较法,教师帮助幼儿归纳提升知识经验。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小百科: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对光的视觉感受,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波长范围很窄的电磁波产生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表现为不同的颜色,对色彩的辨认是肉眼受到电磁波辐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视觉神经感觉。中班科学教案篇5【设计意图】四岁左右的孩子对一切事物都存在好奇心,最近孩子们迷恋对车的认识和讨论,看到他们对车辆的不断探索,我非常的欣喜。救护车和消防车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帮助和求救时的车辆,同时它们还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因此我设计了这次活动认识救护车和消防车。【活动目标】1、认识救护车和消防车的外形特征。2、了解救护车和消防车的特殊用途,能正确拨打相应的电话号码。3、体验情景游戏的快乐。【重点难点】知道救护车和消防车的外形特征;了解救护车和消防车的特殊用途,能正确拨打相应的电话号码。【活动准备】PPT、玩具模型救护车和消防车【活动过程】一、提问引起兴趣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车吗?喜欢那些车?幼儿自由发表已有经验。2、教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两辆车和小朋友玩游戏,教师说救护车和消防车的外形特征幼儿猜猜老师说的什么车。例如:身穿大红装,扶梯背上抗,水柱高高冲,皮管粗又长。(消防车)方方白车厢,十字放红光,铃声叮当响,车辆快快让。(救护车)二、看PPT图片,认识救护车和消防车的特征1、图一救护车引导幼儿说出救护车是白色车身,红色十字标志,有报警器,车门在后面以方便担架出入。教师引导幼儿感知救护车的声音像:生病的人哎呦哎呦————2、图二消防车引导幼儿说出消防车的车身是红色,有升降架、喷水管,有警报器。教师引导幼儿感知消防车的声音像:着火啦——很长3、对比救护车和消防车的外形特征和所需拨打电话号码。(1)出示救护车和消防车,引导幼儿说出两辆车的不同特征如:颜色、标志性特征、声音(点击播放救护车和消防车的警报声让幼儿说出是谁发出的声音)(2)出示120和119的’电话号码,引导幼儿知道电话号码对应的求救车辆。三、对应救护车和消防车的用途1、图一生病了(引导幼儿对应拨打电话号码叫救护车来救人)2、图二着火了(引导幼儿对应拨打电话号码叫消防车来灭火,同时叫救护车救人)四、情境游戏游戏一:教师扮羊村村长生病了,部分幼儿扮小羊拨打电话号码,部分扮救护车和救护人员救人。要求:能按照游戏情节有秩序的进行游戏活动。游戏二:灰太狼来羊村干坏事把房子点着了,该怎么办?幼儿部分扮救护车救人,部分扮消防车灭火。五、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救护车和消防车,知道了它们特征和用途。这个特殊的电话号码我们能不能随便拨打?不能,因为会影响他们的工作,耽误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活动延伸:让我们在美工区和小朋友们画画救护车和消防车,并尝试制作救护车和消防车。在语言区学学救护车和消防车的谜语儿歌。尝试带领幼儿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去医院和消防站,真实体验救护人员和消防员的工作,充分感知救护车和消防车的作用。【活动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能清楚准确的说出救护车和消防车的特征,并在游戏中感知运用学习经验,达到教学目的。游戏环节中也非常开心,互动自然,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在活动延伸中如果能让孩子们去医院和消防站,真实体验救护人员和消防员的工作,充分感知救护车和消防车的作用,活动才能得以升华中班科学教案篇6活动目标:1.能积极参加活动,探索启动玩具的不同方式。2.乐意与同伴交往,体验和他人分享玩具的快乐。活动准备:1.师生共同收集汽车、飞机等各种惯性玩具、发条玩具、电动玩具,并讨论玩具的摆放。2.三个筐。活动过程:1.欣赏丰富多彩的玩具。幼儿自由参观玩具展,幼儿可以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2.初步探索玩具的不同玩法。鼓励幼儿自选玩具,自由操作,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与方法。请幼儿说说自己玩的什么玩具,以及是怎样玩的。3.发现不同的玩具有不同的开启方式。幼儿自由结伴,尝试不同的玩具操作,比较它们不同的开启方式。师:我发现刚才小朋友都玩得很开心,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你刚才玩了什么玩具?你是怎么让它们动起来的?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如:小青蛙上了发条就会跳,小火车打开了开关就会跑。(请小朋友分类摆放)总结:××玩具、××玩具、××玩具我们用手推着动的,手放了以后它们还会动,它们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惯性玩具;××玩具、××玩具、××玩具都需要上了发条才会动的,我们也给它们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发条玩具;我们再来看一下××玩具、××玩具、××玩具它们都是靠什么动起来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的肚子里都藏了什么东西?(电池)原来它们是靠电池才动起来的,打开开关按纽电源接通了它们才会动起来。所以它们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电动玩具。4.幼儿再次探索进一步感知外力作用对玩具动起来的影响。师:刚才小朋友都把玩具宝宝分类了,那小朋友再想想如果我玩发条玩具的时候,发条拉的短一点和拉的长一点会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再看一看惯性玩具,如果我推的重一点和轻一点,它们开的又有什么不一样呢?(幼儿带着老师的问题进一步探索。)5.欣赏遥控玩具。总结:原来发条玩具的.绳子拉的越长,它就跑的越快,而且跑的很远;拉的短一点它就跑的慢一点,近一点。惯性玩具推的重一点,它就开的快一点,远一点;推的轻一点,它就开的慢一点,近一点。中班科学教案篇7设计意图: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妈妈在泥洞里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在这温暖的季节里,青蛙妈妈钻到水里开始繁育她们的后代,全身黑油油长着长尾巴的小蝌蚪就是小青蛙的后代,但小蝌蚪到底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呢,孩子们都感到好奇,为此我设计了本活动内容,让我们带着这一神奇的变化去探讨小蝌蚪变青蛙的奥妙吧。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活动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2、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教学重点: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教学难点:小蝌蚪变青蛙的操作步骤活动准备:1、小蝌蚪成长过程操作卡(人手一份)2、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1)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2)模仿青蛙的叫声。(3)师:你们见过青蛙吗?出处谁知道青蛙是什么样子的?2、出示青蛙和蝌蚪的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主要特征。(1)出示青蛙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青蛙的特(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四条腿。)(2)师:你们知道青蛙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出示蝌蚪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蝌蚪的特征。(黑黑的身体,大大的脑袋,细长的尾巴。)3、观看课件《小蝌蚪变青蛙》,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并分发小蝌蚪变青蛙的步骤卡片进行操作。(1)引导幼儿讨论小蝌蚪是怎样变青蛙,在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后教师把操作卡分发给每位幼儿。(2)幼儿分步骤操作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教师巡回指导。(3)展示幼儿作品。4、与幼儿一起欣赏小蝌蚪变青蛙的视频,加深幼儿对小蝌蚪变青蛙成长过程的认识。5、教育幼儿要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