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四 修辞与仿写:修辞_第1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四 修辞与仿写:修辞_第2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四 修辞与仿写:修辞_第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四 修辞与仿写:修辞_第4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四 修辞与仿写:修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7·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千百年来,咏月的诗人不记其数,中国人之钟情于月亮,在于其明澈而不炫目,宁谧而不沉寂。秦风汉韵,唐诗宋词,都融在如练的月华中。古人咏月,让人看见的不是jiǎo洁的月光,而是千年诗赋的动人华章。月亮那温馨怡人的风致,飘逸脱尘的气韵,晶莹剔透的品质,慰藉了多少孤寂幽怨的心灵。月亮就是诗心,举头一望,心灵自会变得澄明。(4)画线句子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答案】(4)排比、拟人【解析】第(4)小题考查修辞手法。从“……的……”,可判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另外,作者将月亮赋予了生命,说它有“怡人的风致”“气韵”“品质”,可知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2017·江西】下来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A.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这种年轻女子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B.清国留学生头顶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C.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D.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答案】A【解析】此题辨析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八种。A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B项“……富士山”是比喻和夸张;C项“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是比喻;D项“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是排比。3.【2017·北京】7.2(2)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7.2A.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让我沉醉其中。B.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与善良。C.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阳,这样的老师让我肃然起敬。D.《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回味无穷。【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修辞赏析,答案一目了然。“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不能来形容“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二者矛盾。4.【2017·江苏南京】托物言志是文人常用的方法,如《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便是托“莲”言志。请从“青山”“白云”“旭日”中任选一个,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3分)我选▲,造句:▲【答案】示例:旭日冲破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题目要求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所谓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把自己的志向和意愿通过这一事物表现出来。首先要分析所给词语的寓意。“青山”,寓示着充满生机;“白云”,寓示着纯洁的心灵,“旭日”,寓示着光明和美好。5.【2017·四川巴中】7.5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7.5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偶、借代)B.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比喻、拟人)C.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设问)D.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排比、反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A项,正确。“烽火”对“家书”,名词对应。“连三月”对“抵万金”,动宾结构对应。由此确定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另外“烽火”代指战争,“抵万金”还包含夸张的修辞手法;B项,错误。“好像”不是比喻词,该句找不出喻体和比喻词,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害了羞”本用于描摹人的神态,此处用在描写薄雪上,确定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C项,正确。该句自问自答,确定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D项,正确。“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毁灭,毁灭,毁灭呀”,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6.【2017·贵州毕7.10节】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7.10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B.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C.阶梯教室里好像是班主任在开会。D.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答案】C【解析】此题判别修辞方法,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方法的能力。A项,“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是拟人;B项“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自问自答,是设问;D项,“珍惜,珍惜,再珍惜”是反复,C项“好像”用来表示猜测,不是比喻。7.【2017·山东淄博】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比喻及其作用的辨识理解能力。B项,比喻句写出了节目清新脱俗、涤荡人心,但没有“批评当下娱乐节目的庸俗不堪”,属于无中生有,故错误。8.【2017·】9.【2017·】10.【2017·】11.【2017·】12.【2017·】13.【2017·】14.【2017·】15.【2017·】16.【2017·】17.【2017·】18.【2017·】19.【2017·】20.【2017·】21.【2017·】22.【2017·】23.【2017·】24.【2017·】25.【2017·】26.【2017·】27.【2017·】28.【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