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类_第1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类_第2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类_第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类_第4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2017·江西)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8-11题清官周忱【明】焦竑周文襄公①阅一死狱,欲活之无路,形于忧叹。使吏抱成案读之,至数万言,背手立听。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遂出其人。己巳之难②,英宗既北狩③,挞虏④将犯京城,声言欲据通州仓⑤。举朝仓皇无措,议者欲遣人举火烧仓,恐敌之因粮于我⑥也。时周文襄公适在京,因建议令各卫军⑦预支半年粮,令其往取。于是肩负者踵接于道,不数日京师顿实,而通州仓为之一空。公巡抚时,往来皆乘小轿,驿站遇村庄僻处,询访民瘼⑧。五保有王槐云者,夏月林下乘凉。公至,与并坐,说田里间事甚悉,俄而从者至,始知为巡抚,叩头谢罪。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节选自《玉堂丛语·清官周忱》)【注解】①周文襄公:指周忱,历任庶吉士、刑部员外郎、工部右侍郎,江南巡抚、工部尚书。②己巳之难: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集兵五十万亲征,大败,英宗被俘,史称“己巳之难”。③狩:婉指帝王逃亡或被俘。④达虏:对蒙古贵族及其所拥有的军队的蔑称。⑤通州仓:设置在通州的粮仓,下文的“通仓”为其简称。⑥因粮于我:指蒙古瓦剌部的军队要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⑦卫军:为明朝初期和中期的军制。⑧民瘼(mò):老百姓的疾病痛苦。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欲活之/无路B.举朝/仓皇失措C.时/周文襄公适在京D.说/田间事甚悉【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朗读停顿,也是考查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情况。准确理解句义就能正确朗读。D项,“说田间事甚悉”,这句话的意思是“谈起田间地头的事情,(周忱)很熟悉”。再从结构上看,“说田间事”动宾结构作主语,“悉”为谓语,“甚”为状语。因此,应该是“说田间事/甚悉”,主谓划分。9.解释文中划线句子。(3分)(1)案()(2)恐()(3)谢()【答案】⑴案,案卷⑵恐,担心、恐怕⑶谢,致歉、谢罪【解析】本题解释常见文言实词的意思。“案”曾出现在“无案牍之劳形”中,此处是“案卷”“文案”之义,“恐”是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如“恐前后受其敌”,此处为“担心”之义。“谢”一词多义,如同“秦王长跪而谢之”,“谢”是“致歉”“谢罪”之义。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1)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答案】听到一个地方,突然点头喜悦地说道:“幸而有这个地方,可以让他活下来。”【解析】本题翻译句子,考查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情况。本句主要考查“首”“幸”“生”三个关键词的意思。首,头、脑袋;幸,幸而、侥幸;生,使……活。翻译时,做到句子通顺,意思正确。(2)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答案】周忱笑着安抚他,并且让他说完再离开。【解析】本题翻译句子,考查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情况。本句主要考查“抚”“毕”“去”等常见词语的意思。抚,抚摸、安抚。毕,完。去,离开。翻译时,做到意思准确,语句通顺。11、选文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周文襄公的形象?请概括。【答案】第一件事,周忱救活一死刑犯;第二件事,周忱建议让官兵自己搬运提前发放的粮饷,避免通州粮食落入敌人手中;第三件事,周忱与农民聊农事。【解析】本题概括主要事件,考查对原文的理解情况,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可以先找出原文相关的关键词句,借以理解,再按照“周忱+做什么”的格式叙述,要注意语言简洁,视情况可以忽略一些要点如事件的起因、时间、经过等。【参考译文】文襄公周忱读一个死囚犯的卷宗,打算使他活下来却没有路子,心里焦急,表现为忧虑叹气。他让官员抱着案卷读给自己听,听到几万个字,背着手站在那儿听。听到一个地方,突然连连点头喜悦地说道:“还好有这个地方,可以让他活下来。”于是放出这个人。己巳之难中,宋英宗已经被俘,蒙古军队将侵犯京城,声言要占据通州粮仓。整个朝廷对此惊慌而没有对策,议事的人打算派人放火烧毁粮仓,担心敌军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当时周忱正好在京城,他因此建议让军队预先支付半年的粮饷,让他们自己前去搬运。于是肩扛粮食的官兵络绎不绝来往于道路上,不几天京城粮食充实,通州粮仓为此空了。周忱巡察安抚地方时,来往都乘坐小轿子,驿站在村庄旁这样的偏僻处,就访问老百姓的疾病痛苦。有个五保户叫王槐云的,夏天有月光的晚上在树下乘凉。周忱来了,和他一起坐着,谈论田里的农事,周忱都很熟悉,不久周忱的随从来了,王槐云才知道周忱是巡抚,磕头谢罪。周忱笑着安抚他,并且听他说完才离开。二、(2017·山东德州)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自是外户不闭。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节选自《宋史》,有删改)【注】①常平:官仓名.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1)甫冠,名闻四方()(2)讽富人自实粟()【答案】示例:(1)成年(2)规劝【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解释。解释时,要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具体分析。如“甫冠”的今义为“帽子”,明显不符合“甫冠,名闻四方”这一语境。可以结合课内文章《送东阳马生序》中的“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中的“冠”,指男子成年。“讽富人自实粟”可以结合课内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是“规劝”的意思。与“奇之”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山行六七里B.腰白玉之环C.闻寡人之耳者D.父利其然也【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特殊用法。解题时,先分析例句字的用法。如,奇是“以……为奇怪”,属于意动用法。A项,沿着;B项,腰配,名词用作动词;C项,听,是古今异义现象。D项,“利”是“以……有利可图”,属于意动用法。故选D。17.翻译下面句子。(2分)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答案】示例:任齐州长官,他把迅速惩处恶势力、盗窃犯作为主要工作。【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要注意最好直译,特别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以及句子的特殊句式。如,句中“知”——任;“治”——惩处;“疾奸急盗”——恶势力、盗窃犯;“本”——工作。注意语言通顺连贯。曾巩以“仁”为怀,有君子之风,请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3分)【答案】示例:劝说富人出售粮食,让百姓度过饥年;整治治安,打击豪强奸盗;改官舍为收容所,扶贫济困;奉养继母,抚恤弟妹。(答出其中三项即可)【解析】此题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题时,根据题干要求——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先找出文中表现“仁”的句子,如,“岁饥……讽富人自实粟”,可概括“劝说富人出售粮食,让百姓度过饥年”,从“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可概括“整治治安,打击豪强奸盗”,从“会江西岁大疫,……分医视诊。”“巩性孝友,……一出其力。”分别概括为“改官舍为收容所,扶贫济困”“奉养继母,抚恤弟妹”,最后加以整合。【参考译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任齐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击盗贼作为根本。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

调任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三、(2017·山东聊城)张千载高谊千载字毅甫,庐陵人。文山①友也。文山贵显,屡以官辟②,皆不就。文山自广还,至吉州城下,千载来见,曰:“丞相赴京,某亦往。”遂寓于文山因所侧近,日以美食奉之,凡留燕三年。潜③造一椟,文山受刑后,即藏其首。后,火其尸,拾骨置囊。南归,付其家葬之。千载高谊,亦千载而下所不多见也!【注释】①文山:文天祥自号。②辟:征召。③潜:偷偷地。9.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A.文山自广还自富阳至桐庐B.千载来见才美不外见C.寓于文山囚所侧近之次所旁丛祠中D.凡留燕三年凡三往,乃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做此类试题,要善于积累,熟悉常见多义词的意思,学会根据语境推断常见词语的不同语境义。A中的“自”,意思都是“从”;B中的“见”,前者意为“拜见”,后者意为“显现”;C中的“所”,意思都是“……的地方”;D中的“凡”,意思都是“总共”。10.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日以美食奉之。答案:张千载每天拿精美的饭菜来侍奉(献给)文天祥。【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对于课外文言文的翻译,除了要注意基本的要求之外,一定要做到字字译准,尤其对于其中的得分点,更是不能马虎,比如本题中的“日”“奉”“之”,一定要翻译准确,它们是关键词,往往是得分点,要特别注意,翻译准确,如“日”作状语,修饰“奉”,意为“每天”;“奉”是动词,意为“献给”;“之”是代词,指代“文天祥”。本题还是一个省略句,对于省略的主语“张千载”一定要补充,这样才能使意思表达得更准确。11.张千载高谊“高”在何处?(2分)答案:在朋友贵显时保持距离(屡辞不仕);在朋友落难时患难与共(侍奉三年并料理后事)。【解析】本题考查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能力。首要要仔细审题,对于其中的“高”,一定要明白其所指的具体内容,这里指的应是张千载的品德之高。在本文中表现在两件事上,一是文天祥显贵时不巴结接近,二是文天祥落难时不躲避,尽力照料。【参考译文】张千载字毅甫,是庐陵人。是文天祥的朋友。在文天祥居高位权势显赫时,多次征召张千载出来做官,都被张千载拒绝了。直到文天祥从广东兵败回来,张千载(偷偷地)来见他,说:“丞相去京城,我也一起前往。”就住在文山牢房的附近,张千载每天拿精美的饭菜来侍奉(献给)文天祥。留在燕地总共有三年。又秘密打造一个匣子,待文天祥被斩首后,就用来收藏他的首级。后来,火化了文天祥的尸首,收起白骨放入囊中,回到南方,交给他的家人安葬。张千载这种高尚的情谊,也是千年中天下不多见的啊!四、(2017·浙江舟山)范石湖①使北(15分)淳熙范能北宗令奏河宋朝寝反能曰“兹事至与相量臣乞圣谕定行上肯既宰以为可而意坚性宽传问人不能出中奏曰臣时大皇别有载书,令臣口奏。臣今谨以书述,乞赐圣览”书既上,殿上观者皆失色。至能犹伏地。再传宣曰“书词已使可馆能再而虏群不平羁使而主可至将又奏曰“奏事乞国中明先示臣不欺之主之书云“之说殊观,须处,乃休”还甚嘉不命由超,以大。(选自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注释】①范石湖:即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至能(致能),自号此山居士,又号石湖居士,世称范石湖。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6分)(1)愿反侵地 (2)时金主乃葛王也(3)至能徐出袖中书 (4)再传宣曰(5)使人可就馆(6)虏主许之【答案】(1)通“返”,归还,返回(2)是(3)默默地(4)第二次(5)靠近(到)(6)答应(同意)【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能力。要调动平时的学习积累,准确解释。第(1)题中的“反”是通假字,先明确通哪个字,再理解词语意思;(2)题中的“乃”与“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中的意思一样,是的意思;(3)题中的“徐”古今意义,这里是“慢慢地”的意思;(4)题中的“再”与“再而衰”(《曹刿论战》)中的意思一样,第二处的意思;(5)题中的“就”与“此人可就见”(《隆中对》)中的意思一样,接近、靠近的意思;(6)题中的“许”与“,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中的意思一样,答应的意思。1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答案】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断句能力。划分句子的节奏,首先要疏通句意,然后根据句意再进行分析判断。“虏中群臣咸不平”的意思是“金国群臣都感到愤懑不平”,应该划开,“议羁留使人”意思是“商议扣留范成大”,应断开,“而虏主不可”的意思是“金主认为不可以”,这样答案就很明显了。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2)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答案】(1)范成大于是自己写了一封信,把皇上的话写在上面。(2)(范成大)回来以后,皇上对他不辱使命大加赞赏。【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解答此题,(1)题要抓住关键词“遂”(于是,就)、“书”(书信)等词语的正确理解;(2)句主要抓住“甚”(很)、“嘉”(赞赏)等,“既还”省略了主语“范成大”,翻译时要补上,再逐词逐句翻译理解,最后把句子梳理通顺。17.同样是出使,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唐雎使秦,最终“挺剑而起”。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行为?请简要分析。(3分)【答案】答案示例:两人都具有勇敢、镇定和自信的性格,都是忠肝义胆(具有爱国情怀),都是英雄,都不辱使命。只是因为时势不同,任务各异,所以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时,在细读本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确范成大是冒着欺罔之罪替皇帝传口谕,而唐雎是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出使秦国的,他们出使时的情况时局不同,任务和目的也不想同,所以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但都展示了两个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勇敢、镇定和自信的性格。【参考译文】淳熙年中,范成大出使北方,孝宗令他口头上奏金主,说黄河以南是宋朝皇陵安葬的地方,希望能返还被侵占的地方。范成大奏请说:“这件事情至关重要,必须要和宰相商量,我把皇上的意思告诉他,商议之后才行”。皇上答应了,不久宰相力认为(这件事)不行,但是皇上坚决不收回(这个决定)。范成大于是自己写了一封信,把皇上的话写在上面。到达金国,把信收藏在衣袖中。下跪之后进奉国书,跪在地上不起。当时的金主是葛王,性情宽容仁慈,传言问使者为何长跪不起。范成大慢慢的从衣袖中抽出书信,说:“我来时,大宋皇帝另外有旨意,难以记载在国书上,让我口述,我用书信叙述下来,希望您看一看。”书信呈上之后,大殿上看信的人都变了脸色,范成大仍然跪在地上。金主再次传言:“书信已经看了,你可以去使馆了”,范成大拜了两拜退出来。金国群臣都感到愤懑不平,商议扣留范范成大,金主认为不可以。范成大将要返回宋朝时,又上奏说:“皇上令我口头上奏的事情,我在国书中明确的告知,希望不要治我欺罔之罪。”金主答应了他,回信说:“口头上奏的事情,令人非常吃惊,这件事需要仔细思考再处理,我们是讲求信用的国家。”范成大回来以后,皇上对他不辱使命大加赞赏,因此多次提升他,后来被重用。五、(2017·浙江衢州)白水素女[东晋]陶渊明晋安帝时,侯官人谢端,少丧父母,无有亲属,为邻人所养。至年十七八,恭谨自守,不履非法。始出居=1\*GB3①,未有妻,邻人共愍=2\*GB3②念之,规为娶妇,未得。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后于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壶。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畜之十数日。端每早至野还,见其户中有饭饮汤火。端谓邻人为之惠也。数日如此,便往谢邻人。邻人曰:“吾初不为是,何见谢也。”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后以鸡鸣出去,平早潜归,于篱外窃窥其家中,见一少女,从瓮中出,至灶下燃火。乃到灶下问之曰:“新妇从何所来,而相为炊?”女大惶惑,欲还瓮中,不能得去,答曰:“我天汉中白水素女也。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3\*GB3③为守舍炊烹。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妇,自当还去。而卿无故窃相窥掩。吾形已见,不宜复留,当相委去。虽然尔后自当少差,勤于田作,渔采治生。留此壳去,以贮米谷,常可不乏。”端请留,终不肯。时天忽风雨,翕然而去。(选自《古代小说鉴赏辞典》,有删改)【注释】=1\*GB3①出居:单独居住。=2\*GB3②愍(mǐn):同情、可怜。=3\*GB3③权:暂且、姑且。18.用“/”为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3分)(端)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畜之十数日。【答案】(端)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畜之十数日。【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时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先理解这一句话的意思是“谢端看它是个稀奇物,便捡(它)回来,养在水缸里,养了十多天”,由此可从意义上基本推断;然后再寻取句中的动词,抓住“为”“取”“归”“贮”“畜”等,从语法上确定一个完整的句子,进一步验证。如(端)以为异物,“为”作动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因而“物”后应断开。另外要注意落实“限断三处”的要求。19.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侯官县有个名叫谢端的孤儿,被好心的邻居收养,一直到了十七八岁,后来因为触犯了法律,他就搬出来独立生活了。B.邻居们都很关心谢端,按照乡里的规矩,给他娶了一个妻子,但是谢端因为家中一贫如洗,没有能够留住这个妻子。C.白水素女知道谢端从小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很同情他,又见他克勤克俭,安分守己,所以自愿下凡来帮助他。D.白水素女的身份暴露后,必须回到天庭,不能再帮助谢端致富了,临走前她留下了田螺壳,让谢端有取之不尽的米谷。【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意的理解。解答时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将各选项还原到原文中,找到相关语句进行比对,区别细微差别加以判断。A项对应第一段一二句,“恭谨自守,不履非法”,的意思是“为人恭敬有礼,严守礼法制度”,因而说“触犯了法律,他就搬出来独立生活了”错误。B项对应第一段第三句,翻译为“邻人们怜悯牵挂他,共同商量为他娶妻,一时没找到合适的”,选项说“给他娶了一个妻子”等错误;C项从“故使我权为守舍炊烹”一句可知,并非“自愿下凡来帮助”是天帝派来的,故错误;D项对应文章的结尾部分,正确。20.下面是这个故事的尾声,顺序被打乱了,请排出正确的顺序(只填写序号)。(2分)=1\*GB3①居常饶足,不致大富耳。=2\*GB3②端为立神座,时节祭祀。=3\*GB3③于是乡人以女妻之。=4\*GB3④后任至令长云。【答案】②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先把每一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分别是:①以后的日子衣食丰足,只是没能暴富罢了。②谢端为素女立下神位,按年节祭祀。③于是同乡有人把女儿嫁给他。④后来谢端还做了官,直做到县令。然后借助“立神座”“于是”“后”等关键词确定这四句话的基本顺序是时间顺序,④为最后的结局。而③“于是乡人以女妻之”中“是”指代“居常饶足”,这也是他能娶妻的原因之一。且应在做“令长”之前的事,由此可判断①③④。第②句紧承上文,具有过渡作用,因而放在开头。21.这个故事与“牛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灰姑娘”等故事,有相似的情节结构模式。请从人物身份、品质、境遇、结局等方面进行探究,写出此类故事的模型。(3分)【答案】这类故事的模型一般是:身份卑微或境遇悲惨的主人公,具有优秀的品质,得到贵人帮助,改变了命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故事情节的把握能力。解答时先思考本文和命题中提供的故事中人物的身份、品质、境遇、结局,然后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最后概括故事的模型即可。本文主人公谢端,小时是孤儿,品质优秀,后来遇到白衣素女的帮助,改变了命运,娶妻并做官。“牛郎织女”主人公牛郎少为孤儿,被哥嫂赶出家门,在老牛的帮助下,娶织女为妻,过上幸福生活,分析归纳时要紧扣命题要求解答即可。【参考译文】晋安帝在位时,侯官那地方有个叫谢端的年轻人,从小父母双亡,没有别的亲人,被邻居拉扯长大。长到十七八岁,为人恭敬有礼,严守礼法制度。刚刚独立生活时,独自一人,没有妻子。邻人们怜悯牵挂他,共同商量为他娶妻,一时没找到合适的。谢端每日晚睡早起,努力耕作,日夜不停。不久他在邑墙下捡到一只大田螺,足有三升水壶那么大。谢端看它是个稀奇物,便捡回来,养在水缸里,养了十多天。谢端每天早晨到田里去,回来时发现见屋中有热饭热汤,灶火未熄,谢端以为是邻人给予他恩惠。一连几天都是如此,便去向邻人致谢。邻人说:“这事不是我干的,你为何谢我?”谢端听了没说话,但心中疑惑,不知何故。此后一天,谢端鸡叫时出门,上午便偷偷归来,在篱笆外边偷看家中情形。只见一位少女,从水缸中出来,到炉灶边去点火。谢端于是到灶边问女子:“小娘子从哪里来,替我烧饭?”那女子见到谢端,大为惊惶,想要回缸去,却不能够,只得答道:“我是天河中的白水素女。天帝因怜悯你自幼是个孤儿,为人恭敬守礼,因而派我暂时替你看屋做饭。十年之中,让你能发财娶妻,我便回去。然而你无故偷看相逼,我已暴露身份,不宜再留下,只好离你而去。尽管如此,你今后的生活自应轻松一些。希望你辛勤耕田,打鱼砍柴,自食其力。这个田螺壳留给你,用来盛米,可以常吃常有。”谢端恳请素女留下,素女始终不肯。这时突然天降风雨,素女忽然不见。六、(2017·江苏连云港)项王军垓下①,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②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不愧于心乎?”(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①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内。②籍:项籍,字羽。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力拔山兮气盖世虞兮虞兮奈若何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天之亡我,我何渡为8.超过,胜过;你;称王,为王;使……灭亡。【解析】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汇的能力。对于课外文言词语,可以通过上下文并联系课内所学,进行推断。“盖”可联系成语“盖世无双”并结合上下文来解决,译为“超过”;“若”联系课内《陈涉世家》中的“若为佣耕”来解决,译为“你”;“王”联系课内《陈涉世家》中的“乃丹书帛曰‘陈胜王’”来解决,译为“称王”。“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这句话指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王”译为“使……灭亡”。9.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9.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此句为三层意思,一是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二是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三是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根据句意和句子结构可知应在“数行下”后和“莫能”一词的前面停顿。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3分)(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3分)10.(1)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食没有了,汉军和诸侯的军队重重包围了他们。(2)即使(纵然)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为王,我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呢?【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时,应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同时还要注意把握句中的关键词。(1)句中“尽”在这里译为“完,没有”;(2)句要注意翻译成这反问的语气。同时注意“怜”的意思是“怜爱”。11.成语从这段故事而来,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1分)11.四面楚歌。【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选文内容和积累成语的能力。在读懂选文故事的前提下,结合成语“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的意思,便可推断出所填写的成语。12.结合文本,谈谈你对项王这个人物的评价。(3分)12.项王是一个悲剧英雄,他武功盖世却兵败垓下;他重情重义却最终失去美人和军队;他极具自尊,兵败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而不苟活。他自我夸耀武功,逞一己私智,不效法古人,错误判断形势,被围垓下还用“时不利兮”“天之亡我”作为借口,致死也没有认识到自己用兵打仗的过错。【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细读文章,注意从选文中找出人物相关的言行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别是通过前后的对比来发掘其悲剧的性格,如“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不逝……”和“天之亡我”,前者的自夸与后者的自卑对比,等等,体现出人物性格的悲剧性。【参考译文】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食没有了,汉军和诸侯的军队重重包围了他们。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王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项王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项王渡过淮河,能跟上的部下壮士只剩下一百多人了。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为王,我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呢?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在心里不惭愧吗?”七、(2017·湖南长沙)7.2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出南昌名族。十八,归先府君①。时府君年四十余,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②。越二载,生铨③,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④,戚党⑤人争贤之。7.2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⑥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⑦,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⑧,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选自蒋士仕《忠稚堂集》)【注释】①归:古代女子出嫁叫“归”。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②囊箧萧然:这里是“钱物都用空了”的意思。③铨:作者蒋士栓自称。④愁蹙状:愁眉苦脸的样子。⑤戚党:亲戚和乡邻。⑥吟哦声:读诗的声调。⑦少痊:病体略微好转些。⑧扑之:责打我(栓自指)。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家益落/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B.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先府君苟有过/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D.听而后止/智变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患!”(《愚公移山》【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辨析、理解能力。对于文言实词的理解,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对于那些生僻的,拿不准的,也可用代入法加以猜测、查验。B项分别为“走动”“用行动”的意思;C项分别为“过错”“经过”的意思;D项分别为“停止”“阻止”的意思。A项共同为“更加”的意思。1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C.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D.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隆中对》)【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含义及用法的能力。对常见文言虚词的理解及用法的掌握,其关键也在于平时的积累。A项为“因为”的意思;B项分别为“来”的意思;D项分别为“从”的意思。C项与例句共同为“用、拿”的意思。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共6,每小题3分)(1)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2)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答案】(1)(母亲)就指着贴在墙壁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吟诵来作为游戏。(2)(母亲)让(我)跪在地上把书读到很熟了才停下来,从来没有倦怠过。【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根据上下文意推断句意,对重点词语的解释及用法要把握准确到位。(1)题的重点词语为“辄”“之”“以为”。根据上下文意及重点词的常见用法可知,“辄”是“就”的意思,“之”为“代指诗歌”;“以为”为“作为”之意。同时还要注意此句为省略句,翻译时,还应将省略的主语“母亲”补充出来。(2)题重点词语为“乃”“已”“未尝”。根据上下文意及重点词的常见用法可知,“乃”是“才”之意;“已”为“停止”之意;“未尝”为“从来没有”之意。同时还要注意此句也为省略句,翻译时,还应将省略的主语(母亲)及宾语“我”补充出来。15.你是如何评价母亲“垂涕扑之”的举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段中母亲的哪些行为举动是值得我们称赞的。(6分)【答案】(1)我认为母亲的这种举动是对的。因为母亲“垂涕扑之”既体现了对我的严厉要求和期望之高,更让我没有荒废学业,并且熟练背下了很多诗文,增长了知识和才能。(2)母亲值得称赞的行为:①在家境极度贫困时,母亲没有任何愁苦的表情,反而表现出愉悦的神态;②亲自教孩子读书吟哦,用诗歌的内容适时地和孩子戏乐;③孩子生病时抱着孩子在室内走,从来不休息;④对孩子要求很严格,督促孩子背诵诗文。【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及概括能力。进行理解、评价时,要先理解母亲“垂涕扑之”这一举动的目的,根据下文内容可知,其目的是为了不让我荒废学业,增长了知识和才能。因此应从这些方面对母亲进行评价。概括母亲的举动时,应仔细阅读每段内容,根据其类别,按照“母亲+做了什么事”的模式,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附译文:我的母亲姓钟,名叫令嘉,出身于南昌府名门望族。十八岁嫁给我父亲。那时我父亲四十多岁,性情侠爽,爱结交朋友,喜把财物施舍给别人,散给人家许许多多金钱,使得家里箱柜里东西都一空如洗。结婚两年,生下我,家境更加衰落。她经历了穷困的生活,别人都不能忍受的,我母亲却心情坦然没有忧愁的样子。亲戚和乡邻,个个赞她贤慧。我九岁时,母亲教我学《礼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她有空又抄下唐宋诗人的诗,教我朗诵古诗。母亲和我两人都身体弱、多病。每当我生病,母亲就抱了我在室内来回走动,自己不睡觉;我病稍稍好一点,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戏。父亲做错了事情,母亲一定认真地用委婉的话规劝他;遇到父亲发怒不听她的,她就屏住气不说了,等父亲消了气,又反复劝说,到父亲听了她的话才停止。父亲在外地的寓所,督促我读书时,脾气急躁,我稍有一点不认真,他就发怒,几天不理睬我;母亲就流着眼泪打我,叫我跪在地上,把书读熟才放过我,从来不觉自己疲累。所以,我从不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母亲对我的教育,也因此而更加严格。八、(2017·广东)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节选自《渑水燕谈录》)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B.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C.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D.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9.A【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A.均指“这时”之意。B.名词用作动词,面戴/名词作状语,当面;C.一致/轻快、敏捷;D.崇尚/还,依然。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10.登辅弼/书吏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在梳理句意的基础上,按句子的结构和句子的意义断句。“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包含四个小分句,分别是:登上辅佐大臣之位,记录在史册中,配享在宗庙里,成为宋代著名将领。故在“登辅弼”“书吏策”和“配享宗庙”后分别停顿。11.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3分)11.才勇智略,屡立战功不骄傲,在谀辞面前不迷失,虚心善学博览书史,通究古今11.因为狄青①作战骁勇(颇立战功);②博古通今(通究古今);③辅佐朝政。【解析】此题考查对课外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及概括。首先审清题意,概括狄青被天下人称贤的原因,其实就是对选文内容的概括,在梳理文意的基础上,抓住相关语句,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如“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表明狄青作战骁勇,“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写狄青博古通今,由“登辅弼书吏”可知他辅佐朝政的功劳。【参考译文】武襄公狄青,当初凭借侍从官的身份担任延州指使。这时西部边境正在打仗,武襄公因智勇双全且有谋略,屡次建立战功。(他)经常披散头发,戴着铜面具,飞奔着冲入敌阵,敌人畏惧,没有谁敢抵挡他。武襄公见识高远,气度宏大,士大夫一致称赞他,而且特别被韩魏公和范文正公赏识,被称为国器。范文正把《春秋》《汉书》授给他说:“将领不了解古今,只是个有勇无谋的人,不值得推崇。”武襄公从此就广泛阅读经史,透彻地钻研古今变化,不久立了大功,登上辅佐大臣之位,记录在史册中,配享在宗庙里,成为宋代著名将领,天下人都称欲他贤能。九、(2017·黑龙江绥化)阅读文言文《赵广拒画》,回答19~22题。(5分)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①。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②。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注释】①李伯时:宋代名画家。小史:书童。②建炎:南宋高宗年号。贼:这里指金兵。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1分)A.尤工作马(擅长)B.几能乱真(表数量)C.使图所掳妇人(绘画)D.而广平生实用左手(其实)【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B项中的“几”,应该是“几乎”的意思,“几乎可以以假乱真”。最具迷惑性的是CD两项。C项,“图”用作动词,“绘画、作图”;D项,“而赵广一直都是用左手作画的”。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遂断右手拇指遣去【答案】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朗读节奏的掌握。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这样划分,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文中“遂断右手拇指遣去”,意思是说:金兵听说赵广擅长画画,让他画抢来的妇女。赵广毅然推辞说不能画,那些金兵用刀子威胁(他),(赵广)不服从,(金兵)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打发他离开。所以,“遂断右手拇指/遣去”。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答案】李伯时作画时,总是让赵广在身边侍候,时间久了,赵广就擅长绘画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重点语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握关键词的翻译很重要:“每”,译为“总是,常常”;“使”,“让”;“遂”,“就”。“每使侍左右”是翻译整个句子的关键,“总是让赵广在身边侍候”。文中赵广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你再举出一位与他相类似的历史人物,并用一句话简述其事迹。(2分)【答案】赵广是一位技艺高超、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的人。历史人物示例:伯夷不食周粟而饿死;文天祥宁死不屈,慷慨就义;朱自清宁死不食美国救济粮。【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的分析能力,以及相对应的拓展。“他尤其擅长画马,几乎可以以假乱真”,说明赵广的画艺高超;“金兵让他画抢来的妇女,赵广毅然推辞说不能画,甚至于他的右手拇指被砍去”,说明赵广胸中有民族大义,“威武不能屈”。历史上与赵广类似的人物,为数不少,伯夷、文天祥、朱自清等,都可作为作答首选。【译文】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常常让赵广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赵广就擅长画画了,他尤其擅长画马,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让他画抢来的妇女。赵广毅然推辞说不能画,那些金兵用刀子威胁(他),(赵广)不服从,(金兵)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打发他离开。而赵广一直都是用左手作画的。平定叛乱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现在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十、(2017·湖北咸宁)阅读文言文《柳宗元传》节选,完成6~9题。(15分)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如何与母偕行(一同,一起)B.西南绝域(阻断,与世隔绝)C.宗元谓所亲曰(告诉,对……说)D.时人义之(正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一词多义、活用现象、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D项,“义”处于谓语位置,应为动词,根据上文句意,“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所以人们觉得他很讲义气,“义”是活用为意动用法,“以……为义”,“认为……讲义气”。7.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B.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C.乃出私钱赎之乃入见(《曹刿论战》)D.裴度亦奏其事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意义”指字词含义,“用法”词性变化,解答时要了解文言常用虚词多个义项,理解文章内容,了解选项各句意思,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虚词意义,进行比较。还可借助分析句子语法结构分析。C项,“乃”都是“于是,就”的意思。A项,“以”意思分别为:把;与“来”连用。B项,“于”意思分别为:到;在。D项,“其”意思分别为:代词,这;表推测“大概”。8.下列对文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禹锡终易连州”是说刘禹锡最终和柳宗元交换去连州上任了。B.柳宗元为官,能为民办实事,比如革除地方陋习。C.“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说明柳宗元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D.本文短短两百字,却清楚地写出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方面的优秀品质,给人以深刻的教益。【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项,原文中说柳宗元例移为柳州刺史,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刘禹锡没有和柳宗元交换。9.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①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答案】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像这样呢?【解析】根据上下文语境,第一句是判断句,抓住重点词语“执友”志同道合的朋友,十分亲密的朋友,“何”怎么、哪,“若是”像这样。②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答案】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解析】根据上下文语境,抓住重点“为进士者”想考进士的人,“师法”拜他为师学习。参考译文: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调任柳州(今属广西)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调任播州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愿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革掉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子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十一、(2017·江苏泰州)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8—11题。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诘责之,或终不与一字。元祐中锁试=1\*GB3①礼部,每来见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2\*GB3②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3\*GB3③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4\*GB3④之士争衡哉?(节选自黄庭坚《题东坡字后》)【注】=1\*GB3①锁试:文中指东坡任主考官近两月间,不能与外界联络。=2\*GB3②龠(yuè):古代容量单位。=3\*GB3③谑弄:开玩笑,嘲弄。=4\*GB3④翰墨:借指文章书画等。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1\*GB2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GB3①有乞书者()=2\*GB3②不择精粗()=3\*GB3③书遍乃已()=4\*GB3④虽谑弄皆有义味()【答案】(1)=1\*GB3①的人;=2\*GB3②选择,讲究;=3\*GB3③停止;=4\*GB3④讲究【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虽然要解释的是课外文言中的字词,但大多数在课内都已学过,这就要求考生要善于从课外向课外迁移。此外,对于生僻词,可联系语境进行推测,这也是翻译文言词语最常用的方法。第=1\*GB3①句中的“者”解释为“……的人”,能在课内“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项燕”一句中找到印证。第=2\*GB3②句中的“择”解释为“选择”,联系名句“河海不择细流”可得答案。=3\*GB3③=4\*GB3④句中的“已”和“虽”在课内“不能自已”和“虽我之死”中都能找到印证。(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A.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幼时记趣》)B.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晏子使楚》)C.吴广以为然,乃行卜(《陈涉世家》)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例句中的“然”解释表示转折,解释为“却”。A项,“然”解释为“样子”;B项,“然”解释为“这样”;C项,“然”解释为“正确”;D项,“然”解释为“然而”,与例句意思相同。解答此类题目,平时要做好多义词的积累。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答案】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划分停顿必须依据几个原则:=1\*GB3①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2\*GB3②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3\*GB3③凭借语感,根据句意进行划分。第=1\*GB2⑴句的意思是“然而饮上四五龠便会醉”,根据句意划分为: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10.解释下列句子。(4分)=1\*GB2⑴正色诘责之,或终不与一字。(2分)译文:=2\*GB2⑵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2分)译文:【答案】(1)(凡求他写字的),他都会严肃地批评,有时还一字不给。欣赏山水的乐趣,体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不但要把握特殊句式,还要注意抓句子中的关键词,它们往往是得分点,如第①句是省略句,翻译时应当把省略的主语“他(苏轼)”补上,同时注意“或”解释为“有时”。翻译第=2\*GB3②句,要注意“得”“寓”的意思分别为“领会”“寄托”。10.为什么黄庭坚称苏东坡是“神仙中人”?(用自己的话概括)【答案】自己喜爱书法,从不给别人;酒量不行,却要喝醉。【解析】此题考查文意理解。解答此题,有必要先梳理一下文章脉络。文章叙述了东坡居士两件事:(1)极不惜书,然不可乞;(2)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最后用“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之士争衡哉?”进行画龙点睛。前面的叙述,是后面议论的基础,也回答了黄庭坚称苏东坡是“神仙中人”的原因。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可以抓住以上两个总括句进行概括。参考译文:苏东坡平时极不吝啬自己的书法,但却不可求他写。凡是求他写的,他都会严肃地拒绝,直至不给一字不给。元祐年间他在礼部任职,每次来见到桌上有纸,他会不择好坏地在上面写。他好酒,然而饮上四五龠便会醉,不管什么场地,倒头便睡,鼾声如雷。不久醒后所写的字落笔如风雨般潇洒,即使是开玩笑也是非常有意味的,真像是神仙中的人呀!这哪里是现在这些书法创作可以比拟的呢?”十二、(2017·江苏镇江)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共13分)宋学士濂,洪武①中以文学承宠渥②最久,后以老致仕③,每值万寿节④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⑤。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⑥级踬⑦焉。上曰:“先生老矣,明年可无复来。”濂稽首⑧谢。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上曰:“宋先生其来乎?”盖忘前语也。久之不至,曰:“其阻风乎?”使使视之江口,不至。曰:“其有疾乎?”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上闻大怒,命即其家斩之。巳而,入宫。上食,孝慈⑨命左右置蔬膳于侧,上问后:“何为食素?”曰:“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⑩。”上感悟,遽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曰:“不及罪死。”会前使阻风钱塘江,得稍延,后使至则巳绑至市矣,宣诏得免。久之,其孙慎⑪获罪,复执来京,将杀之。后复力救曰:“田舍翁请一先生尚有终始,濂教太子诸王,可无师傅之恩?且濂居家,必不知情。”乃免。(选自明·王鏊《王文恪公笔记》,有删减)【注释】①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②宠渥:皇帝的宠爱与恩泽。③到仕:交还官职,即辞官。④万寿节:古代君主的生日。⑤恩数犹洽:依然蒙受皇恩。⑥陟:登。⑦踬:跌倒。⑧稽首:跪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⑨孝慈:即孝慈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⑩冥福:迷信的人指死者在阴间所享之福。⑪慎:人名,指宋慎。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①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②孝慈命左右置蔬膳于侧()③上感悟,遽起()④会前使阻风钱塘江()【答案】①第二年②近侍,侍从,近旁的人③立即,匆忙④适逢,正赶上(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①“明年”古今意义相同,不难解释。②“左右”是个多义词,解释该词注意句中的一个词“命”,皇后命左右做将蔬膳放置一边,由此可知,“左右”在此处指人,具体指什么人,可据句意思来判断即可。③“遽”读jù,解释该词在于平时积累,也可以根据语句判断出该词的意思,皇上要杀宋濂,命令已经传出,皇后在用餐时,为宋濂在阴间祈福,皇上有所感悟,立刻又发出一道命令,“遽”形容站起来动作的迅速,解释为“立即,匆忙”。④“会”的意思,在课内文言文《口技》中学过,“会宾客大宴”。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①宋先生其来乎?②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答案】①宋濂先生大概来了吧?②(皇上)又派使臣去他家查看,(发现)宋濂正和同乡聚会喝酒赋诗。(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语句讲求“信、达、雅”,对于初中生,只要忠实于原文内容,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地直译出来,并且语句通顺明白即可。对于句中重点字,一定要重点翻译,很多地方看翻译题目往往依据这些关键字的翻译赋分。就本小题而言,第(1)句翻译时要注意正确理解“其”用作语助,“乎”文言助词,表示疑问。第(2)句选自课外,“使使”第一个“使”作动词用,第二个“使”作名词用。11.从文中看,皇帝(朱元璋)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他既有爱惜人才、等优点,更有冲动易怒、等缺点。(2分)【答案】第一空填优点,如“尊老敬老”“知错就改”“重感情”“善于纳谏”“体贴臣子”等;第二空缺点,如“残暴”“残忍”“嗜杀”“健忘”等。【解析】此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要求分别指出皇帝的优缺点。作答此题,要回归文本之中,逐句分析,找出皇帝相关的优缺点。从优点方面来,“上曰:‘先生老矣,明年可无复来。’”,意思是,先生已年老了,第二年不用再来。人老了,不用再来,可见皇帝对老臣的关心爱护。皇帝先后两次想杀宋濂,皇后两次进言,救了宋濂,可见皇帝能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从缺点来看,皇帝先后两次想杀宋濂,一点小事,动辄就杀,据此,可概括出其缺点。12.孝慈皇后的劝谏使宋濂两次免死,她两次劝谏的方式有何不同?(2分)【答案】第一次用吃素食的方式暗示、提醒皇帝,宋濂罪不及死;第二次“力救”宋濂,直接陈说不该杀宋濂的两点理由(或“动之情,晓之以理”)。(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分析归纳能力。孝慈皇后的劝谏使宋濂两次免死,两次的方式不同。第一次劝谏是在用餐时,“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劝谏委婉,不直说不该杀,让皇帝再次考虑此事,从而挽救了宋濂。第二次,是由其孙子获罪而连累到宋濂,皇帝要杀他,皇后说的一番话,非常直接,不拐弯抹角,摆出不杀的理由。十三、(2017·山东青岛)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12分】《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王敬臣,长洲人。十九为诸生,受业与校①。性至孝,父疽②发背,亲自吮舐。老得瞀眩③疾,则卧于榻下,夜不解衣,微闻响咳声,即跃起问安。孙抑,世居晋宁洪洞县。关保之变,挈④父母妻子避兵平阳之柏村。有乱兵至村剽掠,拔白刃吓抑母,求财不得,举刃欲斫⑤之。抑亟⑥以身蔽母,请代受斫,母乃得释。而抑父被虏去,不知所之。或语之曰:“汝父被驱而东矣,然东军得所掠民皆杀之,汝慎无往就死也。”抑曰:“吾可畏死而弃吾父乎?”遂往,出入死地,屡濒危殆,卒得父以归。(原文有删改)【注释】①校:魏校,学者,王敬臣的老师。②疽jū:毒疮。③瞀mào眩:眼花头晕,迷糊。④挈:带领。⑤斫zhuó:砍。⑥亟jí:急忙。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抑亟以身蔽母蔽:遮蔽,遮挡B.不知所之之:去、往C.或语之曰或:有人D.汝慎无往就死也就:完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A项,“抑亟以身蔽母”的意思是:孙抑急忙用身体遮挡了母亲,所以“蔽”的意思是“遮蔽、遮挡”。B项,“不知所之”的意思是:不知到哪里去了,所以“之”的意思是“到、往”。C项,“或语之曰”的意思是:有人告诉他说,所以“或”的意思是“有人”。D项,“汝慎无往就死也”的意思是:你小心不要靠近去送死了,所以“就”的意思是“靠近”。故答案为D。11.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而其父被掳去A.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B.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C.其一犬坐于前(《狼》)D.其真不知马也(《马说》)【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理解能力。例句“而其父被掳去”意思是:而孙抑的父亲被虏去,所以“其”为代词“他的”;A项“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意思是:他家的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以“其”为代词“他的”;B项“其如土石何”意思是: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所以“其”表反问语气;C项“其一犬坐于前”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前面,所以“其”是代词“其中的”;D项“其真不知马也”意思是: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所以“其”为语气词“难道”。故答案为A。12.下列句子,与“夫孝,德之本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A.必以分人(《曹刿论战》)B.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C.贤能为之用(《隆中对》)D.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辨析能力。常见文言句式有: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等。题干中句子“夫孝,德之本也”意思是: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该句用“……也”表判断,为判断句;A项,“必以分人”意思是:一定将(它们)分给别人,该句省略了“之”,属于省略句;B项,“环滁皆山也”意思是: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该句用“……也”表判断,为判断句;C项,“贤能为之用”意思是:有才能的人被他任用,为被动句;D项,“其两膝相比者”意思是: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为倒装句。故答案为B。1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王敬臣的父亲背部长疮,他亲自为父亲吸舔脓疮;为了照顾年老生病的父亲,他整夜不脱衣服在父亲床边服侍。B.乱兵劫持了孙抑的母亲,求财不得就要用刀砍人,孙抑急忙挺身而出保护母亲,使母亲免受伤害。C.孙抑的父亲被乱兵劫走,孙抑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父亲,最终没有成功。D.无论是王敬臣悉心照料病中的父亲,还是孙抑挺身而出保护身处险境的母亲,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根本的孝道。【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首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A项与“父疽发背,亲自吮舐。老得瞀眩疾,则卧于榻下,夜不解衣,微闻响咳声,即跃起问安”相符,正确;B项与“有乱兵至村剽掠,拔白刃吓抑母,求财不得,举刃欲斫之。抑亟以身蔽母,请代受斫,母乃得释”相符,正确;C项与“卒得父以归”相悖,有误;D项与文中人物事例品德相符,正确。故答案为C。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1)微闻响咳声,即跃起问安。(2)抑曰:“吾可畏死而弃吾父乎?【答案】(1)只要稍微听到咳嗽声,就立刻爬起来悉心服待自己的父亲。(2)孙抑说:“我难道能够因为害怕死而舍弃我的父亲吗?”【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尽量直译,还要注意文言句式。(1)中要注意“微”的意思是“稍微”,“即”的意思是“就”,“问安”意思是“悉心服待”,还要注意补出“问安”的宾语。(2)句要注意“可”的意思是“能够”,“畏”的意思是“害怕”。【参考译文】《孝经》说:“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王敬臣,长洲人.十九岁考中了诸生,跟随魏校学习.平生非常孝顺,他的父亲后背上生了毒疮,王敬臣常常是嘴对着父亲的背疾处进行吮舐.父亲得了瞀眩病,王敬臣每晚都睡在父亲床边的地下,连衣服也不脱,只要听到咳嗽声就立刻爬起来悉心服待自己的父亲.孙抑,世代居住在晋宁洪洞县.关保之变,带领父母妻子儿女逃避兵乱到平阳的柏村.有乱兵到村里抢夺财务,拔出刀吓唬孙抑的母亲,求财不得,举刃欲砍孙抑的母亲.孙抑急忙用身体护住了母亲,请求替母亲受砍,母亲才得以解放.而孙抑的父亲被虏去,不知到哪里去了.有人告诉他说:“你的父亲被驱赶向东去了,然而东面的军队将掠到的百姓都杀了,你小心不要去送死了.”孙抑说:“我难道因为害怕死而舍弃我的父亲吗?”于是前往,进入危险的地方,几次差点死了,终于带父亲回来了.十四、(2017·山东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题。①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①。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除②大理评事,迁寺丞。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②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居数月,改参知政事。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还奏:“盗不足虑。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山东人尊爱之,此可忧也。”帝欲徙二人于淮南,育曰:“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事遂息。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③之,中立自经死。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卒减死一等,流南方。③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辩不已,乃请曰:“臣所辩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帝语大臣曰:“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一日,侍读禁中,帝因语及“臣下毁誉,多出爱憎,卿所当慎也”。育曰:“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进一人,使人皆知其善,出一人,使人皆晓其恶,则阴邪不能构害,公正可以自立,百王之要道也。”帝数欲大用,为谏官刘元瑜诬奏育在河南尝贷民出息钱。久之,除宣徽南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判延州。④育性明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遇事不妄发,发即人不能挠。辩论明白,使人听之不疑。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事与仲淹忤④。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阻,育取可行者固行之。(节选自《宋史·列传五十》,有删改)注:①致仕:在官任上退休。②除:授予官职。③中:陷害。④忤(wǔ):违逆,不顺从,不和睦。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盗诚无足虑者。(2)因构狱以危法中之。(3)育论辩不已。(4)育取可行者固行之24.【答案】(1)确实,的确(2)案件,冤案(3)停止(4)坚决,坚定【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课外文言文中实词。理解课外文言文中实词的意思,可以联系课内文言中学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结合次于所在句子的意思综合考略。“诚”为一词多义词,基本意思有:确实,的确;只怕,恐怕,本句的意思为“强盗确实不值得忧虑”故“诚”意为“确实,的确”;“狱”与《曹刿论战》一文中“小大之狱”中的“狱”意思相同,意为“案件,冤案”;“育论辩不已”中的“已”与《河中石兽》中的“转转不已”意思一致,意为“停止”;“育取可行者固行之”中的“固”,与《公输》一文中“吾义固不杀人”中的“固”意思一致,意为“坚决,坚定”。2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顾力不胜,愿罢臣职。(2)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3)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25.【答案】(1)只是我的能力不够,请皇上罢免我的职位。(2)与宰相贾昌朝多次在皇上面前争议。(3)知道了就说出来,不如看清楚后就照办(执行)。【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对文段的意思有整体的理解和把握,然后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题目给出的参考注释,准确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最后结合句式特点连缀成完整的句子。本题(1)要准确把握“力”(能力)、“愿”(请),(2)“数”(多次)、“上”(皇帝),(3)“而”(表转折的连词)、“不若”(不如)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最后注意句子翻译出来要符合现代汉语习惯。26.本文第②④两段用哪些事分别表现了吴育的什么品质?请分条说明。(4分)26.【答案】(1)向皇上直言进谏表现他的正直忠诚、富有远见。(2)向皇上建言杀向绶表现他的不畏权贵、忠心爱民。(3)执政措施简单易行不容阻挠表现他的精明果断、处事坚决。(4)坚决办理范仲淹所奏请合理事宜表现他的坦荡磊落、公而忘私。【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文言文中的任务形象,需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手机刻画人物形象使用的首段逐一分析。由吴育被授予右谏议大夫时,反驳皇帝派遣钦差大臣的奏议,可以看出他的正直忠诚、富有远见;“育在政府,遇事敢言”表明他的不畏权贵、忠心爱民;“育性明果,所至作条教”表现他的精明果断、处事坚决;“因事与仲淹忤”却“育取可行者固行之”表明他的坦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