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团体标准
T/CDHA××××-2024
热量制备和输送过程的碳排放责任核算标准
Standardforcarbonemissionresponsibilityaccountingforgenerationand
transportationofheat
(征求意见稿)
202×-××-××发布202×-××-××实施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中国制冷学会发布
热量制备和输送过程的碳排放责任核算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利用各种能源进行热量制备和热量输送过程的碳排放责任核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核算为建筑供暖、建筑其他用热和工业生产过程提供热量的热源和热量输
送过程应承担的碳排放责任。
本标准适用于为了满足上述热量需求所采用各种热源形式以及热量的输送系统的碳排
放责任核算。
本标准碳排放责任核算范围包括热量制备和输送过程中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直接碳排
放及外购电力、热力产生的间接碳排放,不包括热量制备及输送系统的设备制造、燃料生产
及运输等产生的碳排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
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2150-2015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GB/T34913-2017民用建筑能耗分类及表示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32150-2015、GB/T34913-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热量Heat
指以被加热介质(循环水、循环液体或蒸汽等)输送的热量。以循环水或其他循环液体
为介质时,热量为循环水质量流量与供回水温差及水的比热容的乘积;以蒸汽为介
质时,热量为蒸汽质量流量与蒸汽以标准状态点为参照点的焓差的乘积。
3.2标准状态点
液态水在压力为标准大气压、温度为20℃下的状态。
3.3碳排放责任Carbonemissionresponsibility
供热系统各环节应承担责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对全过程实际物理碳排放总量的
一种分摊。
3.4碳排放责任核算期Carbonemissionresponsibilityaccountingperiod
对应碳排放核算责任时间段内的供热期,根据碳排放责任核算要求的不同,核算期
可以是一天、一个季节、一个供热采暖期或一年。
3.5自然界低温热源Naturallow-temperatureheatsource
可作为热泵低温热源的自然环境中的热量。
3.6能质系数Energyqualitycoefficient
1
T/CDHA××××-2024
能源的㶲与该能源能量的比值,其数值在0~1之间。
4热量制备过程的碳排放责任核算
4.1热源直接制备热量
4.1.1热源直接制备热量的方式是指消耗能源且产出产品仅为热量的供热方式(如图1所示),
包括利用各种燃料燃烧、电或其他能源输出热量的供热锅炉、利用热泵从自然界低温热源或
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低温热源提取热量、利用太阳能集热器产热、利用太阳能集热和热泵联合
产热等方式。
图1热量制备装置的能源输入输出形式
4.1.2热量制备装置的碳排放责任按下式计算:
푛
∑(푄퐹푖×푅푖)+푄×퐻푑+푊×퐷
퐶푅=푖=1푑(1)
푄표
式中:
퐶푅——输出热量对应的碳排放责任,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
푄퐹푖——输入第i种燃料燃烧产生的供热量,单位为吉焦(GJ);
푅푖——输入第i种燃料的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见
附录B;
푄푑——作为驱动热源的高温热量,单位为吉焦(GJ);
퐻푑——作为驱动热源的高温热量的单位热量碳排放责任,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
焦(tCO2/GJ);
푊——输入的电力的值,单位为兆瓦时(MWh),此处应包括系统所有用电量,
包括热量制备系统中的风机、循环水泵、热泵、电锅炉、补水系统等设备的电量;
퐷——输入电力对应的单位电力碳排放责任,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兆瓦时(tCO2/
MWh),计算方式见附录A;
푄o——输出热量,单位为吉焦(GJ)。
4.2利用热泵同时制备冷量和热量
4.2.1利用热泵同时制备冷量和热量的方式是指消耗电力或燃气、蒸汽、高温热水等作为驱
动热源,且产出产品既有热量又有冷量的供能方式(如图2所示)。
图2利用热泵同时制备冷量和热量的能源输入输出形式
4.2.2利用热泵同时制备冷量和热量时,应由被利用的冷量和热量分摊对应的碳排放责任,
未利用的冷量和热量不参与分摊碳排放责任。
2
T/CDHA××××-2024
4.2.3利用热泵同时制备冷量和热量在核算期内碳排放责任按下式计算:
푛
∑푖=1(푄퐹×푅푖)+푄×퐻푑+푊×퐷
퐶푅=푖푑(2)
푄ℎ+푄푐
式中:
퐶푅——系统单位热量的碳排放责任,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
푄퐹푖——输入第i种燃料燃烧产生的供热量,单位为吉焦(GJ);
푅푖——输入第i种燃料的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见
附录B;
푄푑——作为驱动热源的高温热量,单位为吉焦(GJ);
퐻푑——作为驱动热源的高温热量的单位热量碳排放责任,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
焦(tCO2/GJ);
푊——输入的电力的值,单位为兆瓦时(MWh),此处应包括系统所有用电量,
包括热泵系统中的风机、循环水泵、补水系统等设备的电量;
퐷——输入电力对应的单位电力碳排放责任,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兆瓦时(tCO2/
MWh),计算方式见附录A;
Qh——输出且被利用的热量,单位为吉焦(GJ);
Qc——输出且被利用的冷量,单位为吉焦(GJ)。
4.3利用火力发电输出热量
4.3.1利用火力发电输出热量的方式是指回收火力发电产生的余热作为热源的供热方式
(如图3所示)。
图3利用火力发电输出热量的能源输入输出形式
4.3.2利用火力发电输出热量时,应由系统输出的电力和热力共同分摊碳排放责任。
4.3.3利用火力发电输出热量在核算期内的碳排放责任按下式计算:
∑푛(푄퐹×푅)
퐶푅=푖=1푖푖(3)
Qo+3.6×Wo/휆
式中:
퐶푅——利用火力发电输出单位热量的碳排放责任퐶푅,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
(tCO2/GJ);
푄퐹푖——输入第i种燃料燃烧产生的供热量,单位为吉焦(GJ);
푅푖——输入第i种燃料的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见
附录B;
휆——输出热量的能质系数,见附录C;
Qo——输出的蒸汽和热水的热量总和,单位为吉焦(GJ);
3
T/CDHA××××-2024
Wo——上网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
4.4回收工业余热热量
4.4.1回收工业余热热量的方式是指回收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作为热源的方式(如图
4所示),投入电力或其他高品位热量,从而获得更多的热量输出。
图4回收工业余热的能源输入输出形式
4.4.2回收工业余热时,余热回收流程不影响正常工业生产过程,回收的低品位余热其碳排
放责任为零。所输出热量仅承担余热回收系统运行消耗电力及高温热量导致的碳排放量,包
括水泵、热泵、自备电厂蒸汽等。
4.4.3回收工业余热热量在核算期内的碳排放责任按下式计算:
푄×퐻+푊×퐷
퐶푅=푑푑(4)
푄푟
式中:
퐶푅——输出热量对应的碳排放责任,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
푄푑——工厂余热回收系统使用的高温热量,单位为吉焦(GJ);
퐻푑——工厂余热回收系统使用的高温热量的单位热量碳排放责任,单位为吨二氧
化碳每吉焦(tCO2/GJ)。当高温热量的热源为锅炉时,计算方法见4.1。当高温
热量的热源为电厂时,计算方法见4.3;
푊——输入的电力的值,单位为兆瓦时(MWh),此处应包括系统所有用电量,
包括余热回收系统中的循环水泵、热泵等设备的电量;
퐷——输入电力对应的单位电力碳排放责任,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兆瓦时(tCO2/
MWh),计算方式见附录A;
Qr——输出的热量,单位为吉焦(GJ)。
4.5利用热泵对热量进行参数变换
4.5.1利用热泵对热量进行参数变换是指利用热泵改变热量温度的过程和通过热泵等装
备制取蒸汽的过程。
图5利用热泵对热量进行参数变换的能源输入输出形式
4
T/CDHA××××-2024
4.5.2利用热泵对热量进行参数变换,变换后热量的碳排放责任应在来自热网的热量碳排放
责任的基础上加入燃料、驱动热量、电力对应的碳排放责任。
4.5.3利用热泵对热量进行参数变换,变换后热量在核算期内的碳排放责任按下式计算:
푛
푄×퐻푖푛+푄×퐻푑+∑푖=1(푄퐹×푅푖)+푊×퐷
퐶푅=푖푛푑푖(5)
푄표
式中:
퐶푅——输出热量对应的碳排放责任,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
푄푖푛——输入的参数变换前的热量,单位为吉焦(GJ);
퐻푖푛——输入热量的单位热量碳排放责任,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
푄푑——作为驱动热源的高温热量,单位为吉焦(GJ);
퐻푑——作为驱动热源的高温热量的单位热量碳排放责任,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
焦(tCO2/GJ);
푄퐹푖——输入第i种燃料燃烧产生的供热量,单位为吉焦(GJ);
푅푖——输入第i种燃料的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见
附录B;
푊——输入的电力的值,单位为兆瓦时(MWh),此处应包括系统所有用电量,
包括热泵、循环水泵、补水系统等设备的电量;
퐷——输入电力对应的单位电力碳排放责任,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兆瓦时(tCO2/
MWh),计算方式见附录A;
푄표——输出热量,单位为吉焦(GJ)。
5热量输送过程的碳排放责任核算
5.1热量接收点热量的碳排放责任应在热源碳排放责任的基础上增加输送耗能对应的碳排放
责任,并考虑管网热损失。
图6热量输送过程的能源输入输出形式
5.2对于集中供热管网连接多个热源的情况,应分别计算各个热源的碳排放责任量,再相加
得到热源的碳排放责任总量。
5.3对于集中供热管网连接多个热量接收点的情况,应统一核算所有热源的总输出热量,所
有循环水泵(包括中继泵、加压泵)的总电耗,和所有热量接收点接收到的总热量。不对每
个热量接收点分别核算。
5.4多热源多用户系统热量接收点的碳排放责任按下式计算:
5
T/CDHA××××-2024
푛
∑푖=1(푄표,푖×퐶푅푠,푖)+푊×퐷
퐶푅=(6)
∑푄푗
式中:
퐶푅——各热量接收点单位热量的碳排放责任,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
(tCO2/GJ);
푄표,푖——热源i输出的热量,单位为吉焦(GJ);
퐶푅푠,푖——热源i输出热量的单位热量碳排放责,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
(tCO2/GJ);
푊——输入的电力的值,单位为兆瓦时(MWh),此处应包括输送系统所有循环
水泵(包括中继泵、加压泵)的总电量;
퐷——输入电力对应的单位电力碳排放责任,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兆瓦时(tCO2/
MWh),计算方式见附录A;
푄푗——热量接收点j得到的热量,单位为吉焦(GJ)。
6
T/CDHA××××-2024
附录A
(规范性)
各省级电网平均电力碳排放因子
A.1各省级电网平均电力碳排放因子按下表选取:
2020年电网碳排放因子2020年电网碳排放因子
省份省份
(tCO2/MWh)(tCO2/MWh)
辽宁0.910河南0.738
吉林0.839湖北0.316
黑龙江0.814湖南0.487
北京0.615重庆0.432
天津0.841四川0.117
河北1.092广东0.445
山西0.841广西0.526
内蒙古1.000海南0.459
山东0.742贵州0.420
上海0.548云南0.146
江苏0.695陕西0.641
浙江0.532甘肃0.46
安徽0.763青海0.095
福建0.489宁夏0.872
江西0.616新疆0.749
注:数据取值来源为《中国区域电网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研究(2023)》。
7
T/CDHA××××-2024
附录B
(规范性)
燃料燃烧的碳排放因子
B.1各种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及对应的碳氧化率原则上需要通过实际测试获得。如实测数据无
法获得,应采用B.2中缺省值计算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44
푅=퐶퐹×푂퐹×(B1)
푖푖푖12
式中:
푅푖——化石燃料i的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
퐶퐹푖——化石燃料i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吉焦(tC/GJ);
푂퐹푖——化石燃料i的碳氧化率;
B.2各种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及对应的碳氧化率缺省值按下表选取:
燃料品种单位热值含碳量(吨碳/GJ)燃料碳氧化率
无烟煤27.4×10−394%
烟煤26.1×10−393%
褐煤28.0×10−396%
固体燃料洗精煤25.4×10−393%
其他洗煤25.4×10−390%
型煤33.6×10−390%
焦炭29.5×10−393%
原油20.1×10−398%
燃料油21.1×10−398%
汽油18.9×10−398%
柴油20.2×10−398%
液体燃料一般煤油19.6×10−398%
石油焦27.5×10−398%
其它石油制品20.0×10−398%
焦油22.0×10−398%
粗笨22.7×10−398%
炼厂干气18.2×10−399%
液化石油气17.2×10−399%
液化天然气17.2×10−399%
天然气15.3×10−399%
气体燃料焦炉煤气13.6×10−399%
高炉煤气70.8×10−399%
转炉煤气49.6×10−399%
密闭电石炉炉气39.5×10−399%
其它煤气12.2×10−399%
农林废弃物0-
生物质燃料
生活垃圾0-
注1:对CO2排放因子:《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国能源统计年
鉴2022》;《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等。
注2:对碳氧化率:《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等。
8
T/CDHA××××-2024
附录C
(规范性)
利用火力发电输出热量的能质系数计算方法
C.1当火力发电输出热量的介质为热水时,能质系数按下式计算:
푇0푇𝑔
휆푤푎푡푒푟=1−×ln(C1)
푇𝑔−푇ℎ푇ℎ
式中:
휆푤푎푡푒푟——热水的能质系数;
푇0——标准状态点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
푇𝑔——平均供水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
푇ℎ——平均回水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
C.2当火力发电输出热量的介质为蒸汽时,能质系数按下式计算:
푇0(푠−푠0)
휆푠푡푒푎푚=1−(C2)
ℎ−ℎ0
式中:
휆푠푡푒푎푚——蒸汽的能质系数;
푇0——标准状态点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
푠——蒸汽对应输出温度和压力下的熵,单位为千焦每千克开尔文[kJ/(kg·K)];
푠0——标准状态点下水的熵,单位为千焦每千克开尔文[kJ/(kg·K)];
ℎ——蒸汽对应输出温度和压力下的焓,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ℎ0——标准状态点下水的焓,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C.3当火力发电输出热量的参数在核算期内存在变化,且介质既有蒸汽又有热水时,平均能质系
数按下式计算:
∑푡(휆푠푡푒푎푚,푡×푄)+∑푡(휆푤푎푡푒푟,푡×푄)
휆=푠푡푒푎푚,,푡푤푎푡푒푟,푡(C3)
∑푡(푄푠푡푒푎푚,푡+푄푤푎푡푒푟,푡)
式中:
휆——碳排放责任核算期内输出热量的平均能质系数;
휆푠푡푒푎푚,푡——时段t内蒸汽的能质系数;
푄푠푡푒푎푚,푡——时段t内输出蒸汽的热量,单位为吉焦(GJ);
휆푤푎푡푒푟,푡——时段t内热水的能质系数;
푄푤푎푡푒푟,푡——时段t内输出热水的热量,单位为吉焦(GJ);
C.4当火力发电输出热量的介质为热水时,放热至标准状态点的能质系数可按下表选取:
回水温度(℃)
供水温度(℃)
2030405060
600.060.080.090.10-
9
T/CDHA××××-2024
700.080.090.110.120.13
800.090.100.120.130.14
900.100.120.130.140.16
1000.120.130.1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19-2025年中国安神助眠茶市场评估分析及发展前景调研战略研究报告
- 中国水疗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与投资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空白房屋租赁合同
- 宫颈炎康拴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风冷管道式空调机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粉尘检测仪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注册商标技术转让合同
- 2025年中国汽车易损件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金融行业发展潜力预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翘叶防暑降温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幼儿平衡车训练课程设计
- 肩袖损伤的护理查房课件
- 2023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二模数学试卷
- 公司差旅费报销单
- 我国全科医生培训模式
- 2021年上海市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精校word打印版)
- 八年级上册英语完形填空、阅读理解100题含参考答案
-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率课件
- DBJ51-T 188-2022 预拌流态固化土工程应用技术标准
- 《长津湖》电影赏析PPT
- 销售礼仪培训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