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之论述类文章解题技巧 课件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之论述类文章解题技巧 课件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之论述类文章解题技巧 课件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之论述类文章解题技巧 课件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之论述类文章解题技巧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心巧换思维,动手妙解难题——论述类文章复习论证特点论证特点是指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结构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一般的说,引论就是开头,本论就是主体,结论就是结尾。即开头必须提论题或论点,主体部分应选用材料并分别论证观点,结尾归纳总结。本论部分常见的论证结构:层进式、对照式、正反对比与相关比较、总分式、并列式。学习目标1、了解论述类文本考点和常设陷阱2、掌握并运用论述类文本解题思路答题论证特点怎么回答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证结构是什么(并列结构、递进结构等)③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④论证的语言有怎样的特色(手法)⑤论证的方式是什么(即论证角度:立论/驳论)一,论证结构(1)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2)对照式(正反对比式、破立结合式)(3)层进式(4)并列式二,论证思路(1)提分解式,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or得出结论(2)驳论式,即提出错误观点-批驳错误观点-提出正确观点三,论证方法就是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假设论证引用论证因果论证道理论证类比论证四,论证手法表现手法(欲扬先抑,衬托,对比,讽刺..)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反复,夸张,对偶....)论证特点论证特点是指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结构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一般的说,引论就是开头,本论就是主体,结论就是结尾。即开头必须提论题或论点,主体部分应选用材料并分别论证观点,结尾归纳总结。本论部分常见的论证结构:层进式、对照式、正反对比与相关比较、总分式、并列式。论证特点怎么回答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证结构是什么(并列结构、递进结构等)③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④论证的语言有怎样的特色(手法)⑤论证的方式是什么(即论证角度:立论/驳论)一,论证结构(1)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2)对照式(正反对比式、破立结合式)(3)层进式(4)并列式二,论证思路(1)提分解式,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or得出结论(2)驳论式,即提出错误观点-批驳错误观点-提出正确观点三,论证方法就是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假设论证引用论证因果论证道理论证类比论证四,论证手法表现手法(欲扬先抑,衬托,对比,讽刺..)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反复,夸张,对偶....)自学思考独立思考,自主分析第二次月考论述类文本各选项正确或错误的原因,并概括论述类文本考点及常设陷阱。要求:1、动手、动笔、动脑,将思考结果写下来。2、自主解决疑惑,说服自己,仍有困惑的把困惑写下,准备提问。学习活动一:明考点,识陷阱教育部发布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到了论述类文本,并指出其“着重考察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如能否概括和提炼文本的观点、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并作出初步的评价”。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论述类文本考点1、偷换概念: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2、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重点关注: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3、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4、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5、正话反说:即肯定和否定颠倒。6、顺序错乱: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7、因果混乱:“因”与“果”错位;或“条件”与“结果”错位。或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关系。8、曲解原意:曲解了原文的意思。9、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10、答非所问: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思。常设陷阱站立讨论小组合作,归纳论述类文本的解题思路(方法),并根据高考考点的要求,综合小组成员的预习案答案,出一道第二次月考试卷的变式题,并拟好答案。(6分钟)要求:1、概括的方法言简意赅。2、自创题符合考点要求。3、兼顾十大陷阱设题。4、记录人书写讨论结果。(将解题思路和试题写在A4纸上)学习活动二:找方法,巧命题展示点评1、小组发言人展示解题方法。2、现场展示小组出的题,全班完成并点评,出题人表明出题意图并解惑。12选论述类文本解题思路一、读(细读、勾画、批注)读二、审:审题意,明要求。三、找(根据选项反向找原文)四、比(比对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是否一致)五、选:既要检查,也要相信直觉。审找比比对词语比对关系比对依据与结论看它与原文中的词语在其内涵与外延上是否一致。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看推断是否成立。句子之间常见的逻辑关系有并列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目的关系、转折关系等。无论是我国的古代文化还是现代文化主要都是用汉语来记录、来传承的,这充分显示了汉语无与伦比的魅力。在当今社会,语言还成为社会的重要资源,更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我国语言服务总产值为384亿元,2020年语言服务产值虽受疫情影响,但报告预计也将达到366多亿元。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的提高,不是靠学理论所能达到的,更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多读书,读好书,勤于写作。A.汉语记录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无与伦比的魅力,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软实力。B.2019年以来我国语言服务总产值稳步提升,这与我国实施的语言政策不无关系。D.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关键是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多读好书勤写作。原文选项比对比选项,找错因迁移运用:根据所学方法,对比第二次月考4题、5题、12题、14题原文与选项的差别,选出正确答案。伦理道德方面,“元宇宙”深度释放了人类创造力与能动性,集中体现了人类对于突破物理限制、拓展生命体验的内在向往。“元宇宙”的数字创造无法摆脱关键生产要素需求,依然得遵循劳动价值规律;“元宇宙”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度虚拟化,必须依托社交网络演化发展,难以切断与现实物理世界的必然联系。留参军孙盛、周楚将嬴兵守辎重,温自将步卒直指成都。李福进攻彭模,孙盛等奋击,走之。D.元宇宙深度释放了人类的创造力与能动性,突破了人类的物理限制,给予了人类超越现实的生命体验。B.元宇宙的数字创造和人际关系的深度虚拟化都必须依托社交网络演化发展,难以切断与现实物理世界的必然联系。C.桓温留孙盛、周楚留守彭模,亲自率领步兵轻装向成都进军。李福进攻彭模,孙盛等人率领的老弱残兵经奋战仍不敌李福而败逃。4题5题12题当堂训练1学习活动三:活运用,提思维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送去主义"是近代中国继"闭关主义"之后实行的另一种对外政策,过去的"闭关主义"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B.送去主义者先是送古董,送画,后是准备送活人,能够只是送出去,可见送去主义者的“丰富”和"大度"。思维导图下载C.在当时"送去”是"摩登”,送去主义者与自诩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的哲学家尼采一样"发了疯”。D.送去主义者不给后代留下一点东西,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的子孙只好磕头贺喜,向别人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当堂训练2:完成导学案选择题A(“导致”强加因果)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破立结合,①至⑦段立中有破,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⑧至⑩段破中有立,对"拿来主义"做正面、直接、具体的阐述。B.文章第④段阐述了“抛给”和"送来"在本质上的一致性;"抛给”即“送来”;第⑥段列举了他国"送来"的大量事实。C.第⑨段中文章以"大宅子"设喻论证如何对待文化遗产,批判了"孱头"“昏蛋""废物”等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D.第⑩段重申“拿来主义”的主张并对拿来主义者提出要求,指出要区别对待文化遗产,实行"拿来主义"对建设民族新文化重要且紧迫。A(“立中有破”“破中有立”两句位置颠倒。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不对外开放,不实行“拿来主义”,就没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快速发展。B.八十多年前,帝国主义国家“送来”;八十多年后,它们仍有可能给我们"送来"。C.否定或者肯定传统的文化和外来的文化,都不利于创造新时期自己民族的新文化。D.失去"运用眼光,白己来拿”的要旨,“拿来主义"就不能批判继承,推陈出新。C(于文不符,“放一把火烧光”是完全否定,“接受一切”是完全肯定。)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将“拿来主义”与“闭关主义”进行类比,表达“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的观点。B.作者将“逃避主义”形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