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生态管理制度内容_第1页
水质生态管理制度内容_第2页
水质生态管理制度内容_第3页
水质生态管理制度内容_第4页
水质生态管理制度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质生态管理制度内容一、水质生态管理制度的制定目的和原则1.1制定目的为了保护和改善我国水资源质量,维护水生态系统平衡,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制度。1.2制定原则(1)依法原则: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2)全面原则:本制度对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等方面进行全面管理。(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4)科学原则:本制度结合我国水资源实际情况,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提高水质生态管理水平。二、水质生态管理的主要任务和内容2.1主要任务(1)加强水资源保护,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2)严格水污染防治,降低污染物排放。(3)实施水生态修复,恢复水生态系统功能。(4)建立健全水质生态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5)加强水质生态管理法规建设和执法监管。2.2主要内容(1)水资源保护: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2)水污染防治:加强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监管,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降低污染物排放。(3)水生态修复:对受损水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恢复水生态系统功能。(4)水质生态监测:建立健全水质监测网络,对重点水域进行定期监测,掌握水质状况。(5)水质生态评估:定期对水生态系统进行评估,评价水质生态状况。(6)水质生态预警:建立健全水质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和预警水质风险。(7)法规建设:完善水质生态管理相关法规,提高管理水平。(8)执法监管:加强对水质生态管理法规的执法监管,确保制度落实。三、水质生态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3.1组织机构(1)国家水质生态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国水质生态管理工作的领导。(2)地方水质生态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行政区域水质生态管理工作的领导。(3)水质生态管理相关部门:环境保护、水利、农业、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推进水质生态管理工作。(1)国家水质生态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全国水质生态管理战略、政策和规划,协调解决重大问题。(2)地方水质生态管理领导小组:制定本行政区域水质生态管理方案,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问题。(3)水质生态管理相关部门: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水污染防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环境监测等工作。水利部门:负责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防洪等工作。农业部门:负责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资源利用等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城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工作。四、水质生态管理的保障措施4.1政策保障(1)完善水质生态管理政策体系,推动法律法规实施。(2)加大对水质生态管理的财政投入,保障工作经费。(3)优化水质生态管理产业结构,引导产业转型升级。4.2技术保障(1)推广应用先进水处理技术,提高水质处理能力。(2)加强水质生态监测技术研究,提高监测水平。(3)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提高水质生态管理水平。4.3宣传教育(1)加强水质生态管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2)开展水质生态管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3)加强与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水质生态管理经验。五、水质生态管理的监督与考核(1)加强对水质生态管理法规的执法监督,确保制度落实。(2)建立健全水质生态监测网络,对重点水域进行定期监测。(3)对社会公众关注的饮用水源地开展专项监测。(1)将水质生态管理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2)定期对水质生态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对成效显著的地区和个人给予表彰。(3)对未完成水质生态管理任务的地方政府进行问责。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符的,以本制度为准。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本制度要求,切实加强水质生态管理工作,为保护和改善我国水资源质量,维护水生态系统平衡,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六、水质生态管理的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6.1公众参与(1)鼓励公众参与水质生态管理,对水环境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2)定期组织公众参与水环境监测活动,提高公众环保参与度。(3)建立水质生态管理公众信息平台,及时发布水质信息,提高公众知情权。6.2信息公开(1)要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定期公开水质生态管理情况,接受社会监督。(2)对饮用水源地、重点流域等重要区域的水质情况实行实时监测和信息公开。(3)对水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公开曝光,加强对企业的约束。七、水质生态管理的创新发展7.1科技创新(1)鼓励和支持水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2)加强对水环境污染机理和治理技术的研究,为水质生态管理提供科技支撑。(3)建立水环境保护科技交流平台,促进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7.2制度创新(1)不断完善水质生态管理制度,适应新形势下的水环境保护需求。(2)探索建立水环境补偿机制,激励各地加强水质生态管理。(3)推动跨区域、跨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提高水质生态管理水平。通过实施本制度,我国将建立起完善的水质生态管理体系,实现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等工作的有效衔接和协同推进,为保护和改善我国水资源质量,维护水生态系统平衡,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九、水质生态管理的法律责任和追究9.1法律责任(1)违反本制度的相关规定,造成水环境污染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2)违反本制度的相关规定,依法给予行政处罚。(3)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9.2责任追究(1)对未完成水质生态管理任务的地方政府及其负责人,实行责任追究。(2)对水质生态管理中的失职、渎职行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3)对水质生态管理中的违法行为,鼓励社会举报,严肃查处。十、水质生态管理的评估与修订10.1评估(1)定期对水质生态管理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完善措施。(2)对水质生态管理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提出修订建议。(3)对水质生态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评估。10.2修订(1)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订和完善水质生态管理制度。(2)适应新形势下的水环境保护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管理制度。(3)每五年对水质生态管理制度进行一次全面修订。十一、水质生态管理的宣传教育与培训11.1宣传教育(1)加强对水质生态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2)利用媒体、网络等渠道,普及水环境保护知识。(3)开展水质生态管理主题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11.2培训(1)定期组织水质生态管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水平。(2)加强对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培训,强化责任意识。(3)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水质生态管理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十二、国际合作与交流12.1国际合作(1)积极参与国际水环境治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2)加强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水环境领域的合作。(3)推动与其他国家在水环境治理方面的交流与合作。12.2交流(1)定期举办水质生态管理国际研讨会,交流经验和技术。(2)支持国内外专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