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统一联合考试历史试题历史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相应位置。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卷对应题目号的位置上,填涂在试卷上无效。3.非选择题答案请使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对应题目号的位置上,填写在试卷上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吕氏春秋》记载:“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仲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王。”这说明商朝晚期()A.君主权力得到加强 B.受到原始民主传统影响C.实行内服外服制度 D.嫡长子继承制受到推崇【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晚期(中国)。材料中介绍了商朝晚期关于王位继承在嫡庶长幼间的争论,表明这一时期嫡长子继承制受到推崇,D项正确;君主权力得到加强是在春秋时期,排除A项;“受到原始民主传统影响”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内外服制是商朝时期的地方管理体制,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根据材料得出的结论是,古希腊()出处史料[古希腊]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一个人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英]哈蒙德《希腊史》他把国家置于党派或氏族之上,他要求一切公民都参与国家事务⋯⋯他的法律经宗教仪式而赋有神圣之意:每一个公民都宣誓遵从。A.公民的个人利益完全被忽视 B.城邦的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C.公民的参政权得到法律保护 D.强调公民意识和城邦利益至上【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希腊。根据材料“一个人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他把国家置于党派或氏族之上,他要求一切公民都参与国家事务”“每一个公民都宣誓遵从”可知,古希腊的公民必须参与城邦事务和遵循城邦决议,体现了古希腊强调公民意识和城邦利益至上,D项正确;“公民的个人利益完全被忽视”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古希腊强调公民意识和城邦利益至上,材料信息不足,不能说明城邦的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古希腊强调公民意识和城邦利益至上,未体现公民的参政权得到法律保护,排除C项。故选D项。3.抗日战争时期,在各个抗日根据地普遍推行基层选举。在陕甘宁边区,选举前村干部和党员会深入村民中,宣传选举的重要性,解释候选人的情况,动员大家积极参与投票。这一做法()A.真正实现人民全面当家作主 B.动员了社会各界进行抗战C.增强了群众对政权的认同感 D.加强了中央政权的合法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村干部和党员动员群众积极参与选举,这增强了群众对政权的认同感,C项正确;A项夸大了参与选举的作用,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基层选举是动员群众参与投票,排除B项;动员群众积极参与选举,加强的是地方政权的合法性,排除D项。故选C项。4.商鞅推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把家庭单位强令最细小程度,这种家庭,就血统世系而言,一般为两代层结构,很少有涉及祖孙三代者。“分异令”意在()A.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 B.剥夺贵族世袭特权C.加重百姓的赋役负担 D.疏远亲情血缘关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从材料“把家庭单位强令最细小程度”可知,“分异令”有助于促进人口增长从而促进小农经济发展,因此材料所述“分异令”意在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分异令”的目的不是削弱贵族特权,而是为了促进小农经济发展,“分异令”也不能剥夺贵族世袭特权,排除B项;“分异令”有助于增加赋税收入,加重百姓的赋役负担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C项;“分异令”强制把大家庭拆散为小家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人口增长,并非是为了疏远亲情血缘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5.下图是经不完全统计整理的两汉士人家庭官职代间传承的情况。据此可推知,两汉时期()A.职官阶层属性划分明显 B.官职世袭制开始被打破C.家世背景影响社会流动 D.官员执政能力不断降低【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两代连续为官的比例下降,三代和四代及以上连续为官的比例上升,说明家世背景影响官员任命,进而影响社会流动,C项正确;职官阶层属性划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两汉官员依靠察举制选拔,未体现官职世袭制,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官员执政能力,排除D项。故选C项。6.1968年,英国开始对文官制度进行改革。改革后,政府机关中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数目大大增加,到1978年英国文官队伍中的专家人员已达45000人,比1968年增加了一倍。据此可知,这次改革()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B.反映了英国高等教育的领先C.确立了政治中立的原则 D.受到了技术革命发展的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二战后(英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二战后的新技术革命,使政府的专业化程度日益加强,科技人员的作用日益显著,这促使政府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D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到了专家和技术人员数量的增多,但未体现整个文官队伍数量增减情况,因此也体现不出是否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对比,体现不出英国高等教育是否领先,排除B项;政治中立原则在英国早已确立,排除C项。故选D项。7.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了《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规定公务员可通过领导职务与职级两条线晋升;打破基层职级晋升的“天花板”,特别是市县级以下的公务人员,让其不再局限于职务的提升和工龄的累计;公务员职级层数由原有的8个层级增加到12个层级。这一改革()A.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B.保证公务员选拔制度的长期稳定C.推进改革开放时期简政放权政策 D.体现党管干部原则具有法律保障【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该规定为公务员提供了领导职务与职级两条晋升通道,打破基层职级晋升的“天花板”,并增加职级层数,因此可以看出,改革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晋升通道和更多的职级层数,明显能够激励公务员更加积极地工作,争取更高的职级和职务,A项正确;材料中的改革是对原有制度的一种调整和优化,而非强调其长期稳定,排除B项;材料未直接提及与简政放权政策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党管干部原则的法律保障,而是强调了公务员职务与职级的改革,排除D项。故选A项。8.下表所示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重要法律条文。这些法律条文表明中国()出处法律条文汉简《二年律令·告律》“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则“勿听而弃告者市”《唐律疏议·斗讼律》“告祖父母、父母者,绞”《大明律》“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A.专制皇权得到明显加强 B.法律制度的随意性较强C.司法审判渗透儒家伦理 D.地方司法权力受到制约【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封建社会(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些法律条文表明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对司法审判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专制皇权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司法审判渗透儒家伦理,而不是法律制度的随意性较强,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中央司法或者地方司法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9.1764年7月,意大利人法理学家贝卡利亚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这体现了西方法律()A.破坏了司法权独立原则 B.坚持权力的制约平衡C.注重对个人权利的保护 D.重视律师制度的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64年(意大利)。据本题材料“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可知,这是对个人权利的保护,C项正确;材料只是说一个人再被证实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不能破坏了司法权独立,排除A项;题干所给材料不能体现权力的制约平衡,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关于律师的任何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0.20世纪90年代,我国公司法、商业银行法、合伙企业法、证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法律接连出台。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我国制定的经济法数量,比20世纪80年代增加了1/3,制定的民商法数量更是翻了一番。这反映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A.法律制定遵循人民民主的原则 B.法治建设开始进入新的时期C.广大民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D.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法制建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相继制定各种经济法律,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D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这些法律制定的过程,体现不出人民民主原则,排除A项;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进入法治建设新的时期,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众的法律意识,排除C项。故选D项。11.明初,“云南、湖广之间,惟恃贵阳一线;有云南,不得不重贵阳”。为经略西南战略大通道,永乐十一年(1413年)设贵州行省,其下土司制与府(州)县制并存。贵州行省的设立()A.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羁縻程度的提高 B.进一步完善国家行政中枢管理体制C.体现了地方治理的务实性与灵活性 D.成为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创新的典范【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可知,设贵州行省,其下土司制与府(州)县制并存,适应了当时地方的特点,体现了地方治理的务实性与灵活性,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地方治理的灵活性,而非羁縻程度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地方治理,而非中央,排除B项;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创新的典范,材料中无法得出,材料内容并没有突出贵州行省设立的典范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12.下图是20世纪之后国内法体系和国际法体系的示意图。据此判断,国际法和国内法的主要不同在于()A.产生背景和制约机制 B.实施主体和运行原则C.指导思想和执行程度 D.基本准则和客观效果【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后(世界)。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国内法的主体主要是自然人和法人;国际法采取与国内法不同的强制方式。国际法主要是依靠有组织的国际强制机关加以维护,保证实施;而国内法的强制方式主要依靠国家本身的行动,但国际法仍然是法律,B项正确;材料没有列举国际法和国内法的背景以及制约机制,无法通过这两项内容对国际法和国内法进行比较,排除A项;两种法律的指导思想和执行程度在示意图中并没有体现,排除C项;通过材料看不到两种法律的实施效果,因此不能得出两者的比较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13.如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部分条款。这体现了国家()条款内容第4条第四款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第121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第134条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地区,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理;起诉书、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文字A.致力推动文化大众化的实现 B.开展教育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C.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 D.优先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后,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这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体现,C项正确;条款内容和推动文化大众化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改造相关内容,排除B项;“优先”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4.2021年,我国外交部长王毅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中国外交根植于五千年悠久的文化积淀……对待朋友,我们有好客之道;对待伙伴,我们有合作之道;对待恶人,我们也有斗争之道。面对危害世界的强权霸凌,我们更需要主持公道”。这表明()A.中国开始主导世界新秩序 B.中国大国外交的自信担当C.国际形势对中国十分不利 D.睦邻友好是中国外交宗旨【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2021年(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外交部长王毅的话体现了中国国力的提升增强了中国大国外交的担当与风骨,中国外交承担着维护国家利益、捍卫民族尊严、开展国际合作、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职责,B项正确;中国是全球治理变革的参与者而非主导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具体的国际形势,排除C项;我国外交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5.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2010年,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国;2015年,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2016年,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这反映出()A.中国国际金融影响力扩大 B.人民币国际化历程艰难曲折C.现代信息技术改变贸易手段 D.区域合作推进亚洲经济增长【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材料可知,人民币国际化从开始到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经历了较长时间,也体现了中国国际金融影响力的不断扩大,A项正确;材料没有描述艰难曲折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现代信息技术,也没有涉及贸易手段,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而非区域合作,排除D项。故选A项。16.明万历元年(1573年)开始,为挽救明王朝统治,内阁首辅张居正进行了全面革新。万历九年,张居正将“一条鞭法”推广到全国,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田亩缴纳。张居正病卒后,除一条鞭法外的措施都遭废弃。这表明一条鞭法()A.彻底废除了人头税 B.加重了农民的负担C.符合历史发展方向 D.克服了明朝的危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题干“……为挽救明王朝统治,内阁首辅张居正进行了全面革新。万历九年,张居正将‘一条鞭法’推广到全国,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田亩缴纳……除一条鞭法外的措施都遭废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条鞭法简化了税制,促进了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这符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后来税制改革的方向,而且,在张居正去世后,其他措施都被废弃,唯独一条鞭法被保留,这也说明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生命力,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明确说明它彻底废除了人头税,且“彻底废除”说法太过绝对了,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一条鞭法加重了农民负担的结论,反而它合并了多种税项,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纳税过程,减轻了农民负担,排除B项;“克服了”说法太绝对了,排除D项。故选C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有三个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时期封建巡视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明清进一步加强巡视立法,清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中国古代的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其二是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明清延续了唐宋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系统多元化的趋势,建立起三个互不统属的独立系统:一是监察御史系统,包括专差、巡按御史两种;二是按察司系统,职责就是按察所属的府州县,下设主要官员有按察使;三是督抚系统,督抚即总督和巡抚。其三是加强巡视官之间的互相监督。明清统治者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梳略》材料二西方国家的问责机制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政治体制紧密相关,是责任政府的基本元素,其效力范围是整个国家,其约束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公职人员。西方国家对政府公职人员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达到全社会或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由于这种监督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国民性,因而这种监督比行政监督更有效、更有力量。——《西方官员问责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央对地方巡视强化的特点和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国家对官员监督与中国明清时期的巡视制度的不同之处。(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的中国和近代西方对官员监督制度的共同作用。【答案】(1)特点:巡视立法系统化,清朝颁布了《钦定台规》,使古代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巡视系统多元化,包括监察御史系统、按察司系统、督抚系统,且三个系统互不统属;加强巡视官之间的互相监督,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原因: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需要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巩固统治;明清时期社会矛盾复杂,加强对地方的巡视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继承和发展前代巡视制度的经验。(2)不同之处:效力范围:西方国家的问责机制效力范围是整个国家;明清时期的巡视主要针对地方官员。监督体系:西方国家对公职人员的监督体系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尤其是新闻监督作用突出;明清时期主要依靠巡视系统内部的监督。约束对象:西方国家约束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公职人员;明清时期主要是地方官员。(3)共同作用:都有利于防止官员腐败,整顿吏治;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特点:据材料一“明清进一步加强巡视立法,清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中国古代的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可得出巡视立法系统化,清朝颁布了《钦定台规》,使古代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据材料一“其二是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明清延续了唐宋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系统多元化的趋势”可得出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巡视系统多元化,包括监察御史系统、按察司系统、督抚系统,且三个系统互不统属;据材料一“其三是加强巡视官之间的互相监督。明清统治者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可得出加强巡视官之间的互相监督,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原因: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需要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巩固统治;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社会矛盾复杂,加强对地方的巡视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据材料一“明清时期封建巡视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继承和发展前代巡视制度的经验。【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西方)。据材料二“西方国家的问责机制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政治体制紧密相关,是责任政府的基本元素,其效力范围是整个国家”可得出效力范围上,西方国家的问责机制效力范围是整个国家,而明清时期的巡视主要针对地方官员;据材料二“西方国家对政府公职人员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达到全社会或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可得出监督体系上,西方国家对公职人员的监督体系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尤其是新闻监督作用突出,而明清时期主要依靠巡视系统内部的监督;据材料二“其约束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公职人员”可得出约束对象上,西方国家约束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公职人员,而明清时期主要是地方官员。【小问3】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近代(西方)。据材料一“明清统治者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和材料二“约束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公职人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有利于防止官员腐败,整顿吏治;据材料一“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和材料二“因而这种监督比行政监督更有效、更有力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王朝在民族地区分别设置管理机构,在中央专门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机构体系。清王朝在东北、西北、西部、西南等民族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民族管理制度,制定了较为符合民族实际的统治政策与措施,即“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清统治者并未局限于对历史上的民族政策的沿用,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清王朝对少数民族进行了全面的管理,这种管理涵盖面覆盖到思想管理、经济管理等,全面渗透到少数民族民众生活的各个领域。——摘编自董文强《清朝民族政策的历史进步与局限》材料二1937年3月31日,政治局《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议》中,批评张国焘“在少数民族问题上以大汉族主义代替了列宁主义的民族政策。”1938年3月24日:彭德怀在《第二期抗战与我们的任务》中明确提出:“在少数民族区域(如蒙回)应遵照孙总理民族平等的原则进行工作,尊重其信仰及一切风俗习惯礼教”。1939年4月,提出:“实现蒙回民族在政治上、经济上与汉族的平等权利”。从1937年8月到1941年8月,在四年的时间里,陕北公学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从事民族工作的干部。——摘编自王金玲《延安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历史价值及当代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民族政策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延安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意义。【答案】(1)特点: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继承和创新;全面深化管理。(2)意义:培养了党的民族工作的干部;促进民族团结与平等,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胜利;促进了民族事业的发展;为新中国民族工作作出了有益探索。【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据材料一“清王朝在民族地区分别设置管理机构”可得出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据材料一“清王朝在东北、西北、西部、西南等民族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民族管理制度,制定了较为符合民族实际的统治政策与措施”可得出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据材料一“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可得出继承和创新;据材料一“清王朝对少数民族进行了全面的管理,这种管理涵盖面覆盖到思想管理、经济管理等,全面渗透到少数民族民众生活的各个领域”可得出全面深化管理。【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战时期的中国。据材料二“从1937年8月到1941年8月,在四年的时间里,陕北公学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从事民族工作的干部”可得出培养了党的民族工作的干部;据材料二“在少数民族区域(如蒙回)应遵照孙总理民族平等的原则进行工作,尊重其信仰及一切风俗习惯礼教”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促进民族团结与平等,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胜利;结合所学可知,延安时期所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民族政策,不仅维护了少数民族利益,而且还加深了各族人民对党的认识和了解,促进了民族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新中国民族工作作出了有益探索。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国家治理能力,主要指政府为民众提供安定、繁荣的生活环境的能力,是一个国家管理的运作方式,主要受国家政治制度、官员管理、法律、教化、基层自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图所示)。自古及今,东西方各国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治理组合,从而实现了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据曾庆捷《围绕治理能力的政治发展:国家间差异的历史起源》从图中任选两个影响国家治理的相关因素,提炼观点,运用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1观点:德治与法治在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中相辅相成。阐述:礼法结合思想是古代中国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并对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秦朝建立了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但其极端重刑主义统治导致社会矛盾激化,造成秦朝二世而亡。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德主刑辅”的主张,采用儒家思想解释政令。此后,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唐朝礼法结合、明清时期乡约教化和法律合流,无一不体现礼与法、德与刑相结合的国家治理特征,对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发挥了重大作用。综上所述,在古代中国,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的约束。示例2观点:法治与宗教教化影响西方国家治理。论述:罗马法对后世法学及国家治理影响深远,是近代西方法律的渊源。西方近代形成了以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为代表的法律体系,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有效的尝试,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基督教在控制人们思想的同时也在宗教伦理方面发挥社会教化作用,并影响了西方法律的价值观,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综上所述,法治与宗教教化均是西方国家治理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的水平。【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述题,时空是古代至近代的中国、西方国家。设问是从图中任选两个影响国家治理的相关因素,提炼观点,运用相关史实加以阐述。首先,根据材料“国家治理能力,主要指政府为民众提供安定、繁荣的生活环境的能力,是一个国家管理的运作方式,主要受国家政治制度、官员管理、法律、教化、基层自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及所学可得出观点一:德治与法治在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中相辅相成。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别从礼法结合思想的影响;秦朝灭亡的教训;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德主刑辅”的主张;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唐朝礼法结合、明清时期乡约教化和法律合流等方面分析说明,例如:礼法结合思想是古代中国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并对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秦朝建立了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但其极端重刑主义统治导致社会矛盾激化,造成秦朝二世而亡。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德主刑辅”的主张,采用儒家思想解释政令。此后,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唐朝礼法结合、明清时期乡约教化和法律合流,无一不体现礼与法、德与刑相结合的国家治理特征,对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发挥了重大作用。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在古代中国,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的约束。首先,根据材料“国家治理能力,主要指政府为民众提供安定、繁荣的生活环境的能力,是一个国家管理的运作方式,主要受国家政治制度、官员管理、法律、教化、基层自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及所学可得出观点二:法治与宗教教化影响西方国家治理。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别从罗马法对后世法学及国家治理的影响;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作用;基督教伦理的影响等方面分析说明,例如::罗马法对后世法学及国家治理影响深远,是近代西方法律的渊源。西方近代形成了以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为代表的法律体系,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有效的尝试,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基督教在控制人们思想的同时也在宗教伦理方面发挥社会教化作用,并影响了西方法律的价值观,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法治与宗教教化均是西方国家治理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的水平。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统一联合考试历史试题历史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相应位置。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卷对应题目号的位置上,填涂在试卷上无效。3.非选择题答案请使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对应题目号的位置上,填写在试卷上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吕氏春秋》记载:“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仲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王。”这说明商朝晚期()A.君主权力得到加强 B.受到原始民主传统影响C.实行内服外服制度 D.嫡长子继承制受到推崇【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晚期(中国)。材料中介绍了商朝晚期关于王位继承在嫡庶长幼间的争论,表明这一时期嫡长子继承制受到推崇,D项正确;君主权力得到加强是在春秋时期,排除A项;“受到原始民主传统影响”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内外服制是商朝时期的地方管理体制,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根据材料得出的结论是,古希腊()出处史料[古希腊]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一个人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英]哈蒙德《希腊史》他把国家置于党派或氏族之上,他要求一切公民都参与国家事务⋯⋯他的法律经宗教仪式而赋有神圣之意:每一个公民都宣誓遵从。A.公民的个人利益完全被忽视 B.城邦的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C.公民的参政权得到法律保护 D.强调公民意识和城邦利益至上【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希腊。根据材料“一个人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他把国家置于党派或氏族之上,他要求一切公民都参与国家事务”“每一个公民都宣誓遵从”可知,古希腊的公民必须参与城邦事务和遵循城邦决议,体现了古希腊强调公民意识和城邦利益至上,D项正确;“公民的个人利益完全被忽视”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古希腊强调公民意识和城邦利益至上,材料信息不足,不能说明城邦的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古希腊强调公民意识和城邦利益至上,未体现公民的参政权得到法律保护,排除C项。故选D项。3.抗日战争时期,在各个抗日根据地普遍推行基层选举。在陕甘宁边区,选举前村干部和党员会深入村民中,宣传选举的重要性,解释候选人的情况,动员大家积极参与投票。这一做法()A.真正实现人民全面当家作主 B.动员了社会各界进行抗战C.增强了群众对政权的认同感 D.加强了中央政权的合法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村干部和党员动员群众积极参与选举,这增强了群众对政权的认同感,C项正确;A项夸大了参与选举的作用,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基层选举是动员群众参与投票,排除B项;动员群众积极参与选举,加强的是地方政权的合法性,排除D项。故选C项。4.商鞅推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把家庭单位强令最细小程度,这种家庭,就血统世系而言,一般为两代层结构,很少有涉及祖孙三代者。“分异令”意在()A.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 B.剥夺贵族世袭特权C.加重百姓的赋役负担 D.疏远亲情血缘关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从材料“把家庭单位强令最细小程度”可知,“分异令”有助于促进人口增长从而促进小农经济发展,因此材料所述“分异令”意在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分异令”的目的不是削弱贵族特权,而是为了促进小农经济发展,“分异令”也不能剥夺贵族世袭特权,排除B项;“分异令”有助于增加赋税收入,加重百姓的赋役负担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C项;“分异令”强制把大家庭拆散为小家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人口增长,并非是为了疏远亲情血缘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5.下图是经不完全统计整理的两汉士人家庭官职代间传承的情况。据此可推知,两汉时期()A.职官阶层属性划分明显 B.官职世袭制开始被打破C.家世背景影响社会流动 D.官员执政能力不断降低【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两代连续为官的比例下降,三代和四代及以上连续为官的比例上升,说明家世背景影响官员任命,进而影响社会流动,C项正确;职官阶层属性划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两汉官员依靠察举制选拔,未体现官职世袭制,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官员执政能力,排除D项。故选C项。6.1968年,英国开始对文官制度进行改革。改革后,政府机关中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数目大大增加,到1978年英国文官队伍中的专家人员已达45000人,比1968年增加了一倍。据此可知,这次改革()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B.反映了英国高等教育的领先C.确立了政治中立的原则 D.受到了技术革命发展的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二战后(英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二战后的新技术革命,使政府的专业化程度日益加强,科技人员的作用日益显著,这促使政府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D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到了专家和技术人员数量的增多,但未体现整个文官队伍数量增减情况,因此也体现不出是否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对比,体现不出英国高等教育是否领先,排除B项;政治中立原则在英国早已确立,排除C项。故选D项。7.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了《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规定公务员可通过领导职务与职级两条线晋升;打破基层职级晋升的“天花板”,特别是市县级以下的公务人员,让其不再局限于职务的提升和工龄的累计;公务员职级层数由原有的8个层级增加到12个层级。这一改革()A.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B.保证公务员选拔制度的长期稳定C.推进改革开放时期简政放权政策 D.体现党管干部原则具有法律保障【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该规定为公务员提供了领导职务与职级两条晋升通道,打破基层职级晋升的“天花板”,并增加职级层数,因此可以看出,改革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晋升通道和更多的职级层数,明显能够激励公务员更加积极地工作,争取更高的职级和职务,A项正确;材料中的改革是对原有制度的一种调整和优化,而非强调其长期稳定,排除B项;材料未直接提及与简政放权政策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党管干部原则的法律保障,而是强调了公务员职务与职级的改革,排除D项。故选A项。8.下表所示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重要法律条文。这些法律条文表明中国()出处法律条文汉简《二年律令·告律》“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则“勿听而弃告者市”《唐律疏议·斗讼律》“告祖父母、父母者,绞”《大明律》“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A.专制皇权得到明显加强 B.法律制度的随意性较强C.司法审判渗透儒家伦理 D.地方司法权力受到制约【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封建社会(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些法律条文表明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对司法审判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专制皇权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司法审判渗透儒家伦理,而不是法律制度的随意性较强,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中央司法或者地方司法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9.1764年7月,意大利人法理学家贝卡利亚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这体现了西方法律()A.破坏了司法权独立原则 B.坚持权力的制约平衡C.注重对个人权利的保护 D.重视律师制度的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64年(意大利)。据本题材料“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可知,这是对个人权利的保护,C项正确;材料只是说一个人再被证实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不能破坏了司法权独立,排除A项;题干所给材料不能体现权力的制约平衡,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关于律师的任何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0.20世纪90年代,我国公司法、商业银行法、合伙企业法、证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法律接连出台。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我国制定的经济法数量,比20世纪80年代增加了1/3,制定的民商法数量更是翻了一番。这反映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A.法律制定遵循人民民主的原则 B.法治建设开始进入新的时期C.广大民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D.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法制建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相继制定各种经济法律,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D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这些法律制定的过程,体现不出人民民主原则,排除A项;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进入法治建设新的时期,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众的法律意识,排除C项。故选D项。11.明初,“云南、湖广之间,惟恃贵阳一线;有云南,不得不重贵阳”。为经略西南战略大通道,永乐十一年(1413年)设贵州行省,其下土司制与府(州)县制并存。贵州行省的设立()A.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羁縻程度的提高 B.进一步完善国家行政中枢管理体制C.体现了地方治理的务实性与灵活性 D.成为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创新的典范【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可知,设贵州行省,其下土司制与府(州)县制并存,适应了当时地方的特点,体现了地方治理的务实性与灵活性,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地方治理的灵活性,而非羁縻程度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地方治理,而非中央,排除B项;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创新的典范,材料中无法得出,材料内容并没有突出贵州行省设立的典范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12.下图是20世纪之后国内法体系和国际法体系的示意图。据此判断,国际法和国内法的主要不同在于()A.产生背景和制约机制 B.实施主体和运行原则C.指导思想和执行程度 D.基本准则和客观效果【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后(世界)。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国内法的主体主要是自然人和法人;国际法采取与国内法不同的强制方式。国际法主要是依靠有组织的国际强制机关加以维护,保证实施;而国内法的强制方式主要依靠国家本身的行动,但国际法仍然是法律,B项正确;材料没有列举国际法和国内法的背景以及制约机制,无法通过这两项内容对国际法和国内法进行比较,排除A项;两种法律的指导思想和执行程度在示意图中并没有体现,排除C项;通过材料看不到两种法律的实施效果,因此不能得出两者的比较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13.如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部分条款。这体现了国家()条款内容第4条第四款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第121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第134条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地区,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理;起诉书、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文字A.致力推动文化大众化的实现 B.开展教育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C.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 D.优先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后,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这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体现,C项正确;条款内容和推动文化大众化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改造相关内容,排除B项;“优先”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4.2021年,我国外交部长王毅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中国外交根植于五千年悠久的文化积淀……对待朋友,我们有好客之道;对待伙伴,我们有合作之道;对待恶人,我们也有斗争之道。面对危害世界的强权霸凌,我们更需要主持公道”。这表明()A.中国开始主导世界新秩序 B.中国大国外交的自信担当C.国际形势对中国十分不利 D.睦邻友好是中国外交宗旨【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2021年(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外交部长王毅的话体现了中国国力的提升增强了中国大国外交的担当与风骨,中国外交承担着维护国家利益、捍卫民族尊严、开展国际合作、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职责,B项正确;中国是全球治理变革的参与者而非主导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具体的国际形势,排除C项;我国外交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5.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2010年,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国;2015年,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2016年,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这反映出()A.中国国际金融影响力扩大 B.人民币国际化历程艰难曲折C.现代信息技术改变贸易手段 D.区域合作推进亚洲经济增长【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材料可知,人民币国际化从开始到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经历了较长时间,也体现了中国国际金融影响力的不断扩大,A项正确;材料没有描述艰难曲折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现代信息技术,也没有涉及贸易手段,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而非区域合作,排除D项。故选A项。16.明万历元年(1573年)开始,为挽救明王朝统治,内阁首辅张居正进行了全面革新。万历九年,张居正将“一条鞭法”推广到全国,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田亩缴纳。张居正病卒后,除一条鞭法外的措施都遭废弃。这表明一条鞭法()A.彻底废除了人头税 B.加重了农民的负担C.符合历史发展方向 D.克服了明朝的危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题干“……为挽救明王朝统治,内阁首辅张居正进行了全面革新。万历九年,张居正将‘一条鞭法’推广到全国,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田亩缴纳……除一条鞭法外的措施都遭废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条鞭法简化了税制,促进了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这符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后来税制改革的方向,而且,在张居正去世后,其他措施都被废弃,唯独一条鞭法被保留,这也说明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生命力,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明确说明它彻底废除了人头税,且“彻底废除”说法太过绝对了,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一条鞭法加重了农民负担的结论,反而它合并了多种税项,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纳税过程,减轻了农民负担,排除B项;“克服了”说法太绝对了,排除D项。故选C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有三个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时期封建巡视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明清进一步加强巡视立法,清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中国古代的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其二是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明清延续了唐宋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系统多元化的趋势,建立起三个互不统属的独立系统:一是监察御史系统,包括专差、巡按御史两种;二是按察司系统,职责就是按察所属的府州县,下设主要官员有按察使;三是督抚系统,督抚即总督和巡抚。其三是加强巡视官之间的互相监督。明清统治者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梳略》材料二西方国家的问责机制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政治体制紧密相关,是责任政府的基本元素,其效力范围是整个国家,其约束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公职人员。西方国家对政府公职人员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达到全社会或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由于这种监督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国民性,因而这种监督比行政监督更有效、更有力量。——《西方官员问责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央对地方巡视强化的特点和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国家对官员监督与中国明清时期的巡视制度的不同之处。(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的中国和近代西方对官员监督制度的共同作用。【答案】(1)特点:巡视立法系统化,清朝颁布了《钦定台规》,使古代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巡视系统多元化,包括监察御史系统、按察司系统、督抚系统,且三个系统互不统属;加强巡视官之间的互相监督,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原因: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需要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巩固统治;明清时期社会矛盾复杂,加强对地方的巡视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继承和发展前代巡视制度的经验。(2)不同之处:效力范围:西方国家的问责机制效力范围是整个国家;明清时期的巡视主要针对地方官员。监督体系:西方国家对公职人员的监督体系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尤其是新闻监督作用突出;明清时期主要依靠巡视系统内部的监督。约束对象:西方国家约束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公职人员;明清时期主要是地方官员。(3)共同作用:都有利于防止官员腐败,整顿吏治;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特点:据材料一“明清进一步加强巡视立法,清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中国古代的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可得出巡视立法系统化,清朝颁布了《钦定台规》,使古代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据材料一“其二是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明清延续了唐宋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系统多元化的趋势”可得出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巡视系统多元化,包括监察御史系统、按察司系统、督抚系统,且三个系统互不统属;据材料一“其三是加强巡视官之间的互相监督。明清统治者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可得出加强巡视官之间的互相监督,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原因: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需要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巩固统治;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社会矛盾复杂,加强对地方的巡视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据材料一“明清时期封建巡视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继承和发展前代巡视制度的经验。【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西方)。据材料二“西方国家的问责机制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政治体制紧密相关,是责任政府的基本元素,其效力范围是整个国家”可得出效力范围上,西方国家的问责机制效力范围是整个国家,而明清时期的巡视主要针对地方官员;据材料二“西方国家对政府公职人员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达到全社会或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可得出监督体系上,西方国家对公职人员的监督体系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尤其是新闻监督作用突出,而明清时期主要依靠巡视系统内部的监督;据材料二“其约束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公职人员”可得出约束对象上,西方国家约束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公职人员,而明清时期主要是地方官员。【小问3】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近代(西方)。据材料一“明清统治者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和材料二“约束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公职人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有利于防止官员腐败,整顿吏治;据材料一“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和材料二“因而这种监督比行政监督更有效、更有力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王朝在民族地区分别设置管理机构,在中央专门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机构体系。清王朝在东北、西北、西部、西南等民族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民族管理制度,制定了较为符合民族实际的统治政策与措施,即“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清统治者并未局限于对历史上的民族政策的沿用,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清王朝对少数民族进行了全面的管理,这种管理涵盖面覆盖到思想管理、经济管理等,全面渗透到少数民族民众生活的各个领域。——摘编自董文强《清朝民族政策的历史进步与局限》材料二1937年3月31日,政治局《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议》中,批评张国焘“在少数民族问题上以大汉族主义代替了列宁主义的民族政策。”1938年3月24日:彭德怀在《第二期抗战与我们的任务》中明确提出:“在少数民族区域(如蒙回)应遵照孙总理民族平等的原则进行工作,尊重其信仰及一切风俗习惯礼教”。1939年4月,提出:“实现蒙回民族在政治上、经济上与汉族的平等权利”。从1937年8月到1941年8月,在四年的时间里,陕北公学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从事民族工作的干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酒店安保服务与旅游安全监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担保居间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砂石料采购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国际教育服务合同范本及学生权益保护条款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变压器安装与环保排放标准合同3篇
- 样板间装修工程2025版知识产权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单位食堂餐饮服务设施租赁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辣椒种植与加工一体化项目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电子商务移动应用开发与推广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酒店会议室装修与设备安装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网络培训题库
- 新华健康体检报告查询
- 2024版智慧电力解决方案(智能电网解决方案)
- 公司SWOT分析表模板
- 小学预防流行性感冒应急预案
- 肺癌术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 生物医药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第1篇
- 基于Android的天气预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冲锋舟驾驶培训课件
- 美术家协会会员申请表
- 聚合收款服务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