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科技创新与应用实践手册_第1页
三农科技创新与应用实践手册_第2页
三农科技创新与应用实践手册_第3页
三农科技创新与应用实践手册_第4页
三农科技创新与应用实践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科技创新与应用实践手册TOC\o"1-2"\h\u4756第一章:绪论 3119591.1三农科技创新与应用的意义 3113991.2三农科技创新与应用的现状 3293441.3三农科技创新与应用的挑战与机遇 432554第二章: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494032.1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概述 4234082.2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与载体 5261852.2.1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 523692.2.2农业科技创新的载体 593422.3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撑体系 567312.3.1政策支撑体系 598652.3.2资金支撑体系 5113422.3.3技术支撑体系 53082.3.4人才支撑体系 6242702.3.5社会支撑体系 617486第三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680173.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意义 662553.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与途径 6185793.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 730683第四章:农业信息技术应用 7134004.1农业信息技术概述 7173004.2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773584.2.1农业生产管理 7158284.2.2农业市场信息服务 8208044.2.3农业电子商务 8321394.2.4农业科技教育与培训 894394.3农业信息技术的推广策略 8190934.3.1政策支持 8260634.3.2技术创新 842834.3.3人才培养 8299784.3.4社会参与 8183764.3.5基础设施建设 8718第五章:农业生物技术 8248865.1农业生物技术概述 9239415.2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案例 941515.2.1转基因技术 9303885.2.2组织培养技术 9100325.2.3发酵工程 927695.3农业生物技术的安全与监管 9240305.3.1安全性问题 949525.3.2监管措施 911702第六章:农业机械化 1067016.1农业机械化概述 1077496.2农业机械化的技术进步 102486.2.1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发与创新 10270376.2.2农业机械化技术的集成与推广 1093196.2.3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10248456.3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与应用 11170216.3.1政策扶持 11319286.3.2技术培训与推广 1111086.3.3产业发展 1153206.3.4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 1120224第七章:农业现代化管理 11310547.1农业现代化管理概述 11236677.2农业现代化管理的方法与工具 1115507.2.1方法 12257427.2.2工具 12311787.3农业现代化管理的实践案例 128141第八章:农业绿色生产 13217098.1农业绿色生产概述 13307608.2农业绿色生产的技术体系 13247572.1生态种植技术:通过合理调整作物布局、轮作、间作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病虫害发生,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1387352.2节能减排技术:采用节能型农业机械、生物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13214722.3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推广秸秆还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农田水分调控等技术,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 13263822.4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控性。 13217302.5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湿地保护等工程,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13294998.3农业绿色生产的推广策略 1317633.1政策引导:应加大对农业绿色生产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民和企业积极参与农业绿色生产。 13197743.2技术培训与推广:加强对农民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的普及率,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模式。 13199443.3资金扶持:设立农业绿色生产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 1324763.4示范带动:创建农业绿色生产示范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农业绿色生产在全区域的推广。 14128703.5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农业绿色生产,形成企业、农民和社会共同推进农业绿色生产的格局。 1495273.6宣传教育:加强农业绿色生产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和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形成绿色发展共识。 1417621第九章:农业可持续发展 141539.1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述 14127059.1.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453789.1.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4238419.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政策 15278849.2.1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1521199.2.2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 1531879.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案例 1566259.3.1生态农业模式 1535069.3.2循环农业模式 15246069.3.3休闲农业模式 166317第十章:区域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 162950110.1区域特色农业概述 162349310.2区域特色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 162731010.3区域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的实践案例 16第一章:绪论1.1三农科技创新与应用的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三农科技创新与应用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途径,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三农科技创新与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改进农业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三农科技创新与应用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可以引导农业向高效、绿色、生态方向发展,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产业链的附加值。三农科技创新与应用有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发展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和创业机会,实现农民增收。三农科技创新与应用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科技创新可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为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1.2三农科技创新与应用的现状我国三农科技创新与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科研队伍不断壮大,农业科技成果丰硕,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日益完善。二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取得突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三是农业科技创新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四是农业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不断加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1.3三农科技创新与应用的挑战与机遇面对新时代,三农科技创新与应用既面临着诸多挑战,也拥有巨大机遇。挑战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有所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二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仍有待提高。虽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三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尚存在一定程度的碎片化、低效化问题。机遇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政策支持。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市场需求驱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对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要求不断提高,为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三是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接轨。第二章:农业科技创新体系2.1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概述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子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旨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该体系主要包括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载体、支撑体系以及政策环境等要素。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任务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提高农业产业链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2.2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与载体2.2.1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1):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推动者,负责制定科技创新政策、规划和管理科技创新活动。(2)企业:企业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具有强烈的创新动力和市场竞争意识,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3)科研机构:科研机构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任务,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撑。(4)高校:高校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人才库,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2.2.2农业科技创新的载体(1)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园区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通过整合各类创新资源,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2)农业企业:农业企业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业产业链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3)农业合作社:农业合作社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通过组织农民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4)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2.3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撑体系2.3.1政策支撑体系政策支撑体系包括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地方的政策措施以及行业组织的规章制度。政策支撑体系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指导。2.3.2资金支撑体系资金支撑体系主要包括投入、企业自筹、金融机构贷款以及社会捐赠等。资金支撑体系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2.3.3技术支撑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包括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应用以及技术培训等。技术支撑体系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技术保障。2.3.4人才支撑体系人才支撑体系包括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激励等。人才支撑体系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2.3.5社会支撑体系社会支撑体系包括农民科技素质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氛围营造、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宣传与推广等。社会支撑体系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三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3.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意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农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的过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2)保障粮食安全:通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粮食产量,保证国家粮食安全。(3)促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4)提升农业竞争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够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5)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助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与途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与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引导型: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手段,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2)企业主导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3)中介服务型:专业中介服务机构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技术转移、成果推广等服务。(4)市场需求型:根据市场需求,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5)国际合作型: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3.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为了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我国建立了以下激励机制:(1)政策激励: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鼓励农业科技成果转化。(2)市场激励: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激发企业、科研机构等主体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3)人才激励: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待遇,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4)成果转化奖励:对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5)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产学研各方共同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通过以上激励机制,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不断优化和完善。第四章:农业信息技术应用4.1农业信息技术概述农业信息技术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管理和经营过程中的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和应用的技术。它涵盖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多个领域。农业信息技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农产品质量为目标,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4.2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4.2.1农业生产管理农业生产管理是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主要包括作物生长监测、病虫害防治、灌溉施肥、农业气象等方面。通过农业信息技术,农民可以实时了解作物生长状况,科学施肥、灌溉,有效预防病虫害,提高产量和品质。4.2.2农业市场信息服务农业市场信息服务旨在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帮助农民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高市场竞争力。农业信息技术还可以用于农产品溯源、品牌推广等方面,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4.2.3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电子商务是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产品交易领域的应用,通过搭建电商平台,实现农产品的在线交易、支付、物流等功能。农业电子商务有助于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4.2.4农业科技教育与培训农业科技教育与培训是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人才培养领域的应用。通过线上培训、远程教育等方式,农业信息技术为农民提供便捷的学习途径,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4.3农业信息技术的推广策略4.3.1政策支持应加大对农业信息技术的政策支持力度,将农业信息技术纳入国家农业发展战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4.3.2技术创新加强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不断研发出适应我国农业特点的农业信息技术产品。4.3.3人才培养加强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为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经营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人才保障。4.3.4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农业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充分发挥企业、合作社、农民等主体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的农业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格局。4.3.5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信息技术的普及率。重点推进农村宽带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五章:农业生物技术5.1农业生物技术概述农业生物技术是应用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对农业生物体进行改良、选育、繁殖和利用的高新技术。农业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和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生物技术在提高农产品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5.2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案例5.2.1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农业生物体内,使其具有新的性状或提高原有性状的一种技术。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包括抗虫、抗病、抗逆性等。例如,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抗病番茄等。5.2.2组织培养技术组织培养技术是利用植物细胞全能性原理,将植物组织或细胞在人工培养基上进行繁殖和生长的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包括快速繁殖、脱毒、育种等。例如,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繁殖名贵植物、脱毒马铃薯等。5.2.3发酵工程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对农业资源进行生物转化的一种技术。发酵工程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包括生产饲料、肥料、生物农药等。例如,利用发酵技术生产生物有机肥、生物农药等。5.3农业生物技术的安全与监管农业生物技术虽然为农业发展带来了诸多益处,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加强农业生物技术的安全与监管。5.3.1安全性问题农业生物技术的安全性问题主要包括基因污染、生物入侵、生物伦理等。基因污染可能导致基因漂变,影响生物多样性;生物入侵可能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生物伦理问题涉及转基因食品、生物制药等领域的道德争议。5.3.2监管措施为保障农业生物技术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生物技术产品安全评价办法》等法规,明确农业生物技术的监管范围、程序和要求。(2)加强行政审批。对农业生物技术产品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保证其安全、有效。(3)加强科研伦理教育。提高科研人员的伦理意识,防止滥用农业生物技术。(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参与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安全与监管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通过上述措施,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安全与监管得到了有效保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六章:农业机械化6.1农业机械化概述农业机械化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运用现代机械装备替代人力、畜力,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种生产方式。农业机械化涉及农、林、牧、副、渔等多个领域,包括种植、养殖、加工、储运等多个环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6.2农业机械化的技术进步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6.2.1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发与创新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发与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逐步实现了从引进消化到自主研发的转变。目前我国已成功研发出多种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高效、节能、环保型农业机械装备。6.2.2农业机械化技术的集成与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逐渐形成了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智能技术等为核心的集成体系。通过集成创新,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实现了在农业生产各环节的广泛应用。6.2.3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逐步实现了标准化与规范化,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技术支持。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农业机械化技术标准,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依据。6.3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与应用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与应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以下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推广与应用的主要措施:6.3.1政策扶持我国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力度。例如,实施农业机械化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装备。6.3.2技术培训与推广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农业机械化操作水平,是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键。开展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活动,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6.3.3产业发展培育和发展农业机械化产业,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鼓励企业研发和生产农业机械装备,推动农业机械化产业向高质量发展。6.3.4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全面、高效、便捷的农业机械化服务。服务体系包括农业机械化技术研发、推广、维修、租赁、培训等多个方面。通过以上措施,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农业机械化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农业机械化技术普及率不高、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不均衡等,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第七章:农业现代化管理7.1农业现代化管理概述农业现代化管理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对农业资源、生产要素和农产品进行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管理方式。农业现代化管理涉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7.2农业现代化管理的方法与工具7.2.1方法(1)系统化管理:将农业生产看作一个整体,对生产要素进行系统整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2)科学化管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科学指导,提高生产效率。(3)精细化管理: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保证农产品质量。(4)动态化管理:根据市场需求和农业生产条件的变化,调整生产计划和管理策略。(5)标准化管理:制定农业生产标准,提高农产品质量。7.2.2工具(1)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2)决策支持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互联网,实现农产品的在线交易和物流配送。(4)农业大数据: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数据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5)智能化设备:如无人机、智能温室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7.3农业现代化管理的实践案例案例一:某地区水稻种植现代化管理该地区采用系统化管理方法,将水稻种植分为育种、种植、加工、销售四个环节。在育种环节,运用现代生物技术,选育出优质、抗病、高产的水稻品种;在种植环节,采用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手段,保证水稻生长;在加工环节,采用现代化生产线,提高加工效率;在销售环节,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案例二:某地区设施农业现代化管理该地区采用精细化管理方法,对设施农业进行动态化管理。通过智能温室、智能控制系统等设备,实现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实时监测和调控;利用农业大数据,分析农产品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计划;采用标准化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案例三:某地区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管理该地区采用信息化管理方法,构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体系。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农产品从种植、加工、储存、运输到销售的全过程监控;利用决策支持系统,优化供应链管理策略;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第八章:农业绿色生产8.1农业绿色生产概述农业绿色生产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充分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以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安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目标,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农业绿色生产旨在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投入,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8.2农业绿色生产的技术体系农业绿色生产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生态种植技术:通过合理调整作物布局、轮作、间作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病虫害发生,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2.2节能减排技术:采用节能型农业机械、生物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2.3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推广秸秆还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农田水分调控等技术,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2.4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控性。2.5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湿地保护等工程,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8.3农业绿色生产的推广策略3.1政策引导:应加大对农业绿色生产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民和企业积极参与农业绿色生产。3.2技术培训与推广:加强对农民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的普及率,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模式。3.3资金扶持:设立农业绿色生产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3.4示范带动:创建农业绿色生产示范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农业绿色生产在全区域的推广。3.5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农业绿色生产,形成企业、农民和社会共同推进农业绿色生产的格局。3.6宣传教育:加强农业绿色生产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和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形成绿色发展共识。第九章:农业可持续发展9.1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福祉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旨在解决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者的协调发展。9.1.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粮食安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2)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3)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资源永续利用。(4)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5)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9.1.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提高国家粮食自给能力。(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3)优化生态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永续利用。(4)推动城乡一体化: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9.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政策9.2.1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3)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4)发展绿色农业: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5)拓展农业功能: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提高农业附加值。9.2.2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1)产业政策:制定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政策,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投资政策: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3)财税政策: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