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行业智能调度与安全保障系统建设方案_第1页
轨道交通行业智能调度与安全保障系统建设方案_第2页
轨道交通行业智能调度与安全保障系统建设方案_第3页
轨道交通行业智能调度与安全保障系统建设方案_第4页
轨道交通行业智能调度与安全保障系统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轨道交通行业智能调度与安全保障系统建设方案TOC\o"1-2"\h\u9745第1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382341.1轨道交通行业概述 3104501.2智能调度与安全保障系统需求 437651.2.1调度系统需求 4285221.2.2安全保障系统需求 482911.3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4137221.3.1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4228441.3.2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429042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 5226982.1设计原则与目标 5102112.1.1设计原则 5118462.1.2设计目标 5304382.2系统架构设计 586702.2.1系统架构概述 625282.2.2基础设施层 6288732.2.3数据层 646562.2.4服务层 6211932.2.5应用层 6279042.2.6展示层 6274002.3关键技术选型 6104522.3.1信号系统 6117662.3.2数据采集与传输 6287842.3.3数据存储与管理 6192132.3.4数据挖掘与分析 6199782.3.5智能调度 7250312.3.6安全保障 74321第3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7172353.1数据采集技术 7124603.1.1传感器数据采集 7201623.1.2视频监控数据采集 796113.1.3通信数据采集 791553.2数据处理与分析 782753.2.1数据预处理 720923.2.2数据融合 7118903.2.3数据挖掘与分析 7324813.3数据存储与管理 8280943.3.1数据存储 8171133.3.2数据管理 822504第4章轨道交通智能调度系统 8121044.1调度策略与算法 8108674.1.1调度策略概述 897944.1.2算法设计 8223554.2列车运行计划优化 9208204.2.1列车运行计划概述 929844.2.2优化目标 9132724.2.3优化方法 913284.3调度系统集成与测试 913104.3.1系统集成 9297954.3.2系统测试 9144884.3.3测试结果分析 1022616第5章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 1032455.1安全监测技术 10273615.1.1系统概述 10319685.1.2监测技术 1098585.2预警体系构建 1067625.2.1预警指标体系 10320535.2.2预警模型 1098575.2.3预警等级划分 10255575.3预警系统集成与测试 11228335.3.1系统集成 112775.3.2系统测试 11115055.3.3系统优化 1119575第6章信号控制系统 1170496.1信号控制策略 1183396.1.1策略概述 1123406.1.2列车运行间隔控制 11156396.1.3进路控制 1167106.1.4交叉渡线控制 1146406.1.5紧急制动控制 12199696.2信号控制设备选型 12315376.2.1设备选型原则 12118016.2.2主要设备选型 1238806.3信号控制系统集成与测试 12171756.3.1系统集成 1252846.3.2系统测试 12163536.3.3测试报告 1226286第7章通信系统 1282377.1通信网络设计 13132277.1.1设计原则 1372147.1.2网络架构 1343207.1.3网络技术 1388387.2通信设备选型与配置 13284307.2.1设备选型 13212387.2.2设备配置 1384317.3通信系统集成与优化 1418927.3.1系统集成 14272907.3.2系统优化 149769第8章车载信息系统 1423338.1车载信息采集与处理 1440438.1.1信息采集 14235028.1.2信息处理 14193448.2车载信息显示与交互 15258808.2.1信息显示 15290638.2.2信息交互 15181358.3车载信息系统集成与测试 1515318.3.1系统集成 15160068.3.2系统测试 1522897第9章安全保障与应急处理 1519839.1安全保障体系构建 15229399.1.1风险识别与评估 15327379.1.2安全保障策略制定 16253259.1.3安全保障措施实施 16317139.2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16244939.2.1应急预案制定 1624379.2.2应急处理流程 16104239.2.3应急资源保障 16244809.3安全保障系统集成与评估 16320889.3.1系统集成 1674319.3.2系统评估 16212169.3.3持续改进 1713400第10章系统实施与运行维护 1747310.1系统实施策略与步骤 17480910.1.1实施策略 171793910.1.2实施步骤 171704510.2运行维护组织与管理 172863710.2.1运行维护组织 17353110.2.2运行维护管理 182255710.3系统功能评估与优化建议 18320310.3.1系统功能评估 183025410.3.2优化建议 18第1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1.1轨道交通行业概述轨道交通作为现代都市不可或缺的公共交通方式,以其大容量、高速度、准时性等特点,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轨道交通线网规模不断扩大,运营效率和安全保障日益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发展智能调度与安全保障系统,对于提高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水平、保证乘客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2智能调度与安全保障系统需求1.2.1调度系统需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的扩大,运营调度任务日益复杂。传统的人工调度方式已难以满足高效率、高安全性的需求。因此,智能调度系统需具备以下功能:(1)自动编制和调整运行图,优化列车运行计划;(2)实时监控列车运行状态,自动检测异常情况并报警;(3)根据实时运行情况,动态调整列车运行策略,提高运营效率;(4)实现与信号、通信、车辆等子系统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1.2.2安全保障系统需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性,安全保障系统需具备以下功能:(1)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包括速度、间距、轨道状态等;(2)预警与紧急处置,如自动紧急制动、列车紧急通信等;(3)设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预防设备故障导致的运营;(4)网络安全防护,保证系统运行免受恶意攻击。1.3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1.3.1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在轨道交通智能调度与安全保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如美国、欧洲、日本等地的轨道交通系统,已广泛应用自动调度、列车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包括:(1)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轨道交通运营调度的智能化;(2)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3)发展自动驾驶技术,提高列车运行效率和安全性。1.3.2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在智能调度与安全保障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内多个城市已实施或计划实施智能调度与安全保障系统。未来发展趋势包括:(1)进一步优化调度算法,提高运营调度系统的实时性与自适应性;(2)加强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研究,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3)深化网络安全研究,保障系统运行安全;(4)推动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新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轨道交通行业智能调度与安全保障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为我国轨道交通行业智能调度与安全保障系统建设提供参考。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2.1设计原则与目标2.1.1设计原则本方案遵循以下设计原则:(1)安全性:保证系统运行安全可靠,降低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先进性: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提高系统技术水平,满足行业发展需求。(3)实用性:充分考虑轨道交通行业的特点和实际需求,保证系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4)可扩展性:系统设计具备良好的扩展性,能够适应未来业务发展和技术升级的需求。(5)经济性:在满足系统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益。2.1.2设计目标本方案旨在实现以下设计目标:(1)提高轨道交通运营调度效率,降低运营成本。(2)提高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性,减少安全发生。(3)实现轨道交通运营数据的实时监控与分析,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4)构建一套具有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的智能调度与安全保障系统。2.2系统架构设计2.2.1系统架构概述本系统采用分层架构设计,自下而上分别为基础设施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和展示层。2.2.2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包括轨道交通线路、车辆、信号系统等硬件设施,以及网络、服务器、存储等基础设备。2.2.3数据层数据层主要负责轨道交通运营数据的采集、存储和管理,包括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和元数据。2.2.4服务层服务层提供数据接口、业务处理和数据挖掘等功能,为应用层提供支持。2.2.5应用层应用层主要包括智能调度、安全保障、数据分析等模块,实现轨道交通运营的核心功能。2.2.6展示层展示层通过可视化技术,将系统运行状态、调度指令、安全预警等信息以图形、表格等形式展示给用户。2.3关键技术选型2.3.1信号系统选用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实现列车运行的实时监控和调度。2.3.2数据采集与传输采用高精度传感器和工业以太网技术,实现轨道交通运营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2.3.3数据存储与管理采用大数据存储技术,实现海量运营数据的存储、查询和管理。2.3.4数据挖掘与分析采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对运营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2.3.5智能调度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列车运行计划的自动和优化,提高调度效率。2.3.6安全保障运用故障诊断、风险评估等技术,实时监测轨道交通运营状态,保证运营安全。第3章数据采集与处理3.1数据采集技术3.1.1传感器数据采集轨道交通行业智能调度与安全保障系统需依赖于各类传感器进行实时数据采集。主要包括列车速度、位置、加速度等物理量传感器,以及温度、湿度、烟雾等环境参数传感器。通过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传感器,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3.1.2视频监控数据采集在关键位置部署高清摄像头,对列车运行、乘客上下车、站台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视频监控数据采集需满足实时性、清晰度和稳定性要求,为后续数据处理提供可靠的视频源。3.1.3通信数据采集通过车地通信、车载通信等手段,采集列车控制系统、信号系统等关键设备的数据。通信数据采集需保证传输速率、可靠性和安全性。3.2数据处理与分析3.2.1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去噪、滤波等预处理,提高数据质量。同时对缺失、异常数据进行修复和填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3.2.2数据融合将来自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视图。数据融合方法包括多源数据配准、关联规则挖掘等,以提高数据的综合利用率。3.2.3数据挖掘与分析采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模式识别等分析,为智能调度与安全保障提供决策支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运行状态监测与分析:对列车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发觉异常情况并及时预警。(2)客流分析:分析客流分布、出行规律等,为调度决策提供依据。(3)设备故障预测:对关键设备进行故障预测,提高运维效率,降低故障风险。3.3数据存储与管理3.3.1数据存储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铁路云平台上。根据数据类型和访问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方案,如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对象存储等。3.3.2数据管理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有效组织、查询和维护。数据管理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1)元数据管理:对数据来源、数据结构、数据质量等信息进行管理,提高数据的可追溯性。(2)数据备份与恢复:保证数据安全,防止数据丢失,提高系统可靠性。(3)数据共享与交换:实现不同系统、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提高数据利用率。(4)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采取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保证数据安全,保护用户隐私。第4章轨道交通智能调度系统4.1调度策略与算法4.1.1调度策略概述轨道交通智能调度系统需依据科学的调度策略,以提高运输效率、保证运行安全为目标。本节主要介绍基于客流需求、线路条件、车辆状态等多因素的综合调度策略。4.1.2算法设计针对轨道交通特点,设计以下算法:(1)基于遗传算法的列车运行图优化算法;(2)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列车运行计划调整算法;(3)基于多目标规划的列车运行计划编制算法。4.2列车运行计划优化4.2.1列车运行计划概述列车运行计划是轨道交通调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列车运行图、列车运行时刻表和列车运行路径。4.2.2优化目标列车运行计划优化目标主要包括:(1)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2)保证运行安全,降低风险;(3)提高乘客满意度,满足客流需求。4.2.3优化方法采用以下方法对列车运行计划进行优化:(1)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客流规律,为运行计划编制提供数据支持;(2)采用智能优化算法,实现列车运行计划的自动调整;(3)引入风险评估模型,对运行计划进行安全评估。4.3调度系统集成与测试4.3.1系统集成将智能调度系统与现有轨道交通调度系统集成,实现以下功能:(1)数据采集与处理:实时获取线路、车辆、信号等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和预处理;(2)调度策略制定与优化:根据实时数据,自动调度策略,并进行优化;(3)运行计划与调整:根据调度策略,运行计划,并根据实时情况进行自动调整;(4)调度指令与下达:调度指令,通过信号系统下达至车辆。4.3.2系统测试对集成后的智能调度系统进行以下测试:(1)功能测试:验证系统各项功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2)功能测试:评估系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响应时间和稳定性;(3)安全性测试:验证系统在各种异常情况下的安全功能;(4)兼容性测试:保证系统与现有设备、软件的兼容性。4.3.3测试结果分析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调整,保证其满足轨道交通行业智能调度与安全保障的需求。第5章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5.1安全监测技术5.1.1系统概述安全监测技术是轨道交通行业智能调度与安全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实时监测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关键部位以及关键环节,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5.1.2监测技术(1)传感器技术:采用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传感器,实时监测轨道交通车辆、线路、桥梁、隧道等关键部位的状态参数;(2)视频监控技术:通过高清摄像头,对关键区域进行实时监控,以便及时发觉异常情况;(3)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采用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4)大数据分析技术: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海量监测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为安全预警提供数据支持。5.2预警体系构建5.2.1预警指标体系根据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构建包括设备状态、环境因素、人员操作等多个方面的预警指标体系。5.2.2预警模型结合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运用统计学、机器学习等方法,建立预警模型,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5.2.3预警等级划分根据预警模型输出的结果,将安全风险分为不同等级,以便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5.3预警系统集成与测试5.3.1系统集成将安全监测技术与预警体系相结合,构建一套集监测、分析、预警于一体的智能调度与安全保障系统。5.3.2系统测试对集成后的预警系统进行严格的测试,包括功能测试、功能测试、稳定性测试等,保证系统在实际运行中能够准确、及时地发觉并预警潜在的安全风险。5.3.3系统优化根据测试结果,不断优化系统功能,提高预警准确率和实时性,以满足轨道交通行业的安全需求。第6章信号控制系统6.1信号控制策略6.1.1策略概述信号控制策略是轨道交通行业智能调度与安全保障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实现列车运行的安全、高效与准时。本章节提出的信号控制策略主要包括列车运行间隔控制、进路控制、交叉渡线控制、紧急制动控制等方面。6.1.2列车运行间隔控制列车运行间隔控制策略根据列车运行速度、线路条件、客流需求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列车运行间隔,保证运行安全、提高运输效率。通过实时调整列车运行计划,优化列车运行间隔,降低列车晚点率。6.1.3进路控制进路控制策略主要负责列车的进路设置、变更及取消,保证列车按照规定路线行驶。通过智能算法,实现进路的自动分配,减少人工干预,提高进路设置的速度和准确性。6.1.4交叉渡线控制交叉渡线控制策略针对轨道交通线路中的交叉渡线区域,制定合理的控制策略,保证列车在交叉渡线区域的运行安全。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实现交叉渡线的实时监控和自动控制,降低风险。6.1.5紧急制动控制紧急制动控制策略在列车发生紧急情况时,自动触发紧急制动,保证列车在短时间内停下。该策略结合列车运行状态、线路条件等因素,实时调整紧急制动力度,提高列车运行安全性。6.2信号控制设备选型6.2.1设备选型原则信号控制设备选型遵循可靠性、先进性、兼容性和扩展性原则,保证设备满足轨道交通行业智能调度与安全保障系统的需求。6.2.2主要设备选型(1)信号控制器:选用高功能、低功耗的信号控制器,具备实时数据处理、逻辑运算、通信等功能;(2)信号机:采用高可靠性、易于维护的信号机,满足各种运行环境的需求;(3)轨道电路:选用适应性强、故障率低的轨道电路,保证列车位置信息的实时、准确传输;(4)车载设备:选用具备良好抗干扰功能、高度集成的车载设备,实现列车与地面信号系统的实时通信。6.3信号控制系统集成与测试6.3.1系统集成信号控制系统集成主要包括硬件设备安装、软件系统部署、接口调试等环节。根据项目需求,采用模块化、标准化设计,保证系统集成的顺利进行。6.3.2系统测试系统测试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四个阶段。测试内容包括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安全测试、可靠性测试等,保证信号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6.3.3测试报告完成系统测试后,编制详细的测试报告,包括测试过程、测试结果、问题及解决方案等内容,为后续系统优化和运维提供参考。第7章通信系统7.1通信网络设计7.1.1设计原则本章节主要阐述轨道交通行业智能调度与安全保障系统中通信网络的设计原则。通信网络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高可靠性:保证通信网络稳定、可靠,满足轨道交通行业对安全性的要求;(2)高实时性:满足调度命令的实时传输,降低通信时延;(3)高扩展性:通信网络设计需考虑未来业务发展需求,具备良好的扩展性;(4)灵活配置:根据不同场景和需求,实现通信网络的灵活配置。7.1.2网络架构通信网络采用层次化、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核心层负责跨区域的数据传输和调度;汇聚层实现接入层与核心层之间的数据交换;接入层为轨道交通现场设备提供接入服务。7.1.3网络技术本方案采用光纤通信技术,结合工业以太网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轨道交通行业智能调度与安全保障系统的通信需求。7.2通信设备选型与配置7.2.1设备选型根据通信网络设计要求,选用以下设备:(1)交换机:具备高可靠性、高功能的工业级以太网交换机;(2)光模块:支持高带宽、长距离传输的光模块;(3)无线设备:满足轨道交通场景的工业级无线设备;(4)传输设备:高可靠性的光纤传输设备。7.2.2设备配置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对通信设备进行配置,包括:(1)交换机配置:实现VLAN划分、QoS策略等;(2)光模块配置:根据传输距离和带宽需求选择合适的光模块;(3)无线设备配置:实现无线信号的覆盖和优化;(4)传输设备配置:实现光纤链路的搭建和优化。7.3通信系统集成与优化7.3.1系统集成通信系统集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设备集成:将各类通信设备接入通信网络,实现数据传输和交换;(2)软件集成:通过配置管理软件,实现通信网络的统一管理和监控;(3)接口集成:与其他子系统(如调度、信号、监控等)进行接口对接,实现数据交互。7.3.2系统优化为保证通信系统的稳定运行,对以下方面进行优化:(1)网络拓扑优化: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调整网络拓扑,提高网络功能;(2)设备配置优化:优化设备配置,提高设备功能;(3)链路优化:通过链路聚合等技术,提高链路可靠性和带宽利用率;(4)网络安全优化: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防止外部攻击和内部安全风险。第8章车载信息系统8.1车载信息采集与处理8.1.1信息采集车载信息系统需对列车运行状态、设备状态、乘客信息等关键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列车运行状态:速度、位置、加速度等;(2)设备状态:牵引、制动、信号、通信等设备的工作状态;(3)乘客信息:乘客数量、分布、舒适度等。8.1.2信息处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车载信息处理系统进行实时处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噪、归一化等处理;(2)数据分析: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为列车运行提供决策支持;(3)数据存储: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在车载数据库中,以便后续查询和分析。8.2车载信息显示与交互8.2.1信息显示车载信息系统需将关键信息以直观、清晰的方式展示给驾驶员和乘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列车运行信息:速度、位置、下一站等;(2)设备状态信息:各设备工作状态、故障提示等;(3)乘客服务信息:车厢内温度、照明、广播等。8.2.2信息交互车载信息系统提供人机交互界面,实现以下功能:(1)驾驶员操作:通过触摸屏、按钮等设备实现对车载设备的控制;(2)乘客查询:提供查询界面,方便乘客查询线路、换乘等信息;(3)紧急求助:设置紧急求助按钮,实现与控制中心的紧急通信。8.3车载信息系统集成与测试8.3.1系统集成车载信息系统需将各子系统进行集成,实现以下目标:(1)数据集成:实现各子系统间的数据共享与交互;(2)控制集成: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控制;(3)界面集成:统一界面风格,提高用户体验。8.3.2系统测试为保证车载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行以下测试:(1)功能测试:验证系统各项功能的正确性;(2)功能测试:评估系统在负载、压力等条件下的功能;(3)安全测试:保证系统在异常情况下仍能正常运行;(4)兼容性测试:验证系统在不同设备、操作系统等环境下的兼容性。第9章安全保障与应急处理9.1安全保障体系构建9.1.1风险识别与评估对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系统识别和评估,包括自然灾害、技术故障、人为破坏等因素。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进行等级划分,为制定针对性的安全保障措施提供依据。9.1.2安全保障策略制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全面的安全保障策略,涵盖组织管理、技术措施、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保证安全保障策略与国家相关法规、行业标准及企业内部规定相一致。9.1.3安全保障措施实施采取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多种措施,保证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强化关键部位的安全防护,如车站、隧道、车辆段等,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9.2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9.2.1应急预案制定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的目标、原则、任务和措施。应急预案应涵盖自然灾害、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多个方面。9.2.2应急处理流程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理流程,包括信息报告、应急启动、救援协调、后期恢复等环节。保证应急处理流程的高效、顺畅,提高应急响应的时效性和效果。9.2.3应急资源保障配备必要的应急资源,如救援设备、通信器材、应急物资等。建立应急资源动态管理制度,保证应急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及时更新。9.3安全保障系统集成与评估9.3.1系统集成将安全保障系统与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系统、监控系统等相结合,实现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强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