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分层练习第三章第一节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单选题基础演练国际地球年中国全委会总体部署,为提升公众对地球的认识程度,增强全社会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倡导可持续消费,选择绿色生活。据此回答下面1-2题。1.绿色生活可以包括(

)①保护自然,万物共存②节约资源,重复利用③绿色消费,环保选购④减少污染,垃圾分类⑤节水节能,减少消费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2.环境保护要求每位中学生(

)①树立环保意识②讲究环境道德③捍卫自身的环境权益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1.D

2.C【解析】1.绿色生活是一种没有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对环境友好、健康的生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绿色生活必须符合下面的三个条件。第一、消费者的生活环境和所消费的资料对健康有益或无害的;第二,消费者在工作生活中注意节约资源和能源;第三,消费者所使用的物品对环境应该是友好的。保护自然、节约资源、绿色消费、环保选购、垃圾分类、节水节能、减少消费均属于绿色生活的内容,①②③④⑤正确。故选D。2.环境保护需要中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讲究环境道德,同时,捍卫自身的环境权益,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①②③④正确,故本题选C。【点拨】加强个人环境道德修养是使个人认识到自身的行为方式对自然、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和后果,认识到个人对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崇高责任,并能自觉地调整个人行为,改变各种环境不道德行为,使之适应自然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同环境安会问题发展演变过程不同。下图示意突发性环境问题演化。据此完成下面3-4题。3.不具备突发性特征的环境安全问题是(

)A.土壤污染导致的粮食中重金属超标 B.核泄漏C.超高浓度的污染物排放 D.危险化学品泄漏4.反复性出现的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

)A.扩大了环境安全范围 B.提高环境安全临界点C.更容易突破环境安全范围 D.缩短了消除环境安全问题时间【答案】3.A

4.C【解析】3.土壤中重金属来自工业生产、地质变动或重大工程建设,再通过农作物吸收、积累,才会导致粮食中重金属超过食用安全标准,是不断累积、逐步加剧的过程,不具备突发性,故A项符合题意。故选A。4.据图可知,环境安全临界点以下为安全范围,一次次重复出现的突发性环境安全事件,将更容易突破环境安全临界点、延长消除环境安全问题的时间,故C项正确。故选C。【点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不同于一般的环境污染,它具有事发突然、难以预测、危害严重等特点。能力提升我国已将“环境保护”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保护的原则和制度。据此完成下面5-6小题。5.“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属于我国的(

)A.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 B.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C.环境保护的制度 D.环境保护的政策6.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是我国贯彻“强化环境管理”的方针,控制新污染的两项主要制度②环境影响评价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③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就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预防手段④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改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5.A

6.B【解析】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是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方针,A正确;不是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环境保护的制度、环境保护的政策,BCD错误。所以选A。6.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是贯彻“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政策,①错误;环境影响评价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②正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就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预防手段,③正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改革,④正确。所以选B。【点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在进行建设活动之前,对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和建成投产使用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提出防治措施,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报批的法律制度。难点突破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突然、迅猛,瞬间污染物排放量大,且没有固定的排放途径,不易控制,对环境影响较大且对生命与生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是我国主要的突发性环境污染。1998—2001年和2004—2007年,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向中西部转移较快。下图为近年来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转移轨迹。据此完成下面7-9小题。7.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A.发生得快,消失得也快B.会在短时间内造成重大危害C.是污染物不断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爆发形成的D.消失得快,因此危害较小8.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始终位于几何中心的东南方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我国东南部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B.我国东南部地区经济联系紧密,物流运输繁忙C.我国东南部地区风速较小,污染物扩散慢D.我国东南部河湖众多,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较大9.1998—2001年和2004—2007年,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向中西部转移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先后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导致污染企业向中西部转移B.这两段时间东部地区工业发展滞后C.西部地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D.油气资源开采重点向西部地区转移【答案】7.B

8.D

9.A【解析】7.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得快,大多数消失得也快,会造成重大危害,但有些影响可能持续几年甚至几十年,AD错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会在短时间内造成重大危害,B正确。污染物不断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形成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是污染物快速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爆发形成的,C错误。故选B。8.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是我国主要的突发性环境污染,我国东南部地区河湖众多,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较大,这是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始终位于几何中心东南方向的主要自然原因。D正确。“我国东南部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我国东南部地区经济联系紧密,物流运输繁忙”属于人为原因,AB错误。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临海,风速较大,污染物扩散快,C错误。故选D。9.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政策,1998—2001年和2004—2007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快,引进了大量污染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了自然环境的保护,导致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污染环境,增加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频率。因此,1998—2001年和2004—2007年,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向中西部转移较快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先后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导致污染企业向中西部转移。A正确。这两段时间东部地区工业发展仍然较快,这是中国政策扶持中西部发展,中西部发展速度超过东部导致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向中西部转移较快,B错误。“西部地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是长期存在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向中西部转移较快是中西部快速发展造成的,自然因素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错误。中国油气资源开采重点向西部地区转移,但消费中心仍在东部,中西部消费的少于东部,不会导致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向中西部转移较快,D错误。故选A。【点拨】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向中西部转移较快和中国产业向西转移有关,特别是一些高污染、高消耗产业的转移。2019年下半年以来,巴西亚马逊雨林区、澳大利亚东部和东南部山区等多地森林大火肆虐,造成了严重环境灾难。下图中是热带雨林的主要分布区(黑色部分)和澳大利亚火灾场景。据此完成下面10-11小题。10.来自美国宇航局的卫星数据表明,巴西的火点普遍分布在森林砍伐严重的地区。从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发生机制上分析,巴西森林大火属于(

)A.环境污染 B.生态破坏 C.原生环境问题 D.次生环境问题11.澳大利亚丛林大火每年均有发生,2019年尤为严重,其自然原因最可能是(

)A.东南信风势力偏强 B.气候异常干旱炎热C.原住居民清理植被开辟土地 D.多低温无风天气【答案】10.D

11.B【解析】10.火灾多发系干燥天气、强风及高温引起。亚马逊雨林今年并未出现持续严重干燥天气,火灾多因人为活动导致。为了扩大用于放牧或耕种的土地面积,人们不断采伐雨林,并通过燃烧树枝、树叶等清理现场,这些活动导致了火灾的蔓延。因此巴西大火主要是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为次生环境问题,故选D。11.澳大利亚丛林大火每年均有发生,2019年尤为严重,其自然原因最有可能是气候异常干旱炎热,B正确;澳大利亚东部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如果东南信风强劲,降水增多会使大火减轻,A错误;原住居民清理植被开辟土地是人为原因,C错误;澳大利亚纬度低,气温高,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点拨】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叫做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是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与原来的情况相比,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生态破坏是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引起的。大孤山铁矿所在的矿区,距离鞍山十几千米,因丰富的铁矿储量被称为“十里铁山”。经过近百年的开采,大孤山从一座海拔近300m的山变成了海拔﹣300多米的大深坑。下图为大孤山铁矿遥感图。读下图完成下列12-13题。12.这种“人造天坑”的形成出现在(

)A.采集渔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 D.环境文明时期13.该地质奇观形成的背后隐藏的环境问题有()①植被破坏②水土流失③地面塌陷④滑坡与泥石流⑤水污染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答案】12.C

13.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环境问题。认真阅读材料,不难看出第1小题“人造天坑”是工业发展而形成的,在工业发展的同时,如果对环境没有足够的重视,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12.大孤山“人造天坑”是因为近代开采铁矿而形成的,属于工业文明时期,选择C。13.铁矿的开采破坏植被,植被的破坏会造成水土流失;铁矿的开采会造成地面的塌陷,造成滑坡和泥石流;铁矿开采时矿石废物处理不好,容易造成水污染。选择D。综合演练二、综合题14.阅读材料,完成33题。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2019年2月11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开幕,来自全球的4700余名政要、商界人士和民间机构代表参会,在5天内讨论了与环境和可持续经济有关的创新解决方案等问题。下图为“环境问题结构图”。(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环境问题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不同,请结合材料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图说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环境问题途径有哪些?(4)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贡献的,不是言辞,而是行动。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什么?【答案】(1)臭氧层空洞、全球变暖、酸雨(2)环境污染;生态破坏(3)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发达国家禁止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发展中国家要尽其所能地推进向绿色发展转型;加强国际合作对话;签署共同协议。(发达、发展中、双方互相合作)(4)绿色消费;绿色出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自备篮子购物;拒食野生动物;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节约用水;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大力开展科普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参与和支持可持续发展等。【解析】本题以环境问题结构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1)图中①由氟利昂引起,为臭氧层空洞;②由二氧化碳引起,为全球气候变暖;③由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引起,为酸雨。(2)结合材料可知,发达国家经济活动强度高,污染物排放多,主要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对自然环境破坏较多,表现为生态破坏。(3)发达国家经济发达,技术力量雄厚,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发达国家环境污染严重,但应禁止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发展中国家要尽其所能地推进向绿色发展转型,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方互相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对话;签署共同协议,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4)绿色消费,一方面减少消耗,另一方面注意减少浪费;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绿色出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既可减少污染,也可提高垃圾的利用率;自备篮子购物,减少白色污染;拒食野生动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节约用水,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加强环保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环保是一个全人类的行为,应大力开展科普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参与和支持可持续发展等。15.下图是我国南方地区某环境问题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1)分析M地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形成原因。(2)说明N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建设的主要作用。【答案】(1)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形成原因:位于我国南方山区,降水多,地势起伏大;人们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