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省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卷答案_第1页
河北省省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卷答案_第2页
河北省省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卷答案_第3页
河北省省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卷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参考答案题序12367101112151820答案DBBADAEGABABCFC1.答案D解题分析“并非所有的萤火虫幼虫都能发光”错,所有的萤火虫幼虫都能发光,选项后半部分说的是萤火虫成虫。2.答案B解题分析A“无法生存”错,材料只强调萤火虫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并没有说缺乏这些条件萤火虫就“无法生存”。C“还用于人类观赏”错,材料二说的是“萤火虫发光可不是为了给人类观赏的”,萤火虫发光和人类没有关系。D“萤光素是昆虫能发光的关键因素”错,萤光素和萤光素酶均是萤火虫发光不可或缺的因素,没有谁是关键之说。3.答案B解题分析强加因果,萤火虫的自然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但这与萤火虫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较高不存在因果关系。4.答案①萤火虫的饲养难度、成本高,萤火虫繁殖周期长,会让商家亏损。②有些商家宣称有养殖场,是为了掩盖萤火虫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有大量死亡的事实。(每点2分)解题分析回答为什么说是谎言,要从萤火虫人工饲养的难度和成本等方面去概括。回答掩盖了什么恶行,要从萤火虫活体买卖过程中萤火虫的死亡方面概括。5.答案倡议书广大村民们:“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萤火虫是夏夜的光明使者,也是环境好坏的检测者。它对土壤、水质、食物、光等要求较高。为了让我们在夏夜能看见闪烁的萤光,村委会倡议大家保护环境,保护萤火虫:一、种田少施化肥和农药,多施农家肥;二、保护好水源,不乱倒生活垃圾、污水;三、萤火虫喜黑,夜晚,室外除了必要的路灯,其他灯少开或不开。萤火虫多,就说明我们村的环境较好;萤火虫少,就表明环境不好。以上三条,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希望大家自觉践行。××村委会×年×月×日(答出倡议原因2分,答出做法3分,符合倡议书的格式要求1分)解题分析题干要求为××村委会写倡议书,倡议的对象是广大的村民,这就要求语言要通俗、倡议的做法要具体,这些做法还要和村民息息相关。倡议的原因、具体做法的依据,必须来自文中两则材料。材料说,萤火虫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具体表现在土壤、水质、食物、光等方面。其中,对食物方面不做要求。如何保护土壤、水质,减少光污染,这就要结合村民们的日常生活加以概括。6.答案A解题分析B“老师说的在劳动中教育孩子更管用的观点”错,结合“这比你跟他说一万句大道理,可能更管用”分析可知,选项变推测为肯定了。C“小青柑就会全都烂在山里”错,结合“你们不来,这些果子大多也烂在山里了”分析可知,选项扩大了范围。D“必定会回想起自己与他在山中的种种往事”错,结合“也许,在用沸水冲粉的那一刻,儿子会回想起……”分析可知,选项变推测为肯定了。7.答案D解题分析“详写制作葛根粉、挖贯众根等过程”错,结合“过滤出贯众根的汁液”分析可知,“挖贯众根”这一情节小说根本就没有提到,谈不上“详写”。8.答案①这个标题很新颖,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概括内容——静下心来沉淀。③突出主题——沉淀所得。④“等”奠定了小说满含期待的感情基调。(每点1分)解题分析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可以从标题本身的新颖性,小说的内容、主题、情感等方面入手。9.答案示例一:不合情理,画蛇添足。①“爸爸,您好”这个称呼很生硬,也很客气,不符合父子关系,尤其是出自一个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之口,不合情理。②从结构上看,前面所写的父子默契与开头的父子冲突首尾圆合,结构完整,儿子发短信这一情节实属画蛇添足。③从主题上看,父子默契,不着一言,就能心领神会,凸显了主题,无须画蛇添足。(每点2分)示例二:似错实妙,画龙点睛。①“爸爸,您好”这个称呼看似生硬、疏离,实则表达了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儿子的感恩心理,妙且有趣。②从结构上看,前面所写的父子默契与开头的父子冲突呼应得并不完整,而末尾的儿子感恩与开头的父子冲突则首尾圆合,浑然一体,有画龙点睛之妙。③从主题上看,末尾的感恩短信更能凸显儿子静下心来的明悟。(每点2分)解题分析是否合情理,要从短信中的称呼、父子关系、儿子所处的年龄段等方面进行分析。是画蛇添足还是画龙点睛,则要从结构、主题两个方面加以分析。10.答案AEG解题分析原文标点:孟子之心,以为圣人不苟私于其子以害天下。求其说而不得,从而为之辞。11.答案A解题分析第一处句子意思是“天下的百姓都跟随着他”,所填的词为表示“他”的代词,“之”“焉”均合适;第二处句子表示肯定判断语气,“乎”不合适,排除B、C;第三处句子的意思是“那怎么办呢”,所填的词为表示“怎么办”的疑问词,“奈何”合适,排除D。所以选A。12.答案B解题分析“由于益辅佐禹的时间短”错,孟子认为,禹向天推荐了益,但益辅佐禹的时间短,给予百姓恩惠的时间也不长,所以百姓没有选择益。13.答案(1)三年之丧结束后,益避开禹的儿子到了箕山的北面。(2)与其传位不能传给圣人而引起争夺和动乱,还不如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解题分析(1)得分点:“毕”“避”“阴”各1分,句意1分。(2)得分点:“不得”“争且乱”“孰若”各1分,句意1分。14.答案①孟子认为,禹曾向天推荐益,但益辅佐禹的时间短,给予百姓恩惠的时间也不长,而启自身贤明,能够继承禹之道。所以百姓最终选择了启,这是民意(或“天意”)。②韩愈认为,没有贤人继位时,传位给他人会引发相争而致天下大乱;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儿子即使不贤明,尚可维持社会秩序。所以禹传子是为后世百姓考虑得深远。(每点2分,全对得满分)解题分析(1)孟子的理由:根据材料一中“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可知,禹曾向天推荐益,但益辅佐禹的时间短,给予百姓恩惠的时间也不长;根据材料一中“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可知,启自身贤明,能够继承禹之道。所以百姓最终选择了启,这是民意(或“天意”)。(2)韩愈的理由:根据材料二中“尧舜之传贤也,欲天下之得其所也;禹之传子也,忧后世争之之乱也。尧舜之利民也大,禹之虑民也深”可知,没有贤人继位时,传位给他人会引发相争而致天下大乱;根据“传之子则不争,前定也。前定虽不当贤,犹可以守法;不前定而不遇贤,则争且乱。天之生大圣也不数,其生大恶也亦不数。传诸人,得大圣,然后人莫敢争;传诸子,得大恶,然后人受其乱”可知,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儿子即使不贤明,尚可维持社会秩序。所以禹传子是为后世百姓考虑得深远。参考译文:材料一:万章问:“有人说,‘到了禹的时候道德就衰微了,他不传位给贤人而传给自己的儿子’,有这回事吗?”孟子说:“不,不是这样的。天让传位给贤人,就传位给贤人;天让传位给儿子,就传位给儿子。从前,舜向天推荐禹,十七年后舜去世了。三年之丧结束后,禹避开舜的儿子到了阳城,天下的百姓都跟随着他,就像尧去世后百姓不跟从尧的儿子却跟从舜一样。禹向天推荐益,七年后禹去世。三年之丧结束后,益避开禹的儿子到了箕山的北面。朝见和打官司的人都不到益那里去,而到启那里去,说:‘这是我们君主的儿子。’歌颂的人都不歌颂益却歌颂启,说:‘这是我们君主的儿子。’尧的儿子丹朱不贤明,舜的儿子也不贤明。舜辅佐尧、禹辅佐舜,都历时多年,给予百姓恩惠的时间也长。启很贤明,能恭敬地继承禹的传统。益辅佐禹,历时较短,给予百姓恩惠的时间也不长。舜、禹、益之间,相距久远,他们的儿子贤明或不贤明,都是天意,不是人的力量所能做到的。没有做却自然做到了的,就是天意;没有求取却自然来到了的,就是命运。”材料二:有人问:“尧、舜传位给贤能的人,禹却传位给自己的儿子,确实是这样吗?”我回答说:“是这样的。”“那么禹不如尧和舜贤明了吗?”我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尧、舜传位给贤明的人,是想要天下得到安定;禹传位给自己的儿子,是担忧后世会因为争夺王位产生动乱。尧、舜给百姓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禹为百姓的考虑是深远的。”又问:“那么尧、舜为什么不忧虑后世呢?”我回答说:“舜像尧一样贤明,尧传位给舜;禹像舜一样贤明,舜传位给禹。找到合适的贤人而把王位传下去的,是尧和舜。没有合适的贤人,担心传给不恰当的人可能造成祸患而不把王位传给他人的,是禹。如果舜不能把王位传给禹,那尧就不了解人才;禹不能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那舜就不了解人才。尧把王位传给舜,是为后世担忧;禹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是为后世考虑。”又问:“禹的考虑的确是深远的,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如果儿子不贤明,那怎么办呢?”我回答说:“禹传位时,天下更加难以治理,把王位传给别人会引起争斗,因其不能事前确定;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不会引起争斗,因其事前已经确定。事前确定,即使遇不到贤明的人,仍然可以守住已有的社会秩序,使天下安定;不能事前确定,如果再没遇到贤明的人,就必然要引起争斗和动乱。天降生大圣人没有定数,降生大恶人也没有定数。把王位传给他人,遇到了大圣人,人们才不敢争斗;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遇到了大恶人,人们才遭受祸乱。禹以后,经过了四百年才出现了桀,又是四百年后才出现了汤和伊尹,汤和伊尹是不可能每一代都出现并被传给王位的。与其传位不能传给圣人而引起争夺和动乱,还不如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这样即使遇不到贤明的人,仍然可以保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又问:“孟子所说的‘天让传位给贤人,就传位给贤人;天让传位给儿子,就传位给儿子’,是什么意思呢?”我回答说:“孟子内心认为圣人不会偏私自己的儿子来祸害天下。想找一种解释却找不到,所以才这样说。”15.答案A解题分析“生动地营造了今又话别的情韵浓郁的意境”错,诗人把秋风拟人化,去年看黄菊时秋风与诗人告别,今年秋风又回来了。没有“话别”的情韵。16.答案颈联写“马思边草”“雕眄青云”,精神振作,豪情万丈;尾联写诗人迎秋风上高台,放眼四望,激情满怀。(3分)表现了诗人对秋的热爱,更凸显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格调高昂,风格雄健。(3分)解题分析颈联,诗人通过描绘骏马渴望边疆的肥草而拳毛抖动、大雕顾盼青云而睡眼睁开的生动场景,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骏马和大雕在此象征着诗人自己,表达了诗人内心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诗人丝毫没有悲秋的哀伤与消沉。这种充满力量和激情的描写,让人感受到诗人精神的振作和诗人的豪情万丈。尾联,“天地肃清”描绘出秋天天空高远澄澈、大地明净清爽的壮阔景象,为诗人的登高远望提供了宏大的背景。“扶病上高台”,诗人尽管身患疾病,却依然要登上高台极目四望。这一行动凸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热爱,以及不畏病痛、积极向上的心态。“为君”一词强调了诗人的主观意愿,他不是被迫或无奈地登高,而是主动地去迎接秋风、欣赏秋景,表现出他强烈的自主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种自强不息的意志在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使得整首诗的格调高昂,风格雄健。17.答案(1)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3)示例一: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示例二: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示例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曹操《短歌行》)解题分析(1)东皋,水边向阳的高地,是陶渊明登临啸歌之所。作者“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抒发感怀。(2)《锦瑟》中,化用“鲛人泣泪”典故的是“沧海月明珠有泪”,化用“良玉生烟”典故的是“蓝田日暖玉生烟”。(3)写出含有“鹿”的意象、表现隐逸与超脱等情怀的诗文句子即可。18.答案BCF解题分析“难舍难分”形容彼此感情很好,难以抛舍分离。常用于人与人之间。“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常用于人与某地之间。第一空表示人对蜀中的情感,应该选“恋恋不舍”。“自顾不暇”意思是照顾自己都来不及(哪里还能顾到别人)。“顾此失彼”意思是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第二空的情境是写杜甫连自己都未曾照顾好,却还心系天下,应该选“自顾不暇”。“残破不堪”为形容词,“残垣断壁”为名词,根据第三空前文“也成了”可知,此处需填名词,应该选“残垣断壁”。19.答案①“一路”的“一”意为“全、满”,凸显杜甫的漂泊流离之痛。②“一座”的“一”为数词,表明杜甫的草堂数量少,突出其生活的困窘。(每点2分,含义和效果各1分)解题分析根据原文“一路风尘”可知,此句的含意是杜甫一路上都风尘仆仆,所以此处的“一”的意思是“全、满”,从此处也可以看出,杜甫在携妻子、孩子逃亡到蜀中的这一路上的艰险,以及他悲郁的心情持续了这一整段路程,凸显其漂泊流离之痛。根据原文“在成都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可知,此处的“一”就是数词,说明草堂的数量,同时此处也体现出杜甫生活清贫窘迫,仅有一座破烂的草堂,居所简陋至极。20.答案C解题分析“有一扇小窗”可分解为“有+一扇小窗”(动宾结构),根据原文和画波浪线的句子,C比A更合意境要求。“赏花观月”是并列结构,B中的“生活恬淡”是主谓结构,不合要求,可排除。“一张桌案”为定中结构,D中的“读之有味”为中补结构,不合要求,可排除。21.答案示例:①地磁暴是什么②但会对人类的生活造成影响(每处2分)解题分析第一处,根据后文“高能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的地磁暴,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几乎没有影响……”可知,第三段是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所以根据后文“作为最典型的太阳爆发活动……即地磁暴”可知,第二段是在回答第一个问题,即“地磁暴是什么”,所以第一处可填“地磁暴是什么”之类的内容。第二处,根据后文“比如会影响无线电波的传播、干扰无线电通信、影响飞机和轮船等的导航……引起电力中断”可知,后文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