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因、发病机制、诊断特征、病理三镜及病理图谱_第1页
临床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因、发病机制、诊断特征、病理三镜及病理图谱_第2页
临床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因、发病机制、诊断特征、病理三镜及病理图谱_第3页
临床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因、发病机制、诊断特征、病理三镜及病理图谱_第4页
临床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因、发病机制、诊断特征、病理三镜及病理图谱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因、发病机制、诊断特征、病理三镜及病理图谱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常见于儿童、青年或伴有慢性感染的老年人,通常表现为混合性肾病/肾炎综合征,补体C3降低。病因和发病机制由内皮下和系膜区沉积物引起,可能与慢性感染(如丙型肝炎)有关,特定形态学表现有助于诊断其他特定病因,如C3肾小球病、冷球蛋白血症性肾小球肾炎或单克隆蛋白相关疾病。关键诊断特征免疫荧光显示块状、不规则的毛细血管壁内皮下/系膜区沉积物,银染下GBM呈双轨征及毛细血管内增生。病理三镜1.光镜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增生,常呈弥漫性和全球性,银染下可见肾小球基底膜(GBM)双轨征,可能存在新月体。2.免疫荧光多克隆IgG、C3及常伴有C1q在系膜区和不规则的毛细血管壁呈块状、不规则沉积,部分因在GBM下塑形呈香肠状。3.电镜内皮下和系膜区有沉积物,沿GBM有插入细胞,内皮下沉积物下方有新GBM形成、足突广泛融合及毛细血管内增生。鉴别诊断MPGN样病变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冷球蛋白血症性肾小球肾炎(IgM为主、轻链异常、电镜下特殊沉积物)纤维样肾小球肾炎(多克隆IgG、电镜下纤维丝)淀粉样变(细胞少、电镜下纤维丝、刚果红阳性)C3肾小球病(免疫荧光以C3为主、无或极少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沉积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免疫荧光单克隆性)弥漫性狼疮性肾炎(免疫荧光满堂亮、电镜下网状聚集物)病理图谱图1.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呈弥漫性小叶简化,由广泛的毛细血管内细胞增多引起(琼斯银染)。图2.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基底膜呈现广泛的双轨征,这是由细胞插入以及针对内皮下沉积物形成新的基底膜所致。沉积物过碘酸-希夫染色呈阳性,呈球状至香肠状(琼斯银染)。图3.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在毛细血管壁有节段性、不规则、粗颗粒状或细长的沉积物,偶尔有系膜区沉积物(免疫荧光检查,IgG)。图4.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具有不规则、节段性的毛细血管壁和系膜区沉积物(免疫荧光检查,IgG)。图5.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在内皮下有沉积物(白色箭头),位于原始肾小球基底膜和插入细胞的细胞质之间,在插入细胞和内皮细胞之间有新的基底膜物质。这些变化导致在银染下肾小球基底膜呈现双轨征,银染仅使基质着色,而沉积物或细胞不着色。此外,还有许多系膜区沉积物(红色箭头;电镜观察)。图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