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稻田种养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防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1页
DB45T-稻田种养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防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2页
DB45T-稻田种养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防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3页
DB45T-稻田种养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防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4页
DB45T-稻田种养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防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地方标准《稻田种养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防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3年广西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桂市监函〔2023〕2257号)精神,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玉林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贵港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等单位共同起草的广西地方标准《稻田种养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防控技术规程》(项目编号:2023-1170),《稻田种养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防控技术规程》标准编制工作组分工表见表1。表1《稻田种养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防控技术规程》标准编制工作组分工表姓名职务/职称从事专业工作单位责任分工陈忠伟正高级兽医师兽医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统筹主持标准编制工作许艺兰研究实习员兽医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参与标准编制工作,组织人员进行标准发布后的宣贯培训。何颖正高级兽医师兽医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参与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编写,质量控制。王大鹏副研究员水产养殖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参与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组织开展标准征求意见会;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卢冰霞高级兽医师兽医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参与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组织开展标准征求意见会;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林森畜牧兽医师水产养殖玉林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参与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组织开展标准征求意见会;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陈婷婷兽医师兽医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参与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组织开展标准征求意见会;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黄广杰高级农艺师水产养殖贵港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参与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组织开展标准征求意见会;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周英宁兽医师兽医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参与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组织开展标准征求意见会;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许心婷兽医师兽医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参与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组织开展标准征求意见会;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赵硕研究实习员兽医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参与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组织开展标准征求意见会;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黄姻高级工程师水产动物育种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参与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组织开展标准征求意见会;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秦毅斌高级兽医师兽医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参与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组织开展标准征求意见会;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段群棚兽医师兽医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参与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组织开展标准征求意见会;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全琛宇兽医师兽医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参与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组织开展标准征求意见会;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赵武研究员兽医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参与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组织开展标准征求意见会;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曾家家农艺师水产养殖玉林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参与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组织开展标准征求意见会;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江新华高级农艺师水产养殖玉林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参与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组织开展标准征求意见会;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韦信贤副研究员水产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参与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组织开展标准征求意见会;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梁家幸高级兽医师兽医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参与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组织开展标准征求意见会;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梁盼干部水产养殖玉林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参与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组织开展标准征求意见会;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李斌副研究员兽医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参与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组织开展标准征求意见会;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卢敬专助理研究员兽医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参与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组织开展标准征求意见会;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蒋冬福高级兽医师兽医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参与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组织开展标准征求意见会;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又称小龙虾,属于鳌虾科、原螯虾属,原产于美国中南部和墨西哥东北部,1929年经日本传入中国,其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肉质鲜美,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我国小龙虾产业蓬勃发展,养殖面积和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养殖模式创新发展,餐饮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加工业、流通业、“小龙虾+”文旅产业等快速发展,全产业链和集群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小龙虾产业在保障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和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为一些地区推进乡村振兴、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特色产业。据《2022年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小龙虾产业总产值为4221.95亿元,同比增长22.43%,并高于2019年水平(2019年总产值为4110亿元)。其中,小龙虾养殖业产值823.44亿元,以加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产值368.51亿元,以餐饮为主的第三产业产值3030亿元。截至2021年,我国小龙虾养殖面积2600万亩、产量263.36万吨,占全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8.27%,位列我国淡水养殖品种第6位。目前小龙虾养殖主要包括稻虾种养、池塘养殖(包括精养、蟹池混养)、藕田养殖、大水面增养殖等方式,以稻虾种养为主。2021年,稻虾种养面积2100万亩,小龙虾产量220万吨,占小龙虾养殖面积和产量的80.77%、83.54%;作为稻渔综合种养的最主要模式,稻虾种养分别占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及水产品产量的52.95%和61.85%。小龙虾旺盛的市场需求带动了稻虾种养的快速发展。2016年,广西小龙虾养殖开始起步,由企业引进试养,产地主要分布在南宁市良庆区、上林县,柳州市柳北区、柳江区等地。据调查广西现有水田面积2310万亩,保水田1627万亩,适宜开发综合种养的稻田1000多万亩,因水稻种植效益低,弃荒现象和改田种果现象严重。发展小龙虾稻田养殖,不仅可有效解决稻田丢荒闲置和“非粮化”,也可利用广西季节气候特点,小龙虾越冬期短,弥补小龙虾上市过于集中这一短板,可填补华南地区小龙虾市场供给的空白和北方冬春季节性市场供给的稀缺。从2016年至今,广西稻虾种养土地流转面积达12万亩,建成稻虾田超过5万,主打产区贵港市更是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发展反季节小龙虾养殖,将稻虾种养列入市委市政府2021年重点工作,并提出打造“中国富硒小龙虾之乡”发展的目标。然而随着广西稻虾生态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增加养殖效益的情况下,疾病爆发的风险增大,其中细菌性疾病危害尤为严重,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有效预防和控制小龙虾疾病,对成功养殖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目前,国内针对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的研究甚少,长期以来,细菌性疾病被认为是克氏原螯虾的次要病害,或者是与养殖环境恶化有关的一类病害。从现有养殖过程中发现,每年4月份~6月份是克氏原螯虾病害的高发时期,在该期间以细菌性条件致病菌引发的病害最为突出,给养殖与疾病的防控带来较大困难。现发现引发小龙虾细菌性疾病的致病菌主要有弗氏柠檬酸杆菌、副溶血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等。大多数克氏原螯虾的致病菌是人畜共患菌,容易因烹调处理不当引起人类患病。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沿海地区海鲜中的副溶血性弧菌阳性检出率高达60%以上,已成为我国微生物食源性疾病的首位,对人类生命健康存在极大的威胁。疾病强调“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做好疾病预防工作是水产养殖得以顺利进行的主要手段,要做到及时预防、有效控制疾病,不仅是要对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有详细了解,也要建立必要的生态防控措施,改善养殖水体环境,把细菌性疾病发生的几率降低最低。但是目前国内关于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的研究不是很深入,对于细菌感染克氏原螯虾的疾病防控技术、病菌检测技术等还比较缺乏。通过制定广西地方标准《稻田种养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防控技术规程》,以标准为抓手,统一界定稻田种养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细菌性疾病防控技术涉及的术语和定义,规定诊断、防控、治疗、记录等技术要求,对提高稻田种养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防控技术水平,健全广西稻虾生态养殖模式的小龙虾细菌性疾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体系,保障稻田种养克氏原螯虾产品质量,推动广西稻田种养克氏原螯虾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三、主要起草过程(一)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广西地方标准《稻田种养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防控技术规程》项目任务下达后,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起草单位制定了起草编写方案与进度安排,明确任务职责,确定工作技术路线,开展标准研制工作。具体标准编制工作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组成标准编制工作组完成。编制工作组下设二个组分别是资料收集组、草案编写组。资料收集组负责国内有关稻田种养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防控技术的文献资料的查询、收集和整理工作。草案编写组负责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和标准编制说明、送审稿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工作,包括后期召开征求意见会、网上征求意见,以及标准的不断修改和完善。(二)收集整理文献资料标准编制工作组收集了国内有关稻田种养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防控技术相关文献资料。主要有:DB37/T4058—2020《水生动物细菌性病原检测技术规范》;DB45/T2102-2019《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规范》;DB45/T2460-2022《克氏原螯虾稻田生态种养技术规程》;DB3401/T220—2021《克氏原螯虾白斑综合征防控技术规程》;SC/T1135.4-2020《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第4部分:稻虾(克氏原螯虾)》;SN/T3486-2013《虾细菌性肝胰腺坏死病检疫技术规范》;《小龙虾主要细菌性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小龙虾细菌性疫病防治的广西中草药开发与关键技术研究》;《克氏原螯虾优质苗种规模化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克氏原螯虾稻田生态种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广西克氏原螯虾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玉林市小龙虾养殖及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小龙虾稻田养殖及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小龙虾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细菌性病原分离鉴定》;《对虾主要病毒性疾病PCR诊断技术及其试剂盒的研究》等。(三)研讨确定标准主体内容2023年1月~2023年3月,根据《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关于征集2023年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函》(桂市监函〔2023〕317号)精神,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迅速组织开展了广西地方标准《稻田种养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防控技术规程》项目申报和研制工作。标准编制工作组在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研究,对标准的整体框架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标准的关键性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经过研究,标准的主体内容确定为术语和定义、主要细菌性疾病、诊断、防控方法、记录等内容。(四)调研、形成草案、征求意见稿2023年4月~2023年7月,标准编制工作组进行了广泛实地调研工作,深入小龙虾主产区贵港、玉林、南宁、来宾、北海、贺州、防城港等地等小龙虾养殖基地进行调研,对稻田种养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防控技术的实践情况进行系统总结。调研的同时,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召集相关人员开展了标准研讨会,对稻田种养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防控技术相关文件进行系统总结,对主要内容进行了讨论并对项目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2023年8月~2023年10月,标准编制工作组再次开展研讨会,掌握各方关于稻田种养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防控技术的具体技术要求。以草案为基础,提炼核心技术细节,广泛地针对国内不同区域开展技术对比和总结,并在征求广西五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广西敖广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桂平市湘营农资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庄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西盛牧农业有限公司等单位意见,标准编制工作组多次召开会议,对标准草案进行了反复修改和研究讨论。标准编制组进一步讨论完善标准草案,形成广西地方标准《稻田种养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防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和(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四、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关系,与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协调情况(一)编制原则1、实用性原则本文件是在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分析稻田种养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防控技术当前现状,调研广西稻田种养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防控技术情况,在现有稻田种养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防控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等单位多年的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防控实践经验而总结起草的,符合当前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防控发展的方向与市场需求,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有利于提高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防控技术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对规范并推广稻田种养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防控技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2、协调性原则本文件编写过程中注意了与稻田种养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防控技术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问题,在内容上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协调一致。3、规范性原则本文件严格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编写本标准的内容,保证标准的编写质量。4、前瞻性原则本文件在兼顾当前广西区内稻田种养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防控技术现实情况的同时,还考虑到了广西区内种养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防控需求快速发展的趋势和结构调整需要,因地制宜,集成技术创新,总结了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防控、检测的技术要点,操作性强,可供广西地区各个克氏原螯虾养殖、细菌性疾病防控机构参考与应用,有助于提升广西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疾病防控技术水平。(二)编制依据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草,标准主要内容参考DB3401/T220—2021《克氏原螯虾白斑综合征防控技术规程》、DB37/T4058—2020《水生动物细菌性病原检测技术规范》、SN/T3486—2013《虾细菌性肝胰腺坏死病检疫技术规范》等相关标准要求基础上,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等起草单位《小龙虾主要细菌性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小龙虾细菌性疫病防治的广西中草药开发与关键技术研究》的研究成果确定,并征求相关专家意见后起草制定。(三)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关系,与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协调情况本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协调一致,无冲突。经查新,截至目前,与“克氏原螯虾/小龙虾/稻虾”、“细菌检测”、“疾病防控”、“养殖技术”等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团体标准主要有:DB37/T4058—2020《水生动物细菌性病原检测技术规范》、DB45/T2102-2019《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规范》、DB45/T2460-2022《克氏原螯虾稻田生态种养技术规程》、DB3401/T220—2021《克氏原螯虾白斑综合征防控技术规程》、SC/T1135.4-2020《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第4部分:稻虾(克氏原螯虾)》、SN/T3486-2013《虾细菌性肝胰腺坏死病检疫技术规范》。经过比对分析,DB37/T4058—2020《水生动物细菌性病原检测技术规范》针对水生动物常见细菌性病原检测,DB45/T2102-2019《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规范》阐述了纤毛虫病、白斑综合症、黑鳃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与本标准的细菌性疾病无重叠,DB45/T2460-2022《克氏原螯虾稻田生态种养技术规程》是对广西地区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技术,无相关细菌性疾病介绍;DB3401/T220—2021《克氏原螯虾白斑综合征防控技术规程》和SN/T3486-2013《虾细菌性肝胰腺坏死病检疫技术规范》均是对虾类单一病害防控和检测,防控类目不同。本标准的建立可为广西稻田种养克氏原螯虾的养殖户提供精准、有效的细菌性疾病防控措施。本标准核心技术在于:一是明确广西地区稻田种养克氏原螯虾的常见细菌性疾病,重点对各疾病的病因及流行特点等做出阐述;二是对广西地区稻田种养克氏原螯虾的常见细菌性疾病提出防控措施,确保广西地区稻田种养克氏原螯虾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标准的创新点为:创新出适合广西地区稻田种养克氏原螯虾的细菌性疾病的防控措施,并制定出标准化技术规范五、主要条款的说明广西地方标准《稻田种养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防控技术规程》主要内容包括术语和定义、主要细菌性疾病、诊断、防控方法、记录。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稻田种养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防控。(一)诊断克氏原螯虾主要细菌性疾病有“烂鳃病、烂尾病、肠炎病、水肿病、出血病”,主要依据《小龙虾主要细菌性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相关项目研究确定。随着人工养殖小龙虾面积的迅速扩大,小龙虾病害的发生与流行也越发频繁,其中细菌性致病病原是当前导致小龙虾养殖业严重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影响小龙虾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种类众多,绝大多数对人类有益,极少数可引起动物病害和植物病害,是兼性寄生菌。小龙虾细菌病是最常见、分布最广的一类病害,由许多兼性寄生细菌侵染引起。现发现从小龙虾上分离到的细菌有10属,包括不动杆菌属、气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棒状杆菌属、黄杆菌属、微球菌属、假单胞菌属、葡萄球菌属和弧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肠道细菌属、产碱杆菌属细菌可引起小龙虾肠炎;气单胞菌属细菌可引起的烂眼症;弧菌和其它杆菌感染引起烂鳃病;由几丁质分解细菌感染而引起,同时伴随有假单孢菌、气单孢菌、粘细菌等继发感染导致的甲壳溃烂病;由黏球菌类细菌和荧光级毛杆菌类细菌感染引起的甲壳病等。研究表明大多数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病原都是条件致病菌。在一些情况下,在人工养殖场和处于野生状态的小龙虾,细菌感染会导致死亡,特别是在不良水体环境条件下的病死率更高。当养殖池塘环境恶化时,细菌致病力就可能发生变化而导致小龙虾发生各种细菌性疾病。项目组在《小龙虾主要细菌性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研究中,通过对广西8个地市小龙虾养殖场和交易市场采的456份小龙虾样本进行监测发现:1、2020年6月-2021年9月期间,项目组现场调研广西小龙虾主产区、走访南宁、玉林、贵港、桂林、柳州、贺州、防城港、来宾等8个地市的小龙虾养殖场,调查结果显示,近两年来广西小龙虾疫病流行总体平稳,只在5-7月,气温达30℃以上,水温25-30℃时,有少量小龙虾表现出活力低下、肠炎、尾部水肿等症状,无较大规模的小龙虾疫病流行情况发生。2、分离纯化得到菌株654株,总分离率为79.8%。调查结果显示,从广西8个地市的小龙虾体内可分离出能够引起小龙虾烂鳃病、烂尾病、烂壳病、水肿病和肠炎病等的病原菌,包括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布氏柠檬酸杆菌、豚鼠气单胞菌等。部分细菌具有较高的分离率,其中弗氏柠檬酸杆菌分离率最高(约30%)。诊断主要包括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验。临床诊断主要根据发病症状确定,实验室检验一般包括细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16SrRNA及gyrB等分子特征、致病性、药物敏感性测定等。项目组将分离到的393株细菌进行16sRNA测序分析,结果显示,主要致病菌如弗氏柠檬酸杆菌、嗜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等主要与湖南、湖北、安徽分离到的菌株的亲缘关系较近,处在同一遗传进化分支上。将测序获得的393株常见鱼虾类细菌性病原菌的16sRNA基因上传至GeneBank,初步建立广西小龙虾主要细菌性疫病病原库。(二)防控方法1、防控原则做好疾病预防工作是水产养殖得以顺利进行的主要手段,治疗疾病只是养殖生产中的一种补救措施,针对细菌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环境恶化引起的,建立必要的生态防控措施,改善养殖水体环境尤为重要。项目组在小龙虾主产区贵港、玉林、南宁等小龙虾养殖基地推广应用小龙虾主要细菌性疫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益。①在来宾市广西五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建立示范基地,示范面积2400亩。2022年度累计投入种苗800万尾,亩产约250斤,累计产出约38万斤,总产值约920万元。②在贵港市建立示范基地3个:广西敖广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桂平市湘营农资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庄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示范面积1830亩。2022年查定结果显示:与2021年相比,细菌性疫病死亡率下降15.53%-16.42%。③在玉林市广西盛牧农业有限公司建立示范基地,示范面积60亩,推广面积260亩。2022年查定结果显示:与2021年相比,细菌性疫病死亡率下降37.5%。2、生态防控主要包括养殖环境选择、清沟消毒、水草种植、密度控制、水质监测等养殖各环节的防控注意事项,主要依据《“小龙虾主要细菌性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广西重点研发计划展项目桂科AB21076008)》《DB45/T2460-2022克氏原螯虾稻田生态种养技术规程》等相关研究、标准确定。2022~2023年期间课题组在玉林、贵港等地设立小龙虾主要细菌性疫病生态防控关键技术示范点,经统计,这四个示范点2021年4月以来,由气单胞菌、柠檬酸杆菌等细菌引起的小龙虾细菌性疫病(烂尾病、肠炎病、肝胰腺炎等)比较严重,疫病死亡率分别为19.25%、26.35%、18.15%、37.5%,建立示范点后,小龙虾细菌性疫病死亡率明显下降,2022年至2023年4月小龙虾细菌性疫病死亡率分别为4.02%、4.32%、2.15%、21.8%,死亡率分别下降了15.23%、22.03%、16.0%、15.7%。同时,课题组近两年开展小龙虾细菌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设置来宾、南宁、贵港、玉林、北海等地为采样点,每月1次采样,每个养殖场和市场每次采集小龙虾样品5~10份,其中研究设定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结果表明,春夏季节相对秋冬季节分离的细菌数目更多,统计到春季分离细菌248株,夏季分离细菌222株,秋季分离细菌174株,冬季分离细菌150株。其中春季时,分离细菌大多来源于柠檬酸杆菌属、气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微小杆菌属,分别占比13.71%、11.69%、12.10%、11.29%;夏季分离菌多数属柠檬酸杆菌属、肠杆菌属,占比为18.47%、11.26%;秋季分离菌多属于肠杆菌属、微小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占10.34%、10.34%、22.99%;冬季分离鉴定的细菌主要为气单胞菌属、微小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占10.67%、14%、22.67%。以上数据说明每年4月份~6月份是克氏原螯虾病害的高发时期,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等容易超标,在该期间以细菌性条件致病菌引发的病害最为突出,给养殖与疾病的防控带来较大困难,因此,应每隔7d~10d泼洒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调节池塘微生态环境,剂量参照商品药物的说明书执行。3、免疫增强防控主要依据《“小龙虾细菌性疫病防治的广西中草药开发与关键技术研究”(广西重点研发计划展项目桂科AB20297059)》等相关研究确定。“5.3.1投喂复合中草药、复合维生素免疫增强剂,剂量参照商品的说明书执行”主要是考虑到中草药作为一种天然药物,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和抗氧化的作用,可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在小龙虾饲养过程中,复合中草药可以提供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促进小龙虾身体健康,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维生素是小龙虾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这些维生素不仅参与小龙虾体内多种生理代谢过程,还可增强免疫力,防止病害的发生。复合维生素免疫增强剂中含有多种维生素成分,可以有效满足小龙虾的需求,提高其免疫力和身体健康。4、控制和消灭病原体主要依据《“小龙虾主要细菌性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