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 高一 第3单元训练卷 (夯实基础)(解析版)(全国版)_第1页
2021年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 高一 第3单元训练卷 (夯实基础)(解析版)(全国版)_第2页
2021年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 高一 第3单元训练卷 (夯实基础)(解析版)(全国版)_第3页
2021年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 高一 第3单元训练卷 (夯实基础)(解析版)(全国版)_第4页
2021年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 高一 第3单元训练卷 (夯实基础)(解析版)(全国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第03单元(A卷·夯实基础)一、诗歌阅读(79分)(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21分)。芣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1.下列选项中,关于两首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芣苢》采用重章叠句手法,全诗三章十二句,却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这种看似单调的重叠,恰恰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B.《芣苢》中六个动词的变化,既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又体现了人们劳作时的欢欣和热情。C.《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从诸孙“入村”写起,详细描绘了劳动的场景,展现出了劳动场景的热烈,令人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以及劳动的欢快。D.《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中“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一句以对比手法写出了久雨初晴、宜事农桑的喜悦。【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关于两首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详细描绘了劳动的场景”错误,从诗中来看,《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首联下一句只是说“赖有诸孙替老人”,但具体如何劳动,诗中并没有详细地描写,所以“详细描绘劳动场景”的说法错误。故选C。2.对于《芣苢》一诗,王鸿绪等《钦定诗经传说汇纂》引:“此诗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试从诗歌情感这一角度出发,就《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作简要阐释。(5分)【答案】“欲收新麦”“赖有诸孙”,这是劳作之时孙辈可替的欣慰之喜;“三夜阴霪”“一竿晴日”,这是久雨忽晴、宜事农桑之喜;“急炊大饼”“多博村酤”,侧面展现劳作之热烈,表现了劳作时的饮食之喜;“闭廪归来”“赋诗怜汝”,这是对文氏外孙繁忙劳作而归的赞美之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从题干的要求来看,题干借助前人的评价指出诗歌的特点,即“此诗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这说明诗中没有提到“乐”字,却能让人感觉到“乐”,考生需要结合诗歌中所写的景和所描绘的场面来分析“乐”。从《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来看,首联说“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这里有两件值得“乐”的事情,一是“欲收新麦”,二是“赖有诸孙”,新麦接替陈谷,生活有了保障,儿孙帮忙老怀大慰,这都是“乐事”;颔联“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展现天气的变化,从“三夜阴霾”到“一竿晴日”,这一变化令人开心;颈联“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是写村姑准备饭食,“急”“多”等词侧面表现出劳作的热烈,这是“乐”;尾联“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呼应首联“赖有诸孙替老人”,展示诸孙劳作归来的情形,而“怜”展现出老人对诸孙劳作归来的赞美。3.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芣苢》一诗读来好似“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全诗既充满诗情画意,又富有生活气息。你能从《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中,读出哪些乡村生活的气息?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让我们感受到乡村生活中浓浓的亲情;“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写出了初升的太阳令乡邻欢欣鼓舞,乡村生活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场景,朴素而动人;“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一急一多,侧面写出了农人劳动的热烈,“大饼”“村酤”更是具有乡村饮食的气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歌内容,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题干借助对《芣苢》的评价展示诗歌的特点,即“充满诗情画意,又富有生活气息”,然后提出问题“你能从《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中,读出哪些乡村生活的气息”,这就要求考生从设题的诗中圈出能体现“乡村生活”的诗句,理解分析展现出的乡村生活气息。诗歌标题《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已经展示了事件,即儿孙辈来帮老人们收粮食,首联和尾联对“外孙入村收麦”的事件进行展开,如首联“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是说诸孙来接替老人收麦,尾联“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是说诸孙收麦归来,老人赋诗赞美诸孙,这里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如颔联写天气变化对人心情的影响,“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三夜阴霪”导致“场圃”“败”,此时应该是担忧的,而“一竿晴日”之后,“比邻”是“舞”的,突然的晴朗所带来的心情的变化跃然纸上,因为可以收麦了,人们的欣喜可想而知;如颈联“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是写村妇为收麦的人做饭的情景,“大饼”“村酤”展示了乡村饮食的气息。4.除了《芣苢》与《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描写古人劳作场景的诗歌还有不少,请说出以下两首诗歌各自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劳动图景(8分)。(1)《国风·陈风·东门之池》:“东门之池,可以沤(洗,浸泡)麻。彼美淑姬,可以晤歌。东门之池,可以沤苎(苎麻)。彼美淑姬,可以晤语。东门之池,可以沤菅(菅草)。彼美淑姬,可以晤言。”(4分)劳动图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描写了一群青年男女在护城河里浸麻、洗麻、漂麻,一边劳作一边说笑的场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说出以下两首诗歌各自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劳动图景”,然后要理解设题诗句的意思,抓住诗句中的景、人、活动、场面进行描写,如“东门之池,可以沤(洗,浸泡)麻。彼美淑姬,可以晤歌。东门之池,可以沤苎(苎麻)。彼美淑姬,可以晤语。东门之池,可以沤菅(菅草)。彼美淑姬,可以晤言”,这里由几幅劳动的场景组成,如“东门之池,可以沤(洗,浸泡)麻”是说“浸麻”,“东门之池,可以沤苎(苎麻)”是说“沤麻”,“东门之池,可以沤菅(菅草)”是说“漂麻”,而在这劳动的过程中还有“晤歌”“晤语”“晤言”等活动,如果说浸麻、洗麻、漂麻是劳作的话,那么“晤歌”“晤语”“晤言”就是人物的说笑,这说明一群青年男女在护城河里应该是一边浸麻、洗麻、漂麻,一边说笑。(2)宋代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4分)劳动图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描绘了农民欢笑歌唱,趁着霜后的晴天通宵打谷的繁忙景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说出以下两首诗歌各自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劳动图景”,然后要理解设题诗句的意思,抓住诗句中的景、人、活动、场面进行描写,如“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第一句交代地点,即“新筑场”,特点是“镜面平”,第二句交代事件,即“趁霜晴”“打稻”,第三句是描绘打稻的场面,“笑歌”“一夜响到明”,由此可知,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农民通宵打稻的繁忙场面。(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12分)。南有樛①木南有樛木,葛藟②累③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南有樛木,葛藟荒④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选自《国风·周南》)(注)①樛(jiū):向下弯曲的树木。②藟(lěi):藤。③累(lěi):攀援。④荒:掩盖。1.诗歌使用在写作手法上有何特点?作用是什么?请简要解析。(4分)【答案】赋、重章叠句。全诗三个章节,每章第一、第三两句完全重复,而第二、第四两句各换一个字。表达出喜庆祝颂之情,起到节奏轻快、情调柔婉的效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明确诗中所运用的手法,然后要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指出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本诗是一首祝贺新婚的民歌。诗人先以葛藟缠绕樛木,比喻女子嫁给丈夫。然后为新郎祝福,希望他能有幸福、美满的生活。所以使用了《诗经》中赋的手法。同时,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只改易二字,句式整饬,以重章叠唱的形式表达出喜庆祝颂之情,所以又采用了重章叠唱的手法。2.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一书中评价这首诗时说:“三章只易六字,而往复叠咏,殷勤之意自见。”请结合全诗说说这种评价的根据(4分)。【答案】全诗三个章节,只调换了六个字,但没有改变诗意,只是以不同的词汇、不同的语调,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葛藟缠绕樛木的比喻,强调女子对男子的情深义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明确诗中所运用的手法,然后要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指出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本诗共三章,每章只改易六字,句式整饬,采用了重章叠唱的手法。而“葛藟累之”“葛藟荒之”“葛藟萦之”三句,以葛藟缠绕樛木来引出后面的爱情故事,同时兼有比喻的手法,用葛藟缠绕樛木来比喻女子对男子的情深义厚,所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3.“绥”“将”“成”三个词语是如何有层次地表现诗中男子的幸福生活的?(4分)【答案】“绥”指幸福的初步降临,“将”指幸福的长久保持,“成”指幸福的完全成就。三个词语表现男子幸福生活的发展过程。【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中炼字的技巧。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然后根据重点词语来把握作者诗歌的层次以及对作者情感表达的效果。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唱的手法,每章的后半部分只是改变了三个动词。“绥”,安好,指幸福的初步降临;“将”,将来,指幸福的长久保持;“成”,成就,指幸福的完全成就,这三个词语写出了男女之间爱情的不同时期,概况了男子的幸福生活的过程。(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12分)。汝坟遵彼汝坟①,伐其条②枚;未见君子③,惄④如调⑤饥。遵彼汝坟,伐其条肄⑥;既见君子,不我遐⑦弃。鲂鱼赪⑧尾,王室如毁⑨;虽则如毁,父母孔⑩迩。(选自《国风·周南》)(注)①坟(fén):水涯、大堤。②条:山楸树。一说树干(枝曰条,干曰枚)。③君子:此指在外服役或为官的丈夫。④惄(nì):饥,一说忧愁。⑤调:同“朝”,早晨。⑥肄(yì):树砍后再生的小枝。⑦遐(xiá):远。⑧赪(chēng):浅红色。⑨毁(huǐ):火,。如火焚一样。⑩孔:甚。1.阅读全诗,请简要概括三章的主要内容(4分)。【答案】第一章,写夫妻未见面的忧思。第二章,写见面后的忧虑,因为丈夫又要远离。第三章,写妻子对丈夫的留恋之情。【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表达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注意分析诗歌描写的景物、人物、事物等的特点。这首诗是通过描写妻子对将要离别的丈夫的留恋之情,表达妻子对丈夫的爱。诗歌是从三个时间段叙述的,第一阶段即第一章,见面前,表达了妻子的忧思;第二阶段即第二章,见面,担心丈夫再次远行;第三阶段即第三章,见面后,丈夫又要弃家远役,写出了妻子对丈夫的留恋之情。2.诗歌中妻子的形象特征怎样?请结合诗歌简要解说(4分)。【答案】①温柔、含蓄。未见丈夫面的时候,妻子对丈夫充满思念之情;见面之后,丈夫执意远离,妻子没有颓丧,而是委婉地劝说。②聪明、智慧。最后一章妻子劝说丈夫时,明确地表明自己对王室动乱的看法,也用父母的情况来挽留丈夫。【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注重分析诗歌描写的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等。诗歌中的妻子从没有与丈夫见面就有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到了见面时,妻子十分委婉地劝说;到了将要别离时,妻子用父母来劝说丈夫留下了等。这些都表现出妻子的温柔、聪明等。3.请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4分)。【答案】这是一首写妻子挽留为官的丈夫再次远离的诗歌,表达妻子对丈夫的爱恋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心思想的概括能力。概况诗歌中心思想可以分析诗歌描写的人物、景物、事物体现的意义等。本诗描写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在见面时对丈夫的留恋,见面之后,丈夫执意远离,妻子委婉地劝说。所以这是一首写妻子挽留为官的丈夫再次远离的诗歌,表达妻子对丈夫的爱恋之情。【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四)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10分)。芣苢①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1.《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_____。(2分)【答案】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明确诗中所运用的手法,然后要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指出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诗经》使用的手法可以概括为赋比兴三种。赋,铺陈、排比。诗歌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比,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诗歌描写了妇女采芣苢的情景,用三节表现她们的动作,属于赋的形式。2.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4分)【答案】“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是其特点,其余文字均无改变,全诗在重章复沓中表达情绪与情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明确诗中所运用的手法,然后要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指出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本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动词是不断变化的,生动地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而其余全部是重叠,所以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全诗在重章复沓中表达情绪与情感。3.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4分)【答案】①妇女一边唱着歌,一边在野地里摘取野菜,动作娴熟,十分快乐。②妇女们聚集山间,三个一群,两个一对。她们个个笑容如靥,欢快地唱着民歌,弯下腰去捡拾野菜。③在采摘野菜的田地里,一群辛勤劳作的妇女们在晴朗的天气里,以歌声为伴,在散发着野菜清香的田地里辛勤而快乐地采摘。④我眼前出现了在广阔的野菜地里,勤劳辛苦的劳动妇女们边摘取野菜边歌唱的劳动景象,表现出那种在自然环境中无比欢乐的场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然后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以及所运用的手法来全面理解诗歌的内容。注意分析题干的要求,“反复讽咏”的意思是使用赋的形式,对事情反复吟咏;“自然生其气象”,意思是自然地表现出事物的特征。本诗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芣苢的过程,采用重章叠句的方式,产生简单明快、回环反复的节奏感,同时六个动词的变化,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的喜悦之情。(五)阅读《书愤》完成下面习题(12分)。书愤作者: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一联诗中,《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这里运用了这个典故,比喻(守边御敌的将领),前后两句通过“空”和“已”两个字加强映衬,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案】诗人用典明志,诗人以塞上长城自喻,表达捍卫国家,扬威边地的壮志,一个“空”字,抒发了作者大志落空,奋斗落空,悲愤;而一个“已”字,刻画了诗人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的无奈。两个字加强了两相比照,抒发了诗人岁月蹉跎的悲怆而壮志难酬的郁愤。【解析】用典故往往是诗歌咏诗怀古类诗歌常用的手法,用典故的目的实际上就是为了自比,自喻,陆游在这里以“万里长城”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空怀报国之志,却无法实现自己报复的悲愤之情。(2)最后一联运用了(诸葛亮《出师表》)典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分)【答案】这一联运用典故,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抒发了无奈的愤懑。【解析】用典故往往是诗歌咏诗怀古类诗歌常用的手法,用典故的目的实际上就是为了自比,自喻,诸葛亮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而陆游却不能实现自己的报复,千百年来谁也比不上他,这种羡慕的心情是可想而知,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六)比较阅读:李白的《越中览古》和下面的《苏台览古》,回答问题(12分)。越中览古作者: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6分)。【答案】两者诗都是怀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相似,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解析】比较阅读题可以从重要的几方面去考虑:主题、题材、体裁、手法等方面去考虑。从题目就可以看出都是咏诗怀古类的诗歌;主题上都是为了借古讽今,对时政的嘲讽;在手法上也同时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在哪里(6分)?【答案】前者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局聚集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后者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解析】两首诗歌都是在宫城当前衰败且荒凉的情况下写出了今昔对比。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二、语言实际运用(11分)1、下列选项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些经典著作,内容深刻,都是不刊之论,应该好好阅读。

B.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C.

对待工作要精益求精,达到得心应手、目无全牛的程度才是精英。

D.

喜讯传来,首都万人空巷,人们兴高采烈走上街头,举行庆祝游行。【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A.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此处形容“经典著作,内容深刻”,使用正确。B.不耻下问: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不及自己的人请教。此处写“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是向地位高、学问比自己深的人请教,使用错误。C.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此处形容工作技艺要纯熟,使用正确。D.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此处写人们“走上街头”故而巷子空了,使用正确。故选B。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辨析能力,注意辨析成语的含义。成语含义是基础,所以只有牢记成语的含义,才能分析成语的正误,再结合语境推断答案。2.近年来,美国肆意加征中国输美商品关税给两国经贸关系蒙上了阴影。有媒体评论说,面对疾风骤雨,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国,近14亿中国人民有信心,有底气。下列最能体现中国人民面对经贸摩擦的信心和底气的诗句或谚语是(

)。A.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B.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D.

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并准确运用的能力。A.“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故不合题意。B.“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表现诗人居高临下高屋建瓴的胸怀,不合题意。C.“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表现诗人面对风风雨雨的乐观与从容,符合题意。D.“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语言得体的能力,注意阅读题干。阅读题干,抓住重点,明确做题的方向;然后阅读选项,抓住重点词分析选项的含义然后判断答案。3、下面是××中学学生胡图写给《学习导报》编辑部的投稿信,其中有五处表达存在不得体的情况,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5分)《学习导报》编辑部:我是××中学学生张晓,是一位酷爱写作的妹仔。久闻敝刊大名,决定投稿。现奉上本人作品《蒙茶飘香》一篇,敬请拜读。还望务必拨冗回示为谢!此致敬礼!张晓2021年2月11日【答案】①“妹仔”改为“女生”;②“敝刊”改为“贵刊”;③“作品”改为“拙作”或“拙笔”;④“拜读”改为“指正”;⑤“务必”改为“可以”或“能够”【解析】【分析】①作为投稿信,需要用书面语,“妹仔”是口头语,应改为“女生”;②“敝刊”是谦辞,此处是称呼对方刊物,应用敬辞,改为“贵刊”;③称呼自己的事物要用谦辞,把“作品”改为“拙作”或“拙笔”;④“拜读”是敬辞,指自己读别人的文章,此处请别人阅读自己的文章,应改为“指正”;⑤“务必”语气强硬,是下命令的态度,不得体,应改为“可以”或“能够”。

故答案为:①“妹仔”改为“女生”;②“敝刊”改为“贵刊”;③“作品”改为“拙作”或“拙笔”;④“拜读”改为“指正”;⑤“务必”改为“可以”或“能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通常考虑以下角度: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转述语言得体等等。三、写作(60分)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参考例文】时间是一种检验美丽的蝴蝶漫天飞舞,谁又知道它曾经是那只丑陋的青虫,浑圆的珍珠洁白晶莹,谁又知道它曾经是一颗细小的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