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语文
11月
温馨提示:
亲爱的同学,你现在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相信你能在150分钟内完成所有答题;请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
题是无效的。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
(1)杨花落尽子规喑,o(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有此寄》)
(2),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海口生残夜,o(王湾《次北固山下》)
(4),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正是江南好风景,o(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兄女曰:“。”公大笑乐。(《世说新语•咏雪》)
(7)《观沧海》中,“,”写出了大海
的水波浩荡和山岛的高耸突兀。
(8)《峨眉山月歌》中,李白用“,”
一句交代自己出发后的行程,表达对好友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
【答案】(1).闻道龙标过五溪(2).遥怜故园菊(3).江春
入旧年(4).不知何处吹芦管(5).落花时节又逢君(6).未
若柳絮因风起(7).水何澹澹(8).山岛竦峙(9),夜发清溪
向三峡(10).思君不见下渝州
【解析】
2.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晨光熹微,高声诵读,1遍。亮;夜色静谧,奋笔疾书,畅快。他们,
踏踏实实,一步一脚印,一题一世界。面对困难,从容不迫;面对挫折,
永不徘hudio
云淡风轻,是他们留给同学最艳羡的身影;他们用才华横溢,在老师
心中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他们,用超强的①冲破挫折的②;用坚定的③越过
前行的④。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汉字写拼音。
夜色静谧•()面对挫•折()1m。亮()徘hudi()
(2)下列选项中,填入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斗志②风浪③信念④桎梏B.①信念②桎梏③斗志④
风浪
C.①信念②风浪③斗志④桎梏D.①斗志②桎梏③信念④
风浪
(3)“晨光”是名词,“”也是名词;“冲破”是动词,“
也是动词。
(4)仿照前一句的句式,改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案】(1)micud瞭徊
(2)D
(3)名词:夜色、脚印、世界、困难、挫折、身影、印象
动词:诵读、面对、徘徊、越过
(4)才华横溢,是他们留给老师最深刻的印象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静谧:意思是安静,形容静寂无声或
忧愁的模样。“谧”读作“而”;挫折: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
阻碍人们达成目的的障碍。“挫”读作“cui”;噫亮:形容声音大,圆
润而响亮。注意“瞭”字和形近字“瞭、缭”的区别;徘徊:示在一个地
方来回走动,或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注意“徊”字的偏旁。
(2)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合适词语。斗志:战斗的意志;信念:自
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风浪:水面上的风和波浪,比喻艰险的遭遇;桎
梏:脚镣和手铐,比喻束缚人的东西。根据上下文可知,“超强的”修饰
“斗志”,“冲破”的是“桎梏”;“坚定的”修饰“信念”,“越过”
的是“风浪”。故选D。
(3)本题考查词性。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动词:表示人
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据此分析可知名词有:夜色、脚印、
世界、困难、挫折、身影、印象、同学、信念、风浪;动词有:诵读、面
对、徘徊、越过。
(4)本题考查改写句式。根据前一句“云淡风轻,是他们留给同学最艳
羡的身影”句式可知,应改写为“……,是他们留给……的……”,故应
该改写为:才华横溢,是他们留给老师最深刻的印象。
3.七年级(1)班开展“语言表达要得体”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按提示修改“实践活动通知”。
通知
亲爱的同学们:
【甲】为了进一步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得体地使用
敬与谦辞,班级决定举行一次实践活动,请大家按要求积极参与:
1.提前了解、收集生活中常用的敬辞与谦辞;
2.按照规定时间,准时参加班级活动;
3.【乙】主动交流,积极与•老师互动,不耻下问。
①【甲】句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改为是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②【乙】句中""一词使用不得体,可修改为“”
③通知有一处格式不规范,请提出修改建议。(2分)
(2)参加了活动之后,小文同学特别感兴趣并尝试了运用。他给同学发
短信:
今天拜读了你的大作之后,我感触很多,相比我的拙作,你的文章更
有真情实感。家父一直教导我要虚心学习,为了进一步请教,我想在周末
到你的寒舍拜访,不知是否方便?
以上短信中的敬辞与谦辞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大作B.拙作C.家父D.寒舍
(3)语言表达要得体就需要充分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年龄称谓文
化”,请你将正确的选项填入表格。
年儿童两女子十三四三十
七十岁
龄三岁岁岁
称
①②③④
谓
A.古稀B.孩提C.豆蔻D.而立
(4)下面是三位同学的对话,请根据语境,补写出小兵说话的内容。
小宇:都什么年代了,传统文化就是守旧,我可不想被它们束缚。
小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杰:是呀,小兵,我也这么认为,传统文化需要我们领会于心,落实于
行。
【答案】(1)①发扬弘扬
②不耻下问,虚心求教(其他合适的词语也可)
③将称呼语(或“亲爱的同学们”)前移两格(或:顶格书写)
(2)D
(3)①B②C③D@A
(4)我不同意你的说法。我觉得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
财富,对我们的我们修身做人有非常重要的帮助。我们每一个中学生都应
该认真学习,将它们不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详解】(1)①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发扬”与“文化”不能搭配,应
将“发扬”改为“弘扬”;
②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不耻下问”是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
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不及自己的人请
教。不能用于学生向老师请教,使用不得体,可改为:虚心求教。
③本题考查通知的格式。“通知”的格式要求中,称呼必须顶格写,故“亲
爱的同学们”应顶格书写。
(2)本题考查敬辞与谦辞。
D.“寒舍”是谦辞,是对人称自己的家。不能用于指同学的家,使用不得
体。故选D。
(3)本题考查人称称谓。襁褓:不满周岁;孩提:儿童两三岁;金钗:
女子十二岁;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及笄:女子十五岁;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耳顺、花甲:六十岁;古稀:七十岁。故①填B,②填C,
③填D,④填A。
(4)本题考查情境补写。根据后句“是呀,小兵,我也这么认为"可知,
小兵是不赞同小宇观点的,他并不同意“传统文化就是守旧”;再结合
“传统文化需要我们领会于心,落实于行”可知,小兵还要阐述如何传承
传统文化。故补写的话就应该围绕传统文化的意义及如何传承传统文化进
行补写。
示例:小宇,传统文化并不就是守旧。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
年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集合,体现出中
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标识。它在历史上为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
展发挥过重要作用,时至今日依然具有显著的时代价值。我们要科学辨析
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
二、阅读(55分)
[-](22分)
①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个黑瘦的
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
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②“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③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
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到有几
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
中国早。
④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心
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
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⑤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C
⑥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
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
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⑦“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⑧“可以抄一点。”
⑨“拿来我看!”
⑩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
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
•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
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
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⑪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
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
向我和蔼的说道:
⑫“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
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
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⑬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⑭“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⑮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
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②。这回藤野先
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⑯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
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⑰“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
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节选自鲁迅《藤野先生》
[注]①掌故:这里指学校里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②落第:这里指考试不
及格。
4.选文⑥〜⑩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不超过10个字)。
并依此分析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5.请联系文中的具体内容,说一说画横线句子中“我”为什么会“不安
和感激”。
6.请用合适的词语或短语填空,完成对下面两段文字的赏析。
(1)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
心些。
本句通过“管车的”对客人们的提醒,对藤野先生进行—描写,表现出
藤野先生的。这样的角度反而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2)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
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本句写“我”内心的想法,是对“我”的描写,表现出“我”
对藤野先生的要求。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
7.从整本散文集看,本文属于“温馨回忆”。作者的这段温馨的留学
经历却让他做出了重要的人生选择:O请简要概括鲁
迅这一改变的原因。
8.本文选自鲁迅(原名)先生的散文集《九
书中,除了本文的主人公藤野先生外,还记述了其他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其中有言行粗鲁却对作者关爱有加的,有同样是在留学期间结
交的挚友O
【答案】4.藤野先生帮我修改讲义(意思对即可);治学严谨、关怀学生、
对学生要求严格、没有民族偏见等(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5.不安:“我”知道自己的讲义存在很多问题,怕藤野先生的训斥和责
备;
感激:作为一个中国留学生,没想到身为日本人的藤野先生会毫无偏见地
对我,帮我精细地修改讲义。
6.(1).侧面(2).不拘小节(简朴、朴素等,意思对即可,注
意用词的情感色彩)(3).心理(4).不以为然(不以为意等,意
思对即可)
7.弃医从文作者留学期间经历过作弊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后深知:中国
国民之病在于精神与思想之麻木,而并非身体之瘦弱、疾病(意思对即可),
所以决定以笔为武器,以文学的力量唤醒国民的愚昧、麻木的精神与思想。
(意思对即可)
8.(1).周树人(2).朝花夕拾(3).阿长(长妈妈)(4).
范爱农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和人物形象的分析。阅读全文,文章第
⑥〜⑩段,由“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
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
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
神经学”可概括出:藤野先生帮我修改讲义。
分析人物形象可结合对人物的描写。“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
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写藤野先生治学严谨;“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
了他所担任的功课”写藤野先生关怀学生;“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
正”写藤野先生对学生要求严格;同时,藤野先生对一个弱国学生的关心,
说明他没有民族偏见。
【5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结合具体句子分析。“许多脱漏的地方”“文法的错
误”说明自己的讲义存在很多问题,怕藤野先生的训斥和责备,因此“不
安”;藤野先生对自己的讲义“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连文法
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且“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作
者体会到藤野先生毫无偏见地对自己这样一个弱国学生,因此心怀感激。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1)此句没有对藤野先生直接描写,而是通过“管车
的”对客人们的提醒表现藤野先生的不拘小节,因此是侧面描写。(2)描
写内心的想法,当然是心理描写,“不服气”写出了“我”对藤野先生的
要求不以为然,与下文对藤野先生的赞美形成对比,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作者最初的理想是学医救国,但是通过匿名信事
件和看电影事件,认识到了要想救国须先改变国人愚昧的思想、麻木的精
神,而拯救国民精神,当首推文艺。因此决定弃医从文。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S),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
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
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品有小说集:《联喊》《彷徨》《故事新编》;散
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
《坟》《热风》等。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
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其中《阿
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范爱农出自《范爱农》,作者通
过追叙自己在H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
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
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
念。
【二】(17分)
独爱藕花深处
①浮云在平静的小湖里打量着自己有些胆调的身影,湖里也只有三两
只鸭子在儿竿残荷的枯茎中穿梭。小湖最落寞的便是秋冬季节,只怪那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如果有荷,小湖便多了几番风韵,
浮云的倒影也不会如此孤单冷清了。
②想那时一声春雷,一场春雨,江南的湖泊、池塘都生机勃勃起来。
它们渐渐舒展开身子,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世界:湖堤上的草什么时候发
芽了?围填上的烟柳什么时候吐绿了?更奇怪的是谁将一支毛笔插在水
中?笔尖的清香引来一只蜻蜓站在上面,抖着翅膀仿佛在为小荷歌唱。蜻
蜓哪里知道,看风景的它早就走进了杨万里的诗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
有蜻蜓立上头”。只需几天工夫,东一支,西一支,赶集似的从水里冒了
出来。它们又像紧握的拳头慢慢地打开了,成了手掌,再后来一个又一个
地或如碧绿的盘子铺在湖面,或如撑开的绿伞宛立在水中央。
③六月来临,湖里就热闹起来了。如果是雨后,这种感觉更为鲜明,
几只青蛙蹲在圆盘上高声唱和,一阵风过,伞面上的珍珠儿,左右滚动,
一不小心便滑落水中。六月天气燥热,最美的事便是独自站在湖边烟柳浓
阴之下,看荷叶田田,赏映日荷花,轻轻吟诵“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
头……”眼前好像出现了一群红男绿女,荡舟采莲的画面,“荷叶罗裙一
色栽,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是乱花迷
眼,还是人之自迷,碧叶共罗裙一色,芙蓉与人面难分。
④我没有夜渡荷塘的经历,但我也曾采过莲蓬。生于江南水乡,没有
采莲的经历是难以令人置信的。
⑤划一小船行至藕花深处,也就驶进了属于水乡孩子的乐园!水根曾
是我们中游泳的高手,我们经常结伴到湖中采莲。一竿撑过,密密匝匝的
荷叶向两边分开,船•驶过,便又摇摇摆摆地并排在了•处,不是船在行,
荷在动,岸上的人是难以发现我们的。有时候水根搞起恶作剧,故意晃动
小船,同行的女孩子吓得抓紧船舷,尖叫声,笑骂声便在荷叶间飘荡。天
热了,摘一片荷叶顶在头上,那是天然的伞;口渴了,用荷叶舀一汪水,
喝在嘴里,甜在心扉。摘一个莲蓬,剥掉外衣,饱满的籽粒就露出来了,
去了外面的青皮,美美地品尝着白嫩的莲子。吃够了,船一会儿向东,一
会儿向西,一个又一个的莲蓬就落进了我们的船里。多少来,莲叶间的清
香,小伙伴的嬉戏一次又一次地甜蜜了我的梦乡。
⑥江南多有池塘、湖泊,人们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种植莲藕。
据说莲藕的功用多着呢,妈妈曾叮嘱我回家给奶奶买东西,只要买点藕粉
就行了,其它的东西她都不怎么爱吃,独有这藕粉例外。
⑦爱莲,同予者何人?宋朝的周敦颐常独自叹息。其实,爱莲者众矣,
我们乡下叫莲的、叫荷的、叫芙蓉的女孩子多着呢!爱美之心,高洁之好,
人皆有之,岂止周公一人呢?
9.文章第②段和第③段按照顺序,描绘了不同季节里因为
有荷“小湖便多了几番风韵”。其中,第二段通过写荷来展现小湖的
“”;第③段通过大量的引用和化用诗句,展现了因为有荷
小湖变得“”起来的画面。(后两空用原文词语填空)
10.本文的行文思路十分清晰。第④段在结构上起到了的
作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o
11.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它们又像紧握的拳头慢慢地打开了,成了手掌,再后来•个又•个地或如
碧绿的盘子铺在湖面,或如撑开的绿伞宛立在水中央。
12.“莲叶间的清香”和“小伙伴的嬉戏”一次次甜蜜了作者的梦想。你
的成长经历中是否也有一些事或物令自己魂牵梦萦,难以忘怀?请任选其
一,具体地说一说。
【答案】9.(1).时间(2).生机勃勃(3).热闹
10.(1).承上启下(过渡)(2).对莲蓬的喜爱和对美好童年生
活的怀念之情
11.比喻,将荷开放的过程比作为“紧握的拳头”打开“成了手掌”,将
荷叶比作为“碧绿的盘子”和“撑开的绿伞”,生动而形象地展现了荷花
开放的过程,以及开放后荷叶美好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荷花、荷叶的喜
爱和赞美之情。
12.答出具体的事或物;表述理由时,围绕事或物,具体阐述:语句通顺,
内容充实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顺序和内容的把握理解。从文章第②段
“想那时一声春雷,一场春雨”可知描写的季节是春天;从第③段“六月
来临”可知描写的季节是夏天;因此第②段和第③段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
的。注意题干要求后两空用原文词语填空。第②段的第一句“想那时一声
春雷,一场春雨,江南的湖泊、池塘都生机勃勃起来”引出下文,下文通
过描写荷初长时的景状来表现春天的生机勃勃。第③段第一句“六月来临,
湖里就热闹起来了”,下文围绕着荷写出湖里的热闹景象。据此可得出答
案。
2.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第④段“夜渡荷塘的经历”是对第③段内容的总
结;“但我也曾采过莲蓬。生于江南水乡,没有采莲的经历是难以令人置
信的”引出下文第⑤段到湖中采莲的描写;由此可知第④段在结构上起了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除了采莲,第五段还描写了水乡孩子泛舟采莲的热
闹,表达了作者对莲蓬的喜爱和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本题考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能力。仔细审读该句子,从“像紧握
的拳头”“成了手掌”“如碧绿的盘子”“如撑开的绿伞”可知该句运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像紧握的拳头慢慢地打开了,成了手掌”是荷花开
放的过程,“如碧绿的盘子铺在湖面,或如撑开的绿伞宛立在水中央”是
荷叶的形态。作者生动形象的描绘了荷花开放的过程和荷叶的美好姿态,
表达了作者对荷花、荷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此类题为开放题。解答此题,一方面要
结合全文内容,另一方面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作答时结合自己的成长
经历,写出陪伴你成长的具体的事或物,并围绕该事或物,具体阐述其令
自己魂牵梦萦,难以忘怀的理由。注意语句通顺,内容充实。
示例:我老家在农村,年年到了红薯收获的季节,我都喜欢吃奶奶烤的红
薯。当奶奶烤好红薯,喊我吃的时候,我就跑去扒红薯。扒开青灰,捧出
红薯,拍掉灰土,揭开红薯皮,闻一闻,便立即可以吃。红薯很烫,烫得
我酬牙咧嘴,不过还是阻挡不了我吃它的热情,越烫,越想吃。有趣的是,
吃完红薯,我的嘴角常抹出两道炭黑色的“胡须”,我却不去擦它,因为
在我看来,这样好帅啊!我渐渐长大了,但那香喷喷、甜丝丝的烤红薯,
却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永恒不变。
【三】文言文(16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说乎(2)择其善者而从•之
(3)逝者♦如斯夫(4)白首方♦悔读书迟
14.请把下面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5.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从学习态度上来看:《〈论语》十二章》“逝者如斯”的比喻,《劝学》
中“黑发”与“白首”的对比,都在告诫我们要
(2)从学习方法上来看:《<论语》十二章》中,《学而》篇强调“—”
《为政》篇强调“”;而《劝学》则重在“”。(各用文中的一
个字作答)
16.《论语》中有不少成语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
语中。请写出选文中出现的成语。
【答案】13.(1).同“悦”,愉快,高兴(2).跟随(3).这
(4).才,
14.(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
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15.(1).珍惜时间(知道时间的重要性)(2).习(3).思
(4).勤
16.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答
出任意三个即可)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1)句意为:不是很快乐吗?说,通假字,同“悦”,愉快,高兴;
(2)句意为:选择他们好的方面向他们学习。从,跟随;
(3)句意为:时光像河水一样流逝。斯,这;
(4)句意为:到老了才后悔读书少就太迟了。方,才。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重点词语:
(1)而,表转折;愠,生气,恼怒;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而,表转折;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时光像河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
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是少年
不知道早起勤奋学习,到老了才后悔读书少就太迟了。通过对比的手法,
突出读书学习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学习,要珍惜时间。
(2)根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习”的重要;“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思、”的重要;“三更灯火五更鸡”“黑发不知
勤学早”强调“勤”的重要性。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
文章主旨,结合所给句子,根据积累的成语知识解答即可。出自《论语》
十二章选文的成语有: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逝者如
斯、不舍昼夜、温故知新、三十而立、匹夫不可夺志。
【点睛】参考译文:
《论语》十二章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
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
人吗?”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
学习,就会(对自己的学业)有疑惑。”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选择他
们好的方面向他们学习,发现他们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也
具有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
劝学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奋学习,到老了才后悔读书少就太迟了。
三、写作(55分)
17.一节课就是一场长途旅行,天地有多大,我们的视野就有多大;世界
有多远,我们的足迹就有多远。一节课就是一次思维碰撞,你的思想,我
的思想,因为碰撞又产生了我们的思想……不同学科的精彩、不同老师的
魅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赠与撤销权合同书
- 借款抵押合同范本
- 施工用品租赁合同
- 威尔顿圈绒满铺地毯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一次性购销运输合同模板(三篇)
- 2025年中国手术机器人行业市场深度调查评估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19-2025年中国报刊广告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成都关于成立黄金选矿剂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
- 沙石运输行业品牌推广合同
- 食品冷链装卸责任合同
- 道路沥青工程施工方案
- 2025年度正规离婚协议书电子版下载服务
- 《田口方法的导入》课件
- 内陆养殖与水产品市场营销策略考核试卷
- 电力电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医生给病人免责协议书(2篇)
- 票据业务居间合同模板
- 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2教材习题答案
- 应急预案评分标准表
- “网络安全课件:高校教师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素养培训”
- 锂离子电池健康评估及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