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15篇)_第1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15篇)_第2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15篇)_第3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15篇)_第4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15篇)

二年级数学匕册总复习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2、学生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运用

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

有好奇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吗?今天,草原

上要举行运动会,第一项田径项目是竞走,参赛运动员是喜羊羊

与懒羊羊,懒羊羊走长方形的路线,喜羊羊走正方形的路线。都

走一圈,看谁走的快?懒羊羊说:“不合理,我走的路多,喜羊羊

走的路短。”

(大家看图,出示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你们来当评委,看看懒羊羊提的要求合理吗。

引导:喜羊羊和懒羊羊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

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喜羊

羊和懒羊羊走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长方形

和正方形的周长)

揭题:你们真聪明!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

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提问:他俩所走的路程到

底怎么算呢?

板书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二、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长方形,动手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

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

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请同学们动手量出

所需的数据,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

2、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

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

理。)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三种:

(板书)

(1)6+4+6+4=20(厘米)周长=长+宽+长+宽

3、提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

想法。

4、请同学们再拿出手中的正方形,先量一量,再在练习本上

求出正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两种:(板书)

(1)5+5+5+5=20(厘米)

边长+边长+边长+边长二周长

(2)5X4=20(厘米)边长X4二周长

提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

法。

提问:要求正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边长)。

5、提问:懒羊羊也用尺子量出了长方形草坪的长是12米,

宽是6米,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草坪的周长是多少?

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出计算过程。

6、解决了懒羊羊的问题,那我们就来帮助喜羊羊算出他所走

的路程吧!他也量得正方形草坪的边长是9米。请你算出它的.周

长。

7、同学们比较一下谁走的路长?(一样长)

8、谈话:原来,他们俩走得一样多,经过科学地计算,懒羊

羊心服口服了,他们不再吵了,都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中。

三、巩固练习

长的有趣的问题,只要我们去认真观察,去仔细发现,就会发现

其中的奥妙。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掌握加减混合

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过程与方法:同学经历从实际情境中笼统出加减混合计算

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在学习活动

中,经历观察、比较、笼统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使同学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培养同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协助同学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正确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分组进行比赛,激发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

1、复习:

9-3-4=8-2-3=9+0+1二

4+3+2=5+4+1=5-3-1=

2+4+0=10-7-2=10-1-6=

指生回答。

9-3-4你是怎么算的?(生回答:)

4+3+2你是怎么算的?(生回答:)

连加连减题在算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答:都是先算前两数,然后用得数再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

(物就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0)

(课件出示)师:这里有四只丑小鸭,每只丑小鸭身上都带着

一道题,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解决了,丑小鸭们就会变成美丽的

天鹅。谁来帮帮它们?

2、新课引入。

师:丑小鸭们变成了美丽的天鹅,它们飞呀飞呀,飞到一个

美丽的湖边,它们纷纷落入湖中尽情地嬉戏着。

(三)探究新知

1、学习例1。

(1)教师电脑演示:(湖面上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天鹅。)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

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师:那应该怎样列式?板书:4+3

⑵教师操作屏幕,重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再

飞走2只的场面。

师:看到这一情景,谁能完整地来说一说,并提出问题呢?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再飞走了2只,现在

还有几只?我们该怎么列式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4+3的后

面写上-2,把算式写完整并读算式。

⑶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

意义。(指名说)

(4)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刚学过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能

给它取一个名字吗?(学生自由发言。)

⑸引出课题: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

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学生齐读课题。

2、类比探究算法。

⑴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

①学生同桌讨论,互说计算过程。

②学生汇报。师板书:4+3-2并标明计算顺序。

(先算4+3得7,再算7-2得5。)

③教师小结。(板书得数“5”。)

3、学习例2。

电脑演示例2:湖中4只天鹅,先飞走2只,又飞来3只。

师:美丽的小湖上,天鹅又发生了新变化你能把图意说给大

家听吗?

⑴学生说图意。

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谁来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⑷翻书试着计算4-2+3o

⑸交流汇报计算过程0

生:先算4-2得2,再算2+3得5。

师:为什么先算4-2?计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加?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标明注出计算的顺序。

4、师生共同小结:加减混合计算顺序。(从左到右)

(四)反馈练习

1、完成第75页做一做。(课件出示图画)

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⑵列式计算。

⑶说说算式7-3+4=8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2、游戏:小青蛙找家。(练习十二第2题)

⑴班齐唱《小青蛙找家》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戴上头饰,帮小

青蛙找家。

⑵分组读算式,并说出计算顺序。

⑶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教育。

3、解密大行动。

⑴独立完成计算卡上的10道式题。

⑵游戏规则:任选一题算出得数,如果这个得数是下方这5

个密码中的一个的话,你们组可相应获得两颗星星。

⑶请同学说出得数,并说出计算过程。给说中密码的那组加

星星。

4、小结比赛结果。

(五)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小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六)布置作业。

1、把课本第75页说给爸爸妈妈听。

2、算一算

1+6-2=6-5+8=9-6+5=

4-3+9=6+4-5=4+2+4=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

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

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

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

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工具:

刻度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老师比,谁高。谁矮?(老师高,同学们矮)

师: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

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

使用长度单位。板书课题一一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推或

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推

(zh方)、一步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

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柞作单位,量一量桌

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挂?学生汇报:4推、5推半、5推等

等。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推。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

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挂的长度

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

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

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教学例

2、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

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

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

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0,我们就把这条刻度

线叫做刻度0c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C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一一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

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

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3、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

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

格的长度是1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

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

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

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

确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

由发言)

教师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

用1厘米说一句话吗?

学生积极发言。

4、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

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0到7呢?

学生自主学习。

5、教学例3。(量一量)

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忆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

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

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

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

时要按紧尺子。

6、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

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再量一

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

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柞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

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

边物体的长度。

课后习题:

一、填一填。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2、图钉的长大约是()。

3、曲别针的长是3()。

4、1米二()厘米。

5、操场跑道长400()。

二、小小画家。

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3、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4厘米的线

段。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进行关于元、角、分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2、理解元、角、分的加、减法的计算的算理。

3、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铺垫助学)

师:同学们都去过超市吧,今天我们来当一回售货员,不过

我要考考你们,看你们是不是一名合格的售货员。(出示课件)

1、课件出示人民币面值图片,说出人民币币值。(学生举手

抢答)

2、填空:(指定小组一个个回答)

1元二(10)角,10角=(1)元

2元=(20)角,20角=(2)元

7元=(70)角,40角二(4)元

5元二(50)角,80角=(8)元

9元二(90)角,60角=(6)元

(二)例5(以趣激学)

1、彤彤要买一袋牛奶,牛奶是1元两角,可是彤彤没有面值

一元的人民币,只有一些面值1角的人民币,他该怎么给钱呢?

2、让学生思考后举手发言,说出方法。(板书:人民币简单

的计算)

3、教师再次根据学生描述的方法进行课件直观演示。

1元2角=12角(板书),让同学齐读一遍,并让几个后进生复

述。

4、彤彤转天又买了一杯酸奶,给售货员18角,你们知道酸

奶是几元几角吗?

18角元8角(板书)

5、点名回答,说出原因,并让后进生复述。

6、练习(指定小组一个个回答)

1元3角二(13)角,15角二(1)元(5)角

4元6角=(46)角,24角=(2)元⑷角

6元1角=(61)角,53角二(5)元(3)角

5元7角二(57)角,89角二(8)元⑼角

9元5角=(95)角,67角=(6)元⑺角

7、书写反馈:

数学书第57页做一做第一题,注意书写姿势,比一比谁书写

最快、最工整。写好后立刻坐好°

(三)例6(顺思导学)

1、出示图片。

2、提出问题1:

(1)买一个圆气球和一个桃心气球,要多少钱?

(2)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并说出方法。

⑶出示课件,并提示:单位名称都是“角”,可以直接计算。

(板书:5+8=13(角)13角=1元3角)

3、提出问题2:

(1)笑脸气球比粉色气球贵多少钱?

⑵让同学描述“贵”是什么意思?

⑶同位讨论,这个问题该如何解答。

(4)同学代表发言,教师给予适当纠正和引导。

(5)教师再度用课件演示同学们的方法,并提示:单位名称不

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名称,再计算。

(板书:1元=10角10-6二4(角))

4、提出问题3:

(1)买一个笑脸气球和一个鸭子气球,要多少钱?

(2)让同学们仔细想一想,然后把自己想到的.方法写在小纸

条上,教师巡视。

(3)利用投影展示部分学生作业,共同讨论他们是否做的正确,

让同学说理由。

(4)利用课件展示做题过程,(板书:1元+3元1角=4元1角)

(四)练习:(应用促学)

数学书第57页第二题1、2问。

(六)课堂小结:(梳理评学)

你们都是非常聪明的售货员,帮顾客解决了,买两样东西如

何计算一共多少钱?一个商品比另一个商品贵多少钱?顾客们认为

你们态度满分,服务满分,下课后,由组长为所有的售货员们发

放优质奖章。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5

教学目标:

L知识与能力:经历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时

间观念和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情景,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两者之

间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学习有关时间的

简单计算,发展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学生珍惜

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制作作息时间表,并根据表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

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校作息时间表,实物投影

学生准备:

学具钟,纸片

教学方法:

探讨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引入。

1、谈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起床、上课、放学、休

息都有一定的时间。时间就像生命一样,我们要爱惜它,科学合

理地安排它。

2、投影学校的作息时间表:认识这张表吗?

这是我们学校的作息时间表。

3、组织观察:你能从表上看出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集体交流:把你们看到的给全班同学说一说。

我们可以看出来,学生上学时间是8点20,过了8点20就

迟到了。

老师引导谈话,引入新课:知道作息时间表的用处吗?

你想自己编一张作息时间表吗?(板书课题。)

二、制作时间表,探究简单的时间计算。

1、出示白纸片,安排制作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可制作在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也可以制作在

家里的作息时间表。请小组成员共同商量,讨论,分工合作,并

用学具钟拨一拨。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活动。

2、体展示汇报:请每小组选代表把你们制作的作息时间表放

在投影仪下,并说说你们组是怎么做的。

3、投影大家选出来的作息时间表,引导学生分析表里的内容:

仔细看看这张表,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考考你们,如:上午10点同

学们在干什么?

第二节课什么时候下课?

第一节课用了多少时间?……

谁设计的最合理?

4、鼓励提问: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完成书上68页的说一说。)

三、练习巩固

1、投影书第69页练一练第1题

教师读题,给学生思考和动手寻找答案的时间,再请学生回

答。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拨钟,时针走了2圈,就经过了2个小时。

2、投影第2题

请仔细看看两个钟面上指针有什么不同?

时针和分针指的.地方不同。

这中间经过了多少时间?

1小时30分(90分钟或1个半小时)

引导学生说一说:昨天这段时间你正在干什么?

3、投影第3题

先组织学生看懂上面三副图的意思,先估计一下,每幅图发

生在几点钟?

再联系图意认读钟面时间,填写在书上。

最后借助学具钟拨一拨,算出中间经过的时间。

要求:学生完全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孩子)

做完的同学在小组内订正,相互批改,给能干的小伙伴画上

一颗☆<>

四、拓展性学习

1、估一估:你上学时,路上大约用了多少时间?

2、实践活动:请你在上学的时候,记录一下你出发的时间和

到校的时间,再算算路上经过的时间,在小组内交流,并比较一

下自己估计的准不准确。

五、总结。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6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

算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体验

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

教具、学具准备:依据教科书第31页的例4情景图制成的课

件。

预习作业:

1、把24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2、自学例4,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步骤。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

1、24+4=6

2、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商店吗?今天小明和小芳来到了

小小商店,同学们猜一猜他们要买什么东西呢?(出示依据例4制

成的课件)

让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观察到的情况。并汇报小组解决的

步骤。

二、探究新知

1、发现问题,讨论解决方法。

师:小明和小芳到底要买什么呢?他们在说什么?(出示售货员

和小朋友的对话)

学生读出现的对话。在这个基础上,呈现出要解决的问题。

师:小明说要买5辆小汽车,小芳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生:小明应付多少钱?

师:怎样才能求出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呢?要求出5辆小

汽车应付多少钱,应先知道什么?怎样才能求出。现在小组讨论一

下。

各小组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适时给各组适当点拨。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知道要解决提出的问题,需要先解决“买

一辆汽车用多少钱”的问题。

师:要求出“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就要先求出“买

一辆小汽车用多少钱”,同学们看看从哪里我们可以知道买一辆

小汽车用多少钱?

生:从售货员阿姨说的“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可以知道

一辆小汽车的'价钱。

师:一辆小汽车多少钱?怎样列式?

生:12・3二4(元),买一辆小汽车需要4元。

师:知道了一辆小汽车4元,那么5辆小汽车需要多少钱?怎

样列式?

生:4义5=20(元),买5辆小汽车需要20元。

2、总结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表现得都很好,那么谁能通过刚才我们解决

的这个问题,说一说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学生发言,共同总结出: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寻找解决问题

所需要的信息数据,缺少什么信息数据,就把它当作为先要解决

的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获得需要的信息数据,才能解决所提

出的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

数学活动:学生说要买商品,提供条件。要求学生想付多少

钱,要先求什么。

条件:

(1)3元可以买10本练习本。

(2)5只小熊猫15元。

(3)10元可以买1个小娃娃。

(4)18元可以买3个篮球。

(5)买10支铅笔只需5元。

(6)12元可以买4个铅笔盒。买7个地球仪要付56元。28

元可以买,两副羽毛球拍。

(7)买6个闹钟需要36元。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怎样去解决问题,学会了要

解决一个问题,必须找出所需要的信息,如果缺少了什么数据信

息,就把它作为先解决的问题,最后解决提出的实际问题。

五、完成《课堂作业本》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7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页第3题及练习二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进一步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进一步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进一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

的内在联系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复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对时间有更深的认识。

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

学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练习课中的情境图C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谜语引入

启发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仔细听,看

哪个同学先猜出来。

哥哥长,弟弟短,弟弟跟着哥哥转。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

格。这是什么?(钟表)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认识时间》。

二、复习几时

(1)谁来说说钟面上有什么?

引导学生看出有1—12这些数,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

格,每一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共60个小格。

(2)老师拨出7时和7时半,让学生用两种方法写一写。指

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反馈。

并引导学生小结:

①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②当分针指着6,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半。半时就是30

分。

(3)复习"1时=60分”o

师拨12时,问:现在是几时?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变化。(拨到1时)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

引导学生一起回答:时针走一大格是一1时;

分针走一小格是一1分;

分针走一大格是一5分。

老师拨钟,引导5分5分地数到60分,分针走一圈正好是60

分,而这时时针正好走一大格,是1时。

板书:1时二60分

三、做一做

(1)老师拨时刻(7:45、10:50、11:15、1:35),学

生在纸上写一写,说一说。

(2)老师说时刻(3:45、1:25、4:05、6:55),学生

拨钟面。

强调:表示分的数要占两个位置,不满10分的.要用0来占

位。

四、复习经过的时间

(1)4时再过5分是()o

(2)10时30分再过10分是()o

(3)8时45分再过5分是()o

(4)5时56分再过()分是6时。

五、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101页第3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12题。

独立完成,小组评议。

六、总结提升

这节复习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提出来我

们一起解决。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8

教学目标:

L认知目标:让学生学会建立规范表格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

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

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规范表格建立的方法和文字格式

设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表格的设计和文字格式的设置。

教法阐述: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士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

渗透基础知识”,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

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

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我采用了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

动法,帮助学生消化本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

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演示法、比赛法,并借用了艺术课的“三位

一体(即欣赏、技能、情感)”教学法,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化。

学法指导: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由知

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引导

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进行学习与操作,通过自主探索获

取知识与技能。把“自学一尝试一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

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发现方法、解决问题,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环境:

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提问同学们:你们什么时候到校呀?为什么你们会按时下

课,按时来上信息技术课呢?什么时候你们回家呀?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出学校运转是有规律的,同学们按时

上下课,按时放学回家。引导同学们找出学校是怎样有规律的运

转的。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任务一:创建表格

老师出示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电子版和打印版),让同学们以

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看看我们学校的作息时间表有几行几列。

老师提问同学回答,一致通过后,由同学们自己来制作12行3列

的表格,老师巡视指导。

任务二:在表格中输入文字

请同学们参照老师给出的学校作息时间表填写表格。

任务三:设置表格中的文字格式

提问: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老师制作表格中的文字和同学们

表格中的文字位置好像不太一样哦?同学们觉得哪一种更漂亮一

些呢?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如何使用“单元格”对齐命令。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提示,让同学们通过观察找出不明显

的差异,以此来锻炼同学们的观察力并且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C

三、综合运用,知识拓展

同学们既然会制作作息时间表了。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制作出

你们班的,课程表呢?希望同学们课下的时候证明给我看,下节课

的时候展示给老师看好不好?

四、作品展示,知识巩固

找出好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同一班的同学做出好的作品,

对全班同学都是一种激励,老师就是要以此来激发所有同学的学

习热情,认真的制作表格,向好的同学看起。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制作规范表格

的方法,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你们制作的表格相比老师在上课

的时候展示给同学们的还不太一样,是哪不一样呢?这个问题留作

课下讨论,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解决一下,

看能不能达到老师的水平。

五、设计理念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

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获

取信息,掌握操作。

2、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

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式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

地接受任务。

3、分层教学的实施。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

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

习教案9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特点,会用乘

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体验

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

预习作业:

1、花儿后面藏着几?

6・212+320+4104-2184-6

184-6204-5244-625+5124-2

2、有9个・,每3为一堆,可以摆几堆?

有24个支,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几个?

有12个上,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

1、说一说你用的是哪句口诀

2、列式:

9+3=324+6=412+4=3

二、解决问题练习

1、第29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①请学生观察情景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

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②从图中收集解决问题的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

一部题。

③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小刺猬要运走12个苹果,每次运3个,要运几次?12・3=4(次)

2、当小刺猬把水果运回家时,发现家里来了3个客人,它们

送了很多萝卜给小刺猬。

小刺猬想: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3只小兔,每人得几

个?12+3=4(个)

3、小兔对刺猬说:“30根萝卜,每筐装5个。”小刺猬想:

“要几个筐啊?”

30根萝卜,每筐装5根,需要几个筐?30+5=6(个)

4、小刺猬拿出家里的筐一看,只有5个筐,不够怎么办?

我只有5个筐,怎么装?30+5=6(根)

5、小猴送来了24只桃子,小刺猬想把桃子分给客人。

小猴带来24只桃子,每个客人5只桃子,够分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0页的练习六的的1题

口头编题,学生独立完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列式;30+5=6(个)

2、完成第30页的练习六的的2题

学生观察图后,口头编一道应用题。学生独立完成

列式:184-6=3

3、完成第30页的练习六的的3题

学生观察图后,编一道用除法计算的应用题。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受除法问题,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的

分”和“平均分成几份“引出可以用除法计算;由于对除法算式

的理解不够,个别学生将除数与商错位。

四、完成《随堂练习》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页总复习第2题及练习二十五第4、6、7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和熟记乘法口诀表,

并能熟练地利用乘法口诀表求积,提高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口诀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熟记乘法口诀并利用口诀求积。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C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出示卡片)

9X5=8X7=7X6=4X9=3X6=5X7=

4X8=3X4=6X8=4X7=9X9=8X5二

3X7=4X5=5X6=8X9=

(2)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表内乘法的复习。

二、复习旧知

(1)复习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多媒体出示下图:

OOOOOOOO

OOOO

OOOOOOOO

问:求一共有多少个,用加法计算怎么列式?用简洁计算怎

么列式?

5+5+5=5=20(个)

5X4=20(个)

指名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5X4=20

乘数乘号乘数积

教师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复习乘法口诀。

①背乘法口诀。采取多种形式背乘法口诀。

②根据“六九五十四”这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③口算。

7X8=9X4=6X7=8X8=6X5=7X4=

6X9=9X8=5X5=8X6=3X2=7X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4题。

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6题。

仔细看题,独立完成。

(3)完成练习二十五第7题。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读懂题意,然后独立完成。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对乘法进行了复习,你们有什么新收获?还有什

么不清楚的吗?

板书设计

表内乘法的复习

一、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5X4=20

乘数乘号乘数积

二、乘法口诀

背诵1—9的乘法口诀。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回顾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能辨认轴对称

图形,正确区分平移与对称现象。

2.在操作中,体会对称、平移及旋转运动之间的联系,感受

数学美,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

观念。

3.经历数据收集、记录、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巩固用

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

数据分析观念。

目标解析:

本课是总复习的第三课时,在学工对图形的运动和数据收集

整理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因此本课

教学目标的定位不仅在于复习巩固已有的知识,更侧重于沟通知

识间的联系,初步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

1.体会对称、平移及旋转运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辨

认。

2,巩固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

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及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图形的运动

(一)回顾整理,梳理知识。

1.关于图形的运动,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2.动手剪一个对称图形,并指出它的对称轴。

3.利用手中的图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体会区别。

(二)动手操作,沟通联系。

L猜一猜、想一想

(1)出示:猜一猜:按照画的痕迹去剪,打开后是什么呢?

(2)出示:想一想:这个图形是怎样剪出来?先怎样折,再怎

样剪?

(3)你会做风车吗?(让学生先说一说一再出示制作步骤)

2.剪一剪、做一做

小组四人合作,组长自己设计一个图形剪一剪,其余三人分

工各选其中一种剪一剪、做一做,做完组内交流。

3.说一说,描一描

(1)在你剪的图案中,有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有,和你的同桌

说一说,并用彩笔描出它的对称轴。

(2)全班汇报,复习对称。(实物展台展示学生不同作品)。

4.找一找,比一比

上面的活动中,你能找出平移、漩转现象吗?(小花图既可以

看成是轴对称图形,也可以看成图形的平移;笑脸图既可以看成是

轴对称图形又可以看成图形的旋转;风车则是物体的旋转现象等。)

(三)联系生活,完善认知。

1.出示:

2.上面的活动中,你能找出平移和旋转现象吗?

3.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平移和对称现象,并记录下

来。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平移和对称现象,

发现平移和旋转的不同之处,沟通其与对称之间的联系,最后走

进生活,寻找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沟通图形的变换

与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的关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复习数据收集整理

过渡:同学们,刚才你们有的在与活中找到对称现象,有的

找到了平移现象,还有的找到了旋转现象,以你们记录的第一条

为准做一项调查。

(一)收集整理数据

可以怎样收集全班同学的数据?(举手、画正字等)

(二)记录分析数据

L根据上面调查的结果设计统计表,记录数据。

现象对称平移旋转人数。

2.分析数据

(1)从统计表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通过这次调查,你有什么感受?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设计意图: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让学生统计本班学生在生活中

找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一方面复习巩固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

的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统计与生活

息息相关,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三、巩固拓展

L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的第9题。巩固复习轴对称图形

的知识。

2.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0题。巩固复习旋转现象。

3.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1题。巩固数据收集整理。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让学旦在观察、判断以及整理分

析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图形的运动与数据收集整理方面的

知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L通过今天的复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2.小小设计师(机动)。

要求:

①画出一个你最喜欢的基本图形。

②根据你画的基本图形,运用平移、旋转设计一个美丽的图

案。

③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设计的。

④集体交流,展示自己设计的图案说说设计过程。(实物投影)

设计意图:复习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在交流收

获中自我评价。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设计创造美丽的

图案,在创造中感受图形的变换之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

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意识。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12

复习目标:

1、学生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掌握乘、除法计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表内乘、除法计算,提高计算的能力。

3、对前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查缺补漏。

教具准备:

课件、宝物盒、智慧老人图片、色子、习题卷。

复习过程:

一、明确复习内容,导入复习

龙老师给同学们猜个谜语:符号妈妈有四个孩子,它们是两

对双胞胎,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加、减、乘、除)本学

期我们学得最多的是哪一对双胞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乘除计

算进行和复习。

课件:(出示6X8=48和27:3=9)

同学们还记得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乘数、乘数、

积),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那除法算式呢?课件(被除数、

除数、商)

二、复习闯关

(一)第一关:神机妙算(加、减、乘、除口算)

1、请同学们计算第一关的口算题,时间为2分钟,能做多少

做多少,要求在计算准确的基础上比速度。

284-7=7X8=274-3=45+5=564-8=324-4=9X6=204-4=354-5=48+6=

274-3=9X4=404-5=24-6=7X6=164-4=18-

3=364-4=724-8=54+9=8X9=9X5=64+8=20-4=

2、汇报:

(1)请同桌两人交换,听老师读答案,你来改对错并统计做

对的题数。

(2)课件:

你觉得计算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要提醒同学的吗?

你是使用什么方法算出除法算式的商的呢?(请四人小组讨

论)

(3)学生汇报,

(4)课件:出示小提示

同学们成功闯过了第一关,获得智慧老爷爷送出的第一个宝

盒。

(二)第二关:智慧之门

下面进入第二关,有信心获得更多的宝盒吗?

课件:请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6+6+6=()X()

3+3+3+3+3+3+3=()X0

10+10+10+10+10=()X()

5*4=()+()+()+()

3X7=()+()+()

()X()=2412=()X()

7X()=56()X8=48454-()二9()4-9=8

汇报:

(1)有哪道题目同学们觉得有困难的?

(2)10+10+10+10+10=()X()这道该填什么?你是怎样想

出来的?

3乂7=()+(。()这题呢?

()+9=8这题呢?

同学们真棒,又可获得智慧老爷爷送出的两个宝盒了,下面

要增加难度了,要加油哦!请看第三关。

(三)第三关:造房小超人(看得数,写除法算式)

你能写出商是6的除法算式吗?能写多少就写多少,看哪个

小超人造的房子高。

汇报:

课件出示:

利用6的乘法口诀想:6X1=6,可以写出除法算式64-1=6,

同样:6X2=12也可以写出除法算式12+2=6,如此类推。

6X1=66^1=6

6X2=12124-2=6

6X3=18184-3=6

你也能照样子说几个吗?(生小组内说)老师发现同学们真

是越来越聪明了。大家又可以获得两个宝盒了。

下面我们来轻松轻松,玩个游戏好吗?游戏名叫.....

(四)第四关:游戏一夺宝奇兵

游戏要求:与飞行棋玩法类似,同桌两人合作,轮流掷骰子,

掷到什么数就向前走几步,并算出该算式题答案,掷到0代表算

原地的题目,同桌判断,算对就奖励往前一步,算错就后退两步。

谁先到达终点,就可奖励一面红旗画在横线上,然后两人又从起

点开始玩。(用一张游戏纸就可以了)

汇报:

1、有谁进入宝藏夺宝了?有两次进入的吗?.....

2、有没有觉得哪道题比较难算的?

3、谁能说说这几道题该如何想?(课件一题一题出示)

()X2=4X()

4X6=()X8

3X()

你能尝试解决这几题吗?

5X()=4X()()X2=3X6

3X3=()4-6484-8=()4-2

4X()32

同学们真厉害,智慧老爷爷送出?最后一个宝物盒。你能猜

到宝物盒里藏着什么秘密吗?

乘除要算准口诀是基本

四、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口算

2、复习册内容

(附游戏题目)

耶!我进入宝藏啦!

终点

()X2=4X()4X6=()X83X()

354-()=7

8X6=7X()=21354-7=

9X7=()X8=24

45+9=54+6=63-9=()4-()=4

()X()=1248+8=9+3=

32+()=821+3=45-5=

9X8=()X9=63424-7=

():()=68X8=

起点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13

复习内容:

综合复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复习目标:

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综合运用多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进一步熟悉这类题目的结构(即条件和问题)。

比较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与求“比一个数少几的

数是多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总结出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

基本思路。

让学生学会合作,大胆交流,能完整的分析应用题。

使学生学会归纳与总结,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

复习过程:

一、回顾呈现。

1、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在第六亘元学完万以内的数的加减

法之后,还学会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一下

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方法c[板书课题]

2、回顾呈现

①出示教材70页第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

三个小朋友,你能分别给他们起个名字吗?

生可能回答:穿绿衣服的小男孩叫小明;穿蓝衣服的小女孩

叫小青;穿黄衣服的小男孩叫小新等。

(教师在图中板书三个名字)

②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现在三个小朋友都有名字了,你能从图中搜集有关的数

学信息提出问题吗?(思考一会儿)把你搜集的信息和提出的问

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③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可能会出现如下情况:

・小明有16张卡片,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小新有多

少张卡片?

・小明有16张卡片,小青的卡片比小明少7张,小青有多少

张卡片?

教师板书这两个应用题。

[设计意图:回顾整理不能按照新授课的.思路教学,既然是

复习课就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做课堂的真正主人。通过信息图使学仁回顾再现所学知识,逐渐

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梳理归纳

1、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⑴学生读题,比较两题,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生可能有如

下想法)

•都是知道了小明有16张卡片,求另一个人有几张卡片。

•这两个题都是和小明的卡片数做比较。

・第一题是“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第二题是“小青

的卡片比小明少7张”。

小结:相同点都是已经知道了“小明有16张卡片”,要求另

外一个同学有多少张卡片。不同点是第一题是“小新的卡片比小

明多25张”,第二题是“小青的卡片比小明少7张”。

⑵分析这两道题,小组内交流思考方法。

2、全班交流,展示思维过程

(1)交流第一题,学生有可能出现如下想法:

・用画线段图的方式来分析第一题。(展示线段图)

所以要求小新的就是把16和25合起来

・用在脑子中画图的方式分析第一题。

・没有画图,这样想,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说明小新

的多,小明的少,要求小新有多少张卡片,就要把16和25合起

来。

(2)交流第二题的解题方法。

(3)学生口述算式。

3、分析比较,揭示解题思路

有的学生用画线段图帮助理解的方法解答;有的学生根据题

意直接写出算式。

引导学生说出解答这类实际问题时应该注意:

(1)知道谁和谁比。

(2)知道谁多谁少。

(3)知道要求谁。

(4)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确定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新授课中,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已经通过学具(纸

条)的操作,以及操作过程的思考与表达有一定的理解。因此,

在复习课中这已经不是难点,而让学工通过把实际问题“画”出

来,一步一步的分析比较,最后得出思考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

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而最终由学生自己总结出解决这类实际问

题的思路和方法,会使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掌握得更加扎实]。

三、拓展应用

1、师生共同游戏,提出要求:老师在黑板上用磁卡片组成数

403,学生在桌子上组成另一个数,你告诉大家,你的数比老师的

数大几还是小几,其他同学猜一猜你组成一个什么数。

2、72页第六题信息图

①教师谈话:快到六一儿童节了,你想怎样庆祝一下自己的

节日?二年级一班的同学开展了向福利院的小朋友献爱心的活动,

他们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示自己的爱心呢?

②出示信息图,学生观察。

③要求学生独立收集信息,在本子上提出问题,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④全班交流。(可能有如下想法)

・一组做剪纸123张,二组比一组多做58张,二组做多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