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古诗三首
2、燕子
3、荷花
4、昆虫备忘录
口语交际•春天去哪儿玩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语文园地一
5、守株待兔
6、陶罐和铁罐
7、狮子和鹿
8、池子与河流
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习作:看图画,写作文
语文园地二
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
9、古诗二首
10、纸的发明
11、赵州桥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华传统节日》
语文园地三
13、花钟
14、蜜蜂
15>小虾
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语文园地四
16、小真的长头发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习作•奇妙的想象
18、童年的水墨画
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20、肥皂泡
21、我不能失信
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语文园地六
22、我们奇妙的世界
23、海底世界
24、火烧云
口语交际:劝告
习作•介绍国宝大熊猫
语文园地七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26、方帽子店
27、漏
28、枣核
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
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
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
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
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
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
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
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出示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
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
展开想象。
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2.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
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o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4•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飞来飞去?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
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诗想象、看课本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
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从而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
情。】
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
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
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了解诗意L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
停顿。(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2.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
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桃花,鸭子戏水、篓蒿长势很
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1)你们认识篓蒿、
芦芽、河豚吗?师解释。
篓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
上,在淡水中产卵。(2)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师提问:诗中
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诗人
的想象)。(3)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注释了解诗意。】四、当堂小结,生谈感受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
爱和赞美之情。】
第三课时
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
1.继续学习宋朝诗人曾几写的一首古诗,一起感受曾几笔下的春天。
2.强调曾是多音字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三衢山的道上)
二、初读古诗,补充学法
L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2.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
3.齐读1、2句。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强调“泛”
“尽”的意思?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很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
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学习古文的方法。】
4.“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
气,因此诗人的心情很好,游兴愈浓。指导学生读出1、2句的,体
会诗人的心情。
5.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有些失望的时候,却听到树上的黄
鹏,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3、4句。
6.此时诗人的心情一定是一惊喜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
情变化。】
7.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心情的变化。(配乐朗读)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全诗的意思。
三、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欣赏美丽的春色。(播放视频)
2.用学过诗文描绘春色。
板书设计:
绝句
唐杜甫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
宋曾几
心情变化
2燕子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的13个生字,正确认读“伶俐、横掠、倦了、
闲散”等词语。强调多音字散和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3—5自然段。
3、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描
写事物的能力,积累好词佳句。
4、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
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学
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着重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
2、学会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成
语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小小姑娘穿黑袄,尾巴像把小剪刀。屋子造在房梁上,捕捉虫子本
领高。(打一动物)
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眼中的燕子什么
样?看到燕子你联想到什么?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突出了燕子的外形特
点,学生自由回答,可能会联想到有关燕子的词句,也可能想到有关
春天的词语等。】
2.板书课题。“燕”是个象形字,“廿”表示燕子的头,“口”表示
燕子的身子,"北''表示燕子的翅膀,“八、、”表示尾巴。书写时各部
分要紧凑。
3.介绍作者郑振铎。
二、检查预习,巩固基础
1.检查生词认读情况
(出示词语:似的、聚拢、伶俐、横掠、倦了、闲散、纤细)
2.检查生字识与写
(1)学生找出容易读错的生字。
预设点:
a“似的”的“似",“横掠”的“掠”易读错。
b多音字“散”和“杆二
“几支木杆”,读“gdn”,旗杆(gan),它还有一个音念“gdn”,
枪杆(gan)<?
(2)展示难写的生字。
“拂二笔顺是:横、竖钩、提、横折、横、竖折折钩、撇、竖。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强调课文中容易读
错的生字,展示难写生字的书写。】
3.检查课文正确、流利的朗读情况。
第二课时
一、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外形美)
(1)生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描写了燕子的哪些部分?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燕子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描写事物要抓住主要特点。可要求学生课
下观察一个小动物,通过抓住特点的方法,描写外形。】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一段,感受燕子的外形美。
2.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春之美)
(1)小燕子看到春天里的哪些美景?
强调重点句子“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平添”就是更近一层,
原本已经很有生趣了,而燕子的到来,使春天更加生趣盎然了。
(2)如何理解“赶集似的”?
(3)练习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三、四自然段(感受飞行美)
(1)出示自学指导:读三、四自然段。你感觉到哪一个词,哪一个
句子描写的美是独特的。画下来。
(2)根据学生自学情况,指导自学。
(3)指名汇报:
预设:
(1)预设一:“'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
下了。”从“唧”可以体会出,燕子飞得速度很快,好像一眨眼
就飞过去了。
(2)预设二:“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
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沾”字可以感受到燕子飞得轻而快。“小圆晕”很美,一圈一圈,
闪着彩色的光。
(4)练习读背三、四两自然段。
4,学习第五自然段(感受停歇美)
⑴出示自学指导:读第五自然段。画下你认为好的句子或词语
⑵指导自学,指名汇报。
⑶练习读背第五节。
【设计意图:三四环节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燕子无论是飞行时,还
是停歇时,都是那么美丽可爱。这篇课文就是抓住了特点,用恰当而
优美的词语来描述燕子,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能
够当堂背诵。】
二、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小练笔:仿照《燕子》中的写作特点,运用拟人或者比喻的手法,
动静结合,让你笔下的小动物更加灵动起来吧。
板书设计:
2燕子
外形美
春之美
飞行美
停歇美
4*昆虫备忘录
教学目标:
1.能读通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会默读课文
2.能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与大家分享并简单总结该种昆虫的
特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
3.具有对昆虫进行探究的欲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昆虫,总结该种昆虫的特征与大家
分享
教学难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昆虫资料教师准备表格、图片卡、教学片课件、
视频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激趣导入新课
L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见过那种昆虫,有什么特点吗?
(1)学生小组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昆虫。
(2)各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看看你最喜欢哪一种昆虫。
(1)学生观看视频
(2)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哪一种昆虫,并说明原因。
【设计意图:此处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由图片、视频转向文字,
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适应过程,也容易激发学生兴趣。】
3.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汪曾祺的文章中,看看他是如何用文字描述这几
种昆虫的。
(1)学生了解作者简介
(2)齐读课题《昆虫备忘录》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懂
L自由读通课文
(1)默读课文,圈出生字
(2)画出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
预设点:
(1)膜翅益虫瓢虫马铃薯霸王蚂蚱鞘翅形态丝绸
掌握咯咯作响黑斑褐色琢磨瞎款
多种方式认识生字生词
(2)磨摩擦磨合2.阻碍,困难3.消耗,消灭4.拖延,耗时
间
血6]1.粉碎粮食的工具。2,用磨将粮食加工成所需的状态。3.掉转
师提问在本课中“琢磨”应读哪个音
3.接读课文,在读中正音。
4.梳理课文内容
(1)课文讲了哪几种昆虫
(2)为什么不以名字命名小标题
(3)每种昆虫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4)通过瓢虫的描写片段,你还知道哪些昆虫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三、制作昆虫备忘录
1.你最喜欢哪一种昆虫,说说原因。
2.如果不喜欢课文中出现的昆虫,可以从自己收集的资料中选择自己
最喜欢的向同学介绍说明。
3.师出示范例,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制作昆虫备忘录
预设:(1)表格式
昆虫名称别名显著特征
瓢虫花大姐硬翅上有黑色小圆点,并且有定
数
独角牛
蚂蚱
蜻蜓
(2)图片文字说明式
⑶文字记录式
例:瓢虫又名花大姐,膜翅是黑色的,硬翅是朱红色的,并且上面有
小圆点,有吃蛎虫的益虫,也有吃马铃薯叶的害虫。
【设计意图:采取多种方式,不拘泥于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制
作昆虫备忘录,此时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兼得,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概
括能力。】
四、质疑探究、资料补充
1.读了课文,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1)学生提出问题如:什么是复眼、蚂蚱飞起来为什么发出咯咯声、
独角牛为什么只有一个角、有没有其他颜色的瓢虫。
(2)交流解决
2.出示视频资料补充
小结:同学们,如果你对大自然中的昆虫感兴趣,想进一步探究,请
在课下阅读杨红珍《走近大自然》之《探秘昆虫世界》,进一步了解
千姿百态的昆虫和它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相信你对昆虫世界有更多的
了解。
【设计意图:从学生兴趣入手,将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
板书设计:
4昆虫备忘录
蜻蜓复眼
瓢虫硬翅上的小圆点有定数
独角牛硬甲壳虫,头顶有一个像犀牛一样的角
蚂蚱鞘翅里有膜翅,呈淡淡的桃红色
口语交际•春天去哪儿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春天,了解春天特点。
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现春天
的美。
3、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通过口语交际中的交流、评价,让学生在增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同
时,丰富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能在交流过程中看到的景物说清楚,对于印象深刻的,能
说得具体些。
教学难点:会聆听同学的发言,把句子说具体、生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设计一组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歌唱春天。
L读一读。课件展出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2.唱一唱。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春天的歌曲(课件播放歌
曲《春天在哪里》)。
3.说一说。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哪里找到了春天?
二、畅所欲言,感受春天
L是啊!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在湖水的倒影里,春天已经来到了我
们的身边。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春天的美图,你能不能用优美的语
言把看的说出来呢?(课件出示春天的美图)
2.学生畅所欲言把看到的说出来。
说话示例:
(1)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开了……
(2)春天来了,小溪里的水解冻了……
(3)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
【设计意图:出示不同地方的春天的图片,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春
天,为后面“春天去哪玩”铺垫材料。】
3、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如何让把话语说生动、具体(如,
运用不同的修辞,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觉器官。)
【设计意图:教会孩子在交流过程中不仅能把把看到的景物说清楚,
还要说具体说生动。】
三、小组合作,描绘春天
春天在你们的口中变得如此的多姿多彩,这么美好的季节,若能出去
走一走看一看,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想不想出去玩?你想去哪玩
呢?
1.学生回答
2.小组合作
课件出示交流要求
(1)想去哪里玩?说清楚想法和理由。
(2)耐心听别人把话说完,尽量不打断别人的讲话(认真倾听也是
一种美德)。
(3)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总结把组里的意见,并用优美的语言表述
出来。
四、回顾小结,增强感受
春天里,有阳光,有小鸟,有花香……春天多美啊!一年之季在
于春,让我们走进春天走进大自然,共同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吧!
板书设计:
春天去哪儿玩
颜色形态
视觉听觉嗅觉
按一定顺序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教学目标:能抓住特点,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并能有顺序地写
下来。养成良好的说写习惯。继续培养他们的写话兴趣。
教学重点:抓住特点有顺序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
教学难点:抓住特点介绍得生动有趣,把你的观察和感受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客人,看看它是谁?出示
仙人掌图片。
同学们愿意和仙人掌成为朋友吗?仙人掌也愿意和同学们成为
朋友。今天仙人掌给同学们准备了几道冲关题,作为见面礼,每次冲
关表现优秀的同学得一颗星,累计星星多的同学就可以把仙人掌带回
家啦!同学们期待吗?
二、介绍仙人掌,勇闯三关。
L第一关:说说我的样子。
学生认真观察后畅所欲言。同学们观察真仔细,说得真精彩。老
师把同学们刚刚的发言写成了一段话,谁来读一读。
它仙人掌没有花,也没有碧绿的叶子,只有深绿的外衣和尖尖的
刺。
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一读红色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吗?(引出
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我们写植物样子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当
然,写植物的样子时也不一定面面俱到,你可以选择两到三处进行细
致描写。(适时板书样子按顺序)
2.第二关:学学仙人掌顽强的生命力。
根据自己整理的观察记录,选代表交流展示如下:
仙人掌长在寸草不生、一望无际的沙漠里。白天,它要经受烈日
的曝晒;夜晚,它要经受严寒的考验。仙人掌对这样的环境却毫不惧
怕,默默地在沙漠中生存着。
仙人掌虽然没有华丽的衣服,却默默无间的装点着沙漠。它把根
扎在沙漠中,然后奋力向下扎,直到找到水源。如果它没有顽强的生
命力,它在扎根期间就会被晒干。
3.第三关:讲讲仙人掌的作用。
继续补充自己查找的资料:
仙人掌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它对于沙漠中的人来说却是珍宝,因
为它富含许多水分,可以为没水的人提供方便。不仅如此仙人掌还可
以行气活血,清热解毒,治心胃气痛,咳嗽,喉痛,汤火伤,蛇伤……
4.教师小结方法。
按一定顺序描写植物的样子、品质、作用;抓住植物的主要特点,不
必面面俱到等。
三、学生习作。
1.写话要求:
(1)要有一定的顺序,思路清晰、合理。(板书:有一定顺序)
(2)突出植物特点(样子、品质、作用)。
(3)使用多种感官去感受,还要把自己观察到的、闻到的、触
摸到的感受写出来。
2.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交流,修改善写。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积累课文中优美生动的句子,并细细体会其中的写作技
巧。
2.识字加油站,归类识字,认识三种不同偏旁的生字及其词语,了解
形声字形旁表义的功能。
3.词句段运用,学会在语境中辨析近义词,学会仿写动物外形。
4.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忆江南》,帮助小学生
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了解古诗意思。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学会积累语句。
【教学难点】
L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借助拼音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生动的句子,需要我们细细体味。
1.(课件出示)
“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
荡漾开去J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
到了什么?(板书:体味好句子)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读这句话我体会到小燕子飞行的轻盈。
预设:读这句话,我感到语言很美,“小圆圈”“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感觉很有画面感,仿佛看到了那样的场景。
2.(课件出示)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从这句话你认为作者写得好在哪里?
作者把含苞欲放的花骨朵给人的那种感觉写出来了。非常生动,传神。
你认为作者有了什么方法把花骨朵写得那么传神、生动?
(作者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很有代入
感,逼真、很有画面感。)
3.(课件出示)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一一膜翅,顺顺溜溜;收
拢硬翅,严丝合缝。”
找出文中的动作动词,说说写得怎么样?
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1)这些动词分别是“落下来、折好、收拢”,很有条理。
(2)这些动作写得非常细致,尤其修辞语的运用“(款款)地落下来、
(顺顺溜溜)地折好膜翅、(严丝合缝)地收拢硬翅”
显得描写就非常细致,妥帖,很有画面感,眼前仿佛看到了这只飞落
的瓢虫。
4.教师小结:要想把语言写得优美生动要描写细致、多使用一些恰当
的修饰语,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还要写
得有画面感,写具体、生动。(板书:描写细致、修饰语、修辞手法、
有画面感)
(二)识字加油站
板块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
2.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
注意读准平舌音“资”,翘舌音“掷",边音“捞、缭、络”,前鼻音
“援”,后鼻音“贡二
3.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组长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4.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1)复习形声字:(课件出示)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
其中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
本题展现的生字都是形声字,是强调了形旁表义的功能。如第一组的
三个生字“援、掷、捞”形旁都是“才。表示与手有关,第二组的
“缚、缭、络”偏旁都是“名”,表示与丝线、绳索有关;第三组“资、
贡、贷”偏旁都是“贝”,表示和钱财有关。(板书:形声字形旁表义)
(2)本题形声字的分类。
(课件出示)
①左形右声:援、掷、捞、缚、缭、络
②下形上声:资、贡、贷
5.小组交流,再找一些这样的汉字进行识字练习。
6.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
左形右声,如:清河淌油
上声下形,如:忘想感态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1.辨别运用近义词
(课件出示)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所选的词语都是近义词,看看适合选择哪一个。(板书:近义词)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句子,看看选择什么词语填空。
3.小组代表发言:
每组词语都是近义词,要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填空:第一小题,形
容细小的波纹的动态,应该选择“荡漾”;第二小题,形容歌曲,应
该是“轻快的歌曲”较为恰当;第三小题,应选“灵敏”,因为是形
容小狗的鼻子的。
(二)句子积累。
(课件出示)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这些句子,都抓住了动物的什么特点写的?(板书:抓住动
物特点)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第一句,描写小燕子的外形,抓住小燕子的“羽毛、尾巴、翅膀”的
特点来写的,描写顺序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第二句描写独角仙的外形,抓住了“甲壳、头部的角”的特点写的,
从颜色、形状、质感等方面来写。
3.照样子,写写自己喜欢或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
(课件出示)
示例: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它四肢灵活,行动敏
捷。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
光滑得好象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
亮。
四、日积月累
板块三: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
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
南?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忆江南》是一首词,是唐代文人白居易所作。本诗描
绘了江南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喜爱和怀念之情。(板书:《忆江
南》词)
4.(课件出示)词语解释
谙(音安):熟悉。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5.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
译文:春日,朝阳照耀下的江畔花朵,红得胜似烈火;江水碧绿的颜
色,只有蓝草可以相比。这一切,怎能不撩起我对江南的回忆?
(课件出示)
创作背景: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
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
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己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
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
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
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
(课件出示)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一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
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邦,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
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
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
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
《卖炭翁》、《琵琶行》等。
7.读出韵味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
(课件出示):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8.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体味好句子,学习了形旁表义功能的
形声字,学会辨析运用形近词,练习抓住特点写动物的外形,学习了
古诗《忆江南》。
5守株待兔
教学目标:
1.认识折、冀等5个生字,学写守、株、待等9个生字。指导写好
株、耕两个字,木和耒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变成点。
2.能读准字音、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
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
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学生:预习寓言。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同学们,学过寓言故事吗,有什么特点?下面考考你,根据图片、
能不能猜出故事名称?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知寓言故事出发,通过看图片猜寓言故事名称
从而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
2.出示图片。(守株待兔),古人写的寓言故事叫做文言文寓言,
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咱们都了解过,今天咱们看看古人是怎么讲这个故
事的。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随机指导“株”“待”的写法。
(2)提问〃株〃什么意思?守株待兔什么意思?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
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五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句。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1)折颈而死:“折”,做一做折的动作,提手旁。“颈”,应读三声。
(2)“冀”字正音。“冀”与“翼”对比识字。出示:羽翼、希冀。
(3)身为宋国笑。出示:.做,行,做事2.当做,认做3.变
成4.被
[wdi]L替,给2.表目的3.对,向。
师提问:在本句中,“为"读哪个音?读一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加一加、熟字换偏旁等方法来识记生字。
多音字根据不同的意思来辨别在此处的读音,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
学生知识宽度。】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株”。提示木字旁做偏旁最后一笔捺变为点;提示“株、
待、耕、折、颈、释”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指导书写“守”和“宋”。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字的异同。
第二课时
一、理解句意,疏通文意
1.再读课文
(1)结合注释再读课文
(2)在读文的过程中,你能读懂哪个问题?
出示:谁在等兔子,为什么守着树桩等兔子,等到了吗?
2,学习第一句
(1)谁在等兔子?
(2)这个宋国人是干什么的?
3.学习第二句
(1)图中除了有农夫还有什么?
(2)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4.学习第三句
(1)这只又肥又大的兔子,为什么会被农夫得到?
(2)为什么兔子会撞到树桩上?
(3)强调颈字读音,再读一读。
(4)从哪个字你知道,兔子跑的快?
5.学习第四句
(1)白白捡到又肥又大的兔子后,农夫是怎么做的呢?
(2)“耒”字教学。
这句话里,〃耒〃是生字,它的意思是什么?出示“耒”的图片,
上面有把手,下面有犁头,它是翻土用的农具。想一想你认识的字中,
哪个是以〃耒〃做偏旁的?(随机板书耕耘)
观察字形,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你发现了以耒作部首的字大多
和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现在的学生对于“耒”这种工具较为陌生,通过耒的图
片教学帮助学生熟悉,拉近课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同时通过耒字演
变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活中以耒做偏旁的字,拓宽了知识的宽度,体现
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特点。】
(3)耒的字意已经了解了,释其耒呢?原文中是怎么说的?(因释其
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4)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读懂了什么?带着你的感受读出来。
为了肥美的兔子,这个农夫不吃饭、不喝水,他一一
烈日炎炎,地里的禾苗仿佛在呼喊:我快要渴死啦,谁来帮帮我?农
夫却——
寒风呼啸,地里的庄稼仿佛在哭泣:我们要冻死啦,谁来救救我?这
个农夫仍然——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好断句,同时理解
农夫的懒惰、不劳而获。】
(5)出示断句,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像这样读一读。
6.学习第五句
(1)他这样一直等,有什么收获吗?(板书:收获)
(2)课文里怎么说的?
7.疏通课文
(1)让我们把这几句话送回到原文中,好好读一读。
(2)谁能试着像读第四句一样读出节奏感?(配音乐)
三、写话表情,总结寓意
1.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农夫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简单写写吧。
老师也有两句话想送给他,(补充板书)谁来读一读。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2.兔子是经常撞在树桩上吗?所以还有一句话,想要送给农夫,谁来
读一读。
出示:不能把偶然的现象当成经常发生的事。
四指导背诵,拓展阅读
1.背诵课文
(1)课文填空形式提示背诵。
宋人()。田中()。兔走(),折颈()。因()而(),冀()。兔(),
而()。
(2)出示五幅图片,看图片背诵。
(3)闭眼感受,配乐背诵。
【设计意图:因学生能力差距,所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进行背诵,分层、
逐步进行,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2.拓展阅读
(1)生读《南辕北辙》,先读通顺。
(2)根据问题再读文,《南辕北辙》中坐车的人犯了什么错误?
坐车的人想去(),()在(),他却往()走。
小结: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许多道理。它告诉我们,
在生活中,不要做守株待兔故事中的一一(),也不要做南辕北辙这
则寓言中那个一一()的人。其实,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课外读一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板书设计:
5.守株待兔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6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是一个绳子,会写十二个生字。
2.朗读中体会铁罐的骄傲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9自然段,学会从不同的语言
体会不同角色的人物情感,知道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去
比。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陶罐和铁罐的性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
的谦虚而不软弱。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寓言故事,故
事有两个主人公,一个叫“陶罐”,另外一个叫“铁罐”。他们都生
活在国王的御厨里,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去看
看吗?
好吧,老师就带大家去御橱里看看他们吧!(播放动画)动画播完
了,你们觉着这个故事怎么样?有趣吗?
那你们想不想读一读这个故事呢?让我们打开书的126页,一起
学习《陶罐和铁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仔细读课文,有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查查字典,把
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老师啊有个小要求,同学们边读边思考这篇文
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
陶罐,常常奚落它。许多年之后,它们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人们发
现了陶罐,它还是像以前一样美观、漆黑锂亮。而铁罐早就不知道在
什么年代就锈烂了,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孩子回答不完整或不简洁时教师要适时引导)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刚才这两位同学总结的故事当中,都提到
了铁罐奚落陶罐,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奚落”吗?
(奚落就是用尖酸刻薄的话数落别人的短处,让人很难堪。)
师:同学们从文中找找,那几个自然段写到了铁罐奚落陶罐呢?
(1——9)
三、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师:下面呀我们就来看看这部分内容。
(师用情地读第一段)“国王的御橱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
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孩子们铁罐是
怎样奚落陶罐的?
1.重点分析铁罐的性格
学生找到:“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1)、抓住铁罐对陶罐的称呼,让学生体会铁罐的性格
师:你们觉得这个称呼怎么样?
谁来体会着铁罐的这种心情读一读这句话。(3个同学)
(2)、从“傲慢”一词体会铁罐的骄傲、看不起人,从而更加
深入的了解铁罐的性格。
师:我们再来看看后半句:铁罐傲慢地问。什么是“傲慢”呀?
师:看来呀,这个铁罐还不仅仅是不尊重别人,它呀对陶罐从内
心里还透着一份看不起,一份傲慢。谁来把铁罐那种傲慢的语气读出
来。(3-4个学生)
(3)、大家想想同样都是罐子,铁罐凭什么这么奚落陶罐啊!
生:由于铁罐坚硬,陶罐易碎,它感觉自己比陶罐强多了所以看
不起它。
2.分析陶罐
听到铁罐这么傲慢无理的提问,那陶罐是怎么回答的呢?
生:“不敢,铁罐兄弟”
师:陶罐称铁罐为兄弟,想想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兄弟啊!
体会着陶罐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生:更加轻蔑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试着读读
师总结:短短的一问一答就为我们勾画出一个傲慢无理的铁罐,
一个谦虚善良的陶罐。铁灌对陶罐的奚落还不仅仅于此,它们之间的
争执会愈演愈烈,下面同学们就在小组内分角色读读2-8自然段,体
会体会陶罐和铁罐之间不同的性格。
(分角色读一读,小组之间互相评价。)
3.总结1——9段、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
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快速
的默读10——17自然段,并思考: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
铁罐呢?
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
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
出示课件
师:王朝覆没了,宫殿倒塌了,陶罐和铁罐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
许多年以后,人们发现了陶罐,它还是和以前那么美观,而铁罐早就
消失了。同学们面对这样迥然不同的结局,你们想要说些什么吗?(出
示课件)
你想对傲慢的陶罐说:-----------------
你又对自己和身边的人说:---------------------
四、总结:
是啊,孩子们你们说得都很好,老师希望你们通过学习这则寓言
故事懂得更多的人生道理。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长处和短处,
我们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够像陶
罐一样谦虚、善良、脚踏实地的走好你们的每一步!
7狮子和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
同态度,这是课文学习的重点。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会故事中的寓意: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不要光图外表
的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展示:在大森林里,有一美丽的小鹿。同学们,你们喜欢
它吗?最喜欢它的什么?
2.这头鹿也认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经历了一件事,使它改变
了一些看法,咱们先来听听它自己是怎么说的?(放音,出示句子)
“唉,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
逃生。”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个句子。
3.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还得从《狮子和鹿》的故事说起,
板书课题,生齐读题。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1.你想想自己读一读课文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吧!(课件
出示自读要求。)
2.老师要看看同学们读书时认不认真,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些词
语,你都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词语)
A、同桌互相读。B、开火车读。C、生齐读。
3.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根据提示说一说。
三、深读课文,体会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态度改变的原因。
1.师:故事到底怎么向我们展开呢?让我们一起慢慢走进课文,去
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1-3段,想一想小鹿
认为自己的角怎么样。板书鹿角
2.小鹿认为自己的角怎么样?(美丽)板书美丽
小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角的?
(1)学生朗读,师在屏幕上出示句子,齐读。
A.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珊瑚)出示珊瑚图,感受读
B.小鹿,小鹿,你发现自己的角如此美丽,你心情如何?是怎么想
的?(兴奋、惊讶)
C.同学们,现在你就是这只漂亮的鹿,谁快来夸夸自己?
(2)带着你的满足,带着兴奋再次来读一读这句话
3.正在小鹿得意洋洋的时候,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
鹿的视线往下一移,看到了自己的腿,请你读一读课文的第四段,
找一找它怎么评价自己的腿?板书鹿腿
A.它认为自己的腿怎么样?(难看)板书难看
B.小鹿为什么会认为腿是难看的?(太细、配不上自己的鹿角)
C.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特别不满意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
嘴,皱起了眉头)
师:看起来它十分不满意自己的腿啊!小鹿,小鹿,撅起嘴,皱
起眉头,把你的抱怨告诉大家吧!
课件出示句子: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能配得上这两只美丽
的角呢?
个别读、齐读
4.师:就在小鹿抱怨的时候,危险也向它逼近了,看,你看见了
什么?(狮子)小鹿,你心里怎么样?(害怕)
多么紧张,多么危险的时刻啊,带着你的害怕和紧张,谁来读一
读第5段?
(1)师:狮子正向小鹿逼近,多么危险啊,我们都很想知道,
鹿能脱险吗?它又是靠什么脱险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课文第
六自然段。
(2)反馈,小鹿靠什么逃离狮子的追赶?(腿)这是怎样的腿?(有
力的腿)从哪儿可以看出腿的有力?(读课文第六段的第一句)
(3)那美丽的角是不是也帮了它很大的忙?(没有,差点害了它)
朗读剩余部分,读出危险
(4)幸好有惊无险,鹿最终逃脱了狮子的追捕,这让我们长长的舒
了一口气,小鹿也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唉,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
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四、师生共同总结,提示寓意,拓展延伸。
1.好了,学习到这里,我想你一定有很多收获,你懂得了什么?
2.师总结:很高兴同学们从这则寓言里悟出这么多道理来,在生
活中,任何事物不可能完美无缺,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板书)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
而否定他的长处。不要光图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3.小鹿经历这样一件事,它也懂得了许多。现在,它又一次来到
小溪边,看见了自己的角和腿,它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呢?请你拿笔写
下来
板书设计:
狮子和鹿
鹿角鹿腿
美丽难看
差点送命逃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8'池子与河流
教学目标:
1.认识淘、涯等9个生字。读好应这个多音字,区分尊和遵这两个
同音字。
2.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分角色朗读课诗歌。
3.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池子与河流的观点,更赞同哪一个?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池子与河流的观点,更赞同哪一个?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视频,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都是寓言故事,有文言文的寓言故事,
也有童话版的寓言故事。知道吗,寓言故事也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
达。
2.板书课题。
(1)知道池子指的是什么吗?
(2)出示“池子”在词典中的解析:①池塘;②浴池;③舞池;④
寺庙中烧香的香池。
(3)诗歌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呢?让我们去诗歌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课后生字表,自由朗读课文。并标出这首诗歌有多少个小节。
2.结合上下文,想一想本课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池子”一词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平时习惯说“池塘”
“水池”。为学生出示词典中的注释,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来准确理解
池子的意思,有意识的促使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以提高自
学能力。】
3.请九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小节。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4)“应”字正音。出示:应验、应该。
(5)“池子”到底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池子”就是指池塘。
(6)找一找哪几个小节是池子说的话?哪些是河流说的话?
三、角色朗读,初识观点
1.分角色朗读池子与河流的对话。
2.学习池子说的话。
(1)自由朗读第一5小节,想一想:池子要河流抛弃怎样的生活?
(2)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
(3)全班交流。从河流的语言中可以感受到自己很满意如今安逸、
清闲、平静的生活。
3.学习河流说的话。
(1)自由朗读第6、7小节,想一想:河流赞同池子的提议吗?
(2)“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河流遵
循的是什么自然规律?
4.池子与河流最后的结局分别是怎样的?
四、辨析观点,总结寓意
1•你觉得池子与河流谁说的话更有道理?说说理由。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像池子与河流这样的人吗?
3.思考:你从这首诗歌中懂得了什么道理?生活与学习中,我们又该
怎样做呢?
板书设计
8.池子与河流
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
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一、交际要求
1.学会表达:能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找到合适的理由支撑
自己的观点。
2.学会倾听:学会倾听不同的见解,尊重不同的看法。
二、方法训练
1.阅读《班干部轮流制的好处》
(1)展示才能,锻炼能力;
(2)体现民主的平等;
(3)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
(4)增强自信;
(5)学会承担责任。
2.阅读《班干部轮流制的弊端》
班委会每个月改组一次,更迭太频繁,不利于班级“政局”的稳
定;新旧班委会“政权”交接还不够顺利,“政权”交接前夕,即将
卸任的班委往往放松对班级的管理,使有不良习惯的学生乘机违纪而
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这在某种程度上践踏了班规的尊严,无形中削
弱了班规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班规的监督和约束功能得不到很好
的发挥;班委会执政时间太短,学生刚刚进入“班干部”的角色就面
临下岗,不利于他们能力的锻炼,也使他们容易轻视自己的工作,对
工作敷衍了事;个别学生尚不具备班干部的基本素质,存在严重的私
心杂念,以权谋私,利用手中的权力,打击报复那些以前使他们的违
纪行为曝光的前任班委,容易形成“以怨报怨”的恶性循环,为不良
风气的滋长、蔓延提供了温床,不利于班级正气的形成;个别班委的
形象直接损害整个班委会的形象,导致一些学生不配合班委的工作;
职务的分配还不够科学、合理,还没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较多的学生在当班干部时,能够做到严格要求自己,不当的时候就放
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依然我行我素。
3.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当班干部是一个服务班级、服务同学、协助老师的机会。()
(2)当班干部是一个锻炼的机会,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交际和与
人相处等能力。()
(3)当班干部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4)当班干部可以更好地处理与同学之间的恩恩怨怨。()
(5)班干部这个角色对人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什么样的人都适宜
当班干部。()
(6)性格太内向的人是不宜当班干部的,无法正常与人交流的人是
不宜当班干部的。()
(7)班干部只是个荣誉,没有多大的作用,人人都可以当。()
三、我的交际
1.确定自己的观点:
2.准备自己的发言提纲:
参考答案:
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二、3.(1)V(2)V⑶X(4)X⑸X(6)V⑺X
三、略。
习作:看图画,写作文
【教学设想】
能看懂画面内容,并把画面的意思写清楚。把看到的、想到的写
清楚。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过程】
(一)作前准备指导:
指导学生课前自学,观察各幅图画并在抓住图画的基础上展开合
理的想象,把自己的收获讲给同桌听。
(二)作中成文指导:
看图弄清题意,引导想象,练说故事。
L仔细看图,弄清题意。
(1)出示投影片图。
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什么?(导生说准季节、地点、人物、事情,
抓住人物的语气、神态,想象她可能会说什么?想些什么?)(给近
处的两个正在准备放风筝的男孩起名儿。)
(2)指名简单说大意。
2.根据图画,引导想象,编写故事:
(1)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掌握不同的情况。
(2)讨论后请不同的两个小组起来交流,解说画面的内容。
(3)过渡:看图作文的想象是靠画面的人或事为基础的,让我们
带着想象的思维,再来看看画面上的人物吧。他们可能说些什么呢?
(4)指导说说放风筝人的的动作、神态、语言。
请学生描述放风筝的两个人。(注: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可以提示:
放风筝的人动作是什么?表情怎样?他可能在想什么?说什么?
A.小组交流。
B.全班交流。
C.方法小结:我们的交流很成功,因为你们学会了将静态的画面想象
成动态的画面,学会了通过人物的外表看到了人物的内心,这就是看
图的技巧,这就是看图作文的诀窍!
三、出示要求,学生习作。
(一)作前提示
1.写话要求:出示课文插图。
(1)图上画的是哪些人?他们在什么?
(2)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可能说了那些话?(板书:看到的、想
到的、感受到的)
2.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巡视参与,提出:先讲完的小组可以先动笔写草稿。
3.学生练习起草,师巡视指导。
(二)作中评改:
L现在,我们来写写习作草稿,并配上题目。
引导学生明确重点该讲清哪些方面内容?(或:你认为哪些内容
应特别要讲清楚?)
2.各生自读草稿,各自朗读修改。
3.小组互读草稿,互相修改。
4.誉写,四人小组(组与组之间交换)批改,写评语,上交。
5.教师批改后讲评,生再改,补,订正错误,并最终善写在定稿
本上。
(三)作后评讲:
L概述本次习作情况,表扬优生、进步生,肯定成绩,指出问题。
2.复习习作要求。
3.优作欣赏。
4.各自修改,订正。
5.同桌互阅。
语文园地二
教材解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4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的主题是整理寓言故事,这一板块有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回顾自己学过的寓言故事,能进行简单的复述。二是明确寓言故
事中所蕴含的道理。三是将寓言故事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这三个
方面层层推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故事,提升语文素养。“词句
段运用”包括三部分,一是积累“AABC”和“ABAC”式的词语。二是
积累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句子。三是学写通知这一应用文。这一板
块从词语到句子,再到段落,体现了学习程度的由浅入深。”书写提
示”列举了4个上下结构的字和4个左右结构的字。揭示了横画或竖
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先考虑好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日积
月累”安排了9个成语,全部来源于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都包含
着深刻的道理。与本单元品味寓言的主题遥相呼应
教学目标:
本次语文园地学习可按照板块依次进行教学,注意每个版块内容
难度方面的梯度上升特点,注重实践运用。
梯度上升特点:从整体上看,本次语文园地学习内容按照课内知
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由字到词再到句子,段落这样的一种梯度上升
的。从每个版块内容看,其难易程度也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实践运用:1.“交流平台”的第三个环节是“读了寓言,我想到
了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可以让学生再列举一些与自己生活相关的
事情来说明寓言故事中的道理。2.“书写提示”要求学生先看后写再
对照,给与学生充足的书写时间。
交流平台
1.回顾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的复述。
2.结合自身生活说明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设计意图:寓言故事中的道理是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感悟出来的,
又是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加以强化的。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
语表达能力和概括整理能力,还能让学生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
法。】
词句段运用
1.能正确掌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