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汽车侧滑检验台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组
2019年6月25日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操纵稳定性是确保机动车安全行驶的重要条件。为保障汽车安全运行,我国
政府主管部门依据GB7258《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和GB18565《道路运输
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对汽车转向轮横向侧滑量实行强制性检测,并根
据检验结果核发年检合格标志和道路运输证,凡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车辆不允许上
路行驶和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目前,汽车侧滑检验台已成为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
机构、汽车综合性能检验机构和汽车维修企业的必备设备。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
发展,汽车转向机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采用双转向桥的车辆数量呈增长趋势,现
行标准已不适应双转向桥横向侧滑量性能检测的需求,其技术内容需适当调整。
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下达2018年交通运输标准化计划的通知》(交科技
函〔2018〕235号),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承担交通运输行业标
准《汽车侧滑检验台》(计划号JT2018-75)的修订工作。
(二)协作单位
本标准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和深圳市安车检测股份有限公司牵头
起草,参加标准起草的单位有:吉林大学、石家庄华燕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成都
成保股份发展有限公司、山东新凌志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浙江江兴汽车检测设备
有限公司、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安徽高科精测设备有限公司、厦门市计量检定
测试院、南通市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中心、山东科大微机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等。
(三)主要工作过程
2018年04月~2018年05月,成立标准起草组;
2018年05月15日~18日,在山东泰安召开标准修订启动会,初步确定标
准修订内容、时间进度、试验验证项目及试验分工;
2018年07月~09月,在深圳市安车检测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华燕交通科
技有限公司、山东新凌志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浙江江兴汽车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成都成保股份发展有限公司、浙江江兴汽车检测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标准调
研及试验工作;
2018年9月,编写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初稿);
1
2018年10月,在成都召开标准征求意见稿(初稿)研讨会;
2019年3-4月,编写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在公路院汽运中心
进行内审;
2019年6月,交通运输标准化信息平台、标委会、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协
会以及生产、使用、管理、科研和检测等单位征求意见。
(四)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元鹏、仝晓平、敬天龙、苏建、罗文博、邸建辉、
高建国、唐向臣、王平、徐益东、张浩、林向荣、江涛、张强、曲明、宗
成强、区传金等。其中:
序号姓名单位具体承担工作
1刘元鹏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负责标准修订的组织实施工
2仝晓平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作,以及标准修订的编写工作
3敬天龙深圳市安车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4苏建吉林大学负责相关试验验证组织实施工
作负责本标准与计量检定规程相以及试验报告的编写作
5罗文博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
关技术内容的协调、衔接工作
6邸建辉石家庄华燕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7高建国成都成保股份发展有限公司
负责相关试验验证组织实施工
8唐向臣山东新凌志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作,以及试验报告的编写工作,
9王平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参与标准修订的编写工作
10徐益东浙江江兴汽车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11张浩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12林向荣安徽高科精测设备有限公司负责本标准与计量检定规程相
13江涛厦门市计量检定测试院关技术内容的协调、衔接工作
14张强南通市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中心
15曲明山东科大微机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
参与标准修订的编写工作
16宗成强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17区传金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一)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的编制原则如下:
2
1.体现指导性、方法性的基本思路,充分考虑技术发展的最新水平和使用现
状,借鉴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特点,技术内容科学、合理,可操作,有利于指导
产品的设计与生产;
2.满足相关标准法规以及行业管理的需求,确保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检测结
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为机动车辆运行安全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保障;
3.根据产品的结构形式、工作原理、使用特点以及技术发展现状,科学确定
标准的适用范围、性能参数、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规范产品设计与生产,提升
市场竞争力,促进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4.本标准属于产品标准,与计量检定规程有所差异,但在计量参数方面应与
现行计量检定规程以及相关标准合理协调。
(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1.标准名称
本标准名称无修改。
2.标准构架
按章节本标准分为: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分类与型号、技
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共8章。
本标准与JT/T507-200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2004年版的第1章);
——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见第2章,2004年版的第2章);
——修改了“汽车侧滑检验台”、“侧滑量”的定义(见第3章,2004年
版的第3章);
——删除了“双滑板联动式汽车侧滑检验台”的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2004年版的第3章);
——增加了“单转向桥汽车侧滑检验台”、“双转向桥汽车侧滑检验台”
“额定承载质量”、“纵向有效测量长度”、“回位结构双转向桥汽车侧滑检验
台”和“非回位结构双转向桥汽车侧滑检验台”的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2004
年版的第3章);
——修改了“分类”与“型号”(见第4章,2004年版的第4章);
3
——增加了“环境适应性”的要求(见5.1.1);
——删除了“表1滑板纵向有效测量长度、滑板向内及向外滑动量和仪表
显示值”的要求(见2004年版的5.1.2);
——增加了“计量单位及显示分辨力”的要求(见5.1.3);
——增加了“功能要求”的要求(见5.2);
——增加了“动态示值误差”的要求(见5.3.1.2);
——修改了“零位误差”的要求,增加了“双转向桥侧滑台”零位误差的
要求(见5.3.3,2004年版的5.2.1);
——修改了“滑板移动所需作用力”的要求(见5.4,2004年版的5.5);
——增加了“滑板表面处理及其平面度和挠度”的要求(见5.5);
——增加了“数据采集频率”的要求(见5.9.1);
——删除了有关“框架”的要求(见2004年版的5.6);
——增加了“接地保护”的要求,删除了“接地电阻”的要求(见5.9.4,
2004年版的5.10.3);
——增加了“测量范围”、“计量单位及显示分辨力”、“功能要求”的
试验方法(见6.2.1、6.2.2、6.2.3);
——修改了“静态示值误差”的试验方法(见6.3.1.1,2004年版的5.3.2);
——增加了“动态示值误差”的试验方法(见6.3.1.2);
——增加了“双转向桥侧滑台零位误差”、“滑板表面及其平面度和挠度”、
“承载导轨和滚动元件硬度”、“数据采集”的试验方法(见6.3.4.3、6.5、
6.6、6.8.1);
——修改了“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的要求(见7.2、7.3,2004年版
的7.1.4、7.2.2)。
3.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双滑板联动式汽车侧滑检验台的设计、生产、检测和使用。同
时规定单滑板式侧滑检验台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适用范围无限制性。
4.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删除了2008版标准“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GB2894安全标志及
4
其使用导则”,无其他需要特殊说明的事项。
5.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是用于指导汽车侧滑检验台产品设计和生产的产品标准,其中涉及到
诸多专业名词术语,为规范设计生产和便于对标准的理解,避免产生歧义,本标
准修改了“汽车侧滑检验台”、“侧滑量”的定义;依据强制性国家标准《道路
运输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2016)中有关单、双转向桥车
辆的技术要求,增加了“单转向桥汽车侧滑检验台”、“双转向桥汽车侧滑检验
台”以及“回位结构双转向桥汽车侧滑检验台”和“非回位结构双转向桥汽车
侧滑检验台”的术语和定义;为便于机动车检验机构设备选型需要增加了“额定
承载质量”的术语和定义;为确定汽车侧滑检验台结构,便于侧滑量的计算增加
了“纵向有效测量长度”的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无在其他标准中定义过的术语。
6.分类与型号(第4章)
任何产品均有分类和型号,分类与型号是产品的外在特征标示。本标准所规
定的汽车侧滑检验台分类方法与型号命名方法主要基于如下考虑:
(1)关于分类(4.1)
汽车侧滑检验台(以下简称侧滑台)是汽车转向轮横向侧滑量的专用检测设
备,主要用于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和汽车维修企业。使用时,汽车转向轮及其他
车轮均从其上通过。因此,侧滑台应具备足够的结构强度和刚度,确保产品的使
用可靠性和测量准确性。
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汽车底盘测功机、汽车车速表检验台、汽车检测用
轴轮重仪等汽车不解体检测设备是以台架能够承受的汽车轴质量(即额定承载质
量)进行分类,本标准仍然遵循这一分类方法。此外,本次修订保留了原标准按
侧滑台滑板纵向有效测量长度的分类方法,同时依据强制性国家标准《机动车运
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7)、《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
(GB18565-2016)中有关单、双转向桥车辆的技术要求,同时增加了双转向桥
侧滑台的产品类型,故侧滑台的分类方法为三种:
●按额定承载质量,汽车侧滑检验台分为3000kg、10000kg和13000kg三
个级别。
5
●按纵向有效测量长度,侧滑台分为500mm和1000mm两种。
●按可测转向轴轴数,侧滑台分为单转向桥侧滑台和双转向桥侧滑台。
(2)关于型号命名(4.2)
侧滑台的型号命名应能反映多元化的产品特征,包括生产企业、产品名称、
规格型号等信息。本标准对原标准的型号命名方法进行了修改,并做出示例说明,
如图2.1所示:
××××CH1/2×××
设计序号:英文大写字母A、B、C……表示
额定承载质量,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单位为吨(t)
1表示单转向桥侧滑台;2表示双转向桥侧滑台
产品代码:CH表示侧滑台
企业名称代码
图2.1型号命名方法
7.技术要求(第5章)
(1)基本要求(5.1)
①环境适应性(5.1.1)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气候条件差异明显。工业产品,特别是电子测量类
产品的环境适应能力会对检验检测结果
产生影响。汽车不解体检测设备的使用场
所及其工作环境主要包括环境温度、环境
湿度和供电电压等影响因素,这些因素
都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应对
侧滑台的环境适应性提出要求。
根据汽车不解体检测设备的环境适
应能力的通用要求、电气系统和部件使用图2.2侧滑台使用环境
环境要求,以及半封闭使用场所等条件(图2.2),
侧滑台的环境适应性要求与滚筒反力式制动台、汽车底盘测功机、汽车车速表检
验台、汽车检测用轴轮重仪和汽车前照灯检测仪等产品保持一致,具体要求如下:
●在以下环境条件下,侧滑台应能正常工作:
6
——温度:-10℃~40℃;
——相对湿度:不大于85%;
——工作电压:AC198V~242V,49Hz~51Hz。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应采取措施确保检测车间温度不低
于-5℃,以满足车辆检测和设备使用的环境要求。
②测量范围(5.1.2)
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和GB18565《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
要求和检验方法》规定:机动车转向轮横向侧滑量限值为±5.0m/km:采用非独
立悬架的汽车转向轮横向侧滑量为±5m/km。考虑到超标车辆,本标准规定:侧
滑台对车轮横向侧滑量的测量范围不小于±10.0m/km。
③计量单位及显示分辨力(5.1.3)
本标准增加了侧滑台输出单位和显示分辩力的要求。
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和GB18565《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
要求和检验方法》规定:机动车转向轮横向侧滑量限值为±5.0m/km,故侧滑台
显示分辨率应不低于此,应精确到小数点后至少一位。转向轮横向侧滑量算法为:
车轮在滑板纵向有效测量范围内滚动所引起的滑板横向位移量(mm)与纵向有效
测量长度(m)之比值,以m/km表示,由软件根据实际测量值进行计算。具体要
求如下:
●侧滑台显示及输出的物理量单位为米每千米(m/km),显示装置分辩力
为0.01m/km。
此外,本标准对原标准的部分要求进行了如下调整:
——“纵向有效测量长度”本次修订未作改变,仍分为500mm和1000mm两
种,其中500mm有效测量长度适用于汽车维修企业和乘用车的检测,1000mm有
效测量长度适用于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和中重型车辆的检测。由于“纵向有效测
量长度”与产品结构分类有关,本次修订将其调整在“4.1分类”中进行要求;
——由于原标准中“滑板向内及向外滑动量”要求与测量范围相关,本标
准对侧滑台的“测量范围(5.1.2)”已做规定,无需对“滑板向内及向外滑动
量”再做要求,故删除了原标准“表1滑板纵向有效测量长度、滑板向内及向
外滑动量和仪表显示值”。
7
(2)功能要求(5.2)
①显示功能(5.2.1)
测量结果应便于读取,这是测量仪器
设备最基本的要求,可通过二次仪表(工
控机、单片机及显示装置等)加以实现(见
图2.3)。本标准增加了侧滑台显示功能要
求:
●侧滑台应具有显示功能,以便于车
图2.3侧滑台显示仪表
辆的检验检测数据读取与维修调整。
②通讯功能(5.2.2)
依据相关标准法规,侧滑台是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和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验
的必备设备。按照公安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和质检部门的要求,汽车检测线上的
仪器设备应联网可控,即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联网检测与控制,故本标准增加了
有关侧滑台有关通讯的规定:
●侧滑台应具有通讯接口,并提供接口定义及相关通讯协议。
③滑板锁止功能(5.2.3)
侧滑台工作原理是:通过汽车转向车轮直线行驶时所产生的向内或向外的横
向作用力,推动侧滑台滑板向内或向外位移,再由位移传感器测量得到转向车轮
横向侧滑量。因此,侧滑台工作时,滑板应处于自由放松状态,但为避免侧滑台
滑板受到其他外力作用造成损坏,在非工作状态,应锁止滑板。故本标准规定:
●侧滑台应具有锁止装置,运输、搬运及停止使用时,滑板应能锁止。
④超限声响或灯光报警功能(5.2.4)
侧滑台作为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的线上设备,检验检测结果由计算机软件判
定,故无需具备超限报警功能。在汽车维修企业,由于侧滑台采用工位布置,非
联网且单机使用,需要检验检测结果数据的显示,同时也需要对检验检测结果超
限的不合格车辆进行报警,提示维修作业人员进行维修调整。故本标准规定:
●单机使用的侧滑台,应具有超限声响或灯光报警功能。
(3)性能要求(5.3)
①示值误差(5.3.1)
8
任何测量都有误差,主要包括随机误差、人为误差和系统误差等。本标准所
规定的示值误差是侧滑台的系统误差。示值误差是测量仪器设备最为重要的性能
指标,其大小决定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侧滑台的示值误差包括静态示值误差和动态示值误差,原标准只规定了静态
示值误差。
从国外同类产品看,日本安全公司(Anzen)、弥荣公司(Iyasaka)规定的侧
滑台静态示值误差为±0.20m/km。同时,我国的应用实践也表明,侧滑台示值误
差限值为±0.20m/km较为合理,可以满足GB7258、GB18565等相关标准法规
的需求,故本标准保留了原标准静态示值误差的规定,由于汽车转向轮横向侧滑
量的检测是动态过程,而电气系统的滤波方式会使测量值产生滞后,从而影响动
态响应时间,故本标准增加了动态示值误差的要求。动态示值误差是评价侧滑台
动态响应的技术指标,反映电气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给定标准信号的响应速
度,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静态示值误差和动态示值误差要求如
下:
●侧滑台的静态示值误差允许范围为±0.20m/km,示值重复性允许范围为±
0.10m/km。
●侧滑台的动态示值误差允许范围为±4%。
同样,检测检测数据的“重复性”也是测量仪器设备的重要性能指标,“重
复性”反映仪器设备多次检测结果的离散度和可信度。我国长期的应用实践表明,
原标准所规定的侧滑台示值重复性要求合理,满足相关标准法规要求,故本次修
订保留了原规定。需要说明的是,示值重复性是评价静态示值离散度指标,非静
态示值误差、动态示值误差、零位偏差和示值漂移的综合作用结果。
②报警点误差(5.3.2)
所谓“报警点”是指标准法规规定的合格判定点,对于汽车转向轮横向侧滑
量来讲,合格判定点为±5.0m/km。“报警点误差”是偏离±5.0m/km报警点的
报警误差。“报警点误差”指标适用于工位布置、单机使用的侧滑台,本标准保
留了原标准的规定:
●对于单机使用的侧滑台,超限报警点误差允许范围为±0.20m/km。
③零位误差(5.3.3)
9
当汽车转向轮通过侧滑台滑板后,显示并输出检测结果,其后,在回位弹簧
的作用下,滑板回到初始位置(零位)。此时,仪表显示侧滑量应为零,并可进
行下一车辆的检测。但由于回位弹簧刚度变化以及回位部件装配、磨损等因素影
响,回位可能偏离零位,需要在不影响测量精确度的前提下,给出适当的回位允
许误差。本次修订保留了原标准对单转向桥侧滑台零位误差的规定。需要说明的
是,对于单转向桥侧滑台本标准只规定了回位允许误差,无需规定回位时间要求:
●滑板位移5.00m/km时,释放水平拉力,滑板应回初始位置,允许偏差为±
0.20m/km。
●滑板位移0.40m/km时,释放水平拉力,滑板应回初始位置,允许偏差为±
0.20m/km。
关于双转向桥侧滑台的零位误差:
营运货车在重载情况下,转向轮侧滑量过大反映车轮定位角异常,会加剧轮
胎的磨损,易引发爆胎等交通事故。
目前,采用双转向桥的重型货车越来
越多(见图2.4)。因此,《道路运
输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
(GB18565-2016)要求对双转向桥横
向侧滑量进行检测。为此,本标准增
加了双转向桥侧滑台的技术要求,并
图2.4双转向桥车辆
作为本次标准修订的重点内容。
对于双转向桥侧滑台,当第一转向桥完成检测驶离滑板后,滑板应在第二转
向桥驶入滑板前回零,并完全静止,以便进行第二转向桥转向轮的检测。双转向
桥的轴距一般在(1700~2100)mm,取最小轴距1700mm计算,再考虑轮胎变形在
地面的压痕,前、后转向轮最近接地点间的距离约为1300mm左右,按测试车速上
限5km/h计算得出的侧滑台滑板应在300ms内回零并处于静止状态,对于采用非回
位结构的侧滑台,应在300ms内完成数据采集后,方可满足即将进行的第二转向
桥的检测。故对于双转向桥车辆的检测,应采取技术措施将前、后转向轮侧滑量
数据分离并分别评判。
双转向桥侧滑台的零位误差要求与单转向桥侧滑台保持一致,允许偏差为±
10
0.20m/km。目前,对于双转向桥侧滑台,各设备生产企业所采用的结构、原理不
同,主要有滑板快速回位,滑板两次定位等方式,无论采用哪种,均需满足上述
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双转向桥侧滑台既规定了零位允许误差,同时也规定了
回零时间,但不宜规定其结构和原理,以鼓励创新。具体要求如下:
●对于双转向桥侧滑台,滑板位移10.00m/km时,释放水平拉力,滑板回到
初始零位的时间应不大于300ms,零位允许偏差为±0.20m/km。对于采用非回位
结构的双转向桥侧滑台,当第一转向桥通过侧滑台滑板后,侧滑量显示示值应在
300ms内回零,零位允许偏差为±0.20m/km。
④示值漂移(5.3.4)
示值漂移反映仪器设备电气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对环境条件,特别是温度变
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理论上,测量结果不应随环境条件产生变化,而在实
际设计时,应将示值漂移控制在最小程度,本标准保留了原标准对示值漂移的要
求。需要说明的是,本标准将“零位漂移”改为“示值漂移”,其原因是所规定
的试验点非零位,但考核仪器设备稳定性的目的是相同的:
●保持侧滑台滑板位移5.00m/km并保持稳定,30min内,示值漂移不超过±
0.20m/km。
⑤滑板位移同步性(5.3.5)
在本标准的“范围”中,已明确“本标准适用于双滑板联动式汽车侧滑检验
台,其他形式的汽车侧滑检验台可参
照执行”。
由于双滑板联动式侧滑台由机械
装置连接的左、右滑板同步向内或向
外移动(见图2.5),当机械连接装置
加工装配不良、连接轴承及轴承座间
隙过大时,均会导致左、右滑板位移
不同步,从而影响检验检测结果的准图2.5左、右滑板同步装置
确性,因此,需要对侧滑台左、右滑板的位移同步性作出规定。需要说明的是,
“滑板位移同步性”要求只适用于“双滑板联动式汽车侧滑检验台”,不适用于
11
“单滑板式侧滑检验台”。
本标准保留了原标准对滑板位移同步性的要求:
●双滑板联动式侧滑台的左、右滑板同步误差不大于±0.10mm。
(4)滑板移动所需作用力(5.4)
双滑板联动式侧滑台,其滑板安装有回
位弹簧(见图2.6),由于回位弹簧具有一
定的拉伸力,加上滑板自重和与导轨的摩擦
阻力,会使滑板位移时产生一定的阻力,这
一阻力客观存在,又不可或缺。当阻力过小
时,影响滑板回位,当阻力过大时,影响滑
板位移,故应对此指标进行约束。
图2.6回位弹簧原标准分别对1000mm和500mm滑板移动
所需作用力作出规定,两者之间的作用力差只有20N和40N(换算为质量分别约为
2kg和4kg)。为简化要求,本标准删除了滑板纵向有效测量长度等于500mm时不
大于40N和滑板纵向有效测量长度等于500mm时不大于80N的要求,从而简化了滑
板移动所需作用力的要求:
●滑板从零位开始位移0.10m/km时,所需作用力不大于60N。
●滑板位移至侧滑量5.00m/km时,所需作用力不大120N。
(5)滑板及其平面度和挠度(5.5)
①滑板表面处理(5.5.1)
汽车转向轮横向侧滑量是转向轮前束和转向轮外倾角综合作用的结果(见图
2.7),其检测过程是:在不施加转向力的条件下,汽车以规定的车速居中正直
驶过汽车侧滑检验台,车轮在滑板纵向有效测量范围内滚动所引起的滑板横向位
移量。由此可见,汽车转向车轮与侧滑台滑板相接触,车轮的横向侧向力作用于
滑板,使滑板产生位移。
图2.7车轮前束与外倾
12
显然,当侧滑台滑板表面的附着系数过低时(例如是光面),车轮与滑板之
间会产生滑移,车轮侧向力不能完全传递,
从而导致测量误差。因此,侧滑台滑板表面
应有一定的附着系数(见图2.8)。故本标
准增加了侧滑台滑板表面防滑处理的要求:
●侧滑台滑板表面应采用防滑材料或
防滑工艺。
②滑板平面度(5.5.2)
图2.8侧滑台滑板表面处理
理论上,汽车转向轮横向侧滑量的检测
应在水平状态下进行,以避免车身倾斜产生额外分力导致测量误差。但在实际应
用中,侧滑台的台体的安装以及滑板的加工、装配等不可能达到绝对水平。因此,
需要在标准中加以约束和规范,确保滑板不产生倾斜和翘曲。本标准参照交通运
输行业标准《机动车检测用轴(轮)重仪》的相关要求,增加了侧滑台滑板平面
度的要求:
●在空载状态下,侧滑台左滑板和右滑板的平面度均不大于3mm/m。
③滑板挠度(5.5.3)
侧滑台滑板是主要承载单元,在设计生产时应确保侧滑台滑板的具有足够的
结构强度和刚度,避免重载下产生过大变形或塑性变形,从而导致疲劳损坏和测
量失准。本标准参照交通运输行业标准《机动车检测用轴(轮)重仪》的相关要
求,增加了侧滑台滑板挠度的要求:
●在额定承载状态下,侧滑台滑板的最大挠度应不大于5mm/m。
(6)导轨(5.6)
①板承载导轨硬度(5.6.1)
侧滑台滑板所受车轮载荷作用于承载
导轨之上,滚动元件在承载导轨上使滑板产
生位移(见图2.9),故导轨应具有一定的
硬度和耐磨性。本标准保留了原标准对滑板
承载导轨硬度的要求:
●滑板承载导轨的硬度:HRC40~45。图2.9滑板承载导轨及滚动元件
13
②滑板限位导轨硬度(5.6.2)
滑板限位导轨是确保滚动原件直线位移轨迹的部件,与滑板承载导轨硬度所
述相同,本标准保留了原标准对滑板限位导轨硬度的要求:
●滑板限位导轨的硬度:HRC40~45。
(7)滚动元件(5.7)
滚动元件是侧滑台滑板产生位移时的运动部件,同时起到支撑重力载荷的作
用(见图2.9),需要对尺寸公差(5.7.1)、形状公差(5.7.2)和表面硬度(5.7.3)
作出规定,本标准保留了原标准对滚动元件的要求:
●滚动元件的尺寸公差等级不得低于IT8级。
●滚动元件的形状公差,其圆度、圆柱度不得低于8级。
●滚动元件的硬度HRC45~50。
(8)装配质量(5.8)
侧滑台的整机装配是在完成各总成、部件加工后的组合作业,总成、部件加
工质量好,但装配不良,整机性能仍会受到影响,因此,装配质量尤为重要。故
本标准保留了原标准对整机装配的要求:
●承载导轨和滚动元件应清洁、润滑,滚动元件滚动自如,并应与上、下承
载导轨同时接触。
●滑板装配后,其纵向的位移量不大于0.1mm。
●滑板基面对于框架上平面的高度差允许范围为±1.0mm。
●左、右两滑板间的高度差不大于2.0mm。
●滑板与框架前、后方向的边隙不大于5.0mm。
(9)电气系统(5.9)
①数据采集(5.9.1)
对于测量系统,不同的数据采样频率对系统的稳定性、响应时间和测量结果
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到不同厂家产品之间示值可比性。采样频率过高
可能会使系统不稳定,而采样频率过低,可能造成部分检测数据的丢失。此外,
侧滑台的采样只涉及横向侧滑量一个参数,且无系统控制参数,采样频率可取偏
大值。为此,在标准中增加了对采样频率的要求,以便于各生产企业的规范、统
一:
14
●侧滑量的数据采集频率应不小于100Hz。
②抗电强度(5.9.2)、③绝缘电阻(5.9.3)、④接地保护(5.9.4)
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关系到安全生产和设备可靠性,是机电设备的重要技术要
求。根据其他汽车不解体检验设备标准的相关条款,本标准对侧滑台的电气系统
的抗电强度、绝缘电阻和接地保护提出如下要求:
●侧滑台的电气系统应能经受50Hz、1.5kV,历时1min的耐电压试验,不
应出现击穿、飞弧等现象。
●侧滑台电气系统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MΩ。
●侧滑台的电气系统应有接地保护端子,该端子旁应有金属制作的接地标志,
使用安装时应可靠接地。
(10)外观(5.10)
外观要求是产品标准的技术内容之一,包括侧滑台台体表面状态、前处理
与涂层、焊接以及显示装置等。本标准基本保留了原标准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侧滑台的台体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应有锈蚀、裂缝和变形。
●侧滑台的台体表面喷涂前,应对金属表面进行除污、除油、除锈处理。表
面涂层应平整、均匀,不应有露底、裂纹、气泡和明显的流痕等缺陷,涂层附着
力强。
●侧滑台的所有焊接部位应平整均匀,不应有焊穿、脱焊、漏焊、裂纹等缺
陷。
●数字式显示应稳定,无缺划、闪烁现象,数字显示应在5s内稳定。对于
单机使用的侧滑台,数字显示装置的读数保持时间不少于8s。
(11)其他相关试验研究
关于侧滑台放松板侧滑测试车速等问题,行
业内一直存在模糊认识,需要予以澄清。为此,
标准起草组结合本次标准修订进行了试验研究。
①关于放松版
检测转向轮侧滑量时,车轮在驶入侧滑台前,
由于车轮侧滑量的作用,车轮与地面间接触产生
的横向应力会迫使轮胎产生变形,在驶上侧滑板
图2.10放松板比对试验
15
的瞬间变形产生的应力将迅速释放。《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6)
和《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GB18565-2016)中均提出了放
松板的配备要求。基于此,各设备生产企业在检验滑板的进车方增加了轮胎侧
向力释放板。
针对有无放松板,我们采用实车试验比对的方式进行了研究(见图2.10),
试验结果见表2.3、表2.4、表2.5。试验结论如下:
对于同一样车,有放松板的实测侧滑量小于无放松板的实测侧滑量,且相差
较大。侧滑台加装放松板后,所测侧滑量不能真实反映车辆实际行驶时轮胎的受
力状态。故,汽车转向轮横向侧滑量的检验检测不应安装放松板。
表2.3转向轮横向侧滑量有无放松板的试验比较(1)
无放松板检测值有放松板检测值
序号车型
(m/km)(m/km)
1江淮HFC1045113R1-1.6-1.2
2江淮HFC5045XXYK-3.4-1.2
3福田BJ5043V8BEA-S9-1.1-1
4解放CA1020VRL5.54.9
5江淮HFC1020KT-1.8-1.3
6江淮HFC1048K103R1-0.8-0.4
7江淮HFC1045KR1S-2-1.4
8奥铃BJ5049V8BD61.71.6
9福田BJ1030V4AV3-X2.11.6
10跃进NJ1041DBDW2-2.5-2.1
11黑豹HFJ1036WF1TV-1.1-0.3
12五菱LQG5023XXYLC34.42.3
13解放CA1040K11L2E33.12.1
14五十铃TFR17HDL-5-4.3
15黑豹HFJ1027WV-2.9-2.9
16欧铃ZB1041BSC3S-2.5-2
17江淮HFC1048K103R1-6-4.5
18凯马KMC1047AP3-1.2-0.9
19江淮HFC3041KR1T1-1.4-0.9
20江淮HFC5033XXYK2R1-1.6-1.5
16
无放松板检测值有放松板检测值
序号车型
(m/km)(m/km)
21江淮HFC1030K3RT-4-4
22欧铃ZB1021ASC3S0.60.6
23江淮HFC1040KWT-5.3-4.2
表2.4转向轮横向侧滑量有无放松板的试验比较(2)
普通侧滑台普通取
车辆类型双前桥货车台体类型3~5km/h
零
一桥侧滑量0m/km6m/km8m/km10m/km
有放松无放松有放松无放松有放松无放松有放松无放松
放松板状态
板板板板板板板板
1-0.96-1.075.887.497.679.788.339.87
2-0.94-0.975.967.527.969.788.4210.45
3-0.89-0.965.987.547.999.798.6310.46
4-0.89-0.946.007.558.039.848.7010.46
5-0.88-0.906.147.578.059.858.7310.54
6-0.88-0.876.197.618.079.858.7910.57
7-0.86-0.876.217.658.089.868.8010.64
8-0.85-0.816.217.668.099.878.8810.71
9-0.83-0.816.247.678.099.918.8910.74
10-0.81-0.806.257.718.139.928.9610.80
11-0.81-0.806.347.738.169.958.9810.81
12-0.81-0.806.367.768.189.978.9810.83
13-0.81-0.786.417.768.2010.009.0010.85
实测侧滑值
14-0.81-0.786.487.778.2310.039.0510.90
15-0.80-0.776.527.818.2310.039.0710.93
16-0.79-0.756.537.908.2410.049.1410.96
17-0.76-0.756.557.908.2410.069.1810.97
18-0.76-0.756.557.958.2410.099.2610.97
19-0.76-0.736.667.968.2410.109.3010.98
20-0.75-0.736.687.988.2410.129.3011.04
21-0.75-0.726.707.988.2610.189.3211.07
22-0.72-0.716.738.008.2710.229.3911.08
23-0.72-0.706.798.028.2910.229.4211.09
24-0.72-0.706.798.028.2910.239.4511.15
25-0.72-0.676.848.068.3210.239.4611.15
26-0.71-0.676.878.078.3410.249.4611.16
27-0.71-0.676.888.088.3410.259.4711.17
28-0.70-0.656.918.088.3510.259.4811.18
29-0.70-0.646.958.098.3510.269.4911.24
30-0.70-0.647.048.158.3510.269.5011.27
17
普通侧滑台普通取
车辆类型双前桥货车台体类型3~5km/h
零
一桥侧滑量0m/km6m/km8m/km10m/km
有放松无放松有放松无放松有放松无放松有放松无放松
放松板状态
板板板板板板板板
31-0.68-0.607.058.188.4010.349.5211.28
32-0.67-0.607.088.228.4010.389.6311.28
33-0.65-0.607.108.238.4210.419.6411.36
34-0.60-0.587.118.258.4410.419.6611.41
35-0.59-0.557.128.308.4410.439.6811.43
36-0.56-0.537.148.308.4710.449.7011.46
37-0.55-0.527.208.358.4910.519.7011.47
38-0.53-0.527.228.378.5510.539.9211.50
39-0.52-0.517.288.388.5710.549.9211.50
40-0.43-0.507.288.468.5810.579.9511.50
41-0.38-0.507.308.578.5910.589.9911.59
420.41-0.507.318.628.6010.6210.1811.78
430.58-0.507.328.748.6010.6710.2211.83
440.60-0.507.418.848.6510.6910.2311.89
450.61-0.497.418.888.7110.7210.2311.92
460.66-0.497.498.888.7710.7610.2612.14
470.720.547.558.948.8211.1010.4112.39
480.770.647.639.318.8411.1810.5312.42
490.780.717.709.408.9911.2310.8912.42
500.991.527.829.519.4611.4210.9512.93
表2.5转向轮横向侧滑量有无放松板的试验比较(3)
试验次数12345678910平均值
有释
-4.3-4.5-4.5-4-3.9-4.3-4.1-4-3.8-3.7-4.11
侧滑量,放板
m/km无释
-6.2-6.3-6.7-6.3-7.1-6.4-6.4-6.5-6.3-6.2-6.44
放板
②不同测试车速对侧滑值的影响
关于汽车转向轮横向侧滑量的测试车速,《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2016)和《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GB18565-2016)规
定不大于5km/h,日本弥荣公司规定不大于3km/h,而实际检测时的车速一般均超
过5km/h。测试车速对转向轮横向侧滑量有何影响?需要通过试验予以验证,我
们仍然采用实车进行试验比对,试验数据见表2.6,试验结论如下:
18
对同一样车多次测量,不同测试车速下(相对较低:3km/h~8km/h)的转向
轮横向侧滑量有轻微影响,主要体现在小数点后的数据增大,基本属于随机误差。
需要说明的是,本次试验的数据是在3km/h~5km/h和5km/h~8km/h两个车速段测
取的,更高车速可能会对侧滑量产生较大影响。
表2.6不同测试速度下侧滑值对比
车辆类型双前桥货车台体类型普通侧滑台普通取零有放松板
一桥侧滑量0m/km6m/km8m/km10m/km
车速范围km/h3~55~83~55~83~55~83~55~8
1-0.96-1.915.885.927.677.908.338.60
2-0.94-1.605.966.037.968.028.428.69
3-0.89-1.145.986.077.998.038.638.74
4-0.89-1.096.006.158.038.078.708.76
5-0.88-1.056.146.208.058.088.738.76
6-0.88-0.966.196.288.078.128.798.88
7-0.86-0.966.216.308.088.218.808.88
8-0.85-0.856.216.328.098.248.888.89
9-0.83-0.846.246.448.098.248.898.96
10-0.81-0.836.256.468.138.248.968.98
11-0.81-0.816.346.478.168.258.989.00
12-0.81-0.806.366.498.188.278.989.01
13-0.81-0.766.416.548.208.309.009.01
14-0.81-0.756.486.588.238.399.059.02
实测侧滑值
15-0.80-0.746.526.618.238.419.079.03
16-0.79-0.746.536.618.248.419.149.05
17-0.76-0.736.5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木制家具出口业务分包劳务合同3篇
- 体育中心2025年度灌溉系统专用化肥及农药供应合同3篇
- 2025年度配电变压器租赁与电网安全培训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新型民间借贷服务合同规范(2025版)
- 二零二五年度农产品电商平台入驻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民营中小企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工业厂房外墙铝型板安装与维护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美容美发店员工健康体检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新能源产业联营项目合同3篇
- 2025年水塘莲藕种植承包与品牌推广合作合同
- 南通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一模)地理试卷(含答案 )
- 2025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 2025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重症患者家属沟通管理制度
- 法规解读丨2024新版《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其应用案例
- IF钢物理冶金原理与关键工艺技术1
- 销售提成对赌协议书范本 3篇
- 劳务派遣招标文件范本
- EPC项目阶段划分及工作结构分解方案
- 《跨学科实践活动4 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教学设计
- 信息安全意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