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气囊控制模块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_第1页
《汽车安全气囊控制模块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_第2页
《汽车安全气囊控制模块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_第3页
《汽车安全气囊控制模块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_第4页
《汽车安全气囊控制模块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CCS点击此处添加CCS号

团体标准

T/XXXXXXX—XXXX

汽车安全气囊控制模块技术要求及试验方

Airbagcontrolunittechnicalrequirementsandtestmethods

草案版次选择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发布

T/XXXXXXX—XXXX

汽车安全气囊控制模块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安全气囊控制模块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M1类汽车和最大设计总质量不大于2500kg的N1类汽车,以及多用途货车,其他车型可

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18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b:盐雾,交变(氯化钠溶液)

GB/T2423.22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

GB/T2423.34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Z/AD: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

GB/T2423.3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L:沙尘试验

GB/T2423.56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h:宽带随机振动和导则

GB8410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B/T27630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GB/T28046.2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2部分:电气负荷

GB/T28046.3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3部分:机械负荷

GB/T28046.4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4部分:气候负荷

GB/T28957.1道路车辆用于滤清器评定的试验粉尘第1部分:氧化硅试验粉尘

GB/T30038道路车辆电气电子设备防护等级(IP代码)

GB/T30512汽车禁用物质要求

GB34660道路车辆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

GB39732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

QC/T1067.1汽车电线束和电气设备用连接器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

IEC60068-2-27环境试验第2-27部分:试验试验Ea和导则:冲击(Environmentaltesting–

Part2-27:Tests–TestEaandguidance:Shock)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安全气囊控制模块airbagcontrolunit,ACU

控制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载控制单元。

3.2

基础功能

ACU上KL15电后直接激活的功能,此后一直处于动态的运行状态。

3.3

静默功能

1

T/XXXXXXX—XXXX

ACU触发点火门限时才激活的功能,如碰撞输出功能。

3.4

持续监测

测试过程中,对ACU来的基础功能进行连续不间断的检测。

3.5

定期监测

测试过程中,进行到某个阶段对ACU的静默功能进行一次触发和监测,如对碰撞输出功能的监测。

3.6

工作模式

不同的供电电压下ACU不同的运行状态。

3.7

功能状态

ACU在试验期间和试验后的性能表现情况。

3.8

最低工作温度Tmin

ACU能够正常工作的周围环境温度最低设计值。

3.9

最高工作温度Tmax

ACU能够正常工作的周围环境温度最高设计值。

3.10

室温Troom

在相对湿度25%~70%下的室内常规温度23℃±5℃。

3.11

最高工作电流Imax

ACU能够正常工作的最高设计电流。

3.12

最低工作电压Umin

ACU能够正常工作的最低设计电压。

3.13

最高工作电压Umax

ACU能够正常工作的最高设计电压。

4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UA:模拟发电机供电时的试验电压

2

T/XXXXXXX—XXXX

UB:模拟蓄电池供电时的试验电压

Unom:试验期间施加到ACU上的电压。

5试验项目

除非另有规定,根据表1中的各试验项目须按从上到下顺序进行,每组样件至少3件,在完成所有试

验后,安全气囊控制模块应满足第6章技术要求。其中,LEG5项目防尘和防水试验无顺序要求;LEG7项

目中除五点功能、低温唤醒、外观和内部检查外,其他项目无试验顺序要求。

表1安全气囊控制模块试验项目

试验项目样件组别试验步骤

五点功能见7.5.1条

低温唤醒见7.5.2条

高温老化见7.6.3条

LEG1机械冲击-颠簸A组见7.6.12条

热循环振动见7.6.13条

五点功能见7.6.1条

外观和内部检查见7.6.35条

五点功能B组见7.6.1条

低温唤醒见7.6.2条

冷热冲击见7.6.4条

动力热循环见7.6.5条

LEG2

湿热循环见7.6.6条

绝缘电阻见7.6.30条

五点功能见7.6.1条

外观和内部检查见7.6.35条

五点功能C组见7.6.1条

低温唤醒见7.6.2条

冷热冲击见7.6.4条

LEG3动力热循环见7.6.5条

恒定湿热见7.6.7条

五点功能见7.6.1条

外观和内部检查见7.6.35条

五点功能D组见7.6.1条

低温唤醒见7.6.2条

LEG4

冷热冲击见7.6.4条

动力热循环见7.6.5条

3

T/XXXXXXX—XXXX

表1(续)

试验项目样件组别试验步骤

盐雾试验D组见7.6.8条

LEG4五点功能见7.6.1条

外观和内部检查见7.6.35条

五点功能E组见7.6.1条

低温唤醒见7.6.2条

防尘试验见7.6.9条

LEG5

防水试验见7.6.10条

五点功能见7.6.1条

外观和内部检查见7.6.35条

五点功能F组见7.6.1条

低温唤醒见7.6.2条

外壳抗压见7.6.14条

LEG6自由跌落见7.6.15条

机械冲击-碰撞见7.5.12条

五点功能见7.5.1条

外观和内部检查见7.5.35条

五点功能见7.5.1条

低温唤醒见7.5.2条

跳变电压见7.5.16条

反向电压见7.5.17条

过电压见7.5.18条

接地电感敏感度见7.6.19条

电源供电中断复位见7.6.20条

蓄电池电压跌落见7.6.21条

LEG7G组

叠加交流电压见7.6.22条

叠加脉冲电压见7.6.23条

输入输出对电源和接地间歇短路见7.6.24条

输入输出对电源和接地持续短路见7.6.25条

过载见7.6.26条

单线断开见7.6.27条

多线断开见7.6.28条

参考接地和电压偏移见7.5.29条

4

T/XXXXXXX—XXXX

表1(续)

试验项目样件组别试验步骤

五点功能见7.5.1条

LEG7G组

外观和内部检查见7.5.35条

五点功能见7.5.1条

LEG8低温唤醒H组见7.5.2条

电磁兼容见7.5.31条

LEG9连接器测试I组见7.5.32条

LEG10阻燃J组见7.5.33条

LEG11禁用物质K组见7.5.34条

6技术要求

6.1使用环境

6.1.1工作温度

-45℃~+85℃或者由整车厂和制造商协商确定。

6.1.2储存温度

-10℃~+40℃或者由整车厂和制造商协商确定。

6.2工作电压

供电电压范围9V~16V或者由整车厂和制造商协商确定。

6.3基本功能要求

6.3.1安全气囊控制模块应能监控整车被动安全系统,应包括气囊电阻,预紧安全带电阻,整车电压,

安全带锁扣、安全带提醒传感器阻值、车速、行驶里程等参数。

6.3.2安全气囊控制模块应可接收和发送硬线和CAN信号。

6.3.3安全气囊控制模块应具备故障诊断、故障信息记录功能,当故障发生时,故障类型、故障代码将

被永久存储,并可记录多个独立的故障。在紧急或需多次点爆气囊的情况下,故障记录不会影响安全气

囊的正常点爆。

6.3.4安全气囊控制模块应具备碰撞数据存储功能,如点火时间、系统状态、碰撞传感器数据等将被永

久存储。

6.3.5发生碰撞后安全气囊控制模块应具备记录汽车事件数据功能,并满足GB39732的要求。

6.3.6安全气囊控制模块应具备模拟输入检测功能,对执行器输入端进行检测。

6.4基本性能要求

6.4.1安全气囊控制模块应具备点火脉冲能量输出功能,且满足断电后在单一方向发生碰撞的情况下,

所有相关点火回路在断电后(150±10)ms内全部展开。

6.4.2安全气囊控制模块应具备过压电压保护,支持至少瞬间最大反向电压-16V持续5min保护。

6.4.3安全气囊控制模块应具备反向电压保护,支持至少瞬间最大电压27V持续5min保护。

6.4.4安全气囊控制模块应满足至少应满足IP5K2(见GB/T30038)要求。

7试验方法

7.1试验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所有试验应在室温Troom下进行。

7.2设备要求

5

T/XXXXXXX—XXXX

除非另有规定,本文件涉及的试验所使用的设备应满足以下要求:

a)程控电源:电压范围为0~30V;

b)稳压直流电源:电压范围为0~20V;

c)环境试验箱:温度范围为-45℃~100℃;

d)温度冲击箱:温度范围为-45℃~90℃;

e)湿热试验箱:满足GB/T2423.34Z/AD规定的要求;

f)冲击试验台:满足IEC60068-2-27规定的要求,

g)三综合振动试验台:满足GB/T2423.56-Fh的要求

h)示波器:电压采集范围0V~100V,电压采集精度0.01V,采集频率1.0GHz;

i)波形发生器:频率范围1Hz~4Hz;

j)脉冲组模:300nF,10KΩ

k)功放模组:运算放大路电流承载能力满足至少10A;

l)电流表:量程>50A;

m)短路测试盒:响应门限电阻<200Ω

n)电子负载:电流承载能力>50A。

7.3工作模式

工作模式要求如表2所示,在执行工作模式2或3时,应对安全气囊控制模块进行持续监测。

表2工作模式

工作模式供电要求

1.1ACU未与线束连接。

1不向ACU供电

1.2ACU模拟车辆上的安装位置,连接到线束。

连接电压UB(低压蓄电池电压,发动机/发电机不工

2向ACU供电作或未上高压电)。

零件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连接电压UA(发动机/发电机工作,上高压电压)

3向ACU供电

零件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7.4功能状态等级

功能状态分级见表3。

表3功能状态分级

级别级别定义

A级试验过程中和测试结束后,ACU全部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试验过程中ACU的全部功能都能执行,但允许有一个或多个功能超出设计公差。试验结束后所有功能能自动

B级

恢复设计范围内。

C级试验过程中ACU有一个或多个功能不能执行,但试验后所有功能能自动恢复设计范围内。

7.5试验步骤

7.5.1五点功能

五点功能试验按以下步骤操作:

a)根据车辆实际负载或等效负载情况,用示波器和稳压直流电源将样件连接,放置于环境试验箱

中,样件温度应稳定在目标温度≥0.5小时后进行试验;

b)按以下要求分别进行试验:

1)在Tmin,Umin条件下对安全气囊控制模块静默监测输出波形;

2)在Tmin,Umax条件下对安全气囊控制模块静默监测输出波形;

3)在Tmin,UB条件下采用工作模式2对安全气囊控制模块持续监测或在Tmin,UA条件下采用工作模

式3对安全气囊控制模块持续监测,工作模式2和3下,功能状态等级要求为A级;

4)在Tmax,Umin条件下对安全气囊控制模块静默监测输出波形;

6

T/XXXXXXX—XXXX

5)在Tmax,Umax条件下对安全气囊控制模块静默监测输出波形;

c)记录整个过渡阶段(状态改变前、状态改变中、状态改变后)输出信号的所有波形。

7.5.2低温唤醒

试验按以下步骤操作:

a)将程控电源连接样件,并将其放置于环境试验箱中;

b)环境箱温度降低到Tmin;

c)设置程控电源,在Tmin下以工作模式1.2保持24小时,功能状态等级要求为C级;

d)保持在Tmin,将ACU的工作模式调整为3,持续监测其正常工作1小时的功能状态,功能状态等级

要求为A级。

7.5.3高温老化

试验按以下步骤操作:

a)将程控电源连接样件,并将其放置于环境试验箱中;

b)环境箱温度升到95℃;

c)设置程控电源,在95℃下以工作模式1.2保持1h功能状态等级要求为C级,。

d)将测试温度降到85℃,并进入工作模式3,功能状态等级要求为A级;对样件施加50小时Umax,50

小时Umin,400小时UA;期间每隔4小时断电关机操作一次,然后再上电开机工作,循环进行。

7.5.4冷热冲击

将程控电源连接样件,并将其放置于环境试验箱中,按照GB/T2423.22试验Na规定对样件进行

热冲击339次循环。其中,高低温各保持10mins,保持时间以产品内部实际到达要求温度开始计时。高

低温环境的转换时间≤30S。

7.5.5动力热循环

将程控电源连接样件,并将其放置于环境试验箱中,按照GB/T2423.22试验Nb规定,在工作模

式1.2和3下执行190次循环,工作模式1.2时功能状态等级要求为C级,工作模式2/3时功能状态等

级要求为A级。温度循环测试曲线如图1所示,电源温度周期要求如表4所示。

图1温度循环测试曲线

表4循环周期要求

7

T/XXXXXXX—XXXX

描述要求

温度范围Tmin~Tmax

温度变化率(1~15)℃/分钟

功能转换从Tmax开始降温时关闭电源(即切换工作模式为1.2)。在Tmin处15分钟停留的最

后一分钟开始时,默认情况下,开始循环工作模式3约100秒,然后工作模式

2约20秒,直到下一个循环开始。

电源电压

测试电压应按以下顺序执行:Umax为10%,Unom为80%,Umin为10%的周期。

7.5.6湿热循环

试验按以下步骤操作:

a)用程控电源连接样件,并将样件放置于湿热试验箱中;

b)按照图2和表5显示的一个为期两天的循环周期,重复进行五次(10天),10天测试期间,

应在工作模式3测试1小时,功能状态等级要求为A级;工作模式1.2测试1小时,功能状态等级要求

为C级,如此循环;

c)其他按照GB/T2423.34试验Z/AD执行。

注:除下列情况外,湿度保持在(93±3)%;从+65℃至+25℃的转变过程中,湿度应降至80%;当温度循环低于25℃

时,湿度不作要求。

图2湿热循环曲线

表5湿热循环要求

描述温度值

高的温度65℃

中间的温度25℃

低的温度-10℃

持续时间10天

7.5.7恒定湿热

用程控电源连接样件,并将样件放置于湿热试验箱中,按表6要求在工作模式3测试1小时,功能

状态等级要求为A级;工作模式1.2测试1小时,功能状态等级要求为C级,如此循环持续测试10天。

8

T/XXXXXXX—XXXX

表6恒定湿度要求

描述要求

温度(+65±3)°c

持续时间10天

相对湿度(90±5)%

7.5.8盐雾

用程控电源连接样件,并将样件放置于盐雾箱中,按照GB/T2423.18标准中试验方法2要求,ACU

在工作模式3下进行1个循环和3个循环,功能状态等级要求为A级。每个循环包括2小时盐雾,22

小时潮湿;喷雾量要求为(0.25~0.5)ml/(h*80cm2)。

7.5.9防尘

将样件放置于粉尘箱中,按照GB/T2423.37方法Lc1标准要求,在工作模式1.2下监测样件功能状

态等级,功能状态等级要求为C级。其中要求细沙浓度2kg/m3±0.5kg/m,气流速度1.5m/s±0.2m/s,湿

度小于25%,在按每间隔15min间隔吹动6s粉尘为一个周期,共进行8h试验。

7.5.10防水

用程控电源连接样件,并将样件放置于点水设备中,按照GB/T30038标准IPX2的要求,将样件以15

度倾斜或模拟装车位置放进滴水设备,降水量按3.0±0.5mm/min,持续测试2.5min,在工作模式3下监

测样件功能状态等级,功能状态等级要求为A级。其中,水不应接触电气/电子部件或连接器端子

7.5.11机械冲击–颠簸

用程控电源连接样件,并将样件放置于冲击试验台上,按ICE60068-2-27“TESTEa,Shock”和表

7要求进行试验,在工作模式3下监测样件功能状态等级,功能状态等级要求为A级。

表7机械冲击-颠簸

名称定义

峰值加速度12G

冲击持续时间20ms

冲击波形半正弦

总冲击次数400x6个方向(±x,±Y,±Z)=2400

7.5.12机械冲击–碰撞

用程控电源连接样件,并将样件放置于冲击试验台上,按照ICE60068-2-27“TESTEa,Shock”和

表8要求,对ACU进行试验,在工作模式3下监测样件功能状态等级,功能状态等级要求为A级。

表8机械冲击-碰撞

名称定义

峰值加速度50G

冲击持续时间11ms

冲击波形半正弦

总冲击次数6x6个方向(±x,±Y,±Z)=36

9

T/XXXXXXX—XXXX

7.5.13热循环振动

用程控电源连接样件,并将样件放置于三综合振动试验台上,根据图3和表9,按GB/T2423.56-Fh

要求,在工作模式3下对ACU进行振动测试,功能状态等级要求为A级。要求X轴:16小时,Y轴:16小时,Z

轴:16小时,一个热循环:8小时。

图3热循环振动曲线

表9热循环振动参数表

时间(分钟)温度

0+20℃

60Tmin

150Tmin

210+20℃

300Tmax

410Tmax

480+20℃

频率(HZ)温度

109.9248(m/s2)2/Hz=0.1032g2/Hz

553.2313(m/s2)2/Hz=0.0336g2/Hz

1800.1250(m/s2)2/Hz=0.0013g2/Hz

3000.1250(m/s2)2/Hz=0.0013g2/Hz

3600.0673(m/s2)2/Hz=0.0007g2/Hz

10000.0673(m/s2)2/Hz=0.0007g2/Hz

7.5.14外壳抗压

用程控电源连接样件,使用力传感器对样件施加压力,对连接线束的ACU外壳在不超过φ13mm的表

面内施加110N的压力,持续1.0秒。在工作模式1.2下监测样件功能状态等级,功能状态等级要求为C

级。试验过程中,外壳变形不挤压到电路板上的元件,且外壳不分离松脱;试验后,外壳、连接器、

PCB组装、其他电气部件、机械部件不得损坏。

7.5.15自由跌落

10

T/XXXXXXX—XXXX

用程控电源连接样件,并将样件放置于跌落试验台上,按照GB/T28046.3自由跌落测试方法,在

工作模式1.1下监测样件功能状态等级,功能状态等级要求为C级,进行试验。

7.5.16跳变电压

试验按以下步骤操作:

a)将样件按图4连接,在工作模式2和3下监测样件功能状态等级,功能状态等级要求为C级。

程控电源测试样件负载

图4试验台架

b)在不通电的ACU放置于室温环境,直到其温度稳定到Troom;

c)设置程控电源,使ACU转入工作模式2中,电压为UB;

d)在不超过10ms时间内,将电压从UB升到26V,保持1分钟;

e)将电压从26V降到UA,转为工作模式3,转化过程时间不超过10ms。

7.5.17反向电压

试验按以下步骤操作:

a)将样件按图4连接,在工作模式2下监测样件功能状态等级,功能状态等级要求为A级。

b)设置程控电源,让样件在工作模式2下,电压为UB。

c)在不超过10ms时间内,将电压从UB转到-13.5V,保持2分钟。

d)将电压从-13.5V转到为UA,转化过程时间不超过10ms。

注:该测试应尽可能在所有电池供电电压负载下进行。

7.5.18过电压

试验按以下步骤操作:

a)将样件按图5连接,在工作模式3下监测样件功能状态等级,功能状态等级要求为C级。

环境试验箱

程控电源测试样件负载

图5试验台架

b)将样件与程控电源连接,并连接所有负载或模拟负载,然后将样品放置到环境试验箱内;

c)将环境试验箱温度升到+65℃,并保持在此温度至少30分钟,以保证ACU表面温度达到+65℃。

d)设置程控电源,工作模式3。

e)开启程控电源,以1V/min的速率在+16V到+18V之间循环,循环测试60分钟。

7.5.19接地电感敏感度

试验按以下步骤操作:

a)将样件按图6连接,在工作模式3下监测样件功能状态等级,功能状态等级要求为A级;

程控电源测试样件负载

电感

5μH示波器

图6试验台架

b)给组件供电UA,工作模式3;

11

T/XXXXXXX—XXXX

c)使用适当的方法,使得样件可以在其接地线路上,创造出尽可能高的频率的最大电流变化;

d)监测并记录下所有输入输出端线路和接地线路的信号波形;

e)对比接入电感前后的各个信号波形变化,评估组件的抗干扰能力。

7.5.20电源供电中断复位

按GB/T28046.2中复位特性要求进行试验,在工作模式3下监测样件功能状态等级,功能状态等级

要求为A和C级。

a)将样件按图5连接,将环境温度降到Tmin,给样件提供电压Umin;

b)给供应电压加测试脉冲,以5%的比例降低电压,并保持5s;

c)每次测试脉冲后,电压返回到100%Umin,保持10s;

d)Umin降低10%,重复步骤2和3。依次重复,直到Umin降低到0V;

e)重复步骤2到4,每次电压降低使脉冲时间保持50ms;

f)最后一次电压降到0V的同时,触发点爆功能以验证碰撞断电后的碰撞性能;

g)将环境温度升到Tmax,重复步骤b到f。

注:

1.每次电压降低后返回到Umin时功能状态满足A级;

2.电压低于Umin时功能状态应满足C级;

3.触发点爆功能时应能满足碰撞性能的要求。

7.5.21蓄电池电压跌落

试验按以下步骤操作:

a)测试前在室温下对ACU进行一次功能检测,在工作模式2和3下监测样件功能状态等级,工作模式

2时功能状态等级要求为C级,工作模式3时功能状态等级要求为A级。

b)用程控电源连接样件,将样品放入环境试验箱内,按照图5搭建试验台架,连接测试装置。

c)保持组件断电,将环境试验箱温度降至Tmin。待温度到达Tmin后,稳定足够长时间直至样品本身

温度到达Tmin。

d)编辑程控电源,使其按照表10蓄电池电压跌落图表波形A,对样品施加电压。

表10蓄电池电压跌落图表

蓄电池电压跌落数值

时间

变化

TT2T

序列

13

0101

A

.01sss

B0601

.1s0s0s

C0361

.5s00s20s

D1287

s800s200s

注:在T1、T2和T3区域定义的电压水平稳定足够的时间,至少10s,以满足ACU一次功能测试;在1.0V的持续时间

应至少为1.0分钟。

e)在执行电压跌落曲线的过程中,标识为T1/T2/T3的三个区域(如图7),电压为别为UA,Umin和Umin.

这三个时段的停留时间应该足够长,以便在各段时间分别进行一次功能检查。

12

T/XXXXXXX—XXXX

图7蓄电池电压跌落测试曲线

f)设置电压跌落波形为B,C,D,分别在Tmin条件下重复上述测试。期间同样需要在T1/T2/T3

区域段内进行功能参数检查。

g)将环境试验箱温度升温至Tmax。待温度到达后,稳定足够长时间,使样品达到需求温度值。再

次进行电压跌落测试,重复d-f的步骤。

7.5.22叠加交流电压

按GB/T28046.2叠加交流电压的测试方法,严酷度2进行试验,在工作模式3下监测样件功能状态等

级,功能状态等级要求为A级。

a)测试前在室温下对ACU功能进行检查;

b)将样件按图5连接,按照GB/T28046.2规定的参数设定程控电源,进行波形输出;

c)电压设置为Umax,Upp选择4V,电压变化范围为12V-16V。在60s内,频率由50Hz扫描到20KHz,再

在60s内,有25KHz频率扫描到50Hz。频率扫描方式按对数扫描方式进行,如此完成一个循环的扫描。共

进行5次循环。

7.5.23叠加脉冲电压

试验按以下步骤操作:

a)测试前在室温下对ACU功能进行检查;

b)将样件按图8连接,在工作模式3下监测样件功能状态等级,功能状态等级要求为A级,电压调至

UA,调节信号发生器频率为1Hz、100Hz、4KHz。采集三个频段的波形曲线作为测试校准依据;

图8试验台架

c)将电源供电电压调整至Umax-2V,开始进行测试。

其中信号发生器输出要求如下:

1)方波信号2Vp-p,50%占空比;

2)频率步进范围1Hz-4KHz,对数方式步进;

3)3.120s完成1Hz-4KHz,4KHz-1Hz的循环。

d)实行5次连续的频率扫描,过程中要求持续监测样品功能状态。

f)以1V步进降低供电电压,进行脉冲叠加测试,直至供电电压达到Umin+2V。

13

T/XXXXXXX—XXXX

7.5.24输入输出对电源和接地间歇短路

试验按以下步骤操作:

a)测试前在室温下对ACU功能进行功能检测;

b)将样件按图9连接,放入环境试验箱内,在工作模式2和3下监测样件功能状态等级,功能状态等

级要求为B级;

短路

测试样件负载

测试盒

程控电源

电源或地短接

环境试验箱

图9试验台架

c)将温度降至Tmin,待温度稳定后,供电Umax,;

d)工作模式从1.2换成2/3,样件的输入和输出端需在5s内稳定。在第15秒时,测试线路和电源进

行短路,持续1min。恢复正常连接态持续45s。以此循环,进行15次。测试完成检查样件功能状态后,

对其他测试线路逐一进行电源短路测试,直至所有测试线路对电源端短路测试完成;

e)将样件供电电压降至Umin,重复之前操作输出/输出线对于电源端短路测试;

f)将短路方式变化为测试线路对地线短路,重复步骤d和e的操作;

g)将温度升至Tmax。待温度稳定后,给ACU供电,重复上述所有试验步骤。

注:测试过程中,不能对保险丝进行更换;应注意电源有电流限制(设置为50A,如果没有其他规定),测试设置有

最大承受电流。

7.5.25输入输出对电源和接地持续短路

试验按以下步骤操作:

a)测试前在室温下对ACU进行功能检测;

b)将样件按图9连接,放入环境箱内,按照测试搭建台架,连接测试装置,在工作模式2和3下监测

样件功能状态等级,功能状态等级要求为B级;

c)将温度降至Tmin。待温度稳定后,给样件供电Umax,并对ACU进行功能检测;

d)给输入/输出线路一个对电源的持续短路,持续时间为15分钟。测试完成后,检测样件功能状

态,确认功能良好后,对其他测试线路逐一进行电源短路测试,直至所有测试线路对电源端短路测试完

成。(可以同时给所有输入/输出线路提供持续的对电源的短路电流,短路持续时间为15分钟。进行同

时短路测试时,需确保该试验对单线短路也同样有效,且同时进行短路的线路之间不可以有相互关联的

影响。)

e)将样件供电电压降至Umin,重复之前操作输出/输出线对于电源端短路测试;

f)切换短路方式为输出/输出线对于接地端短路,重复上述操作;

g)将温度升至Tmax,待温度稳定后,重复Tmin的所有试验步骤。

注:测试过程中,不能对保险丝进行更换;应注意电源有电流限制(如果没有其他规定,设置为50A),测试装置有

最大承受电流。

7.5.26过载

试验按以下步骤操作:

a)测试前在室温下对样件进行一次功能检测,确定每路输出的最大负载电流Imax;

b)将样件按图10连接,将环境试验箱温度升温并恒定在Tmax,施加Unom的电压,在工作模式2和3

下监测样件功能状态等级,功能状态等级要求为B级;

电流表负载电子负载或滑动变阻器

替代负载1

14

程控电源测试样件负载2

负载3...

环境试验箱

T/XXXXXXX—XXXX

图10试验台架

c)通过使用电子负载,给测试输出线路施加最大负载电流Imax,时间为10分钟;通过对电子负载调

节,以Imax的10%为增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