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福建省福宁古五校教学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商朝的外服方国要定期向商纳贡,所贡多是象、犀、虎、贝玉、卜龟等珍禽异兽和珍稀之物。一些方国也进贡谷物和牲畜,但多用于祭祀,而不是供商人日常食用。这表明()A.商与方国贸易关系紧密 B.商朝贵族日常生活腐化C.纳贡推动商文化扩展 D.贡纳关系宣示商王地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据材料可知,方国向商进贡,这种贡纳关系体现了方国对商的臣服和政治上的从属地位,是一种政治姿态的表现,D项正确;这些贡物多为珍稀物品且谷物和牲畜主要用于祭祀,并非建立在紧密的日常财政联系基础上,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贡物的种类及用途,没有足够信息体现商朝贵族日常生活的腐化程度,排除B项;选项不是材料主要内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贡纳关系昭示政治姿态,排除C项。故选D项。2.战国时期,各国基本形成了“国君在上、万民在下”的二元社会结构。对此,有学者认为:“战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与春秋社会均有所不同,此一时期……群体性家族组织的社会功能已十分微弱,传统家族形态已基本瓦解。”这表明战国时期()A.新的国家形态出现 B.贵族政治开始出现C.家国同构观念消亡 D.诸侯纷争局面结束【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空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战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与春秋社会均有所不同,此一时期……群体性家族组织的社会功能已十分微弱,传统家族形态已基本瓦解”可知,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这时期贵族特权进一步被削弱,传统家族形态已基本瓦解,说明这时期新的国家形态出现,A项正确;这时期贵族政治逐渐衰落,官僚政治出现并得到发展,排除B项;这时期虽然是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但家国同构观念没有消亡,排除C项;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的局面没有结束,排除D项。故选A项。3.董仲舒描述汉代考核制度的特征为“大者缓,小者急,贵者舒而贱者促”,即低级的官员按月、旬甚至日考核绩效上报,诸侯按月考核本国,各州长官按季考核本州,皇帝按年考核全国,这反映了()A.贵族政治特征的残留 B.基层治理制度环环相扣C.中央集权体制的需要 D.王国势力威胁国家稳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汉代的中国。“大者缓,小者急,贵者舒而贱者促”,低级官员考核频繁,而高级官员考核相对稀疏,中央集权体制意味着权力高度集中在中央,地方必须严格服从中央的管理。董仲舒所描述的考核制度正是体现了这一点,低级官员考核频繁,以确保他们严格执行中央政策;而高级官员考核相对稀疏,可能是基于信任和他们在整体政治结构中的地位。这种制度设计有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符合中央集权体制的需要,C项正确;贵族政治通常意味着权力集中在少数贵族手中,且贵族享有特权。虽然汉代确实有贵族存在,但董仲舒所描述的考核制度更多体现的是对各级官员的管理和控制,而非贵族的特权,因此这一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基层治理制度环环相扣,这个选项强调的是基层治理的紧密性。虽然考核制度确实涉及各个层级,但“环环相扣”更多指的是各环节之间的紧密配合,而题干主要描述的是考核频率的差异,与此选项不完全对应。排除B项;王国势力威胁国家稳定,这个选项与题干描述的考核制度无直接关联。题干讨论的是考核制度的特征,而非王国势力对国家稳定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4.495年,由北魏孝文帝亲自主持,律学专家汉族人常景等着手制定,在地域上综合河西、中原、江左三地儒学文化,在时间轴上融汇汉律、曹魏律、晋律以及南朝律令几大律系的《北魏律》正式出台,共计20篇。据此可知,《北魏律》()A.独尊儒学且侧重教化 B.注重保护少数民族的习俗C.内容精简并自成体系 D.大量借鉴汉族的法律文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北魏律》的制定体现了对汉族法律文化的大量借鉴,它不仅为北魏的改革措施提供了法律保障,也是北魏法制迈向封建化的一次重要飞跃,D项正确;《北魏律》确实体现独尊儒学的影响,但是没有涉及社会教化,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儒家文化对于《北魏律》的影响,没有体现少数民族的习俗的保护,排除B项;材料没有详细体现《北魏律》的内容,无法得出“内容精简并自成体系”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5.武成王庙,又称太公庙,是古代国家祭祀兵家鼻祖吕尚的祠庙。唐玄宗时,曾下令在两京及诸州各置太公庙一所,按文宣王庙的规格进行祭祀。但到宋代,仅在京师及个别地方保留武成王庙,祭祀规格也低于文宣王庙。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A.漠视兵家思想 B.抑制地方势力 C.打压民间信仰 D.实行抑武方针【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本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宋代,仅在京师及个别地方保留武成王庙,祭祀规格也低于文宣王庙”可知,宋代武成王庙数量减少,规格也低于文宣王庙,这说明宋代对于兵家鼻祖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对儒家先圣孔子的重视,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因为宋代重文轻武,D项正确;材料更加强调的抑武方针,而不是漠视兵家思想,排除A项;在京师及个别地方保留武成王庙,无法体现抑制地方势力,排除B项;材料更加强调的抑武方针,没有体现打压民间信仰,排除C项。故选D项。6.“揭帖”原为明仁宗即位后特许近臣密陈朝政得失的公文,后演变为内阁专享的密奏文书,故称“密揭”。明代中后期,“密揭”成为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直接影响最高决策的形成。“密揭”制度反映出明朝()A.中枢决策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权势逐渐膨胀 D.内阁掌握了决策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密揭”是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直接影响最高决策的形成,说明内阁不再仅仅是秘书咨询机构,权势有所膨胀,C项正确;明朝时期的最终决策权始终在皇帝手中,中枢决策没有发生异变,排除A项;明朝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皇帝权力没有日趋衰落,排除B项;内阁始终没有掌握决策权,排除D项。故选C项。7.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月初二,朝廷再次颁布了改书院为学堂的上谕,要求各省府州县书院分别改办大中小学堂,恢复了戊戌变法时期书院改制的相关政策,各地新式学堂迅速建立起来。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A.反映了清廷为维新变法平反 B.开创了中国的新式教育C.加速了中国选官制度的变革 D.直接导致辛亥革命兴起【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1年(中国)。据材料的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1901年的清末新政关于教育改革的措施,此措施推断新式学堂的建立,为清末选官制度的变革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1901年清政府仍然是慈禧太后掌握政权,不可能为自己制造的戊戌政变平反,A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洋务运动开创了中国的新式教育,B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辛亥革命兴起于1894年,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8.在1937年11月陕甘宁边区的乡、区、县普选中,有70%的乡民参加了选举。晋察冀边区在1940年大选时,参选乡民的比例在70%以上,中心地区的平山、灵寿等县达90%以上。上述数据可用来说明()A.统一战线阶级基础扩大 B.工农民主政权得到巩固C.基层自治体制趋于完善 D.根据地强大的动员能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1937—1940年,在根据地所进行的选举中,普通民众的参选率不断提高,这表明根据地政权得到民众的支持,根据地动员能力得到提高,D项正确;广大群众本身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阶级基础,并没有扩大阶级基础,排除A项;当时的根据地政权性质是抗日民主政权,并不是工农民主政权,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当时基层自治体制趋于完善,基层自治体制是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基层民主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9.为促进少数民族全面发展,新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等等。这些政策有利于()A.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B.消除各少数民族发展差异C.形成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D.推动基层自治的创新完善【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题干“新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等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政策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和谐,A项正确;这些政策有利于缩小但不可能完全消除各少数民族发展差异,排除B项;这些政策有利于形成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但并非其直接目的,排除C项;这些政策与推动基层自治的创新完善有关,但并非直接针对基层自治,排除D项。故选A项。10.改革开放初期,社队企业散落乡村,农民就地成为社队企业职工,而且还能兼业,白天在企业上班,下班后能做承包地上的农活,务工、务农两不误,这在当时被形象地称为“两栖农民”。“两栖农民”出现的原因是()A.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C.国有企业的初步改革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农民兼业,务工、务农两不误,这缘于乡镇企业的出现与发展,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关系不大,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乡镇企业的出现与发展,乡镇企业在农村,国有企业在城市,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21世纪初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1.雅典重视公共设施建设,这些设施占据了城市绝大部分空间,并面向全体男性公民开放。人们自由穿梭在城市里,谈论时政、欣赏戏剧、祭祀诸神、享受生活,他们是这座城市的主人。这说明雅典()A.人人平等享有政治权利 B.商品经济高度繁荣C.政治体制影响社会生活 D.人文主义思想盛行【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古代雅典。根据材料“这些设施占据了城市的绝大部分空间”“人们自由穿梭在城市里,谈论时政、欣赏戏剧、祭祀诸神、享受生活,他们是这座城市的主人”可知,雅典城公共空间占比更大,突出公共服务功能,说明政治体制影响公共生活,C项正确;古代雅典是奴隶社会,只有公民享有政治权力,排除A项;通过材料信息并不能看出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程度,排除B项;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C项。12.罗马法中的家是指在家父权下一切人和物的总和,包括妻子、家子、养子、门客及奴隶等。到共和国后期和帝国初期,家本位逐渐松弛并趋向瓦解,个人逐渐成为法律的基本单位。这一变化()A.体现了对个人的重视 B.导致了家庭观念的淡薄C.反映了家庭规模缩小 D.说明罗马法使人人平等【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家本位逐渐松弛并趋向瓦解,个人逐渐成为法律的基本单位”可知,家本位观念趋向瓦解,个人成为法律的基本单位,体现了对个人的重视,A项正确;家本位观念瓦解不代表家庭观念淡薄,排除B项;家本位观念瓦解,个人受到重视并不能说明家庭规模会缩小,排除C项;罗马法没有实现人人平等,排除D项。故选A项。13.在中世纪的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解除关系封君也要正式地归还象征骑士领的木棍、羊茅植物等物品,并同时宣布“我自愿废除你对我的臣服,我使你我平等起来”。这说明当时的西欧()A.征服了古代罗马帝国的文化 B.民族国家逐渐形成C.封君封臣之间存在契约关系 D.封建关系已经解体【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中世纪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封君、骑士要通过一种类似于契约的仪式确立彼此间的关系,说明他们之间在此时存在一定的契约关系,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古罗马帝国的文化,排除A项;这一时期还是中世纪早期,民族国家还没有形成,排除B项;这一时期封建生产关系确立并发展,并没有解体,排除D项。故选C项。14.如表为英国下院选举改革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1918年30岁以上妇女获得选举权,取消选举财产资格限制1928年21岁以上妇女获得选举权1948年实行一人一票的平等选举制1969年选举权年龄由21岁降为18岁A.议会改革扩大了民主基础 B.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C.英国消除了政治的保守性 D.英国君主立宪制不断地完善【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时空是1918年-1969年英国。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1918年,30岁以上妇女获得选举权,取消选举财产资格限制,1928年,21岁以上妇女获得选举权,1948年,实行一人一票的平等选举制,1969年,选举权年龄由21岁降为18岁,这些改革内容都体现的是英国议会扩大了选举范围,说明议会改革扩大了民主基础,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选举权和参政权,但与材料中的内容不符,排除B项;材料仅仅体现的是选举范围的扩大,没有涉及其他政治方面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仅仅体现的是议会下院的选举范围的扩大,“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完善”包含内容比较宽泛,与材料主旨结合不够紧密,排除D项。故选A项。15.1932年,一位英国女士在喝朋友买啤酒时发现酒中有只蜗牛,遂以健康受损为由起诉生产商。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法官提出“邻人原则”新概念,判定了生产商的过失侵权责任。这体现出英美法系()A.强调司法程序公正 B.存在因人设法弊端C.具有法官造法特点 D.受到成文法的困囿【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法官提出‘邻人原则’新概念,判定了生产商的过失侵权责任”可知,在没有先例可以借鉴的情况下,英国的法官创造了一个法律新概念,由此说明英美法系具有法官造法的特点,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法官造法,而不是强调司法程序公正,排除A项;该法官创造的这个法律新概念针对所有人,并不仅仅针对啤酒生产商,并不是因人设法,排除B项;根据“没有先例”可知并不是受到成文法的困囿,排除D项。故选C项。16.日本《国家公务员法》第32条规定“一切职员的任用,要根据法律及人事院规则,基于其人的考试成绩、工作成绩以及其他实际能力方能进行。”在日本政府的规划、统筹下,1979年,中央政府机关的50多万公务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的占90%,高、中等官员基本上都是大学毕业生。据此可知,日本政府的这些做法()A.确保了人才选拔的公平与公正 B.保证了行政管理的稳定持续C.利于促进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D.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固化现象【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979年(日本)。根据材料“基于其人的考试成绩、工作成绩以及其他实际能力”“高等院校毕业的占90%,高、中等官员基本上都是大学毕业生”可知选拔出来的人员学历水平较高,选拔标准多维度,这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C项正确;“确保了人才选拔的公平与公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的举措不会阻碍政府工作的稳定连续性,但“保证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通过考试的方法选拔文官,有利于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固化现象”的结论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题8分,18题8分,19题24分,20题1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校勘,是指校正、审定古籍记载的正误真伪。其基本做法是利用史料和古籍记载进行相互核对,条列异同,形成校勘记。下表是今人围绕《新五代史》的校勘事例。事例《新五代史》史料校勘记①官职拜温左金吾卫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天子赐温名全忠《新唐书》“己亥,温为右金吾卫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资治通鉴》“以朱温为右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赐名全忠”据《新唐书》《资治通鉴》,朱温“河中行营招讨副使”一职无误,“左金吾卫大将军”应为“右金吾(卫)大将军”之误②时间三月庚子,僖宗崩《旧唐书》“庚子,上暴疾”《新唐书》“癸卯,皇帝崩于武德殿”《资治通鉴》“癸卯,上崩于灵符殿”
③天象《新五代史·司天考》“天成元年三月,恶星入天库,流星犯天棓”《旧五代史》“客星犯天库,宜散府藏”“流星犯天棓,主御前有急兵”《新五代史·唐太祖家人传》“客星犯天库,有星流于天棓”
仿照如表中的示例①,撰写示例②③的校勘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校勘古籍时选择史料应注意的问题。【答案】校勘记②:据《旧唐书》,三月庚子,僖宗暴疾,并非驾崩;据《新唐书》《资治通鉴》,僖宗崩于癸卯。校勘记③:三则史料互证,天成元年三月“流星犯天棓”天象属实;据《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唐太祖家人传》,“恶星”应为“客星”。
注意问题:史料互证;多闻阙疑(广泛收集史料,对疑难之处不可臆断);客观求是;列异存同;去讹存真(存真复原)。(任答两点即可)【解析】本题是综合题之情境活动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校勘记②:仿照示例①,利用表格第二列的史料对第一列的《新五代史》内容进行校勘。《新唐书》《资治通鉴》都记载僖宗死于癸卯年,与《新五代史》记载僖宗死于庚子年不同,与《旧唐书》记载僖宗庚子年暴疾进行核对,可知庚子年僖宗暴疾,癸卯年僖宗驾崩。校勘记③:《新五代史·司天考》《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唐太祖家人传》都记载“流星犯天棓”,三则史料互证可得出,天成元年三月“流星犯天棓”天象属实;《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唐太祖家人传》记载为“客星”犯天库,《新五代史·司天考》记载为“恶星”入天库,前两则记载更可信,“恶星”应为“客星”。第二小问应注意的问题:据材料,为了对《新五代史》记载有误的内容进行校勘,题干搜集了《旧五代史》《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记载,可得出广泛收集史料;《新五代史·司天考》《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唐太祖家人传》都记载“流星犯天棓”,三则史料互证可得出,天成元年三月“流星犯天棓”天象属实,体现史料互证原则;《新五代史》《新唐书》《资治通鉴》都记载朱温任“河中行营招讨副使”,因此推断这一记载是正确的,但三者对于朱温担任“左金吾卫大将军”还是“右金吾卫大将军”记载不同,因此需要进行考证核实,最终得出“左金吾卫大将军”应为“右金吾(卫)大将军”之误,体现列异存同(认可相同记载,对不同记载进行考证)、去讹存真(除掉虚假的,留下真实的)原则;结合所学,校勘古籍应坚持实事求是,纠正记载错误,恢复历史原貌,体现客观求是原则。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昔日研究中古欧洲史者,以为自罗马帝国西部瓦解以后,数百年欧洲史间,文化荡然无存,遂名此期为“黑暗时代(DarkAges)。以为当时之欧洲,民智闭塞,秩序大紊,与古代希腊罗马之文明既异,与近世之开明亦大不相同。然近来研究中古史者,渐知所谓黑暗时代者,亦未尝无文明之进步及产生。实则当时之活动及发达,与其他各时代等;而近世之文明,亦多渊源于中古。——摘编自何炳忠《中古欧洲史》归纳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欧洲中世纪的历史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答案】观点:中世纪的历史黑暗中孕育着光明阐释:政治上,封君封臣制度和教权高于王权的现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经济上,庄园经济与农奴制度束缚人身自由,基督教会拥有大量的庄园和广袤的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不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文化上,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性的发展。中世纪中后期,政治上,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上,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城市自治兴起。文化上,一些城市兴办大学,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因此,中世纪的黑暗中却孕育着近代欧洲发展的新机。【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首先,根据设问及材料信息提炼观点,根据材料“以为当时之欧洲,民智闭塞,秩序大紊,与古代希腊罗马之文明既异,与近世之开明亦大不相同。然近来研究中古史者,渐知所谓黑暗时代者,亦未尝无文明之进步及产生。实则当时之活动及发达,与其他各时代等;而近世之文明,亦多渊源于中古”,可以得出中世纪的历史黑暗中孕育着光明。其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对中世纪的黑暗和孕育新机的表现进行阐释,政治上,封君封臣制度和教权高于王权的现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经济上,庄园经济与农奴制度束缚人身自由,基督教会拥有大量的庄园和袤的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不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文化上,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光明:政治上,中世纪中后期,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上,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城市自治兴起。文化上,一些城市兴办大学,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最后,围绕观点,进行总结升华,说明中世纪的历史黑暗中孕育着光明,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人类文明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初的社会治理重视根据理学宗旨整饬基层教化,强调敦厉风俗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性。然而,进入雍乾时期,地方政治因人地矛盾升级而亟须革新,皇帝在用人铨选方面也有所变化。雍正、乾隆不再推崇康熙时期颇受重视的理学官僚治理模式,诸如水利、农桑等较为专门性、技术性的知识,亦被视作为官之必需。为实现个人政治价值,部分理学官僚开始在处理地方政务的过程中主动将目光延伸到河工、漕运等技术领域,实现了从理学官僚到技术官僚的转变。自洋务运动开始,大量的新式技术官僚涌现。他们作为18世纪技术官僚的后辈,既是传统封建官僚体系中的新元素,也是近代西方科技向中国渗透的过程在制度上的反映。——摘编自张少娜《从理学官僚到技术官僚:清雍乾时期地方治理模式的转型》材料二19世纪,英国文官制度实行以“通才”为标准择优录取的原则。由于牛津、剑桥等贵族学校以培养通才著称,因此高级文官出现了贵族化的趋向。科技人员、经济管理人员长期处于文官队伍的中下层,使许多部门出现了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20世纪60年代,福尔顿委员会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调整文官分级制度,专家科技人员自成一类称“科学类”。另外还设立专业技术、训练、法律、警察等十大类。此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能彻底打破通才体制,而且政府机构臃肿也严重束缚着行政效率。——摘编自阎铃铃《英国文官制度中的“通才”原则》(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中后期技术类官僚受到重视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并简评其实施效果。(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其对当今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启示。【答案】(1)原因:人地矛盾凸显,社会矛盾激化;统治者推动和重视(君主专制制度强化)西学东渐;经世致用思潮影响;近代化的需要。(任答四点即可)(2)背景:英国文官制度中的通才模式和贵族化弊端;英国政府机构臃肿;战后英国经济恢复和发展;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任答三点即可)简评: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提高行政效率,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但文官制度改革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改革成效有限。(3)启示:改革应立足于国情并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应推动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化;公务员选拔应朝着公平公开的方向发展。【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原因:根据材料“地方政治因人地矛盾升级而亟须革新”得出人地矛盾凸显,社会矛盾激化;根据材料“为实现个人政治价值,部分理学官僚开始在处理地方政务的过程中主动将目光延伸到河工、漕运等技术领域”得出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根据材料“雍正、乾隆不再推崇康熙时期颇受重视的理学官僚治理模式,诸如水利、农桑等较为专门性、技术性的知识,亦被视作为官之必需”得出统治者推动和重视(君主专制制度强化);根据材料“也是近代西方科技向中国渗透的过程在制度上的反映”得出西学东渐;根据材料“自洋务运动开始,大量的新式技术官僚涌现。”得出近代化的需要。【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第一问背景,根据材料“由于牛津、剑桥等贵族学校以培养通才著称,因此高级文官出现了贵族化的趋向”得出英国文官制度中的通才模式和贵族化弊端;根据材料“科技人员、经济管理人员长期处于文官队伍的中下层,使许多部门出现了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得出英国政府机构臃肿;根据时间线索20世纪6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二战后英国经济恢复和发展。第二问效果,根据材料“此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能彻底打破通才体制,而且政府机构臃肿也严重束缚着行政效率”得出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提高行政效率,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但文官制度改革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改革成效有限。【小问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启示: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清朝中后期技术类官僚受到重视角度得出改革应立足于国情并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从英国“专家科技人员自成一类称‘科学类’。另外还设立专业技术、训练、法律、警察等十大类。”得出应推动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化;从选拔原则看公务员选拔应朝着公平公开的方向发展。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代精神是时代的产物,社会物质生活和特定时代人们的行为实践是其植根的深厚基础和不竭源泉,因此无论其具体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带有鲜明的时代性。此外,时代精神不是无所不包的万宝囊,相反它处在时代的聚焦点上,只有那些被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所信奉、激动、追求不已的观念或精神,才配得上时代精神之称号。——摘编自何玲华《<新青年>“反传统”的历史语境》上述材料是学者对时代精神的理解。据此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时期:民国初期时代精神:爱国进步阐述: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人民主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等民主政治原则;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方面的除旧布新,促使民众逐步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1919年,面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以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群众掀起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综上可知,民国初期的社会生活实践塑造了以爱国进步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一时代精神又推动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示例二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时代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阐述: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1956年,中共八大明确了当时党和国家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面对1959-1961年的国民经济严重困难,1961年,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此后国民经济稳步增长。这一时期,我国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总体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此间,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如全国劳模孟泰、“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科学家李四光等。综上可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塑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时代精神,这一时代精神支撑激励着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不断砥砺前行。(答出一种即可。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中国近现代史时期。首先,阅读材料,材料涉及对时代精神的认识,题干要求我们从中国近现代史中任选一个时期,围绕“时代精神”,自拟论题,拟定论题,据材料“因此无论其具体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带有鲜明的时代性。”可知,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时代精神,这里选择民国初期,这一时期爱国进步是人们追求的时代精神,因此可以拟定论题:民国初期论题:爱国进步成为民国初期时代精神的核心内涵。其次,结合史实阐述。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为了限制袁世凯独裁专制,3月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人民主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等民主政治原则。临时政府成立后在社会习俗方面进行除旧布新的改革,如用公元纪年取代皇帝纪年,称呼上用先生、女士等取代老爷、太大,废止缠足,民众逐步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此后,针对北洋军阀政府的专制独裁,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起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针对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进步的知识分子进行了反思,他们认为中国真正落后于西方的是文化,20世纪初陈独秀等发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一战后,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提出收回德国在山东的主权,没有被帝国主义理睬,爱国学生发起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最后总结,强调民国初期先进的中国人一直以爱国为己任,爱国进步的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也可以选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根据所学可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时代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围绕时代精神进行阐述:从时代精神产生背景、时代精神典型代表进行论述。最后总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塑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时代精神,这一时代精神支撑激励着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不断砥砺前行。
福建省福宁古五校教学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商朝的外服方国要定期向商纳贡,所贡多是象、犀、虎、贝玉、卜龟等珍禽异兽和珍稀之物。一些方国也进贡谷物和牲畜,但多用于祭祀,而不是供商人日常食用。这表明()A.商与方国贸易关系紧密 B.商朝贵族日常生活腐化C.纳贡推动商文化扩展 D.贡纳关系宣示商王地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据材料可知,方国向商进贡,这种贡纳关系体现了方国对商的臣服和政治上的从属地位,是一种政治姿态的表现,D项正确;这些贡物多为珍稀物品且谷物和牲畜主要用于祭祀,并非建立在紧密的日常财政联系基础上,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贡物的种类及用途,没有足够信息体现商朝贵族日常生活的腐化程度,排除B项;选项不是材料主要内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贡纳关系昭示政治姿态,排除C项。故选D项。2.战国时期,各国基本形成了“国君在上、万民在下”的二元社会结构。对此,有学者认为:“战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与春秋社会均有所不同,此一时期……群体性家族组织的社会功能已十分微弱,传统家族形态已基本瓦解。”这表明战国时期()A.新的国家形态出现 B.贵族政治开始出现C.家国同构观念消亡 D.诸侯纷争局面结束【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空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战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与春秋社会均有所不同,此一时期……群体性家族组织的社会功能已十分微弱,传统家族形态已基本瓦解”可知,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这时期贵族特权进一步被削弱,传统家族形态已基本瓦解,说明这时期新的国家形态出现,A项正确;这时期贵族政治逐渐衰落,官僚政治出现并得到发展,排除B项;这时期虽然是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但家国同构观念没有消亡,排除C项;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的局面没有结束,排除D项。故选A项。3.董仲舒描述汉代考核制度的特征为“大者缓,小者急,贵者舒而贱者促”,即低级的官员按月、旬甚至日考核绩效上报,诸侯按月考核本国,各州长官按季考核本州,皇帝按年考核全国,这反映了()A.贵族政治特征的残留 B.基层治理制度环环相扣C.中央集权体制的需要 D.王国势力威胁国家稳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汉代的中国。“大者缓,小者急,贵者舒而贱者促”,低级官员考核频繁,而高级官员考核相对稀疏,中央集权体制意味着权力高度集中在中央,地方必须严格服从中央的管理。董仲舒所描述的考核制度正是体现了这一点,低级官员考核频繁,以确保他们严格执行中央政策;而高级官员考核相对稀疏,可能是基于信任和他们在整体政治结构中的地位。这种制度设计有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符合中央集权体制的需要,C项正确;贵族政治通常意味着权力集中在少数贵族手中,且贵族享有特权。虽然汉代确实有贵族存在,但董仲舒所描述的考核制度更多体现的是对各级官员的管理和控制,而非贵族的特权,因此这一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基层治理制度环环相扣,这个选项强调的是基层治理的紧密性。虽然考核制度确实涉及各个层级,但“环环相扣”更多指的是各环节之间的紧密配合,而题干主要描述的是考核频率的差异,与此选项不完全对应。排除B项;王国势力威胁国家稳定,这个选项与题干描述的考核制度无直接关联。题干讨论的是考核制度的特征,而非王国势力对国家稳定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4.495年,由北魏孝文帝亲自主持,律学专家汉族人常景等着手制定,在地域上综合河西、中原、江左三地儒学文化,在时间轴上融汇汉律、曹魏律、晋律以及南朝律令几大律系的《北魏律》正式出台,共计20篇。据此可知,《北魏律》()A.独尊儒学且侧重教化 B.注重保护少数民族的习俗C.内容精简并自成体系 D.大量借鉴汉族的法律文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北魏律》的制定体现了对汉族法律文化的大量借鉴,它不仅为北魏的改革措施提供了法律保障,也是北魏法制迈向封建化的一次重要飞跃,D项正确;《北魏律》确实体现独尊儒学的影响,但是没有涉及社会教化,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儒家文化对于《北魏律》的影响,没有体现少数民族的习俗的保护,排除B项;材料没有详细体现《北魏律》的内容,无法得出“内容精简并自成体系”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5.武成王庙,又称太公庙,是古代国家祭祀兵家鼻祖吕尚的祠庙。唐玄宗时,曾下令在两京及诸州各置太公庙一所,按文宣王庙的规格进行祭祀。但到宋代,仅在京师及个别地方保留武成王庙,祭祀规格也低于文宣王庙。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A.漠视兵家思想 B.抑制地方势力 C.打压民间信仰 D.实行抑武方针【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本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宋代,仅在京师及个别地方保留武成王庙,祭祀规格也低于文宣王庙”可知,宋代武成王庙数量减少,规格也低于文宣王庙,这说明宋代对于兵家鼻祖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对儒家先圣孔子的重视,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因为宋代重文轻武,D项正确;材料更加强调的抑武方针,而不是漠视兵家思想,排除A项;在京师及个别地方保留武成王庙,无法体现抑制地方势力,排除B项;材料更加强调的抑武方针,没有体现打压民间信仰,排除C项。故选D项。6.“揭帖”原为明仁宗即位后特许近臣密陈朝政得失的公文,后演变为内阁专享的密奏文书,故称“密揭”。明代中后期,“密揭”成为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直接影响最高决策的形成。“密揭”制度反映出明朝()A.中枢决策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权势逐渐膨胀 D.内阁掌握了决策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密揭”是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直接影响最高决策的形成,说明内阁不再仅仅是秘书咨询机构,权势有所膨胀,C项正确;明朝时期的最终决策权始终在皇帝手中,中枢决策没有发生异变,排除A项;明朝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皇帝权力没有日趋衰落,排除B项;内阁始终没有掌握决策权,排除D项。故选C项。7.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月初二,朝廷再次颁布了改书院为学堂的上谕,要求各省府州县书院分别改办大中小学堂,恢复了戊戌变法时期书院改制的相关政策,各地新式学堂迅速建立起来。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A.反映了清廷为维新变法平反 B.开创了中国的新式教育C.加速了中国选官制度的变革 D.直接导致辛亥革命兴起【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1年(中国)。据材料的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1901年的清末新政关于教育改革的措施,此措施推断新式学堂的建立,为清末选官制度的变革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1901年清政府仍然是慈禧太后掌握政权,不可能为自己制造的戊戌政变平反,A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洋务运动开创了中国的新式教育,B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辛亥革命兴起于1894年,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8.在1937年11月陕甘宁边区的乡、区、县普选中,有70%的乡民参加了选举。晋察冀边区在1940年大选时,参选乡民的比例在70%以上,中心地区的平山、灵寿等县达90%以上。上述数据可用来说明()A.统一战线阶级基础扩大 B.工农民主政权得到巩固C.基层自治体制趋于完善 D.根据地强大的动员能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1937—1940年,在根据地所进行的选举中,普通民众的参选率不断提高,这表明根据地政权得到民众的支持,根据地动员能力得到提高,D项正确;广大群众本身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阶级基础,并没有扩大阶级基础,排除A项;当时的根据地政权性质是抗日民主政权,并不是工农民主政权,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当时基层自治体制趋于完善,基层自治体制是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基层民主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9.为促进少数民族全面发展,新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等等。这些政策有利于()A.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B.消除各少数民族发展差异C.形成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D.推动基层自治的创新完善【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题干“新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等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政策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和谐,A项正确;这些政策有利于缩小但不可能完全消除各少数民族发展差异,排除B项;这些政策有利于形成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但并非其直接目的,排除C项;这些政策与推动基层自治的创新完善有关,但并非直接针对基层自治,排除D项。故选A项。10.改革开放初期,社队企业散落乡村,农民就地成为社队企业职工,而且还能兼业,白天在企业上班,下班后能做承包地上的农活,务工、务农两不误,这在当时被形象地称为“两栖农民”。“两栖农民”出现的原因是()A.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C.国有企业的初步改革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农民兼业,务工、务农两不误,这缘于乡镇企业的出现与发展,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关系不大,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乡镇企业的出现与发展,乡镇企业在农村,国有企业在城市,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21世纪初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1.雅典重视公共设施建设,这些设施占据了城市绝大部分空间,并面向全体男性公民开放。人们自由穿梭在城市里,谈论时政、欣赏戏剧、祭祀诸神、享受生活,他们是这座城市的主人。这说明雅典()A.人人平等享有政治权利 B.商品经济高度繁荣C.政治体制影响社会生活 D.人文主义思想盛行【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古代雅典。根据材料“这些设施占据了城市的绝大部分空间”“人们自由穿梭在城市里,谈论时政、欣赏戏剧、祭祀诸神、享受生活,他们是这座城市的主人”可知,雅典城公共空间占比更大,突出公共服务功能,说明政治体制影响公共生活,C项正确;古代雅典是奴隶社会,只有公民享有政治权力,排除A项;通过材料信息并不能看出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程度,排除B项;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C项。12.罗马法中的家是指在家父权下一切人和物的总和,包括妻子、家子、养子、门客及奴隶等。到共和国后期和帝国初期,家本位逐渐松弛并趋向瓦解,个人逐渐成为法律的基本单位。这一变化()A.体现了对个人的重视 B.导致了家庭观念的淡薄C.反映了家庭规模缩小 D.说明罗马法使人人平等【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家本位逐渐松弛并趋向瓦解,个人逐渐成为法律的基本单位”可知,家本位观念趋向瓦解,个人成为法律的基本单位,体现了对个人的重视,A项正确;家本位观念瓦解不代表家庭观念淡薄,排除B项;家本位观念瓦解,个人受到重视并不能说明家庭规模会缩小,排除C项;罗马法没有实现人人平等,排除D项。故选A项。13.在中世纪的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解除关系封君也要正式地归还象征骑士领的木棍、羊茅植物等物品,并同时宣布“我自愿废除你对我的臣服,我使你我平等起来”。这说明当时的西欧()A.征服了古代罗马帝国的文化 B.民族国家逐渐形成C.封君封臣之间存在契约关系 D.封建关系已经解体【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中世纪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封君、骑士要通过一种类似于契约的仪式确立彼此间的关系,说明他们之间在此时存在一定的契约关系,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古罗马帝国的文化,排除A项;这一时期还是中世纪早期,民族国家还没有形成,排除B项;这一时期封建生产关系确立并发展,并没有解体,排除D项。故选C项。14.如表为英国下院选举改革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1918年30岁以上妇女获得选举权,取消选举财产资格限制1928年21岁以上妇女获得选举权1948年实行一人一票的平等选举制1969年选举权年龄由21岁降为18岁A.议会改革扩大了民主基础 B.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C.英国消除了政治的保守性 D.英国君主立宪制不断地完善【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时空是1918年-1969年英国。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1918年,30岁以上妇女获得选举权,取消选举财产资格限制,1928年,21岁以上妇女获得选举权,1948年,实行一人一票的平等选举制,1969年,选举权年龄由21岁降为18岁,这些改革内容都体现的是英国议会扩大了选举范围,说明议会改革扩大了民主基础,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选举权和参政权,但与材料中的内容不符,排除B项;材料仅仅体现的是选举范围的扩大,没有涉及其他政治方面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仅仅体现的是议会下院的选举范围的扩大,“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完善”包含内容比较宽泛,与材料主旨结合不够紧密,排除D项。故选A项。15.1932年,一位英国女士在喝朋友买啤酒时发现酒中有只蜗牛,遂以健康受损为由起诉生产商。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法官提出“邻人原则”新概念,判定了生产商的过失侵权责任。这体现出英美法系()A.强调司法程序公正 B.存在因人设法弊端C.具有法官造法特点 D.受到成文法的困囿【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法官提出‘邻人原则’新概念,判定了生产商的过失侵权责任”可知,在没有先例可以借鉴的情况下,英国的法官创造了一个法律新概念,由此说明英美法系具有法官造法的特点,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法官造法,而不是强调司法程序公正,排除A项;该法官创造的这个法律新概念针对所有人,并不仅仅针对啤酒生产商,并不是因人设法,排除B项;根据“没有先例”可知并不是受到成文法的困囿,排除D项。故选C项。16.日本《国家公务员法》第32条规定“一切职员的任用,要根据法律及人事院规则,基于其人的考试成绩、工作成绩以及其他实际能力方能进行。”在日本政府的规划、统筹下,1979年,中央政府机关的50多万公务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的占90%,高、中等官员基本上都是大学毕业生。据此可知,日本政府的这些做法()A.确保了人才选拔的公平与公正 B.保证了行政管理的稳定持续C.利于促进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D.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固化现象【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979年(日本)。根据材料“基于其人的考试成绩、工作成绩以及其他实际能力”“高等院校毕业的占90%,高、中等官员基本上都是大学毕业生”可知选拔出来的人员学历水平较高,选拔标准多维度,这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C项正确;“确保了人才选拔的公平与公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的举措不会阻碍政府工作的稳定连续性,但“保证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通过考试的方法选拔文官,有利于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固化现象”的结论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题8分,18题8分,19题24分,20题1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校勘,是指校正、审定古籍记载的正误真伪。其基本做法是利用史料和古籍记载进行相互核对,条列异同,形成校勘记。下表是今人围绕《新五代史》的校勘事例。事例《新五代史》史料校勘记①官职拜温左金吾卫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天子赐温名全忠《新唐书》“己亥,温为右金吾卫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资治通鉴》“以朱温为右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赐名全忠”据《新唐书》《资治通鉴》,朱温“河中行营招讨副使”一职无误,“左金吾卫大将军”应为“右金吾(卫)大将军”之误②时间三月庚子,僖宗崩《旧唐书》“庚子,上暴疾”《新唐书》“癸卯,皇帝崩于武德殿”《资治通鉴》“癸卯,上崩于灵符殿”
③天象《新五代史·司天考》“天成元年三月,恶星入天库,流星犯天棓”《旧五代史》“客星犯天库,宜散府藏”“流星犯天棓,主御前有急兵”《新五代史·唐太祖家人传》“客星犯天库,有星流于天棓”
仿照如表中的示例①,撰写示例②③的校勘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校勘古籍时选择史料应注意的问题。【答案】校勘记②:据《旧唐书》,三月庚子,僖宗暴疾,并非驾崩;据《新唐书》《资治通鉴》,僖宗崩于癸卯。校勘记③:三则史料互证,天成元年三月“流星犯天棓”天象属实;据《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唐太祖家人传》,“恶星”应为“客星”。
注意问题:史料互证;多闻阙疑(广泛收集史料,对疑难之处不可臆断);客观求是;列异存同;去讹存真(存真复原)。(任答两点即可)【解析】本题是综合题之情境活动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校勘记②:仿照示例①,利用表格第二列的史料对第一列的《新五代史》内容进行校勘。《新唐书》《资治通鉴》都记载僖宗死于癸卯年,与《新五代史》记载僖宗死于庚子年不同,与《旧唐书》记载僖宗庚子年暴疾进行核对,可知庚子年僖宗暴疾,癸卯年僖宗驾崩。校勘记③:《新五代史·司天考》《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唐太祖家人传》都记载“流星犯天棓”,三则史料互证可得出,天成元年三月“流星犯天棓”天象属实;《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唐太祖家人传》记载为“客星”犯天库,《新五代史·司天考》记载为“恶星”入天库,前两则记载更可信,“恶星”应为“客星”。第二小问应注意的问题:据材料,为了对《新五代史》记载有误的内容进行校勘,题干搜集了《旧五代史》《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记载,可得出广泛收集史料;《新五代史·司天考》《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唐太祖家人传》都记载“流星犯天棓”,三则史料互证可得出,天成元年三月“流星犯天棓”天象属实,体现史料互证原则;《新五代史》《新唐书》《资治通鉴》都记载朱温任“河中行营招讨副使”,因此推断这一记载是正确的,但三者对于朱温担任“左金吾卫大将军”还是“右金吾卫大将军”记载不同,因此需要进行考证核实,最终得出“左金吾卫大将军”应为“右金吾(卫)大将军”之误,体现列异存同(认可相同记载,对不同记载进行考证)、去讹存真(除掉虚假的,留下真实的)原则;结合所学,校勘古籍应坚持实事求是,纠正记载错误,恢复历史原貌,体现客观求是原则。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昔日研究中古欧洲史者,以为自罗马帝国西部瓦解以后,数百年欧洲史间,文化荡然无存,遂名此期为“黑暗时代(DarkAges)。以为当时之欧洲,民智闭塞,秩序大紊,与古代希腊罗马之文明既异,与近世之开明亦大不相同。然近来研究中古史者,渐知所谓黑暗时代者,亦未尝无文明之进步及产生。实则当时之活动及发达,与其他各时代等;而近世之文明,亦多渊源于中古。——摘编自何炳忠《中古欧洲史》归纳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欧洲中世纪的历史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答案】观点:中世纪的历史黑暗中孕育着光明阐释:政治上,封君封臣制度和教权高于王权的现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经济上,庄园经济与农奴制度束缚人身自由,基督教会拥有大量的庄园和广袤的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不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文化上,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性的发展。中世纪中后期,政治上,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上,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城市自治兴起。文化上,一些城市兴办大学,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因此,中世纪的黑暗中却孕育着近代欧洲发展的新机。【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首先,根据设问及材料信息提炼观点,根据材料“以为当时之欧洲,民智闭塞,秩序大紊,与古代希腊罗马之文明既异,与近世之开明亦大不相同。然近来研究中古史者,渐知所谓黑暗时代者,亦未尝无文明之进步及产生。实则当时之活动及发达,与其他各时代等;而近世之文明,亦多渊源于中古”,可以得出中世纪的历史黑暗中孕育着光明。其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对中世纪的黑暗和孕育新机的表现进行阐释,政治上,封君封臣制度和教权高于王权的现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经济上,庄园经济与农奴制度束缚人身自由,基督教会拥有大量的庄园和袤的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不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文化上,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光明:政治上,中世纪中后期,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上,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城市自治兴起。文化上,一些城市兴办大学,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最后,围绕观点,进行总结升华,说明中世纪的历史黑暗中孕育着光明,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人类文明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初的社会治理重视根据理学宗旨整饬基层教化,强调敦厉风俗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性。然而,进入雍乾时期,地方政治因人地矛盾升级而亟须革新,皇帝在用人铨选方面也有所变化。雍正、乾隆不再推崇康熙时期颇受重视的理学官僚治理模式,诸如水利、农桑等较为专门性、技术性的知识,亦被视作为官之必需。为实现个人政治价值,部分理学官僚开始在处理地方政务的过程中主动将目光延伸到河工、漕运等技术领域,实现了从理学官僚到技术官僚的转变。自洋务运动开始,大量的新式技术官僚涌现。他们作为18世纪技术官僚的后辈,既是传统封建官僚体系中的新元素,也是近代西方科技向中国渗透的过程在制度上的反映。——摘编自张少娜《从理学官僚到技术官僚:清雍乾时期地方治理模式的转型》材料二19世纪,英国文官制度实行以“通才”为标准择优录取的原则。由于牛津、剑桥等贵族学校以培养通才著称,因此高级文官出现了贵族化的趋向。科技人员、经济管理人员长期处于文官队伍的中下层,使许多部门出现了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20世纪60年代,福尔顿委员会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调整文官分级制度,专家科技人员自成一类称“科学类”。另外还设立专业技术、训练、法律、警察等十大类。此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能彻底打破通才体制,而且政府机构臃肿也严重束缚着行政效率。——摘编自阎铃铃《英国文官制度中的“通才”原则》(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中后期技术类官僚受到重视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并简评其实施效果。(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其对当今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启示。【答案】(1)原因:人地矛盾凸显,社会矛盾激化;统治者推动和重视(君主专制制度强化)西学东渐;经世致用思潮影响;近代化的需要。(任答四点即可)(2)背景:英国文官制度中的通才模式和贵族化弊端;英国政府机构臃肿;战后英国经济恢复和发展;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任答三点即可)简评: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提高行政效率,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但文官制度改革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改革成效有限。(3)启示:改革应立足于国情并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应推动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化;公务员选拔应朝着公平公开的方向发展。【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原因:根据材料“地方政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财务审计合同(含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
- 交通局工作总结汇报存在问题未来计划模板
- 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探索
- 2024年货物流通合同
- 2024施工联营协议合同范本:智慧工地应用版2篇
- 2024年离婚协议书起草及律师见证费用合同
- 2024年环保型共享单车运营管理合同
- 2024年餐饮行业培训资料保密合同3篇
- 2024年高端电子产品购买合同
- 2024年花卉育苗基质购买与交付合同
- 2024-2025学年年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专题整合复习卷第11章 全等三角形单元试卷(含答案)
- 蜜雪冰城合作加盟合同
- 青海省西宁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 2024年外科的工作计划和建议外科工作计划
- 陪诊培训课件
- 医疗行业销售内勤工作汇报
-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兼职客服签约合同范例
- 【初中地理】《世界的聚落》课件-2024-2025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 2锅炉炉膛内脚手架搭设及拆除施工方案
- 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