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福建省部分达标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福建省部分达标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福建省部分达标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福建省部分达标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福建省部分达标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福建省部分达标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前五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主要实行分封制,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权力较大;春秋时期,部分诸侯国内部开始有了新的地方行政制度变化,如晋、齐等国出现了县的设置;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推行郡制或县制,加强了君主对地方的控制。材料能够反映出()A.郡县制完全取代分封制的必然性 B.分封制在战国时期已无作用C.战国时期诸侯国纷争的主要原因 D.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渐进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战国时期(中国)。据题干信息可知,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到春秋时期部分诸侯国出现了县,再到战国时期普遍推行县制,体现了分封制逐渐崩溃,地方管理制度的逐步演进,D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分封制的弊端来以此说明郡县制完全取代分封制的必然性,排除A项;分封制在战国时期逐步瓦解,但“已无作用”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是战国时期诸侯国纷争的结果,排除C项。故选D项。2.1790年5月22日,在法属加拿大西海岸外的努特卡湾发生了一场海军事变,法国对英战争也似乎迫在眉睫,然而法国国民议会却声明放弃一切征服战争:“法国永远不会以她的力量反对任何人民的自由。”这说明此时的法国()A.试图对外传播启蒙思想 B.共和派的外交政策比较理性C.殖民活动受到革命影响 D.放弃海外殖民地的一切权益【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90年(法国)。据题干“法属加拿大西海岸外的努特卡湾发生了一场海军事变”、“法国永远不会以她的力量反对任何人民的自由”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9年法国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不仅影响了法国,甚至动摇整个欧洲的政治根基,对于殖民地国家来说,也鼓舞了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信心,因此法属加拿大西海岸外的努特卡湾发生海军事变,试图推翻殖民统治,C项正确;此时的法国正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并非主动对外传播启蒙思想,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到法国的政党政治情况,无法得出共和派的外交政策比较理性,排除B项;放弃海外殖民地的一切权益中“放弃一切”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3.如表所示为1912年至1913年初民国国会议席分配情况。这反映了()党派名称发起人在议会中所占席位/个政治派别国民党宋教仁392革命派共和党黎元洪176旧官僚统一党程德全24旧官僚民主党汤化龙24立宪派A.政治斗争的日益剧烈 B.国民党统治的巩固C.政党政治的发展状况 D.民主共和制的确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年至1913年初(中国)。据表格“民国国会议席分配情况”信息,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有国民党、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并占有一定的席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年是我国历史上党派林立时期,材料数据体现了政党政治的发展状况,C项正确;材料知识列举了各个党派在议会中的席位数量,没有具体事实说明它们之间政治斗争的日益剧烈,排除A项;国民党虽然在议会中占据多数,但无法就表格中信息得到其统治的巩固,后边发生了宋教仁案,排除B项;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民主共和制的确立,但与题干国会议席分配情况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4.如表所示是1993—1999年我国私营企业城镇就业人员数据变化。这一变化直接得益于()年份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就业人数/万人1863324856207509731053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思想解放路线的正式确立C.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D.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3—1999年(中国)。据表格“我国私营企业城镇就业人员数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此后,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因此题干中私营企业城镇就业人员数据逐年上升,D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排除A项;思想解放路线的正式确立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B项;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与本题无关,讲的是对内改革而非对外开放,排除C项。故选D项。5.唐朝科举考试放榜后,新及第的进士们会举办各种活动,尤其是曲江宴游,他们指点江山,吟诗弄赋,春风得意。身居长安的显贵则带着家眷前来观看,看是否能为自家的千金选一位乘龙快婿,甚至连皇帝也“御紫云楼,垂帘观焉”。据此可知,唐代科举制()A.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B.消灭了门阀士家大族C.推动了社会稳定发展 D.受到了各级官府重视【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题干“唐朝科举考试放榜后,新及第的进士们会举办各种活动……春风得意。身居长安的显贵则带着家眷前来观看,看是否能为自家的千金选一位乘龙快婿”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考试使得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方式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并且可以和当朝显贵结成姻亲,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A项正确;消灭了门阀士家大族中“消灭”一词说法绝对,唐朝时期门阀世家大族仍有很大影响力,排除B项;科举考试作为选官制度选拔出来了人才,但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推动了社会稳定发展,夸大了其作用,排除C项;受到了各级官府重视中“各级”一词范围夸大,且材料信息并未体现各级官府对科举考试的重视,排除D项。故选A项。6.1949年,联邦德国制定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对共和国的官吏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确立了“考试用人”“机会均等”“文官常任”等原则,1950年又颁布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公务员法》,形成比较完整的现代文官制度。这可用于说明联邦德国()A.旧官僚体系被彻底地废除 B.公务员法是制度核心所在C.文官改革借鉴他国的经验 D.制度建设助力国家新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1950年(联邦德国)。据题干“对共和国的官吏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确立了‘考试用人’‘机会均等’‘文官常任’等原则,1950年又颁布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公务员法》,形成比较完整的现代文官制度”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邦德国不断完善文官制度建设,良好的文官队伍建设有利于战后德国的经济发展,D项正确;旧官僚体系被彻底地废除中“彻底”一词表述过于绝对,且无法得出旧官僚体系的发展概况,排除A项;材料信息强调的是文官制度的不断完善,并非强调公务员法是制度核心,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涉及联邦德国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官制度经验,排除C项。故选D项。7.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官员委任状是政府任命官员的重要文书(如图所示),委任状分为四种类型:特任状、简任状、荐任状和委任状。科长、科员等较低级别的官员的任用由各官署发布委任令予以公布,并配发委任状。据此可知,南京临时政府时期()A.基层官员选拔程序复杂 B.各级官员对政府首脑直接负责C.文官选拔制度基本建立 D.政府重视官员任用制度的建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南京临时政府通过明确的任用方式来确保官员的任命,这说明当时政府十分重视官员的任用制度建设,D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不同类型的委任状及对较低级别官员的任用方式,不能说明基层官员选拔程序复杂,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各级官员对政府首脑直接负责,无法得出“各级官员对政府首脑直接负责”的结论,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临时政府仅存在数月,文官选拔制度基本停留在纸面上,排除C项。故选D项。8.宋朝的士大夫热衷于撰写俗训,以倡导家庭、邻里乡党间和谐互助的关系,这些俗训对婚姻、丧葬等方面存在的奢靡习俗,民众信奉淫祠、佛、道等宗教的习俗,商人欺诈民众、牟取暴利的行为等提出批评,教导民众加以改正。由此可见()A.士大夫是基层治理的主力 B.民间社会风俗日益败坏C.士大夫倡导基层社会教化 D.市民阶层队伍逐渐壮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题干“士大夫热衷于撰写俗训,以倡导家庭、邻里乡党间和谐互助的关系”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以后,理学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深入社会基层,士大夫们以乡约形式直接面向底层百姓宣讲,教化百姓,C项正确;士大夫深入基层通过乡约进行社会教化,但无法从材料中得出士大夫是基层治理的主力,排除A项;民间社会存在奢靡、欺诈等不良现象,但不能就此说明宋代社会风俗日益败坏,属于以偏概全,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士大夫知识分子的基层教化,与市民阶层队伍壮大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9.有西方法学家指出,“罗马法学家几乎避免了立法者的介入,他们从所争议的问题和事物本身出发,在几乎所有永恒的私法问题上都发展出了最好的解决方案”。该观点肯定了罗马法学家()A.对罗马法原则不断地更新 B.通过对判例的理性分析来完善法律C.充分保护平民的合法权益 D.不断完善法律使商业得到发展繁荣【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据题干“罗马法学家几乎避免了立法者的介入,他们从所争议的问题和事物本身出发,在几乎所有永恒的私法问题上都发展出了最好的解决方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学家是按照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来从事司法活动,并不让立法者介入,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法律的公平公正,并在司法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罗马法的内容,对罗马法原则不断地更新,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对判例法的理性分析,无法得出通过对判例的理性分析来完善法律,排除B项;法律具有阶级性,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而非平民,排除C项;仅靠材料无法得出通过不断完善罗马法律使商业得到发展繁荣,排除D项。故选A项。10.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但是,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这表明,新中国()A.注意落实土地政策 B.谨慎没收地主阶级土地C.依法消灭剥削制度 D.土改中注意保护工商业【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中国)。据题干“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信息可知,在开展土地改革的背景下,适当保护保护工商业的发展,D项正确;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落实土地政策,但只是反映了材料中一层意思,不能完整概括材料主旨,排除A项;谨慎没收地主阶级土地说法不当,只是对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排除B项;依法消灭剥削制度不能完整概括材料主旨,对地主经营的工商业也有例外情况不得没收,排除C项。故选D项。11.中国古代王朝十分重视管理边疆民族,并设置相应中央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兼具对外交往的职能。若为此观点提供证据,下列可以选择的正确史实是()A.清朝设置理藩院兼管对俄交往 B.西汉设西域都护府C.唐朝鸿胪寺派玄奘往天竺取经 D.八思巴领宣政院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题干“设置相应中央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兼具对外交往的职能”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藩院是清朝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也负责处理对俄罗斯的外交事务,A项正确;西汉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地区的军政事务,不涉及对外交往,排除B项;唐朝鸿胪寺鸿胪寺负责宾客接待礼仪,排除C项;八思巴领宣政院事处理藏族地区事务,排除D项。故选A项。12.19世纪初,在德意志,拿破仑的征服统治打破了数百邦国各自为政的局面,激发了德意志人对统一的渴望。在西班牙,民众奋起反抗法国占领,不同阶层和不同地区的人们团结起来,组织起义军进行长期抵抗。这说明()A.当时欧洲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 B.拿破仑战争推动了欧洲民族融合C.外部冲击促使欧洲民族意识觉醒 D.民族抗争带有浓厚的地域性色彩【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初(法德)。据题干“拿破仑的征服统治打破了数百邦国各自为政的局面,激发了德意志人对统一的渴望”、“在西班牙,民众奋起反抗法国占领”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说明外部冲击促使欧洲民族意识觉醒,C项正确;材料信息说明拿破仑战争作为外部威胁冲击着欧洲的封建制度,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但无法说明当时欧洲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排除A项;拿破仑战争推动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觉醒,并非强调欧洲民族融合,排除B项;各个国家不同阶层和不同地区的人们团结起来,组织起义军进行长期抵抗拿破仑的战争侵略,说明突破了地域性色彩,排除D项。故选C项。13.1955年12月,国务院会议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建立民族乡若干问题的指示》规定:凡是相当于乡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应改建为民族乡;民族乡的人民委员会应该以少数民族人员为主要成分。这一指示旨在()A.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 B.培育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C.实现当地民族高度自治 D.改善少数民族的居住环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5年(中国)。据题干“凡是相当于乡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应改建为民族乡;民族乡的人民委员会应该以少数民族人员为主要成分”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建立民族乡的主要目的是让少数民族自己管理内部事务,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A项正确;各民族相互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大家庭,但材料未涉及少数民族的相互交流与融合,排除B项;民族自治地方享有的自治权不等于“高度自治”,排除C项;材料信息并未涉及到对少数民族地区居住环境的改善,排除D项。故选A项。14.据统计,截至2003年,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数量为2951个。其中,政府间国际组织有297个,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有2623个。中国参与的全球协定性国际组织共计945个,参与的地区性国际组织为507个。在各类国际组织中,中国对全球协定性国际组织的参与率高达58.23%。这一状况()A.表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形成 B.有助于新型国际政治秩序的构建C.反映出中国外交局面的新突破 D.巩固了中国的国际秩序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3年(中国及国际社会)。据题干“据统计,截至2003年,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数量为2951个。其中,政府间国际组织有297个,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有2623个。中国参与的全球协定性国际组织共计945个,参与的地区性国际组织为507个。在各类国际组织中,中国对全球协定性国际组织的参与率高达58.23%”,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1世纪初,中国积极参与各类国际组织,尤其是全球协定性国际组织,这显示出中国更加积极地融入国际社会,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有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B项正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近年来中国提出的关于全球治理和国际关系的重要理念,题干材料无法体现该理念在2003年已经形成,排除A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但无法直接得出这“反映出中国外交局面的新突破”,且“新突破”的表述过于笼统,排除C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但无法得出这“巩固了中国的国际秩序主导地位”,且“主导地位”的表述过于夸大,排除D项。故选B项。15.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某经济学教授认为,各国央行要推动实现外汇储备多元化,还要推动实现交易多元化,即要摆脱美元,转而使用欧元区、中国以及其他经济体的货币进行交易。这()A.是对美国经济霸权挑战 B.表明美元国际地位已丧失C.会让全球货币体系更稳定 D.意味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美国)。根据材料,推动外汇储备和交易的多元化意味着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使其他货币在国际贸易中占有更大份额,这对美国的经济主导地位构成挑战,A项正确;美元国际地位已丧失不符合史实,美国的国际地位依然存在,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对于美国经济特权地位的挑战,没有涉及全球货币体系的稳定性,排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的是经济领域,没有提及贸易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16.嘉靖九年(1530年),内阁辅臣桂尊主张实行“一条鞭法”等措施的改革,直到万历九年(1581年)才被张居正推广到全国。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一条鞭法”得以推广的主要客观因素是()A.内阁辅臣的强烈要求 B.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C.贵族地主势力的削弱 D.农民反抗斗争的激烈【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和所学知识可知,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要求将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使得农民不得不将生产的粮食拿到市场进行销售,换的银两缴纳赋税,在客观上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一条鞭法”得以推广的主要客观因素是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内阁辅臣的强烈要求”属于主观因素,排除A项;“一条鞭法”在客观上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此时地主势力并未削弱,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一条鞭法”得以推广的主要客观因素是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民反抗斗争的激烈”不属于主要客观因素,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贡助之法变为租庸调,租庸调变为两税,两税变为一条鞭;学校升造之法变为荐辟,荐辟变为九品中正,九品变为科目。上下千岁,无时不变,无事不变,公理有固然,非夫人之为也。为不变之说者,动曰“守古守古”,庸讵知自太古、上古、中古、近古以至今日,固已不知万百千变。今日所目为古法而守之者,其于古人之意,相去岂可以道里计哉?——摘编自梁启超《变法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材料中梁启超的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答案】论题:政治改革推动国家发展和进步论述: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许多朝代都通过变法来应对时代的需求和挑战。商鞅在秦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推行法治等。这些改革使得秦国逐渐强大,最终统一了六国。商鞅变法不仅在经济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还在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王安石在北宋时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等。这些改革措施旨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改善军事装备,提高国家竞争力。尽管王安石变法在当时引起了争议,但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国家财政危机和军事弱小的问题,虽然强兵的效果不明显,但增加了财政收入,富国的效果还是很可观的。综上所述,这些变法不仅解决了当时的紧迫问题,还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政治改革会推动国家发展和进步。【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设问,对材料中梁启超的观点进行论证,梁启超在《变法通议》里强调了政治变革的重要性,结合所学知识,可拟定论题为“政治改革推动国家发展和进步”。接下来展开具体论述部分,首先阐明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许多朝代都通过变法来应对时代的需求和挑战。接下来就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说明,可以列举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通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推行法治等措施,使得秦国逐渐强大,最终统一了六国。商鞅变法不仅在经济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还在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然后还可以从北宋神宗统治时期王安石变法进行论证,包括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等。这些改革措施旨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改善军事装备,提高国家竞争力。尽管王安石变法在当时引起了争议,但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国家财政危机和军事弱小的问题,虽然强兵的效果不明显,但增加了财政收入,富国的效果还是很可观的。最后进行总结升华,这些变法不仅解决了当时的紧迫问题,还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只有变革才会应对时代的需求和挑战。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现代国际法的发展始于16世纪,随着欧洲国家间交往的增加,国际法逐渐形成。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标志着近代国际法的开端。此后,国际法在调整国家间关系、解决国际争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世纪,国际法的领域扩及海洋法、外交法、战争法等多个方面。同时,国际仲裁制度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然而,这一时期的国际法也存在着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宪章》,确立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的宗旨。联合国的成立为国际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推动了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际人权法、国际环境法、国际经济法等领域的法律规范不断涌现。同时,国际法院等国际司法机构日益重要。——摘编自周鲠生《国际法》等根据材料,概括近现代国际法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国际法发展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答案】发展趋势:领域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执行机构作用增强。影响:为国际关系提供了法律准则和规范,有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了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解析】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第一小问趋势,据材料“近现代国际法的发展始于16世纪”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可得出领域不断扩大;据材料“国际法的领域扩及海洋法、外交法、战争法等多个方面”可得出内容不断丰富;据材料“联合国的成立为国际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国际法院等国际司法机构日益重要”可得出执行机构作用增强。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国际法在调整国家间关系、解决国际争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得出为国际关系提供了法律准则和规范,有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据材料“联合国的成立为国际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推动了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可得出促进了国际合作与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秦统一六国后的第一次廷议中,秦始皇首先指定“议帝号”的问题,然后,丞相、御史大夫、廷尉等人讨论,再将讨论结果禀报秦始皇,最后,由秦始皇作出裁决。裁决结果立即成为法律。这次廷议明确将皇帝权力予以符号化和仪式化——“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朕’。”这使“朕”不再是上下共称、贵贱不嫌、彼此同号,成为“天子的独称”。后来讨论郡县制和分封制时,丞相王绾与廷尉李斯发生了分歧,博士淳于越也反对郡县制,于是,“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再由秦始皇亲自裁决,当场确定实行郡县制。于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摘编自雷戈《廷议程序与君臣秩序——后战国时代的一种思想史分析》材料二13世纪之前,法国王权衰微,天主教会和封建主势力强大。1302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在同教皇的激烈斗争中,为了取得国内各阶层特别是新兴市民对自己的支持,征收新税,邀请教士、贵族、市民三个等级的代表开会,使国王赢得了征税权。三级会议后来逐渐制度化,它的形成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度阶段,法王逐渐成为法兰西民族利益的代言人。——摘编自两坡《私有产权促发工业革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朝廷议制度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对比秦朝的廷议,指出法国三级会议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级会议对法国历史发展的影响。(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秦朝廷议和法国三级会议对现代国家治理及制度建设的启示。【答案】(1)原因: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决策过程广泛听取群臣的意见,集思广益以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减少了个人独断的风险。(2)不同之处:法国王权与教权斗争时联合市民阶层对君主提供支持,起到了削弱教权加强王权的作用,三级会议是为王权所服务的,不能对王权做出限制,为君主的意见与敕令赋予新的合法性,是君主用以巩固自身统治的工具。影响: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3)启示:集体决策‌,通过集体讨论,可以集思广益,避免个人决策的局限性,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法治精神,通过健全法律制度和强化法律执行,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权力制衡‌,现代国家治理应建立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确保权力的合理分配和监督;民主参与‌,不同社会阶层的参与和协商,促进了民主决策的形成。现代国家治理应鼓励公众参与,增强决策的民主性和透明度。【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一“在秦统一六国后的第一次廷议中,秦始皇首先指定‘议帝号’的问题,然后,丞相、御史大夫、廷尉等人讨论”可得出“需要广泛听取群臣的意见,以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据材料一“ 最后,由秦始皇作出裁决。裁决结果立即成为法律”可得出“加强皇权的需要”;据材料一“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再由秦始皇亲自裁决”可得出“集思广益,减少了个人独断的风险”。【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3、14世纪(法国)。第一小问指出法国三级会议的不同之处,据材料二“法国王权衰微,天主教会和封建主势力强大”、“为了取得国内各阶层特别是新兴市民对自己的支持”等信息,相对于秦朝的皇帝专制,法国“在王权与教权斗争时联合市民阶层对君主提供支持,起到了削弱教权加强王权的作用,三级会议是为王权所服务的,不能对王权做出限制,为君主的意见与敕令赋予新的合法性,是君主用以巩固自身统治的工具”。第二小问分析三级会议对法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小问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现代国家治理及制度建设的启示可以从集体决策上进行分析,‌通过集体讨论,可以集思广益,避免个人决策的局限性,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次可以从法治精神上进行分析,通过健全法律制度和强化法律执行,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然后可以从权力制衡上分析,现代国家治理应建立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确保权力的合理分配和监督;最后从民主参与‌角度分析,不同社会阶层的参与和协商,促进了民主决策的形成。现代国家治理应鼓励公众参与,增强决策的民主性和透明度。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内容与每个阶段的使命任务紧密相连,始终坚守法治的“人民性”,坚定贯彻“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相结合”的理念,高度注重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以及对人民权益的维护,始终坚持法治理论与法治实践相互促进。在法治建设的数十载岁月中,我国积累了一系列弥足珍贵的法治经验,为人类法治文明奉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摘编自江必新《法治建设的中国智慧与中国经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叙述完整,条理清晰。)【答案】论题:新中国的法治建设体现了对人民幸福、社会进步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不懈追求。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法治建设始终是国家发展重要议题。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公民的权利、义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这一时期的法治建设,为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巩固以及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82年修订的宪法,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等,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保障了公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持续完善,一系列重要的法律和制度接连出台,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进行了全面保护,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总之,新中国的法治建设历程是一部不断追求人民幸福、社会进步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奋斗史。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法治建设不断完善和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由于没有较多基础知识做依托,需要考生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现场学习和思维构建,考查考生再学习的能力。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一直将“人民性”置于核心地位。这一理念有着充分的理由和坚实的基础。首先,从制度层面看,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使人民能够通过自己选举出的代表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和决策,充分体现了法治为了人民的宗旨。其次,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始终以维护人民的权益为出发点。例如,在民事法律领域,不断完善的《婚姻法》《继承法》等,保障了人民的婚姻自由、财产继承等合法权益,让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再者,高度注重对公共权力的监督。通过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防止权力滥用,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人民服务,保障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法治建设,无论是制度设计、法律制定还是权力监督,都紧紧围绕人民的需求和利益展开,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为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福建省部分达标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前五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主要实行分封制,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权力较大;春秋时期,部分诸侯国内部开始有了新的地方行政制度变化,如晋、齐等国出现了县的设置;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推行郡制或县制,加强了君主对地方的控制。材料能够反映出()A.郡县制完全取代分封制的必然性 B.分封制在战国时期已无作用C.战国时期诸侯国纷争的主要原因 D.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渐进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战国时期(中国)。据题干信息可知,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到春秋时期部分诸侯国出现了县,再到战国时期普遍推行县制,体现了分封制逐渐崩溃,地方管理制度的逐步演进,D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分封制的弊端来以此说明郡县制完全取代分封制的必然性,排除A项;分封制在战国时期逐步瓦解,但“已无作用”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是战国时期诸侯国纷争的结果,排除C项。故选D项。2.1790年5月22日,在法属加拿大西海岸外的努特卡湾发生了一场海军事变,法国对英战争也似乎迫在眉睫,然而法国国民议会却声明放弃一切征服战争:“法国永远不会以她的力量反对任何人民的自由。”这说明此时的法国()A.试图对外传播启蒙思想 B.共和派的外交政策比较理性C.殖民活动受到革命影响 D.放弃海外殖民地的一切权益【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90年(法国)。据题干“法属加拿大西海岸外的努特卡湾发生了一场海军事变”、“法国永远不会以她的力量反对任何人民的自由”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9年法国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不仅影响了法国,甚至动摇整个欧洲的政治根基,对于殖民地国家来说,也鼓舞了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信心,因此法属加拿大西海岸外的努特卡湾发生海军事变,试图推翻殖民统治,C项正确;此时的法国正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并非主动对外传播启蒙思想,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到法国的政党政治情况,无法得出共和派的外交政策比较理性,排除B项;放弃海外殖民地的一切权益中“放弃一切”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3.如表所示为1912年至1913年初民国国会议席分配情况。这反映了()党派名称发起人在议会中所占席位/个政治派别国民党宋教仁392革命派共和党黎元洪176旧官僚统一党程德全24旧官僚民主党汤化龙24立宪派A.政治斗争的日益剧烈 B.国民党统治的巩固C.政党政治的发展状况 D.民主共和制的确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年至1913年初(中国)。据表格“民国国会议席分配情况”信息,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有国民党、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并占有一定的席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年是我国历史上党派林立时期,材料数据体现了政党政治的发展状况,C项正确;材料知识列举了各个党派在议会中的席位数量,没有具体事实说明它们之间政治斗争的日益剧烈,排除A项;国民党虽然在议会中占据多数,但无法就表格中信息得到其统治的巩固,后边发生了宋教仁案,排除B项;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民主共和制的确立,但与题干国会议席分配情况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4.如表所示是1993—1999年我国私营企业城镇就业人员数据变化。这一变化直接得益于()年份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就业人数/万人1863324856207509731053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思想解放路线的正式确立C.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D.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3—1999年(中国)。据表格“我国私营企业城镇就业人员数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此后,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因此题干中私营企业城镇就业人员数据逐年上升,D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排除A项;思想解放路线的正式确立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B项;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与本题无关,讲的是对内改革而非对外开放,排除C项。故选D项。5.唐朝科举考试放榜后,新及第的进士们会举办各种活动,尤其是曲江宴游,他们指点江山,吟诗弄赋,春风得意。身居长安的显贵则带着家眷前来观看,看是否能为自家的千金选一位乘龙快婿,甚至连皇帝也“御紫云楼,垂帘观焉”。据此可知,唐代科举制()A.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B.消灭了门阀士家大族C.推动了社会稳定发展 D.受到了各级官府重视【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题干“唐朝科举考试放榜后,新及第的进士们会举办各种活动……春风得意。身居长安的显贵则带着家眷前来观看,看是否能为自家的千金选一位乘龙快婿”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考试使得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方式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并且可以和当朝显贵结成姻亲,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A项正确;消灭了门阀士家大族中“消灭”一词说法绝对,唐朝时期门阀世家大族仍有很大影响力,排除B项;科举考试作为选官制度选拔出来了人才,但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推动了社会稳定发展,夸大了其作用,排除C项;受到了各级官府重视中“各级”一词范围夸大,且材料信息并未体现各级官府对科举考试的重视,排除D项。故选A项。6.1949年,联邦德国制定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对共和国的官吏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确立了“考试用人”“机会均等”“文官常任”等原则,1950年又颁布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公务员法》,形成比较完整的现代文官制度。这可用于说明联邦德国()A.旧官僚体系被彻底地废除 B.公务员法是制度核心所在C.文官改革借鉴他国的经验 D.制度建设助力国家新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1950年(联邦德国)。据题干“对共和国的官吏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确立了‘考试用人’‘机会均等’‘文官常任’等原则,1950年又颁布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公务员法》,形成比较完整的现代文官制度”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邦德国不断完善文官制度建设,良好的文官队伍建设有利于战后德国的经济发展,D项正确;旧官僚体系被彻底地废除中“彻底”一词表述过于绝对,且无法得出旧官僚体系的发展概况,排除A项;材料信息强调的是文官制度的不断完善,并非强调公务员法是制度核心,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涉及联邦德国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官制度经验,排除C项。故选D项。7.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官员委任状是政府任命官员的重要文书(如图所示),委任状分为四种类型:特任状、简任状、荐任状和委任状。科长、科员等较低级别的官员的任用由各官署发布委任令予以公布,并配发委任状。据此可知,南京临时政府时期()A.基层官员选拔程序复杂 B.各级官员对政府首脑直接负责C.文官选拔制度基本建立 D.政府重视官员任用制度的建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南京临时政府通过明确的任用方式来确保官员的任命,这说明当时政府十分重视官员的任用制度建设,D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不同类型的委任状及对较低级别官员的任用方式,不能说明基层官员选拔程序复杂,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各级官员对政府首脑直接负责,无法得出“各级官员对政府首脑直接负责”的结论,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临时政府仅存在数月,文官选拔制度基本停留在纸面上,排除C项。故选D项。8.宋朝的士大夫热衷于撰写俗训,以倡导家庭、邻里乡党间和谐互助的关系,这些俗训对婚姻、丧葬等方面存在的奢靡习俗,民众信奉淫祠、佛、道等宗教的习俗,商人欺诈民众、牟取暴利的行为等提出批评,教导民众加以改正。由此可见()A.士大夫是基层治理的主力 B.民间社会风俗日益败坏C.士大夫倡导基层社会教化 D.市民阶层队伍逐渐壮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题干“士大夫热衷于撰写俗训,以倡导家庭、邻里乡党间和谐互助的关系”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以后,理学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深入社会基层,士大夫们以乡约形式直接面向底层百姓宣讲,教化百姓,C项正确;士大夫深入基层通过乡约进行社会教化,但无法从材料中得出士大夫是基层治理的主力,排除A项;民间社会存在奢靡、欺诈等不良现象,但不能就此说明宋代社会风俗日益败坏,属于以偏概全,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士大夫知识分子的基层教化,与市民阶层队伍壮大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9.有西方法学家指出,“罗马法学家几乎避免了立法者的介入,他们从所争议的问题和事物本身出发,在几乎所有永恒的私法问题上都发展出了最好的解决方案”。该观点肯定了罗马法学家()A.对罗马法原则不断地更新 B.通过对判例的理性分析来完善法律C.充分保护平民的合法权益 D.不断完善法律使商业得到发展繁荣【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据题干“罗马法学家几乎避免了立法者的介入,他们从所争议的问题和事物本身出发,在几乎所有永恒的私法问题上都发展出了最好的解决方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学家是按照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来从事司法活动,并不让立法者介入,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法律的公平公正,并在司法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罗马法的内容,对罗马法原则不断地更新,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对判例法的理性分析,无法得出通过对判例的理性分析来完善法律,排除B项;法律具有阶级性,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而非平民,排除C项;仅靠材料无法得出通过不断完善罗马法律使商业得到发展繁荣,排除D项。故选A项。10.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但是,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这表明,新中国()A.注意落实土地政策 B.谨慎没收地主阶级土地C.依法消灭剥削制度 D.土改中注意保护工商业【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中国)。据题干“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信息可知,在开展土地改革的背景下,适当保护保护工商业的发展,D项正确;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落实土地政策,但只是反映了材料中一层意思,不能完整概括材料主旨,排除A项;谨慎没收地主阶级土地说法不当,只是对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排除B项;依法消灭剥削制度不能完整概括材料主旨,对地主经营的工商业也有例外情况不得没收,排除C项。故选D项。11.中国古代王朝十分重视管理边疆民族,并设置相应中央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兼具对外交往的职能。若为此观点提供证据,下列可以选择的正确史实是()A.清朝设置理藩院兼管对俄交往 B.西汉设西域都护府C.唐朝鸿胪寺派玄奘往天竺取经 D.八思巴领宣政院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题干“设置相应中央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兼具对外交往的职能”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藩院是清朝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也负责处理对俄罗斯的外交事务,A项正确;西汉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地区的军政事务,不涉及对外交往,排除B项;唐朝鸿胪寺鸿胪寺负责宾客接待礼仪,排除C项;八思巴领宣政院事处理藏族地区事务,排除D项。故选A项。12.19世纪初,在德意志,拿破仑的征服统治打破了数百邦国各自为政的局面,激发了德意志人对统一的渴望。在西班牙,民众奋起反抗法国占领,不同阶层和不同地区的人们团结起来,组织起义军进行长期抵抗。这说明()A.当时欧洲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 B.拿破仑战争推动了欧洲民族融合C.外部冲击促使欧洲民族意识觉醒 D.民族抗争带有浓厚的地域性色彩【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初(法德)。据题干“拿破仑的征服统治打破了数百邦国各自为政的局面,激发了德意志人对统一的渴望”、“在西班牙,民众奋起反抗法国占领”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说明外部冲击促使欧洲民族意识觉醒,C项正确;材料信息说明拿破仑战争作为外部威胁冲击着欧洲的封建制度,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但无法说明当时欧洲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排除A项;拿破仑战争推动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觉醒,并非强调欧洲民族融合,排除B项;各个国家不同阶层和不同地区的人们团结起来,组织起义军进行长期抵抗拿破仑的战争侵略,说明突破了地域性色彩,排除D项。故选C项。13.1955年12月,国务院会议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建立民族乡若干问题的指示》规定:凡是相当于乡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应改建为民族乡;民族乡的人民委员会应该以少数民族人员为主要成分。这一指示旨在()A.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 B.培育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C.实现当地民族高度自治 D.改善少数民族的居住环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5年(中国)。据题干“凡是相当于乡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应改建为民族乡;民族乡的人民委员会应该以少数民族人员为主要成分”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建立民族乡的主要目的是让少数民族自己管理内部事务,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A项正确;各民族相互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大家庭,但材料未涉及少数民族的相互交流与融合,排除B项;民族自治地方享有的自治权不等于“高度自治”,排除C项;材料信息并未涉及到对少数民族地区居住环境的改善,排除D项。故选A项。14.据统计,截至2003年,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数量为2951个。其中,政府间国际组织有297个,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有2623个。中国参与的全球协定性国际组织共计945个,参与的地区性国际组织为507个。在各类国际组织中,中国对全球协定性国际组织的参与率高达58.23%。这一状况()A.表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形成 B.有助于新型国际政治秩序的构建C.反映出中国外交局面的新突破 D.巩固了中国的国际秩序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3年(中国及国际社会)。据题干“据统计,截至2003年,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数量为2951个。其中,政府间国际组织有297个,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有2623个。中国参与的全球协定性国际组织共计945个,参与的地区性国际组织为507个。在各类国际组织中,中国对全球协定性国际组织的参与率高达58.23%”,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1世纪初,中国积极参与各类国际组织,尤其是全球协定性国际组织,这显示出中国更加积极地融入国际社会,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有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B项正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近年来中国提出的关于全球治理和国际关系的重要理念,题干材料无法体现该理念在2003年已经形成,排除A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但无法直接得出这“反映出中国外交局面的新突破”,且“新突破”的表述过于笼统,排除C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但无法得出这“巩固了中国的国际秩序主导地位”,且“主导地位”的表述过于夸大,排除D项。故选B项。15.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某经济学教授认为,各国央行要推动实现外汇储备多元化,还要推动实现交易多元化,即要摆脱美元,转而使用欧元区、中国以及其他经济体的货币进行交易。这()A.是对美国经济霸权挑战 B.表明美元国际地位已丧失C.会让全球货币体系更稳定 D.意味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美国)。根据材料,推动外汇储备和交易的多元化意味着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使其他货币在国际贸易中占有更大份额,这对美国的经济主导地位构成挑战,A项正确;美元国际地位已丧失不符合史实,美国的国际地位依然存在,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对于美国经济特权地位的挑战,没有涉及全球货币体系的稳定性,排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的是经济领域,没有提及贸易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16.嘉靖九年(1530年),内阁辅臣桂尊主张实行“一条鞭法”等措施的改革,直到万历九年(1581年)才被张居正推广到全国。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一条鞭法”得以推广的主要客观因素是()A.内阁辅臣的强烈要求 B.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C.贵族地主势力的削弱 D.农民反抗斗争的激烈【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和所学知识可知,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要求将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使得农民不得不将生产的粮食拿到市场进行销售,换的银两缴纳赋税,在客观上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一条鞭法”得以推广的主要客观因素是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内阁辅臣的强烈要求”属于主观因素,排除A项;“一条鞭法”在客观上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此时地主势力并未削弱,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一条鞭法”得以推广的主要客观因素是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民反抗斗争的激烈”不属于主要客观因素,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贡助之法变为租庸调,租庸调变为两税,两税变为一条鞭;学校升造之法变为荐辟,荐辟变为九品中正,九品变为科目。上下千岁,无时不变,无事不变,公理有固然,非夫人之为也。为不变之说者,动曰“守古守古”,庸讵知自太古、上古、中古、近古以至今日,固已不知万百千变。今日所目为古法而守之者,其于古人之意,相去岂可以道里计哉?——摘编自梁启超《变法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材料中梁启超的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答案】论题:政治改革推动国家发展和进步论述: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许多朝代都通过变法来应对时代的需求和挑战。商鞅在秦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推行法治等。这些改革使得秦国逐渐强大,最终统一了六国。商鞅变法不仅在经济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还在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王安石在北宋时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等。这些改革措施旨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改善军事装备,提高国家竞争力。尽管王安石变法在当时引起了争议,但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国家财政危机和军事弱小的问题,虽然强兵的效果不明显,但增加了财政收入,富国的效果还是很可观的。综上所述,这些变法不仅解决了当时的紧迫问题,还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政治改革会推动国家发展和进步。【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设问,对材料中梁启超的观点进行论证,梁启超在《变法通议》里强调了政治变革的重要性,结合所学知识,可拟定论题为“政治改革推动国家发展和进步”。接下来展开具体论述部分,首先阐明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许多朝代都通过变法来应对时代的需求和挑战。接下来就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说明,可以列举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通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推行法治等措施,使得秦国逐渐强大,最终统一了六国。商鞅变法不仅在经济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还在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然后还可以从北宋神宗统治时期王安石变法进行论证,包括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等。这些改革措施旨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改善军事装备,提高国家竞争力。尽管王安石变法在当时引起了争议,但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国家财政危机和军事弱小的问题,虽然强兵的效果不明显,但增加了财政收入,富国的效果还是很可观的。最后进行总结升华,这些变法不仅解决了当时的紧迫问题,还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只有变革才会应对时代的需求和挑战。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现代国际法的发展始于16世纪,随着欧洲国家间交往的增加,国际法逐渐形成。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标志着近代国际法的开端。此后,国际法在调整国家间关系、解决国际争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世纪,国际法的领域扩及海洋法、外交法、战争法等多个方面。同时,国际仲裁制度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然而,这一时期的国际法也存在着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宪章》,确立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的宗旨。联合国的成立为国际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推动了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际人权法、国际环境法、国际经济法等领域的法律规范不断涌现。同时,国际法院等国际司法机构日益重要。——摘编自周鲠生《国际法》等根据材料,概括近现代国际法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国际法发展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答案】发展趋势:领域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执行机构作用增强。影响:为国际关系提供了法律准则和规范,有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了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解析】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第一小问趋势,据材料“近现代国际法的发展始于16世纪”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可得出领域不断扩大;据材料“国际法的领域扩及海洋法、外交法、战争法等多个方面”可得出内容不断丰富;据材料“联合国的成立为国际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国际法院等国际司法机构日益重要”可得出执行机构作用增强。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国际法在调整国家间关系、解决国际争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得出为国际关系提供了法律准则和规范,有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据材料“联合国的成立为国际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推动了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可得出促进了国际合作与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秦统一六国后的第一次廷议中,秦始皇首先指定“议帝号”的问题,然后,丞相、御史大夫、廷尉等人讨论,再将讨论结果禀报秦始皇,最后,由秦始皇作出裁决。裁决结果立即成为法律。这次廷议明确将皇帝权力予以符号化和仪式化——“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朕’。”这使“朕”不再是上下共称、贵贱不嫌、彼此同号,成为“天子的独称”。后来讨论郡县制和分封制时,丞相王绾与廷尉李斯发生了分歧,博士淳于越也反对郡县制,于是,“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再由秦始皇亲自裁决,当场确定实行郡县制。于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摘编自雷戈《廷议程序与君臣秩序——后战国时代的一种思想史分析》材料二13世纪之前,法国王权衰微,天主教会和封建主势力强大。1302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在同教皇的激烈斗争中,为了取得国内各阶层特别是新兴市民对自己的支持,征收新税,邀请教士、贵族、市民三个等级的代表开会,使国王赢得了征税权。三级会议后来逐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