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技术应用方案_第1页
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技术应用方案_第2页
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技术应用方案_第3页
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技术应用方案_第4页
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技术应用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技术应用方案TOC\o"1-2"\h\u6518第1章绿色建筑概述 312741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评价标准 379851.2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与政策支持 47765第2章节能技术 5192952.1建筑保温隔热技术 57182.1.1外墙保温技术 599982.1.2门窗保温技术 520702.1.3屋面保温技术 5131362.2高效能源利用技术 5244792.2.1太阳能利用技术 5179022.2.2地热能利用技术 6127302.2.3高效能源设备 6125102.3建筑遮阳与自然采光技术 6204262.3.1建筑遮阳技术 6128482.3.2自然采光技术 620720第3章环保材料应用 6226653.1生态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6135993.1.1选择原则 6103523.1.2应用案例 7188693.2废旧材料循环利用技术 7289103.2.1废旧混凝土再生利用 792363.2.2废旧钢材再生利用 7292743.2.3废旧木材再生利用 7270903.3环保装饰材料的应用 7205433.3.1天然石材 770193.3.2纳米材料 7204163.3.3环保涂料 7321663.3.4生态木 811761第4章水资源利用与节约 8243344.1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 8301874.1.1雨水收集系统设计 887414.1.2雨水利用技术应用 8155404.2废水处理与再利用技术 8312944.2.1废水来源及处理技术 864474.2.2废水再利用途径 8307534.3高效节水设备的应用 883604.3.1节水型卫浴设备 8115004.3.2智能监控系统 8135064.3.3预应力混凝土管道技术 973694.3.4灌溉节水技术 95582第5章通风与空气品质 9185355.1自然通风设计策略 912315.1.1建筑布局与风向关系 929275.1.2通风通道设计 9232295.1.3开窗通风设计 9161845.1.4绿色通风设施应用 9263095.2空气净化技术 9195985.2.1纤维过滤技术 10132065.2.2等离子体净化技术 10277225.2.3光催化氧化技术 1051095.2.4植物净化技术 1056435.3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与控制 1064575.3.1室内空气质量监测 10218395.3.2室内空气质量控制策略 10272285.3.3智能化控制系统 10165715.3.4室内空气质量保障体系 1026809第6章生态绿化与景观设计 10277426.1屋顶绿化技术 10142696.1.1屋顶绿化概述 10141186.1.2屋顶绿化类型及适用范围 1153456.1.3屋顶绿化植物选择 11150926.1.4屋顶绿化结构设计 11167786.1.5屋顶绿化施工与维护 11115306.2室内绿化设计 11285906.2.1室内绿化概述 11203586.2.2室内绿化植物选择 11212836.2.3室内绿化布局设计 11203676.2.4室内绿化养护与管理 11129166.3生态景观规划与实施 11305886.3.1生态景观规划原则 11155306.3.2生态景观设计要点 12225266.3.3生态景观实施策略 1236736.3.4生态景观案例分析 1214194第7章可再生能源利用 12266527.1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12248187.1.1概述 12271057.1.2系统组成 12309557.1.3技术优势 124447.2地源热泵技术 12274397.2.1概述 12292027.2.2系统组成 13263437.2.3技术优势 13128917.3风能利用技术 13160857.3.1概述 13181347.3.2系统组成 13309047.3.3技术优势 1320183第8章智能化控制系统 13278668.1建筑能耗监测与优化 13180808.1.1能耗监测系统 1479538.1.2能耗数据分析 1484188.1.3能耗优化策略 1412068.2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14156988.2.1灵活控制策略 14182728.2.2系统组成 14115248.2.3系统优势 14210888.3暖通空调智能控制技术 14313278.3.1变频控制技术 14105898.3.2能效优化策略 1466278.3.3智能调控系统 15144588.3.4云平台管理 154652第9章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548359.1建筑废弃物分类与处理 1573639.2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5314329.3废弃物处理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1620157第10章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 16972810.1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概述 16391310.1.1国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16330310.1.2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16500510.2绿色建筑评价流程与要点 161568810.2.1评价流程 16474010.2.2评价要点 171465210.3绿色建筑认证与标识制度 171452510.3.1认证制度 172724610.3.2标识制度 17第1章绿色建筑概述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拆除等全寿命周期内,充分考虑生态环保、节能降耗、低碳减排、功能合理、健康舒适等因素,以最低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环保:建筑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效益。(2)节能降耗:优化建筑设计,采用高效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建筑能源消耗。(3)低碳减排:降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碳排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气候变化。(4)功能合理:充分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提高空间利用效率,满足人们舒适、健康、便捷的生活需求。(5)健康舒适:室内空气质量优良,温湿度适宜,光照充足,降低室内环境污染。1.2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与政策支持绿色建筑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快速发展。以下是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与政策支持:(1)发展趋势:(1)绿色建筑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2)绿色建筑技术创新不断涌现,新型绿色建材、节能技术、环保设备等得到广泛应用。(3)绿色建筑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日趋完善。(4)绿色建筑与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相结合,发挥协同效应。(2)政策支持:(1)国家层面:我国高度重视绿色建筑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为绿色建筑发展提供政策保障。(2)地方层面: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政策,推动绿色建筑发展。(3)财政支持: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绿色建筑项目建设和绿色建筑技术研发。(4)行业监管:加强对绿色建筑市场准入、设计审查、施工监理、验收评价等环节的监管,保证绿色建筑质量。(5)人才培养:加大绿色建筑人才培养力度,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第2章节能技术2.1建筑保温隔热技术建筑保温隔热技术是绿色建筑节能的重要措施之一,主要通过降低建筑物的热量损失,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建筑保温隔热技术:2.1.1外墙保温技术外墙保温技术是通过在建筑物外墙表面或内部设置保温层,减少热量通过外墙的传递。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外墙外保温系统:在建筑物外墙外侧设置保温层,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2)外墙内保温系统:在建筑物外墙内侧设置保温层,施工方便,但保温效果相对较差。(3)外墙夹心保温:在建筑外墙两侧设置保温层,保温效果介于外墙外保温和内保温之间。2.1.2门窗保温技术门窗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位之一,采用以下措施提高门窗保温功能:(1)选用双层或三层玻璃的节能门窗。(2)采用断桥隔热型材。(3)提高门窗的气密性、水密性和抗风压功能。2.1.3屋面保温技术屋面保温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正置式屋面保温:在屋面防水层下方设置保温层。(2)倒置式屋面保温:在屋面防水层上方设置保温层,具有较好的防水、防潮功能。(3)绿化屋面:在屋面设置植被层,实现保温、隔热、美化环境等多种效果。2.2高效能源利用技术高效能源利用技术是指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以下是一些高效能源利用技术:2.2.1太阳能利用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包括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或电能,为建筑物提供可再生能源。2.2.2地热能利用技术地热能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地源热泵系统,利用地下的稳定温度,实现空调制冷和供暖。2.2.3高效能源设备选用高效能源设备,如高效空调、节能灯具等,降低建筑能耗。2.3建筑遮阳与自然采光技术2.3.1建筑遮阳技术建筑遮阳技术通过设置遮阳设施,降低室内温度,减少空调能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水平遮阳:适用于窗户或阳台的顶部。(2)垂直遮阳:适用于窗户或阳台的侧面。(3)综合遮阳:结合水平遮阳和垂直遮阳的优点。2.3.2自然采光技术自然采光技术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室内照明能耗,提高室内舒适度。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优化建筑布局,增加开窗面积。(2)采用高透光材料,提高窗户的透光率。(3)设置反光板、导光管等设备,引导自然光深入室内。第3章环保材料应用3.1生态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应用生态建筑材料作为绿色建筑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建筑节能环保具有重要意义。在选择与应用生态建筑材料时,应考虑以下方面:3.1.1选择原则(1)资源节约:选用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降低资源消耗。(2)环境友好:减少建筑材料生产、使用及废弃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3)功能多样:兼顾建筑材料的力学功能、保温隔热功能、防火功能等多方面需求。3.1.2应用案例(1)竹材:竹材具有生长周期短、强度高、可降解等特点,可用于建筑结构、装饰及家具制作。(2)木材:木材具有良好的保温功能、环境调节能力及可再生性,适用于建筑结构、室内装饰等。(3)秸秆材料:将农作物秸秆加工成板材,可用于建筑围护结构,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3.2废旧材料循环利用技术废旧材料循环利用是实现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目标的重要途径。以下为几种典型的废旧材料循环利用技术:3.2.1废旧混凝土再生利用将废旧混凝土经过破碎、筛分、清洗等工艺处理后,作为再生骨料用于新混凝土的制备。3.2.2废旧钢材再生利用废旧钢材通过回收、加工处理后,可用于建筑结构及装饰工程。3.2.3废旧木材再生利用废旧木材经干燥、防腐、防虫处理后,可用于建筑结构、室内装饰及家具制作。3.3环保装饰材料的应用环保装饰材料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具有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居住舒适度等优势。以下为几种常见的环保装饰材料:3.3.1天然石材天然石材具有美观、耐用、环保等优点,适用于室内外地面、墙面及柱面装饰。3.3.2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功能,可用于制备高功能、环保的涂料、壁纸等装饰材料。3.3.3环保涂料环保涂料选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具有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排放,适用于室内外墙面及天花板装饰。3.3.4生态木生态木是一种新型环保装饰材料,采用废旧木材、竹材等经过加工处理后制成,具有优良的环保功能和装饰效果。适用于室内墙面、地面、天花板的装饰。第4章水资源利用与节约4.1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4.1.1雨水收集系统设计本章节主要阐述绿色建筑中的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针对建筑物屋面及庭院等区域,设计合理的雨水收集系统。通过采用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等手段,增加雨水的渗透与蓄存,降低地表径流。设置雨水收集池或雨水桶等设施,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处理,保证水质达到再利用标准。4.1.2雨水利用技术应用针对收集的雨水,可应用于建筑物的非饮用水用途,如绿化灌溉、道路冲洗、冲厕等。同时通过采用先进的过滤、消毒等技术,提高雨水水质,保证其在建筑内的安全、高效利用。4.2废水处理与再利用技术4.2.1废水来源及处理技术绿色建筑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如生活污水、冷却水等。针对不同类型的废水,采用相应处理技术,如生物处理、膜分离等,实现对废水的有效处理。4.2.2废水再利用途径经过处理的废水,可根据其水质特点,应用于建筑内的非饮用水用途,如绿化灌溉、冲厕、洗车等。同时充分利用废水热能,用于供暖、制冷等能源需求,提高能源利用率。4.3高效节水设备的应用4.3.1节水型卫浴设备在绿色建筑中,推广使用节水型卫浴设备,如节水型马桶、淋浴器等。这些设备通过优化设计,降低用水量,同时保证使用效果。4.3.2智能监控系统采用智能监控系统,对建筑内的用水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通过数据分析,发觉潜在的节水空间,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实现用水效率的提升。4.3.3预应力混凝土管道技术在建筑给排水系统中,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道技术,减少管道泄漏现象,降低水资源的浪费。4.3.4灌溉节水技术针对建筑内的绿化区域,采用喷灌、滴灌等灌溉节水技术,减少灌溉过程中的水分蒸发和浪费,提高灌溉效率。通过以上水资源利用与节约技术的应用,绿色建筑在实现节能环保目标的同时为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第5章通风与空气品质5.1自然通风设计策略自然通风作为绿色建筑中一种重要的节能方式,旨在通过合理的设计,实现室内外空气的有效交换,降低建筑对机械通风和空调的依赖,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本节主要介绍以下自然通风设计策略:5.1.1建筑布局与风向关系在建筑布局设计中,充分考虑当地主导风向和季节性风特点,合理设置建筑朝向、间距和高度,以增强室内外空气流动。5.1.2通风通道设计利用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创造有利于空气流动的通风通道,提高自然通风效果。5.1.3开窗通风设计优化窗户的尺寸、位置和开启方式,提高室内外空气交换效率。5.1.4绿色通风设施应用采用绿色通风设施,如通风塔、风道等,以增强自然通风效果。5.2空气净化技术绿色建筑在关注节能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室内空气质量。空气净化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保障人们的健康。以下为几种常见的空气净化技术:5.2.1纤维过滤技术采用高效纤维过滤材料,对室内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过滤,提高空气质量。5.2.2等离子体净化技术利用等离子体的高活性,分解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微生物,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5.2.3光催化氧化技术利用光催化氧化反应,降解空气中的有机污染物,改善室内空气质量。5.2.4植物净化技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吸附作用,去除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5.3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与控制为了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始终处于良好水平,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测与控制系统。以下是相关内容:5.3.1室内空气质量监测采用先进的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为空气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支持。5.3.2室内空气质量控制策略根据监测数据,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调整通风量、使用空气净化设备等,保证室内空气质量。5.3.3智能化控制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与控制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管理效率。5.3.4室内空气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室内空气质量保障体系,从设计、施工、运行等环节加强质量管理,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第6章生态绿化与景观设计6.1屋顶绿化技术6.1.1屋顶绿化概述屋顶绿化作为一种有效的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技术,不仅美化了建筑环境,还能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本节主要介绍屋顶绿化的技术要点及实施策略。6.1.2屋顶绿化类型及适用范围根据植物种类、生长环境和屋顶承载能力,屋顶绿化可分为简单式屋顶绿化、半密集式屋顶绿化和密集式屋顶绿化。分析各类绿化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为建筑设计师提供参考。6.1.3屋顶绿化植物选择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屋顶环境及植物特性,选择适宜的屋顶绿化植物。重点考虑植物的耐旱性、抗风性、抗寒性及生长速度等因素。6.1.4屋顶绿化结构设计屋顶绿化结构设计是保证绿化效果和建筑安全的关键。主要包括绿化层、排水层、防水层和保温层的设计,以及相关附属设施的配置。6.1.5屋顶绿化施工与维护详细介绍屋顶绿化的施工流程、施工要点及维护管理措施,保证屋顶绿化的长期稳定发展。6.2室内绿化设计6.2.1室内绿化概述室内绿化是提高室内空气质量、营造舒适环境的重要手段。本节主要介绍室内绿化的设计原则、植物选择及布局方法。6.2.2室内绿化植物选择根据室内环境特点,选择具有空气净化功能、观赏性强、适应性强、生长缓慢的室内绿化植物。6.2.3室内绿化布局设计根据室内空间大小、功能及使用需求,合理布局室内绿化植物,实现室内环境的和谐统一。6.2.4室内绿化养护与管理介绍室内绿化植物的养护方法和管理措施,保证室内绿化效果的持久性。6.3生态景观规划与实施6.3.1生态景观规划原则遵循生态、美观、实用、经济的原则,进行生态景观规划,提高绿色建筑的环境品质。6.3.2生态景观设计要点结合地域特色、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进行生态景观设计。重点考虑景观的生态功能、观赏性及互动性。6.3.3生态景观实施策略从项目策划、设计、施工到后期维护,制定详细的生态景观实施策略,保证项目顺利进行。6.3.4生态景观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国内外典型的生态景观案例,为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技术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第7章可再生能源利用7.1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7.1.1概述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可再生能源技术。该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可有效减少传统能源消耗,降低建筑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7.1.2系统组成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光伏组件、逆变器、支架、电缆及监控系统等组成。根据建筑屋顶、墙面等部位的实际情况,可选用不同类型的光伏组件进行安装。7.1.3技术优势(1)清洁、可再生、无污染;(2)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3)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自给自足;(4)安装灵活,适应性强;(5)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7.2地源热泵技术7.2.1概述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球表面浅层地下的恒定温度,通过热泵系统实现冬季供暖、夏季制冷的一种可再生能源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可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7.2.2系统组成地源热泵系统主要由地热换热器、热泵机组、输配系统、控制系统等组成。根据地质条件及建筑需求,可选用垂直地热换热器或水平地热换热器。7.2.3技术优势(1)高效节能,运行成本低;(2)环保清洁,无污染排放;(3)一机多用,实现冬季供暖、夏季制冷;(4)适应性强,不受地域限制;(5)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7.3风能利用技术7.3.1概述风能利用技术是利用风力驱动风力发电机产生电能的一种可再生能源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可减少传统能源消耗,降低建筑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7.3.2系统组成风能利用系统主要由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储能设备、输电设备等组成。根据建筑所在地的风力资源及建筑需求,可选择合适的风力发电机。7.3.3技术优势(1)清洁、可再生、无污染;(2)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3)适应性强,可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应用;(4)分散式发电,减少输电损耗;(5)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第8章智能化控制系统8.1建筑能耗监测与优化本节主要介绍绿色建筑中智能化控制系统在能耗监测与优化方面的应用。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现对建筑能耗的实时监测、分析和优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8.1.1能耗监测系统能耗监测系统主要包括电力、燃气、水等能源消耗的实时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通过安装智能电表、燃气表、水表等设备,对建筑内的能源消耗进行精确监测。8.1.2能耗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能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觉能耗异常情况,为建筑节能提供依据。同时通过能耗预测和优化算法,为建筑能源管理提供决策支持。8.1.3能耗优化策略根据能耗数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节能措施,如调整设备运行参数、优化能源使用策略等,降低建筑能耗。8.2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通过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实现对照明设备的智能调控,以达到节能、环保、舒适的目的。8.2.1灵活控制策略根据室内外光照强度、人员活动情况等因素,自动调整照明亮度、色温,实现舒适、节能的照明效果。8.2.2系统组成智能照明系统主要由控制器、传感器、调光器、照明设备等组成。控制器负责接收传感器信号,根据预设策略调节照明设备。8.2.3系统优势智能照明系统具有节能、延长灯具寿命、提高照明质量、降低维护成本等优点。8.3暖通空调智能控制技术暖通空调系统是建筑能耗的主要来源之一,采用智能化控制技术可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8.3.1变频控制技术通过变频控制技术,实现空调系统运行频率的自动调节,满足不同负荷需求,降低能耗。8.3.2能效优化策略根据室内外温度、湿度、人员活动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空调运行策略,提高系统整体能效。8.3.3智能调控系统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传感器技术,实现对空调系统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控,保证室内环境舒适性的同时降低能耗。8.3.4云平台管理通过云平台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实现数据分析和优化,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第9章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9.1建筑废弃物分类与处理建筑废弃物的合理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目标的重要环节。应对建筑废弃物进行科学分类,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建筑废弃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土石方废弃物:主要包括渣土、弃土等;(2)拆除废弃物:包括砖、混凝土、木材、金属等;(3)施工废弃物:包括水泥、沙石、钢筋等;(4)装修废弃物:包括涂料、瓷砖、板材等。针对上述分类,建筑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1)物理处理:如筛分、破碎、压实等,以减小废弃物体积,便于运输和利用;(2)化学处理:对有害废弃物进行稳定化和固化处理,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3)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技术处理有机废弃物;(4)环保处理: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分拣,实现资源化利用。9.2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再生骨料技术:将废弃混凝土、砖块等经过破碎、筛分、清洗等处理,制成再生骨料,用于生产再生混凝土、砖等建筑材料;(2)废弃物再生材料技术:如利用废弃木材、塑料等制作再生板材、地砖等;(3)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技术:如利用生物质废弃物制备生物质燃料,用于发电、供热等;(4)废弃物堆肥化技术:将有机废弃物进行堆肥化处理,制成有机肥料。9.3废弃物处理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为提高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效率,需对废弃物处理设施进行合理规划与建设:(1)废弃物处理设施选址:应充分考虑地理位置、交通便利、环境影响等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