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加工技术与应用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有色金属加工技术与应用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有色金属加工技术与应用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有色金属加工技术与应用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有色金属加工技术与应用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色金属加工技术与应用作业指导书TOC\o"1-2"\h\u897第一章有色金属加工基础 3297171.1有色金属的性质与分类 3246331.1.1有色金属的性质 3264641.1.2有色金属的分类 381041.2有色金属加工方法概述 3154351.2.1压力加工 4189091.2.2精密加工 468861.2.3热加工 435851.2.4化学加工 4183661.2.5复合加工 420553第二章铝及铝合金加工技术 421932.1铝及铝合金的熔炼与铸造 4205962.1.1熔炼工艺 4131292.1.2铸造工艺 5300152.2铝及铝合金的塑性加工 5251302.2.1热轧 5277672.2.2冷轧 5240882.2.3拉拔 632122.3铝及铝合金的表面处理 662372.3.1阳极氧化 630282.3.2电镀 659802.3.3涂层 6743第三章铜及铜合金加工技术 756473.1铜及铜合金的熔炼与铸造 768293.1.1熔炼 7215713.1.1.1熔炼工艺 731013.1.1.2熔炼设备 7179053.1.2铸造 717263.1.2.1铸造工艺 75513.1.2.2铸造设备 8318513.2铜及铜合金的塑性加工 857173.2.1轧制 89953.2.1.1热轧 8186943.2.1.2冷轧 8207793.2.2拉伸 8284813.2.2.1冷拉伸 8311943.2.2.2热拉伸 8210423.2.3挤压 8114443.2.3.1正向挤压 9201623.2.3.2反向挤压 9325853.3铜及铜合金的表面处理 9264413.3.1镀层 9188113.3.2氧化 9326433.3.3钝化 91539第四章镍及镍合金加工技术 9321044.1镍及镍合金的熔炼与铸造 9103664.2镍及镍合金的塑性加工 975824.3镍及镍合金的表面处理 107303第五章锌及锌合金加工技术 101565.1锌及锌合金的熔炼与铸造 10324825.2锌及锌合金的塑性加工 10239865.3锌及锌合金的表面处理 1126826第六章钛及钛合金加工技术 11295936.1钛及钛合金的熔炼与铸造 1199466.1.1熔炼工艺 11189986.1.2铸造工艺 11164386.2钛及钛合金的塑性加工 11142556.2.1热加工 1160926.2.2冷加工 12274056.2.3超塑性加工 122426.3钛及钛合金的表面处理 1243456.3.1阳极氧化 12106716.3.2化学转化处理 1229066.3.3电镀 1241966.3.4热喷涂 12150646.3.5激光熔覆 1210168第七章镁及镁合金加工技术 1245017.1镁及镁合金的熔炼与铸造 1289487.1.1熔炼工艺 1283517.1.2铸造工艺 13302617.2镁及镁合金的塑性加工 1376477.2.1热加工 13125637.2.2冷加工 1437287.3镁及镁合金的表面处理 14204097.3.1阳极氧化 14252347.3.2化学转化膜 14157407.3.3涂层 14284247.3.4电镀 1423929第八章铅及铅合金加工技术 14274218.1铅及铅合金的熔炼与铸造 14206668.2铅及铅合金的塑性加工 1526614第九章有色金属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5120229.1有色金属加工的质量标准 15176799.2有色金属加工的质量检测方法 16199479.3有色金属加工的质量改进措施 1627793第十章有色金属加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172172410.1有色金属加工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171624110.2有色金属加工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 17121910.3有色金属加工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17596310.4有色金属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17第一章有色金属加工基础1.1有色金属的性质与分类1.1.1有色金属的性质有色金属是一类非铁金属,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物理、化学和力学功能。其主要性质如下:(1)导电性和导热性:有色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通常较好,尤其是铜、铝等金属,在电气和电子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2)密度和熔点:有色金属的密度和熔点相对较低,便于加工和成型。(3)耐腐蚀性:许多有色金属具有良好的耐腐蚀功能,如钛、镍等,在化工、航空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4)可塑性:有色金属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通过压力加工方法进行成型。(5)硬度:有色金属的硬度相对较低,可通过热处理等方法提高其硬度。1.1.2有色金属的分类有色金属根据其成分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1)轻金属:主要包括铝、镁、钛等,具有密度小、强度高、耐腐蚀等特点。(2)重金属:主要包括铜、镍、钴等,具有导电性好、耐腐蚀等特点。(3)贵金属:主要包括金、银、铂等,具有导电性好、耐腐蚀、化学稳定性高等特点。(4)稀有金属:主要包括锂、铍、硼等,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功能,广泛应用于高科技领域。(5)放射性金属:主要包括铀、钚等,具有放射性,应用于核工业等领域。1.2有色金属加工方法概述有色金属的加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2.1压力加工压力加工是利用外力使金属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实现成型的方法。主要包括轧制、拉伸、挤压、锻造等工艺。压力加工具有生产效率高、成品质量好、材料利用率高等优点。1.2.2精密加工精密加工是指采用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方法,对有色金属进行加工。主要包括电解加工、电火花加工、激光加工等。精密加工可获得高精度、高表面质量的制品。1.2.3热加工热加工是利用热能对有色金属进行加工的方法,主要包括熔炼、热轧、热处理等。热加工可改善金属的组织功能,提高其使用功能。1.2.4化学加工化学加工是利用化学反应对有色金属进行加工的方法,主要包括电镀、阳极氧化、腐蚀等。化学加工可获得具有特殊功能的表面层。1.2.5复合加工复合加工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加工方法相结合,以提高有色金属的加工质量和效率。例如,将压力加工与热处理相结合,可提高金属的强度和塑性。第二章铝及铝合金加工技术2.1铝及铝合金的熔炼与铸造2.1.1熔炼工艺铝及铝合金的熔炼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将铝锭或铝合金锭熔化,并去除其中的杂质,以满足后续加工的需要。熔炼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铝锭或铝合金锭的预热:将铝锭或铝合金锭放入炉内进行预热,以提高熔化速度和减少能耗。(2)熔化:将预热的铝锭或铝合金锭送入熔炼炉,加热至熔化温度,使其熔化成液态。(3)杂质去除:在熔化过程中,采用吹氮气、加碱等方法去除铝液中的非金属夹杂物。(4)调整成分:根据产品要求,调整铝液的成分,使其达到预期的化学成分。2.1.2铸造工艺铝及铝合金的铸造是将熔化的铝液浇注到模具中,冷却凝固成型的过程。铸造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水平连铸:将熔化的铝液通过水平连铸机浇注到铸模中,冷却凝固后切割成所需尺寸的板材或棒材。(2)垂直连铸:将熔化的铝液通过垂直连铸机浇注到铸模中,冷却凝固后切割成所需尺寸的板材或棒材。(3)铸锭:将熔化的铝液浇注到铸锭模具中,冷却凝固后得到铝锭或铝合金锭。(4)铸造缺陷:在铸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气孔、夹渣、裂纹等缺陷,需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处理。2.2铝及铝合金的塑性加工2.2.1热轧热轧是将铝及铝合金铸锭加热至塑性状态,通过轧机进行轧制,得到所需厚度的板材或箔材。热轧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铸锭加热:将铸锭加热至塑性温度,使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2)轧制:将加热后的铸锭送入轧机进行轧制,调整轧制压力和速度,得到所需厚度的板材或箔材。(3)冷却:轧制后的板材或箔材进行冷却,以保持其尺寸稳定。2.2.2冷轧冷轧是将热轧后的铝及铝合金板材或箔材进行进一步轧制,以获得更小的厚度和更好的表面质量。冷轧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对热轧板材或箔材进行清洗、退火等预处理,以提高其可塑性。(2)轧制:将预处理后的板材或箔材送入冷轧机进行轧制,调整轧制压力和速度,得到所需厚度的板材或箔材。(3)后处理:对冷轧后的板材或箔材进行拉伸、矫直、清洗等后处理,以满足产品要求。2.2.3拉拔拉拔是将铝及铝合金棒材或管材通过模具进行拉伸,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达到减小直径、增加长度的目的。拉拔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对棒材或管材进行清洗、退火等预处理,以提高其可塑性。(2)拉拔:将预处理后的棒材或管材送入拉拔机进行拉拔,调整拉拔速度和模具,得到所需尺寸的棒材或管材。(3)后处理:对拉拔后的棒材或管材进行矫直、清洗等后处理,以满足产品要求。2.3铝及铝合金的表面处理2.3.1阳极氧化阳极氧化是在铝及铝合金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以提高其耐腐蚀性、耐磨性和装饰性。阳极氧化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清洗:对铝及铝合金表面进行清洗,去除油污、氧化层等。(2)阳极氧化:将清洗后的铝及铝合金放入电解液中,施加电压使其发生阳极氧化反应,形成氧化膜。(3)封孔:对阳极氧化后的铝及铝合金进行封孔处理,以提高氧化膜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2.3.2电镀电镀是在铝及铝合金表面沉积一层金属或合金,以提高其耐腐蚀性、耐磨性和装饰性。电镀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前处理:对铝及铝合金表面进行清洗、抛光等前处理,以提高电镀质量。(2)电镀:将处理后的铝及铝合金放入电镀液中,施加电流使其发生电化学反应,沉积金属或合金。(3)后处理:对电镀后的铝及铝合金进行清洗、钝化等后处理,以提高电镀层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2.3.3涂层涂层是在铝及铝合金表面涂覆一层有机或无机涂层,以提高其耐腐蚀性、耐磨性和装饰性。涂层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前处理:对铝及铝合金表面进行清洗、抛光等前处理,以提高涂层质量。(2)涂覆:将处理后的铝及铝合金放入涂层设备中,进行涂覆处理。(3)烘干:将涂覆后的铝及铝合金进行烘干,使涂层固化。第三章铜及铜合金加工技术3.1铜及铜合金的熔炼与铸造铜及铜合金的熔炼与铸造是有色金属加工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功能。3.1.1熔炼熔炼是将铜及铜合金原料在高温下加热至熔融状态,以去除杂质、调整成分的过程。熔炼设备主要有反射炉、电炉等。在熔炼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温度、时间和气氛,以保证熔体成分均匀、温度稳定。3.1.1.1熔炼工艺熔炼工艺包括原料准备、配料、熔化、精炼、调整成分等步骤。(1)原料准备:对原料进行干燥、破碎、筛选等处理,以去除杂质和水分。(2)配料:根据产品要求,按照一定的比例将铜及铜合金原料进行配料。(3)熔化:将配料后的原料加入熔炼设备中,加热至熔融状态。(4)精炼:在熔融状态下,通过添加熔剂、吹氧等方法,去除熔体中的杂质。(5)调整成分:根据产品要求,调整熔体成分,使其达到规定的要求。3.1.1.2熔炼设备熔炼设备主要有反射炉、电炉等。反射炉具有投资少、操作简单等优点,但热效率较低、污染较大;电炉具有热效率高、污染小等优点,但投资较高、操作复杂。3.1.2铸造铸造是将熔融的铜及铜合金浇注到模具中,冷却凝固成型的过程。铸造方法主要有重力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等。3.1.2.1铸造工艺铸造工艺包括模具准备、熔体浇注、冷却凝固、脱模等步骤。(1)模具准备:根据产品形状和尺寸,制作相应的模具。(2)熔体浇注:将熔融的铜及铜合金浇注到模具中。(3)冷却凝固:在模具中冷却凝固,使铜及铜合金成型。(4)脱模:将冷却凝固后的铸件从模具中取出。3.1.2.2铸造设备铸造设备主要有重力铸造机、压力铸造机、离心铸造机等。根据产品要求和生产规模,选择合适的铸造设备。3.2铜及铜合金的塑性加工铜及铜合金的塑性加工主要包括轧制、拉伸、挤压等工艺,用于生产各种板材、管材、棒材等。3.2.1轧制轧制是将铜及铜合金坯料通过轧机进行连续变形,生产板材、带材等。轧制工艺包括热轧和冷轧两种。3.2.1.1热轧热轧是指在高温下进行轧制,适用于生产厚度较大的板材。热轧工艺包括加热、轧制、冷却等步骤。3.2.1.2冷轧冷轧是指在室温下进行轧制,适用于生产厚度较小的板材和带材。冷轧工艺包括轧制、退火、平整等步骤。3.2.2拉伸拉伸是将铜及铜合金坯料通过拉伸机进行拉伸,生产管材、棒材等。拉伸工艺包括冷拉伸和热拉伸两种。3.2.2.1冷拉伸冷拉伸是指在室温下进行拉伸,适用于生产精度较高的管材和棒材。3.2.2.2热拉伸热拉伸是指在高温下进行拉伸,适用于生产大口径管材和异型材。3.2.3挤压挤压是将铜及铜合金坯料通过挤压机进行挤压,生产管材、棒材等。挤压工艺包括正向挤压和反向挤压两种。3.2.3.1正向挤压正向挤压是指坯料在挤压机的前端进入模具,从模具的出口挤出。3.2.3.2反向挤压反向挤压是指坯料在挤压机的后端进入模具,从模具的入口挤出。3.3铜及铜合金的表面处理铜及铜合金的表面处理是为了提高其耐腐蚀性、耐磨性、导电性等功能,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有镀层、氧化、钝化等。3.3.1镀层镀层是在铜及铜合金表面涂覆一层金属或合金,以提高其功能。常用的镀层有镀铜、镀镍、镀锌等。3.3.2氧化氧化是在铜及铜合金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以提高其耐腐蚀性。常用的氧化方法有阳极氧化、化学氧化等。3.3.3钝化钝化是在铜及铜合金表面形成一层钝化膜,以提高其耐腐蚀性。常用的钝化方法有铬酸盐钝化、硅酸盐钝化等。第四章镍及镍合金加工技术4.1镍及镍合金的熔炼与铸造镍及镍合金的熔炼与铸造是有色金属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熔炼过程中,首先需对原料进行严格的检验,保证其化学成分符合要求。随后,采用感应炉、电弧炉等设备进行熔炼,以实现镍及镍合金的熔化。在熔炼过程中,需控制好温度、时间和气氛,以保证熔体的纯净度和成分均匀性。铸造过程中,根据产品形状和尺寸要求,选择合适的铸造方法,如砂型铸造、熔模铸造、离心铸造等。在铸造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铸造速度、冷却速度和铸造应力,以减少铸件缺陷,提高产品质量。4.2镍及镍合金的塑性加工镍及镍合金的塑性加工主要包括轧制、拉伸、挤压、锻造等工艺。在塑性加工过程中,需根据材料的功能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工参数,如变形程度、变形速度、温度等。轧制是镍及镍合金的主要塑性加工方法之一,通过轧制可获得不同厚度和宽度的板材、带材。拉伸主要用于生产管材、线材等,通过拉伸可提高材料的塑性变形程度,改善其力学功能。挤压适用于生产复杂截面形状的型材,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精度好的优点。锻造则主要用于生产锻件,通过锻造可获得高强度、高韧性的镍及镍合金产品。4.3镍及镍合金的表面处理镍及镍合金的表面处理是提高其耐腐蚀性、耐磨性、耐高温功能等的重要手段。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电镀、化学镀、热喷涂、氧化处理等。电镀和化学镀是在镍及镍合金表面沉积一层或多层金属或非金属镀层,以提高其功能。热喷涂是将高温高速的粉末或丝材喷射到镍及镍合金表面,形成一层具有特定功能的涂层。氧化处理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在镍及镍合金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物保护膜,提高其耐腐蚀性。根据产品要求和工况条件,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方法,对镍及镍合金进行有效的表面处理,可显著提高其使用寿命和功能。第五章锌及锌合金加工技术5.1锌及锌合金的熔炼与铸造锌及锌合金的熔炼与铸造是有色金属加工中的重要环节。对原料锌进行严格的挑选和净化,保证原料的纯度和质量。熔炼过程中,采用感应炉、反射炉等设备,将原料锌加热至熔化状态,同时按比例添加合金元素,如铝、铜、镁等,以制备不同功能的锌合金。在铸造过程中,常见的铸造方法有重力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等。根据产品要求和功能,选择合适的铸造方法。铸造过程中,需控制好铸造温度、压力、速度等参数,以保证铸件的内部质量和表面光洁度。5.2锌及锌合金的塑性加工锌及锌合金的塑性加工主要包括轧制、拉伸、弯曲、冲压等。在塑性加工过程中,需根据锌及锌合金的物理功能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和设备。轧制是锌及锌合金的主要加工方式,通过轧机将熔炼后的锌合金坯料轧制成板材、箔材等。轧制过程中,需控制好轧制速度、轧制压力、冷却速度等参数,以保证板材的厚度、宽度、表面质量等。拉伸、弯曲、冲压等加工方式主要用于锌及锌合金零部件的成型。在加工过程中,需注意锌及锌合金的变形程度、回弹现象等,以保证加工尺寸和形状的准确性。5.3锌及锌合金的表面处理锌及锌合金的表面处理是提高其耐腐蚀性、耐磨性和外观质量的关键环节。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有电镀、化学镀、阳极氧化、涂层等。电镀是在锌及锌合金表面沉积一层金属或合金,以提高其耐腐蚀性和外观质量。常用的电镀工艺有镀锌、镀镍、镀铬等。化学镀是通过化学反应在锌及锌合金表面形成一层均匀、致密的镀层,如镀锌、镀镍、镀铜等。阳极氧化是在锌及锌合金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以提高其耐腐蚀性和耐磨性。阳极氧化工艺包括硫酸阳极氧化、铬酸阳极氧化等。涂层是在锌及锌合金表面涂覆一层或多层防护性涂层,如油漆、塑料、橡胶等。涂层可以有效地隔绝空气、水分等腐蚀因素,延长锌及锌合金的使用寿命。第六章钛及钛合金加工技术6.1钛及钛合金的熔炼与铸造6.1.1熔炼工艺钛及钛合金的熔炼工艺主要包括真空熔炼和非真空熔炼两种方式。真空熔炼具有熔炼温度高、熔体纯净、成分均匀等优点,主要包括真空感应熔炼和真空电弧熔炼。非真空熔炼主要包括等离子熔炼和电子束熔炼。6.1.2铸造工艺钛及钛合金的铸造工艺主要包括重力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等。重力铸造适用于生产形状简单、尺寸较大的铸件,具有生产成本低、设备简单等优点。压力铸造适用于生产形状复杂、尺寸精度要求高的铸件,具有生产效率高、铸件质量好等优点。离心铸造适用于生产管状、环状等对称铸件,具有铸件组织均匀、力学功能稳定等优点。6.2钛及钛合金的塑性加工6.2.1热加工钛及钛合金的热加工主要包括热轧、热挤压、热锻造等。热加工过程中,钛及钛合金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通过改变加工参数来调整材料的组织功能。热加工温度通常控制在β相变点以下,以避免晶粒长大和氧化。6.2.2冷加工钛及钛合金的冷加工主要包括冷轧、冷拔、冷挤压等。冷加工过程中,钛及钛合金的塑性较差,易出现加工硬化现象。为提高材料的可加工性,可采取以下措施:降低加工温度、增加中间退火次数、采用润滑剂等。6.2.3超塑性加工钛及钛合金的超塑性加工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应变速率条件下,材料表现出极高的可塑性。超塑性加工技术主要包括超塑性拉伸、超塑性挤压等。超塑性加工具有以下优点: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能耗、减少加工应力等。6.3钛及钛合金的表面处理6.3.1阳极氧化阳极氧化是在钛及钛合金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以改善其耐腐蚀性、耐磨性和装饰性。阳极氧化工艺主要包括硫酸阳极氧化、铬酸阳极氧化等。6.3.2化学转化处理化学转化处理是指在钛及钛合金表面形成一层化学转化膜,以改善其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化学转化处理工艺主要包括磷酸盐转化处理、铬酸盐转化处理等。6.3.3电镀电镀是在钛及钛合金表面沉积一层金属或合金,以改善其力学功能、耐腐蚀性和装饰性。电镀工艺主要包括镀镍、镀锌、镀铬等。6.3.4热喷涂热喷涂是将金属或合金粉末喷涂在钛及钛合金表面,形成一层具有特定功能的涂层。热喷涂工艺主要包括等离子喷涂、火焰喷涂等。6.3.5激光熔覆激光熔覆是在钛及钛合金表面熔覆一层金属或合金,形成一层具有特定功能的涂层。激光熔覆工艺具有熔覆层质量好、热影响区小等优点。第七章镁及镁合金加工技术7.1镁及镁合金的熔炼与铸造7.1.1熔炼工艺镁及镁合金的熔炼工艺主要包括熔化、精炼、合金化和浇注等环节。在熔化过程中,通常采用电阻炉或感应炉进行。为保证熔炼质量,需注意以下几点:(1)熔化温度:镁及镁合金的熔化温度较高,通常在700℃至900℃之间。温度过高会导致镁及镁合金的氧化,温度过低则会影响熔化速度。(2)熔化速度:熔化速度应适中,过快会导致熔体氧化,过慢则影响生产效率。(3)熔体处理:在熔化过程中,需对熔体进行搅拌,以利于熔体中气体的排除和成分的均匀分布。7.1.2铸造工艺镁及镁合金的铸造工艺主要包括重力铸造、压力铸造、低压铸造和真空铸造等。以下简要介绍几种常用铸造工艺:(1)重力铸造:利用重力将熔融的镁及镁合金浇入铸型中,适用于形状简单的铸件。(2)压力铸造:在高压下将熔融的镁及镁合金迅速注入铸型,适用于形状复杂、尺寸精度要求高的铸件。(3)低压铸造:在较低压力下将熔融的镁及镁合金注入铸型,适用于大型铸件。(4)真空铸造:在真空条件下将熔融的镁及镁合金注入铸型,有利于提高铸件的密度和减少气孔。7.2镁及镁合金的塑性加工7.2.1热加工镁及镁合金的热加工主要包括热轧、热挤压和热锻造等。在热加工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加热温度:镁及镁合金的热加工温度通常在300℃至500℃之间,过高会导致氧化,过低则影响塑性。(2)加工速度:热加工速度应适中,过快会导致氧化,过慢则影响生产效率。(3)变形程度:镁及镁合金的热加工变形程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避免产生裂纹。7.2.2冷加工镁及镁合金的冷加工主要包括冷轧、冷拔和冷挤压等。在冷加工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冷加工温度:镁及镁合金的冷加工温度通常在室温至150℃之间,过高会导致氧化,过低则影响塑性。(2)冷加工速度:冷加工速度应适中,过快会导致氧化,过慢则影响生产效率。(3)变形程度:镁及镁合金的冷加工变形程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避免产生裂纹。7.3镁及镁合金的表面处理镁及镁合金的表面处理主要包括阳极氧化、化学转化膜、涂层和电镀等。7.3.1阳极氧化阳极氧化是在电解质溶液中,通过电流使镁及镁合金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这层氧化膜具有较好的耐腐蚀功能,可提高镁及镁合金的使用寿命。7.3.2化学转化膜化学转化膜是通过化学反应在镁及镁合金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这层膜具有一定的耐腐蚀功能,可提高镁及镁合金的耐腐蚀功能。7.3.3涂层涂层是在镁及镁合金表面涂覆一层或多层防护材料,以提高其耐腐蚀功能。常见的涂层材料有环氧树脂、聚氨酯等。7.3.4电镀电镀是在镁及镁合金表面沉积一层金属或合金,以提高其耐腐蚀功能。常见的电镀工艺有镀锌、镀镍等。第八章铅及铅合金加工技术8.1铅及铅合金的熔炼与铸造铅及铅合金的熔炼与铸造是有色金属加工的重要环节。对原材料的选择与处理是熔炼前的必要步骤。应保证原材料的质量,避免杂质对铅及铅合金功能的影响。在熔炼过程中,需控制好温度、时间和熔炼设备,以保证铅及铅合金的熔炼质量。熔炼过程中,铅及铅合金的熔点分别为327.5℃和313.4℃,需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熔炼。在熔炼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熔炼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铅及铅合金的功能产生不利影响。熔炼时间也不宜过长,以防止铅及铅合金氧化。铸造过程中,应根据铅及铅合金的应用领域和功能要求,选择合适的铸造方法和设备。常见的铸造方法有重力铸造、压力铸造和离心铸造等。在铸造过程中,需控制好铸造速度、浇注温度和冷却速度等参数,以保证铅及铅合金铸件的内部结构和功能。8.2铅及铅合金的塑性加工铅及铅合金的塑性加工主要包括轧制、拉伸、挤压和锻造等。在塑性加工过程中,铅及铅合金的塑性功能、加工硬化程度和加工温度等因素对加工质量有着重要影响。轧制是铅及铅合金的主要塑性加工方法之一。在轧制过程中,铅及铅合金的厚度、宽度和板形等参数需严格控制,以保证铅及铅合金板材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轧制速度、张力等参数也会影响铅及铅合金板材的功能。拉伸和挤压是铅及铅合金管材和型材的主要加工方法。在拉伸和挤压过程中,需控制好拉伸速度、拉伸力和挤压速度等参数,以保证铅及铅合金管材和型材的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和力学功能。锻造是铅及铅合金另一种重要的塑性加工方法。锻造过程中,锻造温度、锻造速度和锻造力等参数对铅及铅合金的功能有着重要影响。合理控制锻造参数,可获得具有良好力学功能和内部结构的铅及铅合金锻件。在铅及铅合金的加工过程中,应充分重视熔炼与铸造、塑性加工等环节,严格控制加工参数,以保证铅及铅合金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第九章有色金属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9.1有色金属加工的质量标准有色金属加工质量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学成分:化学成分是决定有色金属功能的关键因素,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严格控制。(2)力学功能:力学功能包括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断面收缩率等,需根据产品用途和用户要求进行检测。(3)尺寸精度:尺寸精度是指产品尺寸与规定尺寸的偏差,包括长度、宽度、厚度、直径等,需满足相应标准要求。(4)表面质量:表面质量包括光滑度、平整度、色泽等,需符合产品外观质量标准。(5)内部质量:内部质量包括夹杂物、气孔、裂纹等,需通过无损检测等手段进行控制。9.2有色金属加工的质量检测方法有色金属加工的质量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化学成分分析: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如光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等,对有色金属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2)力学功能检测:采用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等方法,对有色金属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