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信用评级与管理作业指导书TOC\o"1-2"\h\u17269第1章企业信用评级概述 3102471.1信用评级的概念与意义 317131.2信用评级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451221.3企业信用评级的要素与流程 417621第2章信用评级体系与方法 5271262.1国内外主要信用评级体系 5199602.1.1国际信用评级体系 5310242.1.2国内信用评级体系 5157402.2信用评级方法及其比较 5316652.2.1主观评级法 5186812.2.2客观评级法 535492.2.3主客观结合评级法 6111782.2.4评级方法比较 6298942.3信用评级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6148692.3.1信用评级模型的构建 6122082.3.2信用评级模型的应用 618426第3章企业财务分析 7303923.1财务报表分析 768763.1.1资产负债表分析 760923.1.2利润表分析 7137173.1.3现金流量表分析 7277383.2财务比率分析 8281253.2.1偿债能力比率 8136513.2.2营运能力比率 86783.2.3盈利能力比率 8226523.3财务预测与风险评估 8252753.3.1财务预测方法 943923.3.2风险评估 93342第4章企业非财务因素分析 9306654.1企业治理结构分析 91324.1.1股权结构分析 979304.1.2董事会与管理层分析 980244.1.3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9148324.2行业分析与市场竞争地位 9190074.2.1行业分析 1080624.2.2市场竞争地位 10230234.2.3行业风险分析 10220184.3政策环境与宏观经济分析 1045484.3.1政策环境分析 10307154.3.2宏观经济分析 10155024.3.3国际环境分析 1032283第5章企业信用评级程序与操作 10278575.1评级准备与资料收集 1089725.1.1了解企业基本情况 10255935.1.2收集财务报表及财务数据 11302775.1.3搜集行业和市场信息 11895.1.4建立评级模型 1178425.1.5准备评级工具和资料 11204595.2企业现场调查与访谈 1147615.2.1现场调查 1156635.2.2访谈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11315605.2.3访谈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人 11177435.2.4访谈企业业务部门负责人 11247445.2.5分析访谈结果 11124205.3信用评级报告撰写与提交 11288435.3.1撰写评级报告 1183705.3.2审核评级报告 11255.3.3提交评级报告 1242535.3.4持续跟踪与评估 127001第6章企业信用评级结果的应用与管理 12115136.1信用评级结果的发布与传播 12283076.1.1发布原则 12252256.1.2发布途径 12183776.2信用评级结果的运用场景 12210716.2.1企业融资 12191656.2.2合作伙伴筛选 1210266.2.3政策支持 12283166.2.4行业监管 13126426.2.5企业内部管理 13213156.3信用评级结果的跟踪与监控 1364496.3.1定期跟踪 13179546.3.2重大事项报告 13324636.3.3监管部门信息共享 1390206.3.4评级结果复审 13255436.3.5持续改进 133360第7章企业信用风险管理 13130187.1信用风险识别与评估 13297717.1.1风险识别 1341697.1.2风险评估 14293927.2信用风险控制与缓释 14249317.2.1风险控制 14261477.2.2风险缓释 14280757.3信用风险监测与应对 14164267.3.1风险监测 14199907.3.2风险应对 154622第8章企业信用评级监管与合规 15171858.1我国信用评级监管政策与法规 1598268.1.1监管政策概述 1543218.1.2相关法律法规 15280478.2信用评级机构的合规要求 15143868.2.1机构资质 15221948.2.2业务规范 15242358.2.3信息披露与保密 16164548.3信用评级监管有效性分析 167828.3.1监管体制 16182658.3.2监管措施 16190118.3.3监管效果 1612565第9章企业信用评级制度优化与改革 16207699.1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存在的问题 16189169.1.1评级标准不统一 1645029.1.2评级方法不透明 17119059.1.3评级结果更新滞后 1776569.1.4评级机构监管不到位 17221889.2国际信用评级制度发展趋势 17192389.2.1评级标准趋同化 17139159.2.2评级方法不断创新 17276529.2.3强化评级结果动态监控 17127049.2.4完善评级机构监管制度 1719759.3我国信用评级制度优化路径 17165439.3.1建立统一的企业信用评级标准 1752619.3.2提高评级方法透明度和科学性 18195249.3.3加强对企业信用状况的动态监控 18154359.3.4完善信用评级监管制度 18208929.3.5推动信用评级国际化 188360第10章企业信用评级发展前景与展望 18229810.1企业信用评级市场发展趋势 18212910.2企业信用评级技术创新与应用 183054910.3企业信用评级在新兴领域的拓展与实践 19第1章企业信用评级概述1.1信用评级的概念与意义信用评级是一种评估债务人履行债务能力的量化方法,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市场竞争力、管理水平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预测企业未来偿债的可能性。信用评级具有以下意义:1)为投资者提供参考依据:信用评级有助于投资者了解企业的信用状况,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2)促进企业融资:信用评级较高的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3)提高企业信用管理水平:信用评级促使企业重视信用管理,规范经营行为,提高信用水平。4)优化资源配置:信用评级有助于市场资源向优质企业倾斜,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1.2信用评级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信用评级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风险管理工具。我国信用评级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信用评级体系逐渐完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评级机构实力逐步增强。目前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1)评级机构数量增多,竞争激烈:除了传统的三家国有评级机构外,近年来涌现出一批民营和外资评级机构。2)评级产品多样化:从最初的债券评级,发展到企业信用评级、金融机构评级、地方债券评级等多个领域。3)监管政策不断完善:监管部门加大对信用评级市场的监管力度,推动评级业务规范发展。1.3企业信用评级的要素与流程企业信用评级主要包括以下要素:1)财务状况:包括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现金流、资产负债结构等指标。2)经营状况:分析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市场地位、市场份额、核心竞争力等。3)管理水平:评估企业治理结构、管理团队、内部控制、合规经营等方面的状况。4)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考虑宏观经济形势、政策导向、行业政策等因素对企业信用的影响。企业信用评级流程如下:1)评级立项:确定评级对象、评级目的和评级类型。2)资料收集:收集企业财务报表、经营报告、行业数据等相关资料。3)现场调研:对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企业实际情况。4)分析评估:根据收集的资料和现场调研情况,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估。5)初评报告:撰写初评报告,提交评级委员会审核。6)复评与终评:根据评级委员会的意见,对初评报告进行修改,形成复评报告,最终确定企业信用等级。7)发布评级结果:将评级结果对外发布,为市场各方提供参考。第2章信用评级体系与方法2.1国内外主要信用评级体系2.1.1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国际信用评级体系主要包括美国标准普尔(Standard&Poor's)、穆迪(Moody's)、惠誉(Fitch)等知名评级机构。这些评级机构通过分析主权国家、金融机构、企业等各类信用实体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市场地位、宏观经济等因素,对信用实体进行信用评级。2.1.2国内信用评级体系我国信用评级体系主要包括大公国际、中诚信、联合信用等评级机构。这些评级机构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特点,对企业、金融机构、地方等信用主体进行信用评级。2.2信用评级方法及其比较2.2.1主观评级法主观评级法主要依赖评级人员的经验和主观判断,通过定性分析对信用主体进行评级。该方法简单易行,但受评级人员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评级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2.2客观评级法客观评级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信用主体的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等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得出信用评级结果。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但需注意模型参数的选取和调整。2.2.3主客观结合评级法主客观结合评级法将主观评级法和客观评级法相结合,既考虑评级人员的主观判断,又利用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一方法的不足,提高了评级结果的准确性。2.2.4评级方法比较各种信用评级方法在适用范围、评级准确性、操作简便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评级对象的特点和评级需求,选择合适的评级方法。2.3信用评级模型的构建与应用2.3.1信用评级模型的构建信用评级模型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评级指标:根据信用主体的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和相关性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2)确定指标权重:采用主成分分析、熵值法等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3)建立评级模型:结合指标权重和评级方法,构建信用评级模型。(4)模型验证与优化:通过历史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并根据实际运行效果对模型进行调整和优化。2.3.2信用评级模型的应用信用评级模型在以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1)企业信用评级:用于评估企业偿债能力、经营风险等,为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决策依据。(2)金融机构信用评级:评估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流动性等,为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提供参考。(3)地方信用评级:分析地方财政状况、债务水平、发展潜力等,为债务管理提供支持。(4)其他信用评级领域:如个人信用评级、项目信用评级等,为各类信用活动提供信用评估服务。通过信用评级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有助于提高信用评级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为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持。第3章企业财务分析3.1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反映,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是评估企业信用状况的基础。本节主要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个方面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3.1.1资产负债表分析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包括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分析资产负债表时,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资产结构分析:分析企业资产中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比例,了解企业资产配置状况。(2)负债结构分析:分析企业负债中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的比例,评估企业偿债能力。(3)所有者权益分析:分析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构成,了解企业资本结构和财务稳定性。3.1.2利润表分析利润表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通过分析利润表,可以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成本费用控制和税收状况。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1)营业收入分析:分析企业营业收入的构成和增长情况,评估企业市场竞争力。(2)利润构成分析:分析企业净利润、毛利润等指标,了解企业盈利水平。(3)成本费用分析:分析企业成本费用结构和变化趋势,评估企业成本控制能力。3.1.3现金流量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对企业信用评级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析:了解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评估企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2)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分析:分析企业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了解企业投资策略和资金运用效率。(3)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分析:评估企业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了解企业融资状况和偿债能力。3.2财务比率分析财务比率分析是通过对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和比较,从而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更为深入的评价。本节主要分析以下几类财务比率:3.2.1偿债能力比率偿债能力比率反映了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包括:(1)资产负债率:衡量企业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评估企业长期偿债能力。(2)流动比率: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覆盖程度,评估企业短期偿债能力。(3)速动比率:排除存货等较不流动的资产,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3.2.2营运能力比率营运能力比率反映了企业资产运用效率,包括:(1)存货周转率:衡量企业存货周转速度,评估企业存货管理效率。(2)应收账款周转率:衡量企业应收账款回收速度,评估企业信用管理能力。(3)总资产周转率:衡量企业总资产运用效率,反映企业整体运营能力。3.2.3盈利能力比率盈利能力比率反映了企业盈利水平,包括:(1)毛利率:衡量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所获得的毛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例。(2)净利润率:衡量企业净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反映企业盈利能力。(3)资产收益率:衡量企业净利润与总资产的比例,评估企业资产运用效果。3.3财务预测与风险评估财务预测是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预测。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财务预测与风险评估:3.3.1财务预测方法(1)趋势预测法:根据企业历史财务数据,预测未来财务指标。(2)比率预测法:结合企业财务比率和行业平均水平,预测企业未来财务状况。(3)回归分析法:通过建立财务指标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预测企业未来财务状况。3.3.2风险评估(1)市场风险:分析企业所在行业市场环境,评估市场需求、竞争格局等对企业的影响。(2)信用风险:评估企业客户信用状况,预防坏账损失。(3)流动性风险:分析企业现金流量状况,评估企业偿债能力和资金周转风险。(4)操作风险: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和操作流程,预防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第4章企业非财务因素分析4.1企业治理结构分析企业治理结构是企业非财务因素分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决策效率和企业价值的实现。本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治理结构进行分析:4.1.1股权结构分析分析企业股权分布情况,包括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等。考察企业是否存在一股独大现象,以及股权结构对企业决策的影响。4.1.2董事会与管理层分析评估董事会的构成、独立性和专业性,以及管理层的背景、经验和能力。分析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的权责分明程度,以及对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成果的影响。4.1.3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包括财务报告、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等方面。考察企业对各类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能力,以及内部控制对企业运营效率的影响。4.2行业分析与市场竞争地位行业分析与市场竞争地位是企业非财务因素分析的关键环节,有助于评估企业未来的盈利潜力和风险状况。4.2.1行业分析分析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阶段、行业规模、增长速度和周期性特征。考察行业内的竞争格局、市场容量、供需状况以及行业政策等因素。4.2.2市场竞争地位评估企业在行业内的市场份额、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分析企业产品的竞争优势、劣势,以及与竞争对手的差距。4.2.3行业风险分析分析行业面临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考察企业对行业风险的应对措施及效果。4.3政策环境与宏观经济分析政策环境与宏观经济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4.3.1政策环境分析分析国家及地方政策对企业的支持程度,包括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等。考察政策环境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以及企业对政策的适应能力。4.3.2宏观经济分析评估宏观经济状况,包括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利率等指标。分析宏观经济对企业盈利能力、融资成本和市场需求的影响。4.3.3国际环境分析分析国际贸易政策、汇率波动等国际因素对企业的影响。考察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及应对国际环境的能力。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全面了解企业非财务因素的影响,为企业信用评级提供有力支持。第5章企业信用评级程序与操作5.1评级准备与资料收集5.1.1了解企业基本情况在进行企业信用评级前,需全面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性质、经营范围、股权结构、组织架构、经营历史等。5.1.2收集财务报表及财务数据收集企业近三年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并对相关财务数据进行详细分析。5.1.3搜集行业和市场信息了解企业所在行业的市场环境、竞争态势、行业发展趋势等,为评级提供参考。5.1.4建立评级模型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评级模型,对企业信用风险进行量化评估。5.1.5准备评级工具和资料准备好评级过程中所需的工具和资料,如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分析模板等。5.2企业现场调查与访谈5.2.1现场调查对企业进行现场调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情况、生产设备、库存状况等。5.2.2访谈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企业的战略规划、经营策略、财务状况等。5.2.3访谈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人深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财务政策、资金管理、负债结构等。5.2.4访谈企业业务部门负责人了解企业的业务运营情况,包括市场拓展、客户管理、供应链管理等。5.2.5分析访谈结果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提炼关键信息,为信用评级报告提供依据。5.3信用评级报告撰写与提交5.3.1撰写评级报告根据收集的资料和访谈结果,撰写信用评级报告,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财务分析、行业分析、信用评级等。5.3.2审核评级报告对撰写的评级报告进行内部审核,保证报告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客观性。5.3.3提交评级报告将审核通过的信用评级报告提交给企业及相关监管部门,作为企业信用评级的正式文件。5.3.4持续跟踪与评估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持续跟踪与评估,保证评级结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第6章企业信用评级结果的应用与管理6.1信用评级结果的发布与传播企业信用评级结果的发布与传播是评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发布与传播:6.1.1发布原则(1)及时性:在评级结果产生后,应及时向相关各方发布;(2)准确性:保证发布的评级结果准确无误;(3)权威性:发布渠道应具有权威性,以增强评级结果的公信力;(4)合规性: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保证发布行为合规合法。6.1.2发布途径(1)官方渠道:通过企业官方网站、公众号等官方渠道发布;(2)行业平台:在行业组织、商会等平台进行发布;(3)媒体传播:利用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进行传播;(4)报告送达:向被评级企业及相关利益方送达正式的评级报告。6.2信用评级结果的运用场景信用评级结果在以下场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6.2.1企业融资信用评级结果作为企业融资的重要参考,帮助金融机构评估企业信用风险,降低贷款门槛,提高融资效率。6.2.2合作伙伴筛选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可参考信用评级结果,降低合作风险,提高合作成功率。6.2.3政策支持可以根据企业信用评级结果,给予优惠政策、扶持资金等支持,促进企业健康发展。6.2.4行业监管行业监管部门可利用信用评级结果,对行业内企业进行分类监管,提高监管效率。6.2.5企业内部管理企业可通过信用评级结果,了解自身信用状况,加强内部信用管理,提升企业信用水平。6.3信用评级结果的跟踪与监控为保证信用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需对评级结果进行持续跟踪与监控:6.3.1定期跟踪对已评级企业进行定期跟踪,了解企业信用状况的变化,及时更新评级结果。6.3.2重大事项报告企业应主动向评级机构报告重大事项,如股权变更、重大诉讼等,以便评级机构评估信用风险。6.3.3监管部门信息共享加强与行业协会等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获取企业信用相关数据,提高评级准确性。6.3.4评级结果复审根据企业信用状况的变化,对评级结果进行复审,保证评级结果与企业实际信用状况相符。6.3.5持续改进根据跟踪与监控过程中发觉的问题,不断完善评级体系和方法,提高评级质量。第7章企业信用风险管理7.1信用风险识别与评估7.1.1风险识别企业应全面梳理信用风险来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客户信用风险:分析客户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状况等因素;(2)供应链信用风险:评估供应商、分销商等合作伙伴的信用状况;(3)市场信用风险:研究市场竞争态势、行业政策、法律法规等影响企业信用风险的因素;(4)融资信用风险:关注融资渠道、融资成本、融资期限等因素。7.1.2风险评估企业应建立信用风险评估体系,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信用风险进行评估:(1)定性评估:采用专家评审、信用评级机构评估等方法,对企业信用风险进行主观判断;(2)定量评估:运用财务分析、统计分析等工具,对企业信用风险进行量化分析。7.2信用风险控制与缓释7.2.1风险控制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降低信用风险:(1)建立严格的信用管理制度,规范信用审批、使用、监控等环节;(2)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期限、信用额度、折扣政策等;(3)加强客户信用管理,定期评估客户信用状况,调整信用政策;(4)优化供应链管理,选择信用良好的合作伙伴。7.2.2风险缓释企业可通过以下方式,缓解信用风险:(1)分散风险:通过多元化业务、多元化市场、多元化客户等方式,降低单一信用风险;(2)保险保障:利用信用保险等金融工具,转移信用风险;(3)担保措施:要求客户提供担保,以减轻信用风险;(4)风险准备金:设立风险准备金,用于弥补潜在的信用损失。7.3信用风险监测与应对7.3.1风险监测企业应建立信用风险监测机制,包括:(1)定期收集、整理、分析客户、供应链、市场、融资等方面的信用风险信息;(2)建立信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潜在风险进行预警;(3)加强对重点客户、重大项目的信用风险监测;(4)与信用评级机构、金融机构等外部机构保持良好沟通,获取信用风险信息。7.3.2风险应对企业应根据信用风险监测结果,采取以下措施:(1)调整信用政策,优化客户结构;(2)加强内部风险管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3)与合作伙伴协商,共同应对信用风险;(4)必要时,依法采取措施,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第8章企业信用评级监管与合规8.1我国信用评级监管政策与法规8.1.1监管政策概述我国对企业信用评级监管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保证信用评级市场的健康发展。这些政策法规旨在规范信用评级机构的行为,提高信用评级质量,保护投资者利益,降低金融风险。8.1.2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3)企业债券管理条例;(4)信用评级管理办法;(5)其他相关法律法规。8.2信用评级机构的合规要求8.2.1机构资质信用评级机构应当具备合法经营资质,依法取得相关业务许可。同时信用评级机构应具备一定的资本实力、专业人员和技术条件。8.2.2业务规范信用评级机构应遵循以下业务规范:(1)客观、公正、独立原则;(2)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3)遵循信用评级业务流程;(4)保证评级结果真实、准确、完整。8.2.3信息披露与保密信用评级机构应按照监管要求,及时、充分地披露评级业务相关信息。同时信用评级机构应建立健全保密制度,保证客户隐私和商业秘密得到保护。8.3信用评级监管有效性分析8.3.1监管体制我国信用评级监管体制主要包括监管、行业自律和中介机构监督。这一体制有利于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格局,提高监管有效性。8.3.2监管措施监管机构采取以下措施加强信用评级监管:(1)加强现场检查,对信用评级机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2)实施非现场监管,要求信用评级机构报送业务数据;(3)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维护市场秩序;(4)推动信用评级机构加强内部管理,提升评级质量。8.3.3监管效果我国信用评级监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用评级市场秩序逐步规范;(2)信用评级质量得到提升;(3)投资者利益得到有效保护;(4)金融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信用评级监管在保障市场健康发展、维护投资者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监管过程中,仍需不断完善监管制度,提高监管效率,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第9章企业信用评级制度优化与改革9.1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存在的问题9.1.1评级标准不统一当前,我国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在评级标准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不同评级机构采用的标准各异,导致评级结果缺乏可比性。这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带来了不便。9.1.2评级方法不透明部分信用评级机构在评级过程中,存在评级方法不透明、数据来源不可靠等问题,使得企业信用评级结果缺乏客观性和准确性。9.1.3评级结果更新滞后在市场环境变化较快的背景下,部分企业信用评级结果更新滞后,无法及时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变化,降低了信用评级对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指导作用。9.1.4评级机构监管不到位我国对企业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制度尚不完善,导致部分评级机构在评级过程中存在利益输送、虚假评级等行为,影响了企业信用评级行业的健康发展。9.2国际信用评级制度发展趋势9.2.1评级标准趋同化在国际信用评级市场中,评级标准逐渐趋同,各大评级机构开始采用更为统一的标准进行信用评级,以提高评级结果的可比性。9.2.2评级方法不断创新为提高信用评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国际评级机构不断研究、创新评级方法,如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评级过程的客观性和科学性。9.2.3强化评级结果动态监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越来越重视对企业信用状况的动态监控,及时更新评级结果,以更好地反映企业信用风险变化。9.2.4完善评级机构监管制度各国和国际组织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日益严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中医药大学《经典电影作品研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兰州现代职业学院《web应用开发基础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理工大学《舞蹈专业教学法(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纱线设计及打样》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工商大学《传统武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交通大学《J2EE框架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组件式GIS开发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中国传统音乐赏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戏曲学院《食品微生物学与微生物检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小学学校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 智慧农业的传感器与智能设备
- 旅游路线规划设计方案
- DB37-T 5097-2021 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练习100题及答案
- MDR医疗器械法规考核试题及答案
-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
- 领导沟通的艺术
- 发生用药错误应急预案
- 南浔至临安公路(南浔至练市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 绿色贷款培训课件
- 大学生预征对象登记表(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