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云南省腾冲市第八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2024-2025学年度云南省腾冲市第八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2024-2025学年度云南省腾冲市第八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2024-2025学年度云南省腾冲市第八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2024-2025学年度云南省腾冲市第八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腾冲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时间:75分钟分数: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它将中央最核心部门中书省的官员派往地方,临时行使中书省的权力,从而使中央集中权力,又给地方官员留出可以更好发展的权力。该制度开创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2.《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A.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B.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C.江南广泛种植原产美洲的作物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3.这一制度的实质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4.春秋时期,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促进了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民族的碰撞,周边民族不断融入到华夏族。材料反映了春秋争霸过程促进了A.社会变化B.民族交融C.经济发展D.技术进步5.明太祖曾写诗到:“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一切政事都由皇帝亲理的问题,明成祖设置了A.内阁B.军机处C.御史台D.六部6.清朝曾出现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历史上称(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7.魏晋时期,援道入儒的玄学日益兴盛。东晋高僧慧远自身兼通经学与玄学,试图以佛为主汇通儒道、兼治百家。以上情况表明(

)A.儒学独尊地位已经丧失 B.三教融合趋势不断加强C.佛教实现了中国本土化 D.政府推行三教并行政策8.明清之际,有一位思想家,他发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呼唤,后人将这句话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位思想家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9.元朝的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元朝设立的政教合一管理机构是A.北庭都护府 B.宣政院 C.西域都护府 D.宣慰司10.下图反映了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是(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南方政权重视农业11.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这一问题所进行的制度设计是(

)A.实行行省制 B.确立三省六部制C.完善科举制 D.设立中外朝制度12.西晋灭亡后,大量北方人口南迁。截至南朝初阴,南渡人口已达九十五万,占当时南方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这推动了(

)A.八王之乱的爆发 B.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C.江南地区的开发 D.北方农业技术的进步13.司马睿建立东晋之初,琅邪王氏当权,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司马睿即位接受百官朝贺时,甚至请王导与他并排上坐,王导坚决推辞,方才作罢,时称“王与马,共天下”。这说明当时(

)A.士族专权现象严重 B.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C.士族势力走向衰落 D.选官制度已走向成熟14.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东穷燕齐,南极吴楚”的驰道;公元前212年,又命蒙恬开筑直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这些举措(

)A.加速了国家统一进程 B.彻底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C.实现了秦的长治久安 D.有利于促进边疆与内地的交往15.下面图片是小明同学在课上记的笔记,据此判断他正在学习的内容是(

)1.周口店龙骨山2.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3.有人工制造工具和用火的痕迹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16.中书、门下两省虽相互制衡,却往往意见相左,互相推诿。于是产生了中书与门下长官共同议事的制度和机构,即“政事堂”。政事堂初设,仅仅是宰相集体议事的一个场所,而后逐渐成为唐王朝最高决策机关。据此可知,政事堂的发展有利于(

)A.分割宰相权力 B.强化君主专制权力 C.提高行政效率 D.避免出现决策失误17.唐代长沙窑开创以诗词、俚语装饰瓷器(如图)之先河。这些诗文的内容有处世哲学、男女情爱,也有商贾活动、边塞征战等。这体现了当时(

)唐长沙窑“君生我未生”青釉瓷壶A.世俗的人文情趣 B.制瓷技术的进步C.阳刚的尚武精神 D.中外交流的频繁18.如图为“秦铜诏铁权”,上面刻有篆字:“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这一做法(

)A.保障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推动了国家统一的进程C.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 D.便利了各地的经济交流19.论及宋朝政治制度,钱穆认为,宋代制度,一面是相权衰落,另一面则是中央集权。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央集权”的是(

)A.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B.设三衙掌握禁军的统兵权C.设三司专掌全国财政 D.增设通判与知州共署文书20.元朝的军队构成多样,形成了宿卫军和镇戍军两大系统。宿卫军主要负责戍卫京师;而镇戍军则分布于全国各地,负责地方的防御和治安。隶属行省的镇戍诸军,在平常的日常事务中归行省管理,但重要的调遣和防御任务仍受枢密院节制。这些措施(

)A.有利于专制皇权的加强 B.降低了地方割据的风险C.增强了地方的军事力量 D.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21.据史书记载,辽朝实行“国仪”与“汉仪”、“国舆”与“汉舆”、“国仗”“汉仗”及“渤海仗”并存的礼仪制度,并在庙堂之上“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契丹服饰)”。上述现象(

)A.导致了礼仪制度的混乱 B.表明契丹治理理念严重对立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理念 D.加剧了契丹族文化的封闭性22.如表是中国古代大事年表(局部)。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时间事件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A.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B.传统农耕社会瓦解C.变法改革成为潮流 D.多民族政权的并立23.唐代诗人孟郊考中进士后写了《登科后》,诗中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下列选项中,与诗歌所反映的选官制度一致的是(

)A.“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24.公元624年以及643年前后,应朝鲜高句丽王朝的邀请,唐朝两次派出使团前往朝鲜传播道教。据说使团由道士组成,他们带去了道教神灵的图像,并且讲授《道德经》。高句丽的学生还被允许到中国来学习道教,正如他们的同胞以及各国人民来中国学习佛法一样。据此可知(

)A.唐朝文化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B.对外交流以宗教传播为主C.道教在唐朝的地位高于佛教 D.中朝间文化双向交流频繁25.《旧唐书》记载:至德(756—758年)之后“中原用兵,刺史皆治军戎……加节度使之号,连制数郡”,“乾符(874—879年)之后,天下乱离。礼乐征伐,不自朝廷”。这说明唐中后期(

)A.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 B.地方监察机构不断地调整C.对地方官的监察力度强化 D.统治者重视对地方的管理2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如图中序号与政权对应错误的是(

)A.①——西晋 B.②——东晋 C.③——北朝 D.④——北魏27.《汉书》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在文帝、景帝统治期间,西汉社会经济得到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有(

)①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②推行均输平准③尊奉黄老无为思想

④吸取秦亡教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8.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下令收缴六国武器,运到咸阳先集中销毁,再铸成悬挂乐钟的铜架和12座重达千石的铜人;拆毁原六国地区的城池壁垒,强制将富豪强宗迁徙到咸阳、巴蜀等地区,仅迁到咸阳的就有12万户。这些举措主要是为了(

)A.践行重农抑商政策 B.恪守法家严刑酷法C.巩固秦朝集权统治 D.保障关中劳力需求29.如图是商周之际的“牛觥”和战国时期的“牛尊”,文物中牛鼻子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A.雕塑技术的进步 B.牛的役用发生了变化C.青铜技术的发展 D.养殖业获得巨大发展30.据考古发现,在我国北至黑龙江流域,南抵珠江流域,东起东海之滨,西达青海高原的地域内,均有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此外,在迄今发现的多达七千余处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经正式发掘的也有四百处以上。这可以用于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

)A.呈现一体化趋势B.具有多元性特征 C.依赖生产力发展 D.体现兼容的特色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间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摘编自曹文柱等《乾坤众生》材料二

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尽管受时代的制约,唐代的“民主”制度终没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只能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不懈努力。——摘编自杨春莉《封建制度下闪落的民主》(1)根据材料一举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类型,并概括其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大“闪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称。并分别简要说明它们被称为“民主”的理由。32.货币不仅是流通和交换的媒介,更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西汉建国后,就如何铸币、由谁铸币、铸造何种形制大小的货币等问题进行了长时间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小五铢,大历史材料

汉初经济凋敝,为增加市场上货币的流通量,汉高祖刘邦打破秦朝铸币权的统一,“令民铸钱”。文帝时,吴王刘濞和大夫邓通因“吴邓氏钱布行天下”而“富埒天子”“财过王者”。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开始了反击匈奴的战争。在此期间,先后六次进行币制改革。公元前118年,诏令各郡国铸“郡国五铢”,钱面篆书“五铢”二字,重如其文。但郡国五铢钱质量低劣,民间盗铸之风盛行。公元前113年,“专令上林三官铸”,禁止郡国和私人铸钱。三官五铢钱铜质紫红细腻,整体精致光洁,外廓坚挺匀称,“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从此成为流通全国的统一货币。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设立后,西域被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五铢钱不仅成为西域地区统一使用的货币,也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流通使用的主要货币,发行数量大、分布范围广。此外,五铢钱所展示的文化艺术,如文字、形制、币材及其背后所隐含的民族文化等,很快被各国熟识、欣赏、模仿乃至不自觉地融入自己的文化体系。——摘编自石俊志《五铢钱制度研究》结合材料,以“五铢钱与汉王朝的面孔”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及简析答案1.C2.D3.B4.B5.A6.D7.B8.C9.B10.C11.B12.C13.A14.D15.B16.C17.A18.D19.D20.B21.C22.D23.C24.D25.A26.C27.C28.C29.B30.B2.(1)类型:少数民族向中原迁徙;中原汉族向外迁。主要原因:战乱;民族杂居。(2)制度名称: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理由:三省六部制一定程度上制衡皇权,类似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科举制为国家选拔人才,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类似公务员制度。3.五铢钱与汉王朝的面孔西汉建国后,货币问题与王朝发展紧密相连。汉初经济凋敝,汉高祖刘邦令民铸钱,以增加货币流通量。但这一举措导致吴王刘濞和大夫邓通等势力通过铸钱富甲天下,影响经济秩序。汉武帝时期,为应对匈奴战争及解决币制混乱问题,进行了多次币制改革。先是推行郡国五铢,然而因质量低劣,民间盗铸盛行。公元前113年,禁止郡国和私人铸钱,由上林三官铸造五铢钱,其质量上乘,成为全国统一货币。这一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定了经济秩序,为反击匈奴提供经济支持,也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设立后,五铢钱成为西域及丝绸之路沿线主要货币。其广泛流通展示了汉王朝强大国力,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经济联系,促进文化交流,五铢钱所承载的汉文化元素被各国接受,提升了汉文化影响力。五铢钱见证汉王朝从建立初期经济恢复到强盛时期对外交流的发展历程,是汉王朝历史发展的生动写照。简析1.元朝行省制是中书省派官员到地方行使权力,C正确;唐朝、宋朝、明朝制度与题干描述不符,A、B、D错误。2.“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苏湖熟,天下足”说明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正确;农民赋税负担重、人才汇集、种植美洲作物在材料未体现,A、B、C错误。3.周天子委派诸侯建立地方政府的制度是分封制,B正确;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制度,A错误;宗法制是按血缘亲疏确定等级秩序制度,C错误;王位世袭制是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制度,D错误。4.周边民族融入华夏族体现民族交融,B正确;社会变化、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不全面,A、C、D错误。5.明成祖设置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A正确;军机处是清朝雍正时期设立,B错误;御史台是监察机构,C错误;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不能解决皇帝亲理政事问题,D错误。6.清朝出现的鼎盛局面是康乾盛世,D正确;文景之治是西汉时期,A错误;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时期,B错误;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时期,C错误。7.玄学兴盛,高僧兼通儒道,表明三教融合趋势加强,B正确;儒学独尊地位在魏晋时期受到冲击,但未丧失,A错误;佛教中国本土化在隋唐时期完成,C错误;政府推行三教并行政策在隋唐时期,D错误。8.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家是顾炎武,C正确;李贽、黄宗羲、王夫之思想与题干不符,A、B、D错误。9.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B正确;北庭都护府是唐朝管理西域地区机构,A错误;西域都护府是西汉管理西域机构,C错误;宣慰司是元朝在地方设置的机构,但不是管理西藏的专门机构,D错误。10.图中显示北方人口南迁,这是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原因之一,C正确;江南社会稳定、自然条件优越、南方政权重视农业在图中未体现,A、B、D错误。11.隋唐时期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相互制衡,解决官僚体系内部权力制衡问题,B正确;行省制是元朝制度,A错误;科举制是选官制度,C错误;中外朝制度是西汉制度,D错误。12.北方人口南迁推动江南地区开发,C正确;八王之乱在西晋时期,早于人口南迁,A错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在西晋之前,B错误;北方农业技术进步与人口南迁对南方影响不符,D错误。13.“王与马,共天下”说明士族专权现象严重,A正确;九品中正制在东晋仍存在,B错误;士族势力在东晋时强大,C错误;选官制度在东晋时存在问题,未走向成熟,D错误。14.秦始皇修建驰道和直道有利于边疆与内地交往,D正确;驰道和直道修建时国家已统一,A错误;不能彻底解除匈奴威胁,B错误;秦二世而亡,未实现长治久安,C错误。15.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有人工制造工具和用火痕迹的是北京人,B正确;元谋人在云南,A错误;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C错误;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D错误。16.政事堂从议事场所发展为最高决策机关,提高了行政效率,C正确;政事堂是集体议事,不是分割宰相权力,A错误;强化君主专制权力不明显,B错误;不能避免决策失误,D错误。17.长沙窑瓷器诗文内容体现世俗人文情趣,A正确;制瓷技术进步在材料未体现,B错误;尚武精神不全面,C错误;中外交流频繁不明显,D错误。18.“秦铜诏铁权”统一度量衡,便利各地经济交流,D正确;保障财政收入、推动国家统一进程不直接,A、B错误;降低市场交易成本,C错误。19.增设通判监督知州体现中央集权,D正确;增设参知政事、设三衙、设三司主要是加强君主专制,A、B、C错误。20.元朝军队管理措施降低地方割据风险,B正确;与专制皇权加强关系不大,A错误;地方军事力量受节制,未增强,C错误;对边疆控制在材料未充分体现,D错误。21.辽朝礼仪制度体现因俗而治理念,C正确;未导致礼仪制度混乱,A错误;治理理念并非对立,B错误;未加剧文化封闭性,D错误。22.大事年表中多个民族政权建立,体现多民族政权并立特征,D正确;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在明清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