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 物质的变化与酸碱性(解析版)_第1页
第11讲 物质的变化与酸碱性(解析版)_第2页
第11讲 物质的变化与酸碱性(解析版)_第3页
第11讲 物质的变化与酸碱性(解析版)_第4页
第11讲 物质的变化与酸碱性(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讲物质的变化与酸碱性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酸碱指示剂一.物质是在不断的变化着的:(1)物理变化:无新物质产生的变化(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3)物理变化的实质:物体的状态或者分子间的间隙发生变化(4)化学变化的实质: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的产生,或有无新分子的产生(6)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产生的时候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产生的时候不一定有化学变化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1)物质变化的判断:我们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比较在不同的状态下物质的颜色、状态、温度(吸放热)以及有无沉淀或气体生成方面寻找证据证明变化的发生。(2)物理变化的类型:形状变化(粉碎,捏扁),三态变化,温度变化(3)化学变化的类型:燃烧、金刚石与石墨的转化、生物变化、化学反应(4)物理性质的类型: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5)化学性质的类型: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三.古诗中的物质变化:【物理变化】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位置变化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形状的变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光学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光学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的运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凝固玉不琢不成器-------形状【化学变化】烈火焚烧若等闲要留清白在人间-------煅烧碳酸钙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燃烧和生物变化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燃烧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燃烧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燃烧爆炸四.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1.电离:是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带相反电荷并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2.酸的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3.酸性溶液:溶液中有(H+)即为酸性溶液4.碱的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5.碱性溶液:溶液中有(OH-)即为酸性溶液五.酸碱指示剂:1.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2.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指示作用:指示剂酸性溶液中性溶液碱性溶液石蕊试液(紫色)变红色紫色变蓝色酚酞试液(无色)无色无色变红色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不变色不变色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不变色变蓝色3.变色的是指示剂,不是溶液4.蓝色石蕊试纸常用来检验酸性溶液或气体,蓝色石蕊试纸能变红;红色石蕊试纸常用来检验碱性溶液或气体,红色石蕊试纸能变蓝。六.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1.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对于酸碱指示剂我们只能指示酸碱性,并不能指示酸碱性的强弱,此时酸碱度即可解决这个问题,表示酸碱性强弱(1)pH: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2)取值范围通常为0~14(3)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2.测定溶液pH的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根据pH便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强弱。3注意事项:(1)用pH试纸测溶液pH时,pH试纸不能预先用蒸馏水润湿,否则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常见的情况如下:①溶液为酸性时,酸性变弱,pH偏大。②溶液为中性时,pH不变。③溶液为碱性时,碱性变弱,pH偏小。(2)不能将pH试纸直接放入待测试的溶液中,否则会污染试剂。(3)酸性越强PH越小,碱性越强PH越大(4)PH只能得到粗略的数,没有小数,除了更精密的试纸(5)PH呈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七.我们身边物质的PH1.人体血液的pH为7.35~7.45。血液的pH降到7.0以下或升到7.8以上,人就有生命危险。2.人的汗液的pH为5.5~6.6。洗衣皂香皂药皂的pH也有所不同。洗衣皂的pH高,碱性强,适用于洗衣物;香皂、药皂的pH低,适用于洗脸、洗澡。3.牛奶的pH通常小于7,酱油的pH为4.8左右,番茄的pH≤4.5;生鲜肉的pH为7.0~7.4,生肉久放后,由于微生物作用产生酸性物质,pH变为5.4~5.5,食醋的pH为3左右。4.土壤的酸碱性的强弱对农作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各种农作物对pH有一定的适应性。一般来说,中性土壤最适宜于微生物生长繁殖,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向有效养分转化,促进农作物生长。pH为4~6的土壤会使农作物根系发黑;pH为8以上的土壤会腐蚀农作物并板结成块,盐碱地的pH多在9以上,草木难生。考点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例1】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又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请你判断下列哪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A.火药爆炸B.衣服晒干C.纸张燃烧 D.酒变酸【答案】B【解析】A、火药爆炸有二氧化硫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衣服晒干,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纸张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酒变酸,是因为生成了酸性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的是衣服晒干。故选B。【例2】下列各说法中的“一定”,你认为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中一定不生成新物质C.由固体变为气体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放热、发光现象【答案】B【解析】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水蒸发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所以物理变化中一定不生成新物质,正确;C、由固体变为气体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干冰升华,由固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化学变化中不一定有放热、发光现象,例如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属于吸热反应,没有发光现象,错误。考点二:物质的酸碱性【例1】小科最近上腹部不适,经常反胃,经检查,被诊断为胃酸过多,下列数据为一些临海本地水果的近似pH,其中最适宜他吃的是()A.翠冠梨pH=6.5B.东魁杨梅pH=2.0C.桃形李pH=2.5 D.柿子pH=8.5【答案】D【解析】A、翠冠梨的pH=6.5,呈酸性,食用后会加重胃酸过多,选项错误;B、东魁杨梅的pH=2.0,呈酸性,食用后会加重胃酸过多,选项错误;C、桃形李的pH=2.5,呈酸性,食用后会加重胃酸过多,选项错误;D、柿子的pH=8.5,呈碱性,能够中和过多的胃酸,选项正确;故选D。【例2】图为喷墨打印机工作原理示意图,溶解在打印墨水(pH:7.5~9.0)中的染料。从喷嘴喷到打印纸(pH:4.5~6.5)上,变为不溶于水的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打印墨水偏酸性B.打印墨水呈中性C.打印纸偏酸性 D.打印纸偏碱性【答案】C【解析】A、打印墨水的pH为7.5-9.0,大于7,说明显碱性,故选项错误;B、打印墨水的pH为7.5-9.0,大于7,说明显碱性,故选项错误;C、打印纸的pH为4.5-6.5,小于7,说明显酸性,故选项正确;D、打印纸的pH为4.5-6.5,小于7,说明显酸性,故选项错误。考点三:酸碱性的测量【例1】如图所示是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根据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苹果的酸性比橘子强B.清洁剂为强酸性或强碱性C.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柠檬D.草木灰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答案】D【解析】A.苹果的pH小于橘子,所以酸性比橘子强,正确不符合题意。B.厕所清洁剂pH在1-2间,为强酸性,厨房清洁剂pH在12-13间,为强碱性,正确不符合题意。C.柠檬呈酸性,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柠檬,正确不符合题意。D.草木灰水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例2】某品牌矿泉水做了如图所示的广告:两个玻璃杯中分别盛有两种水样,水样中分别浸入pH试纸后,左侧一杯中的试纸呈现淡橘黄色(弱酸性),右侧一杯中的试纸呈现淡绿色(弱碱性),广告宣称弱碱性的水对人体健康有利。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左侧杯中的矿泉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B.左侧杯中的矿泉水一定含有氢离子C.将右侧杯中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能读出水样的pH值为6.72D.用pH试纸测定矿泉水的pH应该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后涂在湿润的试纸上【答案】B【解析】A、由题文可知,左侧杯中的矿泉水称弱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选项错误;B、氢离子使溶液呈酸性,由题文可知,左侧杯中的矿泉水称弱酸性,则左侧杯中的矿泉水一定含有氢离子,选项正确;C、由题文可知,右侧杯中的矿泉水呈弱碱性,将右侧杯中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能读出水样的pH值大于7,选项错误;D、用pH试纸测定矿泉水的pH应该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后涂在干燥的试纸上,选项错误,故选B。1.在互联网上用Baidu搜索“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时,可搜索到被曝光的事件中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B.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C.用硫磺燃烧法熏蒸粉丝D.用毛发水、酱色、水、盐等兑制成“假酱油”【答案】C【解析】A.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硫磺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用毛发水、酱色、水、盐等兑制成“假酱油”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2.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前者主要是化学变化,后者主要是物理变化的是(

)A.榨取果汁,食物腐败B.轮胎爆炸,灯泡发光C.燃放烟花,海水晒盐D.蔗糖溶解,铁铸成锅【答案】C【解析】A、榨果汁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轮胎爆炸、灯泡发光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都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燃放烟花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海水晒盐过程中只涉及物质三态的变化,为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蔗糖溶解、铁铸成锅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都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3.有甲、乙、丙三支试管,所装无色溶夜如图所示,已知紫甘蓝菜汁的颜色变化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如表所示。将紫甘蓝菜汁分别滴入三支试管后,试管内溶液颜色将变成()溶液紫甘蓝菜汁颜色酸性红色中性紫色碱性绿色A.紫色、红色、绿色 B.紫色、绿色、红色C.绿色、红色、紫色 D.红色、绿色、紫色【答案】A【解析】由水溶液酸碱性对紫甘蓝菜汁的颜色变化表,酸性溶液能使紫甘蓝菜汁显红色,中性溶液能使紫甘蓝菜汁显紫色,碱性溶液能使紫甘蓝菜汁显绿色。食盐、食醋、碳酸钠溶液分别显中性、酸性、碱性,取紫甘蓝菜汁分别滴入甲、乙、丙后,分别显示紫色、红色、绿色。故选A。4.下列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变色的是()A.pH=1的盐酸 B.pH=3的硫酸C.pH=7的氯化钠溶液 D.pH=14的氢氧化钾溶液【答案】D【解析】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性溶液变成蓝色;无色的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成红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变色的是碱性溶液。pH=14的氢氧化钾溶液呈碱性。故选D。5.是定量反映物质酸碱性强弱的重要指标,下列是几种物质的,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食醋约3 B.酱油约4.8 C.人的汗液5.5-6.6 D.人体血液7.35-7.45【答案】A【解析】A、食醋pH约3,小于7,显酸性。B、酱油pH约4.8,小于7,显酸性。C、人的汗液pH5.5-6.6,小于7,显酸性。D、人体血液pH7.35-7.45,大于7,显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故食醋的pH最小,酸性最强。故选A。6.在一无色溶液中滴入数滴酚酞试液,溶液仍显无色,则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①溶液是中性的;②溶液不可能是碱性的:③溶液可能是酸性的;④如果在该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一定仍显紫色,结论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以上答案都不对【答案】C【解析】向某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不显色,则溶液可能为酸性,也可能为中性,石蕊在酸性溶液中为红色,在中性溶液中为紫色。故选C。7.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常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以下测定操作正确的是(

)A.将被测液滴到放在玻璃片上的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B.将pH试纸直接投入被测液中,显色后,取出与标准比色卡比较C.先用少量水湿润试纸,后滴上被测液,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D.先用蒸馏水清洗滴管,随后吸取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答案】A【解析】A、测定溶液pH的正确操作方法为:将被测液滴到放在玻璃片上的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A项中的操作方法正确;B、若将pH试纸直接投入被测液中,会污染被测试剂,B项中的操作方法错误;C、若先用少量水湿润试纸,相当于用蒸馏水将待测溶液稀释,使测得的pH产生误差,C项中的操作方法错误;D、若先用蒸馏水清洗滴管,再用滴管吸取被测液滴到试纸上,相当于用蒸馏水将待测溶液稀释,使测得的pH产生误差,D项中的操作方法错误;故选A。8.金属镁在空气中燃烧时,镁带变短了,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以上现象中,能判断镁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发出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C.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D.镁带变短了【答案】C【解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了新物质,耀眼白光、放热和镁条变短均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生成白色固体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故选C9.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分析图甲和图乙两个过程,判断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A.图甲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的分子产生B.图乙变化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C.有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有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D.化学变化一定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答案】C【解析】A、金刚石和石墨不是同一种物质,金刚石转化石墨过程生成了新物质,图甲发生的是化学变化,错误;B、图乙变化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错误;C、有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例如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有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正确;D、化学变化不一定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例如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金刚石,错误。故选C。10.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极少量的氧气()会转化为臭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于在变化过程中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均没变,因此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B.和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的单质C.由氧分子构成,由臭氧分子构成,由于构成分子不同,因此化学性质不同D.在变化过程中由氧分子变成了臭氧分子,有新物质生成,因此该变化为化学变化【答案】A【解析】A、氧气和臭氧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物质,氧气转化为臭氧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B.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于两种物质的性质不同,所以两种物质是两种不同的单质,选项正确;C、O2由氧分子构成,O3由臭氧分子构成,由于构成分子不同,因此化学性质不同,正确;D、在变化过程中由氧分子变成了臭氧分子,有新物质生成,因此该变化为化学变化,选项正确,故选A。11.铁粉露置在空气中时间久了以后会变成铁锈,下列选项能作为此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最可靠证据的是()A.“铁粉”的质量增加了 B.“铁粉”的颜色变红了C.“铁粉”的体积膨胀了 D.“铁粉”不能被磁铁吸引了【答案】D【解析】A、“铁粉”的质量增加了,可能是吸附了空气中的其它成分,不能说明生成了新物质,即不能说明变化为化学变化,该选项不能作为此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最可靠证据,不符合题意;B、颜色的变化不能说明生成了新物质,如无色的气态氧气加压降温能够成为蓝色的液氧,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能作为此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最可靠证据,不符合题意;C、“铁粉”的体积膨胀了可能是热涨引起的,不能说明生成了新物质,该选项不能作为此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最可靠证据,不符合题意;D、“铁粉”不能被磁铁吸引了,说明铁不存在了,物质的成分发生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能作为此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最可靠证据,符合题意。故选D。12.天宫课堂中,宇航员通过实验呈现了“奥运五环”,实验中使用了指示剂——溴百里酚蓝,溴百里酚蓝溶液在不同环境中的显色情况如表:溶液中性溶液碱性溶液酸性溶液颜色绿色蓝色黄色下列溶液能使绿色溴百里酚蓝溶液变为黄色的是()A.氯化钠溶液B.盐酸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 D.碳酸钠溶液【答案】B【解析】A、氯化钠溶液显中性,能使绿色溴百里酚蓝溶液显绿色,故选项错误;B、盐酸溶液显酸性,能使绿色溴百里酚蓝溶液显黄色,故选项正确;C、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绿色溴百里酚蓝溶液显蓝色,故选项错误;D、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绿色溴百里酚蓝溶液显蓝色,故选项错误。故选B。13.下列有关测定氢氧化钠溶液pH的实验操作或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是()A.用镊子夹取pH试纸直接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测量B.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用滴管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测量C.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D.用pH试纸测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pH=12.6【答案】C【解析】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错误;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应该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用水润湿试纸就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碱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小,错误;C、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正确;D、由于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用pH试纸测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pH不可能精确为12.6,错误。故选C。14.下列能表示人喝大量水时,胃液的pH变化的曲线的是(横坐标表示喝水的质量,纵坐标表示pH)()A.B.C. D.【答案】B【解析】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显酸性;人喝大量水时,相当于稀释了胃酸,溶液始终显酸性,pH逐渐增大,但不可能大于7,观察选项B符合变化过程。故选B。15.小李在学习酸碱指示剂与常见酸、碱溶液作用时,归纳成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A、B、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出的颜色,则其中表示不正确的是()A.红色 B.蓝色 C.紫色 D.无色【答案】C【解析】A、石蕊试液遇到酸性溶液变红,选项正确;B、石蕊试液遇到碱性溶液变蓝,选项正确;C、酚酞试液遇到碱性溶液变红,选项错误;D、酚酞试液遇到酸性溶液不变色,仍呈无色,选项正确,故选C。16.丽水各县市特产丰富,下列特产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利用毛竹烧制竹炭 B.组装木制玩具C.晒干水分制得香菇干 D.将石头雕刻成石雕【答案】A【解析】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利用毛竹烧制竹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B.组装木制玩具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晒干水分制得香菇干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将石头雕刻成石雕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7.《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特别节目,已经举行了六季。下列古诗词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答案】A【解析】A.磨铁杵的过程中,它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B.爆竹中的火药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气体,发生化学变化,故B不合题意;C.野草燃烧的过程,其实就是与氧气反应生成草灰的过程,发生化学变化,故C不合题意;D.落花变成春泥,生成了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故D不合题意。故选A。18.2021年12月9日王亚平在太空授课时,邀请地面的同学一起演示将泡腾片放入水中的实验。甲图,学生在地面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许多气泡从水面逸出;乙图,王亚平在空间站将同样的泡腾片放入水球中,产生的气泡大部分留在水球中。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泡腾片呈黄色是它的物理性质B.将一片泡腾片分成两半,是物理变化C.甲、乙两图中气泡运动情况不同,说明泡腾片从地面带到空间站发生了化学变化。D.不管是在地面上还是在空间站里,同样的泡腾片在水里都发生反应生成气泡,体现了它的化学性质。【答案】C【解析】A、泡腾片呈黄色,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为物理性质,故A正确;B、将一片泡腾片分成两半,只是它的形状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为物理变化,故B正确;C、甲和乙两图中气泡的运动情况不同,是因为它们不受重力,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C错误;D、泡腾片产生气泡,是只有与水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为化学性质,故D正确。故选C。19.以下是我们某市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制作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糖人B.瓯绣C.剪纸 D.米酒【答案】D【解析】A、糖人制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瓯绣制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剪纸制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米酒的制作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是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20.不同品牌的洗手液pH一般不同,25℃时四种洗手液的p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洗手液a用蒸馏水稀释后pH减小B.洗手液b的酸性比a弱C.洗手液c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D.洗手液d和a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答案】A【解析】A、从图中可知,洗手液a的pH在3~4之间,pH小于7,呈酸性,用蒸馏水稀释后酸性减弱,pH增大,说法错误。B、溶液的pH越小,酸性越强。洗手液b的pH在5~6之间,洗手液a的pH在3~4之间,洗手液b的pH比洗手液a的pH大,因此洗手液b的酸性比a弱,说法正确。C、洗手液c的pH在8~9之间,pH﹥7,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说法正确。D、洗手液d的pH在12~13之间,呈碱性,洗手液a呈酸性,洗手液d和a混合时,如果洗手液a中的酸性物质和洗手液d中的碱性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如果洗手液a中的酸性物质剩余则混合液的pH就小于7,如果洗手液d中的碱性物质剩余则混合液的pH就大于7,说法正确。故选A。21.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某溶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测得pH=4,则该溶液()A.能使酚酞试液变蓝色B.实际的C.一定存在D.一定为酸溶液【答案】C【解析】A、实际的pH<4,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蓝色,不符合题意;B、实际的pH<4,不符合题意;C、实际的pH<4,一定存在,符合题意;D、不一定为酸溶液,一定为酸性溶液,可能是酸溶液,还可能为某些盐溶液,不符合题意。故选C。22.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过程Ⅰ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4∶3B.条件1一定是降温C.过程Ⅱ发生的是物理变化D.条件2一定是加压【答案】C【解析】A、过程Ⅰ是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化学方程式:,过程Ⅰ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