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苏教新版选修5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苏教新版选修5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苏教新版选修5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苏教新版选修5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苏教新版选修5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苏教新版选修5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74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据历史记载,南京的明孝陵除了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之外,还有12座臣子墓。由于长期没有发现12座臣子墓,人们多怀疑其真实性,到20世纪30年代,人们陆续找到9座,尽管无法确定墓主人的身份,但鲜有人再怀疑“12座臣子墓”之说了。这说明A.古代史书的记载多是真实可信的B.来自考古的历史认识最为可靠C.考古发掘可为历史记载提供佐证D.历史认识必须经过考古的检验2、下面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柴达木盆地所出土的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文物简况。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来自中原的物品。

大量的开元通宝铜钱;宝花纹铜镜;刻有“谨封”二字的一枚印章(唐代官方传递公文的密封专用章);一件南北朝时期的青瓷莲花尊;道教符篆锦两件;其中一件上的文字是“上天太阳神光明,诸神佑护市易,大吉必来,急急如太上律令”。

藏文化方面的物品。

藏文木牍;木简十余枚;写有古藏文的骆驼头盖骨、羊肩胛骨数块;藏文佛经及佛像壁画残片。

自西方的物品。

东罗马金币一枚;波斯锦;波斯镀金人头像等波斯物品;镀金银质佛舍利容器、玛瑙珠、铜香水瓶等栗特物品。

A.唐朝实现了对青海地区全面有效的统治B.柴达木盆地是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C.佛教必定是经由西域传人中原地区D.道教受到当地商人的热烈追捧3、对于“文明起源要素“的问题,美国的摩尔根和德国的恩格斯主张“文字、国家要素说”;英国的柴尔德和我国学者陈雍主张“文字、城市、礼仪要素说”;我国学者夏鼐、陈星灿则主张“文字、城市、青铜礼器要素说”。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认识无法随史实的确定而确定B.其中只有一种观点是合理的C.后世学者的观点更加可信D.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4、近代以来,津巴布韦逐渐沦为的殖民地A.英国B.法国C.德国D.意大利5、三星堆遗址(距今约4800年〜3100年)二号祭祀坑出土4600余枚产自印度洋深海水域的海贝;多数海贝背部被磨平形成穿孔,还有使用时成串流通磨损的情况。该文物可用于研究当时古蜀国。

①商品流通与贸易状况②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手工业技术发展④礼乐制度的形成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6、2002年;考古学家公布了一件周穆王时的青铜器季姬方尊(如图),该尊内底部著有铭文8行,经专家隶定如下:“惟八月初吉庚辰,君命宰茀(官名)易(赐)季姬政(佃)臣于空桑,厥师夫曰丁,以厥友廿又五家折(誓);易(赐)厥田,以生马十又五匹,牛六十又九。”这有助于研究当时的。

①天文历法②职官制度③文字书法④土地制度⑤宗法制度A.①②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7、唐初编定的《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A.经部B.史部C.子部D.集部8、“德累斯顿大轰炸”指的是1945年2月13-15日英美空军对德国东部城市德累斯顿进行的四轮空袭;大约2.5万人在空袭中死亡。对于“德累斯顿大轰炸”有各种不同的认识。

根据以上关于“德累斯顿大轰炸”的认识,能得出的结论是A.不同来源的史料难以互证B.国际格局变化加剧C.主体的立场影响历史解释D.强权政治色彩显著9、“历史意见”指的是在那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这些意见,比较真实而客观,待时代隔得久了,该项制度早已消失不存在,而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以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下列属于时代意见的是A.“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东汉·王充《论衡》)B.(实行均田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C.(王安石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宋·司马光《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D.(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10、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历史的发展主线和分期是两个密切关联的重要问题以不同的历史现象作为历史的发展主线会形成不同的史观;不同的史观往往会伴随产生不同类型的历史分期法,而这两个问题又涉及到能否科学地认识历史,正确地总结和阐释历史的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各种复杂的历史现象、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因此历来是史学家们研究讨论的重点。

请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史观给世界近代史分期(即世界近代史的上限和下限),并说明理由。11、(探索历史的奥秘)广受世人关注的玛雅文明;堪称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葩。它是美洲印第安玛雅人在与亚;非、欧古代文明隔绝的条件下,独立创造的伟大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建筑方面;古代玛雅人修建了不少金字塔。其中最高的可达70多米,其规模之巨大;施工难度之高,令人吃惊。古代玛雅的金字塔和古埃及的金字塔在建筑形式、用途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材料二玛雅文明何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迅速衰败了呢?对其衰败原因众说纷纭;考古学界提出了以下假说:玛雅人居住在如此狭小的面积上,人口无节制的繁殖,兴盛时期达到数百万人口。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在当时那个年代是个重大的社会负担。玛雅人当时选择的居住地区土地不肥沃,不适宜谷物;稻米,只能种植些红薯之类的副食品充饥,或者以木瓜、香蕉、柑桔之类的果品为食。而且所收获的数量肯定远远满足不了人口增加的需求,数以万计的人长期解决不了的饮食问题,必然对社会形成一种危机。中美洲是强烈地震曾经发生的地方,也深受台风、飓风之苦。历史上玛雅人所居住的地区,也难免遭受地震之害和风灾之苦。据调查,玛雅人十分仁慈,对于人间争斗是不赞成的,特别是认为人杀人更是不可理解的。就连宰杀动物都是不允许的,所以在与相邻的人类交往中,总是处在弱者的地位。倘有外界的入侵,玛雅人必然以失败告终。据考证玛雅人昌盛时,居住地区是比较文明卫生的,而且医疗条件也好于在周围的人类。然而通过相邻的人类侵扰和交流,把当时存在于社会上的种种传染病,有意无意地传播到了玛雅人的居住区,从而导致传染病的流行。以上这些原因可能会导致大规模、闪电般的移民,繁荣昌盛的玛雅石造城市,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了孤城。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所说古代玛雅的金字塔和古埃及的金字塔在建筑形式;用途上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2)据材料二概括分析玛雅文明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衰败的几种原因假说。玛雅文明迅速衰败的原因怎样才能真正解开?12、(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3年;探险家史蒂芬斯到中美洲进行考察,在热带丛林的深处,发现了一座湮没了千年之久;规模宏大的古城。坍塌的神庙上那一块块巨大的基石,布满精美的雕饰;石板铺成的道路,还保留着当年的样子;石砌的民宅与贵族的宫殿尽管大多已倒塌,但仍可想见当年繁荣、喧闹的景象。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材料三(这些)城市;如果它们可以这样称呼的话,是举行仪式的中心,而不是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里)从事的是刀耕火种的农业。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地迁移村庄驻地。为了平衡这种暂时的生活方式,耕种者们在主要是举行宗教仪式的中心建立了一些巨大的石头建筑物,以此承他们的社会的统一4至10世纪期间,(这个)文明非常繁荣,但随后便衰落下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史蒂芬斯发现了哪一文明的遗址?其发现有何意义?(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图中建筑和文字的特点。(4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人为的角度,分析文明衰落的原因。(4分)13、(探索历史的奥秘)

克里特文明是爱琴海地区的古代文明;拥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里特岛上的山区长满了森林;提供了建造单桅商船的木材。米诺斯人驾着这些商船,满载着来自埃及的粮食;象牙和玻璃,来自叙利亚的马和木材,来自爱琴群岛的银子、陶器和大理石,来自塞浦路斯的铜,以及自己岛上产的橄榄油和陶器,往返于地中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考古学家尼古拉·普拉东在克里特岛上发掘出土了“宏伟的宫殿;别墅、农场、居民区和规划整齐的城市、港口设施、贯穿全岛的公路网、教堂和秩序井然的墓地”。居民的生活是相当“现代化的”:“所有城市中心都有完备的污水排放系统、卫生设施和家庭厕所。”大量的壁画、塑像、花瓶、雕刻品;它们体现出活泼而快乐的艺术风格。

——摘编自闵家胤主编《阳刚与阴柔的变奏》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克里特文明产生的有利条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里特文明兴盛时期城市获得了怎样的发展?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克里特文明的发现对于认识欧洲历史有什么意义?14、(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大津巴布韦遗址和穆塔帕王国都属于津巴布韦文明;它们是非洲古代文明的一个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1年古文物专家詹姆斯·狄奥多尔·本特写道:“我对这地区的废墟古物没有多少信心。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

——吕贝克·斯特夫《废墟的真相》

材料二1905年;考古专家兰德尔·麦克维尔,他仔细考察了这片遗址,对遗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发掘。他郑重宣布:大津巴布韦“毫无疑问,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属于非洲”。他还指出:“许多人都会哀叹一段罗曼史的破碎,但可以肯定,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而是一个失落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

——纪录片《所罗门王的宝藏》剧情介绍。

材料三在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博物馆里;陈列着早年土著人的绘画和从“大津巴布韦石屋遗址”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遗址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

——秀娥;张翅《世界遗产悬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本特的观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对非洲文明的认识有何错误倾向?(3分)

(2)材料二中麦克维尔的考古结论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罗曼史”的含义。(3分)

(3)据材料三说明古代南部非洲曾经存在辉煌的文明。综合以上考古结论,谈谈我们对古代文明应持有的正确态度。(4分)15、(探索历史的奥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列是一组由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图片。

材料二蜀候蚕丛;其目纵(突出),始称王。——[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

材料三“蜀王之先名蚕丛;是时人萌(民)椎髻(高高的锥型发髻)左衽。”“(蚕丛的)后代名日柏灌(树和鸟),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鱼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庙祀之于湔。”——[汉]扬雄《蜀王本纪》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研究古蜀文明所依据的历史资料有哪些类型?从考证的角度讲,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2)材料三是如何描述蜀王的?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戊戌变法性质的研究。

。研究者及所处时代。

史料来源。

结论。

范文澜/1945年。

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所撰《变法通议》

第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翦伯赞/1950年。

1911年康有为出版的《戊成奏稿》

自上而下地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从而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戊戌变法六十年纪念活动论文集/1958年。

1911年康有为出版的《戊戌奏稿》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

茅海建/2017年。

康有为戊成变法期间历次上书汇编。

戊成变法是以西方化为方向;以强国为目标的改革运动。

——据茅海建《论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梁启超的政治思想与政策设计》等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研究者对戊成变法研究结论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在进行历史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应坚持的原则。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岳麓书院藏秦简“秦始皇禁湘山诏",记载秦始皇巡游湘山(即洞庭湖君山)时,“登相(湘)山、屏山,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口见亦美,其皆禁勿伐”随行大臣提出:其禁树木尽如禁苑树木,而令苍梧谨明为骆翠山以南所封刊(封山禁伐)”《史记》则记载秦始皇在潮山遭遇大风,几乎不能渡过湘江,以为当地神灵作怪,“始皇大怒,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使其裸露)其山”岳麓书院藏秦简“秦始皇禁湘山诏",记载秦始皇巡游湘山(即洞庭湖君山)时,“登相(湘)山、屏山,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口见亦美,其皆禁勿伐”随行大臣提出:其禁树木尽如禁苑树木,而令苍梧谨明为骆翠山以南所封刊(封山禁伐)”《史记》则记载秦始皇在潮山遭遇大风,几乎不能渡过湘江,以为当地神灵作怪,“始皇大怒,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使其裸露)其山”——摘编自晏昌贵《禁山与赭山:秦始皇的多重面相》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禅位,宋孝宗继位,诏求直言。朱熹上疏提出了他的“帝王之学”的两条基本原则:“先格物致知”“自然意诚心正”这样就可以应对天下的一切事务。扩充了天理,克服了人欲,就会“圣心洞然,中外融彻”也就是心正意诚。据《宋史》记载,此后不久,有人在路上碰到朱熹,劝他见皇帝不可再讲“意诚心正”“上所厌闻,戒勿以为言”朱嘉回答说“吾平生所学,惟此四字,岂可隐默以欺吾君乎?”——摘编自李中《简明儒学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两则史料中有关秦始皇的记述有何不同及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朱熹的思想和品格。材料二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禅位,宋孝宗继位,诏求直言。朱熹上疏提出了他的“帝王之学”的两条基本原则:“先格物致知”“自然意诚心正”这样就可以应对天下的一切事务。扩充了天理,克服了人欲,就会“圣心洞然,中外融彻”也就是心正意诚。据《宋史》记载,此后不久,有人在路上碰到朱熹,劝他见皇帝不可再讲“意诚心正”“上所厌闻,戒勿以为言”朱嘉回答说“吾平生所学,惟此四字,岂可隐默以欺吾君乎?”18、历史不断发展,研究角度也随之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直到1500年,种族隔离现象遍存于全球。所有的黑人或黑色人种人都生活于非洲,所有的白人或高加索种人都生活于欧洲和中东,所有的蒙古种人都生活于东亚和美洲,而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则生活于澳洲1500年前后,欧洲人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直到1500年,种族隔离现象遍存于全球。所有的黑人或黑色人种人都生活于非洲,所有的白人或高加索种人都生活于欧洲和中东,所有的蒙古种人都生活于东亚和美洲,而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则生活于澳洲1500年前后,欧洲人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到19世纪,他们(欧洲人)以其强大的帝国和股份公司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控制了全球。他们还取得了文化上的支配地位,于是西方文化成了全球典范。材料二到19世纪,他们(欧洲人)以其强大的帝国和股份公司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控制了全球。他们还取得了文化上的支配地位,于是西方文化成了全球典范。在亚洲各国人民采纳和应用西方科学技术的时刻,它绝不仅仅是东西方之间的对抗问题在第三世界中,存在着一种日益增长的对外来模式的幻想破灭感,但这种破灭感又留下了一个真空:没有统一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以上材料均出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是从怎样的角度看待人类历史的。依据这一研究角度指出新航路开辟的意义。(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的西欧变成“全球典范”的原因。(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近代中国“应用西方科学技术”的实践及结果。评卷人得分三、论述题(共1题,共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在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见解。一种认为:20世纪初,即1900年起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另一种认为: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一一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就材料中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论述。(要求:可以选取材料中任意一个观点阐述,也可以另立观点阐述,观点必须明确,简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楚)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1题,共6分)20、时代与史家。

社会文化,时有更新:史家智识,遂以变迁。试以司马迁、司马光、梁启超为例,叙述中国史家治史理念的变化趋势及其社会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详解】

由材料“由于长期没有发现12座臣子墓,人们多怀疑其真实性”“但鲜有人再怀疑‘12座臣子墓’之说了”可知,人们态度之所以发生转变,是因为历史文献资料得到了考古发掘的佐证,增加了历史文献的可信度,故选C。古代史书因为时间久远、人为等原因早已使历史脱离了原本的面目,所以这需要我们比较多种历史资料,去伪存真尽可能地逼近历史的真相,排除A;考古挖掘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历史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但得出的历史认识却并不一定是最为可靠的,毕竟得出历史认识的是人,故B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2、B【分析】【详解】

由材料可知;柴达木盆地既有来自中原和西藏地区的物品,又有来自西方的物品,这说明柴达木盆地是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故选B。公元619年,唐朝设置鄯州刺史控制青海,到了6世纪中叶,吐蕃松赞干布时期,青海又为吐蕃所管辖,这说明唐朝时期,中央政府并未实现对青海地区全面有效的统治,排除A;佛教的传入有陆路又有海路,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提到道教的物品仅为一样,由此无法得知当地商人群体整体对道教的态度,排除D。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物品的来源,学生在排除选项时需要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3、D【分析】【分析】

【详解】

据材料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由“文字、国家要素说”到“文字、城市、礼仪要素说”再到“文字、城市、青铜礼器要素说”对于“文明起源要素“的问题,研究的角度、侧重点不断的趋于全面、客观。故D正确。随着史实的不断完善,认识可趋于确定,故A错。材料中3个观点都是合理的,体现出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认知水平的不同,故B错。后世学者的观点是基于前人基础上不断研究得出的,但并不能说明就一定更加正确,故C错。4、A【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津巴布韦于1980年独立建国,之前原本称为罗得西亚,这名字源自于替英国在这地区建立殖民地的塞西尔·罗兹,故A项正确;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没有在此建立殖民地,故BCD错误。5、A【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三星堆遗址出土了4600余枚产自印度洋深海水域的海贝”,可得出,古蜀国已经进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所以②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多数海贝背部被磨平形成穿孔”,可得出,当时手工业技术发展,所以③符合题意;根据材料“还有使用时成串流通磨损的情况”,说明古蜀国存在商品流通与贸易状况,所以①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材料与“礼乐制度的形成”无关,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B、C、D项错误。6、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官职、文字和赐田可知,这一文物可以用来研究当时的职官制度、文字书法和土地制度,B项正确;天文历法宗法制度在文物中无法体现,排除A、C、D项。故选B项。7、D【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了史学常识。中国古代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如《周易》、《尚书》、《周礼》等;史部收录各类史书,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类书、释道宗教等著作,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等;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等。本题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集部,选D项。8、C【分析】【详解】

材料中可以认定为事实的是1945年2月13—15日英美空军对德国东部城市德累斯顿进行的四轮空袭,不同的认识主体的认识不一样,结合所学知识,历史事实只有一个,但是因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历史解释,C项正确;史料实证要求对收集不同来源的史料,并进行辨析、对比、互证,以求接近历史真相,排除A项;这一时期正处于二战时期,通过材料信息无法看出国际格局的变化加剧,排除B项;强权政治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排除D项。故选C项。9、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中“历史意见”与“时代意见”的定义可知,“时代意见”就是指“后代人”对前代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所做出的与当时时代相适应的评价。结合选项比较可知:“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东汉·王充《论衡》),符合“时代意见”的特征,即“后代人”对前代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所做出的与当时时代相适应的评价。故答案为A项。B项,该项描写的是孝文帝改革后,商业、丝织业发展,社会生产进步,国家富裕,财政收入增加的状况,是当时人的认识、评价,与“时代意见”不符,排除;C项,该项是同时期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与“时代意见”不符,排除;D项,该项是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评价,与“时代意见”不符,排除。二、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10、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各种史观的认知和运用能力。历史的发展主线和分期是两个密切关联的重要问题。以不同的历史现象作为历史的发展主线会形成不同的史观;不同的史观往往会伴随产生不同类型的历史分期法。学生若从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经济史观等角度进行阐释,言之有理,自圆其说皆同等赋分,不必拘泥于答案。

考点:历史研究·史观·多元史观【解析】史观一: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2分);

世界近代史上限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亦可)(2分);理由:政治上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议会制度和政党政治,为后来很多国家效仿;经济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思想意识上形成先进的政治和哲学思想。(3分,能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阐述即可)。

世界近代史下限是俄国十月革命(2分);理由: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改变整个世界历史走向,是人类历史进入新时代,开始以社会主义革命为标志的世界现代史。(3分)

史观二:全球史观(整体史观)(2分)

世界近代史上限是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2分);理由:1500前后,西欧酝酿并开始了一场历史性的空前变革,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思想解放,原始资本积累,欧亚非连在一起,世界历史从黑暗中世纪进入近代,世界一体化进程开始启动。(3分)。

世界近代史下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2分),理由:从1500-1900年,西方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东方从属于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20世纪初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由自由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世界被瓜分完毕,全球化进入一个更高层次阶段,世界近代史宣告结束。(3分,学生能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角度阐述即可,3分)11、略

【分析】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形式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玛雅金字塔顶部多为平台。第二小问用途上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埃及的金字塔主要用来存放法老的尸体;而玛雅金字塔主要用来举行祭祀活动;观测天象。

(2)第一小问假说结合材料从自然灾害、外族入侵、疾病流行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原因表现在历史研究的继续、考古发现等。【解析】(1)形式上:玛雅金字塔顶部多为平台;上面建有神庙,可拾级而上;用途上:埃及的金字塔主要用来存放法老的尸体,而玛雅金字塔主要用来举行祭祀活动;观测天象。

(2)人口膨胀;粮食危机、自然灾害、外族入侵、疾病流行。

玛雅象形文字的成功释读、考古发掘、历史研究的深入。12、略

【分析】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一的关键信息“中美洲;千年之久、古城、神庙”可以判断;探险家史蒂芬斯发现的是失落已久的美洲玛雅文明。

(2)观察材料二的图片可以发现;图中的建筑呈梯形结构,可以同时作为神庙;天文台和坟墓使用。文字是方块图形,一部分是音符,一部分是意符。

(3)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人口爆炸;土壤肥力耗尽、人类争斗、疫病流行等人为因素都可以导致文明的衰落。

考点:探索历史的奥秘••玛雅文明•玛雅文明的发现【解析】(10分)

(1)文明:玛雅。(1分)意义:发现了失落已久玛雅文明。(1分)

(2)建筑:梯形结构;同时作为神庙;天文台和坟墓使用。(2分)

文字:方块图形;一部分是音符;一部分是意符。(2分)

(3)原因:人口爆炸;土壤肥力耗尽;人类争斗;疫病流行。(4分)13、略

【分析】(1)从材料“克里特岛上的山区长满了森林岛上产的橄榄油和陶器”“米诺斯人驾着这些商船;满载着来自埃及来自叙利亚来自爱琴群岛来自塞浦路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答案。

(2)从材料““宏伟的宫殿;别墅、农场、居民区和规划整齐的城市、港口设施、贯穿全岛的公路网、教堂和秩序井然的墓地””“居民的生活是相当“现代化的””“大量的壁画、塑像、花瓶、雕刻品;它们体现出活泼而快乐的艺术风格”中可以概括出答案。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克里特文明与周边文明的相互影响及其地位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解析】(1)有利条件:地理环境优越;克里特人擅长航海;拥有高效能船队;对外贸易活跃;拥有丰富的物产。

(2)发展:形成了以宫殿为中心的合理布局;城市商业发达;文明程度较高;城市生活时尚,充满情趣;城市规模庞大,人口众多。

(3)意义:与周边的文明中心相互影响吸收,造就欧洲早期文明的辉煌;是古希腊文明乃至欧洲文明的源头,推进了欧洲文明的历史。14、略

【分析】试题分析:(1)由材料“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可以得出其观点的变化为起初认为古津巴布韦文化与外来文化没有联系,后来认为古津巴布韦文化来自于地中海文明,是外来文化创造的。由“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可知其带有明显的种族歧视倾向。

(2)由材料“大津巴布韦“毫无疑问;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属于非洲”可以得出其考古结论为大津巴布韦遗址属非洲古文化,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大津巴布韦遗址是外来文化创造的观点。

(3)依据材料“陈列着早年土著人的绘画和从“大津巴布韦石屋遗址”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遗址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说明大津巴布韦石屋遗址中出土的各种文物证明古代南部非洲曾经有着辉煌的文明;综合材料所述可以得出其态度为坚持实事求是;摒弃种族歧视与偏见。

考点:探索历史的奥秘·津巴布韦文明·形成、特点【解析】(1)变化:起初认为古津巴布韦文化与外来文化没有联系;后来认为古津巴布韦文化来自于地中海文明,是外来文化创造的。(2分)

错误倾向:种族歧视。(1分)

(2)结论:大津巴布韦遗址属非洲古文化。(1分)

含义:大津巴布韦遗址是外来文化创造的观点。(2分)

(3)说明:大津巴布韦石屋遗址中出土的各种文物证明古代南部非洲曾经有着辉煌的文明。(2分)

态度:坚持实事求是;摒弃种族歧视与偏见。(2分)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根据出土文物和《华阳国志;蜀志》;《蜀王本纪》等方面记载可知,研究古蜀文明的历史资料有考古实物、古书记载和传说。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考古实物证实了古书记载的可靠性。结合材料可知,材料二中的“其目纵”与图一相符。材料二中的“椎髻左衽”由图二得到佐证。材料三中的蜀王之名与鸟和鱼有关,与图三相符。

(2)根据材料“鱼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庙祀之于湔”可知体现的是蜀王是被神化了的人物。【解析】(1)资料:考古实物;古书记载和传说。

关系:考古实物证实了古书记载的可靠性。

说明:材料二中的“其目纵”与图一相符。材料二中的“椎髻左衽”由图二得到佐证。材料三中的蜀王之名与鸟和鱼有关;与图三相符。

(2)描述:蜀王是被神化了的人物。16、略

【分析】【详解】

(1)根据“第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可知范文澜;翦伯赞和纪念活动论文集在结论方面均强调戊戌变法的资产阶级性质;而茅海建则认为其是“以西方化为方向、以强国为目标”,在相同点方面根据“第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等可归纳出均承认其进步性意义,均肯定了戊戌变法的进步性。

(2)关于关于历史研究应坚持的方法,学生可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材料中的前三位研究者均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实事求是,从一手史料出发,重视对史料的辨析,而茅海建则重视新史料的运用,重视新史料的挖掘。【解析】(1)异:前三位研究者重视戊戌变法的阶级属性;茅海建强调戊戌变法西方化色彩。同:均肯定了戊戌变法人的进步性。

(2)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实事求是,从一手史料出发,重视对史料的辨析;重视新史料的挖掘。17、略

【分析】【详解】

(1)第一小问;由材料“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口见亦美,其皆禁勿伐”,可见秦简记载秦始皇喜爱自然;欣赏美景,禁止砍伐树林以保护环境,对秦始皇进行正面的褒扬。由材料“以为当地神灵作怪”“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使其裸露)其山”,可见秦始皇与神搏斗、征服自然、毁坏山林,对秦始皇进行负面的记述。第二问,由于秦简是秦代的官方记载,难免对统治者有一定的美化成分。《史记》是带有汉代价值观的记述,本着崇儒抑法的取向,具有批评秦始皇的倾向。

(2)第一小问,由材料“扩充了天理,克服了人欲”,可见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材料“‘先格物致知’‘自然意诚心正’,这样就可以应对天下的一切事务”,可见要求统治者通过“格物致知”和“意诚心正”来治理天下。第二小问,由材料“吾平生所学,惟此四字,岂可隐默以欺吾君乎?”可见朱熹由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解析】(1)不同:秦简记载秦始皇喜爱自然;欣赏美景;禁止砍伐树林以保护环境,对秦始皇进行正面的褒扬。《史记》中记载秦始皇与神搏斗、征服自然、毁坏山林,对秦始皇进行负面的记述。

原因:秦简是秦代的官方记载;有一定的美化成分。《史记》是带有汉代价值观的记述,具有批评秦始皇的倾向。

(2)思想: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要求统治者通过“格物致知”和“意诚心正”来治理天下。

品格: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刚正不阿的气节。18、略

【分析】【详解】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可以概括出全球;整体角度(史观)。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1500年前后”“正是欧洲人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等,可知是与新航路开辟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大洲相对隔绝的状态,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根据材料“以其强大的帝国和股份公司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控制了全球。他们还取得了文化上的支配地位”;得出西欧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领先世界。第二小问,结合世界史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角度归纳回答。

(3)近代中国清政府为改变落后状况,实现富国强兵,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举办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洋务运动失败。【解析】(1)角度:全球;整体角度(史观)。

评价: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