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八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卷01(考试版A4)【测试范围:第1-7课】(统编版)_第1页
【2024版】八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卷01(考试版A4)【测试范围:第1-7课】(统编版)_第2页
【2024版】八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卷01(考试版A4)【测试范围:第1-7课】(统编版)_第3页
【2024版】八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卷01(考试版A4)【测试范围:第1-7课】(统编版)_第4页
【2024版】八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卷01(考试版A4)【测试范围:第1-7课】(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01(统编版)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

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八年级上册第1-7课。

5.难度系数:0.75。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

求。

1.将烟土投入海滩高处挖的水池中,再将生石灰抛入,然后用铁锄、木耙来回翻搅,直到把烟土化尽。该

材料描绘的最可能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B.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C.刘铭传击退法军D.邓世昌撞击吉野号

2.有学者认为:“比鸦片战争更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的冲突: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的

观念之间的不相容,中国的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的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以及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

与英国工业扩张之间的对抗。”这段话表明()

A.鸦片战争发生的必然性B.鸦片战争侵略性质被掩盖了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D.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3.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该材料有关

的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该事件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C.该事件导致中国自然经济完全瓦解D.该事件爆发在19世纪40年代

4.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军火炮与清军火炮的样式、机理大体相同。但是,英国的工业设备能够实现精炼

提纯,根据化学方程式配置的火药不仅射击精度高、爆发性强,而且杀伤力还很大。中国的火炮仍是传

第1页共8页.

统技术制造,体重、火药配方均基于经验,炮弹一般用于防御。这反映出()

A.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巨大差距B.鸦片战争中清朝战败的根本原因

C.清朝传统经验不敌西方近代科技D.英国是当时世界工业最发达国家

5.鸦片战争期间,清朝有官员上奏折说焚毁英军轮船兵船各一艘,“逆夷被击及溺水死者不计其数”,受

到道光帝嘉奖。实际是该官员率清军在广州城挂白旗求和,并向英军交纳600万元赎城费。清朝官员谎

报冒功的现象可以用来研究()

A.鸦片走私的危害B.虎门销烟的影响

C.《南京条约》的影响D.中国战败的原因

6.“中国全境开放通商,至少允许进入长江流域和沿海各城市;鸦片贸易合法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等。”

英、法两国提出的这些修约内容遭拒后,最终引发了()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下图为欧洲最有影响力的漫画杂志《笨拙》1860年12月22日刊登的漫画《在中国我们应该做什么》。

漫画中,骑士手中高扬的铁锤正砸向代表中国的恶龙。该漫画可用于说明()

A.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B.列强扩大侵略权益的野心

C.中国外在形象的演进过程D.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属实

8.1860年,咸丰皇帝收到奏章,其中提到:“夷人带有马步数千名赴海淀一带,将圆明园、三山等处宫殿

焚烧。”其中的“夷人”是()

A.英国军队B.英法联军C.八国联军D.日本军队

9.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从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这个“利益”是指()

A.大量领土B.巨额赔款C.开设工厂D.驻扎军队

10.下表反映了1844-1863年间广州和上海到埠外国船只和吨位变化情况。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鸦片战争

后()

第2页共8页.

船只数吨位数

年份广州上海广州上海

1844306441420998584

184933113314235752547

1855缺437缺157191

18638673400300500964309

A.近代外贸中心逐步转移B.清政府重视商业的发展

C.上海开放程度高于广州D.广州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1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观察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

反映了()

A.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不断减少

C.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D.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12.1861年清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通商、税务、海防、铁路等与外国发生联系的各方面

事务。此机构的设立()

A.导致了圆明园被焚烧的惨剧B.适应了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

C.开创了政治制度创新的先河D.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3.学者章开沅说:“起义对封建制度来了一次大扫荡,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加速了封建统治

的崩溃。同时抗击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起义”是指()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D.武昌起义

14.“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

第3页共8页.

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上述内容出现在以下哪个文件中()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

C.《南京条约》D.《马关条约》

15.“曾国荃部离开安庆东下,拉开进攻天京的序幕,各地太平军在敌人的全面进攻下节节败退。与此同

时,苏浙战场也在淮军、洋枪队、左宗棠部湘军的进攻下趋于瓦解。7月19日,湘军轰塌天京城墙10

余丈,蜂拥入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材料说明该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A.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B.革命纲领不切合中国实际

C.领导集团的腐败和内讧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16.陈旭麓指出:民族战争失败以后,在被迫与西方人周旋交际的过程中,他们渐从对手的身上感受到另

一个世界的一部分;获得了中国传统历史经验中所没有的新知识,思想因之而发生变化。“他们”“思

想因之而发生变化”之后的行动是()

A.创立近代工业,自强求富B.开设学堂学会,维新变法

C.组建革命政党,驱除鞑虏D.兴办民族工业,实业救国

17.“1840年,正值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结束不久,故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

的……就在中国人模仿这些技术达到高潮的时候,西方正酝酿着又一次技术革命”。“中国人模仿这

些技术”是指()

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18.洋务派认识到派使节出国可以加强对外国的了解,因此他们“拟奏请派员前往各国”。出于兴办洋务

与沟通列强的需要,清政府开始着手派驻使节。这一举措()

A.实现了中国与国际社会接轨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打击了西方列强的在华势力D.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

19.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很多民间地理学者,涌现出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如曹延杰的《东北边

防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东三省舆地图说》,姚文栋的《云南勘界筹边记》,薛福成的《滨缅

划界图说》等等。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官方关注边疆危机B.地理学的研究兴起

C.民族意识日益增强D.学习西方成为潮流

20.1898年,德国同清政府订立《胶澳租借条约》,规定德国获得修筑山东境内两条铁路的权力;清政府

如需借助外国在山东境内开办工程时,应优先考虑德国商人。这表明当时()

A.列强在华利益具有一致性B.资本输出是列强侵华重要手段

C.列强积极维护清政府统治D.瓜分中国已经成为列强的共识

第4页共8页.

21.“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排群议,冒

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材料中的“皇上实行

变法自强”是指什么事件()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三元里抗英

22.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它宣告了文明大变局时代的真正到来。此后,革命思潮全面兴起,

直至辛亥之变,清帝逊位,随之而来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爆发。这表明戊戌变法后()

A.革命派积极号召变法图强B.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思想文化的变革不断深入

23.下表所示为部分近现代学者对义和团运动的看法。据此可知,这些学者均认为义和团运动()

学者看法

荣孟源义和团在斗争中提出均粮、抗税,这就是反封建,一般说农民反封建也就如此

丁名楠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义和团主要是反帝,同时也附带反封建

戚其章义和团的“均根济贫”与历代农民起义一样带有反封建剥削的性质

A.运动规模相对较大B.以打击侵略势力为主

C.具有反封建的性质D.与传统农民起义无异

24.1900年,美国国务卿要求驻柏林、巴黎、伦敦、罗马、圣彼得堡、维也纳、东京等地外交代表通知所

在国外交部长:“我们认为北京的情况事实上已成为无政府状况……(美国)总统的目的和过去一样,

将与其他列强共同行动。”这次“共同行动”()

A.导致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内地B.刺激清朝的士大夫阶层首提政治改良

C.引发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5.与近代侵略示意图有密切关联的不平等条款是()

A.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大幅度增加

B.侵略者获得领事裁判权与片面最惠国待遇

第5页共8页.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3年5月18日到10月8日,英国大英博物馆举办了一场中国大型特展“晚清百态”。这是

全球首个涵盖整个19世纪中国的大型特展。驻足观看人数最多的一件展品,是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南

京条约》原件。在展品下方写着:“ItwasthefirstofChina'sunequaltreatieswithforeignpowers.”即中国

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

材料二1860年10月18日,英军焚毁圆明园,则使得清朝统治者完全丧失了抗敌的勇气,马上屈

辱投降。……主持和局的恭亲王奕䜣就在10月19日晚上赶忙承认英法等国的一切要求;并按照侵略

者的要求于10月24日、25日分别与英法两国公使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签订了《北京条约》。

——吴继轩、李胜斌《再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主要目的》

(1)材料一中的“展品”与列强的哪一侵华战争有关?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与中国近代

史的内在联系。(6分)

(2)材料二中“英军焚毁圆明园”与哪一侵华战争有关?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做法对

清政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弟因详思北地用洋法开煤颇多窒碍。缘洋法开采每日可取数百吨煤。北地山路固多辽远,河

道亦难畅行。即用驳船远运,为数无多,恐难敷运,即能敷运,而冬三月封河,其煤即已滞销。计百

日所取数万吨之煤,何处堆存?此河道之难也。即使大为兴作,用铁路直达天津,而海舶已停,即到

天洋,亦难销售。此海船之难也。

第6页共8页.

——天津海关道黎兆棠致盛宣怀信

材料二唐胥铁路投入便用以后,开平煤的用售市场由本地扩大到了上海,由只供当地民用发展到

供应北洋军舰、招商局轮船、天津铁厂,以致夺洋煤之利,也使得风雨飘摇的清政府收入有所增加。

继此之后,中国出现了兴建铁路的热潮,实业救国成了中国人的新思维,也涌现出了詹天佑等著名的

铁路专家。

——摘编自孙石月《唐胥铁路修筑始末》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时官员认为北方发展矿务有哪些困难。(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胥铁路修建成功的意义,指出唐胥铁路修建所体现的洋务运动的口号。(4

分)

(3)综合以上探究,总结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北事起,他制订了“缓进速战”“先北后南”等切合实际的战略战术,进军中注重民心向

背和严明部队纪律,在新疆各族人民的配合下仅一年多即收复除伊犁外的全部失地,以武力维护了国

家统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在日本东京的上野公园曾经有一处令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要掩面而去的地方。这个地

方高悬着1895年2月被日本俘获的北洋水师靖远舰的铁锚。它同镇远舰的铁锚、主炮弹头等一起陈列

于此,并立有海战碑志,向世人炫耀。

——摘编自央视网军事新闻

材料三1900年6月,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的八国联军2000多人,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沿途遭

到义和团和清军顽强阻击。义和团战士手持大刀,长矛,冒着枪林弹雨迎向侵略军。

——部分内容摘编自部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能够成功收复新疆的原因有哪些?(3分)

(2)材料二中,靖远舰是在哪次战争中被俘获?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于哪场战役?战争结束后,日本开

始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这与其获得的什么新特权相关?(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